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复习指导一:理清文章思路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中考知识点专题训练
试题
名称
初中语文阅读复习指导一:理清文章思路(九年级上册 部编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初中语文阅读复习指导一:理清文章思路  [能力定格]  所谓思路,指的是写作时作者思维发展的线索,在文章中体现为各部分之间内在的逻辑联系。叶圣陶曾说过:“思想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这条路,好文章的作者是决不乱走的。”  我们要特别注意思路的整理,文章中的人、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
试题预览
初中语文阅读复习指导一:理清文章思路
     [能力定格]
     所谓思路,指的是写作时作者思维发展的线索,在文章中体现为各部分之间内在的逻辑联系。叶圣陶曾说过:“思想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这条路,好文章的作者是决不乱走的。”
     我们要特别注意思路的整理,文章中的人、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有内在联系。写文章时,作者不仅用语言这个“蜜”将有联系的内容粘合在一起,更重要的是能够抓住这些内容之间的有机联系。如果真正懂得这一道理,阅读分析文章的能力将会有很大的提高,阅读速度也会大大加快,从而更好地把握主旨,领悟中心。
     理清思路的途径较多,关键要注意到线索、过渡与照应、段落层次的划分、首尾段的安排以及重要字词句、标题的提示作用等等。
     [方法导航]
     文章的思路是作者写文章的思维活动过程,不同文章的思路,遵循着不同的规律。理清文章的思路,也应从不同的体裁入手。
     一、记叙文
     以事为主的记叙文,要根据文中交代的时间、地点和事件发展的关系,来理清文章的脉络。如《老山界》就可以边阅读边找出文中写时间、地点的词,初步掌握文章的线索,然后进一步探讨,全文写爬山。
     下山的过程,可分为几个层次。这样,思路就更清晰了。
     以人为主的记叙文,可以从主要人物所做的事情入手把握线索,理清文章的思路。如《挺进报》主要写了陈然、许晓轩两人围绕办报这一中心事件,从狱外到狱中展开了共产党人在特殊场合下的斗争。
     二、说明文
     说明文除了要求语言准确以外,还一定要“言之有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如《人民英雄纪念碑》是按参观者游览方位的不同,依次介绍十幅大浮雕的,从而明显地体现出空间顺序;《看云识天气》主体部分依次介绍了看什么云可以识什么天气,除了云还有什么自然现象能够帮助我们识天气。于是我们就清楚地了解到该文的逻辑顺序。
     三、议论文
     理清议论文的思路,可以从议论文的“三段论”式结构入手,即先提出问题,然后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这种结构通常由引论、本论、结论组成。如《谈骨气》,开篇就明确提出了论点“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接着引用孟子的话加以阐述,这是引论部分;在本论部分,列举了文天祥宁死不屈,不食嗟来之食,闻一多宁可倒下也不屈服的故事,作为论据,证明观点的确性;最后是结论部分,明确指出了无产阶级骨气的实质。
     文章的写作思路大体可以归结为三种类型:
     一、并列式
     其思维方式是平行关系扩展,段与段之间表现为横向关系,内容一般是谈几个方面的问题或一个问题的几个侧面。如《春》中绘春部分写了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以及人们的迎春图,这五幅图画从逻辑上讲是并列关系。
     二、层进式
     这种方式表现为上下文之间相互衔接、向前推进,思维形式是纵向延伸;事情发展有明显的阶段性。如鲁迅先生的《故乡》,抓住了三个发展阶段,“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捕捉住此阶段与彼阶段的转换处,就能较好地整理出这类文章的思路。
     三、总分式
     总分式实际包括总分、分总、总分总这三种形式。如《我的老师》开头就点题,然后回忆了与老师的交往,突出了蔡老师对作者的巨大影响和学生们对老师的依恋,最后写到与老师的分别结束全文。采用这种总分总式的结构就显得思路很清晰。
     总之,要了解文章的思路,就要懂得各种体裁的不同写法和特点,还要领会文章结构的安排,这是作者思路的具体指归,这样才能更全面地理解文章的内容。
