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复习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日常阶段测试
试题
名称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复习试题(八年级上册 语文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小石潭记》阅读训练题一、阅读《小石谭记》后答题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
试题预览
《小石潭记》阅读训练题
一、阅读《小石谭记》后答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付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义。(8分)
(1)悄怆幽邃  (  )     (2)斗折蛇行(    )
(3)乃记之而去  (     )   (4)潭中鱼可百许头 ( )    
(5)以其境过清   (    )  (6)不可名状   (    )    
(7)伐竹取道(    )     (8)佁然不动(     )
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的意思。(14分)
(1)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2)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3)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4)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5)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6)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7)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3、结合语境,解释词语:
   ⑴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西: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 皆若空游无所依。      (空:____________________)
   ⑷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斗:_________蛇:_________)
   ⑸ 其岸势犬牙差互。      (犬牙:____________________)
   ⑹ 寂寥无人,凄神寒骨。    (凄:_________寒:_________)
  4、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各组句子中的加点词语:
   A、⑴ ……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清:_______________)
     ⑵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清:_______________)
   B、⑴ 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乐:_______________)
     ⑵ ……似与游者相乐。     (乐:_______________)
   C、⑴ 潭中鱼可百许头……     (可:_______________)
     ⑵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可:_______________)
   D、⑴ ……皆若空游无所依。    (游:_______________)
     ⑵ 同游者:吴武陵……     (游:_______________)

3、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 乃记之而去    岳阳楼记       B. 明灭可见   才美不外见
C. 以其境过清  不能以游堕事       D. 潭中鱼可百许头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4、与“以其境过清”中的“以”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全石以为底   B.卷石底以出   C.属予作文以记之   D.不以物喜
5、下列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其岸势犬牙差互:那石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
 B.下见小潭,水尤清洌:下去见到一个小潭,水特别清澈透明。
 C.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覆盖着,缠绕着,摇动着,连缀着,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D.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使人心神凄楚,寒透骨节,寂静极了,幽深极了。
6、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本文渲染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抒发作者悲凉凄怆的心绪。 
 B.第一段作者围绕着“石”来写,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去领略不同的景致。
 C.第二段写了游鱼、阳光和影子,动静结合,展现生动的画面,目的是表现鱼的活跃、可爱。
 D.柳宗元被贬失意,心情抑郁,所以认为小石潭“不可久居”。其实作者笔下的小石潭风景如画,如果我们能跨越时空到此一游,或许会流连忘返。
7、用“/”划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2分)
其 岸 势 犬 牙 差 互,不 可 知 其 源。    -
8、请用第④段中的两个四字短语,完成填空。(2分)
  小石潭流水淙淙,树蔓青翠,鱼儿在清澈的潭水中畅游,面对如此美景,遭贬而游历于此处的柳宗元却感到          ,        。
9、作者抓住小石潭的          特点,写出了自己           的感受。(2分)
10、选文第四段的景物描写十分精当,请结合作者的经历谈谈你的理解。(2分)

11、读了第2自然段文字,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2分)
 
12、本文是一篇借景抒情的山水游记,试说说作者观鱼和游览结束时的不同心情。(3分)
 
13、理解填空。(4分)
    课文多角度描写景物,其艺术手法主要有:①点面结合。如写石:“             ”是面,“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是点。②远近交错。如写潭:“闻水声”是远,“下见小潭”是近。③动静结合。如写鱼:“影布石上”是静,“           ”是动。④虚实相生。如“潭中鱼可百许头”表面写      ,实为写       ,以实写虚,虚实相应成趣。
14、请从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3分)
 
15、古诗词中,有许多像本文一样将思想情感融入自然景物描绘中的名句,请写出你最喜欢的相连的两句,并简要赏析。(4分)
 
16、如果你能经“时空隧道”返回到唐朝,并与柳宗元在小石潭相见,听他倾诉内心的郁闷悲怆之情后,说几句劝慰的话。其中要恰当引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或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相关名句。(限在40字以内)(2分)
 
17、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4分)
 
