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模拟考试(浙大附中)语文试题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高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模拟考试(浙大附中)语文试题卷(高三总复习 苏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模拟考试(浙大附中)语文试题卷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框(kuàng)架鸭肫(zhūn)压轴(zhòu)戏涎(xián)皮赖脸B.粳米(gēng)侮(wǔ)辱屏住(ǐng)气物阜(fù)民丰C.惬(qiè)意谰(lán)言受蒙(méng)骗唾(tuò)手
试题预览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模拟考试(浙大附中) 语文试题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框(kuàng)架   鸭肫(zhūn)   压轴(zhòu)戏    涎(xián)皮赖脸

B.粳米(gēng)    侮(wǔ)辱     屏住(bǐng)气    物阜(fù)民丰

C.惬(qiè)意     谰(lán)言      受蒙(méng)骗    唾(tuò)手可得

D.诓(kuàng)骗   狡黠(xié)    细纸屑(xiè)   矫(jiǎo)枉过正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按中国的民俗,新年将到,家家户户都要贴对联,增添喜气,祈福来年。对门那幅“玉兔迎春至,黄莺报喜来”,龙飞凤舞,遒劲有力,让人赞不绝口。

B.节日一到,名信片就像雪片似的向他飘来,在教坛摸爬滚打了三十多年的他,功德无量,他教过的学生用“弟子三千”来形容毫不为过。

C.这套书价值不菲,不仅仅因为它是古典名著,更因为它是由名家装帧而成,虽然用料算不上高档,但显得相当别致,在书市一亮相便赢得众人喝彩。

D.长期以来,一些单位混淆了食品添加剂和非食用物质的界线,将添加非食用物质引起的食品安全事件归结为滥用食品添加剂,加深了公众对食品添加剂的误解。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A.如今,那个戴着红袖章、东家长西家短无所不知、保洁治安一把抓的大妈,似乎已经淡出时代的视线,充满青春朝气的大学生逐渐担纲街道工作

B.说话者并不真的认为自己做错了事,只不过是表示一个“高姿态”,缓和一下双方的矛盾,这样就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C.热情好客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有朋自远方来,主人拍手称快,奉上早已为我们准备好的丰盛晚餐,饭后那载歌载舞的篝火晚会同样令我们终身难忘。

D.有人说,如果宝马早一点放下“皇帝女儿不愁嫁”的架子,早几年进入中国,在中国设厂生产宝马车,那么,宝马也许早已成为中国高档车市场的龙头老大。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学雷锋,做好事,对现在的青少年一代的心里只是仅存的一句口号罢了,当代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如何做到实处,深入人心,值得我们大家思考。

B.酒精在体内完全分解需要一个过程,所谓睡一觉酒就醒了只是表面现象,因此大量饮酒后,消费者即使“酒醒”了,在其后一个时间段内也不能开车。

C.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又一种新型的混合动力汽车问世了。这套新型混合动力系统由最新研制的节能发动机和高性能蓄电池功不可没。

D.文章不仅对环境污染问题作了比较具体的分析,而且也概括地介绍了关于环境科学的基本知识,引起了人们对环境科学的重视。

5.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字)(3分)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富有的中国游客在英国2010年的打折促销季中消费的奢侈品高达10亿英镑。由于中国顾客消费能力很强,英国媒体基于“英镑”的概念创造了一个新名词——“北京镑”(Peking Pound),来指代中国人强大的购买力。“北京镑”所消费的巴宝莉、路易威登和古驰等大牌奢侈品占整个奢侈品行业销售额的1/3。

为了迎接中国顾客,伦敦的不少商店已经雇佣了会说普通话的店员,帮助顾客挑选商品、付款。伦敦著名的百年老店——塞尔福里奇(Selfridges)百货公司开通使用中国银联卡,更是促进了中国游客的消费。由于中国顾客太多,现场就像是个“中国大市场”。

