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上期长沙市田家炳实验中学高一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末试卷
试题
名称
2011年上期长沙市田家炳实验中学高一语文期末考试试卷(高一下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11年上期长沙市田家炳实验中学高一语文期末考试试卷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提防(dī)亲眷(juàn)谛听(dì)鳏寡孤独(ɡuān)B.伺候(cì)缜密(zhěn)谂知(shěn)阿谀奉迎(yú)C.埋怨(mái)栖迟(xī)暮霭(ǎi)
试题预览
2011年上期长沙市田家炳实验中学高一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每小题 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提防(dī)      亲眷(juàn)     谛听(dì)       鳏寡孤独(ɡuān)
B.伺候(cì)      缜密(zhěn)     谂知(shěn)     阿谀奉迎(yú )
C.埋怨(mái )    栖迟(xī)       暮霭(ǎi)       繁文缛节(rù)
D.自诩(xǔ)      吝啬(lìn sè)   纶巾(ɡuān)       刎颈之交(wěn)
【解析】C(埋 mán  栖 qī )
2.下列各组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淋漓  潺头   报应   残羹冷灸   无可置疑 
B.干燥  鲁莽   国粹   前合后偃   礼尚往来
C.教诲  斟酒   暮霭   灰飞烟灭   舞榭歌台 
D.蟊贼  骸骨   玉簪   咄咄逼人   良辰好景
【解析】A(孱头,残羹冷炙)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在饼干行业,广东饼干在全国居于无可非议的老大地位,而这其中,东莞饼干又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B.金岳霖先生上课时旁征博引,还不时夹着所引史料的数种语言文字,这使得外语尚未过关、文史知识贫乏的学生简直不知所云。
C.他的词是最强烈的伤心之人的言语,满腔血泪,迸涌而出,通篇一气呵成,令人不堪卒读。
D.我们必须看到,当代文化的转向固然与电子传媒的兴起息息相关,但这种转向的实现还有更为深刻的现实动因和社会背景。
【解析】D(A.“无可非议”指没什么可指责的,常用来表示做得对,这里应改为“无可争议”;B“不知所云”形容说话内容混乱,无法理解.使人不知道说的是什么,是用于批评说话人的;C.“不堪卒读”多指文章写得不好,使人读不下去,应为“不忍卒读”)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如果中国不能缓解人口增长对水土资源造成的巨大负担,那么环境的恶化将会危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B.廉租房制度建设是住房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如何解决当前存在的资源不足,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
C.北方方言包括长江以北地区,长江南岸九江以东镇江以西沿江地带,湖北、云南、湖南西北部等地域,占整个汉语地区的四分之三。
D.这些令很多消费者深感权益受损的新型竞争方式是否正当合法,现行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很难给出明确的答案。
【解析】D (A.“缓解……负担”搭配不当;B.缺宾语中心语,应为“如何解决当前存在的资源不足的问题”。“如何解决当前存在的资源不足”缺宾语“问题”; C“北方方言包括……等地域”犯了“搭配不当”中“主宾搭配不当”的毛病,可把“北方方言”改为“北方方言区”。同时“湖北、云南、湖南西北部等地域”有歧义。)
5.下列对话中你认为回答最得体的一项是(    )
下雨天,一个妇女带着她的宠物上了公共汽车。那条小狗又湿又脏,妇女对售票员说:“我愿意替狗付钱,希望你允许它像其他乘客一样有个座位。”售票员回答说:“                      ” 
A.不行,人怎么能与狗同坐?
B.可以,您能确保其他乘客没意见吗?
C.可以,不过你要保证它像其他乘客一样不把脚放在座位上。
D.对不起,你的狗太脏,它坐了别人怎么坐?
