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龙中学2012级高三半期考试语文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中试卷
试题
名称
白龙中学2012级高三半期考试语文试题(高三总复习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白龙中学2012级高三半期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1卷(选择题,共30分)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九洲水龙头谑而不虐人生如白驹过隙B.天然气囿于成见惩前毙后巧诈不如拙成c.一炷香初隽秀才株连各有因缘莫羡人D.黜免沾
试题预览
白龙中学2012级高三半期考试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1卷(选择题,共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九洲      水龙头      谑而不虐    人生如白驹过隙
B.天然气    囿于成见    惩前毙后    巧诈不如拙成
c.一炷香    初隽秀才     株连        各有因缘莫羡人
D.黜免      沾花惹草    恼羞成怒     面有不渝之色
2.下列词语中另点字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盐碱        箴言        呼喊         减员增效    感激涕零
B.一夫当关    锐不可当    长歌当哭     正当防卫    螳臂当车
C.束缚        薄荷        簿册         赤膊上陈    博大精深
D.滇池        嗔怒        缜密         精卫填海    谨小慎微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
A.布恩地亚是村里最有事业心的人,他的妻子乌拉苏很理解他,对他的关心全面周到 ,无所不至。
B.2006年上海书展在烈日中拉开序幕,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的新作《品三 国》(上)独占鳌头,单日销售6349册。
c.早先厂家曾信誓旦旦,车价已“接轨”,多长时间不会降价。结果,日子未到.就降了,还使陡降,什么解释都没有,厂家应当一言九鼎,消费者要的是诚信!
D。听到女儿考上大学的好消息,老李竞手舞足蹈,得意忘言。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在我国现阶段,经济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都要不断巩固和提高经济发展的成果.争取在2012年前全面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并使之再上一个新台阶。
B.建设新农村,无论从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到各项社会事业,都有许多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加强;但这不是简单的大拆大建,把原来的推倒重来。
c.高压带来的发展总是不会长久的,这种企业的最后结局,往往会被优秀的员工所抛弃,企业前进的步伐也因此受阻。
D.2007年1月17日,以军方官员承认,向伊朗核设施发动核打击有两个前提,首先是使用常规武器发动袭击的可能被彻底排除,其次是美国默许。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大脑里的“镜子”
当你看一场惊心动魄的电影时,是什么让你与主角一起欢乐,一起紧张,一起落泪?一个偶然而有趣的发现,让我们一窥其中的奥秘。
在意大利帕尔马的一个研究机构里,已经被植入细小电极的猴子坐在椅子上等着吃午饭的研究人员回来。此时一位拿着冰淇淋的学生走了进来,猴子盯着他,监控器发出了声音,猴子对学生吃冰淇淋的行为有了反应。研究机构的神经学家早就观察到了这一现象:当看到或听到有人剥花生时,猴子大脑中的一些细胞就会兴奋,就好像他们自己在剥花生一样。
那么,到底是什么让猴子有了感同身受的体验呢?
科学家发现,猴子大脑中有一组特定的神经元,它们仅凭看到他人的取食动作,就会出现反应,就像大脑中的一面镜子,不断照映出外面的事情,而这面镜子的生物学基础如今也初步被研究人员发现,它就是位于大脑运动前区的一种神经元,叫做“镜像神经细胞”。在另一场实验中.科学家展示了两套图片组成的相似图组,第一幅图为丰盛的早餐和被端起的一杯满满的荼;第二幅图是吃过的早餐和一只空茶杯。被测试的人判断出,第一组图中有人试图喝茶,第二组图中有人试图洗杯子。在处理上述信息时,镜像神经细胞对意图不同的行为作出不同的反应,对相似环境下的行为作出逻辑判断。通过对外界情况进行处理,让人们置身其中,感同身受。美国加州大学的专家认为,一个人为什么能明白他人的行为,是因为在这个人的大脑中有一个基于自身模式的行为模板,他可以真正感知到别人的感受。目前,除神经专家外,哲学和心理学专家也对此表现出极大兴趣,像人的感悟性这样无形而难以把握的心理活动,通过镜像神经这一新线索,人们有可能了解其在大脑中相应的生理活动。