6.如果英文的26个字母依序分别代表1到26共26个数字,那么,“心态”(ATTITUDE)可以巧妙地列成一个等式:ATTITUDE=1+20+20+9+20+21+4+5=100,说明“态度决定一切”的道理。现在请你模仿写出“金钱”(MONEY)的等式,并简要说明可以用来表达怎样的内涵。(4分)

等式:

内涵:

7.进入2011年,寒潮连续袭击南方许多省市,以下两则材料是针对同一内容的不同风格的报道。

材料1:

某日报:连日来,浙江、江苏、湖南、安徽等南方省份普降大雪。受大雪影响,杭州、南京等地机场20日暂时关闭。交通道路出现严重冰冻状况,汽车因严寒、路滑等原因被困途中……

材料2:

某晚报:老天翻脸,冰雪封南国,令飞机趴窝,汽车僵卧……

按要求,完成下面题目(5分):

(1)请选择你更喜欢的一种,简析其语言风格特点。(3分)

 

 

(2)假如有远方的朋友通过手机短信向你打听南方的天气如何,交通状况怎样,请你根据上述材料的内容用凝练准确而不失生动明了的文字回复,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并且不超过10字(包括“南方”二字,标点不计)。(2分)

短信回复:


 方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12分)

(1)“愤怒出诗人”,这是西方流传的一句名言。它从创作的心理角度谈到了诗人往往诞生于愤怒,诗作往往是人的愤怒情感的发泄。这句话在我国古代的《诗经》中也能找到它,《诗经》中的无名氏已在吟唱:“心之忧矣,我歌且谣”“君子作歌,维以告良”“心之忧,故歌且谣”。尽管“忧”和“愤怒”在情感的强度上有别,但如与欢愉、和平、宁静的心理相比,毕竟还是可以把它归为一类,即属于创作性的经历和情绪。这可以说是古文人“发愤著书”说的先声。

(2)司马迁在他的《报任安书》中自道感叹:圣贤的写作“皆意有所郁积”的缘故,所以是“发愤之所为作”。于是,“发愤著书”就作为一个极有影响的创作心理不断地为世人所发挥、发展。后汉何林《春秋公羊传•宣公十五年解诂》中写道:“男女有所怨恨,相从而歌。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怨恨是歌的原因,歌可以解除或至少可以减轻人们胸中的怨恨。在“相从而歌”的热闹场面中,我们仿佛可以感受到歌者心中的不平和怨恨随歌声消散了、飘逝了。

(3)白居易曾说:“予历览古今歌诗,自《风》《骚》之后,苏、李以还,须及鲍、谢之徒,迄于李、杜辈,其间词人,闻知者累百,诗章流传者巨万。观其所自,多困谗冤遣逐,征戍行旅,冻馁病老,存殁别离,情发于中,文形于外,故愤忧怨伤之作,通计古今,计八九焉。世所谓文士多数奇,诗人尤命薄,于斯见矣。”“情发于中”,故“文形于外”,诗人又多是薄命之人,所以才有那么多的作品流传于世。陆游说:“盖人之情,悲愤积于中而无言,始发为诗,不然,无诗矣。”

(4)“发愤著书”之说在《读唐人愁诗戏作》中也鲜明地体现了出来,其中有两句这样的诗:“清愁自是诗中料,向使无愁可得诗?”也就是说,无愁便无诗,因此,愁是诗的好材料,是诗的熔炉。明代的王慎中在他的《碧梧轩集序》中写道:“不得志于世,而寄于诗,以宣其怨忿而道其不平之思,盖多有其人矣”;清代的尤侗又在《叶九来乐府序》中写道:“古之人,不得志时,往往发为诗歌,以鸣其不平”。如此等等,把苦闷、忧愤的创伤体验表现于诗歌,也许这样他们已或明或暗地、或自觉或不自觉地判处了欢乐情感的死刑。

