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上学期高二年第一次月考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2011-2012学年上学期高二年第一次月考(高二必修五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泉港二中2011-2012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15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5分)(1)悟已往之不谏,       。        ,觉今是而昨非。(2),临清流而赋诗。(3)引壶觞以自酌,。(4)渔舟唱晚,;雁阵惊寒,。(5),穷岛
试题预览
泉港二中2011-2012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二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总分:150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15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5分)
(1)悟已往之不谏,       。        ,觉今是而昨非。
(2)                 ,临清流而赋诗。
(3)引壶觞以自酌,                 。
(4)渔舟唱晚,                ;雁阵惊寒,               。
(5)        ,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                。
(6)______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
(7)       ,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       。
(8)且          ,            ,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9)故曰:至人无己,        ,        。

二、文言基础题(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觉今是而昨非。 是:对,正确。   B、彼且恶乎待哉    恶:何。
C、感吾生之行休。   行:走路。     D、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 斯:则,就。    

2、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B、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C、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D、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3、下列各句中加点虚词“以”的意义和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家叔以余贫苦
B、舟遥遥以轻飏
C、聊乘化以归尽
D、木欣欣以向荣

4、下列各句中加点虚词“之”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胡为乎遑遑兮欲何之?②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③之二虫又何知        ④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
A、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其”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其:代词,它的。
B、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其:代词,它。
C、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其:两个其都是“代词,它的。”
D、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        其:代词,它的。

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焉”的理解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B、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
C、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 D、复驾言兮焉求

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而”的理解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门虽设而常关                B、时矫首而遐观
C、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D、泉涓涓而始流

8、下列各句中词类活用现象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园日涉以成趣。
B、襟三江而带五湖
C、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D、水击三千里

9、下列各句不属于判断句的一项是(   )
A、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B、此小大之辩也。
C、皆口腹自役。
D、《齐谐》者,志怪者也。

10、对下列句式特点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之二虫又何知?       宾语前置句
B、彼且奚适也?         宾语前置句
C、奚以知其然也?       定语后置句
D、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状语后置句

三、文言文阅读(12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4题。
(赵)普独相凡十年,刚毅果断,以天下事为己任。尝欲除某人为某官,帝不用;明日,复奏之,又不用;明日,更奏之。帝怒,裂其奏投诸地,普颜色自若,徐拾奏归,补缀,复奏如初。帝悟,卒可其奏,后果以称职闻。又有立功当迁官者,帝素嫌其人,不与。普力请与之,帝怒曰:“朕不与迁官,将奈何?”普曰:“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刑赏者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也,岂得以喜怒专之!”帝弗听,起,普随之。帝入宫,普立于宫门,良久不去,帝竟从其请。一日,大宴,雨骤至,良久不止。帝怒形于色,左右皆震恐,普因言:“外间百姓正望雨,于大宴何损!不过沾湿供帐乐衣耳。百姓得雨,各欢喜作乐。适当其时乞令乐官就雨中奏技。”帝大悦,终宴。普临机制变,能回帝意类此。常设大瓦壶于视事阁中,中外表疏,普意不欲行者,必投之壶中,束缊焚之。其多得谤咎,殆由此也。
普既出镇,上书自诉云:“外人谓臣轻议皇弟开封尹,皇弟忠孝全德,岂有间然?矧①昭宪皇太后大渐②之际,臣实预闻顾命,知臣者君,愿赐昭鉴!”帝手封其书,藏之金匮。九月,吏部侍郎参知政事吕余庆以疾求解职;丁卯,罢为尚书左丞。余庆为帝霸府(藩王府邸)元僚,赵普、李处耘皆先进用,余庆恬然不以介意。处耘获罪时,余庆知江陵,还朝,帝委曲问处耘事,余庆以理解释。及普忤旨,左右争倾之,余庆独为明辨,帝意稍解。时称长者。 
(《续资治通鉴•宋纪七》)
[注]①缊(yùn,碎麻)  ②矧(shěn):况且 。  ③大渐:病重。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尝欲除某人为某官 除:封授
B.卒可其奏 可:同意
C.中外表疏 疏:陈述
D.左右争倾之 倾:倾轧、排挤
12.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赵普性格“刚毅果断”的一组是(   )             
①尝欲除某人为某官,帝不用    ②徐拾奏归,补缀,复奏如初
③普立于宫门,良久不去        ④中外表疏,普意不欲行者,必投之壶中,束缊焚之
⑤赵普、李处耘皆先进用 ⑥余庆独为明辨,帝意稍解
A.①④⑥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②⑤⑥
13.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赵普独自担任宰相的十年间,曾经推荐某人,但皇帝把他的奏章撕碎了扔在地上,他神色自若地拾起,并将奏章修补后再奏,后来这个人果然凭借称职而闻名。
B.赵普很善于临机应变,有一次皇帝因骤然而至且久不停止的雨影响大宴而发怒,赵普说百姓正盼下雨,并请求让乐官在雨中献技,使皇帝转怒为喜。
C.赵普上书称赞皇弟,并想事先得到皇帝的临终遗诏,表达了推荐皇弟作接班人之意,
并希望早定此事,皇帝亲手封存了他的信,并藏之金柜。
D.李处耘获罪,赵普违背皇帝的旨意,吕余庆先后竭力为他们开脱。李、赵无事,吕
余庆却因此被罢为尚书左丞。
1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又有立功当迁官者,帝素嫌其人,不与。(3分)
                                                                                       