司样,由于这些细胞帮助人们理解他人的情感状态,并对环境暗示作出恰当反应,人们或许可以解释诸如自闭症等社交障碍疾病的发病原理。情感的共有是维系人类社会生活必不可少的条件,一个人可以与他人的思想产生共鸣,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对方的悲喜,这是一个社会化的人最基本的生存能力,镜像神经细胞忠实而流畅地复制动作行为,通过感觉使人们在潜移默化中得到这种能力。它也能让人们通过直接模仿来领会别人的意图,获得别人的认可与接受,满足归属感的需求。模仿是我们拥有一个独立人格的最初步骤。如今,科学家们已经把模仿的重要意义推广到了整个人类文明的水平上,而这样的广泛联系是借由镜像神经系统完成的。美国加州大学的心理学家帕特里夏•格里佛说:“镜像神经细胞为文明的进步提供了强大的生物学基础。”一直以来,学者们讨论文明时基本不涉及生物学,她认为,镜像神经细胞直接吸收了文明,通过社会分享、模仿和观察,一代代传授下去。历史的口头或文字传承,时尚理念的全球化流行,社会上有形或无形的文化历史遗产与当前风尚,无疑是先通过最简单的模仿行为得到延续与推广,成为其后创新与加工的基础。所有这些,都是大脑中的镜子——镜像神经细胞的功劳。
(选自《科学之谜》2006年第8期)
5。第二段中“当看到或听到有人剥花生时,猴子大脑中的一些细胞就会兴奋,就好像它们自己在剥花生一样。”以下对这一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猴子大脑中有一组特定的神经元,它们仅凭看到他人的取食动作,就会出现反应,就像大脑中的一面镜子,不断照映出外面的事情。
B.科学家发现,猴子大脑运动前区有一种神经元,这种神经元的功能就像一面镜子,不断照映出外面的事情,科学家称之为“镜像神经细胞”。
c.在处理从外界传来的信息时,镜像神经细胞对意图不同的行为作出不同的反应,对相似环境下的行为作出逻辑判断,使猴子置身其中,感同身受。
D.猴子脑细胞会复制动作行为,当看到或听到有人剥花生时,它原有的剥花生的行为就会再现,这是条件反射的结果。
6.以下对“镜像神经细胞”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它是位于大脑运动前区的一种神经元。
B.它使人们拥有一个基于自身模式的行为模板,使人们真正感知到别人的感受。
c.它能忠实而流畅地复制动作行为,让人们通过直接模仿来领会别人的意图:
D.它是我们拥有一个独立人格的最初步骤,能满足归属感的需求。
7.根据原文提出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镜像神经细胞的发现,使科学家们把模仿的重要意义由个体独立人格的形成推广到整个人类文明的水平上。
B.在处理外界信息时,镜像神经细胞能够对意图不同的行为作出相同的反应.对相似环境下的行为作出逻辑判断。
c.借助镜像神经细胞,人们可以了解无形而难以把握的感悟性这一人类的心理活动在大脑中相应的生理活动。
D.当我们看一场惊心动魄的电影时,是模仿让我们与主角一起欢乐,一起紧张.一起落泪。
三、(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深虑论        『明]方孝孺.
虑天下者,常图其所难,而忽其所易;备其所可畏,而遗其所不疑。然而祸常发于所忽之中,而乱常起于不足疑之事。岂其虑之未周与?盖虑之所能及者,人事之宜然,而出于智力之所不及者,天道也。
当秦之世,而灭诸侯,一天下,而其心以为周之亡,在乎诸侯之强耳,变封建而为郡县。方以为兵革可不复用,天子之位可以世守,而不知汉帝起陇亩之中,而卒亡秦之社稷。汉惩秦之孤立,于是大建庶孽而为诸侯,以为同姓之亲可以相继而无变,而七国萌篡弑之谋。武、宣以后,稍剖析之而分其势,以为无事矣,'而王莽卒移汉祚。光武之惩哀、平,魏之惩汉,晋之惩魏,各惩其所由亡而为之备,而其亡也,盖出所备之外。唐太宗闻武氏之杀其子孙,求人于疑似之际而除之,而武氏日侍其左右而不悟。宋太祖见五代方镇之足以制其君,尽释其兵权,使力弱而易制,而不知子孙卒困于敌国。此其人皆有出人之智、盖世之才,其于治乱存亡之几,思之详而备之审矣。虑切于此而祸兴于彼,终至于乱亡者,何哉?盖智可以谋人,而不可以谋天。良医之子多死于病,良巫之子多死于鬼。岂工于活人而拙于活己之子哉?乃工于谋人而拙于谋天也。古之圣人,知天下后世之变,非智虑之所能周,非法术之所能制,不敢肆其私谋诡计,而惟积至诚、用大德以结乎天心,使天眷其德,若慈母之保赤子而不忍释。故其子孙虽有至愚不肖者足以亡国,而天卒不忍遽亡之,此虑之远者也。夫苟不能自结于天,而欲以区区之智笼络当世之务,而必后世之无危亡,此理之所必无者也,而岂天道哉!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备其所可畏,而遗其所不疑              遗:忽略
B.汉惩秦之孤立,于是大建庶孽而为诸侯    惩:惩罚,引申为灭亡
c.其于治乱存亡之几,思之详而备之审矣    几:通“机”,机会
D。知天下后世之变,非智虑之所能周        周:周密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而不知子孙卒困于敌国               苛政猛于虎也