(5)而“发愤著书”之说则又是韩愈的“不平则鸣”之说,他在《送孟东野序》中写道:“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草木之无声,风绕之鸣;水之无声,风荡之鸣,其跃也或激之,其趋也或梗之,其沸也或炙之。金石之无声,或击之鸣。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凡出乎口而为声音其皆有弗平者乎!”这里韩愈把不平的内心体验当作诸如草木河水、金石之鸣要以风、以敲击作为激发媒介一样,诗作也要以痛苦不平作为激发媒介。

(6)“发愤著书”说在中国文论史上一直广为流传,为什么苦闷不平的创伤性经历比欢愉畅达等情感更能成为文人们的创作材料呢?原因是古代文人都是从社会学的角度,从个人仕途升沉的角度来表现自己的内在情感世界。所以,今天的我们要从中国古代文论中走出,作更深入的探研,也就是苦闷与创作的关系。

(原载1997年7月12日《西部文化周报》,略有改动)

8.对“发愤著书”的解说不够准确的一项是

A.创作往往就是人的愤怒情感的发泄,《诗经》就是我国古代文人的“发愤著书”说的先声。

B.“发愤著书”是一种创作心理,往往跟怨愤情绪有一定联系,但作品不一定都要抒发怨愤之情。

C.“发愤著书”是因为可以解除或至少可以减轻作者胸中的怨恨,读者也仿佛可以从作品中感受出来。

D.中国古代文人大都从个人仕途升沉的角度来表现自己的内在情感世界,所以“发愤著书”能为世人所发挥、发展。

9.下列说法不能够用来说明“发愤著书”原因的一项

A.“其间词人,闻知者累百,诗章流传者巨万”,有那么多的作品流传于世,如果不是古代文人“发愤著书”是不可想象的。

B.“清愁自是诗中料,向使无愁可得诗?”愁是诗的好材料,是诗的熔炉。

C.“不得志于世,而寄于诗”,就是当人有了苦闷、忧愤的创伤体验,就要借助诗歌表达出来。

D.“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这里的“有思”“有怀”就是激发创作的媒介。

10.请用一句话概括这篇文章的内容。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20分)

妈妈的梦幻

李敖

堂堂主妇被人当做孩子,这是妈妈最不服气的事。可是令她气恼的事还多着哪……妈妈从小有一个梦幻,就是当她长大结婚以后,她要做一家之主,每个人都要服从她。

当妈妈刚到我们李家的时候,妈妈的妈妈也跟着来了。外祖母是一位严厉而干练的老人,独裁而又坚强,永远是高高在上的大权独揽:上自妈妈,下至我们八个孩子(二元宝,六千金),全都唯她老太太之命是从,妈妈虽是少奶奶兼主妇,可是在这位“太上皇后”的眼里,她只不过是一个“孩子王”,一个孩子们的小头目,一个能生八个孩子的大孩子。

由于外祖母的侵权行为,妈妈只好仍旧做着梦幻家。她经常流连在电影院里——那是使她忘掉不得志的好地方。

在外祖母专政的第十九年年底,一辆黑色的灵车带走了这个令人敬畏的老人。

五天以后,爸爸从箱底掏出一张焦黄的纸卷,用像读诏书的口吻向妈妈朗诵道:“凡我子孙,当法刘伶:妇人之言,切不可听!”带着冰冷的面孔,爸爸接着说:“这十六个字是我们李家的祖训。十九年来,为了使姥姥高兴,我始终没有拿出来实行,现在好了,你们外戚的势力应该休息休息了!从今天起,李家的领导权仍旧归我所有,一切大事归我来管,你继续照做孩子头!”在一阵漫长的沉默中,妈妈的梦幻再度破灭了!于是,在电影院附近的几条街上,更多了妈妈的高跟鞋的足迹。

