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灵璧中学2012届高三第一次摸底考试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安徽省灵璧中学2012届高三第一次摸底考试(高三总复习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安徽省灵璧中学2012届高三第一次摸底考试2011.8.28语文试卷命题:刘培胜审题:高三语文教研组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共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一、(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苏轼的散文创作成就苏轼的散文创作,各体兼擅。苏轼长于议论,一
试题预览
安徽省灵璧中学2012届高三第一次摸底考试 
2011.8.28
语 文 试 卷
命题:刘培胜        审题:高三语文教研组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共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第Ⅰ卷  阅读题(共66分)
一、(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苏轼的散文创作成就
    苏轼的散文创作,各体兼擅。苏轼长于议论,一生写了大量的政论和史论。这些评史议政的文章,如《思治论》《六国论》《续朋党论》《留侯论》《教战守策》等,大都语言明快,气势雄浑,援古证今,说理透辟;尤其善于运用一些浅显贴切、生动形象的比喻,来阐明深刻的哲理。
    苏轼的游记文,成就也很高。他一生宦海浮沉,徜徉于林泉山石之间,饱览名山大川,为其写出多姿多彩的记游文字提供了丰富的题材。他的山水游记与众不同,除了描写景物和叙事抒情外,特别喜欢杂以议论,阐发哲理。
    苏轼的随笔、书札也很有特色,其中不少谈诗论文、发表自己文学见解的文章。《答谢民师书》可谓其中的佼佼者。这是一篇文艺书简,通过讲述作文体会,提出了十分重要的文学见解:强调“文理自然,姿态横生”;强调“辞达”;反对“好为艰深之辞,以文浅易之说”。文字生动简洁,如行云流水。
    赋在宋代已经散文化,完全摆脱了汉赋那种缺乏内容、形式板重的缺点,已改变了六朝以来骈体赋的浮靡文风,成为一种自由抒写的文学体裁。苏轼的《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就是其中的典范作品。《前赤壁赋》用诗一般的语言描写江山美景,凭吊历史人物,探讨宇宙、人生的哲理,表达了他遭贬后失意的苦闷及用老庄的随缘自适自我解脱的达观态度。 
    苏轼的散文具有雄健奔放、挥洒自如的风格。正如他自己所说:“如万斛泉源,不择地而出”,“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当止”。他的论说文,引证史实,指斥时弊,写得明晰透辟,气势磅礴,雄辩滔滔。其他文章写得自由随便,自然流畅,随手拈来,信笔挥洒,言简意明,饶多意趣。
    苏轼的散文创作,体现了宋代古文运动的最高成就。他是唐宋古文运动的完成者,他完善了古文运动的理论,扩大了古文的运用范围,丰富和发展了古文的表现手法,大大提高了古文的表现力,把古文的艺术性、实用性、通俗性都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他的文章,生前就为人们所喜爱,士人学子争相传诵。徽宗时他的作品遭到禁毁,人们仍然冒着风险搜求和藏收。南宋时苏文之盛行,举子们有“苏文熟,吃羊肉;苏文生,吃菜羹”的谚语。他的散文对明代的公安派、竟陵派,清代桐城派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选自《中国古代散文简史》,有删节)
