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一中2010级2010—2011学年语文第四模块第一阶段考试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天水一中2010级2010—2011学年语文第四模块第一阶段考试试题(高一必修四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天水一中2010级2010—2011学年语文第四模块第一阶段考试试题命题人:王金旺审核:张晨阳时间:120分钟总分:100分一、基础知识。(每题2分,共30分)1.下面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天堑(qiān)纶巾(guàn)鲈鱼(lú)寻觅(mí)B.参差(sén)骤雨(zhòu)罗绮(yī)嬉笑(xī)C.煴火(yūn)弋射(yì)给(jǐ
试题预览
天水一中2010级2010—2011学年语文第四模块第一阶段考试试题
命题人:王金旺       审核:张晨阳
时间:120分钟       总分:100分
一、基础知识。(每题2分,共30分)
1.下面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天堑(qiān)      纶巾(guàn)    鲈鱼(lú)         寻觅(mí)
B. 参差(sén)    骤雨 (zhòu)      罗绮(yī)        嬉笑(xī)
C. 煴火(yūn)     弋射(yì)         给(jǐ)其衣食       汤镬(huò) 
D. 揾泪(wén)   樯橹(qiáng)    脍炙 (kuài)     台榭(xiè)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重湖叠献   招募   千骑   陡峭       B. 树梢    暮蔼   凝噎   何妨
C. 遥岑远目   憔悴   钓叟   故垒       D. 寒蝉    良辰   栏杆   消魂
3.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词是一种音乐文学,原为按歌曲歌唱的民间小调,叫曲、杂曲或曲子词,也称长短句、乐府或诗余等。词牌不等于题目。
B. 词在结构上大多是分段的。段在音乐上叫片,或叫阕。阕是音乐终了的意思。词大多是双阕的,也有单阕或多阕的。
C. 词起源于隋唐,从民间逐渐转为文人创作,全盛于宋代。词史上先后出现了“花间派”“婉约派”“豪放派”等流派
D. 词有小令、中调、长调之分。58字以内为小令,59字到90字为中调,90字以上为长调。慢词指的就是长调。
4.下列词句中,没有使用典故的一句是(    )  
  A.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B.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C.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D.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5.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李清照纪念堂是座古色古香的庭院,____________ :“大明湖畔,_____________,故居在垂杨深处;______________,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读后顿然唤起人们对这位婉约词人的怀念。
A. 郭沫若撰题了纪念堂的门联       趵突泉边       漱玉集中
B. 郭沫若撰题了纪念堂的门联       漱玉集中       趵突泉边
C. 纪念堂的门联为郭沫若撰题       漱玉集中       趵突泉边
D. 纪念堂的门联为郭沫若撰题       趵突泉边       漱玉集中
6.下列句子没有语句倒装现象的一项是(  )
A.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B. 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C.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D.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见”,意义和用法与众不同的一项是
A.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B. 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
  C.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D. 见犯乃死,重负国
8.对下边句子中加点的“引”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              (引:延请) 
B. 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                    (引:牵拉) 
C. 虞常果引张胜,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            (引:邀请)         
D. 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    (引:拔出)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B. 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
C. 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天蛮夷,何以见汝为
D. 以十五城请易璧;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10.下列各句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召有司案图                   B.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C. 畔主背亲                     D. 汉亦留之以相当
11.下列各句中,句式特点与“求人可使报秦者”句相同的一项是(  )