二、对比阅读(62分)
(一)阅读《记承天寺夜游》与《小石谭记》后答题(10分)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夜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乙】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坐潭上,四面付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义。(2分)
庭下如积水空明(       )    悄怆幽邃(          )
2、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乃记之而去    而伯乐不常有       B.盖竹柏影也  盖一癞蛤蟆也
C.以其境过清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D.乃记之而去相   冷光之乍出与匣也   
3、乙文中与甲文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句话修辞手法相同的一句是“                 ”。(2分)
4、从选文中分别摘抄出最能反映作者心境的语句。结合两文的写作背景,试归纳一下选文甲、乙中两者所表现出的思想感情的共同点。(4分)
甲文:                                                            
乙文:                                                            
共同情感:                                                         
(二)2008年安徽试题(14分)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节选自《小石潭记》)
【乙】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晌。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贝《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下面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2分)
(1)以其境过清(       )  (2)窥谷忘反(      )
2、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3、甲文和乙文中画线的句子都描写了水,分别突出了水的什么特点?各从什么角度描写的?(4分)
    
4、下面的句子分别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
(1)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三)2006年海南调研试题(16分)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 
(乙)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不见曦月(xī)    B.素湍绿潭(tuān) c.其岸势犬牙差互(chā) D.佁然不动(yí)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略无阙处(  ) ②良多趣味(   )   ③俶尔远逝(  )  ④斗折蛇行(   )   
3、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4、甲段中描写春冬之水的句子是:“              ,     。” 乙段中对潭中鱼作了细致的描写,其作用是衬托潭水     的特点。乙段中体现溪流曲折这一特点的句子“          ,          ,          。”(6分)
(四)2006年湖北荆州试题(10分)
(1)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百[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3)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睛雪所洗,娟然如拭……
1、词的用法、意义相近的一组是(   )(2分)
A.如镜之新开  学而时习之    B.不可知其源  其真不知马邪
C.似与游者相乐 负者歌于途    D.山峦为睛雪所洗 全石以为底
2、解释加点的词的词义。(4分)
①负势竞上(    )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    )
③皆若空游无所依(     ) ④于时冰皮始解(     )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急洏甚箭,猛浪若奔。
4、选出下面理解正确的一项(   )(2分)
A.泠泠作响:写泉水发出哗哗的很大的声响。
B.波色乍明:写水波一闪一闪的动态之美。
C.往来翕忽:写游鱼往来轻快敏捷的样子。
D.娟然如拭:写雪水洗过的山峦就像美丽的少女。
(五)2006年湖北仙桃试题(12分)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子城①西北隅,雉堞圮毁②,榛莽③荒秽。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④通。远吞山光,平挹江濑⑤,幽阒辽⑥,不可具状⑦。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和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⑧然;宜投壶⑨,矢声铮铮然:皆竹楼之所助也。
公退⑩之暇,被鹤氅,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节选自王禹偁《黄冈竹楼记》)(12分)
【注】①子城:城门之外的套城,也叫瓮城、月城。②雉堞(zhìdié):城墙上矮而短的墙。圮(pǐ):毁坏。③榛:丛生的杂树。莽:深密的荒草。④月波楼:在湖北省黄冈县城上。⑤平挹(yì)江濑(lài):意思是平视沙滩清流似乎伸手可汲。挹:汲取。濑:沙滩上的流水。⑥阒(qù):静。(xiònɡ  ):远。⑦状:描述。⑧丁丁(zhēnɡ   zhēnɡ  ):棋子敲击声。⑨投壶:古代宴饮时举行的一种娱乐游戏,用箭往壶里投,以投中次数决定胜负。⑩公退:办公归来。被:同“披”。华阳巾:道士戴的头巾。第:只。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2分)
(1)水尤清冽(           )   (2)不可具状(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乃记之而去    公退之暇     B. 其岸势犬牙差互    待其酒力醒
C. 潭西南而望    野芳发而幽香   D. 以其境过清    以中有足乐者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边句子。(2分)
 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
4、文段理解。(6分)
(1)甲文第二段共有三句,其中侧面描写潭水清澈透明的是第      句;乙文第一段中由远及近写景的对偶句是“                                   ”;乙文中暗示了作者在政治上的遭遇的一个词“           ”。(3分)
(2)甲乙两文都表现了作者遭贬后为排解内心愤懑而寄情山水的心境,请根据两文内容,结合作者的心境,补写下面的对联。(3分)
见永州石潭,乐山水树竹,感受凄寒之景;
登黄冈竹楼,宜琴棋诗壶,                。
【课内语段练习】
 朗读课文,并回答问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通读全文后,选用原文中的相关文字填空。
   ① “伐竹取道”与上文的“__________”呼应,又为下文的“____________”埋下伏笔。
   ② 既表现潭水之清,又暗示石潭之小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
   ③ 作者是站在小石潭的东岸来观赏景物的,这可从文中“________”和“_________”两个句子得到印证。
  2、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文中突出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二段中作者是怎样描写潭水清澈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在描写小潭源流时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来写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原文内容,说说作者观景赏物时的心情是怎样发展变化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这“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结合写作背景,作简要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第二段写了潭水的什么特点?用的什么写法?好处是什么?
                                                                              