1.下列有关“苏轼散文创作成就”的说明,不正确的是(   )(3分)
A.苏轼一生写了大量的评史议政的文章,这些文章语言明快,说理透辟,善用比喻,饱含哲理。
B.苏轼的游记文特别喜欢杂以议论来阐发哲理,这是他散文创作成就的一个重要体现。
C.苏轼的散文具有雄健奔放、挥洒自如的风格,体现了其行云流水、文理自然的特点。
D.“苏文熟,吃羊肉;苏文生,吃菜羹”说明当时苏轼散文的影响,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苏轼散文的成就。
2.结合本文和课文信息,下列对《前赤壁赋》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课文的主客对话,实际上体现了当时以作者和客人为代表的两种截然不同的宇宙观和价值观。
B.文中凭吊曹操和周瑜两个历史人物,抒发了人生短促无常的悲观情怀,表达了作者建功立业的愿望。
C.文章主要采用记叙、描写和抒情的方式,把诗情、画意、理趣融为一体,使文章显得挥洒自如,流畅奔放。
D.作者将跌宕起伏的感情,借助江水、明月、清风等自然景物,加以形象化的表达,有极大的艺术感染力。
3.下列表明苏轼文学主张的句子中,和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3分)
A.“文理自然,姿态横生”。
B.强调“辞达”,反对“好为艰深之辞,以文浅易之说”。
C.“如万斛泉源,不择地而出”。
D.“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当止”。

二、(32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田单者,齐诸田疏属也。愍王时,单为临淄市掾,不见知。
    及燕使乐毅伐破齐,攻安平,城坏,齐人走,争涂,以轊折车败,为燕所虏,唯田单宗人以铁笼故得脱,东保即墨。燕既尽降齐城,唯独莒、即墨不下。燕军闻齐王在莒,并兵攻之。淖齿既杀愍王于莒,因坚守,距燕军,数年不下。燕引兵东围即墨,即墨大夫出与战,败死。
    城中相与推田单,曰:“安平之战,田单宗人以铁笼得全,习兵。”立以为将军,以即墨距燕。    
    田单乃令城中人食必祭其先祖于庭,飞鸟悉翔舞城中下食。燕人怪之。田单因宣言日:乎神来下教我。”乃令城中人曰:“当有神人为我师。”有一卒曰:“臣可以为师乎?”因反走。田单乃起,引还,东乡坐,师事之。卒曰“臣欺君,诚无能也。”田单曰:“子勿言也!”因师之。
    每出约束,必称神师。乃宣言曰:“吾唯惧燕军之劓所得齐卒,置之前行,与我战,即墨败矣。”燕人闻之,如其言。城中人见齐诸降者尽劓,皆怒,坚守,唯恐见得。单又纵反间曰:“吾惧燕人掘吾城外冢墓,僇先人,可为寒心。”
    燕军尽掘垄墓,烧死人。即墨人从城上望见,皆涕泣,俱欲出战,怒自十倍。
    田单知士卒之可用,乃身操版插,与士卒分功,妻妾编于行伍之间,尽散饮食飨士。令甲卒皆伏,使老弱女子乘城,遣使约降于燕,燕军皆呼万岁。田单又收民金,得千溢,令即墨富豪遗燕将,曰:“即墨即降,愿无虏掠吾族家妻妾,令安堵。”燕将大喜,许之。燕军由此益懈。
    田单乃收城中得千余牛,为绛缯衣,画以五彩龙文,束兵刃于其角,而灌脂束苇于尾,烧其端。凿城数十穴,夜纵牛,壮士五千人随其后。牛尾热,怒而奔燕军,燕军夜大惊。牛尾炬火光明炫耀,燕军视之皆龙文,所触尽死伤。五千人因衔枚击之,而城中鼓噪从之,老弱皆击铜器为声,声动天地。燕军大骇,败走。齐人遂夷杀其将骑劫。燕军扰乱奔走,齐人追亡逐北,所过城邑皆畔燕而归田单,兵日益多,乘胜,燕日败亡,卒至河上,而齐七十余城皆复为齐。乃迎襄王于莒,入临淄而听政。襄王封田单,号曰安平君。
    太史公曰:“兵以正合,以奇胜。善之者出奇无穷。奇正还相生,如环之无端。夫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距。其田单之谓邪?    