     [例题同站]
     例一(2000年内蒙古)
     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森林是人类的朋友,尤其在维护生态环境方面更是功劳卓著。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止水旱灾害的作用非常大。据专家测算,一片面积 10万亩的森林,相当于一个200万立方米的水库。这正如农谚所说:“山上多栽树,等于修水库,雨多它能吞,雨少它能吐。”森林因这种特殊的“吞吐”功能而被科学家称之为“吞水吐雨器”。
     它的另一种特殊的吞吐功能孕育了人类。地球在形成之初,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很高,氧气很少,气温很高,生物难以生存。大约在4亿年前,水陆变迁,海里的先进植物来到陆地,陆地才出现了森林。森林慢慢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吸收,同时吐出新鲜氧气,调节气温,这才具备了人类生存的条件,所以科学家又称森林是“吞碳吐氧器”。
     森林,是地球生态的主体,是地球温度的总调度室,是地球的绿色之肺。森林维护地球生态环境的这种特殊的“吞吐”功能,是其他任何物体都不能取代的。但是值得我们每个人关注的是,地球的绿色之肺正在日益萎缩。近200年来,地球上的森林已有1/3以上的被采伐和毁掉;而另一方面,由于地球上的燃烧物增多,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急剧增加。此消彼长,地球生态环境急剧恶化,主要表现为全球气候变暖,引发了热浪、飓风、洪涝及干旱,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
     让我们大力植树造林,并且保护好森林,使地球的绿色之肺恢复健壮,改善地球的生态环境。
     1.按要求说明画线句的作用。
     从内容方面看,第一个画线句子的作用是: 。
     从结构方面看,第二个画线句子的作用是: 。
     解说
     本题主要考查归纳文章内容和理清文章结构思路的能力。前者要求对文章传递的信息作整体的了解。后者是在此基础上的对文章思路的把握,强调行文之间承上启下的作用。
   
  例二(2000年河北)
     阅读《才能来自勤奋学习》,回答后面的问题。
     ①生而知之者是不存在的,“天才”也是不存在的。人们的才能虽有差别,但主要来自于勤奋学习。
     ②学习也是实践,不断的学习实践是人们获得才能的基础和源泉。没有学不会的东西,问题在于你肯不肯学,敢不敢学。自的养成勤奋学习的习惯,就会比一般人早一些表现出才能,人们却误认为是什么“天才”,捧之为“神童”。其实,“天才”和“神童”一旦被人们发现后,捧场、社交等等因素阻止了他们继续勤奋学习,渐渐落后了,最后竞一事无成者,在历史上是屡见不鲜的。反之,本来不是“神童”,由于坚持不懈地奋发努力,而成为举世闻名的科学家、发明家的却大有人在。
     ③牛顿、爱因斯坦、爱迪生都不是“神童”。牛顿终身勤奋学习,很少在午夜两点三点以前睡觉,常常通宵达旦工作。爱因斯坦读中学的成绩并不好,考了两次大学才被录取,学习也不出众,毕业后相当一段时间找不到工作,后来在瑞士伯尔尼专利局当了7年职员。就是在这7年里,爱因斯坦在艰苦的条件下坚强地学习、工作着,利用业余时间勾划出了相对论的理论基础。发明家爱迪生家境贫寒,只上了3个月的学,在班上成绩很差。
     但是他努力自学,对于许多自己不懂得的问题,总是以无比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刻苦钻研。为了研制灯泡和灯丝,他摘写了四万页资料,试验过1,600多种矿物和6,000多种植物。由于他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比一般人的工作时间长得多,相当于延长了生命,所以当他79岁时,他宣称自己已经是 135岁的人了。任何人付出和他们同样艰苦的努力,都能有这样、那样的贡献,都会获得一定的能力。
     ④其实不仅是科学,在文学艺术上也是一样。狄更斯曾说:“我决不相信,任何先天的或后天的才能,可以无需坚定的长期苦干的品质而得到成功的。”巴尔扎克说:“不息的劳动之为艺术法则,正如它之为生存法则一样。”
     ⑤总之,人们的才能主要是勤奋努力学习得来的。马克思终身好学不倦,为了写《资本论》,花了40年的功夫阅读资料和搞写笔记。他在伦敦,每天到大英博物院图书馆阅读,竞在座位前的地板上踩出一双脚印。马克思是我们的先辉榜样,这双脚印深刻地说明:才能来自勤奋学习。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
     解说
     本题主要考查以归纳全文中心为思路线索的能力。一篇文章,中心确立了,文章的思路也就明确了。本文的题目即论点“才能来自勤奋学习”,那么本文的思路也就只能围绕着勤奋学习来展开了。
     
