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期中考试试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中试卷
试题
名称
高一期中考试试卷(高一必修三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11年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卷时间120分钟总分150分一、 基础知识(共18分,每小题3分)1.下边加点的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A.砥砺(lì)乳臭(xiù)跬步(kuǐ)皮开肉绽(dìng)B.新正(zhēng)炮烙(lào)贾人(gǔ)穿红着绿(zhuó)C.草窠(kē)庠序(xiáng)荸荠(qí)少不更事(gēng)D.鲭鲨(qīng)爪
试题预览
2011年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时间120分钟  总分150分
一、 基础知识(共18分,每小题3分)
1.下边加点的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
A.砥砺(lì)     乳臭 (xiù)    跬步(kuǐ)      皮开肉绽(dìng)
B.新正(zhēng)  炮烙(lào)     贾人(gǔ)       穿红着绿(zhuó)
C.草窠(kē)     庠序(xiáng)   荸荠(qí)       少不更事(gēng)
D.鲭鲨(qīng)   爪(zhǎo)牙    咀嚼(jiáo)     扪参历井(shēn)
C   A皮开肉绽(zhàn)B、 炮烙(luò)D、  咀嚼(jiáo) 
2.下列各组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斟茶   放诞   躁动    孽根祸胎   间或一轮  
B.蹂躏   朱拓   偏僻   锲而不舍    走头无路
C.寒喧     烟霭   璀璨   锲而不舍   难以捉摸 
D.反馈   渣滓   括噪   奄奄一息   冰雪消融
A  B项有“走投无路”、 C项“寒暄”、 D项 “聒噪”
3. 下列各句中 ,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我们能否在探索宇宙中取得进一步的发展,关键是人类的创新能力起决定作用。
B.通过这次期中考试,使我们认识到了与先进班级的差距。
C.广州亚运会上,中国女排经过努力拼搏,再次问鼎冠军宝座。
D.动物的游戏行为,被认为是动物行为中最复杂、最难以捉摸的行为。
D A项“能否”表示两项,而“关键”只表示一项,对应不周到;B没有主语,C“问鼎”与“宝座”不搭配,可改成“登上”。
4.下列语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句是(      )
A.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B.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D.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D
5. 下列各项中,对加点字的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是(      )
①填然鼓之   ②天下云集响应   ③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④却匈奴七百余里⑤五十者可以衣帛食肉   ⑥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⑦吾从而师之  ⑧会盟而谋弱秦  ⑨序八州而朝同列  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A. ①③④/②⑤⑥/⑧⑨/⑩⑦
B. ①⑤/②⑥⑩/③⑦/④⑧⑨
C. ①③/④⑤/⑥⑦②/⑧⑨⑩
D. ①④⑤/⑥⑦/⑧⑨/②③⑩
B①⑤名词作动词,②⑥⑩名词作状语,③⑦意动用法,④⑧⑨使动用法
6. 将下面的诗句按春、夏、秋、冬排列,顺序正确的一组是(       )
①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②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③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④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A.③④①② B.②④①③ C.②①④③ D.③②④①
B
二、 科普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共9分,每小题3分)
浩瀚无垠的海洋似乎永远是不会干涸的。大海中的水是怎么来的呢?
有学者认为,这些水是地球本身固有的。在地球形成之初,地球水就以蒸气的形式存在于炽热的地心中,或者以结构水、结晶水等形式存于地下岩石中。那时,地表的温度较高,大气层中以气体形式存在的水分也较多。地球在最初的5亿年,火山众多且活动频繁,大量的水蒸气及二氧化碳通过火山口喷发出来,冷却之后便渐渐形成河流、湖泊和海洋,即所谓的“初生水”。
为了寻求地球水的渊源,人们把目光投向了宇宙。科学家托维利提出的假说:地球上的水是太阳风的杰作。太阳风即太阳刮起的风,但它不是流动的空气,而是一种微粒流或带电质子流。根据托维利的计算,从地球形成至今,地球已从太阳风中吸收了多达17亿吨的氢,若把这些氢和地球上的氧结合,就可产生153亿亿吨水。
科学家路易斯•弗兰克也提出一个新理论:地球上的水可能来自迄今为止还未观测到的由冰组成的小彗星。他在分析卫星图片时发现了一些黑色小斑点,而这些黑斑是高层大气中大量分子聚集而形成的气体水云。他认为,小黑斑现象是许多小彗星不断地把水从高层注人大气,形成彗星云团,而后化作雨降至地面。不久,在600多千米上空,他又发现了带状发光物,即含水破碎物留下的“尾流”。而这一高度又恰好是此类彗星可能徘徊的地带。1990年,一块冰体从天而降,落在中国江苏省无锡梅村乡。我国专家经潜心研究后认为,此冰块就是来自彗星。弗兰克理论还为一些未解之谜提供了解释。例如可能就是由大量的小彗星倾泻而下,造成地球气候剧变,才使恐龙及其他一些物种灭绝。1998年美国科学家打开了一块来自彗星的陨石,结果竟在里面发现了少量的盐水水泡!不久又发现另一块陨石里布满了奇怪的紫色晶体,这些晶体里竟然有水!
对于小彗星是否为地球带来过大量降水,科学家们正在不断地观察,不断地试验。

