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语文提质题四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日常专题训练
试题
名称
七年级下语文提质题四(七年级下册 部编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七年级下语文提质题四一、本周知识要点1.回顾第三单元,积累文中出现的生字新词。2.能准确理解课文内容,揣摩作者的真情实感。3.揣摩和理解文章精彩的语言。二、知识精要《黄河颂》是著名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的歌词,这首诗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黄河的形象,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以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豪
试题预览
七年级下语文提质题四
一、本周知识要点
1.回顾第三单元,积累文中出现的生字新词。
2.能准确理解课文内容,揣摩作者的真情实感。
3.揣摩和理解文章精彩的语言。

二、知识精要
《黄河颂》是著名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的歌词,这首诗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黄河的形象,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以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最后一课》是一篇以爱国主义为题材的小说,小说巧妙地选取一所普通小学中的最后一堂法语课来反映尖锐的民族矛盾,表现沦陷区的人民通过热爱祖国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热爱的思想感情。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是一篇杂文,它以大河奔流比喻民族生命进程,以崎岖险路比喻中华民族所逢的史路,在艰难困苦中毫不气馁,坚信革命必胜,民族必兴,气魄雄健豪壮,表现了革命乐观主义情怀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土地的誓言》是一篇抒情散文,抒发了作者对沦亡国土强烈的思念之情。

三、常识测验:
⑴《黄河颂》选自《            》,作者    ,原名张光年,湖北光化县人。1935年创作歌词《五月的鲜花》。
⑵《最后一课》的作者是         ,         (国别)小说家,这课的文体是       ,这种文体的三要素是      、      、      ,他一生共写了12部长篇小说,1部剧本和4部短篇小说集。《    》是他爱国主义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
⑶《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作者        ,字守常,河北乐亭人,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他的诗文被鲁迅誉为“                   ”。
⑷《土地的誓言》作者        ,原名曹汉文,辽宁人,现代作家。        与萧红、萧军等称为“        ”。

四、基础测验: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狂澜(   )      屏障(   )      懊悔(   )      祈祷(   )      崎岖(   )      阻抑(   )
炽痛(   )      谰语(   )      默契(   )      田垄(   )      蚱蜢(   )      污秽(   )

2.据拼音,在下面句子的横线上填入正确的字。
⑴画眉在树林边wǎn zhuǎn         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cāo liàn          。
⑵我站在高山之diān     ,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惊涛péng pài        ,掀起万丈狂澜。

3.指出下列各句所使用的修辞方法。
(1)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      )
(2)人类在历史上的生活正如旅行一样。(      )
(3)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红玉的脸庞。(      )(      )

4.音乐课上,师生正在欣赏《黄河大合唱》,忽见一学生埋头大睡,老师叫醒他说:“你怎么把《黄河大合唱》听成了《摇篮曲》?”学生面带愧色,却不失幽默地自我解嘲:“                         。”
①老师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                                                            。
②如果你是那位学生,你解嘲的话是                                                      。

5. 课文精练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1.三个破折号的作用依次是: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
2.为什么韩麦尔先生听到钟声和号声后“脸色惨白”?而“我”却“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3.谈谈你对老师在最后一课下课时写的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的理解。