例三(2000年江西)
     阅读《爱的礼物》记叙文,回答问题。
     那天姐姐收拾家时,无意中翻出我的“百宝箱”,里面什么都有:玻璃弹球、纸剪小鸡、塑胶小人、绣花布片……
     “你从哪儿弄来这些没用的东西?该扔了。”
      “那可不行,”我连忙阻止,“这是我的宝贝,是我的学生送的礼物!”我一件件把玩着那些东西,那个玻璃弹球是李军送的,那个塑胶小人是霍丽花送的……我可以说出每一件礼物的来源。
     这时,一张薄薄的画纸跃入眼帘,我小心地拿起它,往事又浮现在眼前。
     那是一天放学后,我抱着一摞作业向办公室匆匆走去,我的一个学生朝我跑来:“老师,我要送你一件礼物!”她的眼睛因兴奋而闪闪发亮。
     “是吗?”我装作很感兴趣的样子,心里却因为想尽早赶回住处而焦躁起来。
     “看,这是我画的小仙女,好看吗?”她从身后拿出她的宝贝,展示给我看。过于艳丽的色彩与稚拙的手法使那个所谓的小仙女看起来像个夜叉。“喏,送给你!”她得意地把那张画递向我。
     “哦……谢谢。”我勉强地说,“不过,我现在不能拿。再说,我也没处放。”
     “哦。”她脸上的笑容立刻飞走了,垂下手,慢慢地走开了。从那一刻起,我就开始后悔,因为我无法忘记她准备送我礼物时眼中的期待与爱,那是只有在孩子的眼光中才能找到的纯真;而且我同样无法忘记拒绝后她眼光中的失望和沮丧。我立刻找到她,诚恳地说:“你送我的那张好看的画呢?”她看看我,面无表情:“我想你可能不喜欢,所以送给别人了。”
     她的表情和决定让我很难受,我想尽可能挽回自己的过失。“也许你愿意再画一张送给我?”我试探地问。
     “你喜欢吗?”
     “是的!”我努力回忆那张画,我这回不再以一个成人的眼光去看,而是以一个山区10岁孩子的眼光去看它,“那么多种颜色在一起真好看,而且小仙女的梅花耳环很漂亮!”
     她的脸立刻亮了起来:“我今晚再画一张,明天送给你!”
     我看着她的小脸儿,这跟大人想要以昂贵的礼物来换取实惠、换取感情时的表情多么不同啊!
     从那以后,我经常收到学生送我的礼物。那些礼物实在不值什么钱,但对我来说却无比贵重。因为当他们送礼物时,可以从他们微笑的脸上看出,那满得快要溢出来的爱,正是孩子们心目中的黄金。
     文章最后一段从结构上起了 的作用。
     解说
     本题是对文章结构思路的考查。文中“无比珍贵”、“溢出来的爱”等语句,与前文“我可以说出每一件礼物的来源”,以及题目前后一致,相互照应,可以更清楚地发现作者的思路导向。
     [练读平台]
     一、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问题。
     ①历史上有许多科学家坚持不懈,探求真理,潜心钻研,造福人类。他们的成就辉煌灿烂,他们的品格更是光彩照人。
     ②居里夫人,当有人要以重金购买镭的专利时,她不仅断然拒绝,而且毫不保留地将镭的“秘密”公之于世。她不谋私利,甘愿为社会做贡献的高尚人格堪称楷模。
     ③布鲁诺为传播哥白尼的“日心说”而被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他在火焰和浓烟的包围中,仍然坚信:“火并不能把我征服,未来的世界会了解我,知道我的价值。”他坚持真理,不畏邪恶,推进了人类文明和科学的进程。
     ④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在美国人重金留聘面前,毅然选择了归国之路。他名扬海外,身在他乡,但心里想念的是祖国人民,渴望的是祖国繁荣昌盛。他的赤子心、民族情永远感召着亿万中国人。
     ⑤科学家高士其,原名高仕。当有人问他为什么改名时,他说:“去掉‘人’旁不做官,去掉‘金’旁不为钱。”改名实为小事,但足以表明科学家那崇高的理想和人生目的。
     ⑥与此相反,有的人虽也为科学殿堂添砖加瓦,但品格低下。创立热传导数学理论的傅立叶,在严酷的权力斗争中,时而效忠拿破仑,时而效忠路易十八,拿破仑东山再起,他又一次宣誓拜倒在其脚下。当人们再提到热传导数学理论时,还有谁对这位政治上的两面派肯予称道呢?
     ⑦至于那些在科学研究中弄虚作假、剽窃抄袭、低毁他人、抬高自己的做法,
   ⑧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就科学家而言,这句话
   是对其科学建树重要作用的充分肯定, 是对其人格价值的突出强调。可见,具备良好的品格对科学家是何等重要啊!这也就是所谓学科学,首先要学做人的道理所在。让我们铭记:一个有高尚人格的科学家,才是真正伟大的科学家。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下列哪一项?选择答案,将它的字母写在括号内( )
     A.科学家的成就辉煌灿烂,他们的品格更是光彩照人。
     B.具备良好的品格对科学家是何等的重要啊!