A. 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B. 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 
C. 何面目以归汉!                          D. 何以知之?
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词类活用形式,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① 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②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③ 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④ 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⑤ 吾羞,不忍为之下                        ⑥ 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
⑦ 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                ⑧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A. ①③④⑥         B. ②⑤⑦⑧         C. ②③④⑥         D. ③⑤⑥⑧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3—16题。(共12分,) 
(秦)王问于将军李信曰:“吾欲取荆,于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李信曰:“不过用二十万。”王以问王翦,王翦曰:“非六十万人不可。”王曰:“王将军老矣,何怯也!”遂命李信、蒙恬将二十万人伐楚;王翦因谢病归频阳。
李信攻平舆,蒙恬攻寝,大破楚军。信又攻鄢、郢,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楚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②,大败李信,入两壁,杀七都尉;李信奔还。
王闻之,大怒,自至频阳谢王翦曰:“寡人不用将军谋,李信果辱秦军,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王翦谢病不能将,王曰:“已矣,勿复言!”王翦曰:“必不得已用臣,非六十万人不可!”王曰:“为听将军计耳。”于是王翦将六十万人伐楚。
王送至霸上,王翦请美田大宅甚众。王曰:“将军行矣,何忧贫乎?”王翦曰:“为大王将,有功,终不得封侯,故及大王之向臣,以请田宅为子孙业耳。”王大笑。王翦既行,至武关,使使还请善田者五辈。或曰:“将军之乞贷亦已甚矣!”王翦曰:“不然,王怚中③而不信人,今空国中之甲士而专委于我,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王而疑我矣。”
王翦取陈以南至平舆。楚人闻王翦益军而来,乃悉国中兵以御之;王翦坚壁不与战。楚人数挑战,终不出。王翦日休士洗沐,而善饮食,抚循之;亲与士卒同食。久之王翦使人问:“军中戏乎?”对曰:“方投石、超距④。”王翦曰:“可用矣!”楚既不得战,乃引而东。王翦追之,令壮士击,大破楚师,至蕲南,杀其将军项燕,楚师遂败走。王翦因乘胜略定城邑。  (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荆:即楚国,因有荆山,故又称荆。 ②顿舍:停驻,休息。 ③怚(cū) 中:粗心。 ④超距:跳远。
13.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与蒙恬会城父           会师
B. 将军之乞贷亦已甚矣     宽恕
 C. 自至频阳谢王翦曰       道歉
D. 王翦日休士洗沐         每天
14.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①将军老矣,何怯也   ②何以汝为见
B. ①久之,王翦使人问   ②即患秦兵之来
 C. ①乃悉国中兵以御之   ②宁许以负秦曲
 D. ①王翦因乘胜略定城邑   ②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
15.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与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李信认为灭楚的兵力“不过用二十万”,虽然其勇可嘉,但毕竟流露出了轻敌的情绪,因而在其后的伐楚之战中,由开始的节节胜利最终导致了惨败而归。   
B. 王翦与李信相反,他实事求是,做事谨慎,老谋深算,运用以逸待劳、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策略,赢得了全线胜利。
   C. 李信和王翦在灭楚上的不同看法及其所产生的不同结果,印证了《孙子兵法》中“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一科学的真理。
   D. 王翦虽然为秦国灭楚立下了大功,但是他借秦王重用他为将之机,多次请求得到良田大宅,这种谋求私利的做法,并不可取。
16.把下列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 王翦谢病不能将 (2分)
(2)楚人闻王翦益军而来,乃悉国中兵以御之(4分)
三、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第17题。(6分)
浣溪沙•秦观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1) 后人认为该词描绘了一个女子在春阴的怀抱里所生发的“淡淡哀愁”,亦体现作者秦观的心中的“淡淡的愁”。请你说说“淡淡的愁”的“淡淡”二字在词中是如何体现出来的,请结合具体词句作答。(2分)
(2) “自在飞花轻似梦”一句是个比喻句,今人沈祖棼在《宋词赏析》中将其成为“奇喻”,请你说说这个比喻“奇”在何处?(4分)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8题。(10分)
乱世中的美神
梁 衡
李清照是宋代著名女词人,生于山东济南。父亲是名重一时的文学家,母亲是状元之女,浓郁的家庭文化氛围造就了李清照超绝众人的文采。动乱的时代和个人颠沛流离的生活经历使这个清新明丽、擅长描写闺中情趣的女词人的作品变得沉郁凄凉。并不是生活的变故可以改变每一个人,阅读文章时仔细体味为什么女词人会有这种变化。
李清照的悲剧就在于她是生在封建时代的一个有文化的女人。作为女人,她处在封建社会的底层。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她又处在社会思想的制高点,她看到了许多别人看不到的事情,追求着许多人不追求的境界,这就难免有孤独的悲哀。本来,3000年封建社会,来来往往有多少人都在心安理得、随波逐流地生活。你看,北宋仓皇南渡后不是又夹风夹雨,称臣称儿地苟延了152年吗?尽管与李清照同时代的陆游愤怒地喊道:“公卿有党排宗泽,帷幄无人用岳飞。”但朝中的大人们不是照样做官,照样花天酒地吗?你看,虽生乱世,有多少文人不是照样手摇折扇,歌咏风月,琴棋书画了一生吗?你看,有多少女性,不学什么辞藻,不追求什么爱情,不是照样生活吗?但是李清照却不,她以平民之身,思公卿之责,念国家大事;以女人之身,求人格平等,爱情之尊。无论对待政事、学业还是爱情、婚姻,她决不随波,决不凑合,这就难免有了超越时空的孤独和无法解脱的悲哀。她背着沉重的十字架,集国难、家难、婚难和学业之难于一身。凡封建专制制度所造成的政治、文化、道德、婚姻、人格方面的冲突、磨难都折射在她那如黄花般瘦弱的身子上。“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从骨子里讲,李清照除追求民族气节和政治上的坚定外,还追求人格的超俗。她总是清醒地持着一种做人的标准,顽强地守着自己的节操。在未遭大难,生活还比较稳定时,已见出她高标准的人格追求。当年赵明诚在莱州做官,她去探亲,见室中诗书不多,竞大不悦。以后世事纷扰,她就更超群拔俗,出污泥而不染。她是站在世纪的高阁之上,穿越时空,俯视众生的,所以有一种特殊的寂寞。有一本书叫《百年孤独》,李清照是千年孤独,环顾女界无同类,再看左右无相知,所以她才上溯千年到英雄霸王那里去求相通,“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还有,她不可能知道,千年之后,到封建社会气数将尽时,才又出了一个与她相知相通的女性——秋瑾,秋瑾回首长夜3000年,也长叹了一声:“秋风秋雨愁煞人!”
