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第五单元比较阅读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日常专题训练
试题
名称
八上第五单元比较阅读(八年级上册 部编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八上第五单元比较阅读一、【甲】陶渊明《桃花源记》【乙】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然白发,颓乎其间者,太
试题预览
八上第五单元比较阅读
一、【甲】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然白发,颓乎其间者,太守醉也。(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1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3分)
(1)悉如外人 悉:
(2)无论魏晋 无论:
(3)临溪而渔 渔:
17.翻译下面句子。
(1)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2)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18.根据选段内容,在下面的空格处填入适当的成语。
欲脱尘网,陶渊明志寄□□□□;□□□□,欧阳修情醉滁西琅琊。
19.【甲】【乙】两段文字都描写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请说说它们所表现的生活有哪些共同之处。
二、〔甲〕见渔人……皆叹惋。
〔乙〕房玄龄①奏:“阅②府库甲兵,远胜隋世。”上③曰:“甲兵武备,诚不可缺;然炀帝④甲兵岂不足邪!卒亡天下。若公等尽力,使百姓乂⑤安,此乃朕之甲兵也。”    (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房玄龄:唐太宗时任宰相。②阅:查看。③上:指唐太宗。④炀帝:指隋炀帝。⑤乂(yì):安定。
9.用自己的语言回答:甲文村中人来到桃花源的原因是                 ;乙文唐太宗论述治国更需重视民生时举的事例是                  。
10.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便要还家               要: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绝境:                  
(3)诚不可缺               诚:                  
(4)卒亡天下               卒:                  
11.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1)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若公等尽力,使百姓乂安,此乃朕之甲兵也。                                                                                    
12.甲乙两文都传达着使百姓安居乐业的愿望。如何实现这一愿望呢?选一个角度具体说说你从古文学习中获得的启示。
四、【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乙】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①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②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③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问:“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④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注释】①式:同“轼”,车前的扶手横木,这里用作动词②壹:真是,实在③舅:公公古代以舅姑称呼公婆④小子:古时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的称呼
,苛政猛于虎也。”
17.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分)
  ①阡陌交通:      ②便要还家:  ③子之哭也:     ④苛政猛于虎也: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4分)
①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②今吾子又死焉
19.从表达方式看,甲乙两文都运用了     (填2字);从艺术表现手法看,甲文主要运用了     (填2字)的手法寄托作者的理想,乙文主要运用了     (填2字)的手法突出主题。(每格限填1字)(3分)
20.桃花源人、泰山妇人为什么都不愿意离开他们各自生活的地方?(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
五、(甲)晋太元中…并怡然自乐(乙)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尝著《五柳先生传》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甚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①融然②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③素琴一张,弦徽④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节选自《晋书》)
  [注]①适:满足②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③畜:同“蓄”④弦徽:琴弦与琴徽,琴徽即琴弦音位的标志
  1.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词
  ⑴渔人甚异之(      )    ⑵阡陌交通(         )
  ⑶颖脱不羁  (          )    ⑷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  (          )
  2.请从[乙]文中摘录出与“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麻之属”所表现的理想生活形成强烈反差的句子          
3. 从[乙]文看,陶渊明的琴没有琴弦,他本人也不会抚琴,但也朋友相聚,他却“抚而和之”他真的是在抚琴吗?结合全文看,这反映了他怎样的性格?