B。良医之子多死于病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c.盖智可以谋人,而不可以谋天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而其心以为周之亡.在乎诸侯之强耳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10.下列对文章内容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文是一篇经国济世的政论文,通篇紧扣题目“深虑”二字着笔,通篇一气,层次清楚,事理昭晰。
B.本文首段从理论上剖析“虑天下者”的习惯思维特点及其必然的局限性,表明他们虽然思虑甚详,却每每祸出虑外。
c.中段通过具体的事例,即通过秦、汉、魏、晋、唐、宋的史实,说明要想国家不灭,必须有“出人之智、盖世之才”。
D.末段用良医、良巫的不能谋子的生活事例引出古圣人“用大德以结乎天心”的深谋远虑,并以此警诫后主。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20分)
四、(23分)
1 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以为无事矣,而王莽卒移汉祚。(2分)
译文:
(2)唐太宗闻武氏之杀其子孙,求人于疑似之际而除之。(4分)
译文:
(3)岂工于活人而拙于活已之子哉?乃工于谋人而拙于谋天也。(4分)
译文: 
12.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分)
                    鹊桥仙             陆游
    一竿风月,一蓑烟雨,家在钓台西住。,卖鱼生怕近城门,况肯到红尘深处?
    潮生理棹,潮平系缆,潮落浩歌归去。时人错把比严光,我自是无名渔父。
                         渔  翁         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消日出不见人,歙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1)陆游《鹊桥仙》中“渔父”的形象和柳宗元《渔翁》诗中“渔翁”的形象有何相同之处?请简要分析。(4分)
答:
(2)“潮生理棹,潮平系缆,潮落浩歌归去”和“烟消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两句都是写渔父的生活,但表现手法不相同,试作分析。(4分)
答: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
(1)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                    ,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离骚》中,表明屈原坚定志向的名句是:               ,                         。                 , 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三国•曹操《龟虽寿》)
(2)古今中外,灿烂的文学长卷都缀满了一个个“情”字,但也不乏理性的思考。陶渊明“问君何能尔,                。  ”(《饮酒》)折射出冷静的人生选择;李白“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                            。(《梦游天姥呤留别》)。悲愤中也含有理性的成分;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                     ,                        。”已经挣脱并超越了自己的苦难,显露出普度众生的情怀。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回家的花朵     李雪峰
①四月的时候,星星点点的蒲公英便绽开了,它们像一坨坨的细碎阳光,金黄在春天湿漉漉的氤氲着丝丝缕缕乳白地气的田塍上,印满牛羊蹄印的纷乱村间小道两侧,甚至在山坳背阴处那些还没有融化的一片一片残雪里,甚至村庄生满幽绿幽绿苔藓的墙基或台阶缝隙里,或者那些泥土斑驳墙头生满了蓬草的残墙败垣上。
②蒲公英开了,它从草长莺飞的春天,绽开过长长的夏天,它那微小鹅黄的花盏,甚至金黄到秋天的深处漫山遍野的野菊镀染尽乡村山野的时候,还有三三两两的蒲公英开着呢,它们或瑟瑟地开在一个风霜落不到的岩石下,或开在一蓬枯白得如同一蓬旧白线的枯草篷子里,像飘落在地上的一朵野菊,像一簇微微燃烧的火苗。它们黄茸茸地亮着,泥土就还醒着,鸟儿和虫子就还醒着,直到一场漫天漫地的鹅毛大雪之后,它们在白皑皑的雪层下沉睡了,泥土就也沉沉睡去了,村庄以及世界上的一切也都沉沉地睡去了。
⑶蒲公英是春天最早醒来的,它醒了,大地就醒了,村庄的春天就醒了,村庄新一轮的岁月就醒了 , 村庄的女人们在乍暖还寒的初春就早早把它们带进邻近的城市里,那时它们有的刚刚冒芽, 有的刚刚鼓起三五个青豆般嫩嫩的蕾,有的刚刚绽开了黄茸茸的一两朵花。它们被摆放在城市 拐角处的冰冷马路牙子上,但更多的是被放在两个简陋的竹筐里,或是散乱地挤在一个个肮脏得已看不出颜色的蛇皮袋子里,在村庄女人们高一声低一声的胆怯叫卖声中,流浪在城市的喧嚣市声或那一条一条仄斜而沉寂的幽长小巷里.
