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数外三科联赛语文模拟考试(四)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
试题
名称
语数外三科联赛语文模拟考试(四)(九年级上册 部编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一.读诗,做题.一幅色彩缤纷但缺乏线条的挂图/一题清纯然而无解的代数/一具独弦琴,拨动檐雨的念珠/一双达不到彼岸的桨橹蓓蕾一般默默地等待/夕阳一般遥遥地注目/也许藏有一个重洋/但流出来,只有两颗泪珠/呵,在心的远景里/在灵魂的深处1.用”/”标出下面诗句的朗读节奏:(2分)(1)一幅色彩缤纷但缺乏线条的挂图(2)夕阳一般遥遥地
试题预览
一. 读诗,做题. 
一幅色彩缤纷但缺乏线条的挂图/一题清纯然而无解的代数/一具独弦琴,拨动檐雨的念珠/一双达不到彼岸的桨橹 
蓓蕾一般默默地等待/夕阳一般遥遥地注目/也许藏有一个重洋/但流出来,只有两颗泪珠/呵,在心的远景里/在灵魂的深处 
1.用”/”标出下面诗句的朗读节奏: (2分) 
(1)一幅色彩缤纷但缺乏线条的挂图 (2)夕阳一般遥遥地注目 
2.这首诗有朦胧 深远的意境,这种意境是怎样产生的?请说说你的理解. (2分) 
我的理解: 
3.你怎样理解诗中画横线的句子(2分) 
我的理解: 
4.这首诗表达了女诗人什么样的情思?请谈谈你的想法. (2分) 
我的想法: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做题。 
(一) 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5、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2分) 
①发尽白,蚤死 ②今也则亡 
6、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不迁怒,不贰过。 
7、颜回好学具体表现在哪几个方面?(用原文回答)(2分) 
答: 
(二)太宗论盗 上(唐太宗)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止,上哂(shěn讥笑)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逼迫)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太平),路不拾遗,外户(大门)不闭,商旅野宿焉。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4分) 
⑴或请重法以禁止 ⑵朕当去奢省费 ⑶轻徭薄赋 ⑷安用重法邪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两个词语。(2分) ⑴路不拾遗 
⑵商旅野宿 
10.短文中唐太宗认为“止盗”应采取什么措施?(2分) 
(三) 曹端,字正夫,渑池人。永乐六年举人。五岁见《河图》《洛书》,即画地以质之父。及长,专心性理。其学务躬行实践,而以静存为要。读宋儒《太极图》《通书》《西铭》,叹曰:“道在是矣。”笃志研究,坐下著足处,两砖皆穿。事父母至孝,父初好释氏,端为《夜行烛》一书进之,谓:“佛氏以空为性,非天命之性。老氏以虚为道,非率性之道。”父欣然从之。继遭二亲丧,五味不入口。既葬,庐墓六年。 端初读谢应芳《辨惑编》,笃好之,一切浮屠、巫觋(xí)、风水、时日之说屏不用。上书邑宰,毁淫祠百余,为设里社、里谷坛,使民祈极。年荒劝振,存活甚众。为霍州学正,修明圣学。诸生服从其教,郡人皆化之,耻争讼。知府郭晟问为政,端曰:“共公廉乎。公则民不敢漫,廉则吏不敢欺。”晟拜受。遭艰归,渑池、霍诸生多就墓次受学。服阕,改薄州学正,霍、薄两邑各上章争之,霍奏先得请。霍州李德与端同时,亦讲学于其乡。及见端,退语诸生曰:“学不厌,教不倦,曹子之盛德也。至其知古今,达事变,末学鲜或及之。古去'得经师易,得人师难',诸生得人师矣。”遂避席去。端亦高其行谊,命诸生延致之,讲明正学。端先后在霍十六载,宣德九年卒官,年五十九。诸生服心丧三年,霍人罢市巷哭,童子皆流涕。贫不能归葬,遂留葬霍。 
