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第一单元测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单元练习
试题
名称
八上第一单元测试题(八年级上册 部编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一、基础知识(共24分)1.下列加点字读音无误的一项是(2分)()A.溃退(guì)舀水(yǎo)白洋淀(dìng)B.绥靖(suí)脂粉(zhǐ)蹿一蹿(cuàn)C.寒噤(jīn)拂晓(fú)颤巍巍(chàn)D.提防(tí)惊骇(hài)迫击炮(pò)2.下列词语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眼花嘹乱
试题预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一、基础知识(共24分)
1.下列加点字读音无误的一项是(2分)(    )
    A.溃退(guì)    舀水(yǎo)    白洋淀(dìng)
    B.绥靖(suí)     脂粉(zhǐ)    蹿一蹿(cuàn)
    C.寒噤(jīn)     拂晓(fú)      颤巍巍(chàn)
    D.提防(tí)      惊骇(hài)     迫击炮(pò)
2.下列词语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
    A.眼花嘹乱    晨曦     血腥     闪烁
    B.臭名昭著    荒谬     憧憬    珐琅
    C.响彻云宵    杀戮     箱箧    揣摩
    D.精疲力竭    纳粹     鞠恭    铁锈
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的词语恰当的是(2分)(    )
    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      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______           江阴要塞,________长江。
    A.占有  牵制  封锁      B.占领  控制  封锁
    C.占领  控制  封闭      D.占有  牵制  封锁
4.为下列一段文字所添标点,正确的一项是(2分)(    )
    南斯拉夫的塞尔维亚人就那样年年不间断地表达他们的历史感  ①  没有仇恨  ②    没有愤怒  ③  只有悲哀  ④  只有记忆  ⑤  只有警告  ⑥  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
    A.①—— ②,③;④、⑤,⑥——   B.①—— 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5.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妥当的一项是(2分)(    )
    A.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所以西路当面之敌锐不可当,纷纷溃退。
    B.老头子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
    C.老妇人又捧起土来继续往坟上盖,她要做一个名副其实的坟堆。
    D.两个强盗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荡然无存。
6.下列有关文字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消息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六个要素,包括标题、导语、背景、主体和结语五部分结构。
    B.《芦花荡》的作者是我国当代作家赵树理写的小说,他是荷花淀派的代表人物。
    C.《蜡烛》的作者是前苏联作家西蒙诺夫。
    D.雨果,法国著名作家,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等。
7.请在下面横线上填入适当的语句,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2分)
  人生的价值不在于成就了轰轰烈烈的事业,而在于具体做好了什么。所以,见到茂密的森林,你只要无愧地做森林中挺拔的一棵;见到群芳争艳的花园,你只盼无愧地做花园中普通的一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虽是一棵,却能抗击风雨;虽是一朵,却能装扮春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的人生也就无悔了。
8. (1)《桃花源记》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文中借虚构的桃花源,表达了作者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陋室铭》选自《________》,“陋室”的意思是_______,该文的作者是_______。(2分)
(3)《爱莲说》的作者是_______,字茂叔,_______(朝代)________家。(2分)
(4)山不在高,__________。水不在深,__________。斯是陋室,惟吾德馨。(1分)
(5)予独爱莲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6)《长歌行》中极尽劝勉之意的一句是:                      ,                   。
         树树皆秋色,                  。                       ,                    。(2分)
二、阅读(共12分)                        (一)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①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②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③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④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⑤和中路军所通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⑥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⑦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⑧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⑨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⑩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11)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12)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13)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14)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15)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8.用波浪线画出这则消息的导语。(2分)
9.“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中的“均”是什么意思?这里有什么表达作用?(2分)
10.“西起九江(不含)”句中,括号的“不含”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
11.本段共15句,可分为三个层次,其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①/②一⑧/⑨一15       B.①②一⑦/⑧一15
  C.①/②一⑤⑥一⑥           D.①/②一⑨/⑩一⑩-15
12.“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的原因是:(用原文回答)(2分)
  主观原因:                                                                    。
客观原因:                                                                    。                           
13.本段中⑥⑦两句是议论句,对这两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说明战犯汤恩伯指挥失当,懦弱无能。
    B.揭露国民党反动政府拒绝签订和平协定的本质。
    C.赞扬我人民解放军英勇无畏、所向披靡的英勇气概。
    D.分析了西路军当面之敌的溃退是因为力量甚为微弱。
(二)(10分)
    ①“她挂花了!”