④它们是到城市寻找它们的亲戚的
⑤那些从乡村走进城市的人,那些在城市里生活了多年,但根须还没有从乡间泥土里全部拔出来的人,那些在市声里沉睡,但梦的脚趾还常常粘满泥土的人,他们都是蒲公英的亲戚,他们都常常会买一小扎甚至几小扎的蒲公英,把它晾干了冲茶,或把它洗净剁碎了掺杂着作为吃食,敗火祛毒,给身心重新赋予乡野的清爽之气和生命的自然气息。
⑥它们和许多的人一样,从乡村来却再也回不到那弥漫着泥土腥香气息的乡间了。
⑦我也是蒲公英的一个亲戚,从120多里远的乡下老家到这小城里来生活,转眼就二十余年了,从一个乡间的木讷青年,成了小城市井中一个临近不惑的人。我也常常掏几角钱买三五扎蔫公英冲茶,或者剁碎了摊几张饼子吃。我家的墙壁上,常常挂几束已经风干的蒲公英,或在院子里晾晒一些还带着薄薄一层乡间水气的湿漉漉的蒲公英。
⑧去年深秋时,我又买回了十几扎的蒲公英,那是些十分新鲜的蒲公英,叶子虽然已经被霜蜇得有些灰黑了,但褐色的根茎却饱满丰盈,粘着些湿漉漉的湿润泥土,许多的蒲公英已经鼓了些米粒大小甚至黄豆般大小的青蕾。我把它们淘洗干净,摊放在竹筛里静静地晾晒..有一个午后,我发现已晾晒了几天的蒲公英,有几朵竟然又开花了,那金黄色的花朵,在根叶已经被晒得一片灰黑的竹筛里分外地耀眼,它们在秋天的阳光里簇闪着金黄的光泽,像一粒粒淡白的阳光,又像一粒粒金色的星星一
⑨又过了许多天,我发觉那些蒲公英已经彻底风干了,而那许许多多的花蕾都已绽开过.花朵早谢了,然后成了白絮絮的一朵朵绒球,向晚的风轻轻一吹,那些绒球便沸沸扬扬成一朵一朵的白絮飘起来,像一片片飞扬的微雪.从竹筛里沸扬到阳台上,然后飘过高高的楼顶,飞进了远远的天空里,随着一缕一缕的风飞走了。
⑩它们是要飞成天上的白云,是要随着那些流浪的云朵,飞回到遥远的乡间的田塍上、山坳里,是要迢迢地回到自己的乡野老家吗?
⑾花朵是植物的心灵,是一棵草或一棵树的灵魂,而蒲公英的灵魂已跟着一缕晚风或流云迢迢回到了它的老家去,来年,它们将又会在河畔、在山涧萌芽,展叶,开花,重将点燃自己的乡野或田园。而一个辗转离乡的人,一个为生计而漂泊游离自己故园的人,他们什么时候能让自己的心灵回到自己的老家,什么时候能让自己的灵魂回到那生育和养育我们生命的那一片泥土上呢?