【解析】C.(A.对狗微含不屑B.没有原则C.用语巧妙,既委婉拒绝,又不伤对方D.明显带有嫌弃)

二、文言文阅读(22分。其中,选择题12分,每小题3分;翻译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李勣,曹州离狐人也。本姓徐,初仕李密,为左武侯大将军。密后为王世充所破,拥众归国,勣犹据密旧境十郡之地。武德二年,谓长史郭孝恪曰:“魏公既归大唐,今此人众土地,魏公所有也。吾若上表献之,则是利主之败,自为己功,以邀富贵,是吾所耻。今宜具录州县及军人户口,总启魏公,听公自献,此则魏公之功也,不亦可乎?”乃遣使启密。使人初至,高祖闻无表,惟有启与密,甚怪之。使者以勣意闻奏,高祖方大喜曰:“徐勣感德推功,实纯臣也。”拜黎州总管,赐姓李氏,附属籍于宗正。封其父盖为济阴王,固辞王爵,乃封舒国公,授散骑常侍。寻加右武侯大将军。及李密反叛伏诛,勣发丧行服,备君臣之礼,表请收葬。高祖遂归其尸。于是大具威仪,三军缟素,葬于黎阳山。礼成,释服而散,朝野义之。寻为窦建德所攻,陷于建德,又自拔归京师。从太宗征王世充、窦建德,平之。贞观元年,拜并州都督,令行禁止,号为称职,突厥甚加畏惮。太宗谓侍臣曰:“隋炀帝不解精选贤良镇抚边境惟远筑长城广屯将士以备突厥而情识之惑一至于此。朕今委任李勣于并州,遂得突厥畏威远遁,塞垣安静,岂不胜数千里长城耶?”其后并州改置大都督府,又以为长史,累封英国公。在并州凡十六年,召拜兵部尚书,兼知政事。勣时遇暴疾,验方云须灰可以疗之,太宗自剪须为其和药。勣顿首见血,泣以陈谢。太宗曰:“吾为社稷计耳,不烦深谢。”十七年,高宗居春宫,转太子詹事,加特进,仍知政事。太宗又尝宴,顾勣曰:“朕将属以孤幼,思之无越卿者。公往不遗于李密,今岂负于朕哉!”勣雪涕致辞,因噬指流血。俄沉醉,御服覆之,其见委信如此。勣每行军,用师筹算,临敌应变,动合事机。自贞观以来,讨击突厥、颉利及薛延陀、高丽等,并大破之。太宗尝曰:“李靖、李勣二人,古之韩、白,卫、霍岂能及也!”
参考译文: 
李勣,曹州离狐人,本姓徐,起初在李密部下做左武侯大将军。李密后来被王世充打败,带领兵众去归降唐朝。李勣仍据有李密原来控制的10个郡。武德二年,李勣对长史郭孝恪说:“魏公李密既已经归顺大唐,这些郡的人口和土地,本是魏公所有,我如果上表献给大唐,那就是乐于主子的失败,来自己居功,以谋求富贵,我感到可耻。现在应该完整地登录州县名称和军人户口,一并报送魏公,由魏公自己来献给朝廷,这就是魏公的功劳了,不是很好吗?”于是派使者报送李密。使者刚到长安,唐高祖听说没有表奏,只有报告给李密,感到十分奇怪。使者把李勣的用意奏报,高祖才很高兴地说:“徐勣感故主之德,给故主推功,真是纯臣啊!”任命他做蔡州总管,赐姓李氏,把户籍登入宗正寺,封他的父亲李盖为济阴王,李盖坚决辞谢王爵,就改封舒国公,授与散骑常侍的官职。不久加授李勣为右武侯大将军。到李密反叛被诛,李勣为他发丧并穿上丧服,具备君臣的礼节,上表请求收葬。高祖就把李密的遗体交给他。于是他大规模地准备仪仗,全军都穿上白色的丧服,将李密安葬在黎阳山。葬礼完毕,才脱去丧服解散,朝廷上下都认为李勣真讲道义。不久,受到窦建德的攻击,李勣被俘,又逃回到京师,跟随太宗征讨王世充、窦建德,把他们打败。贞观元年,李勣被任命为并州都督,有令则行有禁则止,大家都说他称职,突厥对他十分畏惧。太宗对侍从的大臣们说:“隋炀帝不懂得精选贤良镇抚边境,只去远筑长城,派大批将士屯驻,来防范突厥,见识糊涂,竞到了这种地步。我如今委任李勣镇守并州,就使得突厥畏威远逃,边塞城垣安宁,岂不胜过几千里的长城吗?”后来并州改设大都督府,又任命李勣为长史,加封到英国公。他在并州镇守了16年,召回任命为兵部尚书,兼知政事。李勣有次突然重病,验方上说用胡须烧的灰可以治好,太宗亲自剪下自己的胡须给他和药。李勣叩头出血,哭着谢恩。太宗说:“我这是为社稷打算,不用感谢。”