                                                                                
8.画出文中的比喻句,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下列是对本文的分析,其中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头采用未见其形,先闻其声的手段展示小石潭环境的清幽。
B、  文中采用了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笔墨经济,语言优美。
C、  文章抓住小石潭的景物,从各个方面烘托出“水尤清洌”的特征和小石潭的幽深之美,手法高超,形象生动。
D、  本文所写景物,透出作者与同游人的高兴愉悦的心情。
《记承天寺夜游》复习提纲
一、基础知识
1.本文作者是     ,   (朝代)   家、   家,字   ,号     ,   人。代表作品有                等。与            合称为唐宋八大家。
2.生字:藻 荇 柏 寝
3.字句义:念 与为乐者 相与 藻荇 盖; 念无与为乐者 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
4.停顿:(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4)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5.修辞方法:(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二、阅读:
1.概括短文大意。
2、解释加点字。  3、翻译句子(见一、3)
4、“月色入户”意思是     ,运用了     修辞方法。
5.首段第一句写                ,第二句写                ,第三句写                 。第二段写                  。
6作者写竹柏的用意是:                                                       。
7、本文主要表现了作者         的心境。
8、文中表现作者兴奋和喜悦的句子是           ,与      相照应,显得一起一伏,一沉闷,一活跃。
9、“寻张怀民”中的“寻”用得好?为什么?
10、本文的构思角度是(  )A、托物言志 B、即景生情 C、类比象征 D、以物喻人。
11、文中“念无与为乐者”“念”的结果是                       。
12、描写月光的句子是       ,描写一个      的美妙意境。
13、文中表达作者感情的句子有(1)          (2)             。
14、文章结尾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感情?
15、作者用     来比喻庭院中月光的清澈透明,用   来比喻月下美丽的竹柏倒影,可谓勾魂摄魄,精炼得无以复加。
16、“藻荇交横”具有水草摇曳的   之美,两句之间,既有  描写,又有    描写,从而创造出一个冰清玉洁的透明境界,在这个境界中,映照出作者    的胸怀。 
17、本文集中描写景色的句子是      ,其主要内容可用4个字来概括为       。
18、第三段和第二段的表达方式有何不同?第三段蕴涵着作者怎样微妙复杂的感情?为什么会这样?
19、第二段写出了月光和竹柏倒影的什么特点?点染出一个怎样美妙的境界?
20、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这里作者运用了两个新奇的比喻,使月夜显得那样空灵,那样皎洁。  B、“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中的一个“闲”字,流露出作者欣赏自然美景的欣喜,内心的闲适、得意。  C、本文是作者写于贬官黄州期间,记录的是一个生活的片断,表达了作者旷达的心境。  D、在作者笔下,月色是那样空灵、皎洁,这是由于作者对美的追求,对生活的热爱使得月夜如此美好。
三、按要求默写:
1、描写月色清澈透明的句子是:                                          
2、直接描写月色澄澈的句子是(静态描写):                              
3、间接描写月色澄澈的句子是(动态描写):                               
4、表现作者高洁自赏,对现实不满的句子是:                              