⑿灵魂或许是不会流落的,它既已注定永远属于某一粒土,不管岁月多么地苍凉,不管脚步多么地遥远,不管回家的路是多么地漫长,不管生命是多么地沉浮,但它们都是一定要飞回去的,回到一粒熟稔温热的泥土上,回到一缕低低盘旋的炊烟里,回到一条歪歪的回塍上,回到一声苍老的召唤里……
14.阅读①一②段,回答下面的问题。(6分)
(1)怎样理解第②段画线处“秋天的深处”的含义?(2分)
答:
(2)第②段“它们黄茸茸地亮着,泥土就还醒着”中,“亮…‘醒”这两个词语用在这里有什么
好处?(4分)
答:
15.第④段作者为什么说“它们是到城市寻找它们的亲戚的”?这句话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6分)
答:
16.作者写了蒲公英的哪些特点?试结合全文,分条陈述。(6分)
答:
17.从全文看,作者对家乡怀着怎样的复杂感情?(4分)
答:
六、【15分)
18.某校高三(6)班就“武侠小说是否适宜选人高中语文教材”这一话题举行辩论会。正方观点是“武侠小说适宜选人高中语文教材”,反方的观点是“武侠小说不适宜选入高中语文教材”。双方针锋相对,辩论十分激烈。
请你以正方或反方的身份简要陈述理由。(不少于80字)(5分)
以    方的身份简要陈述。
理由
19.某电视台“视听阅读’’版开设了一个新栏目“读书访谈录”,首期活动围绕“读名著”展开,将邀请诗人、作家为嘉宾。假如你作为中学生代表主持本次访谈,请你围绕这个话题设计两个问题向嘉宾提问。要求紧扣话题,表述简明扼要。(4分)
答:(1)
(2)
20.阅读下面的材料,请你以网友的身份写一段话,谈谈你对新的“读书无用”论的看法。(60字以上)(6分)
人大代表彭富春在本次两会上说:“我们强调人才强国,但忽视了人才强农。农民子弟读书只是为了读大学。如果他们考不上大学的话,那么就认为读书无用。新的‘读书无用’论在农村占有巨大市场。”目前 全国农村文盲率仍高达10.7%,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不足7年,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仅约占39.1%,远低于城市人口65.4%的水平。近几年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也助长了“读书无用”论。很多农民感觉孩子上了大学也不能找到工作赚到钱。
答:
七、(6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这样一个传说,说的是有那么一只鸟儿,它一生只唱一次,那歌声比世上一切生灵的歌声都更加优美动听。从离开巢窝的那一刻起,它就在寻找着荆棘树,直到如愿以偿,才歇息下来。然后,它把自己的身体扎进最长、最尖的荆棘上,便在那荒蛮的枝条之间放开了歌喉。在奄奄一息的时刻,它超脱了自身的痛苦,而那歌声竟然使云雀和夜莺都黯然失色。这是一曲无比美好的歌,曲终而命竭。然而,整个世界都在静静地谛听着,上帝也在苍穹中微笑。因为最美好的东西只能用最深痛的巨创来换取。它的歌唱是以生命为代价的歌唱,是世间最凄美的绝唱。这不仅仅是一种生的态度,更是一种感天动地的爱的方式。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定立意,自选文
体,自拟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2级白龙中学高三半期考试语文试题答案
一、1、c(A九洲一九州;B惩前毙后一惩前毖后;D沾花惹草一拈花惹草     2、D
3、B、独占鳌头:比喻居首位或第…名。A无所不至:形容什么事都做的出来,指做坏事;也形容什么地方都到达了。c一言九鼎:一句话抵得上九鼎重。比喻说话很有分量,能起至关警要的作用。九鼎:古代国家的宝器。D得意忘言:既已领会其意旨,则不再需要表意之言词。后亦引申为彼此默契,心照不宣。)    
4、D(A 、巩固和提高经济发展的成果”搭配不当,应改为“巩固取得的成果,提高经济发展的速度”;B、结构混乱,可将“无论”删除。或将“从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到各项社会事业”改为“农业生产、农民生活还是各项社会事业”;C搭配不当,去掉“的最后结局”,)
5•D(与镜像神经细胞的功能无关且不是条件反射。)
6•D(应该是“模仿是我们拥有一个独立人格的最初步骤”。)
7•A(B项,应该是“能够对意图不同的行为作出不同的反应”。c项,应该是“有可能了解”。D项,不能直接说“是模仿让我们与主角……”,应该是“镜像神经细胞使情感共有,让我们与王角……”。)
三、  
8•A(B惩:警戒,借鉴。C几:先兆,预兆。D周:考虑周全,动词,、)    .