4.选文的最后一段用了      和      描写,表现了韩麦尔先生________                       。


五、能力提升:
最 后 一 课    郑振铎
12月8号这一天的清晨,天色还不曾大亮,我在睡梦里被电话的铃声惊醒。
“听到了炮声和机关枪声没有?”C在电话里说。
“没有听见。发生了什么事?“听说日本人占领租界,把英国兵缴了械,黄浦江上的一只英国炮舰被轰沉,一只美国炮舰投降了。”
英国军舰被轰沉,官兵们凫水上岸,却遇到了岸上的机关枪的扫射,纷纷的死在水里。
日本兵依照着预定的计划,开始从虹口或郊外开进租界。被认为孤岛的最后一块弹丸地,终于也沦陷于敌手。
我匆匆的跑到了学校。校长和许多重要的负责者们都已经到了。立刻举行了一次会议,简短而悲壮的,立刻议决了:
“看到一个日本兵或一面日本旗经过校门时,立刻停课,将这大学关闭结束。”
太阳光很红亮的晒着,街上依然的熙来攘往,没有一点异样。
我们依旧的摇铃上课。
我授课的地方,在楼下临街的一个课室,站在讲台上可以望得见街。学生们不到的人很少。
“今天的事,”我说道,“你们都已经知道了罢,”学生们都点点头。“我们已经议决,一看到一个日本兵或一面日本旗经过校门,立刻便停课,并且立即的将学校关闭结束。”
学生们的脸上都显现着坚毅的神色,坐得挺直的,但没有一句话。
“但是我这一门功课还要照常的讲下去,一分一秒钟也不停顿,直到看见了一个日本兵或一面日本旗为止。”
我不荒废一秒钟的工夫,开始照常的讲下去。学生们照常的笔记着,默默无声的。
这一课似乎讲得格外的亲切,格外的清朗,语音里自己觉得有点异样;似带着坚毅的决心,最后的沉着;像殉难者的最后的晚餐,像冲锋前的士兵们上了刺刀,“引满待发”。
然而镇定、安详,没有一丝的紧张的神色。该来的事变,一定会来的。一切都已准备好。谁都明白这“最后一课”的意义。我愿意讲得愈多愈好;学生们愿意笔记得愈多愈好。
讲下去,讲下去,讲下去。恨不得把所有的应该讲授的东西,统统在这一课里讲完了它;学生们也沙沙的不停的在抄记着。心无旁用,笔不停挥。
对于要“辞别”的,要“离开”的东西,觉得格外的恋恋。黑板显得格外的光亮,粉笔是分外的白而柔软适用,小小的课桌,觉得十分的可爱;学生们靠在课椅的扶手上,抚摩着,也觉得十分的难分难舍。那晨夕与共的椅子,曾经在扶手上面用钢笔、铅笔或铅笔刀,有意识或无意识的涂写着,刻划着许多字或句的,如何舍得一旦离别了呢!
    ①街上依然的平滑光鲜,小贩们不时地走过,太阳光很有精神地晒着。
我的表在衣袋里低低的嗒嗒的走着,那声音仿佛听得见。
没有伤感,没有悲哀,只有坚定的决心,沉毅异常的在等待着;等待着最后一刻的到来。
远远的有沉重的车轮碾地的声音可听到。几分钟后,有几辆满载着日本兵的军用车,经过校门口,由东向西,徐徐的走过,当头一面旭日旗,血红的一个圆圈,在迎风飘荡着。
我一眼看见了这些车子走过去,立刻挺直了身体,作着立正的姿势,沉毅的阖上了书本,以坚决的口气宣布道:
“现在下课!”
学生们一致的立了起来,默默的不说一句话;有几个女生似在低低的啜泣着。
②没有一个学生有什么要问的,没有迟疑,没有踌躇,没有彷徨,没有顾虑。个个人都已决定了应该怎么办,应该向哪一个方面走去。
赤热的心,像钢铁铸成似的坚固,像走着鹅步的仪仗队似的一致。
1.查查下列词语的含义,并给加点的字注音。
凫水        熙攘           殉难              踌躇              彷徨
2.简要概述事情发生的社会背景。 


3.阅读文章后思考:12月8日这一天,学校做出了一个什么决定?(用原话内容)?


4.在这“最后一课”上,“我”的心情是怎样的?试用文中的词语概括并说说原因。


5.划线句①是什么描写?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6.划线句②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7.这最后一课,同学们有什么表现?课堂上弥漫着一种什么气氛? 


8.试谈谈本文与都德的《最后一课》有哪些相似之处?



六、写作
题目:微笑
生活中常常会出现一些令人不愉快的场面,但只要人们能够互相谅解,互相帮助,就会化干戈为玉帛,变苦恼为欢笑。请以“微笑”为题,记叙生活中一个小插曲。
作文要求:①要有真情实感,要努力做到有新意有创见。②字数不得少于400字。




参考答案:
三、常识测试答案:
⑴黄河大合唱 光未然 ⑵都德 法国 小说 人物 情节 环境 最后一课 ⑶李大钊 革命史上的丰碑 ⑷端木蕻良 东北作家群⑸郭茂倩 官署 官署 双璧
四、基础测验:
1
2
3、(1)比喻   (2)比喻  (3)排比  比喻

4、①言外之意是:你怎么在课堂上睡觉?②我被这音乐陶醉了。只要符合语境即可,不要求唯一
5、课文精练参考答案:
1.解释说明;声音的延长;意思的递进
2.钟声和号声宣告了最后一课的结束,宣告了阿尔萨斯从此将被普鲁士占领,对于一位爱国之士来说,韩麦尔先生感到内心悲痛,精神受到沉重打击。而“我”在最后一课中体会到了老师崇高的爱国精神,对他无比崇敬
3.这是韩麦尔先生对祖国必胜信念的体现,也是法国人民爱国主义精神和不屈意志的集中体现
4.神态、动作面对祖国被占领的残酷现实,陷入极大的痛苦之中。  
五、能力提升参考答案:
1.fú  xīrǎng  xùn  chóu chú  páng huáng 
2.日本侵略者侵占上海租界,上海国民党军撤退沦陷之时。
3.“看见一个日本兵或一面日本旗经过校门时,立刻停课,将这大学关闭结束。” 
4.带着坚毅的决心,最后的沉着,镇定安详,没有一丝的紧张的神色,没有伤感,没有悲哀,只有坚定的决心。正是因为“我”有着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有一种大义凛然不可侵犯的浩然正气才有这样的心情
5.环境描写,起反衬作用
6.排比,学生们都很坚定,目标明确,准备着对付来犯的敌人
7学生:上课前,学生们已 都在自己的座位上了;学生们不到的人很少,脸上呈现着坚毅的神色照常地笔记着;默默无声的、沙沙地不停在抄记着,心无旁用;靠在课椅的扶手上,抚磨着,也觉得十分的难分难舍……上课气氛:一切记安安静静的,整个教室都有一种不平常的严肃气氛
8.两文情境、气氛相似,师生表现相似,都表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119.39.43.194)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七年级 下册 日常专题训练


上一个『七年级下册语文提质题二』  下一个『七年级下语文提质题五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