  4.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文:                                                                                                   
⑵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译文:                                                   
七、[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 吾室之内,或栖于椟①,或陈于前,或枕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病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②,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
(《陆游筑书巢》)
注释:①椟:dú,木柜、木匣,这里指书橱。②觌:dí,相见。
10.解释加点的词语。(2分)
 (1)有仙则名(         )       (2)妻子不觌(        )
11.翻译下面句子。(4分)
(1)孔子云:“何陋之有?”(2)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
12.用原文句子填空。(4分)
甲乙两文中的主人都热爱自己的居室。陋室的主人自评 “     ,        ”,书巢主人的朋友评价“         ”;居室的主人都情趣高雅,与朋友谈笑风生,这个意思可以用甲文中的“       ,     ”来表达。
八、 [甲]爱莲说[乙]余忆年少时,住西湖。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少时,雨过天晴,波澜不惊,湖天一色。荷花为雨所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李太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余以为妙绝。
13.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 
①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②余以为妙绝(          )
14.《古汉语词典》对“鲜”字有以下几种解释。请根据语境,选出对“陶后鲜有闻”中“鲜”字的解释最恰当的一项(   )
A.读xiān,活鱼 B.读xiān,新鲜 C.读xiān,鲜艳 D.读xiǎn,少。
15.根据语意,下列语句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晋陶渊明独/爱菊        B.世人/盛爱牡丹
C.荷花为雨/所洗          D.余忆年/少时
16.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②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
17.读文赏荷:
  (1)赏荷,可观其形美。[乙]段描绘雨中荷花的语句是“                ”,描绘雨后荷花的语句是“               ”。(用原文填空)
  (2)赏荷,可品其神美。[甲]段称莲为“花之君子”,[乙]段赞荷为“花中仙子”。你更喜欢哪一种赞誉之辞?请联系文段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九、昨梦录
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鸡犬陶冶,居民之大聚落也。至一家,老人谓曰:“此公欲来,能否容否?”对曰:“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吾此间凡衣服、饮食、牛畜、丝纩、麻枲(枲xǐ,麻)之属,皆不私藏,与众共之,故可同处。子果来,勿携金珠锦绣珍异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杨谢而从之。又戒曰:“子来或迟,则封穴矣。”迫暮,与老人同出。
1、下面句中“此”字分别指代什么: 
⑴此公欲来 指代( )⑵老人肯相引之此 指代()⑶此殊不缺也 指代() 
2、下面各组词义相同的一组是() 
  A、落:落英缤纷 居民之大聚落也 B、果:未果,寻病终 子果来 
  C、属: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吾此间凡衣服、饮食……之属 
  D、处:处处志之 故可同处 
3、对短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文中穴中人与桃花源中人一样过着与世隔绝、自给自足、怡然自得的生活。 
  B、《桃花源记》中是渔人自己偶然发现了桃花源,而短文中杨氏是经一老人引导才进入大山之穴。 
  C、穴中人告诉杨氏,穴中是按人口分给土地,然后自己来耕种养蚕,不能向别人求取食物。 
  D、杨氏听了穴中人的话后,不愿意留在洞中,所以,临近傍晚又与老人一同出穴。 
4、翻译下列句子: 
⑴此公欲来,能相容否? ⑵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 
5、在《穴中人语》中。“此”字代表什么意思  
  (1)此公欲来 代指
  (2)老人肯相引至此 代指 
  (3)此恕不缺也 指代惟薪米鱼肉这类生活资料 
6、下面句子中“子”的含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B.子恃何而往 
  C.子来或迟,则封穴矣 D.子果来 
7、解释加点字词语在文字中的意思: 
  (1)凡′衣服,饮食( ) 
  (2)故可同出′( )  
8、试比较《穴中人语》与《桃花源记》在叙述内容及表现手法上的异同。 
十、[甲]《爱莲说》)[乙]自荷钱①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劲叶②既生,则又日高一日,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飘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态;迢至菡萏③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乃花中既谢,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玉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此皆言其可目者也。可鼻则有花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④,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逐之生。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废物矣,及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襄物之用。是芙蕖⑤者也,无一时一刻,这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节选自李渔《闲情偶寄》)
[注释]①荷钱:指初生的小荷叶。②劲叶:指长大了的荷叶。③菡萏:未开的荷花。④异馥:异香。⑤芙渠:荷花。鄂州市2007年初中升学考试样卷
20.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2分)
   ⑴不蔓不枝(    )⑵陶后鲜有闻(     )
   ⑶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     )⑷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