9•c(A介词,表被动;介词,比。B结构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一般的领属关系;
助词,主谓之问,取消句子的独立性。c都是连词表转折,却,但是。D代词,他的;指示代词,相当于“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
1O.c(中段通过具体的事例即通过秦、汉、魏、晋、唐、宋等乱出虑外的史实,说明“智可以谋人,而不可以谋天”。)
11.)这样便以为平安无事了,但是(没想到)王莽最终夺取(或更换)了汉家的皇位。(采分点“卒’“‘汉祚”)
(2)唐太宗听到了将有武姓人杀戮唐室子孙的传言,便将可疑之人找出来杀掉。(采分点“闻”“疑”“似”“除”)
(3)难道他们善于救助别人而不善于救自己的子女吗?这是善于谋划人事而不善于谋划天道啊!(采分点“工”“拙”“谋人”“谋天”)
(1)相同之处:两首作品表面上是写渔父或渔翁,实际上都是咏怀之作。两个形象都远离世间红尘,追求高洁境界。(与“咏怀之作”意思相同2分,共同的性格特点2分)
(2)陆词该句是正面直接写渔父生活,而柳诗该句是从侧面(只闻其声不见其人)来间接表现渔父生活;陆词该句主要运用白描手法(答“排比手法”也可),柳诗该句则是情景交融,将渔父的高洁情怀跟一尘不染的山水景物浑然融合在一起。(分号前后各2分,意思相近即可)
13。(1)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老骥伏枥
(2)心远地自偏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
五、   
14。(1)“秋天的深处”指深秋,意在表现蒲公英花期之长。(2分,意思相同即可)
(2)“亮’’照应前文的“微微燃烧的火苗”,生动地写出其颜色之鲜亮,也给人带来了温暖。‘‘醒”用了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大地的生机。(4分,解释言之成理,持之有据即可)
1、从乡村走进城市的人,他们和蒲公英都是在同一块土地出生、成长的,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相同的性格,对乡土有着同样的感情。(2分)作者这样说,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
表现了从乡下到城市的人们对蒲公英的喜爱。(2分)在结构上,这句话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由上 文只写蒲公英转到写蒲公英和人。(2分)
15.①平凡、普通,村头地角到处都是。
②花期长,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③怀念家乡、不忘家乡。(每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
怀有对家乡的深深思念之情,但他又有为了生计而漂泊游离故园的无奈。在这样的矛盾心情中,作者希望借助回家的蒲公英来缓解自己对家乡的思念,所以文中充满着对蒲公英的赞美,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对无法回到家乡的伤感无奈。(4分,意思相同即可)
1 8.答案示例:正方理由:时下一些武侠小说(如金庸的一些作品)构思巧妙,文字精美,想像丰富,内容健康,可以推荐给中学生阅读。因为现在有不少中学生爱读武侠小说,把其中的优秀片段选入中学教材,即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满足了他们的阅读需要、扩大了语文阅读面,也调动了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武侠小说,领悟“侠义”精神。
反方理由:武侠小说大多思想境界不高,有的观点甚至是偏激的,血腥场面比比皆是,其内容与现代生活距离太远。这对价值观尚在形成期的中学生而言,很难料定不会有负面影晌。另外,将武侠作品中张扬的侠义精神放到现实生活中,也很容易让中学生把自己的好斗当作侠义而泛化为社会正义,这不利于法制社会的健康发展。。
19.示例:(1)请问各位嘉宾,哪些名著最适合中学生阅读?如果请您为中学生推荐名著。你们会推荐哪些书目?
(2)中学生没有时间阅读名著怎么办?
20.示例:(1)急功近利导致“读书无用’’论屡次抬头。’从社会、家庭、个人(包括大学生)普遍存在急功近利的思想,认为读书就等于有工作、有比其他人高的收入。事实上,为什么学生就不能像初中生、高中生一样打工?读书的作用应当在几年、十几年后体现。
(2)这是一个沉重的话题,现在农村普遍存在这种思想,与国家的“科教兴国”战略格格不人。人都是现实的,谁会把钱投在看不到未来的“项目”上呢?跟我国的城乡之间差距是一致的。国家绝大部分权力都掌握在“生活在城市里的人”的手中。城市越大,权力越大农村没法跟县城比,县城没法跟市里比,市里没法跟省城比,省城没法跟京城比。大学生就业机会也跟其出生地成比例,生活在最底层的农民的孩子们找工作的艰辛程度也只有他们自己最清楚。
(3)我们是不是该思考我们对于农村的教育方式:结合致富路、发展路去办好教育。致富路重点在职业教育,发展路重点在选拔优秀的孩子进入城市进一步学习。像城市孩子一样全方位地培养教育他们,使他们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以后进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4)首先要明确教育的目的,没有人保证侮读完书后肯定就可以当官发财,在我看来,读完全是个人的需求,你可以选择不读书。如果你读完书都找不到工作,那你不读书可能更难找工作。要知道,读书只是完成了自我的塑造,就像商品一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期中试卷


上一个『八年级中段考试试卷』  下一个『高中课本中古典诗歌常见意象典故集锦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