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说有错误的一项是( )(1分) 
A年荒劝振 劝振:指勉励赈灾 B就墓次受学 墓次:指服丧人的临时住处 
C端亦高其行谊 高其行谊:指赞扬他的行为和情谊 D命诸生延致之 延致:指去请……回来 
12.选出完全表现曹端至孝、清廉品德的一组内容( )(2分) 
①父初好释氏,端为《夜行烛》一书进之。②继遭二亲丧,五味不入口。③既葬、庐墓六年。④上书邑宰,毁淫祠百余。⑤年荒劝振,存活甚众。⑥遭艰归,……服阕,改薄州学正。⑦贫不能归,遂留葬霍。 
A①③④⑥B ②③④⑤C①②⑤⑦D②③⑥⑦ 
13.叙述或评价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2分) 
A曹端读谢应芳的《辨惑编》后对佛教道教、巫婆神汉、阴阳先生、凶时吉日的说法都不相信,表现他开始有了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 
B曹端为百姓设里社、里谷坛,让百姓好祈报收成,在我们看来仍带有一定的迷信色彩。 
C与曹端同在霍州讲学的李德见到曹端,离开时,对曹端的学生说了一番话,赞扬曹端学识广博,是难得的人师。表明李德是个有自知之明的先生。 
D曹端去世,诸生服心丧三年,霍州人罢市巷哭,童子皆流涕。其原因是曹端在霍州十六载,做官时为政公廉。 
14.将上文中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父初好释氏,端为《夜行烛》一书进之。译文: 
(2)诸生服从其教,郡人皆化之,耻争论。译文: 
三、现代文阅读能力考查(分) 
(一) 阅读下面的文章,按要求回答问题。 我们的血脉(节选) 
①世界上没有一个自然物的名字能像黄河那样激起中国人的感情波澜,或忧伤沉痛,或激昂亢奋,或情意绵绵……经过了漫漫五千年的凿刻和打磨,它已经深深地印入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 ②它由万里高原上的涓涓细流融汇而来,奋不顾身地冲破千山万壑,跃下悬崖绝壁,奔向广阔的河谷平原,把生命的血液输进中华民族的血管,养育了她的子孙,使他们代代传承,生生不息。正是有了黄河,才有了彪炳千秋、独树一帜的华夏文明。它对人类的历史的进程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③而它自己,近年却连年断流! ④黄河断流造成了河床干涸,大片河滩失去了水的浸润,泥沙裸露,形成了一片片连绵不断的沙滩。刮风的时候,沙尘扬起,向周围的田野和城市弥漫,这是荒漠化的开始。荒漠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远在边疆戈壁,它离我们其实并不遥远,上一次黄河改道形成的黄河故道就是一个典型的荒漠化地区,而现在,就在我们的眼前,连续断流的黄河也许正在形成新的荒漠。黄河的断流还使注入渤海的淡水大量减少,由于黄河水的稀释作用降低,致使渤海的生态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海水盐浓度增加,污染加重,在黄河入海口的海生生物减少,大面积赤潮频频发生,使海水养殖业和渔业遭到灭顶之灾,渤海正在变成没有渔业资源的死海。 ⑤黄河流域已经实质性地变成常年干旱区,因为从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黄河流域的年降雨量基本呈现逐年减少的趋势。1999年,应该是济南人铭心刻骨的一年,因为这一年,泉城几乎无泉! ⑥人们也许会认为,自然界仓海桑田的变化是非人力所能抗拒的,更何况那是几百年、上千年才可以看得出来的变化,因此,这些事让子孙后代去管吧。可是,人们也许没有想到,黄河一旦完全断流,其结果会是什么?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15、文章列举了黄河断流造成的后果是:(3分) 
