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梧州市2010~2011学年下学期高二语文第四册期考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末试卷
试题
名称
广西梧州市2010~2011学年下学期高二语文第四册期考试题(高二下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梧州市2010~2011学年下学期期考高二语文(试题卷)试题卷1至8页,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5页,第Ⅱ卷5至8页。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答题卷9至12页。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卷上。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卷。第Ⅰ卷注意事项:第Ⅰ卷共14小题,1~7小题每题2分,8~14小题每题3分,共35分。在
试题预览
梧州市2010~2011学年下学期期考
     高二语文(试题卷)
试题卷1至8页,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5页,第Ⅱ卷5至8页。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答题卷9至12页。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卷上。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卷。

第Ⅰ卷
注意事项:
    第Ⅰ卷共14小题,1~7小题每题2分,8~14小题每题3分,共3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14分,每小题2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毗连(pí)     蓓蕾(lěi)     稳操胜券(quàn)    以儆效尤(jǐnɡ)
B.咯血(ké)     冗长(rǒnɡ)    戛然而止(jiá)     残碑断碣(jié)
C.喟叹(kuì)    蓦然(mò)      呱呱坠地(ɡuā)     鸢飞鱼跃(yuān)
D.弹劾(hé)    巨擘(qínɡ)    唾手可得(tuò)     怙恶不悛(quān)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骁悍        鸠占雀巢        蛊惑        莫衷一是
B.博奕        涣然冰释        嗔怪        相形见绌
C.作梗        鞭辟入里        国萃        以逸待劳
D.肄业        崭露头脚        端倪        远见灼识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野花肆意开放,花丛间常可见一对对小而伶俐的麻褐色野兔,在那里追逐嬉戏,天真浪漫,活灵活现。       
   B.碳排放过量会给地球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危害,如果不设法加以遏制,必然会威胁人类生存,全球性大灾难指日可待。
C.从长辈们的闲言碎语中,他了解到父亲曾是一位屡立奇功、威名赫赫的抗日英雄。
D.当今社会,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多种多样,数字阅读、网络阅读方兴未艾,图书馆的传统职能正逐渐发生变化。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微博一经推出,就以其强大的即时通信功能,受到了广大网民的追捧,它正有力地介入我们的社会生活。
    B.目前,我国是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入选项目最多的国家,这一成绩主要靠的是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取得的。
C.随着大运会的日益临近,深圳随处可见志愿者忙碌的身影,迎接大运会已成为展现志愿者风采的广阔舞台。
    D.在丁俊晖走出其运动生涯的一段低谷后,本赛季战绩辉煌,夺得温布利大师赛冠军,并在世锦赛上闯入四强,平了亚洲选手在世锦赛上的最好成绩。
5.下面是某校校庆前夕,四位校友发给校庆联络办公室老师的短信,其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获悉母校华诞,甚喜,届时定拨冗出席庆典,特此通知。
B.因事务繁忙,恐难以按时光临母校参与庆典,深表歉意。
C.虽身体欠安,但一定准时前往母校列席庆典,谨此奉告。
D.因航班取消,故不能及时赶到母校参加庆典,敬请谅解。
6.对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① 纵一苇之所如                    如:像
② 谛视之,则人间珍宝,毕尽于此      谛:仔细
 ③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辩:通“变”
