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余江一中2010—2011学年度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江西省余江一中2010—2011学年度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高一必修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江西省余江一中2010—2011学年度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本试卷满分150分,分第I卷(选择题,共42分)和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08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2分)一、基础知识题(3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镶嵌(qiàn)窈(yáo)窕村氓(máng)夙兴夜寐(mèi)B、驯(x
试题预览
江西省余江一中2010—2011学年度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
                               
本试卷满分150分,分第I卷(选择题,共42分)和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08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每小题3分,共42分)
一、基础知识题(3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镶嵌(qiàn)    窈(yáo)窕    村氓(máng)    夙兴夜寐(mèi)
B、驯(xùn)鸽    愆(qiān)期   敛裾(jū)      混(hùn)混沌沌
C、一椽(yuán)    涸(hé)辙     瞥(piē)见     柘(zhà)林湖
D、似(sì)的    参差(cī)     垝垣(gèn)     揠(yàn)苗助长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 
A、峭愣愣    颓废   倩影   喇叭    B、蓊蓊郁郁  嬉游   宣泄   落寞
C、急不暇择   羁鸟   葱笼   班驳    D、雨雪霏霏   弥望   婉然   风致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  (   )
①树缝里也漏出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_______人的眼。
②秋之于人, _______有人种阶级的区别呢?
③临行时我_______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
A、瞌睡   何尝   珍重        B、渴睡    未尝    郑重
C、瞌睡   未尝   郑重        D、渴睡    何尝    珍重
4、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他们夫妻俩尽管遭受了种种不幸,却一直相互鼓励恩爱有加,真可谓总角之交。
B、这场球赛,我们班就要获胜了,同学们在旁边呐喊助威,信誓旦旦。
C、第十三届省运会开幕式还没开始,我已经被这种无与伦比的激情燃烧的不能自已了。
D、在一次学校就学生佩戴校牌的听证会上,发言者各执己见,二三其德。
5、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B、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了。
C、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
D、人们的悲哀在于,应该珍惜的时候不懂得,而懂得珍惜的时候却失去了珍惜的机会。
6、选出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    )
我天天望着窗口常春藤的生长。                                 。                                

①我细细观赏它纤细的脉络,嫩芽 
②看它怎样舒开折叠着的嫩叶,渐渐变青,渐渐变老
③我以揠苗助长的心情,巴不得它长得快,长得茂绿
④看它怎样伸开柔软的卷须,攀住一根缘引它的绳索,或一茎枯枝
A、①②③④    B、④②①③    C、④③①②    D、①②④③

7、对下列句子修辞手法的说明,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阿玲上奏着的名曲。 
 ②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③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
A、①通感 ②比喻 ③互文      B、①移情 ②比喻 ③夸张
C、①移情 ②对偶 ③互文      D、①通感 ②对偶 ③夸张

