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中考语文模拟试题
您现在位置: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试题下载
→
中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人教版中考语文模拟试题
(九年级总复习 部编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语文中考预测卷(一)一、积累:(29分)1.从下面的句子中任意选填八句,使原句完整。(8分)①____________,风正一帆悬。②夕阳西下,___________。③__________,听取蛙声一片。④晨兴理荒秽,___________。⑤__________,何似在人间。⑥__________,
试题预览
语文中考预测卷(一)
一、积累:(29分)
1.从下面的句子中任意选填八句,使原句完整。(8分)
①____________,风正一帆悬。
②夕阳西下,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听取蛙声一片。
④晨兴理荒秽,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何似在人间。
⑥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
⑦马作的卢飞快,___________。
⑧__________,夜泊秦淮近酒家。
⑨无丝竹之乱耳,___________。
⑩__________,勿施于人。
2.从以下题目中任选一题,做诗词赏析(有奖励分)(2分)
①《游山西村》一诗的作者,紧紧抓住一个“游”字,为我们描绘了怎样的景、物、情?
②张养浩在《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抒写“峰峦如聚波涛如怒”,“聚”字,“怒”字被历代文人称道,你能说说理由吗?
③王维的诗句“风烟望五津”中,一个“望”字,有怎样的妙处?请多角度赏析。
3. ①有关部门对不同人群进行测试,要求每人写出“我虽然工作在风光旖旎的地方,却很寂寞,所以我要跳槽”这句话。结果,写不出或写错“旖旎”两个字的占95%,“寂”字占54%,“寞”字占65%,“槽”字占70%;书写潦草的约占70%。
②上海的一份“汉字书写现状”调查显示,年轻人写钢笔字不规范的占70%~80%。
③北京的一份调查显示,4l%的小学生汉字书写达不到《语文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正确、端正、整洁”的要求。
从材料中提炼出一条主要信息。(2分)
4.观察下面两幅图,根据其主要内容,写出你的感想。要求主题明确,语句通顺,不少于60字。(4分)
5.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每年4月23日确定为“世界读书日”,为庆祝这一文化节日,学校决定举办一次读书周活动。(4分)
(1)请你为这次活动写一主题语。
(2)请写出一条关于“热爱读书”的名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3)活动中,同学们对读书有下列三种观点,请选择其中一个观点说说你的理由。(50字以内)
A、读经典的书,就发现了世界的入口。
B、读流行的书,就走在了时代的前列。
C、读实用的书,就架设了生活的桥梁。
6.展开联想和想象,模仿例句为字母“F”,标点“?”或其他字母、标点各写一句话。
例句:A是一座新的高峰,正在召唤着渴求知识的人去攀登。(2分)
7.下面短文中画线的句子有三处表达不当,请把它们找出来,并加以改正。(3分)
据有关部门报道,①我国每年约有360亿吨的生活和工业污水排入江河,近三分之一的城市居民得不到安全卫生的饮用水,这样,②纯净水公司就很快地迅速发展起来了。但是,经卫生防疫部门检测,纯净水并不纯净。③市政府要求几个纯净水公司的领导在近期内抓紧整改,④使纯净水产品普遍的质量得到提高。
第 处,改为
第 处,改为
第 处,改为
8.社会发展,环保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请你选择具体角度补全下面对联。
上联:惜水、爱水、节水、点点滴滴,从我做起。(2分)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9.初中阶段,我们读了不少名著,一定会有很多鲜明的人物形象印在你的脑海中,请说出两部名著中有相同性格特点的人物,比较其异同。(2分)