     C.学科学,首先要学做人。
     D.一个有高尚人格的科学家,才是真正伟大的科学家。
     2.本文除了运用例证法、引证法以外,还运用了 论证法。
     文中引用了爱因斯坦的名言作为论据,这种论据属于 论据。
     3.为本文加一个能表明文章论题的标题。
     二、阅读记叙文,完成下列各题。
     用父亲和妹妹的话来说,我在音乐方面简直是一个白痴。这是他们在经受了我数次“折磨”之后下的结论。我拉出的小夜曲,在他们听起来,就像是锯桌腿儿的声音。我感到沮丧和灰心。我不敢在家里练琴。我终于发现了一个绝妙的去处。楼区后面的小山上,有一片年轻的林子,地上铺满了落叶。
     一天早上,我蹑手蹑脚地走出家门,心里充满了神圣感,仿佛要去干一件非常伟大的事情。林子里静极了。沙沙的脚步声,听起来像一曲悠悠的小令。我在一棵树下站好,庄重地架起小提琴,像一个隆重的仪式,拉响了第一支曲子。尽管这里没有父亲与妹妹的评论,但我仍然感到懊恼涵为我显然将那把银子带到了林子里。我不由得诅咒自己:“我真是个白痴!”当我感觉到身后有人并转过身时,吓了一跳,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一张木椅上,双眼平静地望着我。我的脸顿时烧起来,心想这么难听的声音一定破坏了这林中和谐的美,一定破坏了这位老人独享的幽静。我抱歉地冲老人笑了笑,准备溜走。老人叫住我,说:“是我打扰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儿坐一会儿。”有一束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照在她的满头银丝上。“我猜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只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的话,请继续吧。”我指了指琴,摇了摇头,意思是说我拉不好。“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就在每天早晨。”我被这位老人诗一般的语言打动了;我羞愧起来,同时暗暗有了几分兴奋。嘿!毕竟有人夸我了,尽管她是一个可怜的聋子。我拉了,面对我惟一的听众,一位耳聋的老人。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我停下来时,她总不忘说一句:“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如果她的耳朵不聋,一定早就捂着耳朵逃掉了。我心里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
     不久,我发觉家人们流露出一种难以置信的表情。因为我又开始在家中练,当然是在我紧闭小门的房里练。若在以前,妹妹总会敲敲门,装出一副可怜的样子,说:“求求你,饶了我吧!”而现在,她再也不敲门了,①当我感觉到这一点时,一种力量在我身上潜滋暗长。我开始不再坐在木椅上而是站着练习。我站得很直,两臂累得又酸又产痛,汗水也很快湿透了衬衣。不仅在家中练,每天清晨,我还坚持面对一位耳聋的老人尽心尽力地演奏。有一次,我的这位总是早早坐在木椅上等我的惟一的听众,竟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
     终于有一天,我的一曲《月光》奏鸣曲让专修音乐的妹妹大吃一惊。妹妹遇问我得到了哪位名师的指点,我告诉她:“是一位老太太,就住在12号楼,非常瘦,满头白发,不过----她是一个聋子。”“聋子?!”妹妹先是一愣随即惊叫起来,仿佛我的话是天方夜谭,“聋子?多么荒唐!她是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曾经是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你竟说她是聋子!”
     ②我一直珍藏着这个秘密。珍藏着一位老人美好的心灵。每天清晨,我总是早早地来到林子里,面对着这位老人,这位耳“聋”的音乐家,我惟一的听众,轻轻调好弦,然后静静拉起一支优美的曲子。我感觉我奏出了真正的音乐,那些美妙的音符从琴弦上缓缓流淌着,充满了整个林子,充满了整个心灵。我们没有交谈过什么,只是在一个个美丽的清晨,一个人轻轻地拉,一个人静静地听。老人靠在木椅上,手指悄悄打着节奏,慈祥的眼睛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惟一的听众》)
     1.本文的记叙顺序是下列哪一项?选择答案。( )
     A.顺叙 B.倒叙 C.插叙
     2.文章以“惟一的听众”为题,并在文中多次提到,这样反复出现有什么意义?