B.① 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            枪:碰撞
② 汝来省吾,止一岁,请归取其孥 止:只
③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             属:属通嘱,此指劝人饮酒
C.① 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            怙:依靠
② 诏书切峻,责臣逋慢           逋:逃脱
③ 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            机:机会
D.① 鸟起惊马,疾逸道左                逸:奔跑
② 北海虽赊,扶摇可接                赊:远
③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逮:至
7.下列各项中的画线句,与“惟兄嫂是依”的句式特点不相同的一句是 
A.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         B.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C.洞庭君安在哉?                 D.彼且奚适也?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建筑代表着一个民族的文化特质,中国古代建筑是中国古代文化思想的结晶。它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以宫室为主体建筑,注重平面布局。在中国古代建筑中,我们很少见到向高空延伸的建筑形式,这与我国儒家文化传统有密切的联系。因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土地是立足之本,建筑作为人们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必然深受其影响,从而形成了一种覆盖土地向四周发展的典型的建筑格式。这种建筑布局讲究以坐落在台基上的宫室为中心建筑,两侧建筑物均衡对称。所以,在我国古建筑中,都有一条明显的中轴线,上面布置着主要建筑,两旁分设陪衬的建筑物。    
以木架结构为主,建筑风格多样化是我国古代建筑的第二个特点。我国古代很早就使用了木构架的结构方式,它是以木材为主,由木柱、横梁及椽檩等主要构件组成。由于其具有使用灵活、便于施工和抗震性能好等优点,在长期的实践中,成为中国古代建筑普遍的结构方式。
木架结构主要有抬梁、穿斗、井干三种不同的方式。其中抬梁式相当于我们现代的框架结构,因为其承重与围护结构分工不同,可以使建筑物面阔和进深加长,所以成为我国古代大型建筑物所采用的主要形式。另外,木架结构又是一个富有弹性的框架。它还可以使建筑物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并能适应不同的气候条件,从而又形成了不同的建筑风格。在气候温暖、多雨的地方,房屋的木材用料较细,多采用空心墙,具有玲珑轻巧的风格。在北方寒冷、少雨的地方,房屋的木柱较粗大、墙壁厚实,外形显得朴实而稳重。在多山的地区,则可以依据地形条件,建成吊楼式或梯级式的房屋,这又形成参差错落的风格。这些不同格式的建筑充分显示了木架结构的独特之处。
中国古代建筑具有优美的艺术造型和丰富的彩画装饰,已经得到世界的公认。这一特点首先表现在,中国代表建筑很善于将建筑的各种构件进行艺术加工而成为富有特色的装饰。我国古代建筑的屋顶,由于木制结构关系,体形都显得庞大笨重。但古代工匠却利用木制结构的特点,把屋顶做成庑殿、歇山、单檐、重檐等多种形式,使其微微向上反曲,形成十分柔和、优美的凹曲线。屋脊配以龙、凤、狮子、麒麟等飞禽走兽式样的配件,屋檐相交突然翘得很高,形成造型很特殊的屋角。这就使得庞大的屋顶变成富有独特艺术形象的主要部分。另外,中国古代建筑还配有色彩斑斓的彩画装饰,更显豪华与富丽。我国的建筑彩画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殷周时就开始使用,明清时达到成熟,并形成了以龙凤为主要图案的“和玺彩画”和以山水、人物、花鸟为题材的“苏式彩画”两大类型。所以,在故宫、天坛等明清建筑物的廊坊和梁柱上,我们常看到精心绘制的彩画。它们以青、绿、黄、米、黑、白、金等颜色相配,色彩鲜明,艳丽多姿,构成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中独具东方特色的彩画艺术。
(摘编自《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
8.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建筑”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受到儒家文化中土地是立足之本等观念的影响,我国古代建筑多注重平面布局
很少向高空延伸。
B.以木柱、横梁及椽檩等主要构件组成的木架结构是我国古代建筑普遍的结构方
式。
C.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采用庑殿、歇山、单檐、重檐等多种形式,具有十分柔和、优美的凹曲线。
D.中国古代建筑往往同时饰以“和玺彩画”和“苏式彩画”,更显得豪华与富丽,艺术特色鲜明。