7.下列对所谓的“初生水”含义表述准确的一项是(    )
A.存在于炽热的地心中的水蒸气。  B.存于地下岩石中的结构水、结晶水。
C.大气层中以气体形式存在的水分。 D.由火山喷发的水蒸气冷却后形成的水。

8.下列选项中,不能支持弗兰克理论的是(    )
A.地球上的水有可能来自由冰组成的小彗星。
B.在彗星可能徘徊的地带发现了含水破碎物留下的“尾流”。
C.经我国专家研究,落在中国无锡梅村乡的冰块来自彗星。
D.有的陨石里含有盐水水泡或含水的紫色晶体。

9.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根据托维利假说,人类有可能利用太阳风获取更多的水。
B.根据弗兰克理论,人类有可能借助彗星云团进行人工降雨。
C.对地球水源地研究,有助于预见地球气候还将发生剧变。
D.对地球水源的研究,有助于了解其他行星是否有水存在。
7、D(ABC三项都在说明水存在于何处,但本题是要求解释“初生水”的含义,从字面理解是地球表面最初产生的水,结合语境看,应是地球内部存在的“水蒸气通过火山口喷发出来,冷却之后便渐渐形成”水,所以应是D项)
8、A(通过分析题干可看出,本题是要求寻找不能支持弗兰克观点的论据。该题的答题区间在第四段,第1句是整个段落的中心句,是弗兰克理论的核心观点,从第2句至结尾是用事实论据作具体分析论证。A项恰恰是弗兰克提出的理论观点,而题干却要求回答:不能支持弗兰克理论观点的“论据”,A项显然属答非所问)
9、C(AB两项,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来看,依据现代的科技发展速度,今后很有可能实现,判断客观。D项,人类目前类似的研究很多,自不必赘述。C项错误不在于“地球气候还将发生剧变”,而在于“对地球水源的研究”能帮助“预见”地球气候还将发生剧变,在文中没有暗示信息。事实上,从文中可知“地球气候剧变”,是由于“大量的小彗星倾泻而下”造成的)

三、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列的这篇文言文,完成10—14题,共分,每题3分)

终军,字子云,济南人也。年十八,选为博士弟子。太守闻其有异材,甚奇之,与交结,军揖太守而去。至长安上书言事,武帝异其文,拜军为谒者给事中。
初,军从济南步入关,关吏予军繻①。军曰:“以此何为? ”吏曰:“为复传②还当以合符。”军曰:“大丈夫西游,终不复传还。”弃繻而去。
    徐偃使行风俗。偃矫制③,使胶东,鲁国鼓铸盐铁。御史大夫张汤劾偃矫制大害,法至死。偃以为大夫出疆,有可以安社稷,存万民,专之可也。有诏下军问状,军诘偃曰:“古者诸侯国异俗分,百里不通,时有聘会之事,安危之势,呼吸成变,故有不受辞造命专己之宜;今天下为一,万里同风。偃巡封城之中,称以出疆,何也? 且盐铁,郡有余臧,国家不足以为利害,而以安社稷存万民为辞,何也? 偃直矫作威福,以从民望,干名采誉,此明圣所必加诛也。”偃穷诎。
    当发使匈奴,军自请曰:“军无横草④之功,得列宿卫,食禄五年。边境时有风尘之警,臣宜披坚执锐,当矢石,启前行。驽下不习金革之事,今闻将遣匈奴使者,臣愿尽精厉气,奉佐明使,画吉凶于单于之前。臣年少材下,孤于外官⑤,不足以亢一方之任,窃不胜愤懑。”上奇军对,擢为谏大夫。
南越与汉和亲,乃遣军使南越,说其王,欲令入朝,比内诸侯。军自请:“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军遂往说越王,越王听许,请举国内属。越相吕嘉不欺内属,发兵攻杀其王及汉使者,皆死。军死时年二十余,故世谓之“终童”。(选自《汉书》)
  [注] ①繻,用作通行证的帛。   ②传,凭证。  ③制,帝王的命令。
④横草,使草倒下。     ⑤孤于外官:孤,远。外官,指使者之职。


