古代诗歌散文第一单元测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单元练习
试题
名称
古代诗歌散文第一单元测试题(高二选择性必修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古代诗歌散文第一单元测试题本试卷共150分得分一、诗歌阅读(60分)(一)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1—2题。(6分)夜雪白居易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夜雪张居实斗室香添小篆烟,一灯静坐似枯禅。忽惊夜半寒侵骨,流水无声山浩然。1、这两首诗写雪时都重点运用了同一种手法,试简析之。(4分)2.从
试题预览
古代诗歌散文第一单元测试题
本试卷共150分                                   得分         
一、诗歌阅读(60分)
(一)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1—2题。(6分)
夜  雪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夜  雪   张居实
斗室香添小篆烟,一灯静坐似枯禅。忽惊夜半寒侵骨,流水无声山浩然。 
1、这两首诗写雪时都重点运用了同一种手法,试简析之。(4分)
2.从人物形象的角度谈谈两诗的相同点。(2分)
                                                            
(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3—4题。(6分)
越中览古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 
苏台览古李白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 
3.请谈谈这两首诗艺术手法的主要不同之处。(4) 
                                                             
4.这两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慨?(2) 
                                                             
(三)、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和今人分析唐诗的一段言论,完成5-6题。(6分)
唐 诗 一 首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实宵。
五更鼓角声悲注,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盛唐之音在诗歌上的顶峰当然应推李白,无论从内容或形式,都如此。因为这里不只是一般的青春、边塞、江山、美景,而是笑傲王侯,蔑视世俗,不满现实、指斥人生,饮酒赋诗,纵情欢乐。……深刻地反映了那整个一代初露头角的知识分子的情感、要求和向往:他们要求突破各种传统约束羁勒;他们渴望建功立业,猎取功名富贵,进入社会上层;他们抱负满怀,纵情欢乐,傲岸不驯,恣意反抗。而所有这些,又恰恰只有当他们这个降级走上破路,整个社会处于欣欣向荣并无束缚的历史时期才可能存在。……盛唐艺术在这里奏出了最强音。痛快淋漓,天才极致,似乎没有任何约束,似乎毫无规范可循,一切都是冲可而出,随意创造,却都是这样的美妙奇异、层出不穷和不可思议。……李白的天才作品确已达到了中国古代浪漫文学交响音诗的极峰。然而这个极峰,与文学上许多浪漫主义峰巅一样,它只是一个相当短促的时期,很快就转入另一个比较持续的现实典范阶段。那就是以杜甫为诗圣的另一种盛唐,其实那已不是盛唐之音了。(李泽厚《美的历程》选段)
5. 请根据有关唐诗知识分析判断上述一首唐诗的作者是李白还是杜甫,并简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 为什么说诗圣杜甫已不是盛唐之音?请参照上文来回答。
(四)阅读下面诗歌,完成8—9题。(6分)
永遇 乐    李清照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撚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8、上片的画线句近似口语,从中可洞察作者的内心世界。试结合语境,作简要解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下片今昔对照,反映作者晚年精神面貌的变化和物质生活的窘迫。试结合上文,简析画线句所展现的心理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0—11题。(6分) 
鹊桥仙   夜闻杜鹃
                                   宋•陆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注]:陆游四十岁来夔州任通判,途中作诗道:“四方男儿事,不敢恨飘零”。两年后到南郑的王炎幕府里赞襄军事,使他得以亲临前线,心情十分振奋。这时他觉得王师北定中原有日。可只半年多,王炎幕府解散。以后他播迁于西川各地,无路请缨,沉沦下僚,直到离蜀东归。 
10、“茅檐人静,蓬窗灯暗”一句在词中渲染了一种什么气氛?(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上面这首词运用了比兴的手法,借物寓意。请结合词作及背景资料对此进行鉴赏。(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2—13题。(6分)
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微山亭赋韵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江 总①                                                     岑 参②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注】①江总,南朝陈诗人。陈亡,入长安,仕于隋,后辞官南归,这首诗写于南归途中。②岑参,盛唐边塞诗人。安史之乱中,长安沦陷,故有此诗。
12、这两首诗都是五言绝句,都写了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这个节日的名称是        。唐代诗人      在《               》一诗中有“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诗句,其中“佳节”也是这个节日。(3分)
13、两首诗在思想感情上同中有异,不同的地方在哪里?依据是什么?(3分)
                                                                              
(七)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14—15题。(6分)
                        庆全庵桃花    谢枋得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见一年春。
                  桃花莫遣随流水,怕有鱼郎来问津。
(注)谢枋得,宋末元初人。宋亡后,只身隐居,多次坚拒元朝征召。
14、首句化用了什么典故?次句中的“又”字有什么作用?(3分)
                                                             