                                                                                      
②其多得谤咎,殆由此也。(3分)
                                                                               
                                                                               
四、诗歌鉴赏
15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题葡萄图
徐渭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搠野藤中.
(注)徐渭(1521---1593),明代杰出的书画家、文学家。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晚年号青藤道士。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性情纵放,屡试不第。
(1)第一、二句刻画了诗人怎样的形象?请作简要分析.(2分)


(2)第三句“笔底明珠无处卖”中的“明珠”指什么?这句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五、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7分)
16、下列各项中,对作品《三国演义》故事情节的叙述有误的两项是(5分)
A、曹操行刺董卓未遂,与陈宫逃亡至吕伯奢家。疑心太重的曹操误杀吕家八口人后,为防吕伯奢报复,又杀了吕伯奢。曹操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B、徐州太守陶谦贪财害命,杀了曹操父亲。曹操大怒,兴兵攻打徐州。陶谦自知无力抗拒,考虑到徐州百姓的安危,决定将徐州托付给刘备。三让之后,刘备才领了徐州牧。
C、有一次曹操领兵作战,当地麦子将熟。为赢得民心,曹操下令,践踏麦田者斩。不料自己的坐骑因饥饿啃食麦子并闯进麦田,手下谋士提醒他应当以身作则,于是曹操割发代首,以示惩戒。
D、攻打袁术期间,曹军粮食供应不上。曹操让粮官改用小斗分发军粮,后来发现此举引起众怒,士兵们都埋怨说曹操欺骗大家,于是便杀了粮官,借他的头来稳定军心。
E、袁绍得知曹操封孙权为将军,结为外应,怒而起兵攻曹。两军对垒于官渡,曹操兵弱粮少,一度欲回守许昌。谋士许或劝曹操与袁绍相持,使袁军轻敌,内部不和生变,再出奇制胜。曹操纳其言,并依计派兵袭烧了袁军粮车。
17、简答题(5分)
请简述“曹操煮酒论英雄”的故事。(100字左右)






(二) 文化经典阅读(7分)
阅读《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孟子见梁襄王,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
吾对曰:‘定于一。’ 
‘孰能一之?’
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
‘孰能与之?’
对曰:‘天下莫不与也。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  
(《孟子  梁惠王  上》)
18、对上面语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孟子善于察言观色。他对梁襄王的印象并不好,因而讲话直截了当,毫不婉转曲折。梁襄王问怎样才能使天下安定,孟子认为天下统一才能安定。
B、孟子将人民盼望不嗜杀的君王,比作七八月间的旱苗盼雨。以苗之“槁”与“兴”的对比,说明雨对禾生死荣枯的关系,显示人民对明君与暴君的不同态度。
C、孟子形容天下之民归附不嗜杀人者,“犹水之就下”,无法抗拒。雨润禾苗,水向低处,生活中习见之事,易明之理,既为人熟知又能揭示出事物的本质。
D、孟子认为没有一个君王不好杀人,概括了战国时广阔的社会现实,也揭示了当时尖锐的阶级矛盾。当然,他没有把梁襄王列入嗜杀者之列,因此循循善诱告诫他要礼贤下士,“民归之”,才会“由水之就下”。
19、孟子认为“不嗜杀人者能一之。”一百年后,秦统一中国。对此,谈谈你的看法。(4分)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大雪袭来,雪松上就落了厚厚的一层雪。不过,当雪积到一定程度,雪松那富有弹性的枝丫就会向下弯曲,直到雪从上面滑落,这样反复的积,反复的弯,反复的落,雪松却完好无损。而雪松旁边的柘树,默默地承受着雪的重负,树枝很快就被压断了。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15分)
 (1 ) 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                (2)登东皋以舒啸 
(3) 眄庭柯以怡颜       (4) 响穷彭蠡之滨;声断衡阳之浦
(5) 鹤汀凫渚;即冈峦之体势     (6)落霞与孤鹜齐飞
(7)老当益壮  不坠青云之志  (8)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9)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二、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C B A C C D A B A C C B D
11.C。疏,奏疏,奏本,名词。  
12. B。
13.D。吕余庆罢为尚书左丞在前,且“李、赵无事”无据。
14.(9分,每小题3分)
   ① 译文:又有一位建立了功业应当升官的人,皇帝(因为)向来厌恶他,不授予他应得的官职(不同意)。( “迁”、“素”、“与”各1分)
②译文:赵普(他)遭到世人许多毁谤和责怪,大概就是因为这个缘故。(“谤”“咎”“殆”各1分)