9.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我国古代建筑都有一条明显的中轴线,上面布置主要建筑,两边是陪衬建筑,这是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所致。
B.抬梁式木架结构成为我国古代建筑的主要形式,主要是因为它能使建筑物面阔和进深加长。
C.木架结构是一种富有弹性的框架,它使建筑物能适应不同的气候条件,由此在不同的地区形成不同的风格。   
D.故宫、天坛等明清建筑物的廊坊和梁柱上,有精心绘制的以青、绿、黄等多种颜色相配的彩画,它们色彩鲜明,艳丽多姿,独具东方特色。
10.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建筑普遍使用木架结构的原因是木构件具有使用灵活、便于施工和抗震性能好等优点。
B.由于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我国古代不同地区的木架结构房屋的造型有很大的不同,而且彩绘形式也多种多样。
C.中国古代工匠将建筑的各种构件加工成富有特色的装饰,还在建筑物上绘制各种色彩斑斓的彩绘,这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价值。
D.中国古代工匠在屋脊上配以龙、凤、狮子等飞禽走兽式样的配件,形成造型很特殊的屋角,用独特的艺术形象掩饰了屋顶的庞大笨重,从而带来了美感。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
江革字休映,济阳考城人也。革幼而聪敏,六岁便解属文。九岁丁父艰,与弟观同生,少孤贫,自相训勖,读书精力不倦。十六丧母,以孝闻。服阕,与观俱诣太学,补国子生,举高第。齐吏部谢脁雅相钦重。脁尝宿卫,还过候革,时大雪,见革弊絮单席,而耽学不倦,乃脱所著襦,并手割半毡与革充卧具而去。
除少府卿,出为镇北豫章王长史,随府王镇彭城。城既失守,革素不便马,乃泛舟而还,途经下邳,遂为魏人所执。魏徐州刺史元延明闻革才名,厚加接待。革称患脚不拜,延明将加害焉,见革辞色严正,更相敬重。延明令革作祭彭祖文,革辞以囚执既久,无复心思。延明逼之逾苦,将加箠扑。革厉色而言曰:“江革行年六十,不能杀身报主,今日得死为幸,誓不为人执笔。”延明知不可屈,乃止。日给脱粟三升,仅余性命。值魏主请中山王元略反北,乃放革还朝。
时武陵王在东州,颇自骄纵,上召革面敕曰:“武陵王年少,臧盾性弱,不能匡正,欲以卿代为行事。”乃除武陵王长史、会稽郡丞。革门生故吏,家多在东州,闻革应至,并赍持缘道迎候。革曰:“我通不受饷,不容独当故人筐篚。”至镇,惟资公俸,食不兼味。郡境殷广,辞讼日数百,革分判辨析,曾无疑滞。功必赏,过必罚,民安吏畏,百城震恐。府王惮之,遂雅相钦重。将还,民皆恋惜之,赠遗无所受。送故依旧订舫,革并不纳,惟乘台所给一舸。舸艚偏欹,不得安卧。或谓革曰:“船既不平,济江甚险,当移徙重物,以迮轻艚。”革既无物,乃于西陵岸取石十余片以实之。其清贫如此。
征入为度支尚书。时尚书令何敬容掌选,序用多非其人。革性强直,每至朝宴,恒有褒贬,以此为权势所疾,乃谢病还家。大同元年卒。革历官八府长史,四王行事,傍无姬侍,家徒壁立,世以此高之。
                                            (节选自《梁书•列传第三十》,有删节。)
11.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相训勖          勖:勉励       B.更相敬重        相:互相
    C.并赍持缘道迎候    赍:携带       D.赠遗无所受      遗:赠送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 乃泛舟而还                    ②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B.① 延明将加害焉                  ② 青麻头伏焉
    C.① 其清贫如此                    ② 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
    D.① 世以此高之                    ② 予以愚触罪
1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上召革面敕”中的“面”的用法不相同的一句是  
A.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B.辞讼日数百
C.日给脱粟三升                     D.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江革敏而好学。他六岁便能写文章。父亲去世后,与弟弟在贫困中仍不知疲倦地坚持读书。母亲去世,服丧期满后,又与弟弟一起赴太学学习,成绩很优秀。
    B.江革忠义有节。他曾随府王镇守彭城,彭城失守后,被魏人俘获。魏朝徐州刺
史元延明软硬兼施,江革始终不屈从。元延明见不能使他屈服,只好放他回国。
    C.江革为官正直。武陵王年少骄纵,皇上让江革去辅佐他。江革任武陵王长史、
会稽郡丞时,有功必赏,有过必罚,百姓安居,官吏畏惧,连武陵王也怕他。
    D.江革为官清廉。他去会稽赴任途中,拒收门生故吏之礼;任上,只靠官俸过日
子;离任时,也概不收礼,只乘坐官府给的一条船舱已经偏斜的小船返京。