贞观十七年,高宗还在东宫时,调任李勣为太子詹事,追加特进的待遇,仍担任知政事。太宗又曾设宴,宴席上,太宗回头对李勣说:“我想托付年幼的太子,考虑下来没有再比你合适的人选。你过去能不忘李密,如今怎么会做对不起我的事情!”李勣擦着眼泪回话,把自己的手指咬出血来。不一会李勣喝得大醉,太宗把御服盖在他身上,他就是这样地被委任信用。李勣每次行军作战,用兵筹划,临敌应变,都能做得很确当。从贞观以来,李勣奉令讨伐突厥颉利可汗和薛延陀、高丽等,都把他们打得大败而逃。太宗曾说:“李靖、李勣二人,古代的名将韩信、白起、卫青、霍去病哪能比得上啊!”
(节选自《贞观政要》)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今宜具录州县及军人户口    具:准备
B.寻为窦建德所攻            寻:不久
C.陷于建德                  陷:拘捕
D.勣雪涕致辞                雪:擦拭
【解析】A(具:详细)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使者以勣意闻奏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B.高祖遂归其尸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C.密后为王世充所破     今入关,财物无所取    
D.礼成,释服而散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解析】B(A介词,把/介词,凭借;B.均为代词,表第三人称领属关系,他的;C.与“为”表被动/助词,放在动词前,与动词相结合,构成名词性短语;D.连词,表承接/连词,表转折)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勣原本姓徐,在李密部下谋事。后随李密投唐。李密反叛被诛后,李勣念其旧情,为他厚办丧事,高祖因此被李勣的义气所感动,赐姓李氏,并把他的户籍登入李氏宗室。
B.李勣为人,不但重义轻利,在维护国家的统一、维护边境的安定上也战功赫然。在其戎马生涯中,能谋善断,表现出杰出的军事才干,太宗也赞其“胜数千里长城”。
C.有史书评价《贞观政要》“叙事简要,人用称之”。本文以时间为序,叙事条理清楚,结构去繁就简。语言风格平实而不失精炼,是典型的史传“尚简”笔法。
D.本文既记叙李勣对大唐的忠诚和贡献,也记叙他让李密自己来献出“十郡之地”和为李密举办葬礼这样怀念旧主的行为,正体现了作者“国史之作,在乎善恶必书”的“直笔”写史书的理念。
【解析】A(赐姓在先,办丧事在后)
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隋炀帝不解精选贤良镇抚边境惟远筑长城广屯将士以备突厥而情识之惑一至于此
A.隋炀帝不解/精选贤良镇抚边境/惟远筑长城广屯将士/以备突厥而情识之惑/一至于此
B.隋炀帝不解/精选贤/良镇抚/边境惟远筑长城/广屯将士以/备突厥而情识之/惑一至于此
C.隋炀帝不解精选贤良/镇抚边境/惟远筑长城/广屯将士/以备突厥/而情识之惑/一至于此
D.隋炀帝不解精选贤良/镇抚边/境惟远筑/长城广屯将/士以备突厥/而情识之/惑一至于此
【解析】C
10.翻译下列句子(10分)
(1)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3分)
译文:终于在朝堂上接见了蔺相如,用完备的礼仪(对待蔺相如)让他回国了。
(2)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3分)
译文:你终究不能回国,白白地在这荒无人烟的地方受苦,(您对汉朝的)信义又表现在哪里呢?