如果李清照像鲁迅笔下的祥林嫂一样,是一个已经麻木的人,也就算了;如果李清照是以死抗争的杜十娘,也就算了。她偏偏是以心抗世,以笔唤天。她凭着极高的艺术天赋,将这漫天愁绪抽丝剥茧般地进行了细细的纺织,化愁为美,创造了让人们永远享受不尽的词作珍品。李词的特殊魅力就在于它一如作者的人品,于哀怨缠绵之中有执著坚忍的阳刚之气,虽为说愁,实为写真情大志,所以才耐得人百年千年地读下去。郑振铎在《中国文学史》中评价说:她是独创一格的,她是独立于一群词人之中的。她不受别的词人的什么影响,别的词人也似乎受不到她的影响。她是太高绝一时了,庸才的作家是绝不能追得上的。无数的词人诗人,写着无数的离情闺怨的诗词;他们一大半是代女主人翁立言的,这一切的诗词,在清照之前,直如粪土似的无可评价。于是,她一生的故事和心底的怨愁就转化为凄清的悲剧之美,她和她的词也就永远高悬在历史的星空。
随着时代的进步,李清照当年许多痛苦着的事和情都已有了答案。可是当我们偶然再回望一下千年前的风雨时,总能看见那个立于秋风黄花中的寻寻觅觅的美神。
                                                    (选自《十月》,有删改)
(1) 作者将李清照称为“乱世中的美神”,她的“美”在文中有哪些体现?试结合全文,分条陈述。(3分)
(2) 如何理解文章开头画线句子“李清照的悲剧就在于她是生在封建时代的一个有文化的女人”的含义?(3分)
(3) 大量引用是本文的一大特色,试分析文章中引用陆游和王维诗句的作用。(4分)
五、背诵默写。(每题1分,共8分.)
(1)云树绕堤沙,             。       (2)执手相看泪眼,               。
(3)人生如梦,               。       (4)             ,何妨吟啸且徐行。
(5)遥岑远目,献愁供恨,             。(6)             ,有暗香盈袖。
(7)梧桐更兼细雨,             。     (8)鄙贱之人,                   。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40分)
  长期从事学生思想教育研究的南京财经大学胡连生教授说,现在少数学生中存在的迷恋网络、虚度光阴、不求上进等现象,从根本上讲,都是责任感缺失的外在表现。一个连对自己和父母都不负责任的学生,怎么会承担对集体、国家和事业的责任?