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偃使行风俗                  行:推行
B.御史大夫张汤劾偃矫制大害      矫:假托
C.干名采誉                      干:求取
D.臣宜被坚执锐                  锐:锋利的兵器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终军十八岁就被选为博士弟子,去长安过关时,拒绝接受通行证,认为自己此去一定不会再返回。
B.徐偃受命出使外国,不遵守法纪,独断专行,事后还巧言狡辩,终军受命审理此
案,严厉地驳斥了徐偃,使他理屈词穷。
C.当要派使者前往匈奴时,终军表示:自己过去没有什么功劳,现在愿意出使匈奴,全力以赴,当好使者的助手,保证完成任务。
D.终军请缨赴南越,且成功地完成了说服南越王的任务,只是因为南越发生了内乱,使他功败垂成,年仅二十多岁就为国捐躯。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 太守闻其有异材,甚奇之,与交结,军揖太守而去。(3分)
译文:                                 
                                   

(2) 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3分)
译文:                                 
                                   
8.A(行:巡视、巡察)
9.C(以:连词,均表目的。A.其:他的(终军的)/语气副词表推测;B.而:表承接关系/表转折关系;D.于是,就/却、反而,竟)  
10. B(徐偃被派遣在国内而不是出国巡视风俗民情) 
11. (1)太守听说他有特殊的才能,感到非常惊奇,想与他结交,终军给太守行了拱手礼后就离开了。(“材”1分,“奇”字用法1分,句意1分)   
 (2)我希望得到一根长绳子,一定捆住南越王把他带到朝廷来。(羁”,1分,“致”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
终军,字子云,是济南人,他十八岁时,就被选为博士弟子.太守认为他是奇才,就与他结交认识,终军给太守行了拱手礼节后就离开了.到长安上书谈论国家大事,汉武帝认为他的文章与众不同,任命他为谒者给事中.当初,终军从济南步行进函谷关,守关官吏给他一块布帛.终军问:拿这东西有什么用 那个官吏说:这是返回的凭证,回来时应该拿它合符.终军说:大丈夫往西到国都游历,决不返回.把那块帛放下就走了.
徐偃被派出巡视风俗民情,他假托皇帝的命令,让胶东,鲁国一带熬盐炼铁.御史大夫张汤弹劾徐偃假托皇帝的命令危害极大,依法应判死罪.徐偃认为大夫出京都公干,有关国家安定,万民生存的事情,可以独断专行.皇帝下诏终军审问,终军责问徐偃:古时候诸侯各国,国情民情不同,百里之间就不通消息,时常有访问会盟的事情,国家的安危,瞬息万变,所以可以不受君命而独断行事;现在天下统一,到处都一样.你在国家疆域之内巡视,(反而对人)说是出国(指到诸侯国),这是为什么 况且盐铁,那些郡都有积蓄,(熬盐炼铁)国家也不能靠它得到好处,你却拿使国家安定万民生存为借口,这是为什么 你竟然假托皇帝的命令作威作福,来迎合百姓的心意,求取个人名誉.对这样的作为,皇帝一定要加以惩罚的.徐偃理屈词穷.
当委派使者前往匈奴时,终军主动请求说:我没有驰骋疆场的功劳,却能担任宫中侍卫,白吃了五年俸禄.边境时常有警报,我应该穿坚甲拿利器,冒流箭飞石,冲锋在前.我不熟悉军事,今天听说要派遣赴匈奴的使者,我愿意振作精神全力以赴,辅佐使者,在单于面前讲明是非利害.我年轻低能,不熟悉位臣之职,不足胜任大使,自己心中有难以承受的郁闷怨恨(对自己).皇上觉得他的回答很不一般,就升他为谏大夫.南越与汉朝和亲,皇帝就派终军出使南越,去说服南越王,想让南越王来朝拜,作汉王朝的诸侯国.终军主动请求说:我希望得到一根长绳子,一定捆住南越王把他送到朝廷来.于是终军前往游说南越王,南越王听信了终军的话并且答应,要求整个国家都附属汉朝.南越宰相吕嘉不愿归顺汉朝,便发兵攻击南越王以及出使南越的汉朝使者,南越王和汉朝使者都被杀死了.终军死时年仅二十多岁,所以世人称他为终童.