     3.请在第二自然段中画出与第一自然段画线部分相照应的语句,并谈谈这样写在全文有什么作用。
     三、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牵牛花、金银花等等攀援植物有一套非凡的本领,这就是能够依附支架,利用茎尖的“运动”不断向上爬攀。就拿牵牛花来说,它茎的顶端10 -15厘米一段,由于各个方向的表面生长速度不一致,能在空中不断改变自己的位置。而且经络以一定的方向旋转着,并以此为半径,在一圆周内遇到依附物后,就会把依附物缠绕起来,以此攀向高处去争取阳光和雨露。
     有趣的是,大多数植物的“转头运动”是有一定方向的,如金银花、菟丝花、鸡血藤等始终向右旋转,牵牛花、扁豆、马兜铃、山药等则向左旋转缠绕向上,而何首乌却是“随心所欲”的转头,有时主旋,有时右旋。
     那么,这些缠绕茎植物为什么会有固定的缠绕方向呢?
     科学家最新研究表明,植物旋转缠绕的方向特性,是它们各自的祖先遗传下来的本能。远在亿万年以前,有两种攀援植物的始祖,一种生长在南半球,一种生长在北半球。为了获得更多的阳光和空间,使其生长发育得更好,它们茎的顶端就紧紧随时朝向东升西落的太阳。这样,生长在南半球植物的茎就向右旋转,生长在北半球植物的茎则向左旋转。经过漫长的适应、进化过程,它们便逐步形成了各自旋转缠绕的固定的方向。以后,它们虽被移植到不同的地理位置,但其的特性被遗传下来而固定不变。而起源于赤道附近的攀援植物,由于太阳当空,它们就不需要随太阳转动,因而其缠绕方向没有固定,可随意旋转缠绕。
     分清作物的左旋、右旋在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若错把左旋植物以右旋方式缠绕在支架上,则很快就会自行脱落;若绕的方向与其习性相同,则会缠得更紧,顺利向上攀援,生长发育良好。
     1.本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
     2.文章主要说明的是它们的什么特征?
     3.牵牛花等植物缠绕支架的目的是什么?(不超过18字)
     4.本文所采用的说明顺序是 的逻辑顺序。
     四、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①到现场观看赛跑,多数人总愿选择离终点最近的位置,我却偏爱在起跑线附近观看。运动员在起点上的美往往被人忽略。其实,当运动员们在起点脱下外面的罩衣,露出紧凑而富有弹性的筋肉,先略事活动臂膊腿脚腰肢,再渐渐弹跳着、抖擞着,准备进入比赛,那神情,那体态,那气氛,就已非常之优雅;等到运动员们在起跑线上找准自己的道位,在裁判员一声威严而悠长的“预备----”声中,各自凝聚起他们灵魂的注意力拼搏进取,并透过他们的每一块肌肉每一根筋腱显现出他们肉体所蕴藏的爆发力弹射力承受力,那他们简直就是一列力与美的活雕像。家里有了录像机后,我常把这样的场面录下来,并用促放、定格的方法细细品味起点之美。我看清了在比赛现场往往看不清楚的运动员们的面部表情。那起点上的表情实在是人类最美好的表情之一。倘若说恋人的表情是人类延续不灭的象征,那么,起点上的表情便是人类进取突破的希望。
     ②人类的终极点只有一个,然而起点却有许多。运动场上的起点是明显的,生活中的起点往往较为隐蔽。一个想向文坛进军的青年在深夜灯下铺开了稿纸,用手中笔郑重地写下第一行字;一个刚到单位报到的大学毕业生,头一回走进办公室,他尽量大大方方地望着大家,大家都好奇友善地望着他;一个已经非常走红的大明星,倚在沙发上读别人新送来的剧本,刚刚开始觉得里头的那个女主角有点挠头;一个明天要应考的中学生,把捧着的课本贴在胸前,在忍痛关闭了的电视机前点着下巴背诵单词……
     ③“预备----”生命之神在行使裁判员的职责,向人们发出悠长的指令。
     ④尽管在终点处会出现绝不平衡的场面。文学青年的稿子也许会被退回;走向生活的大学生也许会碰许多的钉子;大明星的下一部戏也许会砸锅;中学生第二天应考时也许会失常……谁也保不住在那等待着我们的终点上不会落伍、失败甚至被淘汰。
     ⑤然而,对于人生来说,终点固然诱人,起点更弥足珍贵。一时的终点上的失美,并不是什么不得了的事。可怕的是寻找不到新的起跑线。失去了在“预备”声中大大振作起来的力与美。
     ⑥终点之美,属于优胜者,起点之美,属于一个人,而自觉地进入起点并调动起自己的美来,也便是人生中的一种优胜。