(选自《史记·田单列传》,略有改动)
    (注:淖齿,楚国派将军淖齿救齐,他却乘机杀掉愍王,与燕人分占齐国领土和珍宝。)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田单宗人以铁笼得全,习兵       熟悉,精通
B.以即墨距燕                     通“拒”,抵抗 
C.坚守,唯恐见得                 面对
D.而城中鼓噪从之                 跟随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①田单者,齐诸田疏属也      ②城中人见齐诸降者尽劓
B.①唯田单宗人以铁笼故得脱    ②立以为将军
C.①当有神人为我师            ②而齐七十余城皆复为齐
D.①吾唯惧燕军之劓所得齐卒    ②所触尽死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田单担任临淄管理市场的辅助人员时不为人知晓,但凭借安平一战中突出的军事素养而成名,并被大家推举为将军,依托即墨抵抗燕军。
B.田单命令城里百姓每家吃饭的时候必须在庭院中摆出饭菜来祭祀愍王,飞鸟都吸引得飞下来啄食物,田单借此扬言说这是有神人下来帮助他。
C.田单为了激发城中将士、百姓的斗志,不惜运用反间计让燕国人把齐国被俘士兵的鼻子割掉,把齐军士兵尸体从坟墓中挖出来焚烧。
D.田单收集百姓的黄金,命令即墨的富豪赠给骑劫,说:“即墨立刻投降,希望不要掳掠我同族的妻妾,令他们安居。”骑劫非常高兴,燕军从此开始松懈。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即墨人从城上望见,皆涕泣,俱欲出战,怒自十倍。
译文:                                                                                 。
(2)燕军扰乱奔走,齐人追亡逐北,所过城邑皆畔燕而归田单。
译文:                                                                                 。
(二)古代诗歌阅读(8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南 歌 子
贺 铸
    疏雨池塘见,微风襟袖知。阴阴夏木啭黄鹂。何处飞来白鹭立移时。     易醉扶头酒,难逢敌手棋 。日长偏与睡相宜。睡起芭蕉叶上自题诗。
注:扶头酒,醇厚浓烈易醉人之酒。
8.这首词的上片描写了哪些意象?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4分) 
答:                                                                                        。
9.这首词的下片采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试做简要分析。(4分)
答:                                                                                        
                                                                                            。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5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意选做五小题)(5分)
(1)背绳墨以追曲兮,                       。           (《离骚》 屈原)
(2)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劝学》 荀子)
(3)为天下笑者,何也?                             。   (《过秦论》 贾谊)
(4)                       ,性本爱丘山。               (《归园田居》 陶渊明)
(5)山原旷其盈视,                       。             (《滕王阁序》 王勃)
(6)                       ,砯崖转石万壑雷。           (《蜀道难》 李白)
(7)岩扉松径长寂寥,                       !           (《夜归鹿门歌》 孟浩然)
(8)岁暮阴阳催短景,                       。           (《阁夜》 杜甫)
三、(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最后的抄袭
周衍辉
那是个酷热难当的日子。阵阵蝉鸣似沸腾的开水,钻进耳朵里,让人心烦意乱。开学已经一周了,由于原先的语文老师调走了,新老师一直没来,教室里闹哄哄的,两个男生甚至手拿扫帚在讲台前打闹起来。
这时,教室里突然多了一个人,一个穿洁白连衣裙的女孩,长发飘飘,微笑着,抱着讲义夹站在讲台下。教室里一下子安静下来,所有的人都睁大了眼睛。“同学们好。”她面向我们,微微一笑,“自我介绍一下,我姓白。从今天开始,由我来给大家上语文课,希望大家能喜欢我。”
那一瞬,我呆呆地看着新来的语文老师,脸莫名地红了,心如鹿撞。我的大脑一片空白,只觉得有一朵洁白的云彩,在眼前飘来飘去,上面写满了一个懵懂少年隐秘的心事,忽远又忽近,甜蜜又忧伤。
我喜欢上了语文课。不但是我,我发现几乎所有的男同学都是这样。这种喜欢是因为白老师而引起的。但这种简单已足以改变一个人。语文课上,我不再开小差,而是全神贯注地盯着老师,捕捉她的每一个表情,每一句话。
一次,白老师布置我们每人写一篇文章,参加全校的教师节征文比赛,体裁不限,题目自拟。我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瞅着天棚,一句一句往外挤那些所谓的“诗”,写了有十几行,就再也挤不出一个字了。突然,我的目光在东墙上定住了,靠近天棚处有一张报纸,上面排列着一些分行的文字。我的心一动,跳上炕近前一看,不由得大喜过望,其中有一首诗居然就是写老师的。我忙找了张纸抄了下来。坐在桌前,迟钝的大脑细胞仿佛一下子被激活了,我以这首诗为蓝本,改头换面,一篇文采飞扬的作品诞生了。
征文交上后,我一直忐忑不安地等待着评选结果。两天后,我到办公室交作业,见白老师正在看那些征文。见到我,白老师招手叫我过去,她的手上拿着的正是我的那首诗。她微笑着,说:“这是你写的吧?”我的脸一下子红了,心跳加速,竟有些手足无措。“写得真好!”她顺口读出其中的几句,点着头,一副陶醉的模样。“看得出,你有写作的天赋,坚持下去,说不定将来会成为一名作家呢!”白老师认真地说。
我站在那儿,汗颜不已。天很热,白老师的身上传来一股淡淡的清香,偷偷吸一口,沁人心脾。
白老师只教了我们一年,第二年暑假她便调走了。从此,我再也没有见过她。
弹指一挥间,很多年过去了。前些日子同学聚会,令我没有想到的是,白老师也被请了回来。当我把签了名字的作品集恭恭敬敬递到她的手上时,她目光一亮,随即欣慰地笑了:“这些年经常在报上读到你的文章,真的很为你自豪啊!”一顿,她接着说:“上学时,我就发现你写作不错,记得有一次征文比赛,你得了全校第一名呢!”
