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厦门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中考试卷
试题
名称
2011年厦门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九年级总复习 部编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11年厦门市初中毕业及高中阶段各类学校招生考试语文(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准考证号姓名座位号注意事项:1.全卷四个部分,六大题,18小题,试卷共6页,另有答题卡。2.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上,否则不能得分。第一部分口语交际(满分:6分)一、完成第1题(6分)1.根据对话情境,回答问题(6分)某中学长期
试题预览
    2011年厦门市初中毕业及高中阶段各类学校招生考试
语    文
(试卷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准考证号                   姓名             座位号        
注意事项:
1.全卷四个部分,六大题,18小题,试卷共6页,另有答题卡。
2.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上,否则不能得分。

第一部分    口语交际(满分:6分)
一、完成第1题(6分)
1.根据对话情境,回答问题(6分)
某中学长期采用电铃声作为上下课的信号。有位学生特意给校长发了一封电子邮件,建议改变铃声模式。同学们对此议论纷纷——
甲学生  我觉得用不着改变。铃声不就是一种信号嘛,听得清楚就行了。
乙学生  老弟,你的耳朵也太缺乏美感了!(众学生善意地笑)优美的铃声可以美化校园文化环境。电铃声单调刺耳,是该换换了。
丙学生  说得好!我觉得校园钟声挺有魅力的。学校后山钟亭里就有一口大铜钟闲置着,我们为什么不建议校长聘请专人来敲钟呢?
丁学生  好是好,可太费事了。我觉得可以用播放“温馨提示语”来代替电铃声,例如“同学们,请做好课前准备,快上课了。”
甲学生  这种方式有点拖泥带水,还不如电铃声干脆利落呢!
乙学生  我也有个主意!建议校长用优美的歌曲来作铃声。比如《鼓浪屿之波》就挺好听,(哼唱)“鼓浪屿四周海茫茫……”温馨、高雅,多棒啊!
(1)同学们议论的话题是什么?(2分)
A.优美音乐      B.校园铃声      C.后山钟亭
(2)乙生说“你的耳朵也太缺乏美感了!”其言外之意是什么?(2分)
A.甲生不关注校园铃声是否有美感。
B.甲生的耳朵形状长得不太好看。
C.甲生的听力有些迟钝,不够灵敏。
(3)假设你也参加这次讨论,你想表达什么看法呢?请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2分)

第二部分    积累与运用(满分:39分)
二、完成2—5题(39分)
2.古诗文积累(13分)
(1)关关雎鸠,          。(《关雎》)(1分)
(2)予独爱莲之           ,           ,中通外直……(周敦颐《爱莲说》)(2分)
(3)子曰:“岁寒,        。”(《论语》)形象地阐述了身处浊世更显君子风范的哲理。(1分)
(4)一代雄才曹操的诗“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例如《观沧海》气势恢宏、包容天地万象,“           ,若出其中;           ,若出其里”。(2分)
(5)词体大略有二,一婉约,一豪放。婉约词含蓄婉转,如李清照的“人比黄花瘦”。豪放词率直粗犷,如辛弃疾的“     ,弓如霹雳弦惊。     ,赢得生前身后名”(《破阵子》)。(2分)
(6)古诗词中,化用前人诗文的妙例很多。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        ,        ”,化用了“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苏轼《水调歌头》的“但愿人长久,        ”,是从“隔千里兮共明月”脱化而来的。(3分)
(7)下列诗句中,哪一句与南宋志南和尚的“沾衣欲湿杏花雨”描写的雨景最接近?(2分)
A.巴山夜雨涨秋池             B.春潮带雨晚来急
C.萧萧暗雨打窗声             D.天街小雨润如酥
3.根据文段内容,解答问题(6分)
站立着,我们当像一棵树。
铁一般坚强的树干,是我们伟岸的身躯。风雨中A遨ào然挺tǐn立,任狂风呼啸、霹雳惊天、暴雨肆虐。
披拂摇曳,是我们挥舞的手臂。和风吹过,树叶沙沙,那是我们真诚的致意——向湛蓝的天空,向B炽zhǐ热lè的太阳,向C广袤mào无垠yín的大地。
粗壮的树根,是我们有力的双足。深深踏入土壤,与脚下的土地有同样执著的坚持,不论是D润lùn如油高ɡāo的田圃,还是瘠薄干瘦的荒野。
站立着,我们当像一棵树——一棵(      )的参天大树!
(1)加点的词语书写与注音都正确的一处是(2分)
(2)为括号处选择一个恰当的成语(2分)
A.玲珑剔透    &nb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九年级 总复习 中考试卷


上一个『泸县七年级语文综合题』  下一个『江苏省扬州市2011年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语文试卷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