8.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先秦时称为“国风”,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B、“楚辞”又称“楚词”,是战国时代的伟大诗人屈原创造的一种诗体。《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C、汉末建安时期文坛巨匠“三曹”“七子”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形成了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被后人尊为典范。
D、《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一批关心民生疾苦的文人的诗作,大多表现游子失志无成和思妇离别相思之情,从一个侧面真实地反映了东汉后期的时代面貌。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    )
A、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B、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   
C、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       D、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10、指出下列对联所赞颂的人物正确的一项是(    )
①欢聚一堂,笑谈青史,铁槊赋诗余霸气;结交万里,注目环球,青梅煮酒论英雄。
②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
③质而绮,真且醇,自可传之千古;樽中酒,篱下诗,岂甘了此一生。
A、①曹操②屈原③王维        B、①李白②项羽③王维
C、①李白②项羽③陶潜        D、①曹操②屈原③陶潜
二、文言文阅读(12分)
阅读下面文言短文,完成11-14题。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王维
近腊月下(末尾),景气和畅,故山殊可过。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憩感配寺,与山僧饭讫而去。北涉玄灞,清月映郭。夜登华子冈(王维辋川别业中的一处胜景),辋水(辋川,在蓝田县南)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chōng),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日可望,轻鯈(tiáo,鱼名,身体狭长,游动轻捷)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雊(gòu,雄雉鸣叫):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因驮黄檗人往,不一。山中人王维白。
(选自《王右丞集》)
11、对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故山殊可过     过:造访    B、憩感配寺    憩:休息 
C、复与疏钟相间    疏:疏远    D、麦陇朝雊    朝:早晨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猥不敢相烦                 会不相从许
B、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         既替余以蕙纕兮
C、傥能从我游乎?              将往观乎四方
D、因驮黄檗人往                于今无会因
13、本文重在写景,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是实写冬日景致的一项是(    )
①景气和畅②清月映郭③露湿青皋④村墟夜舂⑤吠声如豹⑥白鸥矫翼
A.①③⑤     B.②③⑥    C.①④⑥     D.①④⑤
14、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写景,调动了视听两种感官,层次井然,动静和谐。既有现实之景,也有想象之景。
B、“此时独坐,僮仆静默”,看似存在僮仆虽在身边,作者却说“独坐”的矛盾,其实是反映了作者精神上和僮仆隔膜,格外思念裴迪的状况。
C、文中描绘的冬景照应“和畅”二字,没有肃杀之感。但王维不喜欢山中的冬景,而对春景充满了向往。
D、王维不署名“王右丞”,却署“山中人”,表明作者热爱大自然,将自己看成大自然一员的价值追求。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08分)
三、(21分)
15、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寒山远火,明灭林外。(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山 居 即事
王 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果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1)简析“遍”字在颔联中的表达效果。(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文学常识与诗文填空(8分)

①___________, 三岁食贫。淇水汤汤__________。
②还顾望旧乡,___________ 。同心而离居,__________ 。
③___________,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四、现代文阅读(21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l—14题。
江南无雪
刘长春
     ①故乡的冬天留给我童年与少年的,是飘雪的记忆。
     ②向暮时节,天阴沉着脸,云被风追着跑得飞快,气温骤降到零下几度的时候,大人们抬头望一眼灰暗的天空,说是“快要下雪了”!  
③不一会儿,先是窸窸窣窣的“雨夹雪”,那雨点伴随天然六角的晶体敲打着屋背的黑瓦,就如   音乐家灵巧的手轻轻地划过琴键,丁丁东东。多少年过去了,这碎玉之声还萦回在我的耳际。夜里总是睡不稳,几次三番爬出被窝拉开窗帘看一眼,外面是不是真的下雪了。雪,说不上是什么时候,在人不知不觉中斜刺里飘落了。屋外,清冷的月光下,没有人踏雪而行,用不着着急,像林冲那样,一步高,一步低,跟踉跄跄,捉脚不住,雪夜上梁山。路上无人,田野无人。只有被风追逐着的雪,上下旋转着,左右飞舞着,飘飘洒洒,疏疏密密,忽而转身腾空,忽而前展双臂,然后,一头扑向期待拥抱她的大地。我想象这是在灯光雪亮的舞台上,大自然正在上演一场优美的舞蹈,而雪的舞蹈是一种诗意的语言,关于天的辽远,关于风的吟唱,关于云的彩衣,关于雨的精魂……满心欢喜地躺回被窝,睡梦中又好像听见了,那纷至沓来的雪的脚步——走进我家的院子了,铺在你家的门槛外了,镶上他家的窗台了,漫过田间高高低低的小路了,平齐河边弯月似的石桥了……
④清晨推门,眼前一亮:昨夜隔壁瓦屋纸窗外的世界,一片洁白。昨日地上堆满落叶还显得一片狼藉的院于,现在被大雪所掩盖,像在上面盖了一块洁白的手巾;两株挺拔的枣树,威风凛凛地披挂着银色的甲胄,从四面八方伸出雪白的手臂,指向天空;小河结了厚冰,听不见流淌的声音,没有桥,也无须桥,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吸引着人一直走到对岸。河那边是田野,眺望与地平线相接的远处,也是覆盖了皑皑大雪的白线。那白雪是披在原野身上冬天的被子。在那里,“大地也睡着了——这不是长眠,这似乎是它辛勤一年以来的第一次安睡。”(梭罗《冬日漫步》)
⑤当我不再是孩子,而是孩子的父亲的时候,关于雪的记忆也就退渐淡漠了。孩子们却没有忘记童话里的白雪公主,向往冬天,向往寒冷,向往雪花飘飘的日子……可是冬天已经变得暖和了,没有寒冷,也没有雪。有几个冬日,天阴沉着脸,云被风追赶着跑得飞快,气温又骤然下降,看样子是下雪的天气。还在上小学的儿子,迫不及待地问我:“爸爸,什么时候下雪?”我说:“快了,这天准下雪!”可是,雪,向往中的雪,孩子眼里的雪,被人千呼万唤着的雪,总是没有落下来。是啊,“你的睫毛上和舌头上/没有落过甜雪花/怎能说懂得温柔/你没有审视过六角的雪花/你没有见过积雪成冰/没有听过夜半的冰裂/怎能说懂得创造、破坏和一尘不染的纯洁……”(邵燕祥《雪》)
⑥江南的冬天怎么不下雪了?四季不再分明了?我回答不上。也许,孩子长大了,长了知识,一切都会自己解答。
⑦但是,我盼望雪,依然想念过去有雪的日子。“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现在,我家里有酒,有“火炉”,独酌以外,也喜欢雪夜有人敲门,举杯共饮,作通宵长谈。明朝酒醒,不妨雇一条小舟,一起往东湖看雪……