我的脸红了,犹豫了一下,嗫嚅着说:“其实,那次比赛,我的那篇作品是抄袭的。”
周围的同学露出了惊奇的表情。白老师却面色平静,轻轻地笑了,看着我,说:“我早就知道那首诗不是你写的,但你做了加工,无论营造的意境,还是语言,都要比原作精彩,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您早就知道?”我惊讶地问。
“是的,”白老师粲然一笑,“因为那首诗就是我写的。”
在整个人生中,那也是我最后一次抄袭。
(选自《小小说月刊》,有删改)
   11.小说开头部分描写了“酷热”的环境,中间部分也提到了“天很热”,试分析其作用。(5分)
答:                                                                                        
                                                                                            
                                                                                          。
12.作者在小说末尾说:“在整个人生中,那也是我最后一次抄袭。”结合全文,简要说明这句话的含
意。(5分)
答:                                                                                        
                                                                                            
                                                                                          。
13.白老师早就知道那次征文“我”交上去的诗歌不是“我”写的,但到同学聚会时才点破,作者这样
布置情节的好处有哪些?(6分)
答:                                                                                        
                                                                                            
                                                                                            
                                                                                          。
14.这篇小说在心理描写方面极为精彩传神,请结合文本举例赏析。(9分)
答:                                                                                        
                                                                                            
                                                                                            
                                                                                            
                                                                                           。
第Ⅱ卷  表达题 (84分)
四、(24分)
15.下列各组词语中,斜线“/”前后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造诣/逃逸           梗概/田埂           祓除/坚忍不拔
B.甄别/斟酌           蛊惑/商贾           船舷/扣人心弦
C.联袂/抉择           整饬/炽烈           辍学/风姿绰约
D.徘徊/脚踝           戏谑/琐屑           惬意/锲而不舍
16.下面语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红花湖景区湖光山色,风景宜人;游人熙熙攘攘,兴致勃勃。停车场里停满了来自深圳、东莞、广州、珠海等地的车辆,在自行车租赁处更是车水马龙。景区环湖绿道长约15公里,沿途花朵姹紫嫣红,是市民踏青赏春的好去处。一路上,记者不时见到游人一大家子结伴而行,年轻朋友则三五成群,跑步前行。
          A.湖光山色    B.车水马龙    C.姹紫嫣红    D.三五成群