二、阅读(42分)
(一)文言阅读:(14分)
1.用“|”标出下面画线句中最明显的一处停顿。(2分)
①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②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③学而不思则罔
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2分)
①云归而岩穴暝
②沿溯阻绝
③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3.翻译下面句子(4分)
①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
④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4.曹刿与邹忌都是值得我们赞赏的人物,你更欣赏谁?根据所学文章,说说理由。(2分)
5.《醉翁亭记》一文中多次出现“醉”与“乐”字,请你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它们之间的关系。(2分)
6.下面两句话所强调的共同点是什么?它们各自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2分)
①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②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二)向生命鞠躬
早就想带儿子爬一次山,这和锻炼身体无关,而是想让他尽早知道世界并不仅仅是由电视、高楼以及汽车这些人工的东西构成的。只是这一想法的实现已是儿子两岁半的初冬。
初冬的山上满目萧瑟,刈剩的麦茬已经黄中带黑,本就稀稀拉拉的树木因枯叶的飘落更显孤单,黄土地少了绿色的润泽而了无生气。置身在这空旷寂寥的山上,更多感受到的是一种原始的静谧和苍凉。
因此,当儿子发现了一只蚂蚱并惊恐地指给我看时,我也感到十分惊讶。我想这绝对是这山上惟一至今还倔强地活着的蚂蚱了。
我蹑手蹑脚地靠过去。它发现有人,蹦了一下,但显然已很衰老或孱弱,才蹦出去不到一米。我张开双手,迅速扑过去将它罩住,然后将手指裂开一条缝,捏着它的翅膀将它活捉了。这只周身呈土褐色的蚂蚱因惊惧和愤怒而拼命挣扎,两条后腿有力地蹬着。我觉得就这样交给儿子,必被它挣脱,于是拔了一根干草,将细而光的草秆从它的身体的末端捅入,再从它的嘴里捅出——小时候我们抓蚂蚱,为防止其逃跑,都是这样做的,有时一根草秆上要穿六七只蚂蚱。蚂蚱的嘴里滴出淡绿色的液体,它用前腿摸刮着,那是它的血。
我将蚂蚱交给儿子,告诉他:“这叫蚂蚱,专吃庄稼的,是害虫。”
儿子似懂非懂地点头,握住草秆,将蚂蚱盯视了半天,然后又继续低头用树枝专心致志地刨土。儿子还没探索有益虫害虫的概念,在他眼里一切都是新鲜的。或许他在指望从土里刨出点什么东西来。
我点着一支烟,眺望远景。
“跑了!跑了!”儿子忽然急切地叫起来。
我扭头看去,见儿子只握着一根光秃秃的草秆,上面的蚂蚱已不翼而飞。我忙跟儿子四处寻找。其实蚂蚱并未跑出多远,它已受到重创,只是在地上艰难地爬,间或无力地跳一下,因此我未找出两步就轻易地发现了它,再一次将它生擒。我将遇难者重又穿回草秆,所不同的是,当儿子又开始兴致勃勃地刨土时,我并没有离开,而是蹲在儿子旁边注视着蚂蚱。我要看这五脏六腑都被穿透的小玩意儿究竟用何种方法竟能逃跑!
儿子手里握着的草秆不经意间碰到了旁边的一丛枯草。蚂蚱迅速将一根草茎抱住。随着儿子手的抬高,那穿着蚂蚱的草秆渐成弓形,可是蚂蚱死死地抱住草茎不放。难以想象这如此孱弱和身受重创的蚂蚱竞还有这么大的力量!儿子的手稍一松懈,它就开始艰难地顺着草茎往上爬。它每爬行一毫米,都要停下来歇一歇,或许是缓解一下身体里的巨大疼痛。穿出它嘴的草秆在一点儿一点儿缩短,而已退出它身体的草秆已被它的血染得微绿。
我大张着嘴,看得出了神。我的心被这悲壮逃生的蚂蚱强烈震撼。它所忍受的疼痛我们人类不可能忍受。这壮举在人世间也不可能发生。我相信我正在目睹着一个奇迹,一个并非所有人都有幸目睹到的生命的奇迹。当蚂蚱终于将草秆从身体里完全退出后,腿一松,从所抱的草茎上滚落到地上。这一定是精疲力竭了。生命所赋予它的最后一点儿力量,就是让它挣脱束缚,获得自由,然后无疑地,它将慢慢死去。
儿子手里握着的草秆再没有动。我抬眼一看,原来他早已和我一样,呆呆地盯着蚂蚱的一举一动,并为之震撼。
我慢慢地站起来,随即向前微微弯腰。
儿子以为我又要抓蚂蚱,连忙喊:“别,别,别动它,它太厉害了!”
我明白儿子的意思。他其实是在说:“它太顽强了!”