  《中国青年报》上《生活在低处,灵魂在高处》一文说:“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学生,才会真正把自我实现和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系起来。”
  2006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季羡林老人在《人生的意义与价值》一文中说:“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河中,我们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任务,而且是绝非可有可无的。……人生的意义与价值恐怕就在于对人类发展的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责任感。”
读了上述文字,你有何感想?请联系社会实际或你的人生体验,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15 CCDDD  ABCDD  AABCD
13、B封赏
14、C(以,表目的;A多么,副词;什么,疑问代词B延长音节;助词,取消独立性D副词,就;介词“通过”)
15、D(不是谋求私利,而是为了消除秦王的疑心)
16(1)王翦推托说有病,不能带兵。
(2)楚人听说王翦增兵攻来,于是调动了全国兵力来抵抗.。
参考译文:
  (始皇帝二十一年)秦王向将军李信询问说:“我准备占领楚国,请估计一下要用多少兵力才够?”李信回答说:“不超过二十万。”秦王同样拿这个问题问王翦,王翦说“非得六十万人不可”。秦王说“王将军老了,多么胆怯啊!”于是派遣李信、蒙恬率领二十万人进攻楚国;王翦也就以有病为理由辞职近回家乡频阳。
(二十二年)李信攻打平舆,蒙恬进攻寝城,大败楚军。李信又进攻鄢、郢,拿下了它们。于是带领军队向西推进,同蒙恬在城父会师,楚军便紧紧跟在秦军的后边,三天三夜不停留休息,使李信的军队被拖得疲惫不堪,遭到惨败,两座军营被攻下,七名都尉被杀死;李信逃回。
     秦王听到这个消息,大怒,亲自去到频阳向王翦道歉说:“寡人不采用将军的计谋,使得李信玷辱了秦军的声威。将军即使有病,难道忍心丢下寡下不管吗!”王翦推托说:“我有病,不能带兵。”秦王说:“从前的事已经过去了,不要再说了!”王翦说:“如果迫不得已,一定要用我,非得六十万人不行!”秦王说:“但凭将军安排考虑罢了。”于是王翦率领六十万大军进攻楚国。
    秦王送到霸上,王翦要求赏赐给他很多良田大宅。秦王说:“将军出发吧,难道还忧虑贫穷吗?”王翦说:“担任大王的将领,即使立了功,终究也是不会得到封侯之赏的,所以趁着大王信用我的时候,只好讨些田宅来作为留给子孙的产业。”秦王大笑。王翦出发后,到了武关,先后派五批使者回去讨封良田。有人说:“将军讨封赏也太过分了!”王翦说:“这个看法不对。大王粗心大意而又不信任人,现在倾尽国内兵力委托我独自指挥,我如果不多多地讨封良田大宅作为子孙的产业,来表示自己无别的打算,就反而会使大王因此猜疑我了。
(二十三年)王翦占领了陈以南直到平舆一带。楚人听说王翦增兵攻来,于是调动了全国兵力来抵抗;王翦坚守营垒不与楚人交战。楚人多次挑战,王翦始终不肯出兵。王翦每天只让士卒休息洗浴,吃好喝好,安抚他们;并亲自同士卒一起用饭。过了一段日子,王翦派人探问:“军中在玩什么?”回答说:“正在玩投石、跳远的游戏。”王翦说:“可以出兵了!”这时楚军见找不到战机,便向东转移。王翦趁机出兵追赶,命令壮士攻击,将楚军打得大败,一直追到蕲南地区,杀死了楚军将军项燕,楚军于是全线溃败。王翦便乘胜占领了各地城邑
17(1)词人使用或选取了“轻寒” “晓阴”“淡烟” “丝雨” “如梦的飞花”等词语或意象,通过轻浅的色调、幽渺的意境,体现了“淡淡”二字。
(得分关键:“轻寒” “晓阴”“淡烟” “丝雨” “如梦的飞花”这些意象。)
(2)它的奇,可以分两层说。
第一,“飞花”和“梦”本来不相类似,无从类比。但词人却发现了它们之间有“轻”和“美”这两个共同点,就将两样原来毫不相干的东西联成一体,构成了既恰当又新奇的比喻。(该点2分。如果考生围绕“通感”这种特殊的比喻来作答,此点亦可给分。)
第二,一般的比喻,都是以具体的事物去形容抽象的事物,或者说,以容易捉摸的事物去比譬难以捉摸的事物。但词人在这里却反其道而行之。他不说梦似飞花,而说飞花似梦,也同样很新奇。”(该点2分)这个比喻用语奇绝,特别具有一种诗意美和画境美。
18(1)、李清照的“美”体现在:①追求民族气节和政治立场上的坚定;②追求人格的超俗;③化愁为美,创造了让人们永远享受不尽的词作珍品。
(2)、在封建社会,作为女人,她们依附于男人而存在,没有独立的社会地位;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她又处在社会思想的制高点,她看到了许多别人看不到的事情,追求着许多别人不追求的境界。正由于这两方面的矛盾,她只能生活在孤独与悲哀之中,这就是李清照的悲剧。
(3)、引陆游诗句的作用在于借陆游的愤怒揭示当时的社会现实,交代李清照生活的社会背景;引王维的诗句在于赞美李清照如“松间明月”“石上清泉”般的超俗人格。 (61.178.128.165)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一 必修四 月考试卷


上一个『七下期末模拟』  下一个『2011年高考四川卷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含优秀作文)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