(3)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4分)
译文:宦官们害怕他说自己的坏话,都给他递眼色,张衡便没说实话然后就出来了。

三、古代诗歌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3分)
1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7分)
渔家傲①
欧阳修
    花底忽闻敲两桨,逡巡女伴来寻访。酒盏旋将荷叶当。莲舟荡,时时盏里生红浪。 
    花气酒香清厮酿,花腮酒面红相向。醉倚绿阴眠一饷,惊起望,船头搁在沙滩上。

(1)简析词中上阕采莲姑娘的形象。(3分)

(2)词的下上阕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塑造形象,请简要赏析。(4分)

【解析】(1)上阅描绘了一群采莲姑娘在荡舟采莲时喝酒逗乐的情景,展现了她们青春活泼、健康美丽的形象。(1分)“逡巡”,顷刻之意,显示水乡女子荡舟技巧的熟练与急欲并船相见的心情。“旋”字与上面的“忽”“逡巡”,汇成一连串快速的行动节奏,表现出姑娘们动作麻利、青春活泼的情态。(1分)姑娘们以荷叶作杯,饮酒逗乐,杯中酒微微摇动,生出的红浪里映入了荷花的红脸和姑娘们荷花般的脸庞,美得醉人。(1分)
(2)①烘托。“花气酒香清厮酿,花腮酒面红相向”一句,描绘花的清香和酒的清香相交融,花的红晕和脸的红晕相辉映,花、酒、人相互烘托,呈现出醉人的美。(2分)②动静相生。下阕先写姑娘们饮酒逗乐,花、酒、人都沉浸在一片“香”和“红”中,达到热闹的高潮。接着由热闹转为静谧,写姑娘们在荷叶的绿荫中酣眠,然后“惊”字引起又一层转折,由眠到醒,由静到动,惊醒后发现船已搁浅在沙滩上。动静相生,妙不可言。(2分)(答“情态描写”可酌情给分)
12.古诗文默写。(6分,每空1分) 
(1) 念去去,千里烟波,                     。
(2)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
(3)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                !
(4)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5) 今两虎共斗,                。吾所以为此者,                    。

四、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12分。其中,选择题6分,每小题3分;简答题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学会敬畏经典          
谭旭东
    最近,媒体上有两则报道很吸引眼球:一是李少红导演的新版《红楼梦》,让林黛玉裸体死去,面对公众的质疑,她认为这是“很震撼”、“很现代”的戏分;二是北京外国语大学某副教授在博客上发文要求删除课本中朱自清的散文名篇《背影》,认为其中“父亲跳下月台横穿铁道去买橘子”不但违反了交通规则,而且“是不理性和实用主义的一个表现”。为什么这两件事看起来不大,各媒体的反响却非常之大,综合一下网友意见,我们发现,原因在于人们无法理解经典何以会遭到如此的曲解和篡改。
