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的鉴赏练习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高考知识点专题训练
试题
名称
古诗词的鉴赏练习(高三总复习 苏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诗歌鉴赏题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1—3小题: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声。1、这首诗着眼于表现禅寺后院       的环境,主要运用了       的手法。2、末联表面上是进一步写禅院的幽静,实际上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
试题预览
诗歌鉴赏题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1—3小题: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声。
1、这首诗着眼于表现禅寺后院       的环境,主要运用了       的手法。
2、末联表面上是进一步写禅院的幽静,实际上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诗的颔联后来简化为成语“曲径通幽”,常被用于题景,如杭州西湖的三潭印月、黄龙洞等,你认为这成语隐含了什么哲理?


二、读晏殊《浣溪沙》后回答11—13小题: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词人精心选择了西坠的夕阳,飘落的花瓣、      以及        ,构成一组优美的画面,把      和      很自然地结合在一起,表达了      的情怀,这是运用了          的表现手法。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这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分析这两句好在哪里?



三、下面是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其一),读后回答问题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1、诗题为《秋词》,那么,作者在诗中写了哪些景象?作用是什么?
答:                                                                             
                                                                                
2、诗歌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析。
答:                                    
                                         
                                                                                
3、本诗在构思和立意以及表现手法上有何不同?
答:



四、下面是李商隐的一首诗,读后回答问题
                           风雨
     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
     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心断新丰酒。销愁斗几千。
问题:
1、 本诗题为“风雨”,请解释一下诗题的含义。
答:                                                                             
                                                                                
2、 请解释“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联句的含义,并点评其在炼字炼句方面的独到之处?
答:   
 
                                                                         
                                                                                
3、 请指出本诗在表现手法方面的最突出的特点。
答:   


    
五、下面是白居易和元稹的一首诗,阅读后请回答问题
望驿台
靖安宅里当窗柳,望驿台前扑地花。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
附:元稹的《望驿台》“可怜三月三旬足,怅望江边望驿台。料得孟光今日语,不曾春尽不归来。”是元稹在三月里的最后一天为思念妻子韦丛而作。
问题:
1、 高适的《除夜作》言“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是从对方写起,而本诗却双方同时写。“两处春光同日尽”,请简评一下这样写的好处。
答:


                                                                                
2、 全诗是围绕一个——字展开,请分析作者的抒情理路。
答:




六、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文后问题
初冬夜饮           杜牧
淮阳多病偶求欢,  客袖侵霜与烛盘。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杆?
注:淮阳,指西汉汲黯,他因刚直敢言,屡次切谏,多次被流放。
1、 本首诗的主旨是什么?哪些词语可以表现出来?
答:                                                                             
                                                                                
2、 请选择你认为在炼字炼句方面堪称典范的例子,予以点评。
答:                                                                             
                                                                                
3、 请简析“明年谁此凭栏杆”所表现的思想感情和作用。
答:              



七、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以下问题。
               破阵子 李煜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花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1、全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上阙前四句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写的是什么内容?写这些内容对于表达中心思想有什么作用? 


   2、作者为什么在“仓皇辞庙日”落得一个“垂泪对宫娥”的伤心结局?这样写的用意何在?    



八、读苏轼的《海棠》,回答问题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1、 诗歌的开头两句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答:                                                                             
                                                                                
2、 古人对于后两句诗曾有“造语之奇,构思之巧”的评价,请结合三、四两句诗来赏析一下。
答:     

九、是杜甫的诗作《倦夜》,读后回答问题
            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问题:
1、 诗题曰“倦夜”,但全诗却有“夜”无“倦”,“倦”在本诗里指的是什么,和诗歌主旨有什么关系?
答:                                                                             
                                                                                
2、 从诗歌的结构角度,鉴赏本诗的表达技巧?
答:                                                                             
                                                                                
3、 本诗的突出特点是融情于景,请结合实例具体分析一下。
答: 



诗歌鉴赏训练答案
一、1、深幽寂静;以动写静
2、以声静来衬写自己的心静,抒发自己万念俱寂的出世的思想感情。
3、要达到能够领悟妙道的胜境,先得走过一段曲折的道路。