古诗默写  1、《过故人庄》一诗中,展现农村优美风光的句子:                           。
2.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表现诗人关心民生疾苦的宽广胸襟的诗句是:               
                                                        。
          3,《游山西村》描写农村明媚绚丽,变化万千的自然风光,表现诗人喜悦之情而又富含哲理的句子是:                                            。 写农村人热情淳朴好客的诗句是                                   。 描写当地风俗习惯的句子:                  
                      

          4.《浣溪沙》中触景生情,表达乐观自强的人生感慨的句子是:                   
                                             。
          5.《渔家傲》形容边塞苍凉壮阔景色的句子:                                。 表现将士们思念家乡又想建功立业而不能回家的诗句是:                                    。   
1         6.《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首诗中,最能表达诗人舍己为人至死无悔的精神境界的诗句是“                              ,                            !”
          












 
《小石潭记》参考答案
一、1. (1)忧伤(的样子)  (2)像蛇一样  (3)离开  (4)大约,大概   (5)凄清,冷清清  (6)说出   (7)砍   (8)呆呆的样子2.(1)隔着竹林,(就能)听到流水声,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珮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心中为之一乐。   (2)砍掉一些竹子,开出一条路来,往下走就看见一个小潭,谁特别清澈。(3)四周被竹子和树木环抱着,寂静冷落没有来往的人。   (4)阳光往下一直照到潭底,鱼儿的影子倒映在石底上。    (5)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茎蔓,覆盖、缠绕、摇动、连接着,参著不齐,随风飘动。   (6)那石岸的形状象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7)(鱼)时而静止不动,时而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
3.C    4.D    5.B     6.C   7.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8.凄神寒骨,悄怆幽邃。9. 幽静。(1分)幽深冷寂,孤凄悲凉。10.这段景物描写既写出了小石潭环境凄清的特点,也暗示作者被贬之后凄苦悲凉的心境。
11.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能写出自己的独特体验和个性化的感受即可)示例:看到游鱼的怡然自得,我的灵魂仿佛得到了净化。12. 观鱼和游览结束时的不同心情,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而本文中,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凄苦才是作者感情的主调。作者借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他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暂时的欢快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境又会流露出来。(只要按照以上意思答题,言之成理,亦可给分。)13.①全石以为底    ③俶尔远逝    ④鱼   水
14.示例:句子:佁然不动;俶而远逝,往来翕忽    理由:这几句描写游鱼,动静结合,充分显示出游鱼的情趣;也间接地表现了小石潭水的清澈。15.答案不唯~:写出相连的两句写山水的古诗词2分,能合理赏析3分。
 示例:山随平野尽,江人大荒流。用“随”“入”两字将“山”、“江”、“半野”、“大荒”四个意象贯穿,抽绘出气势磅礴的万里长江图,抒发了诗人离家渐远、乡情渐浓的思乡情。16.所写的句子含有劝勉安慰之意给2分,能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等名句中的其中一句恰当地融合于内容之中,给1分。17.示例:小石潭位于小丘西南面120步,这里石奇水清,游鱼相戏,四周著述环抱,环境十分优美,是观光旅游、愉悦心情的好去处。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来过这里,写下了千古传诵的优美散文《小石潭记》。小石潭由此闻名遐迩。
二、(一)1、清澈透明   深    2、B     3、如鸣佩环   4、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被贬官后的悲苦孤寂(二)1.(1)因为   (3)返回(答“返”、通“返”、同“返”均可)。 2.(1)(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或:(溪流)曲曲折折,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或:(泉水)曲曲折折,(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语文版 八年级 上册 日常阶段测试


上一个『人教版必修二(诗歌)文言知识点梳理检测』  下一个『韶关市第十五中学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