    随着大众媒体时代的到来,经典的命运确实有了很大的改变,其中最主要的表现就是一些人不再敬畏经典,而是想尽办法“戏谑经典”,“颠覆经典”,试图以此来吸引眼球或获得媒体的曝光率,如前几年网络上就有人“大话经典”和“水煮经典”,在一些图书和网络文字上把《西游记》、《水浒传》等经典改成笑料,颠倒人物形象,把主体精神价值解构,这虽然从侧面反映了大众媒体时代言论的民主性和文化的多元取向,但也显示了文学经典面临否定和解构的危机。
    应该看到,文学经典之所以为经典,一是因为它有值得我们学习的美学品质,比如它有很标准的文法,它代表着某一个民族某个时代对生活的准确而深刻的表达方式;二是因为它有思想震撼力,它容纳了深刻的生活内涵,并浓缩了一个时代人类的智慧与思索。正因为如此,文学经典的意义与价值非同寻常,值得后人“重读”。对待这样的文学经典,没有理由生硬地否定,而应该予以同情的理解和阐释,即把它放到合情合理的情景中,感受它的真挚情感,琢磨它如何艺术地传达个人体验。
    对经典提出质疑不是什么坏事,但必须是站在“同情之理解”的立场上,给经典以应有的尊重,才不会任意篡改经典和否定经典,即使对那些并不能“永恒”而只是一时风行的作品,也要从审美体验出发,从创作的情境出发。当然,这就需要我们提高文学的文化的素养,在细致的品读中,真正感受经典的魅力,体验欣赏经典的乐趣。李少红之所以让林黛玉在新版“红楼”中裸死,无非有两个原因:一是她不理解经典,或者她不懂得经典究竟应该如何“重读”;二是她可能并不懂得艺术的根本在哪里。不然的话,她肯定知道要使新版“红楼”更有震撼力,更具现代感,不一定要林黛玉脱衣服呀!再说,《红楼梦》原著中的林黛玉是一个冰清玉洁的女子,对爱有着纯真的痴迷,从“黛玉葬花”就可以看出她内心世界的美好与柔软,怎么可以让死后的她裸体与人相见呢?这非但不能给观众现代感,反而让人觉得恶俗。
    当前影视艺术的低俗化之所以有愈演愈烈之势,恐怕与一些导演的艺术素养不高,不懂得经典文化有关。如果靠情色成分来抓住观众的眼球,只能说明导演不理解艺术吸引读者和观众的真正奥秘。
靠把经典恶俗化来吸引眼球,其实是在愚弄观者、低估读者的智力。大众媒介时代文化环境的开明和文化形态的多样,给我们提供了更多阐释经典的机会,但我们也应该珍惜经典,传递经典,并以新一代人的智慧和识见来不断丰富和完善经典。只有在这基础上,我们才能继承经典中最值得学习的品质,才能把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原载2010年7月20日《人民日报 》,有删改)
13.下列对新版电影《红楼梦》中林黛玉“裸死”的评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少红导演的新版《红楼梦》让林黛玉裸体死去。作者认为,导演的这种做法虽说重新阐释了经典,但也让作品陷入了“低俗化”的恶评之中。
    B.作者认为,新版电影让林黛玉“裸死”, 虽然如李少红导演认为的是“很震撼”、“很现代”的戏分,但破坏了林黛玉的纯真美好,让人觉得恶俗。
    C.作者认为,要使新版“红楼”更有震撼力,更具现代感,完全可以通过其他的艺术手段来表现。让林黛玉裸死“红楼”,表明导演根本不懂得艺术的根本在哪里。
    D.新版 “红楼” 的事件表明:如果导演都能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深刻理解经典文化,不靠低俗的成分来吸引观众的眼球,那么,当前影视愈演愈烈的低俗化趋势可能会得到有效的遏制。
【解析】D(A作者不认为导演是在重新阐释经典;B作者并未认同李少红导演的看法;C“表明导演根本不懂得艺术的根本在哪里”错,太绝对。)