二、1、重归的燕子、徘徊于小园的诗人;自然的春光、人的青春年华;以景传情,情景文融
2、对偶;这一句对仗工整,音韵和谐,画面生动,情感浓郁,寓意深刻,发人深省,因而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三、1、诗中的环境所抒写的景象都暗合“秋词”的要求。井边梧桐、秋深叶黄、夜深霜重。其作用有两点:A、点明题意,向读者暗示,这是一首宫怨诗;   B、渲染烘托气氛,奠定感情基调。   2、这首宫怨诗,描写了一个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寂寞孤单,的少女的形象。少女的形象可以通过“无颜色”和“卧听清漏”两处来表现。“无颜色”既是说明了室内用具的灰暗和夜已深了,更向读者暗示了主人公心情的黯淡。“卧听清漏”“漏”前加“清”字,由于心境凄清,愁恨难眠,才感觉漏声凄清,漏声漫长。 3、构思立意的特点:前三句写景,多重铺垫,后一句写人,水到渠成。由远而近,由户外写到室内;表现手法是借景抒情,以景托情。
四、1、风雨一词一语双关,既有事实上的摧残黄叶的风雨,也有羁泊异乡的身世之感;同时,它还象征着包围压抑摧残才智之士冷酷的社会现实和社会氛围。
2、“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上句实中有虚,以风雨中飘零遍地的黄叶象征着自己不幸的身世遭际与下句实写青楼管弦形成鲜明的对比。诗句中的“仍”和“自”极富神韵。“仍”有“更、兼”意,不仅写出了风雨的无情,更有力地透出内心难以忍受的痛苦;“自”字有转折意,又含有“自顾”的意思刻画出青楼豪贵自顾享乐的情态,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对冷酷的社会和人间关系的愤激之情。
3、表现手法方面最突出的特点是对比鲜明,即环境的冷酷和作者的内心的热情、抗争的巨大反差。  
五、1、所谓“两处”是指妻子韦丛处和诗人处。“尽”字如利刀断水,效果强烈。它含有春光尽矣,人在天涯的感伤情绪。“春光”一语双关,既指春天,同时也有美好的时光、美好的希望的意思。“春光同日尽”也就是两个人欢聚的希望落空了。这样自然地导出了“居人思客客思家”,一种相思,两处离愁。再加上这一天是春尽日,那么,这种相思的情愫就更难解了。
2、诗歌是围绕一个“思”字展开的。前两句通过形象传情。首句“当窗柳”传出闺中绮思,次句借“扑地花”写出驿旅苦思,三句写出在三月三这个特定的时刻的刻骨相思。只是由“春光尽”含蓄点出。第四句如银瓶乍破,直点两个“思”字,关合有力。
六、1、本诗刻画了一个在烛光下自斟自饮、幽独苦闷的诗人形象。抒发了诗人思念故园的情思、怀才不遇的愤懑和壮志难酬的隐痛。诗题中的“饮”字,诗歌中的“淮阳多病”“客袖侵霜”“明年谁此”等词语,均可表现这一点。
2、、“侵霜”一词,“霜”字一语双关,既有风霜、风尘之意,也有彰显作者孤寒心境的作用。“侵霜”更增流离之苦,饱含辛酸。
3、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和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七、①表达了作者的亡国之恨;前四句的表现手法有:铺陈、夸张、比喻等。前两句写建国前后四十年,拥地纵横三千里,国势鼎盛,雄冠当时;后两句写凤阁龙楼、玉树琼花,足见国力殷实,财物丰饶。上片前四句描述了一派浩荡壮阔的国运形势;这样写与最后“仓皇辞庙”的亡国形成强烈的反差,为最后抒写亡国之恨铺垫,通过前后强烈的对比,更有力地表现了中心思想。 
   ②在亡国的危难之际,因为大臣们都已经逃跑得没有了踪影,所以国君只能落得一个面对教坊宫娥垂泪的结局。通过用逃跑的大臣与镇定自若地演奏哀乐宫娥的对比,意在突出表现亡国之君“树倒猢狲散”的凄凉处境和亡国的悔恨伤心。 
八、1、开头两句诗是景物描写,有两点作用A、作者用正面和侧面结合的方法烘托渲染了一种空蒙迷离的境界和气氛。“袅袅”写其微风吹拂的动态,崇光是高洁美丽的;B、暗示出作者幽寂孤独的心理。2、“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被誉为造语之奇,奇在古人常常以人喻花,而作者却以花喻人且兼用移情手法。在诗人的想象里,海棠花也和人一样,会在深夜睡去,因此,特地点燃高烛,使海棠打起精神,真是痴语。同时,也化用了李商隐的“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照残酒”(《花下醉》)却又无斧凿之迹。故这首绝句流传千古。

九、1、表面上看,诗歌没有写“倦”,但我们仿佛看到作者“孤栖”“卧内”辗转不眠;拥被支肘,听窗竹萧萧,露珠滴答;对着溶溶月光,沉思默想;步出庭院,仰望星空,心事浩茫,诗人彻夜不眠,该有多么疲倦啊。所谓“倦”是指作者由于心忧国事,而彻夜难眠的状态。2、诗歌布局精巧,起承转合,井然有序。前六句写景,由近及远,由粗转吸,用空间的变化暗示时间的推移。移步换景。后两句抒情,且直抒胸臆,使诗歌情景皆活。3、全诗的前六句,貌似写夜,但仔细看,在这幅“秋夜图”中,我们除了看到绿竹、庭院、朗月、稀星、暗飞的萤、水宿的鸟,还看到了目击者诗人自己。诗中的自然景物,无一不寄托着作者的思想感情,诗人为国事而寒心,所以才“竹凉”,悲叹人民的遭遇,才对“重露成涓滴”的声音那么敏感,对政局和现实的担心,才会星是“稀星”,月是“野月”。物我为一。 (114.233.91.106)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苏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知识点专题训练


上一个『2009年中考“综合性学习”精题精练』  下一个『新课标高三语文总复习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