① ; ② ; ③ 。 
16、阅读文章第⑥段,完成以下题目。 
①画线词语“仓海桑田”中的错别字是 ,其正确写法是 。(1分) 
②加点短语“这些事”指的是 (1分) 
③画线句“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1分) 
17、“我们的血脉” 指的是 。以此为题的用意是什么?(2分) 
(二)阅读《一杯好茶》节选部分,做题。(共7分) 
冲 泡 
喝茶人人都会,但要冲泡得法,并非易事。茶叶冲泡大有学问,同样质量的茶叶,如用水不同或冲泡技术不一,泡出的茶汤会有不同的效果,而且差异非常明显。 
我国自古以来就十分讲究茶的冲泡(沏茶)技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早在唐代,陆羽在《茶经》“五之煮”中就总结了煮茶用水的经验:“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明代田艺蘅在《煮泉小品》中说:“茶,南方嘉木,日用之不可少者,品固有嫩恶,若不得其水,且煮之不得其宜,虽佳弗佳也。”可见,要真正泡好茶并不是想象的那么容易。 
要泡好一壶茶或一杯茶,既要讲究实用性、科学性,还要讲究艺术性。 
所谓“实用性”,就是要从实际需要与条件出发,可以是冲泡一杯普通的“大碗茶”,也可以是冲泡一壶高贵的名茶;所谓“科学性”,就是要了解各类茶叶的特点,掌握科学的冲泡技术,使茶叶的固有品质能充分地表现出来;所谓“艺术性”,就是要选用合适的器皿以及优美的、文明的冲泡程度与方法等。 
用 水 
明代许次纾在《茶疏》中说:“精名蕴香,借水而发,无水不可与论茶也。”明代张大复在《梅花草唐笔谈》中也谈到:“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试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可见水质能直接影响茶汤品质。水质不好,就不能正确反映茶叶的色、香、味,尤其对茶汤滋味影响更大。杭州的“龙井茶,虎跑水”,俗称杭州“双绝”。“蒙顶山上茶,扬子江心水”,名扬遐迩。名泉伴名茶,真是美上加美,相得益彰。 
古人对泡茶用水的选择,归纳起来,其要点如下:一是水要甘而洁。二是水要活而清鲜。三是贮水要得法…… 
器 皿 
我国茶具,种类繁多。各种茶具的结构、特点及其艺术价值,包含极丰富的内容。 
日常生活中用什么茶具呢?这要根据茶叶的种类、人数的多少以及各地饮茶习惯而定。东北、华北一带,大多数人喜欢花茶,一般常用较大的瓷壶泡茶,然后斟入瓷杯饮用,壶的大小视人数多少而定。江南一带,普遍爱好炒青或烘青绿茶,多用有盖瓷壶泡茶。福建、台湾和广东等省和东南亚华侨,对乌龙茶特别喜爱,宜用紫砂茶具。工夫红茶和红碎茶,一般也用瓷壶或紫砂壶冲泡,然后倒入杯中饮用。品饮各种名茶,如西湖龙井、君山银针、洞庭碧螺春等茶中珍品,则以选用无色透明的玻璃杯最为理想,品饮绿茶类名茶或其他细嫩绿茶,不论用何种茶杯,均宜小不宜大。用大杯则水量多,热量大,使茶叶容易“烫熟”,影响茶汤的色香味。冬季,有人常喜用一种保温杯,这种杯只适用于泡乌龙茶或红茶等,不适宜泡绿茶,尤其不适宜泡高级绿茶和名茶。 
四川、安徽等地还流行喝盖碗茶。盖碗由碗盖、茶碗和碗托三部分组成。个人泡饮或多人泡饮都适宜。 
以上介绍的各种茶壶、茶杯、茶碗,是最常用的泡茶器皿,此外还有一些配套茶具,如茶船、茶盅、茶荷、茶巾、茶匙、茶盘、茶托和茶罐等。 
18、阅读上文段的内容,说说“一壶好茶”是如何冲泡而成的。(2分) 
19、文章很多地方引用了古诗文及民间俗语,请结合其中的1——2处说说它们在文中的作用。(2分) 
20、“茶性必发于水”,水质直接影响茶汤品质,然而如今水污染已到了令人触目惊心的地步,请结合本文内容拟一条保护水资源的公益广告并简要说说你的创意。(3分) 