四、默写(共6分,每空1分,错一个字不给分)
1、                  ,枯松倒挂倚绝壁。
2、寒衣处处催刀尺,                  。
3、                 ,潦倒新停浊酒杯。
4、                 ,唯见江心秋月白。
5、空闻虎旅传宵柝,                  。
6、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                 。
7、故木受绳则直,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8、蹑足行伍之间,           ,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

五、  古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隋宫
李商隐
乘兴南游不戒严,九重谁省谏书函?
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
汴河曲
李益
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
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
18、上面两首诗的题材与内容都较相近,说说这两首诗都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感慨。(3分)、


19、分析两首诗在写法上的不同(4分)

18.这两首诗都寄寓了作者对隋王朝灭亡的深沉感慨,(1分)希望晚唐统治者能从中吸取教训。(2分)(意思对即可)
19.《隋宫》通过事例表现隋朝奢淫以致亡国的教训;(2分)《汴河曲》通过汴水的春色与隋宫的荒凉对比映衬来寄寓昔盛今衰的感慨亦可。(2分)若答举例和对比只得2分。)

六、  现代文(文学类)阅读。
董师傅游湖
宗璞
董师傅在一所大学里做木匠已经二十几年了,做起活儿来得心应手,若让那些教师们来说,已经超乎技而近乎道了。他在校园里各处修理门窗,无论是教学楼、办公楼、教师住宅或学生宿舍。都有他的业绩。在一座新造的仿古建筑上,还有他做的几扇雕花窗户,雕刻十分精致,那是他的杰作。
董师傅精通木匠活儿,也对校园里的山水草木很是熟悉。若是有人了解他的知识,可能聘他为业余园林鉴赏家,其实他自己也不了解。一年年花开花落,人去人来;教师住宅里老的一个个走了,学生宿舍里小的一拨拨来了。董师傅见得多了,也没有什么特别感慨的。家里妻儿都很平安,挣的钱足够用了,日子过得很平静。
校园里有一个不大的湖,绿柳垂岸,柳丝牵引着湖水,湖水清澈,游鱼可见。董师傅每晚收拾好木工工具,便来湖边大石上闲坐,点上一支烟,心静如水,十分自在。
不知为什么,学校里的人越来越多,校园渐向公园靠拢。每逢节日,湖上亭榭挂满彩灯,游人如织。一个“五一”节,董师傅有一天假。他傍晚便来到湖边,看远处楼后夕阳西下,天渐渐暗下来,周围建筑物上的彩灯突然一下子都亮起来,照得湖水通明。他最喜欢那座塔,一层层灯光勾勒出塔身的线条;他常看月亮从塔边树丛间升起。这时月亮却看不见。也许日子不对,也许灯太亮了。他并不多想,也不期望。他无所谓。
有人轻声叫他,是前日做活儿那家的女工,是他的大同乡,名唤小翠。她怯怯地说:“奶奶说我可以出来走走,现在我走不回去了。”董师傅忙灭了烟,站起身说:“我送你回去。”想一想,又说:“你看过了吗?”小翠仍怯怯地说:“什么也没看见,只顾看路了。”董师傅一笑,领看小翠在熙攘的人群中沿着湖边走,走到一座小桥上,指点说:“从这里看塔的倒影最好。”通体发光的塔,在水里也发着光。小翠惊呼道:“还有一条大鱼呢!”那是一条石鱼,随着水波荡漾,似乎在光辉中跳动。又走过一座亭子,那是一座亭桥,从亭中可以环顾四周美景。远岸丁香、连翘在灯光下更加似雪如金,近岸海棠正在盛期,粉嘟嘟的花朵挤满枝头,好不热闹。亭中有几幅楹联,他们并不研究。董师傅又介绍了几个景点,转过山坡,走到那座仿古建筑前,特别介绍了自己的创作——雕花窗户。小翠一路赞叹不已,对雕花窗户没有评论。董师傅也不在意,只说:“不用多久,你就惯了,就是这地方的熟人了。大家都是这样的。”他顿了一顿,又说:“可惜的是,有些人整天对着这湖、这树,倒不觉得好看了。”
俩人走到校门口,董师傅在一个小摊上买了两根冰棍。俩人举着冰棍,慢慢走。一个卖花的女孩跑过来,向他们看了看,转身去找别人了。不多时,小翠说她认得路了。董师傅叮嘱小翠,冰棍的木棒不要随地扔,自己转身慢慢向住处走去。他很快乐。
16、概括小说中董师傅这一人物形象。(3分)