15、请简要分析“桃花”在全诗中的作用。(3分)
                                                             
(八)阅读下面王勃的两首诗,完成16—17题。(6分)
      江亭月夜送别(其一)       江亭月夜送别(其二)
    江送巴南水,山横塞北云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津亭秋月夜,谁见泣离群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16、王勃的这两首同题送别诗,在表情达意的写法上有何主要区别?请作简要分析。(3分)
                                                             
17、有人评点《江亭月夜送别(其二)》这首诗时,称赞“寒”字之妙:“一片离情,俱从此字托出。”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或另有见解?请简要阐释。(3分)
                                                             
16、第一首用“谁见泣离群”直接抒情,表达离愁;第二首用寓情于景、景中见情的手法委婉(间接)地表达离情。
(九)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根据提示,完成18—20题。(6分)
舟中读元九诗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白居易                   元 稹
把君诗卷灯前读,                           残灯无焰影幢幢,
诗尽灯残天未明。                           此夕闻君谪九江。
眼痛灭灯犹暗坐,                           垂死病中惊坐起,
逆风吹浪打船声。                           暗风吹雨入寒窗。
在唐朝诗人中,元稹和白居易的真挚友情是向来被人称道的,在他们各自的诗集中,有许多互相赠答唱和的诗。这两首诗写作时间相差不久,内容相近,写法上有所不同。
18、两首诗内容相近,都                         
19、在写法上,白诗纯用白描手法,而元诗则                 。两诗都写了“残灯”和“风”,白诗是客观描写,而元诗                           。
20、两首诗的第三句同写诗人在病痛之中都是传神之笔。白诗写“眼痛灭灯犹暗坐”,写出了诗人读完元稹的诗,勾起对好友的思念与关怀,以至不能入睡的情形。而元诗写“垂死病中惊坐起”,                         。
(十)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21—22题。(6分)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辛弃疾)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里万里江山。
21、这首词上片的第四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古人评词有“乐景,哀情;哀景,乐情”之说。你认为这首词的景与情的感情基调—致吗?请依据词意鉴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42分)
(二)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23~27题。(18分)
阮籍字嗣宗,陈留尉氏人也。父瑀,魏丞相掾,知名于世。籍容貌瑰杰,志气宏放,傲然独得,任性不羁,而喜怒不形于色。博览群籍,尤好《老》《庄》。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忘其形骸。时人多谓之痴,惟族兄文业每叹服之,以为胜己,由是咸共称异。籍本有济世志,属魏之后,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文帝初欲为武帝求婚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钟会数以时事问之,欲因其可否而致之罪,皆以酣醉获免,及文帝辅政,籍尝从容于帝曰:“籍平生曾游东平,乐其风土。”帝大悦,即拜东平相。籍乘蹇(毛驴)到郡,坏府舍屏障,使内外相望。法令清简,旬日而还。帝引为大将军从事中郎。会帝让九锡,公卿将劝进,使籍为其辞。籍沉醉忘作,临诣府,使取之,见籍方眠。使者以告,籍便书案,使写之,无所改窜,辞甚清壮,为时所重。籍虽不拘礼教,然发言玄远,口不臧否人物。性至孝,母终,正与人围棋,对者求止,籍留决赌。既而饮酒二斗,举声一号,吐血数升。及将葬,食一蒸肫(猪);饮二斗酒,然后临诀,直言穷矣,举声一号,因又吐血数升。毁骨瘠立,殆致灭性。裴楷往吊之,籍散发箕踞,醉而直视,楷吊唁毕便去。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怿而退,喜弟康闻之,乃赍酒挟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由是礼俗之士疾之若仇,而帝每保护之。
《晋书•阮籍传》
23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坏府舍屏障  坏:损坏                    B直言穷矣,举声一号  穷:尽
C口不臧否人物  臧否:批评                D乃赍酒挟琴造焉     造:赠送
2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而喜怒不形于色                        吾尝终日而思矣
B籍由是不与世事                        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C文帝初欲为武帝求婚于籍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D皆以酣醉获免                          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25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阮籍不拘礼教的一项是(   )
①籍由是不与世事②坏府舍屏障,使内外相望③籍沉醉忘作④举声一号,吐血数升⑤籍散发箕踞,醉而直视⑥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
2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阮籍出生于宦门,生性孤傲不羁,不管什么事都绝不表现在神态上,人们难以理解他,说他是痴呆子。
B阮籍嗜酒如命,有时喝得酩酊大醉,但醉中有醒,甚至写出来的文章让世人叹服。
C阮籍是一个不拘礼教的人,对于那些固守礼教者往往是给以白眼,也因此受到他们的痛恨;而对于不拘礼教者给以青眼,表示尊重和欢迎。
D阮籍十分孝顺,当听到母亲噩耗时,虽然继续下棋饮酒,却痛苦地大吐鲜血,以致病得差点丢了性命。
27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阮籍)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忘其形骸。
                                                             
