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质量调研测试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中试卷
试题
名称
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质量调研测试(八年级下册 苏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质量调研测试八年级语文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此卷不交,请将答案填写在答卷纸上)一、(22分)1.默写课文原句。(10分)⑴,何时复西归?(汉乐府《长歌行》)⑵相顾无相识,。(王绩《野望》)⑶,孤帆天际看。(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⑷坐观垂钓者,。(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
试题预览
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质量调研测试
八年级语文试卷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此卷不交,请将答案填写在答卷纸上)
一、(22分)
1.默写课文原句。(10分)
⑴                                 ,何时复西归? (汉乐府《长歌行》)
⑵相顾无相识,                                 。 (王绩《野望》)
⑶                                 ,孤帆天际看。 (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⑷坐观垂钓者,                                 。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⑸日暮乡关何处是?                             。 (崔颢《黄鹤楼》)
⑹                                 ,死者长已矣! (杜甫《石壕吏》)
⑺予独爱莲之                       ,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⑻中无杂树,                       ,落英缤纷。   (陶渊明《桃花源记》)
⑼《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清幽、雅致的句子是“                 ,                  。”
⑽诗中有科学。俗话说,“望远须登高,登高须望远”,杜甫《望岳》诗中的名句“                  ,                 ”也说明了类似的科学道理。
2.下面是小张同学以《奥运会志愿者的微笑》为题写的演讲稿的片段,请按要求答题。(6分)
奥运会志愿者的微笑是北京最好的“名片”,“我服务,我快乐”成为这群富有激情、心怀梦想的年轻人共同的心声。志愿者们在每一次的志愿服务中,那一张张纯真笑脸努力诠释着渴mù(    )幸福生活的真意,那一次次无私的奉献不断   A    着和谐社会的内涵,那一次次成功的喜悦尽情    B    着中华民族的希望。他们用一如既往的微笑、热情真挚的服务,感染着每一个人,使人烦zào(    )而焦灼(    )的心情得以平和而轻松;使准备挑剔中国的西方媒体人,也不得不称道中国拥有未来无可阻遏(    )的强大力量。
⑴给文中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4分)
⑵从“解释、丰富、放飞、放逐”中各选择一个最恰当的词依次填入横线的A、B处。(2分)
3.为下面的新闻稿拟写标题。(3分)
【新华社四川8月27日电】随着映秀小学在原址附近顺利复课,汶川县15000多名学生在全国各方面力量帮助下已全部复课。其中,有5所小学的1600名学生由其他省、市对口支援,实现了在原址附近的板房学校复课;2所中学的2500名学生实现了省外异地复课,分别在广东省和山西省,均有当地企业接受并赞助一切费用;其余5所中学及14所小学由四川省其他县、市帮助在省内异地复课。
标题为                                                                               
4.下面是节选自《朝花夕拾》中的两段文字,请按要求完成题目。(3分)
【甲】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却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乙】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     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
⑴请你分别说出作者回忆的人物是谁。甲文中的“她”是        ,乙文中的“他”是       。(2分)
⑵在乙文方框内填入所缺的标点。(1分)
二、(46分)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5~12题。(16分)
【古诗阅读】
阅读杜甫《春望》,回答问题。(4分)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5.诗中“草木深”表面上写的是山河依旧、草木蔓生的情景,实际上是写             。(2分)
6.诗人将胸中情融于眼前景,通读全诗,谈谈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古文阅读】
【甲】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
【乙】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
——(选自《孟子•梁惠王》)
【注释】①老吾老、幼吾幼:第一个“老”和“幼”都作动词用,老:尊敬;幼:爱护。②运于掌:在手心里运转,比喻治理天下很容易。③刑:同“型”,指树立榜样,做示范。寡妻:国君的正妻。御:治理。家邦:家族和国家。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⑴货恶其弃于地也         (         )      ⑵不推恩无以保妻子   (        )
8.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以及人之老                          盖拣桃核修狭者为之
B.天下可运于掌                        贤于材人远矣
C.而功不至于百姓者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D.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            能以径寸之木
9.用斜线(/)为乙文中划线的句子标出两处停顿。(2分)
刑 于 寡 妻 至 于 兄 弟 以 御 于 家 邦
10.“物尽其用、人尽其才”是历来人们倡导的对“物”和“人”的两个成语,都来源于甲文,其中“物尽其用”是根据“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总结出来的。而“人尽其才”是根据“
                                                 ”总结出来的。(2分)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译文:                                                                               
12.现在,人们常用甲文中的“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幼有所长。”和乙文中的“                                                  ”来提倡发扬“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2分)
(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3——15题。(8分)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13.对文段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3分)
A.写父亲买橘的背影,先写体态,再写服饰,然后描写过铁道爬月台的动作,还用自己的情感反应加以烘托。
B.写父亲的穿着是为了突出家中景况惨淡,呼应前文;又与“我”贵重的紫毛大衣形成对比,表现了父亲对“我”的关爱。
C.父亲送别儿子时的三句话,虽然朴实、简洁却饱含深情,充分表露出父亲对儿子千叮咛、万嘱咐,怜爱之情溢于言表。
D.“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这一句直接描写了父亲的心理,流露出他终于买来橘子的如释重负的心情。
14.画线句中的“再”字有怎样的表达效果?(2分)
                                                                                     