【答案】董师傅是一位普通木工。他技艺精湛,质朴善良,乐于助人,有平常心,有生活情趣。
【解析】本题只要求概括,不要求结合原文分析。难度较低。只是对“有平常心,有生活情趣”的概括,学生难以准确表述。
17、按照下面的要求,分析这篇小说中的表现手法。(6分)
(1)董师傅每晚到湖边闲坐的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案】反映董师傅淡定平和的情感世界。为情节发展作了铺垫(或“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
【解析】本题是对情节发展中特定场景描写作用的理解,规则是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的作用解答。但题目这样表述就让考生有点糊涂了。如果换成“小说第三段的描写有什么作用?”我想绝大多数考生都会做。
(2)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对文中画线句子的景物描写进行赏析。



【答案】运用比喻,描绘丁香、连翘在灯光下晶莹璀璨的艳丽之美。运用比拟(或“拟人”),形容海棠盛开时争奇斗艳的勃勃生机。
【解析】本题是对作品局部描写技法的赏析。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很明显,只是估计很多考生没有分条陈述。
18、这篇小说意蕴丰富,给人以多方面的启迪。请结合作品,分别对下面两个问题进行探究。(7分)
(1)文末说“他很快乐”。请举例说明董师傅快乐的缘由。(说出两点即可)




【答案】①因关心、帮助别人而快乐。如:董师傅领小翠游湖;送小翠回家。
②因生活知足、心态平和而快乐。如:家里平安;日子平静;钱足够用;小翠对雕花窗户不作评价,董师傅也不在意。
③因有生活情趣,善于发现美而快乐。如:董师傅看夕阳西下,看月上柳梢;向小翠介绍如何看塔影。
④因工作上得心应手,有成就而快乐。如:董师傅在校园许多地方都有业绩;特地向小翠介绍自己的创作——雕花窗户。
(答出其中的两点即可)
【解析】由于只要打出两点就能得满分,所以难度就大为降低了。估计命题人也觉得不那么容易作答。
(2)小说中将“校园渐向公园靠拢”作为人物活动的背景,请结合这一背景,谈谈这篇小说给你带来什么启示。(围绕某一方面谈即可)





【答案】示例一:在不断变化的现实生活中,做人要向董师傅那样,脚踏实地,后到本分,心态平和,由立足于世的本领,有适合自己的人生定位。
示例二:在不断变化的现实生活中,从小翠身上,我们意识到,面对新环境要学会适应、学会生存。
示例三:校园渐向公园靠拢,说明生态环境总在不停地变化。这启示我们:无论生态环境怎样改变,不变的应该是人的自然与本真;我们应在喧闹的环境中寻找一块心灵的绿洲,避免浮躁。
示例四:在熙攘的校园中,董师傅热心帮助小翠的情景启示我们:和谐的氛围需要我们大家一起去营造、区呵护。
(答案不止一种。要求依据作品,谈出真情实感和正确的价值取向;言之成理,语言流畅。)
【解析】好在命题者给出答案只说是“示例”,并且说“不止一种”。本人觉得第二个和第四个示例有点牵强。小说中有这样的文字;“不知为什么,学校里的人越来越多,校园渐向公园靠拢。每逢节日,湖上亭榭挂满彩灯,游人如织。”是否在暗示在商业大潮的冲击下,平静的大学校园再也不能平静了,也在逐渐地商业化了,是否可以谈大学的坚守与人的守真呢?
六、  语言表达题
19、把下面这则消息改写成一句话新闻(不超过25字)。(3分)
正在北京出席全国政协十届二次会议的百余名香港特区的政协委员,共同提交了一份提案。提案指出,清明扫墓祭祖,中秋阖家团圆,端午悼念爱国先人,重阳登高敬先。这些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在增强民族凝聚力方面已经发挥并继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是有目共睹的。把它们作为法定假日,就是肯定民族传统,弘扬民族精神。为此委员们建议增设清明、中秋等民族传统节日作为国家法定的假日。 
香港政协委员建议增设清明等民族节日为法定假日。

                                                 