第Ⅱ卷

注意事项:
1. 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卷上,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2.第Ⅱ卷共10小题,共115分。

四、(25分)
15.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革性强直,每至朝宴,恒有褒贬,以此为权势所疾,乃谢病还家。   
译文:                                                                     
1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琅琊溪①               欧阳修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②。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注]①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期间。琅琊溪在滁州狼牙山。②槎(chá):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
(1)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答:                                                                      
(2)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中三、四两句进行赏析。(4分)
答:                                                                     
1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要求:正楷书写,工整美观。(12分,每空1分)
(1)听臣微志,庶刘侥幸,            。            ,死当结草。(李密《陈情表》)
(2)渔舟唱晚,             ……(王勃《滕王阁序》)
(3)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            。(苏轼《赤壁赋》)
(4)此情可待成追忆,              。(李商隐《锦瑟》)
(5)满地黄花堆积,              ,如今有谁堪摘?(李清照《声声慢》)
(6)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李清照《一剪梅》)
(7)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以趋于亡。(苏洵《六国论》)
(8)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非天下也。(杜牧《阿房宫赋》)
(9)              ,作《师说》以贻之。(韩愈《师说》)
(10)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              。(贾谊《过秦论》)

五、(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
祁连雪
千里河西走廊,在我身临其境之前,总以为那里是黄尘弥漫、阒寂荒凉的。显然是受了古诗的浸染,“千山空皓雪,万里尽黄沙”之类的诗句,已经在脑海里扎了根。这次实地一看,才了解到真相。原来,河西走廊竟是甘肃最富庶的地区。这片铁马金戈的古战场,如今已被国家划定为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当你驻足武威、张掖,一定会为那里的依依杨柳、森森苇帐、富饶的粮田、丰硕的果园所构成的“江南秀色”所倾倒。
当然也不是说,整个河西走廊尽是良畴沃野。它的精华所在,只是石羊河流域的武威、永昌平原,黑河、弱水流域的张掖、酒泉平原,疏勒河流域的玉门、敦煌平原。这片膏腴之地,是仰仗着祁连山的冰川雪水来维系其绿色生命体系的。祁连雪以其丰美、清冽的乳汁汇成了几十条大大小小的河流,灌溉着农田、牧场、果园、林带,哺育着河西走廊的子孙,一代又一代。
祁连山古称天山,西汉时匈奴人呼“天”为“祁连”,故又名祁连山。一过乌鞘岭,那静绝人世、夐列天南的一脉层峦叠嶂,就投影在我们游骋的深眸里。映着淡青色的天光,雪岭的素洁的脊线蜿蜒起伏,一直延伸到天际,一块块咬缺了完整的晴空。面对着这雪擎穹宇、云幻古今的高山丽景,领略着空际琼瑶的素影清氛,顿觉凉生襟腋,情愫高洁,它使人的内心境界趋向于宁静、明朗、净化。
大自然的魅力固然使人动情,但平心而论,祁连山确也沾了神话和历史的光。这里难以计数的神话传闻和层层叠叠的历史积淀,压低了祁连山,涂饰了祁连山,丰富了祁连山。在那看云做梦的少年时代,一部《穆天子传》曾使我如醉如痴,晓夜神驰于荒山瀚海,景慕周天子驾八骏马巡行西北三万五千里,也想着要去西王母那里做客。当时把其中的故事都当成了信史。真正知道它“恍惚无征,夸言寡实”,是后来的事,但祁连山的吸引力并未因之稍减,反而益发强化了。四十余年的渴慕,今朝终于得偿,其欢忭之情是难以形容的。
旅途中我喜欢把记忆中的有关故事与眼前的自然景观相叠合。车过山丹河(即古弱水)时,我想到了周穆王曾渡弱水会西王母于酒泉南山。《淮南子》里也有后羿过弱水向西王母“请不死之药”的记载。神话传说汇集着一个民族关于远古的一切记忆,我们可以通过这种思维、情感、体验以至行动的载体,深入地窥察一个民族以至人类史前的发展轨迹。
观山如读史。驰车河西走廊,眺望那笼罩南山的一派空濛,仿佛能谛听到自然、社会、历史的无声倾诉。一种源远流长的历史的激动和沉甸甸的时间感被呼唤出来,觉得有许多世事已经倏然远逝,又有多少天涯过客正在匆匆走来。我们这些河西走廊的过客,与祁连雪岭朝夕相对,自然就把它当做了热门话题。有人形容它像一位仪表堂堂、银发飘洒的将军,俯视着苍茫的大地,守护着千里沃野;有人说祁连雪岭像一尊圣洁的神祗,壁立千寻,高悬天半,给人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隔膜感。可是在我的心目中,它却是恋人、挚友般的亲切。千里长行,依依相伴,神之所游,意之所注,无往而不是灵山圣雪,目力虽穷而情脉不断。一种相通相化相亲相契的温情,使造化与心源合一,客观的自然景物与主观的生命情感交融互渗,一切形象都化作了象征世界。
也许正是这种类似的情感使然,150年前的秋日,林则徐充军西北路过河西走廊时,曾写下诗句:“天山万笏耸琼瑶,导我西行伴寂寥。我与山灵相对笑,满头晴雪共难消。”甘、青路上,我也即兴赋诗,寄情于祁连雪:“依依只有祁连雪,千里相随照眼明。”
(取材于王充闾的同名散文,有删改)
1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3分)
A.文章旁征博引,大量引用神话传说,并触及了当下现实,把河西走廊的精华所在与江南相提并论。
B.神话传闻和历史积淀“压低”、“涂饰”了祁连山,反映了历史带给祁连山以无法摆脱的沉重负担。
C.河西走廊的过客对祁连山的形容之所以见仁见智,是因为雪岭常被一派空濛笼罩,真相难以认清。
D.作者在游历河西走廊的同时,也以恋人、挚友般的心态去贴近祁连山,试图体验祁连山的“心史”。
E.本文既从空间的视野描述祁连山特有的自然美景,也从时间的角度传达一种绵长凝重的历史感。
19.作者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均引用了古人的诗句,请分别说明其用意是什么。(6分)
   答:                                                                      
20.作者曾说:“雪是《祁连雪》的‘文眼’,具有重要作用。”请通读全文,谈谈文中“雪”的重要作用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5分)
答:                                                                     
21.文章第六段说“观山如读史”,作者为什么这么说?(5分)
   答:                                                                      