1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少红导演的新版《红楼梦》让林黛玉裸体死去和某副教授在博客上发文要求删除课本中朱自清的散文名篇《背影》,其实都是对经典的曲解。
    B.文学经典值得后人“重读”的原因是文学经典有思想震撼力和值得我们学习的美学品质,容纳了深刻的生活内涵,并浓缩了一个时代人类的智慧与思索。
    C.一些图书和网络文字把《西游记》、《水浒传》等经典改成笑料,颠倒人物形象,解构主体精神价值,这种大众媒体时代人们言论的民主性,造成了文学经典面临否定和解构的危机。
    D.大众媒介时代文化环境的开明和文化形态的多样,给我们提供了更多阐释经典的机会,但我们并不能因此随意曲解否定经典。
【解析】C(错误有二:篡改经典并不等同于言论的民主性,言论的民主性也不是造成文学经典危机的原因。)
15.作者认为,我们要学会“敬畏经典”,那么,该如何“敬畏经典”?请结合全文,分点作答。(6分)
【解析】①给经典以应有的尊重,不要任意篡改经典和否定经典。②对于经典中的瑕疵,必须是站在“同情之理解”的立场上。③珍惜经典,传递经典,并以新一代人的智慧和识见来不断丰富和完善经典。④读者应提高自身的艺术素养,真正感受经典的魅力。

五、现代文(文学类)阅读(2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
乱世中的美神
    ①李清照的悲剧就在于她是生在封建时代的一个有文化的女人。作为女人,她处在封建社会的底层。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她又处在社会思想的制高点,她看到了许多别人看不到的事情,追求着许多人不追求的境界,这就难免有孤独的悲哀。
    ②本来,3000年封建社会,来来往往有多少人都在心安理得、随波逐流地生活。你看,北宋仓皇南渡后不是又夹风夹雨,称臣称儿地苟延了152年吗?尽管与李清照同时代的陆游愤怒地喊道:“公卿有党排宗泽,帷幄无人用岳飞。”但朝中的大人们不是照样做官,照样花天酒地吗?你看,虽生乱世,有多少文人不是照样手摇折扇,歌咏风月,琴棋书画了一生吗?你看,有多少女性,不学什么辞藻,不追求什么爱情,不是照样生活吗?
    ③但是李清照却不,她以平民之身,思公卿之责,念国家大事;以女人之身,求人格平等、爱情之尊。无论对待政事、学业还是爱情、婚姻,她决不随波,决不凑合,这就难免有了超越时空的孤独和无法解脱的悲哀。她背着沉重的十字架,集国难、家难、婚难和学业之难于一身。凡封建专制制度所造成的政治、文化、道德、婚姻、人格方面的冲突、磨难都折射在她那如黄花般瘦弱的身子上。
    ④“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从骨子里讲,李清照除追求民族气节和政治上的坚定外,还追求人格的超俗。她总是清醒地持着一种做人的标准,顽强地守着自己的节操。在未遭大难,生活还比较稳定时,已见出她高标准的人格追求。当年赵明诚在莱州做官,她去探亲,见室中诗书不多,竟大不悦。以后世事纷扰,她就更超群拔俗,出污泥而不染。她是站在世纪的高阁之上,穿越时空,俯视众生的,所以有一种特殊的寂寞。
    ⑤有一本书叫《百年孤独》,李清照是千年孤独,环顾女界无同类,再看左右无相知,所以她才上溯千年到英雄霸王那里去求相通,“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还有,她不可能知道,千年之后,到封建社会气数将尽时,才又出了一个与她相知相通的女性——秋瑾,秋瑾回首长夜3000年,也长叹了一声:“秋风秋雨愁煞人!”