爸爸的治家方法比外祖母民主一些,他虽禀承祖训,不听“妇人之言”,可是他对妈妈的言论自由却没有什么钳制的举动。换句话说,妈妈能以在野之身,批评爸爸。通常是在晚饭后,妈妈展开她一连串、一系列的攻击,历数爸爸的“十大罪”:说他如何刚愎自用,如何治家无方……听久了,千篇一律总是那一套。而爸爸呢,却安坐在大藤椅里,一面洗耳恭听,一面悠然喝茶,一面频频点首,一面笑而不答。其心胸之浩瀚,态度之从容,古君子之风度,使人看起来以为妈妈在指责别人一般。直到妈妈发言累了,爸爸才转过头来,对弟弟说:“‘唱片’放完啦!小少爷,赶紧给你亲爱的妈妈倒杯茶!”旧历年到了,爸爸总是预备九个红包,妈妈在原则上是绝不肯收这份压岁钱的,可是当弟弟偷偷告诉她分给她的那包的厚度值得考虑的时候,妈妈开始动摇了,犹豫了一会儿以后,她终于没有兴趣再坚持她的“原则”了!

堂堂主妇被人当做孩子,这是妈妈最不服气的事。可是令她气恼的事还多着哪!妈妈逐渐发现,她的八个孩子也把她视为同列了。例如爸爸买水果回来,我们八个孩子却把水果分为九份,爸爸照例很少吃,多的那份大家都知道是分给谁的,妈妈本来赌气不想吃,可是一看水果全是照她喜欢吃的买来的,她就不惜再宣布一次“下不为例了”!

爸爸执政第八年的一个清晨,妈妈在流泪中接替了家长的职位。丧事办完以后,妈妈把六位千金叫进房里,叽叽咕咕地开了半天妇女会,我和弟弟两位男士敬候门外,等待发布新闻。最后门开了,幺小姐走出来,拉着嗓门喊道:“老太太召见大少爷!”我顿时感到情形不妙。进屋以后,十四只女性的眼光一齐集中在我身上,我实在惶恐了!终于,妈妈开口了,她用竞选演说一般的神情,不慌不忙地说道:“李家在你姥姥时代和你老子时代都是不民主的;不尊重‘主权’——‘主’妇之‘权’——的!现在他们的时代都过去了!我们李家要开始一个新时代!昨天晚上听你在房中读经,高声朗诵礼记里女人‘幼从父兄,出嫁从夫;夫死从子’那一段,我不知道你是不是故意念给我听的。不过,大少爷,你是聪明人,又是在台大学历史的,总不会错认时代的潮流而开倒车吧?我想你一定能够看到现在已经不是一个‘夫死从子’的时代了……”我赶紧插嘴说:“当然,当然,妈妈说的是,现在时代的确不同了!爸爸死了,您老人家众望所归,当然是您当家,这是天之经、地之义、人之伦呀!还有什么可怀疑的?您做一家之主!我投您一票!”听了我这番话,妈妈——伟大的妈妈——舒了一口气,笑了,“筹安六君子”也笑了,“咪咪”——那只被大小姐指定为波斯种的母猫,也摇了一阵尾巴。我退出来,向小少爷把手一摊,做了一个鬼脸,喟然叹曰:“李家的外戚虽然没有了,可是女娲却来了!好男不跟女斗,识时务者为俊杰,我看咱们哥俩还是赶快‘劝进’吧!”

妈妈政变成功以来,如今已经五年了!五年来,每遇家中的大事小事,妈妈都用投票的方法来决定取舍,虽然我和弟弟的意见——“男人之言”——经常在两票对七票的民主下做了被否决的少数,可是我们习惯了,我们都不再有怨言,我们是大丈夫,也是妈妈的孝顺儿子,男权至上不至上又有什么要紧——只要妈妈能实现她的梦幻!