儿子大概永远也不会明白弯腰的意思。我几乎是在下意识地鞠躬,向一个生命、一个顽强的生命鞠躬。
(1)第3段中“我”十分肯定地认定“这绝对是这山上惟一至今还倔强活着的蚂蚱了”,其根据是什么?(2分)
(2)根据文章内容简要概述蚂蚱挣脱束缚,顽强求生的过程。(不超过20字)(2分)
(3)作者说这只蚂蚱的逃生是“悲壮”的,请你从文中找出能够体现其“悲壮”的两处。(2分)
(4)文中第8段,儿子曾急切地叫道“跑了!跑了!”而14段中,儿子又连忙喊:“别、别、别动它!它太厉害了!”这一“叫”一“喊”,分别表现了儿子怎样的思想感情?从中你能感悟到什么?(2分)
(5)你如何理解“我几乎是在下意识地鞠躬”这句话的“下意识”一词的?(2分)
(三)神圣的地方
秦文君
我常跑校园,隔些时候不去就有些空落落的。我也不知是因为写校园小说写出了什么职业癖好,还是我就是那种从骨子里就依恋纯净世界的人。
虽说这些年人们的心情冷了点,学生也不似我们当年那样群情激昂,世故之风吹进校门。然而,学校仍是有着合唱的歌声,有着升旗仪式,有着集体主义和求上进精神的地方。不说别的,相互间叫着学号,称呼对方为同学,那种关系就仿佛脱了俗地干净剔透。
曾经参加过一个学生自发组织的拍卖会,似乎是在一个狭长的礼堂中举行的。在一长排桌子上放着孩子们人见人爱的物品:长毛绒玩具,叮当作响的风铃,还有崭新的铅笔盒,甚至还有女孩的漂亮头饰。这些东西聚在一起,真像个小型博览会。有几个孩子在高声叫卖,也有人买,但大多数是看客,他们围在卖品边窃窃私语,指指点点。
“请买这头饰吧。”有个小女孩扯扯我的袖子,“它很美,太阳一照会发光的。”
我问:“多少钱呢?”
“两块钱!”她说,“请买下它吧!”
我禁不住买下了。因为并不贵,何况那女孩露出央求的目光令我动心。
“谢谢!”小女孩把头饰交给我,“等它旧了之后,用牙膏擦一擦就会又闪亮的。”
我转身要走,忽见女孩把两块钱投进一个箱子,那个箱子上写着:为张敏同学献爱心。
我问谁叫张敏,女孩告诉我,张敏是她们班的同学,身患重病,所以大家就想办一个拍卖会把所得的钱捐给张敏。
“那些东西,”女孩指指拍卖桌上琳琅满目的商品,“都是我们带来的。”
原来。那是孩子们捐献的爱物,他们守在自己的爱物边,是想郑重地把爱物托付给买者。
“这个头饰是你捐献的?”我问女孩。
她羞涩地点点头。
后来,从另一个男孩子那里,我了解到,拍卖会有一条规定:凡不成交的物品都归还原主。也就是说,女孩假若不哀求买主买下头饰的话,拍卖会一结束,她可以重新获得心爱的头饰。
我想把买下的头饰送给女孩,因为那美丽的头饰戴在她头上才会更有光彩。可她却拒绝了,还像受惊的小鹿似的跑开去。因为在她天真幼小的心中,只有奉献得彻底,才是神圣而骄傲的。
1.阅读全文,概括文中的小女孩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2分)
2.在上文中找出和画线句相照应的句子。(1分)
3.“我”把校园称为“神圣的地方”,理由何在?(2分)
4.文中用了生动的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任选一处加以赏析。(2分)
5.文章结尾说“因为在她天真幼小的心中,只有奉献得彻底,才是神圣而骄傲的”,你赞同小女孩的做法吗?请说出理由。(2分)
(四)我很重要
毕淑敏
①当我说出“我很重要”这句话的时候,颈项后面掠过一丝战栗。我知道这是把自己的额头裸露在弓箭之下了,心灵极容易被别人的批判洞伤。
②许多年来,没有人敢在光天化日之下表示自己“很重要”。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都是“我不重要”。作为一名普通士兵,与辉煌的胜利相比,我不重要。作为一个单薄的个体,与深厚的集体相比,我不重要。作为一个奉献型的女性,与整个家庭相比,我不重要。作为随处可见的一分子,与宝贵的物质相比,我不重要。
③我们——简明扼要地说,就是每个单独的“我”——到底重要还是不重要?
④对于我们的父母,我们永远是不可重复的孤本。无论他们有多少儿女,我们都是独特的一个。
⑤假如我不存在了,他们就空留一份慈爱,在风中蜘蛛般飘荡。
⑥假如我生了病,他们的心就会皱缩成石块,无数次向上苍祈祷我的康复,甚至愿灾痛以十倍的烈度降临于他们的自身,以换取我的平安。
⑦我的每一滴成功,都如同经过放大镜,进入他们的瞳孔,摄入他们的心底。
⑧假如我们先他们而去,他们的白发会从日出垂到日暮,泪水会使太平洋为之涨潮。
⑨面对这无法承载的亲情,我们还敢说我不重要吗?俯对我们的孩童,我们是至高至尊的惟一。我们是他们最初的宇宙,我们是深不可测的海洋。假如我们离去,孩子就失去淳淳无双的血缘之爱,天倾东南,地陷西北,万劫不复。盘子破裂可以粘起,童年碎了,水不复原。伤口流血了,没有母亲的手为他包扎。面临抉择,没有父亲的智慧为他谋略……面对后代,我们有胆量说我不重要吗?