21.下列句子中的文言虚词“而”的意义和用法与“摘而藏之”中“而”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溪深而鱼肥C.乃记之而去 D.呼尔而与之
2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译文:__________________
23.甲、乙两个文段的主要意思各是什么?(3分)
 甲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甲、乙两个文段都写荷花,都表达了作者对荷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但赞美和喜爱的原因有所不同,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析。(3分)
十一、(甲)《爱莲说》)(乙)兰之味,非可逼而取①也。盖在有无近远续断之间,纯以情韵胜。氲氲无所②,故称瑞③耳。体彩④,而不极于色,令人览之有馀,而名之不可;即善绘者以意取似,莫能肖也。其真文王、孔子、原之徒,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者耶?    (选自张大复《梅花草堂集》)
[注释]①取:这里是嗅取(兰的香味)。②氲氲(yūnyūn)无所: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③瑞:吉,善。④兼彩:兼有各种颜色。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亭亭净植      ②陶后鲜有闻    ③而名之不可   ④莫能肖也      
19.《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逼”字有以下几个义项。根据上下文,“非可逼而取也”中“逼”最恰当的解释是(      )。
  A.强迫    B.接近,迫近    C.狭窄    D.威胁
20.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体兼彩,而不极于色   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
B. 纯以情韵胜   皆以美于徐公
C.花之富贵者也    辍耕之垄上
D. 其真文王、孔子、屈原之徒    其子好骑
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2.对“善绘者以意取似”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擅长绘画的人因为个人的原因只能类似模拟。
  B.善于画画的人也只能凭自己的感受把兰画得像样。
  C.善于画画的人也只能用自己的意思去理解它。
  D.擅长绘画的人已经描绘得很相似了。
23.同为花中君子,莲与兰有相通之处,请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填在下面空格里。
  香味:莲——   ;兰—氲氲无所。 品位:莲—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兰—  。
24.(甲)文以莲为托物言志的对象,表现了作者                的生活态度;(乙)文将兰比作“文王、孔子、屈原之徒”,让我们领悟到兰          的品性。
十二:【甲】爱莲说》【乙】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 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7.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出淤泥而不染(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3)陶后鲜有闻 (4)待到山花烂漫时
8.翻译下面的句子。
莲,花之君子者也。
9.作者“独爱莲”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10.【甲】文用   、   衬托了莲花的形象,【乙】文用   、   等自然环境来烘托梅花的形象。
11.两文所歌颂的对象在精神品质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十三:东坡画扇  
先生职临钱塘江日①,有陈诉②负③绫绢钱二万不偿者。公呼至询之,云:“某④家以制扇为业,适父死,而又自今春以来,连雨天寒,所制不售,非故负之也。”公熟视久之,曰:“姑⑤取汝所制扇来,吾当为汝发市⑥也。”须臾扇至。公取白团夹绢二十扇,就判笔⑦作行书草圣及枯木竹石,顷刻而尽。即以付之曰:“出外速偿所负也。”其人抱扇泣谢而出,始踰⑧府门,而好事者争以千钱取一扇,所持立尽,后而不得者,至懊恨不胜而去,遂尽偿所逋⑨。
注释:① 先生职临钱塘江日:苏东坡到杭州任职时。② 诉:状告。③ 负:这里是拖欠的意思。④ 某:我。⑤ 姑:暂且。⑥ 发市:开张。⑦ 就判笔:顺手拿起判笔。判笔,判案用的笔。⑧ 踰:走出。⑨ 逋(bū):拖欠。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某家以制扇为业       (2)适父死(3)至懊恨不胜而去
2. 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公呼至询之(指代制扇者)     B. 非故负之也(故意)
C. 其人抱扇泣谢而出(其中)    D. 即以付之曰(把)
3. 借助文后注释,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姑取汝所制扇来,吾当为汝发市也。                         
4. 从文中看,制扇者欠债的原因是什么?苏东坡是怎样帮助制扇者的?
十四、(一)东安一士人喜画,作鼠一轴,献之邑令。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旦而过之,轴必坠地,屡悬屡坠。令怪之,黎明物色,轴在地,而猫蹲其旁;逮举轴,则踉跄逐之。以试群猫,莫不然者,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
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旦而过之(每天) B.黎明物色(察看)
C.逮举轴(等到,及至) D.踉跄逐之(跃起)
2.“令怪之”中的“之”所指代的具体内容是______________。
3.“以试群猫,莫不然者”句正确的翻译应该是:( )
A.让群猫比试,没有不这样的。
B.拿它(画)去试别的猫,没有不认为对的。
C.拿它(画)去试别的猫,没有不这样的。
D.让群猫比试,没有不认为对的。
4.上文采用侧面烘托的方法,反映了画中老鼠的逼真。请从文中找出两处侧面描写的句子(每处不得超过八个字)。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五、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射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秦青弗止。 ②响遏行云。  
   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用法、意义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3.翻译:谭乃高压求反。 
   4、 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 
十六:唐太宗论止盗
上①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晒②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③焉。
【注释】①上:指唐太宗。②晒(shěn):微笑。③野宿:在郊外露宿。
1.下列加点的字与“大道之行也”的“之”用法相同的是(  )
A.重法以禁之  B.上晒之  C.民之所以为盗者  D.自是数年之后
2.翻译下列句子。
(1)或请重法以禁之。(2)去奢省费,轻徭薄赋。
3.唐太宗的说法印证了《大道之行也》中的哪些思想?