(1959年11月20日,有改动。)

11.文章开头写妈妈有一个梦幻,有什么作用?(2分)

 

12.品味文中加点的词语,分别解释它们的意思。(4分)

(1)侵权:

(2)专政:

13.文中画线的三个句子在用词特点和效果上有哪些共同点?(4分)

 

14.联系全文,指出爸爸这一形象有哪些主要特点?(5分)

 

 

 

15.妈妈最终有没有实现她的“梦幻”?你对“妈妈的梦幻”是怎样理解的?(5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7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18分)

朱竹君先生传

姚鼐

朱竹君先生,名筠,大兴人,字美叔,又字竹君,与其弟石君珪,少皆以能文有名。先生中乾隆十九年进士,授编修,进至日讲起居注①,官翰林院侍读学士,督安徽学政,以过降级,复为编修。

先生初为诸城刘正分所知,以为疏俊奇士。及在安徽,会上下诏求遗书,先生奏言翰林院贮有《永乐大典》,内多有古书世未见者,请开局使寻阅,且言搜辑之道甚备。时文正在军机处,顾不喜,谓非政之要而徒为烦,欲议寝②之,而金坛于文襄公独善先生奏,与文正固争执,卒用先生说上之,四库全书馆自是启矣。先生入京师,居馆中,纂修《日下旧闻》。未几,文正卒,文襄总裁馆事,尤重先生。先生顾不造谒,又时以持馆中事与意迕,一日见上,语及先生,上遽称许朱筠学问文章殊过人,文襄默不得发,先生以是获安,其后督福建学政,逾年,上使其弟珪代之,归数月,遂卒。

先生为人,内友于③兄弟,而外好交游。称述人善,惟恐不至;即有过,辄复掩之。后进之士多因以得名。室中自晨至夕未尝无客,与客饮酒谈笑穷日夜,而博学强识不衰,时于其间属文。其文才气奇绝色,于义理、事物、形态无不备,所欲言者无不尽。尤喜小学,为学政时,遇诸生贤者,与言论若同辈,劝人为学先识字,语意谆勤,去而人爱思之。所欲著书皆未就,有诗文集合若干卷。

姚鼐曰:余始识竹君先生因昌平陈伯思是时皆年二十馀相聚慷慨论事摩厉讲学其志诚伟矣岂第欲为文士已哉!先生与伯思,皆高才耽酒。伯思中年致酒疾,不能极其才。先生以文名海内,豪逸过伯思,而伯思持论稍中焉。先生暮年,宾客转盛,入其门者,皆与交密,然亦劳矣。余南归数年,闻伯思亦衰病,而先生殁年才逾五十,惜哉!当其安徽、福建,每携宾客饮酒同上诗,游山水,幽险皆至。余间至山中岩谷,辄遇先生题名,为想见之矣。

【注释】①日讲起居注官:日讲是为帝王讲解经史之官,起居注是记述帝王言行之官。②寝:平息,停止。③友于:指兄弟之间的亲爱。语出《尚书君陈》:“惟孝,友于兄弟。”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官翰林院侍读学士,督安徽学政    督:督管

B.且言搜辑之道甚备                道:道理

C.而金坛于文襄公独善先生奏        善:认为……好

D.先生与伯思,皆高才耽酒          耽:沉溺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内多有古书世未见者     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

B.又时以持馆中事与意迕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C.于义理、事物、形态无不备     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D.去而人爱思之    赵岂敢留璧而得罪大王乎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筠曾得刘文正公和于文襄公的赏识,但朱筠并不像一般俗吏那样奉承上司,还时常以公事顶撞他们,是一位难得的不阿私情的耿介之士。

B.乾隆皇帝“称许朱筠学问文章殊过人”一事,朱筠“以是获安”,这是文中颇有深意的一笔,由此可以想见朱筠与于公在馆中相顶撞之激烈程度。

C.朱筠诚恳待友、提携后进,“为学政时,遇诸生贤者,与言论若同辈,劝人为学先识字,语意谆勤”几句,描绘出了一位忠厚长者的形象。

D.陈伯思也是一个才华横溢而不随流俗之人,与朱筠一样“皆高才耽酒”。文中写伯思即是在衬托朱筠。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余 始 识 竹 君 先 生 因 昌 平 陈 伯 思 是 时 皆 年 二 十 馀 相 聚 慷 慨 论事摩厉 讲学 其 志 诚 伟 矣 岂 第 欲 为 文 士 已 哉