六、(11分)                                                                                                 
22.下面是某班黑板报上的一段文字,请根据上下文,在横线上仿写出恰当的句子。(5分)
我不想知道你的电脑多么高级,我只想知道它是不是你了解世界的窗口;
我不想知道你的语言有多么华丽,              ①                ;
              ②            ,              ③                ;
我不想知道你的理想多么远大,我只想知道它是不是你学海航行的灯塔。
答:①                                         
    ②                                         
    ③                                         
23.当代著名文学家秦牧在谈到读书方法时,主张“牛嚼”(反复钻研)和“鲸吞”(广泛阅读)。某校举办辩题为“‘牛嚼’与‘鲸吞’孰优孰劣”的辩论会。假如你是参赛辩手,请选择一方观点,写一段80字左右的辩词。要求语言表达准确、简明、连贯,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6分) 












七、作文(60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某位知名歌唱演员在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时坦率地起自己的变化:过去她出场面对观众说的第一句话是“大家好,我来了!”而现在她说的是“谢谢大家,你们来了!”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梧州市2010~2011学年下学期期考
     高二语文(答题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2.请用黑色签字笔或钢笔作答。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总 分
15 16 17
得 分

第I卷
分值 每小题2分 每小题3分 得分
题号 一 二 三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得分 评卷人

第Ⅱ卷

四、(25分)
15.(5分)
译文:                                                                      
                                                                            
16.(8分)
(1)答:                                                                    
(4分)                                                                            
                                                                        
(2)答:                                                                    
(4分)                                                                             
                                                                                      
17.(12分,每空1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得分 评卷人


五、(19分)

18.(3分)(     )(     )
19.答:                                                                    
(6分)                                                                    
                                                                        
                                                                        
                                                                       
20.答:                                                                    
(5分)                                                                        
                                                                        
                                                                        
                                                                       
21.答:                                                                    
(5分)                                                                        
                                                                        
                                                                    
得分 评卷人


六、(11分)

22.(5分)答:①                                                           
          ②                                                           
              ③                                                           
23.(6分)







得分 评卷人


七、作文(60分)

















































































































          
梧州市2010~2011学年下学期期考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二 下册 期末试卷


上一个『广西梧州市2010~2011学年下学期高一语文第二册期考试题』  下一个『广西梧州市2010~2011学年度下学期段考七年级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