    老头子没听见,拼命地往前推着船,还是柔和地说:
    “不怕。他打不着我们!”
    “她挂了花!”
    ②“谁?”老头子的身体往上蹿了一蹿,随着,那小船很历害地仄歪了一下。老头子觉得自己的手脚顿时失去了力量,他用手扒着船尾,跟着浮了几步,才又拼命地往前推了一把。
    ③他们已经离苇塘很近。老头子爬到船上去,他觉得两只老眼有些昏花。可是他到底用篙拨开外面一层芦苇,找到了那窄窄的入口。
    ④一钻进苇塘,他就放下篙,扶起那大女孩子的头。
    大女孩子微微睁了一下眼,吃力地说:
    “我不要紧。快把我们送进苇塘里去吧!”
    ⑤老头子无力地坐下来,船停在那里。月亮落了,半夜以后的苇塘,有些飒飒的风响。老头子叹了一口气,停了半天才说:
   “我不能送你们进去了。”
    小女孩子睁大眼睛问:
   “为什么呀?”
    老头子直直地望着前面说:
    ⑥“我没脸见人。”
    小女孩子有些发急。在路上也遇见过这样的带路人,带到半路上就不愿带了,叫人为难。她像央告那老头子:
    “老同志,你快把我们送进去吧,你看她流了这么多血,我们要找医生给她裹伤呀!”
    ⑦老头子站起来,拾起篙,撑了一下。那小船转弯抹角钻入了苇塘的深处。
    ⑧这时那受伤的才痛苦地哼哼起来。小女孩子安慰她,又好像是抱怨,一路上多么紧张,也没怎么样。谁知到了这里,反倒……一声一声像连珠箭,射穿老头子的心。他没法解释:大江大海过了多少,为什么这一次的任务,偏偏没有完成?自己没儿没女,这两个孩子多么叫人喜爱!自己平日夸下口,这一次带着挂花的人进去,怎么张嘴说话?这老脸呀!
14.“她挂花了”,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挂花”是什么意思。(1分)
15.第②段,老头子的身体为什么会往上“蹿一蹿”?(2分)
16.“月亮落了,半夜以后的苇塘,有些飒飒的风响”这一句环境描写,在文中有何作用?(2分)
17.老头子说“我没脸见人”,反映了老头子怎样的心理与性格特点?(3分)
18.第⑧段中加点的“偏偏”一词写出“老头子”怎样的心理?(2分)
(三) (24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9.将空缺的原文,填在下面横线上。
忽逢桃花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0.下列含有通假字的一句是(2分)(    )
A.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B.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C.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D.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21.桃花源中的人“见渔人,乃大惊”的原因是什么?(2分)
22.翻译下列各句。(2分)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2)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23.解释下列加点词(2分)
①仿佛若有光(       )            ②具答之(      )
③乃不知有汉(       )            ④无论魏晋(      )
24.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豁然开朗”一词,写出了渔人进入桃花源后的感受。
B.选文第二段主要写了桃花源的美好环境和桃花源人的幸福生活。
C.“设酒杀鸡作食”,表现了桃花源人的热情好客。
D.“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写出桃花源人的惧怕心理,不愿让官府知道他们的住处。
25.根据以上选文,请写出三个与本文意思有关的成语。(3分)
26.用“/”标出下列句子的诵读节奏。(2分)
(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7.依据文中的描述,准确说明进入桃花源的山洞口所在的位置。(1分)
山洞口位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用文中的语句填空。(2分)
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中描写桃花源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从上面语段中理出“渔人”的行踪,用简洁的文字填在横线上。(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桃花源”是陶渊明虚构的理想境界,既然是不存在的,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它?请用简洁的文字回答。(3分)

三、作文(50分)
26.家是什么?是难舍的亲情,是温馨的集体,是亲爱的祖国。在这里,父母用慈爱的伞为儿女撑起一方晴空,儿女用孝顺的心给父母奉上一缕慰藉;
   在这里,洋溢着浓浓的师生之情、伙伴之谊……
请你以“有家真好”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120.202.57.27)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八年级 上册 单元练习


上一个『高一期中考试试卷』  下一个『2011-2012学年上学期高二年第一次月考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