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及在安徽,会上下诏求遗书,先生奏言翰林院贮有《永乐大典》。

 

(2)余间至山中岩谷,辄遇先生题名,为想见之矣。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1—22题。(7分)

绵谷回寄蔡氏昆仲(注)

罗 隐

一年两度锦江游,前值东风后值秋。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

山牵别恨和肠断,水带离声入梦流。今日因君试回首,淡烟乔木隔绵州。

(注:诗作又名《魏城逢故人》。)

21.颔联是这首诗最有诗意的句子,请指出“芳草有情皆碍马”的诗眼,并作赏析。(2分)

 

 

22.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结合颈联简析是怎样表达这种感情的。(5分)

 

 

 

 

(三)阅读甲乙两则文字,完成23-24题。(6分)



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23.(1)用一句话简述“礼”与“仁”的关系。(1分)

 

(2)你怎样理解“克己复礼”?(2分)

“克己”是为了提高道德修养,“复礼”就是恢复和维护礼的规范。“克己复礼”就是人们通过提高道德修养自觉地遵守礼的道德准则。(“克己”“复礼”的内涵都要体现)



《论语》中“礼”字共出现七十四次,但不见孔子对礼下任何较有概括性的定义,那是因为孔子知道时代不同了,礼也是要有“损益”的,而不是僵硬不变的。我们今天学习《论语》,同样需要具备“损益”观。比如孔子说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礼”,现在已经基本摒弃了,这就是“损”。但他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仍然适用于当今社会,而且值得大力倡导。

24.上面这段文字的观点是否正确,请简要说明理由。(3分)

 

 

 

 

 

(四)古诗文默写(6分)

2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子曰:老者安之,__  ▲      ,     ▲     。(《论语》)

(2)《诗》三百篇,     ▲     。     ▲     ,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司马迁《报任安书》

(3)槛菊愁烟兰泣露,     ▲     ,燕子双飞去。     ▲     ,斜光到晓穿朱户。(晏殊《蝶恋花》)

(4)   ▲     ,    ▲    。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王实甫《长亭送别》)

(5)几日随风北海游,回从扬子大江头。     ▲    ,    ▲    。(文天祥《渡扬子江》)

四、作文(60分)

26.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作文。

花丛中经常看见一只只五彩斑斓的蝴蝶在翩翩飞舞。这些美丽的小生灵,从一条条小毛虫吐丝成蛹,最终羽化成蝴蝶,张开双翅飞向蓝天,其过程有长有短,短者数十天,长者近三年,期间要历经几次艰难的蜕变。动物界这种为目标奋斗的过程竟也是如此美好,令人震撼。其实,我们人类又何尝不是这样?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是需要付出代价的。一个人的认识转变,思想更新,境界提高,有时会非常艰难,而当你不断努力,克服艰难险阻,最终实现了华丽的蜕变后,你的人生才会变得辉煌。

请正确领会上面材料的意旨,并以“华丽的蜕变”为题,写一篇文章。可以讲述故事,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见解。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

2011年浙江省高考语文模拟卷参考答案

1.A(B项“粳”读jīng。C项“蒙”读mēng。D项“黠”读xiá。)

2. C(A项“幅”应写成“副”。B项“名信片”应写成“明信片”。D项“界线”应写成“界限”。)

3. C(A项“担纲”原指在艺术表演或体育比赛中担任主角或主力,现泛指在工作中承担重任。B项“高姿态”指对别人宽容、谅解。C项“拍手称快”用来形容正义伸张或公愤消除时高兴满意的样子。D项“皇帝的女儿不愁嫁”,指自恃某一外部条件优越而不思主观努力,用以批评一种因循守旧思想。)

4. B(A项介词“对”要改为“在”。C项将“功不可没”改为“组成”。D项“不仅……”的内容比“而且”的内容在层次上和深度上都高一些和深一些,需要互换。)

5. 中国游客在英国奢侈品市场消费惊人。(“中国游客”“在英国奢侈品市场”“消费惊人”三个要点各占1分)

