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复习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试题
名称
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复习(八年级上册 部编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复习三峡郦道元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试题预览
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复习
三峡  郦道元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①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②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
③绝    多生怪柏(        )(        )④沿溯阻绝(         )(           )
⑤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⑥猿鸣三声泪沾裳(            )⑦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⑧自三峡七百里中(            )
4.区别下列加点字的古义和今义。
①自非亭午夜分 古义:                   今义:        
②或王命急宣 古义:                  今义:        
③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古义:             今义:  
5.解释下列词句:
②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③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⑦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7. ①段写出了三峡的什么特点?

8.结合有关语句,说一说三峡两岸山有什么特点。(试用两个字概括)

9.“重岩叠嶂”和“隐天蔽日”两句写景角度有什么不同?

10.“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一句的表达作用是什么?

11.概括上文②③④段内容的大意。



12.试分析一下第一段是怎样描写夏天水势特征的。



14.作者写三峡秋景抓住了什么事物?突出了什么气氛?


15.《三峡》一文中有“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两句,由此我们可以联想起李白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内容是什么?请在下面默写出来。

     
记承天寺夜游  苏 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
①遂至承天寺:________。②积水空明:________。③盖竹柏影也:___。④但少闲人:________。相与步于中庭          
2.“庭下如积水空明”是一个比喻句,从前后文来看,这个比喻句的本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写“竹柏影”,实际上是从侧面描写________。
4.找出文中的议论句。这些句子表现了苏轼怎样的心境(结合苏轼被贬的情况)?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翻译句子

(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解释
五色交辉(    ) 晓雾将歇(    )夕日欲颓(    ) 沉鳞竞跃(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3.翻译句子。
(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4.“书”的意思是______,  “答谢中书书”的意思是____________ 
5.找出统领全文的句子。
6.下边两个句子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8.写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观潮》
二、解释句中加粗词语
1.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
2.方其远出海门:
3.溯迎而上:
4.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
三、解释下列句中相同的词语
 
四、翻译下列句子
1.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2.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
 
五、阅读后回答问题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各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1.写参演船舰之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阵势变化多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水兵在船上演练技艺之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4.写双方习战之激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声势之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解释加点的词。
(1)湖中人鸟声俱绝________               (2)是日,更定矣________
(3)惟长堤一痕________                      (4)舟中人两三粒而已________
(5)是金陵人,客此________                 (6)及下船________
(7)湖中焉得更有此人_______      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2)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5.分析“绝”字的妙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1)概括画线部分的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部分采用了_______和______相结合的表现手法。
(2)作者写雪景,为什么要着力去写堤、亭、舟、人?
                                                                    
(3)量词“痕、点、芥、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作者为何要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收束全文?
                                                                    

《杜甫诗三首》
4.填写:
⑴《望岳》一诗中表现诗人登临泰山极顶的决心和坚毅豪迈气概的句子是
⑵《石壕吏》一诗中反映官吏残暴对待百姓的句子是 。
⑶《春望》一诗中形象地表达出诗人对妻子儿女强烈思念的诗句是 。
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反映了什么样的人生哲理?
6.对《春望》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的抒情主人公是作者自己。作者看到的是战乱中的春景,一片苍凉,感伤国事,见花落泪,闻鸟而惊心。
B、本诗的抒情主人公是作者的妻子,在这战乱连绵的日子,期盼外出游览的丈夫早写信来。簪,妇女束发的首饰。
C、作者所经历的这场战乱,是指唐代的藩镇割据。
D、“烽火连三月”,意指战争接连打了三个月,入侵者是吐蕃人。
7.《石壕吏》中流露出的诗人感情是(  )
A、诗人对老妇一家的同情。
B、诗人对人民苦难的同情和关注。
C、诗人对老妇一家的痛苦感到悲哀。
D、诗人对官吏暴虐的愤怒。
8.对《望岳》分析不确切的一项是(  )
A、“齐鲁青未了”是说泰山广大,青青之色,绵延不绝,齐鲁大地都能望见。
B、“造化钟神秀”中的“造化”指大自然、天地,“钟”是聚集的意思。
C、“阴阳割昏晓”中的阴阳指山的南面和北面,这句是说泰山高大,使山高山北景色有别,判若昏晓。
D、这首诗首联写远望,颔联写近观,颈联从小处着笔细看,尾联写望岳产生的联想。
9.品析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⑴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⑵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读下列选文,回答问题:
(一)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0、解释诗句中的词语。
一男附书至(书: )
二男新战死(新: )
死者长已矣(已: )
室中更无人(更: )
11、对这首诗开头四句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1句写捉人的差役乘着夜色向石壕村急奔而来。
B、第2句交代了故事的发生,预示将有一场灾难降临。
C、3、4句写老翁逃跑避难,老妇出门周旋。
D、3、4句反映了人民长期深受抓丁之苦,昼夜不安的情景。
12、描写兵役之苛酷的句子是: 。
13、描写战争之惨烈的句子是: 。

诗四首

用原句填空。
①________________,  长河落日圆。②山重水复疑无路,________________。
③衣沾不足惜,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云生结海楼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请写出这首诗押韵的字,及所押之韵。
押韵的字有:________。
所押之韵为:________。
2.从体裁来看,这首诗是________。从表达方式看,首联、尾联为________,颔联、颈联为________,作者是寓情于景。
3.请写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方法。
①征蓬出汉塞。(    )
②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
4.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诗歌通过“属国过居延”和“都护在燕然”,形象写出了国势的强盛,充满着自豪感。
B.颈联两句抓住景物的特征,寥寥几笔就鲜明地勾勒出塞外高原上苍茫辽阔而又壮丽雄奇的景象。
C.“大漠孤烟直”就是说沙漠上没有一丝风,“长河落日圆”预示着一天的结束。
D.末尾两句写快达到目的地时的所见所闻,表现了诗人那种急于赶赴边关以及他对前方将士由衷敬佩的心情。