(三) 阅读下面文章,按要求回答问题。 书 韵 
①在忧郁沉闷的时候,我就去读文字的书;在宁静悠闲的时候,我就去读大自然的书;当我从文字的书中走出来的时候,我好像成了哲人;当我从大自然的书中走出来的时候,我仿佛成了孩子。 ②会读书的人和不会读书的人的一个主要区别就是:前者总是“雁过拔毛”,后者总是“一毛不拔”。 ③对于非常繁忙的人来说,读书是一种休息;对于十分闲暇的人来说,读书是一种工作。 ④书,是生活中最好的调味酒。 ⑤读书有益,也可能有害。 ⑥而不读书则绝对有害。 ⑦菲尔丁说:不好的书也像不好的朋友一样,可能会把你戕害。 ⑧这话没错。但也不必为此走向另一个极端,夸大书籍对人的品格的影响,更多的情况是:好人读了坏书仍是好人,坏人读了好书仍是坏人。 ⑨最优秀的读者,不一定是最优秀的作家;最优秀的作家,却必定是最优秀的读者。 ⑩当我读到一本糟糕透顶的书籍的时候,简直愤怒得想打作者的耳光,但更想打的是自己的耳光。我之所以始终不渝地坚持没有这样做,实在是因为这种想法一旦付诸实践,我的脸庞会经常又红又肿,以至没脸见人。 (节选自《汪国真散文集》) 
21、 在第①段中有两句话颠倒了位置,导致文意不畅通,请找出这两句话。(2分) 
22、结合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2分) 
①“雁过拔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一毛不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请认真品读第④段,然后按作者思路及句式特点再续写两句。(2分) 
书,是生活中最好的调味酒; 书,是 ; 
书,是 。 
24、 作者在第⑧段中说“好人读了坏书仍是好人,坏人读了好书仍是坏人”,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作者在第⑩段中说“更想打的是自己的耳光”,为什么?(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请你列举两个反映古人用功读书的成语。(2分) ① ② 
27、“我之所以始终不渝地坚持没有这样做,实在是因为这种想法一旦付诸实践,我的脸庞会经常又红又肿,以至没脸见人。”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什么?(2分) 
28、初中三年中,你一定读过许多中外名著。你最喜欢的是哪一部?请你写出书名及作者,并给它写一段推荐辞,介绍给其他同学读。(50字以内)(3分) 
书名: 作者: 
我的推荐辞:_______ 
(四)阅读《母爱无敌》一文,做题。 
(1) 在我童年的记忆里,弟弟一直是我家挥之不去的一个阴影。弟弟10岁时还不会说一句话,不会做一件事,用现在标准的学术用语说,弟弟是个智障儿童。那时我们还不会使用这么文明的字眼,大家管弟弟叫神经病。我和父亲有时心情不好,也会骂他神经病,可母亲从不这样,她管弟弟叫克俭,克俭是弟弟的学名。 (2) 在家里,惟一没对弟弟发过脾气的,就是母亲。那时家里穷,每年弟弟生日,母亲都会送一份让我眼红的礼物给他。1989年,弟弟14岁生日眼看快到了,家里却一分钱没有,母亲硬是在寒风刺骨的隆冬腊月,给人家做了几天小工,直到做够买一份礼物的钱,母亲才心满意足地抱着礼物回家。尽管不出三天,弟弟就将这份礼物不小心摔在地上,摔得粉身碎骨。 (3) 虽然弟弟什么都不会,可母亲从没放弃过教他说话和做事。在母亲始终如一的教导下,弟弟15岁时终于开口说了第一句话,那是两个简单的字:“妈妈。”可母亲高兴得像个孩子,不管看见谁,都欣喜地告诉人家:“我的克俭会叫妈妈了!”母亲的苦心并没有白费,弟弟20岁时,能用简单的语言和我们交流了。并且,弟弟已经学会了自己穿衣,自己洗澡,在家里人都不在的情况下,他还会自己泡方便面吃。 (4) 1998年,弟弟23岁。那年2月,镇上的皮鞋厂招工,听说这家厂实行流水线作业,工人几乎不需要专业知识,只要能熟练操作一个简单的工序就可以了。