⑩相交多年的密友,就如同沙漠中的古陶,摔碎一件就少一件,再也找不到一模一样的成品。面对这般友情,我们还好意思说我不重要吗?
⑾我很重要。
⑿我对于我的工作我的事业,是不可或缺的主宰。我的独出心裁的创意,像鸽群一般在天空翱翔,只有我才捉得住他们的羽毛。我的设想像珍珠一般散落在海滩上,等待着我把它用金线串起。我的意志向前延伸,直至地平线消失的地方……
⒀没有人能替代我,就像我不能代替别人。
⒁我很重要。
⒂我对自己小声说。我还不习惯嘹亮地宣布这一主张,我们在不重要中生活得太久了。
⒃是的,我很重要。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勇气这样说。我们的地位可能很卑微,我们的身份可能很渺小,但这丝毫不意味着我们不重要。
⒄重要并不是伟大的同义词,它是心灵对生命的许诺。人们常常从成就事业的角度,断定我们是否重要。但我要说,只要我们在时刻努力着,为光明在奋斗着,我们就是无比重要地生活着。
⒅让我们昂起头,对着我们这颗美丽的星球上无数的生灵,响亮地宣布——我很重要。
1.本文作者针对长期以来不少人忽略自我存在的价值,认为“ ”这一思想观念,发出了“ ”这一响亮的宣言。(1分)
2.在第④段到第⑩段中,作者从三个方面精辟剖析了个体生命的价值。这三个方面是:(1) (2) (3) 。(3分)
3.“孤本”原指某书仅有一份在世间流传的版本。第⑨段中有两个词与“孤本”在文中表达的意思相近,这两个词是 ; 。(1分)
4.第⑩段中画线的比喻句把 比作 ,两者的相似点是 。这一比喻形象生动地阐述了作者的独特见解。(2分)
5.作者说“重要并不是伟大的同义词,它是心灵对生命的许诺。”请你联系本文简要回答应该怎样生活才能无愧于“心灵对生命的许诺”。(2分)
三、写作:(49分)
1.以我骄傲,我是一滴水(一朵花,一棵草,一只蜜蜂,一头牛……)为题,写一段内心独自或赞美的话语。(4分)
2.在下列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45分)
题目(一)读完《我很重要》你一定有不少感受和启发,请你发挥联想、想象,自选一个角度,自拟题目作文。不少于600字。
题目(二)倾听
答案:
一、积累
1.从下面的句子中任意选填八句,使原句完整。(8分)
①潮平两岸阔 ②断肠人在天涯 ③稻花香里说丰年
④带月荷锄归 ⑤起舞弄清影 ⑥会挽雕弓如满月
⑦弓如霹雳弦惊 ⑧烟笼寒水月笼沙 ⑨无案牍之劳形
⑩己所不欲
2.从以下题目中任选一题,做诗词赏析(有奖励分)
①诗人见到了乡村山环水绕,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色,你吹箫,我击鼓,结队喜庆春花的美好民俗,人们端酒,做佳肴款待客人的淳朴美好的人情。
②“聚”字既写出潼关被群山包围的险要地势,又赋予群山生命和意志,它们如像从四面八方而来,守卫着潼关。
“怒”字既写出了黄河波涛汹涌的气势,又交待了潼关处于黄河之边的险要。
③一是展现了诗人送友时的形象,远眺着朋友要去的地方,久久伫立,那份真挚的友情表现其中;二是诗人的想象,从长安能望见蜀州,我们的心是近的,以此劝朋友不必伤离别;三是意境开阔,气势宏伟,确定了全诗高昂的基调。
3、很多人汉字书写不正确、不规范。
4、这两幅图中的手,是志愿者奉献爱心的手,是中华儿女紧握在一起为中国加油的手,志愿者们已和奉献的精神激励着我为祖国奉献爱心和力量。
5、(1)书香满校园,共享读书乐。
(2)只要是读书名言即可。
(3)A、从名著出发,联系到某个国家的社会状态乃至世界。
B、反映当代生活的小说散文。
C、知识类,实用类书籍的例子。
6、F像一把明亮的钥匙,可以开启智慧之门。?像一个倒置的钓钩,能够在疑问的海洋中钓到智慧之鱼。
7、答案:(2)就迅速发展起来了。
(3)纯净水公司的几个领导。
(4)使纯净水产品的质量普遍得到提高。
8、植绿、造绿、护绿、花花草草,与你相伴。
9、如《水浒传》鲁达 李逵 《三国演义》关羽 张飞
《名人传》中贝多芬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
二、阅读
(一)文言阅读:(14分)
1.用“|”标出下面画线句中最明显的一处停顿。(2分)
①今|天下三分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②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③学而不思|则罔