6. 等式:MONEY=13+15+14+5+25=72(2分)

内涵:金钱不能主宰一切。(或:生活中不能没有钱,但钱不是万能的。)(2分)

7. (1)示例1:选择某日报的报道。因为语言通俗、平实,内容详细、清楚,充分体现日报新闻的规范性。

示例2:选择某晚报的报道。因为语言简洁、活泼生动(拟人手法),充分体现晚报的亲民风格。

(2)示例1:南方大雪,交通近瘫痪。(拟人)

示例2:南方飞雪行路难(引用)

8. B(“发愤著书”是就创作的内容充满怨愤而言的,“不一定都要抒发怨愤之情”有误。)

9. A(只能说明“发愤著书”是众多的作品流传于世的原因,而不是“发愤著书”本身的原因。)

10. “发愤著书”说的产生及其意义。

11. 既是开篇点题,又是总领全文,为下文作铺垫。

12. (1)本不该由外祖母管的事,她都大权独揽,一切包办。

(2)外祖母是个“独裁而又坚强”,“严厉而干练的老人”,是主宰全家的绝对权威。

13. 大词小用,如“在野之身”“攻击”“民主”“政变”“被否决”等词语,略带夸张地将治国治民的专用术语移植到家庭事务中,具有风趣幽默的效果。

14. (1)尊重长辈,外祖母在世时,为让她高兴,绝不擅自主张。(2)外祖母去世后,他虽禀承祖训,但治家较民主。(3)虽然没让妈妈当家,却时时事事关爱保护着妈妈。(答到一点得2分,答全三点得满分。)

15. 示例一:妈妈的梦幻最终实现了(1分)。在他的丈夫去世后,她终于可以真正掌控这个家了,在她的“治理”下,这个家上下和谐,处事民主(2分)。妈妈的梦幻就是自己能够成为一家之主,并且能够不受他人干扰地管好一个和谐温馨的家(2分)。

示例二:妈妈最终没有实现她的梦幻(1分)。因为她原先的“梦幻”是“做一家之主,每个人都要服从她”,在他丈夫去世后,她的确成了一家之主,但她“治理”的家充满了和谐民主的氛围,已不是以前“梦幻”的“每个人都要服从她”了(所以,作者在标题中用了“梦幻”一词)(2分)。妈妈的思想前后有较大的变化,人生的境界有了质的飞跃(2分)。

16. B(“道”,方法。)

17. D(A项,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的人。B项,因/凭。C项,对于/向。D项的“而”都是表顺承的连词。)

18. A(文中并没有写到朱筠顶撞刘文正公,只是写到“而金坛于文襄公独善先生奏,与文正固争执”。)

19. 余始识竹君先生,因昌平陈伯思。是时皆年二十馀,相聚慷慨论事,摩厉讲学,其志诚伟矣,岂第欲为文士已哉!(对两处得1分)

20.(1)后来到安徽,遇到皇上下诏搜求散佚的书籍,先生上奏说翰林院著有《永乐大典》。

(2)我偶然来到山中崖谷,便遇见先生题名,是可推想而知的啊。

译文:

【参考翻译】

朱竹君先生,名筠,大兴人,字美叔,又字竹君,和他的弟弟石君珪,年少时都以会写文章而出名。先生乾隆十九年中进士,授官编修,后升至日讲起居注官,翰林院侍读学士,督管安徽学政,因过降级,又重为编修。

先生起初受到诸城刘文正公赏识,被认为是疏朗俊伟奇特之士。后来到安徽,遇到皇上下诏搜求散佚的书籍,先生上奏说翰林院著有《永乐大典》,里面有很多当世见不着的古书,请成立一个专门机构来搜寻校阅,并且陈述的搜集方法也十分完备。当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苏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上一个『福建省晋江市陈埭镇高登中学八年级(下)语文期末复习提纲语基专项训练』  下一个『初三语文综合练习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