母亲认为弟弟可以去试一试。为了让弟弟也像正常人一样,拥有一份属于自己的工作,大半辈子都没给人送过礼说过好话的母亲,硬是提着一大袋东西,去找了皮鞋厂负责招聘的人。谁都不知道母亲最后是怎么说服那位负责人的,反正那天回来,她春风满面地告诉我们,从明天起,弟弟就可以上班了。(5) 在最初15天里,母亲每天都同弟弟一起上班,手把手教弟弟怎么操作,怎么把手里的活计做得更熟练更快。直到弟弟可以独立地做好这份工作了,母亲才放心让他一个人上班。(6) 看得出来,弟弟很热爱这份工作,每天他是家里第一个起床的人,每晚都工作到很晚才肯回来。自从上班后,弟弟整个人都变了,脸上总是挂着憨厚的笑,家里事情,只要他会做的,他会想法儿抢在我们前头去做。 (7)第二个月初,弟弟下班回来,递给母亲两张百元的钞票,还连说带比划地告诉我们,这是他上个月的工资。母亲把钱推到弟弟手上,说:“这是你第一份工资,应该留着给自己做一个纪念。”可弟弟无论如何都不肯要,他一定要母亲帮他收着。第三个月,第四个月,弟弟照样每天热情不减地去上班,发了工资分文不少地放到母亲手上。在我们眼中,弟弟跟正常人真的没什么区别了。(8) 只是半年后,我发现了一件奇怪的事,这件奇怪的事情跟母亲有关——每当弟弟快发工资的日子,母亲都会到皮鞋厂去一趟,并且,母亲好像不希望我和父亲知道这件事,出发前她总会巧妙地躲开我们。(9) 那年12月10日,又快到弟弟发工资的日子了,我刚好路过皮鞋厂门口,碰见母亲和一个中年人有说有笑地从厂里面出来。中年人走后,我问母亲在干什么,母亲一脸笑容地告诉我,这个中年人姓曾,是皮鞋厂负责招工的人事主任。当初母亲帮弟弟来问招工的事情,主动向曾主任提出了一个条件:只要让弟弟过来上班,她不要厂里一分钱,不过,为了不让弟弟觉得自己跟正常人没两样,厂里还是要象征性发工资给他,母亲每个月都会提前将钱送到曾主任手上。为了不让我和父亲反对,母亲将我们瞒得死死的。母亲说,她今天本是来送工资的,可曾主任告诉她,上个月厂里对全厂工人进行了一次实际操作考核,弟弟的考核成绩合格了,从这个月开始,弟弟可以凭自己的劳动到厂里领工资了。说到这里,母亲忍不住眼睛一红:“怎么都想不到,我的克俭终于能够凭自己的劳动赚钱了!” (10) 现在,我早离别家乡,来到了繁华热闹的深圳,弟弟仍旧在镇上的皮鞋厂上班。前几天,母亲在电话里激动地告诉我,因为弟弟的工作出色,皮鞋厂又在考虑要给他涨工资。值得说明的是,弟弟早就涨过了两次工资。 (11)最后,母亲在电话里对我说,我和弟弟当中,她觉得最为自豪的还是弟弟,因为弟弟克服了那么多上天赋予他的障碍,一步一步地走过来了。 
29、用简洁的语言准确而完整地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2分) 
30、母亲对弟弟的关爱无处不在,你认为哪件事对弟弟的成长(成人)影响最大?并请说说你的理由。(3分) 
31、弟弟在招工时最终得以过关的“秘密”直到“那年12月10日”才被揭穿,其实前文已多处作了铺垫,请找出来并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3分) 
32、读了本文后,假如你再面对那些鄙视、遗弃生理上有缺陷的孩子的家长,你会对他们说些什么呢?试结合本文的有关内容说几句。(字数不超过60字)(4分) 
四、作文(45分) 
33. 有人说,人是某一瞬间长大的。一瞬间,我们明白了事理;一瞬间,我们懂得了感恩;一瞬间,我们认识了社会……人生有很多的瞬间让你难忘吧。请以“ 的瞬间”为题作文。 (121.41.236.10)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九年级 上册 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


上一个『黄冈市语数外三科联赛语文模拟考试卷(12)』  下一个『上杭一中高三语文2012届10月月考试卷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