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2分)
①归:聚拢 暝:昏暗 ②溯:逆流而上 ③寓:寄托
3.翻译下面句子(4分,略)
4.曹刿与邹忌都是值得我们赞赏的人物,你更欣赏谁?根据所学文章,说说理由。(2分)
曹刿:作为平民,他有强烈的爱国思想,为国事而请见庄公,他有非凡的政治远见,指引庄公做好取信于民的战前准备,他有卓越的军事见识和作战指挥才能。
邹忌:作为臣子,他忠于职守,勤于王事,足智多谋,娴于辞令,头脑冷静,有自知之明,有坦荡的胸怀,勇于劝谏。
5.《醉翁亭记》一文中多次出现“醉”与“乐”字,请你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它们之间的关系。(2分)
“醉”和“乐”统一的,“醉”是表象,“乐”是实质,写醉正是为了写“乐”,山水之醉,众宾欢之醉都突出“乐亦无穷”。结尾“醉能同其乐”,更是将醉与乐统一起来,画龙点睛,表达着太守与民同乐的主旨。
6.下面两句话所强调的共同点是什么?它们各自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2分)
①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②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共同点:强调了水势猛,水流急。①句从时间和距离角度和比较的手法突出水流之急,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②句则用比喻修辞描写水流湍急,波浪汹涌的特点,形象生动。
(二)向生命鞠躬
(1)已是初冬,环境空旷寂寥,满目萧瑟。
(2)死死抱住草茎,艰难往上爬,让草秆退出它的身体。
(3) (1)死死地抱住草茎不放……这么大力量;(2)开始艰难地……染得微绿。 (4)前句“叫”,是希望爸爸重新捉住蚂蚱;后句“喊”,是害怕“我”再去捉住蚂蚱。可见蚂蚱的顽强的精神,求生的欲望也震撼了两岁多的儿子,使他也不想再伤害它,并对它有了敬佩之情。(后一句只要能扣住主旨即可)。
(5) “我”被蚂蚱悲壮逃生强烈震撼,发自内心地向这个顽强的生命表示敬意。
(三)神圣的地方
1.小女孩羞涩善良,乐于助人,真诚友爱。 2.它很美,太阳一照会发光的。 3.因为学校仍是有着合唱的歌声,有着升旗仪式,有着集体主义和求上进精神的地方,特别是同学问的关系就仿佛脱了俗地干净剔透。 4.示例:从一些动词的运用上可以体会到。如:“扯扯”“投”和“拒绝”等表现动作的词语,形象而准确地写出了小女孩乐于助人、奉献彻底的个性特点。还可以从人物的神态、外貌描写的角度进行分析,只要有理,言语顺畅即可。 5.这是一道连接读者与文本的开放题。可以结合小姑娘的个性,联系自已的生活经验答题。
(四)我很重要
1、我不重要 我很重要 2、亲情 友情 工作或事业(概括合理即可) 3、惟一 无双 4、密友 古陶 珍贵 5、只要我们时刻努力着,为光明在奋斗着,就是无比重要地生活着,就无愧于“心灵对生命的许诺”。(意思对、言之有理均可)
作文题解:文章可以实写,比如写听雨听雪,听松涛听海潮.听鸟唱听蛙鸣,听琅琅书声,听谆谆教诲,听至理名言,听美妙音乐等等带来的审美感受;也可以虚写,比如写听生命之曲,听历史回声;还可将艺术作品(一幅画、一首诗等)中的某些图景幻化为听觉感受(通感),从而进入审美佳境。
如果写成记叙文,①可以记叙一次倾听朋友发牢骚的经历,揭示学会倾听的重要性。表明“通往内心深处的是耳朵,专心聆听并适当回应,对别人是一种莫大的鼓舞”。②也可以以一个失明女孩的日记的形式,表现倾听外界声音对人的思想的影响。③还可以采用片段组合的方式。由倾听世界各地不和谐的声音(比如非洲儿童饥饿的哭喊、耶路撒冷轰鸣的枪声等),表现对热点问题的关注。 (124.224.161.167)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相关试题:
人教版
九年级
总复习
中考模拟卷
上一个『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重庆卷)
』  下一个『
2011年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试题及答案(图片版)
』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