18、第三段中,作者写了哪些“飘雪的记忆”?请分条写出。(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请简析第四段的表达特色并概括雪景的特征。(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第五段画线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具体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本文题为“江南无雪”,文中却用大量篇幅写雪,请结合全文探究这样安排有哪些意图。(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语言运用(6分)
22、圈点批注,是学习中最常用的读书方法。阅读下面文段,结合全文,选择两处在文中圈点并在文字下边进行批注。(6分)
①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②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③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④我悄悄地披上大衫,带上门出去。

例:第②句,想起荷塘,为下文具体描写荷塘月色和月下荷塘作了铺垫,“满月”又点明了时间、天气等。
答:                                                                                        
                                                                                              
                                                                                              
                                                                                             

六.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23、人们经常把春天比作娇贵的鲜花;把夏天比作热情奔放的姑娘,把秋天比作迷人的图画。可他们却忽视了冬天。
在一年四季里哪能缺少冬天呢?是的,春天百花齐放、百鸟争鸣,孩子们欢快地跳跃着迎接美好明天的到来。但是如果没有了冬天的参与,总让人觉得缺少了些什么。
作为一名高中生,你是怎样感受“冬天”,怎样思考“冬天”的呢?请以“冬韵”为描写对象,写一篇写景状物的抒情性文章,抓住景物特征,通过景物描写,写出地域特点和个人独特感受。注意运用多种修辞。
要求:800字左右,题目自拟,立意自定,不得套作。