(2)籍尝从容于帝曰:“籍平生曾游东平,乐其风土。”
                                                             
(二)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28—35题。(24分)
陶 潜
陶潜字元亮,大司马侃之曾孙也。祖茂,武昌太守。潜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曰:“先生不知何许人,不详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性嗜酒,而家贫不能恒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招之,造饮必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①。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②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其自如此,时人谓之实录。
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素简贵,不私上官。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耶!”义熙二年,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③》。
夏月虚闲,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④上人。性不解音,而蓄琴一张,弦徽⑤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琴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以宋元嘉中卒,时年六十二,所有文集并行中世。 (《晋书•陶潜传》)
注:①不吝情:真率自然。 ②晏如:安然。 ③来:语助词。 ④羲皇:古帝伏羲。 ⑤徽:系弦的柱。
28、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夏日虚闲 虚闲:空闲无事                  B、亲旧知其如此 旧:老朋友
C、束带见之 束带:系腰带,指穿官服          D、弦徽不具 具:预备
29、下面名中加点词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①好读书,不求甚解 ②性不解音 ③解印去官
A、 三个“解”字的意思完全相同。            B、 三个“解”字的意思各不相同。
C、 前两个“解”字的意思相同。            D、 后两个“解”字的意思相同。
30、根据上文,对陶潜家世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陶潜的曾祖父叫陶侃,祖父叫陶茂。      B、 陶潜的高祖父叫陶侃,祖父叫陶茂。
C、 陶潜的曾祖父叫陶侃,远祖叫陶茂。      D、 陶潜的高祖父叫陶侃,远祖叫陶茂。
31、根据上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
A、 陶潜抚琴时,轻琴声,重琴趣。         B、 陶潜抚琴时,不解琴声,只识琴趣。
C、 陶潜抚琴时,琴趣不全,琴趣不减。     D、 陶潜抚琴时,琴上无弦,只求琴趣。
32、不私事上官
A、不在暗中巴结上司。 B、不私下里为上司办事。
C、不在上司面前谈私事。 D、不给上司输私事。
33、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   )
A、 我不能为了区区赏赐而向他弯腰低头。    B、 我不能为了区区俸禄而向他弯腰行礼。
C、 我不能面对利诱丧失了人格。            D、 我不能为谋生计而不要人格。
34、上文中完全能表现陶潜性格的一级句子是(   )
①博学善属文 ②为乡里之所贵 ③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④好读书,不求甚解 ⑤性嗜酒,而家贫不能恒得 
⑥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⑦叹曰:“吾不能为五头号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耶!”⑧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⑨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A、①②③④⑤⑦ B、③④⑥⑦⑧⑨   C、①②④⑤⑦⑧ D、②⑤⑥⑦⑧⑨
35、在作者的笔下,上文写的是(  )
A、作为酒徒的陶潜。    B、作为隐者的陶潜。
C、 作为文学家的陶潜。 D、作为封建叛逆者的陶潜。
三、名句名篇(33分)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5分)
36、柳永的《雨霖铃》一词的词眼是:                ,                 。 
37、姜夔在《扬州慢》中化用杜牧《赠别》和《遭怀》的三句词是:纵豆蔻词工,       ,            。38、“愁思”本是无形的,但古代诗人却能够将这种抽象的感情形象化。如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有此寄》描写愁思:“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____________________,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煜《虞美人》中的“问君能有几多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乌夜啼》中的“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____________________。”则是千古名句。而李清照《一剪梅》中的愁思则别具特色:“花自飘零水自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9.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的诗句是:“ _______ , __________ !” 