20.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 。 (7分)
   材料一  随着2010年世博会的临近,上海市政府开展了劝阻市民穿睡衣出现的活动,
有些居委会甚至还组织了劝导队,佩戴红绸带,衣着整齐地站在小区门口,看到有穿睡
衣的居民便上前劝阻。
   材料二  对于上海市政府劝阻市民穿睡衣出门的做法,上海热线网展开了调查,结果显
示,认为穿睡衣出门是“素质低,不文明的表现”的占42.03%,认为“这很正常,只是
图个方便”的占33.9%,而选择“很正确,看不惯就不要看”的也有24.02%。
(1) 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两则材料的内容。(3分)
答:                         。(25个字以内)
(2) 你对上海劝阻市民穿睡衣出门的做法有何看法?请简要回答。(4分)
答:                                                                  
                                                      。(不超过80个字) 

20.(1)(3分) 上海劝阻市民穿睡衣出门,社会对此反应不一。
     (2)(4分)我赞成上海市政府的做法。理由:穿睡衣出门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世
博会是我们向世界展示的窗口,穿睡衣出门让国际友人看到,必然会影响我国在国际
上的形象。
     或:上海市政府应该尊重市民的生活方式。理由:上海市民穿睡衣出门是几十年积淀
下来的一种生活方式,此时出来“劝阻”显然是怕影响上海形象。那么,干涉市民穿
着自由,难道就不影响上海形象?既然这么多年都习以为常了,为何世博会来了就看
不得,就要禁止了呢?(言之有理即可)
21、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了一次“什么是幸福”的社会调查活动,请你根据随机调查的10个行人的回答,写出一条对幸福的调查结论。(2分)
  调查问题:什么是幸福
  调查记录:(1)三轮车夫:有钱就是幸福。 (2)忙的白领:有闲就是幸福。
 (3)下岗工人:有工作就是幸福。     (4)失去双亲的人:父母在就是幸福。
 (5)捡破烂的人:多捡些垃圾就是幸福。  (6)高考落榜生:考上大学就是幸福。
 (7)双目失明的姑娘:能看见就是幸福。  (8)椅上的瘫痪病人:站起来就是        幸福。                              (9)高三老师:每周放一天假就是幸福。  (10)小学生:妈妈能带上我上公园玩就是幸福。
  调查结论不超过20字:                                                   
21.生活中缺少什么,什么就是幸福。(2分)


20、根据语意仿写两个句子。要求比喻恰当,句式相近,衔接自然。(6分)
我向往一种生活状态,叫做安详,安详就像夕阳下散步的老人,就像林荫里静静反刍的卧牛;
我向往一种生活状态,叫做        ,                               ,
                                   。
我向往一种生活状态,叫做        ,                               ,
                                   。
【答案示例】潇洒,潇洒就似明月下舞剑的侠客,就似天空中舒卷自如的云朵。
21、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简要概括该实验得出的结论。(不超过25个字)(5分)
发展心理学研究中有一个经典的实验,称为“迟延满足”实验。实验者发给4岁被试儿童每人一块好吃的软糖,同时告诉孩子们,如果马上吃,只能吃一块;如果第20分钟后再吃,可以吃两块。有的孩子急不可待,把糖马上吃掉了。而另一些孩子通过克制自己的欲望、迟延满足而多吃到了糖。研究人员进行了跟踪观察,发现那些吃到两块软糖的孩子,长大工作后,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自信心和独立自主精神,往往在事业上取得成功;而那些经不住软糖诱惑而只吃到一块软糖的孩子则往往屈服于压力而逃避挑战。
答:                                                                      
                                                                              
【答案】从小就具有较强自制力的人长大后在事业上容易取得成功。

31.日常生活中,讲究措辞文雅和形象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请写出下列不同场合中使用的词语或句子。(2分)
示例:比赛夺了冠军,可以直接说“夺冠”;文雅一点,可以说“折桂”“夺魁”;如用四个字,可以说“成为擂主”“传来捷报”;甚至还可用“雄壮的国歌声响起来了”这样的句子来表达。
(1)决赛输了,可以直接说“失利”;文雅一点,可以说“     ”;如用四个字的成语或熟语,可以说“          ”
(2)比赛平了,可以直接说“战平”;如用四个字的成语或熟语,可以说“互交白卷”

(1)(1分)败北/折戟饮恨赛场/铩羽而归/屈居亚军
(2)(1分)握手言和/难分伯仲/均无建树/难决雌雄(注意:能按题目要求表达出比赛“输”或“平”的意思,即可给分。)

七、  写作(6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一 必修三 期中试卷


上一个『甲子二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月考试卷(二)』  下一个『八上第一单元测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