江西省余江一中2010—2011学年度高一语文上学期
第二次月考试卷参考答案
1、【答案】B(A、yǎo/méng;C、chuán;D、shì/yuán / yà)   
2、【答案】B(A、愣-楞;C、笼-茏,班-斑;D、婉-宛)   
3、【答案】D(“渴睡”,渴+睡,是指渴望睡觉,心里在想,但是还是没有实践;而“瞌睡”,瞌+睡,是指眼皮下垂,已经睡着,是指状态。“何尝”是反问语气, 用在肯定形式前表否定,意思等于“哪里”;未尝是陈述语气。“郑重”从心态上来说是极其正式的;“珍重”从感情上是满怀深情的)
4、【答案】C(A、“总角之交”指童年时期就结交的朋友;B、“信誓旦旦”是诚恳的承诺使人精神振奋;D、“二三其德”形容心意不专,反复无常)
5、【答案】C(“将近十年”是不足十年,“十余年”是十年有余,此处表意不清,应该改为“将近十年了”或者“十年有余了”使其表意明确)
6、【答案】B
7、【答案】A
8、【答案】A(《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9、【答案】B(A、C、D都是偏义复词,意思分别落在“契”“兄”“入”上)
10、【答案】D
11、【答案】C(疏:稀落)
12、【答案】A (A、两个“相”均为偏指一方的指代性副词,可译为“你”。B、第一个“以”为介词,“拿、用”;第二个“以”为介词,表原因,“因为、由于”。C、第一个“乎”用在句未,表示一种推测语气;第二个“乎”用在句中,表示停顿。D、第一个“因”为介词,“凭借”;第二个“因”,名词,“理由”。) 
13、【答案】D(③⑥是想像中的春景)
14、【答案】C (“不喜欢冬景”说法错误)
【参考译文】
快到腊月下旬了,景色优美、气候宜人的旧居之山很值得去玩赏。您正在温习经书,我不敢打扰,就自己到山里去,在感配寺歇息,和山上的和尚一块儿用餐,吃完了离开了那里。从北面涉过灞水,明朗的月光照着城郭。夜晚登上华子岗,辋水的微波和月光一起荡漾。寒山远处的灯火,时时在林子外头闪烁。深巷里挨冻的狗,叫声像豹子一样。村落里夜间舂米的声音,和疏落的钟声交错。这时候我独自坐着,童仆也静默无声,我就经常想起过去咱们手拉着手儿吟诗,在小路上漫步,在清澈的溪旁流连的情景。一到了春天,花草树木繁茂地生长出来,青翠的山很耐人观赏,轻捷的鯈鱼跃出水面,白鸥展翅飞翔,露水打湿了碧绿的田野,早晨,野鸡在麦田里鸣叫——这种景色不久就都可以看见了,您也许愿意和我一起游赏吧?其实,如果不是您天性清高,我哪里好拿这不紧要的闲事邀请您呢?可是这其中很有趣味啊!请不要错过哩!趁着采药人前去之便,托他捎信,不一一细说了。山中人王维白。
15、见译文划线部分,略。
16、(1)“遍”字表现松茂鹤多,“稀”字表现来访者少,两者对照写出山居环境的幽静。
(2)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表现闲适的心情。
17、略
18、①听落雪的碎玉之声;②多次爬出被窝看雪;③梦中的雪景。(本题5分,答出一点1分,两点3分,三点5分)
19、运用比喻、拟人、引用等修辞手法,由近及远描写雪中的景物,突出雪后的洁净、辽阔和宁静。 (“特色”2分,答出两种即可;“由近及远”1分,“特征”3分,“洁净“辽阔”“宁静”各1分)
20、内容上:表达了盼望之强和失望之深。形式上:①照应题目;②承上启下,从上文的雪景描写、雪天盼望引起下文对“江南无雪’的思考和忧虑。(“内容”2分,“盼望”与‘失望”各1分;“形式”2分,每条1分)  
21、①以昔日大雪反衬今日无雪,表现对环境恶化的忧虑和环境早日改善的愿望.②以我童年赏雪和儿子无雪可赏对照,希望孩子有快乐丰富的童年,能更好地认识自然和人生.⑧以现实的无雪和想象中的夜饮赏雪映衬,表达对人生美好情趣的渴望。(答出任两点即可,每一点3分,意思对即可)。
22、第①句是全文的文眼,是全文的情感基调;并为下文的开展作了铺垫,心中不宁静,而去寻求宁静,才有了游荷塘的情节,才有了寻求宁静而最终无法宁静的心理经历。第③句,“月亮升高”点明夜已深;“孩子们的欢笑”“听不见了”,正面写静,妻拍着闰儿,“哼着眠歌”,侧面写静。第④句,“悄悄”“带”写出作者的细心和体会。
23、略(参照2010年高考评分标准) (218.87.242.8)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一 必修二 月考试卷


上一个『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  下一个『闽清一中2011-2012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