40.杜甫《蜀相》中高度概括、评价诸葛亮一生伟大功业的句子是:“_________   ,______ 。”
41.杜甫在《登岳阳楼》中由个人身世转写国事危难,感伤涕零的诗句是:“  _____  ,         
42、梦入神山教神妪, _____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李贺《李凭箜篌引》)
43、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 _____   , _____立,羽化而登仙。(苏轼《赤壁赋》)
45、人生得意须尽欢, _____   。 _____   ,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四、现代问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论述文段,完成46~49题。(15分)
《橘颂》当为屈原晚年所作
  《橘颂》是屈原的一篇很重要的作品。作为我国第一首咏物诗,它以独特的借物喻人的手法,突出而生动地表现了屈原高洁、坚贞的人格和志趣,因而也是我们了解屈原的一篇佳作。但是关于它的创作时间,直到现在学者们的看法仍很分歧。有的认为它是屈原青年时期的作品,甚至可能是他最早的作品;有的则认为作于顷襄王早期,或认为作于顷襄王后期,而曹大中先生则曾撰文断定它是屈原的绝笔。看法如此分歧,一方面固然是因为可靠的史料太少,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对屈原的作品,对屈原的思想、感情的特点及其发展变化过程的认识、把握或有不够准确、深入的地方。从现存最早的楚辞注本王逸的《楚辞章句》看,就反映出对屈原作品包括《橘颂》认识的模糊、矛盾来。如王逸的《九章章句序》中说,《九章》皆屈原“放于江南之野”后作,也就是说《九章》都是顷襄王时的作品。其《橘颂》的“年岁虽少,可师长兮”句注文却说屈原“言己虽幼小,言有法则,行有节度,诚可师用长老而事之”,则又认为《橘颂》乃屈原青少年时代所作了。而在“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句下又注曰:“屈原亦以修饰洁白之行,不容于世,将饿馁而终。”显然又把它当作屈原晚年的作品了。王逸的观点虽不确切,却对后世发生了深刻影响。
  由于以往各家对《橘颂》创作年代的判断皆建立在自己对《橘颂》文义的认识上,缺乏具体、可靠的硬性证据,故楚辞学家赵逵夫先生另辟蹊径,从《礼仪•士冠礼》之祝辞中找到外证,从而作出《橘颂》乃屈原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抒怀之作的结论。……
  赵先生发前人所未发,他的论述对于帮助我们加深对《橘颂》创作过程的理解无疑是有帮助的。但《橘颂》尽管有这样一些与《士冠辞》的相似之处,可能屈原在写作《橘颂》时的确借鉴了《士冠辞》的立意和词语,或受到《士冠辞》潜在的影响,但这并不能表明这就一定是屈原在举行冠礼后抒怀之作,因为屈原也完全可能在他晚年回顾自己生平、总结自己志行时借传统的《士冠辞》形式以咏橘而自我肯定、自我勉励。何况《橘颂》和《士冠辞》在形式上有很大不同,特别是从其诗句的涵义并联系屈原全部辞作中表现的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情况来看,根本不像屈原青年时代的心态和口气,而是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对一生志行的总结、肯定和自勉。
46.对《橘颂》创作时间众说纷纭,第一段提到了一些原因,下列各项中不成为原因的一项是(3分)【    】
A.现存最早,影响最大的楚辞注本王逸的《楚辞章句》对此认识就很模糊。
B.有的认为它作于顷襄王早期,有的认为作于顷襄王晚期,还有人认为是屈原绝笔。
C.屈原距今时代久远,有关屈原及其作品的可靠的史料太少。
D.至今对屈原的思想感情的特点及其发展变化或有认识不够深入,把握不够准确的地方。
47.本文作者对赵逵夫的观点提出异议,最重要的一点依据是(4分)【    】
A.屈原写《橘颂》借鉴《士冠辞》,未必在行冠礼之后。
B.《橘颂》和《士冠辞》在形式上有很大区别。
C.从《橘颂》及屈原其它作品表现的思想感情来看,不像屈原青年时代的心态和口气。
D.屈原完全可以在晚年回顾生平,总结志行。
48.对本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4分)【    】
A.引用王逸的观点是为了说明其对后世贡献之大。
B.关于《橘颂》的创作时间,作者的结论与曹大中的观点是完全一致的。
C.赵逵夫寻找外证的研究方法是应该肯定的。
D.作者虽不同意赵逵夫的结论,但承认《橘颂》确实受了《士冠辞》的影响。
49.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以下理解、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43分)【    】
A.对古代著名学者的观点也要多方分析参照,不可盲从。
B.在研究学术问题遇到困难时,思想方法,应该灵活。
C.在学术问题上有不同见解是正常的,并在发表己见时能够持之有据,言之成理。
D.本文在认真研究前人观点、各家意见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看法,肯定了“晚年”说,其正确性是不容置疑的。