15.文段中两次写到“我”流泪,请具体分析泪中所蕴含的情味。(3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10分)
扫 晴 娘
凌鼎年
剪纸阿婆花甲年纪了,一个人过。她打发时日的办法是剪纸。随你什么纸,到她手里,“嚓嚓”几剪刀下去,嗬,或人或兽,似像非像,极有趣味。 
剪纸阿婆剪得最多是扫晴娘。那纸形人像左手右手各持一帚,一朝上,一朝下,谓之扫天扫地。逢上阴雨连绵天,就有乡人来剪纸阿婆处讨一扫晴娘,拿回去头朝下贴在屋内墙上;或者悬挂于门左,意为扫去雨点,以起祈晴作用。
扫晴娘是旧俗,只是乡民并不十分看重。乡民向剪纸阿婆讨扫晴娘,一则是意思意思;二则是借个名头,接济几个钱给剪纸阿婆。剪纸阿婆从不计较,即便不给钱她也随你拿,拿得人愈多她愈快活。
1937年日本人占了娄城后,时有日寇施暴的传说传到古庙镇,人人又恨又怕,又无法可想。 
偏巧那一阵阴雨连连,照往年,正是乡人去讨扫晴娘的旺期,可能是来了日本人的缘故,一家家都没了这个心思。
剪纸阿婆却每日里剪纸不停,连晚上也摸黑剪。有人发现,剪纸阿婆给每个扫晴娘额上都点了红,那一点红又艳又大,看上去很滑稽,不知哪个冒出了这样一句:                      。剪纸阿婆阴霾已久的脸绽出了一丝笑意。人们心照不宣,讨回了扫晴娘,就用线穿之,挂于檐下,看着纸人头朝地,腚朝天,在风中飘呀摇的,一丝快意泛上心头。
很快,古庙镇上几乎家家都挂了剪纸阿婆的扫晴娘。有人回去后还故意把那额上的点红再点大些,像膏药旗似的。
此事终于传到了汉奸翻译的耳朵里,他把吉田太君领到了剪纸阿婆的住处。剪纸阿婆见汉奸翻译带了日本人进来,放下剪刀,拿起一串连纸的扫晴娘,作法似的念念有词起来:“扫晴娘,倒悬苦,苦你个七七四十九日夜;看你扫不扫地,看你扫不扫天;扫去雨淋淋,扫去阴惨惨;扫出个满天星,扫出个大晴天。”并做着扫地出门状。
吉田是中国通,一口汉语相当流利,他对剪纸阿婆说:“支那有扫晴娘,大日本的有照照坊主,此风俗一脉的相承,可见中日的一家人,历来亲善,好,好。” 
汉奸翻译指指扫晴娘额头上那红红的一点说:“太君,老太婆咒太君呢。” 
“不,你的不懂,日本民俗,刺手指血涂纸人,以活人之血令纸人有灵。你们支那人怕血,改以红涂料染之,法出一源。” 
剪纸阿婆听吉田说中国人怕血,气得脸都红了,她下意识地抓过剪刀。 
“冲动的不要。你的剪纸,大大的艺术。我统统买下,价钱的好说,不让你吃亏。”
“不卖,我剪纸几十年了,从来不卖,钱字免谈!”剪纸阿婆毫不畏惧。
“可以可以,我尊重艺人的清高与尊严。给你三个月时间,多多地剪,皇军为你办剪纸展览,怎么样?”吉田一副胜券在握的架势。
“好,我剪,我剪给你们看。” 
剪纸阿婆左手拿起剪刀,轧住了右手大拇指,用劲往桌上死命一敲,那一截大拇指竟被连骨带皮剪了下来,顿时鲜血直冒。剪纸阿婆把右手伸到吉田面前说:“看看清楚,这就是中国人的血。”剪纸阿婆持着利剪一步步逼向了吉田太君。 
吉田太君狼狈地逃出剪纸阿婆的家。
(摘自《青年博览》2008年7月,有删改。)
16.对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1937年阴雨连绵时,乡民向剪纸阿婆讨要扫晴娘目的主要是表达祈晴的愿望。
B.乡民把扫晴娘的额头点成膏药旗模样,是为了表达对日本兵施暴行为的恨意。
C.吉田要为剪纸阿婆办展览,是他十分敬重中国民间艺人,敬重中国传统文化。
D.剪纸阿婆坚决不卖扫晴娘给吉田,因为她坚守艺人的清高,从来不卖艺术品。
17.文中画横线处缺少了一句话,请根据上下文填上恰当的内容。(2分)
                                                                                     
18.文章为什么以“扫晴娘”为题?(2分)
                                                                                     