十七、【甲】大道之行也,【乙】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 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 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 知,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 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 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 此者,在执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
1。甲文总领全文的句子是   ,照应此句的是  。乙文总领全文的句子是  ,照应此句的是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各亲其亲 (两个)亲:    (2)以正君臣 正: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
(2)以 著其义,以考其信
(3)如有不由 此者,在执者去
4.怎样理解甲文中的“大同”?有如何理解乙文中的“小康”?
十八、【甲】大道之行也【乙】原谷有祖,年老,谷父母厌憎,欲捐之。谷年十有五,谏父曰:“祖育儿生女,勤俭终身,岂有老而捐之者乎?是负义也。”父不从,作舆,捐祖于野。谷随,收舆归。父曰:“汝何以收此凶具?”谷曰:“他日父母老,无需更作此具,是以收之。”父惭,悔之,乃载祖归养。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男有分 分 (2)谷年十有五 有
2.用“/”给句子划分节奏(一处)
力 恶 其 不 出 于 身
3.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林(尽)水源 取之不(尽)   B大道之(行)也 (行)之有效
C不(独)子其子 无(独)有偶  D父不(从)   力不(从)心
4.翻译
(1)选贤与(jǔ)能,讲信修睦
(2)父惭,悔之,乃载祖归养。
5.甲文为我们展现的理想社会是怎样的?
6.甲乙两段文字都写到了老人。你认为乙文给你带来的启示是什么?









答案
一答案:16.(1)“全”或 “都”(2)“不要说”或“更不必说”(3)钓鱼 17.(1)村中的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2)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唱歌,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18.世外桃源与民同乐19.共同之处:①人民生活安逸。②民风淳朴。③人与人和乐相处。
二答案:10.(1)同“邀”,邀请   (2)与外界隔绝的地方 (3)确实 (4)终于11.(1)竟然不知道有个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2)如果你们尽心竭力,使老百姓安定,这是我的武器装备(或盔甲兵器)。
12.示例1:我认为关注民间疾苦可以使百姓安乐。《捕蛇者说》中蒋氏等人的悲惨遭遇说明了“苛政猛于虎”。减轻赋税,关注民生,这是使老百姓安居乐业的关键。
示例2:我觉得为官者亲历亲为、廉政爱民可以使百姓安居乐业。《治水必躬亲》一文中海瑞在治理水患时亲临现场,风雨无阻,不苛扣百姓钱粮,像他这样才可以真正造福于百姓。
四、答案:17.①交错相通  ②通“邀”,邀请  ③你  ④繁重,使人难以忍受
18.①(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②如今我的儿子又被老虎咬死了。19.记叙(描写)虚构(想象)  反衬(对比)20.桃花源与世隔绝,远离战乱,没有繁重的赋税和无尽的徭役;环境优美,民风淳朴。
人们安居乐业,祥和幸福。虽然一家祖孙三代死于虎口,但是泰山妇人深知山下世间苛政带来的灾难远比山中的虎患更为惨烈,更令人不堪忍受。
五、答案:1.⑴对……感到惊异 ⑵交错相通  ⑶ 束缚,约束  ⑷停止2.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3.不是,他只是作出抚琴的样子,这反映了他无拘无束,本性率真,面对穷困的生活,自得其乐的性格4.①老人和小孩,都和悦幸福,自得其乐 
七、答案:10.(1)出名(著名)(2)妻子和儿女(子女)
11.(1)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2)(陆游)就自己笑自己(自我解嘲)说:“这不就是我所说的书窝吗!”12.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信乎其似巢也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八、答案:13.①亲近而不庄重②美妙到了极点(或:奇妙到了极点;奇妙极了等)14.  D   15.  B 
16. ①句: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谁呢?(或:像我一样爱莲的,还有谁呢?)②句:一天,(我)和几位好友一起,在湖边的亭子中观赏荷花。
17.读文赏荷:雨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  雨后:鲜妍明媚,袅娜多姿