17.将下列语句填在横线上,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3分)
冰心先生的母亲就是一位性格刚强的女子。_____________。
    ①丈夫在海军中当差,正好遇见中日甲午海战②她出身望族,是大家闺秀,嫁到谢家之后夫妇感情很好③中国近代海军中福建人很多,也牺牲了许多④她恐怕“白榜”早晚也会贴到自己的家门口⑤就悄悄在怀里揣上一块大烟,随时准备服毒跟随丈夫而去⑥当时福建街上隔三差五地出现了不少“白榜”,那是阵亡通知书一类的东西
A.①③⑥④⑤②     B.①③⑥②⑤④     C.②①③⑥④⑤     D.②①⑥③④⑤
18.下面文字中每个句子各有一处语病,请加以修改。(5分)
    ①近些年,为了治理水土流失,全国大兴植树造林,人工造林以7000万亩以上的速度每年推进,人工林保存总面积达到8亿多亩,人工造林速度和面积均居世界第一。②各省森林覆盖率也均有明显提高,但悬殊很大。③森林覆盖率是增强了,但“远看青山在,近看水土流”的景象却随处可见。④从遥感影像上看,这些地区的森林覆盖率似乎不低,水土流失依然严重的原因是由林下缺少灌木或草本植被覆盖,土壤表面裸露程度高造成的。⑤这种现象,被专家称它为“林下水土流失”。
序   号 修改
 ①  
 ②  
 ③  
 ④  

19.下面材料讨论的是语文课改中的问题,请筛选信息,保留各方面主要内容,压缩成一段不超过60字的文字。(6分)
    适应与转化,是辩证法运用于语文课程改革要坚持的根本原理。所谓适应,是教要适应学。传统教学的弊端在于过于强调学生的学要适应老师的教,其本质是强调内因(学生的学)要适应外因(老师的教)。新课程的教学,在于要创造更能适应学生的学习的教,体现的是创造性利用外因和改造外因以适应内因。所谓转化,是教师的知识与能力要转化为学生的知识与能力。适应是转化的基础。如果教师的教不能促进学生的学,当然就不能实现这种转化。
答:                                                                                        
                                                                                            。
20.汉字有很多形似字,因而也就有了很多有意思的对话。仿照下列例句,另选两组形似字,各写一句话。(4分)
熊对能说:穷成这样了,四个熊掌全卖了。
巾对币说:带上博士帽就身价百倍了。
(1)                                                                               。
(2)                                                                               。

五、(60分)
21.请以“不能没有你”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
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④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⑤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安徽省灵璧中学2012届高三第一次摸底考试
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1.A(原文的表述是“这些评史议政的文章……大都……”选项犯了以偏概全的毛病。)
2.D(A项课文中的主客对话,实际上是作者思想中两个相互矛盾的侧面,最后作者抑客为主反映了其思想中积极的一面占了上风;B项,“表达了作者建功立业的愿望”在文中找不到依据。C主要采用的是“写景、抒情和议论”的方式。)
3.B(B项强调的是文章要让人通晓明白,不要故意用艰深的词藻来表达浅显易懂的内容。其他三项强调的是文章自由随意挥洒自如的特点。
4.C.【抓获,俘虏】
5.D.【“所”字结构,“……的(人)”;A项“者”,代词,表判断/代词,……的人;B项“以”,连词,因为/介词,把;C项“为”,动词,作/动词,归向,回归。】
6.A.【B项,田单命令城里百姓祭祀的是他们自己的祖先,并不是愍王。C项,燕军挖的是城外的坟墓,并没有说是士兵的坟墓。D项,田单在送黄金后燕军由此更加松懈了。】
7.(10分)(1)即墨人从城上望见,都流泪哭泣,都想出战,怒气自然比原来强十倍。(“涕泣”,“怒自十倍”各1分,大意3分)
 (2)燕军混乱奔走,齐人追杀逃跑败北的人,所经过的城邑都背叛了燕国,投靠归附了田单。(“扰乱”“畔”“归”各1分,大意2分)】
8.(1)疏雨、池塘、微风、夏木、黄鹂、白鹭(2分,答对3~5个给1分,全对2分)   
  (2)描绘了一幅恬静、幽美,充满生机的夏日风光图。(2分)
9.(1)这首词运用了间接抒情的方式(答寄情于事、借事抒情亦可),抒发了词人孤寂无聊难以排遣的思想感情。(2分)    
  (2)词人一连写了饮酒、下棋、睡觉、题诗四件生活琐事,但饮酒而“易醉”,下棋而敌手“难逢”,寂寂长昼,词人以昏睡“相宜”来自我解嘲,睡起题诗则只能“自题”自赏,这些都表现了词人心中的孤寂无聊。(2分)