     (《起点之美》刘心武文)
     1.从第①段可以看出,运动员在起跑线上的“起点之美”主要表现在_
   和 。
     2.根据文意,下面一段话应放在文中第 段与第 段之间。
     凡凝神听他的指令并尽全力准备投入的人,都是美的。
     3.对第⑤段中的“起点之美,属于每一个人”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每个人的美,只表现在起点上。
     B.有了起点之美,一定会有终点之美。
     C.任何一个人的起点都是美的,而终点却有可能“失美”。
     D.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起点,都有尽全力投入并展示自己的美的机会。
     4.下列各项中,可以作为本文主要观点的两项是( )
     A.终点之美,属于优胜者。
     B.自觉地进入起点并调动起自己的美来,也是人生中的一种优胜。
     C.运动员在起点上的美往往被人忽略。
     D.终点固然诱人,起点更弥足珍贵。
     E.谁也保不住在那等待着我们的终点上不会落伍、失败甚至被淘汰。
     五、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①一个春光融融的日子,我到郊外踏青,目光凝聚在一株红得惊人、艳得惊人的玫瑰花上时,我一下怔住了,心灵里泛起阵阵的震颤。
     ②那是我们中华民族在血水中艰苦跋涉的年代。在一次破袭战中,我们的一位诗人被敌人的炮弹炸得遍体鳞伤,生命垂危。我们从火线上把他抢救下来,运到峡谷边一间房里。那天也像今天一样,是一个透明而闪亮的春天。他安详、平静,没有一声呻吟,只是凝望着窗外,深深地流露出一种爱恋、渴望,而又无限惋惜的神情。我知道诗人在用最后的生命拥抱春天。我内心十分悲痛,但我能做什么呢?为了满足他的心愿,我便拔步奔出,在芳草萋萋的山地里寻到一朵白色的野玫瑰,又顺手投了一把鲜灵的青草,扎成一束带了回来。我先将玫瑰花放在他胸前,殷红的鲜血把花朵映得通红,像团火一样发亮。但是这并没有引起他的反响,只是当他看到一束青草时,脸上才浮起一阵近乎欢乐的战栗,两眼骤然涨满泪水,一下把青草紧紧攥在手中……就在这时,生命的光泽从他脸上渐渐消逝了、消逝了,只见他的嘴唇在蠕动。我将耳朵凑到他的嘴边,怎样也没有听清他最后的话语。
     ③今天当我想到这里,那种陶然一醉的赏花的心情便骤然消失了。我急速奔回家中,从书柜深处找到那本发黄了的笔记本,那里还夹着一朵枯干的玫瑰,正是我从诗人身上留下的血染的红玫瑰,它似乎还有鲜明的光泽,映红了整个书页,我又陷入了深深的沉思……突然间,一个思念像闪电在我脑际倏地一亮:诗人在最后的瞬间,灵魂里飘荡的不是玫瑰而是青草。诗人对青草为何那样钟情?是不是因为无数战友曾经把鲜血流洒在青草上,把生命倾注在青草上,而青草便蘸着血和生命生长了呢?爱因斯坦说:死是永恒的自由。这诗人的永恒的自由是寄托在青青芳草之上吗?而那时,我满心依恋着留下的却偏偏是玫瑰。人生,会有多少难以弥补的遗憾呀!我感到脸上有泪水濡濡而下,仿佛有一种圣洁的灵光在我面前照亮。刹那间,我进入了类似祈祷的心境:在玫瑰和青草之间,我选择了什么呢?如果有朝一日玫瑰花能像青草一样漫山遍野、如火如茶地覆盖了地球上每寸土地,那时人间的生活该是何等轻盈,何等美丽!
     ④今年我还将踏青去,不过,在我虔诚的心里,最珍贵的,将不再是吐艳的玫瑰,而是含情的芳草了。
     (《芳草青青》刘白羽文)
     1.从表达方式的侧重点看,这篇文章属于 散文。
     2.从第③段可以看出,诗人临终前对青草那样钟情的原因是:这青草不但凝聚着 ,而且寄托了诗人的 。
     3.对文章第①段在全篇中所起的作用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设置悬念,引起下文
     B.概括全文内容
     C.交代背景,烘托人物
     D.点明本文题意
     4.对本文主旨理解正确的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九年级 上册 中考知识点专题训练


上一个『八上语文第一单元试卷』  下一个『初中语文阅读复习指导二:解词语含义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