例一:我喜欢称莲为“花之君子”。因为莲具有“出淤泥而不染”的特点,这与君子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的品质是相通的……例二:我喜欢称莲为“花之君子”。因为莲具有“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特点,这与君子特立独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的品质是相通的……例三:我喜欢称荷为“花中仙子”。因为被雨洗涤过的荷花,更显得鲜妍明媚、清新脱俗,如仙子般美丽动人……
九、答案:1、⑴杨氏⑵穴中⑶薪米鱼肉 2、C  3、D   4、⑴译:老人能领进来的人,一定是贤明的人 ⑵译:你既然愿意带他来到这个地方,那他一定是有贤能的人。5、(1)杨氏(2)穴中(3)惟薪米鱼肉这类生活资料 6、A   7、(1)只要(2)住在
8、同:文中的穴中人与桃花源中的人一样,过着与世隔绝、自给自足、怡然自乐的生活。桃源人和穴中人既热情好客又存有戒心。 
 异:《桃花源记》中是渔人自己偶然发现了桃花源,而短文中杨氏是经老人引导才进入山中大穴的。文体不同,《桃花源记》属于序文,《穴中人语》属于笔记小说。
十、答案:20.⑴长枝节,生出枝节  ⑵少  ⑶停止  ⑷合宜,适合 21.C   
22.⑴(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 ⑵无时无刻不适合人观赏。 23.甲文:借赞美莲花的可爱来歌颂君子的坚贞气节,表现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乙文:赞美荷花“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 24.甲文作者喜爱莲花的原因是基于莲花洁身自好又不孤高自诩的品格。乙文作者喜爱荷花是因为荷花“可看”“可闻”“可     吃”“可用”,有实用价值。
十一、答案:18.①树立  ②少  ③说出  ④酷似,逼真(“相似”亦可) 19.B 20.A   21.(莲)从污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沾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2分。“染”、“濯”、“妖”各0.5分)    22.B   23.香远益清  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  (2分。后一格填出其中一句得0.5分)    24.洁身自好    高洁
十二、答案:7.(1)沾染;污染(2)我(3)听说 (4)等待;等 8.莲,是花中君子。
9.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10.菊花、牡丹;风雪悬崖(冰天雪地、悬崖冰雪)、万花丛。11.不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都要坚守自己的节操(品质、精神)。
十三、答案:1.(1)职业  (2)适逢(恰逢、正赶上)  (3)离开  2. C   
3.暂且拿些你所制作的扇子来,我会替你开张起来的。4.父亲去世或“适父死”;扇子卖不出去或“所制不售”;在扇子上写字作画或“就判笔作行书草圣及枯木竹石”。
十四、答案:1.D 2.画轴掉在地上这件事 3.C  4.轴在地,猫蹲其旁;以试群猫,莫不然者。 5.通过侧面描述,赞美了东安士人画画技艺高超。
十五、答案:1.①不,没有  ②阻止  2.D  3.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  4.有。是他那知错能改,变骄傲为虚心的态度
十六、答案1.C、 2.(1)有的人建议加大法制的力度,以禁止盗窃行为。(2)杜绝(朝廷的)奢华,减轻(百姓的)徭役和赋税。3.要点:选贤能,使民有所养
十七、答案1、甲文总领全文的句子是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照应句: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乙文总领全文的句子是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照应句:如有不由 此者,在执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2亲:1以。。。为亲    2亲戚     2正:使。。。行为正直3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所以计谋就起了作用,而兵乱由此盛行。
以 著其义,以考其信。用来体现道义,考验他的诚信。如有不由 此者,在执者去。如有不听从的人,就依法执行刑法。4大同是一种完美的生活理想。而小康实在不违法的情况下富裕。
十八、答案:1职分   2差不多  2力 恶 /其 不 出 于 身3、c   4、选贤与能,讲信修睦。译:选择贤明的和有能力的人任用,讲究信誉和和睦。父惭,悔之,乃载祖归养。译:父亲惭愧,十分后悔,于是把祖父归自己所养  5、安逸祥和和平,人们能尽其力,不需要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八年级 上册 日常专题训练


上一个『高中课本中古典诗歌常见意象典故集锦』  下一个『2012届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安徽卷).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