[附]文言文译文
赵普独自担任宰相共十年,刚毅果断,把天下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职责。(赵普)曾经想要封授某人官职,皇帝没答应;第二天,(赵普)又上奏皇帝,(皇帝)又没答应;又过了一天,(赵普)再次上奏皇帝。皇帝大怒,撕裂他的奏章将其丢在地上,赵普神情不变,慢慢拾起奏章归家,将其修补,又如当初一样上奏。皇帝省悟,终于同意了他的奏请。后来(被赵普推荐的人)果然凭借称职而闻名。又有一位建立了功业应当升官的人,因皇帝向来厌恶他,不授予他应得的官职。赵普极力请求授予,皇帝大怒道:“朕就是不给他升官,你怎么办?”赵普说:“刑法是用来惩罚有罪之人的,赏赐是用来酬报有功之臣的。惩处赏赐是国家的惩处和赏赐,不是陛下一人的惩处和赏赐,难道能够因个人的喜怒而独断吗?”皇帝听不进去,起身离开,赵普紧跟着。皇帝入宫后,赵普站在宫门外,很久没有离去,皇帝最终听从了他的请求。一天,(皇帝)举行盛宴,一场大雨突然袭来,很久未停。皇帝的怒气表露在脸上,左右大臣都十分震惊害怕,赵普乘机对皇帝说:“皇宫外面的老百姓正渴盼雨水,这场大雨对您的盛宴有什么妨害呢!不过沾湿一下幕帐和乐工的衣饰罢了。百姓盼到了雨水,个个喜笑颜开,奏乐庆祝。正处在这个欢乐的时刻,我等请求乐官(就)在雨中献技。”皇帝非常高兴,宴会圆满结束。赵普就是像这样随机应变,能使皇帝回心转意的。(赵普)一直将一个大瓦壶放在议事厅内,朝廷内外的奏疏,赵普心里不想施行(办理)的,一定将它们放入壶中,捆些乱麻点火将其烧毁。赵普(他)遭到世人许多毁谤和责怪,大概就是因为这个缘故。
赵普调出京师镇守地方后,上书皇帝道:“朝廷外面的人说我轻易地谈论皇叔开封尹,皇叔是个忠孝两全的人,怎么能够离间他和圣上的关系呢?况且(正值)昭宪皇太后重病之际,我实在是想事先得知天子遗诏。了解我的人是圣上,请圣上明鉴!”皇帝亲手封存了他的信,把它藏在金柜里。九月,吏部侍郎兼参知政事吕余庆因病请求辞职;丁卯日,(皇帝)免除吕余庆吏部侍郎兼参兼政事的官职,让他任尚书左丞。吕余庆是帝霸府的幕僚,赵普、李处耘都在先前被皇帝起用,吕余庆坦然面对,不把此事放在心里。李处耘遭罪时,吕余庆正在江陵任知州,他回到朝廷后,皇帝详细向他询问处置李处耘一事,吕余庆用(恰当的)道理加以解释。等到赵普抵触圣意,左右大臣争相倾轧他,唯独吕余庆为他说明辨白,皇帝(想惩处赵普)的心思(才)稍微缓解。时人称吕余庆为忠厚长者。

15、(1)第一、二句刻画了一位狂放不羁、落魄潦倒的诗人形象。“落魄”写其不得志,“独立”“晚风”写其寂寞孤苦的晚年,“书斋”“啸”字则写出他恃才傲物、狂放不羁的个性。
(2)诗中的“明珠”用比喻手法,表面上是比喻所画的“葡萄”,实际上喻指诗人自己的才识。这句诗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懑不平之情。(答出“明珠”所用的修辞手法和表面义1分,答出“明珠”的深层义1分,答出诗人感情1分)
16.、B C
17、
18、D    
19、示例:秦以武力统一天下,事实无情地证明孟子的观点不合时宜,难怪不能为当时诸侯所接受。但孟子的思想无疑有其先进性,不施仁政的暴秦,很快就走上了灭亡之路。得民心是很重要的。(语言流畅,言之成理即可。) (59.56.197.171)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二 必修五 月考试卷


上一个『八上第一单元测试题』  下一个『2011年秋季高二语文期中试卷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