⑥如果李清照像鲁迅笔下的祥林嫂一样,是一个已经麻木的人,也就算了;如果李清照是以死抗争的杜十娘,也就算了。她偏偏是以心抗世,以笔唤天。她凭着极高的艺术天赋,将这漫天愁绪抽丝剥茧般地进行了细细的纺织,化愁为美,创造了让人们永远享受不尽的词作珍品。李词的特殊魅力就在于它一如作者的人品,于哀怨缠绵之中有执著坚忍的阳刚之气,虽为说愁,实为写真情大志,所以才耐得人百年千年地读下去。
⑦郑振铎在《中国文学史》中评价说:她是独创一格的,她是独立于一群词人之中的。她不受别的词人的什么影响,别的词人也似乎受不到她的影响。她是太高绝一时了,庸才的作家是绝不能追得上的。无数的词人诗人,写着无数的离情闺怨的诗词;他们一大半是代女主人翁立言的,这一切的诗词,在清照之前,直如粪土似的无可评价。于是,她一生的故事和心底的怨愁就转化为凄清的悲剧之美,她和她的词也就永远高悬在历史的星空。
⑧随着时代的进步,李清照当年许多痛苦着的事和情都已有了答案。可是当我们偶然再回望一下千年前的风雨时,总能看见那个立于秋风黄花中的寻寻觅觅的美神。
(选自《十月》,作者:梁衡。有删改)
16.大量引用是本文的一大特色,试分析文章第②③节中引用陆游和王维诗句的作用。(4分)
【解析】引陆游诗句的作用在于借陆游的愤怒揭示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交代了李清照生活的社会背景;引王维的诗句在于赞美李清照如“松间明月”“石上清泉”般的超俗人格。 (考查分析文章写作手法与表达方式)
17.作者将李清照称为“乱世中的美神”,她的“美”在文中有哪些体现?试结合全文,分条陈述。(4分)
【解析】李清照的“美”体现在:①追求民族气节和政治立场上的坚定;②追求人格的超俗;③化愁为美,创造了让人们永远享受不尽的词作珍品。 ( 考查筛选信息、归纳要点)                                                           
18.如何理解文章开头画线句子“李清照的悲剧就在于她是生在封建时代的一个有文化的女人”的含义?(6分)
【解析】在封建社会,作为女人,她们依附于男人而存在,没有独立的社会地位;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她又处在社会思想的制高点,她看到了许多别人看不到的事情,追求着许多别人不追求的境界。正由于这两方面的矛盾,她只能生活在孤独与悲哀之中,这就是李清照的悲剧。 (考查理解文章的含义)
19. 郑振铎曾提到过“无数的词人诗人,写着无数的离情闺怨的诗词” 结合全文,你怎样理解这些写“离情闺怨”的诗词在李清照的诗作面前是“直如粪土似的无可评价”? (8分)
【解析】赞同:①在写作的主题上,离情闺怨类诗词写的都是男女相思;李清照的词作往往表现的是女词人在国难当头的困境里的愁思。②在诗词的格调上,离情闺怨类诗词表现的都是狭隘的个人愁绪;李清照的诗词往往表现出关心国家兴亡,坚守操守的大志。③在艺术风格上,离情闺怨类诗词往往滥用感情,手法粗劣;李清照的诗词含蓄蕴藉,给人以美的享受。
不赞同:①“无数”“粪土”等说法太绝对;②高于或相当于李诗者不乏其人,例如柳永等:③诗作风格、内容等应该丰富多彩,不拘一格。(谈出两点理由,且角度不重复,言之成理即可。每点2分。考查鉴赏与评价人物形象及作品含义)

六、选做题(2小题任选做1题,6分) 
2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孟子曰:“孔子登东山①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日月有明,容光②必照焉。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③不达。”
【注】①东山:即蒙山,在今山东蒙阴县南。②容光:指能够容纳光线的小缝隙。③成章:指事物达到一定阶段或有一定规模。
请你根据孟子这段话,结合现实生活,谈谈你对其中所蕴含的哲理的思考。(6分)
答:                                                                         
                                                                               
【解析】这是一段激励人立志向学和提高思想境界的绝妙好文,深富哲理。主要包含两方面的意思:
一方面,立志要高远,胸襟要开阔。“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这是胸襟的拓展,境界的升华。登山就要登泰山,观水就要观海水,做学问就要做于圣人之门。这就是拓展胸襟,升华境界的道理。
另一方面,基础要扎实,要循序渐进,逐步通达。“观水有术,必观其澜。”因为,光有本,水有源。太阳和月亮的光辉不放过任何一个能够容纳光线的小缝隙,流水不放过任何一个坑坑洼洼。那么,我们做学问,立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一 下册 期末试卷


上一个『高一语文必修三期中考试检测试题』  下一个『二00一年魏县二中初中生升学文化模拟考试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