四、按要求用原文回答
1.《归园田居》中写诗人耕种辛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抒发作者愿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游山西村》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写农村一片富足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使至塞上》描绘西北高原黄昏日落景象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下诗,回答诗后问题
(一)
渡荆门山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请依次写出这首诗押韵的字:________________。
2.为下列加粗字选择正确的义项。
(1)渡远荆门外(    )
A.通过     B.载运过河   C.渡口                D.渡船
(2)山随平野尽(    )
A.全       B.完         C.死                D.用力完成
(3)仍怜故乡水(    )
A.怜悯     B.怜惜       C.怜爱                D.怜恤
4.对诗的内容、写法理解不符合诗意的一项是(        )
A.诗的一开头,就以明快的手法点明了此行的特点、途中已经到达的地方以及将要前往的目的地,以至乘坐的交通工具。
B.诗的颔联景象雄阔,颈联景象瑰丽。“荆门外”的山川胜景,兼收笔底。尾联抒发诗人作别故土,惜别亲友的诚挚。
C.全诗以远游起笔,中间写途中所见景色,最后以惜别作结,过渡自然,结构严谨。写景用语着字,也独具匠心。
D.诗中所写景物,既有远景又有近景,远景广阔而雄伟,近景明朗而秀丽,可见诗人很善于摄取自然景物到诗境中来。


参考答案
《三峡》3.①真、实在  ②通“缺”,中断  ③极高的  山峰  ④顺流而下、逆流而上  ⑤飞奔的马  快  ⑥几  ⑦消失  ⑧从、在
4.①如果  自从  ②有时  或者  ③即使  虽然
5.①重重的山岩,层层的峭壁  ②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 
 ③水清、树荣、山高、草盛 
 ④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 
 ⑥如果不是在正午或半夜,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⑦即使骑上马、驾着风也不如它快。
7.山高岭连,中间狭窄。
8.连绵和高峻
9.重岩叠嶂,就山本身的状态写其高,是俯视所得;而隐天蔽日,以天和日衬其高,是仰视所见。
10.以特定条件下的情景形象地综合表现三峡的特点。
11.①段写夏季三峡情景:水涨流速,交通阻断  ②段写春冬时三峡情景:水退潭清,风景秀丽  ③段写秋天三峡情景:水枯气寒,猿鸣凄凉。
12.先从正面落笔,后分两层来写:以“沿溯阻绝”概括水势险恶;以“王命急宣”的特例给人具体印象。又加上奔马和疾风的比喻,则给人的感受更加形象而深刻。
14.抓住了有代表性事物猿。突出了凄清肃杀的气氛。
15.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记承天寺夜游》(一)1.①于是就 ②形容水的空无澄澈 ③原来是 ④只,只是 2.月光3.月光的轻盈荡漾 4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   被贬时的失落,悲伤,沮丧  
5 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览作乐的同伴,于是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    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
《答谢中书书》 3.翻译句子。早晨的雾气将要消散,猿和鸟都一同叫了起来   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4.信 给谢中书的信5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6对偶8. 通过写人间奇景,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观潮》二、1.农历十六日  2.当……时  3.逆流  4.画文彩三、1.几乎,将近;仅仅  2.景象;看  3.气势;阵势  4.本领;能够
四、1.不久(潮水)越来越近,就像玉城雪岭一般的潮水连天涌来。
2.租用看棚的人(非常多),即使是一席之地也不会空闲。
五、(一)1.艨艟数百,分列两岸  2.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3.如履平地4.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  5.水爆轰震,声如崩山
《湖心亭看雪》一、1.(1)全   (2)这,在此意为“那”   (3)只有   (4)罢了   (5)名词作动词,客居,作客   (6)等到   (7)哪   还
2.(1)湖里哪能还有这样的人!(2)不要说相公痴情,还有跟相公一样痴情的人!
4.略
5.一个“绝”字,从听觉入手,描绘了一幅人鸟受冻,悄然无声,不敢外出的寒冬静默图。
6.(1)具体写看雪的时间、地点、装备和雪景   正面描写   侧面烘托
(2)侧面烘托,由堤及亭,由亭到舟,由舟及人,层次清楚地描绘了一幅天地茫茫,浑然难辨,人融于景,物我相融的湖山雪夜水墨画,情趣盎然。
(3)写出了视觉的移动,使人感叹人在天地间,不过是沧海一粟
8.画龙点睛,深化意境。对此迷人雪境,“痴”情人不只“我”一个,这也是一种巧妙的侧面烘托。

〈杜甫诗三首》答案4.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⑵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⑶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5.反映了诗人不畏艰险,勇于攀登,积极进取的人生哲理。(意近即可) 6.A 7.B 8.C 9.⑴加重感情色彩,渲染出差吏横蛮气势,并为老妇诉说制造出悲愤的气氛。
⑵含蓄地表现了老妇被捉,百姓实在灾难深重。 10.倍,则;完结;再 11、A 12、三男邺城戍 13、二男新战死

诗四首答案:1.①大漠孤烟直 ②柳暗花明又一村 ③但使愿无违 ④月下飞天镜。2.C3.D 4.B
(一)1.边、延、天、圆、然 an 2.五言律诗 记叙 描写 3.①借代 ②对偶 4.C
(二)1.B 2.C
四、1.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五、(一)1游;流;楼;舟  2.(1)A(2)B(3)C   3.(1)莽莽平原;(2)月亮;(3)海市蜃楼;  (4)始终。  4.D (116.28.62.29)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八年级 上册 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上一个『中考语文“修辞”题』  下一个『信阳高中2011届高考模拟试题(二)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