答案:1、这两首诗写雪时都重点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张诗后两句分别从人的触觉、听觉、视觉来写雪。白诗四句分别从人的触觉、视觉、听觉来写雪。 2、都写出了诗人的孤寂无眠。
答案:3、《越中览古》着重渲染越宫昔日的繁华,结句聚焦在今日荒凉的遗址,以强烈的反差抒写了姑苏台今日的荒凉;《苏台览古》着重描绘姑苏台今日的荒凉,以今古常新的自然景物衬托人事的变幻无常,抒写了诗人内心的感受。   4、对人事变化、盛衰无常的感慨,对功名富贵的否定
答案:5、该诗为杜甫作品。因其具有杜诗的沉郁顿挫,深刻悲壮、气势磅礴的现实主义风格,同是又是严格工整的七律。6、(此题实为仿写题。可根据杜甫的风格和原文的对李白的分析来写)从形式来说,杜诗李白那种雄豪壮伟的气势情绪纳入规范,即严格地凝聚在一定的形式、格律中,从而不再是一种天才美、自然美,而是一种人工美、世俗美,为后世提供了可以学到的范本;从内容来说,杜诗更多地关注国远民生,且充满忧患意识,不似李白那么飘逸洒脱,也明显地蕴含了这个阶级的停滞与走下破路。因而,李白与杜甫是两种风度,两种意境,两种格调,如果说李白是盛唐之音,那么杜甫就是另一种盛唐了。
答案:8、人在何处:怀念亡夫的忧伤;  春意知几许:尽管柳色加深,但心中因存春梅凋谢的哀怨笛声而不觉春意;次第岂无风雨:历经沧桑,对一切感到变幻莫测,顾虑重重,心情凄伤;  谢他酒朋诗侣:谢绝游赏的邀请,心情落寞、消沉。
9、元宵夜的热闹繁华无心游赏,却又怀念昔日盛况,躲在帘内“听人笑语”。矛盾的心理中反映出心灵的哀思,蕴涵着无限的孤寂、悲凉。
答案:10、渲染了萧条寂寥忧愁的气氛。 (基本意思到即可) 11、杜鹃的啼鸣往往给人以凄婉动人的联想。诗人的人生历程在经历了从踌躇满志到失意孤独的过程之后,杜鹃的啼鸣更能引起诗人愁苦寂寥之情。作者把自己看成一只“悲鸟”,由杜鹃起兴,借物寓意,“况半世、飘然羁旅”,抒发自己的怀才不遇的失落和对时局的忧虑.。    
答案:12、重阳节  王维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13、江诗:从诗的第三句中“篱下菊”的用典(1分)
可知,诗人在表达对故乡的怀想和思旧之情的同时,流露出了归隐田园(1分)的情怀。岑诗:该诗是在长安沦陷时所作,故第三句有“遥怜”(1分)二字, 表现了诗人面对故乡长安遭受战乱时的痛苦之情及收复失地(1分)的渴望。
答案:14、“世外桃源”(或陶渊明《桃花源记》)的典故;表示年复一年,慨叹时间流逝之快。  15、a借桃花引出隐居的处所,将隐居山间的眼前景(实)和陶渊明笔下的理想世界(虚)巧妙地结合了起来。 B借桃花曲折地表现了隐居绝仕之意。
  答案:16、第一首用“谁见泣离群”直接抒情,表达离愁;第二首用寓情于景、景中见情的手法委婉(间接)地表达离情。17、同意。作者感到此夜江山寒,一个“寒”字极写出友人离去后心情的沉重与冷寂。(此题为开放题型,可以不同意而肯定其他字眼,只要言之成理即可,阅卷时不能只根据参考答案来判断,要根据学生答题情况来定夺。详见下文解说。)
   答案:18、描写诗人怀念朋友,孤灯独坐,夜不能寐的情景,抒发了一种凄苦悲凉的感情。19、富于变化,虚实结合;只是写主观的感受。20、惟妙惟肖地摹写出诗人初次听到白居易被贬谪,出乎意料陡然震神态。
答案:21、拟人手法;破碎的窗纸,随着斜风急雨飒飒作响,好像自言自语。“自语”二字,将风吹纸响拟人化了。22、不一致。面对如此破败凄凉的景象,词人并不因此伤感消沉,而是由此回忆起自己一生走遍南北、奔走国事、晚年罢官归隐、壮志未酬的经历,激发“眼里万里江山”的感慨,深刻表达了词人虽然英雄失意,仍念念不忘收复失地的伟大抱负。上片荒凉孤寂的景物为结语“眼里万里江山”的无限感慨起了很好的铺垫反衬作用,结语突兀的转笔突出了词人宽阔博大的胸襟。
    答案:23 B(A坏:拆除;C臧否:评论人物的好坏善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二 选择性必修 单元练习


上一个『内江市2005—2006学年度高中一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检测』  下一个『道县绍基学校2011年下期期中考试八年级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