10.(1)竞周容以为度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3)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4)少无适俗韵      (5)川泽纡其骇瞩            (6)飞湍瀑流争喧豗  
(7)唯有幽人自来去  (8)天涯霜雪霁寒霄
11.【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首先要明确文本体裁为小说,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有其特定的目的,或是为人物出场做准备,或是为故事情节营造气氛,或是表现人物命运,或是衬托人物心理。其次,根据上下文具体分析该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即可。
【答案】 小说开头部分对“酷热”环境的描写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特征,烘托了人物的心理,为下文白老师的出场作铺垫。(3分)中间部分也提到“天很热”,更是渲染了气氛,准确地刻画出“我”当时面对白老师时的紧张心理。(2分)
12.【解析】 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的能力。这句话比较好理解,答案的重点在于要写出其深层含意,即为什么是“最后一次抄袭”?是谁影响了“我”?“在整个人生中”说明这种影响是一生的。
【答案】 作者在中学那次征文之后,再也没有抄袭过。(2分)白老师在作者心中代表着美好和纯洁,她身上那种洁白明朗的光辉照亮了作者的人生,引导着他踏上了一条积极健康的人生之路。(3分)
13.【解析】 本题考查把握作品的结构和欣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本题关涉小说的谋篇布局,小小说中常常运用“卒章显志”的方法,以取得特别的艺术效果,本文亦然。
【答案】 ①更加形象地刻画了白老师的形象。这种做法体现了她特别的教育方法,表现出她对学生的尊重、爱护和鼓励,使白老师的形象更加丰富可感。(3分)②这样安排给小说情节增加了波澜。在小说末尾才点破,使人们知道“我”的成功原来与白老师的“保密”有密切关系,产生了出人意料的效果,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3分)
14.【解析】 本文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很出色地使用了心理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答案的组织应该由三部分组成:一是介绍心理描写的作用,二是点出小说中心理描写的特点,三是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分析。
【答案】 心理描写能够直接叙写人物的情感,揭示人物灵魂深处的奥秘,把单靠外部形象难以表现的内心感受揭示出来,使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立体化,从而显得更为完整和真实。(2分)本文的心理描写主要集中在“我”的身上,对“我”在面对白老师时的心理的描写最为精彩传神。(2分)初见白老师时,“我”“呆呆”的,“心如鹿撞”“甜蜜又忧伤”,这一段细腻的心理描写准确地表现了少年最初的悸动;白老师拿着诗询问时,“我”“心跳加速”,“手足无措”,而又“汗颜不已”,这几个词语恰当地刻画出“我”因抄袭而感到不安与愧疚的心理。(5分)
15.B读音分别为:zhēn、gǔ、xián。
16.B【“车水马龙”:车像流水,马像游龙。形容来往车马很多,连续不断的热闹情景。
(A项“湖光山色”,湖的风光,山的景色。指有水有山,风景秀丽;C项“姹紫嫣红”,姹、嫣:娇艳。形容各种花朵娇艳美丽;D项“三五成群”,三个、五个的人在一起;形容一伙一伙的人,以几个人组成在一起。)】
17.C  解析:首句话题是“冰心先生的母亲”,因此②紧随其后,交代其出身、婚姻等,由婚姻家庭引出“丈夫”在海军当差及甲午战争①,由战争及伤亡③,再到伤亡通知书⑥,自然写到她对“白榜”的担忧,最后写到“随时准备服毒跟随丈夫而去”⑤,照应开头句“性格刚烈”。
18.
序   号 修改
 ①   “每年”调至“以7000万”前 
 ②    “悬殊”就包含“很大”的意思,“很大”删除
 ③    “增强”改为“提高”
 ④    “原因是……”和“由……造成的”两种句式留一种就可以了
⑤   删除“它”

19.【解析】 要具备辨别语段中主要信息与次要信息的能力。
【答案】 适应与转化是语文课改要坚持的根本原理。语文课改要做到教适应于学。教师的知识与能力要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月考试卷


上一个『八年级语文期末试题』  下一个『八年级上第五单元试题及答案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