19.读完全文,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剪纸阿婆与《芦花荡》中的“老头子”有何相似之处?(3分)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20——23题。(12分)
花玉
周海亮
男人经过花鸟市场,被一位年轻人喊住。年轻人面前摆着几颗石头:大的拇指般大,小的小指般大。“买两颗吧!”年轻人友好地看着他,“放鱼缸里,很漂亮呢。”
“买两颗?”男人愣怔,“这是普通的石头啊。”
“早晨的时候,它们当然还是普通的石头。”年轻人的嘴巴咧得更大,眼睛像弯月,“可是现在,它们就不再普通了。”
“为什么呢?”男人弯下腰。
“因为是我把它们从几百颗石头里面挑拣出来的啊!”年轻人说,“你看看,是不是很漂亮?我为这些漂亮的石头付出了劳动。我是要得到报酬的。”
“可是即使你把它们从一万颗石头里面挑选出来,它们也不过是普通的石头。”
“不。它们是花玉。”
“花玉?”
“或者叫不含玉的石头,花玉是我起的名字……这样的玉,雕不成手镯和坠子,可是可以放在鱼缸里观赏啊……当然你可以自己去河边拣石头,但是买了我的石头,你就不用再去拣了啊!金鱼们围着这些石头做游戏,吐着泡泡……多漂亮的花玉啊!”
年轻人的表情认真并且郑重,充满自豪感。似乎他真的守着一堆价值连城的宝石;似乎面前的男人是他最重要的客户。
男人笑了。“这么贵重的花玉,我可买不起哇。”
“怎么会买不起?”年轻人看到将石头卖出去的希望,“每颗只卖三块钱。”
“三块钱?”
“我当然想卖五块钱。”年轻人调皮地摊开手,“可是我妈只让我卖三块钱。”
男人直起腰。他好像明白一些什么了……男人数了数,年轻人面前的石头共有五颗。“一共十五块钱?”男人问。
“全买了的话,十二块钱就够了。”年轻人说,“给你算批发价。”
男人再一次笑了——他的客厅里,真的有一个鱼缸。他的鱼缸里,真的缺几颗石头。当然这些只是不值一分钱的普通石头,可是这些石头给了这个年轻人最美好最纯粹的期待,只需花掉十二块钱,就可以送出一份最美好最纯粹的快乐。
男人真的买下年轻人的五颗小石头,手心里握着,站到马路边等候公共汽车。这时,黄昏,(A)太阳挂上远方的树梢,给城市镀上金黄色的迷人轮廓。一位中年妇女快步走到他面前,跟他说一声谢谢,手里,捧着他的十二块钱。
“我儿子刚才卖给您石头,希望您不要介意。”女人说,“他的智力有些问题。”
女人似乎在努力回避着“傻子”这个词。
男人说没关系的,我喜欢这些石头。
“谢谢。可是这些钱,必须退还给您……否则的话,我们岂不是成了骗子?”
“我不是这个意思……”
“知道您是好心人。”女人说,“我一直看着,我就在不远处卖花盆……不过每一次,当他成功地卖出几颗石头,我都会把钱退还给买石头的人……我必须这么做……”
“这些石头难道不是他从河边辛辛苦苦拣来的吗?”
“当然是。”女人说,“每天早晨他都会去河边拣几块石头,然后一整天都守在这里卖他的石头。有时也会给我添一把手……其实最开始是我要他这么做的。”
“他快乐吗?”
“当然。”女人说,“他认为自己也能赚钱,也能养活自己……他其实很懂事的……他总是把卖到的钱交给我……”
女人红了眼圈,仍然捧着那十二块钱。
男人只好收下他的钱。“买石头的人很多吗?”他问。
“不是太多,但每天都有。”女人说,“每一次见到有人买他的石头,我都会从心底感激他们。(B)他们虽然算不上真正的顾客,然而对我们来说,却是真正的上帝。”
男人握着五颗小小的石子,与女人告别。公共汽车上,他突然想,或许真有一天,这城市的所有鱼缸里,都会摆着几颗这样的小石头吧。
(选自《小小说选刊》2008年第19期,有删改)
20.对文章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男人决定买下花玉的主要原因是被年轻人说服了,要用花玉去装饰客厅中的鱼缸。
B.卖花玉的年轻人可笑又可恨,竟然从河边拣来不值一文的石头堂而皇之地当玉卖。
C.女人最初让她的儿子去河边拣石头卖,是为了能够贴补家用,并让儿子自食其力。
D.文章结尾男人的想法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渴望更多的人来关爱、帮助不幸者的意愿。
21.揣摩下列句子,回答问题。(4分)
⑴“男人说没关系的,我喜欢这些石头。”男人“喜欢”的原因是什么?
                                                                                     
⑵“女人红了眼圈,仍然捧着那十二块钱”中的“捧”字有何作用?
                                                                                     
22.请你对画线A句在文中所起的作用做点批注。(2分)
                                                                                     
                                                                                     
23.画线B句中,女人为什么把买她儿子石头的人称作“真正的上帝”?(3分)
                                                                                     
                                                                                     
三、(30分)
24. 请以“因为有了你,所以我快乐”为题写一篇文章。(其中“你”可以是人,是物,是某地,也可以是某事。)
要求:诗歌除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要写出真情实感;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四、书写(2分)

书 写
(2分) (218.90.240.154)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苏教版 八年级 下册 期中试卷


上一个『2010—2011年上学期期末复习题』  下一个『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