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城中学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语文试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中试卷
试题
名称
华侨城中学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语文试卷(高二总复习 粤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华侨城中学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语文试卷 命题教师:蔡红梅  审题教师:朱建兵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粘贴玷污砧板拈轻怕重如坐针毡B.悲怆寒伧创伤沧海桑田踉踉跄跄C.禅让蝉联忌惮箪食壶浆殚精竭虑D.对峙坚持侍奉诗词歌赋恃
试题预览
   华侨城中学2008 /2009 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年级语文试卷 
命题教师:蔡红梅  审题教师:朱建兵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粘贴    玷污    砧板    拈轻怕重    如坐针毡
B.悲怆    寒伧    创伤    沧海桑田    踉踉跄跄
C.禅让    蝉联    忌惮    箪食壶浆    殚精竭虑
D.对峙    坚持    侍奉    诗词歌赋    恃才傲物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习近平当选上海市委书记以后,每天都会接到大量群众来信,即便工作再忙,他也摘要做出答复。
B.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日前发出通报,向全国卫生系统通报了深圳市人民医院乱收费问题。
C.得知老同学杨帆要到广州办企业,在广州打拼多年,事业有成的李勇兴奋不已,他对杨帆说:“老同学,欢迎你来广州创业,你有什么困难,我一定会鼎力相助。”
D.当我考试成绩不理想的时候,妈妈总是唱白脸,对我和颜悦色,帮我分析原因,而爸爸却总是用尖酸刻薄的态度对待我,让我不胜其烦。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英国伦敦高等法院日前裁决,《达•芬奇密码》的作者丹•布朗被指控抄袭另一畅销书著作权的罪名不能成立。
B.形成高考移民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不同地方参加高考的人数、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人数不同造成的。
C.小说作为一种文学体裁,是有它的写作规范的,如果不按照这个规范进行小说的创作,那么你创作出来的就不是小说。
D.近两年中,李金华审计长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所作的审计工作报告,共列举了审计查处的23件大案要案,审计报告所揭露的触目惊心的一桩桩案件震动了全国。
4.依次填入下面两句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建筑是凝固的诗:_________;_________。诗有古诗和现代诗,建筑也有古今之分,泾渭分明。在缓缓流逝的时间长河中,总有一些记忆像卵石般沉淀下来,_________,_________。爱,特别是母爱,对他来说,就是这样一份沉甸甸的卵石。 
①或神采飞扬,透着现代的气息    ②或庄重沉稳,带着岁月的沧桑 
③压迫着人们的心灵                ④改变着人生的轨迹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②①③④    D.②①④③ 
二、本大题为7小题,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汤斌,字孔伯,河南睢州人。明末流贼陷睢州,父契祖,挈斌避兵浙江衢州。九年,成进士。斌出为潼关道副使。总兵陈德调湖南,将二万人至关欲留,斌以计出之,至洛阳哗溃。十六年,调江西岭北道。明将李玉廷率所部万人据雩都山寨,约降,未及期,而郑成功犯江宁。斌策玉廷必变计,夜驰至南安设守。玉廷以兵至,见有备,却走;遣将追击,获玉廷。
康熙二十三年,江宁巡抚缺,方廷推,上曰:“今以道学名者,言行或相悖。朕闻汤斌从孙奇逢学,有操守,可补江宁巡抚。”濒行,谕曰:“居官以正风俗为先。江苏习尚华侈,其加意化导,非旦夕之事,必从容渐摩,使之改心易虑。”十月,上南巡至苏州谕斌曰向闻吴阊繁盛今观其风土尚虚华安佚乐逐末者多力田者寡尔当使之去奢返朴事事务本庶几可挽颓风。
淮、扬、徐三府被水,常州知府祖进朝以失察属吏降调,斌察其廉,奏留之。又疏荐吴县知县刘滋、吴江知县郭琇廉能最著,而徵收钱粮,未能十分全完,请予行取。下部皆议驳,特旨允行。
斌令诸州县立社学,修泰伯祠及宋范仲淹、明周顺昌祠,禁妇女游观。苏州城西上方山有五通神祠,几数百年,远近奔走如鹜。谚谓其山曰“肉山”,其下石湖曰“酒海”。少妇病,巫辄言五通将娶为妇,往往瘵死。斌收其偶像,木者焚之,土者沉之,并饬诸州县有类此者悉毁之,撤其材修学宫。教化大行,民皆悦服。
方明珠用事,国柱附之。布政使龚其旋坐贪,为御史陆陇其所劾,因国柱贿明珠得缓;国柱更欲为斌言,以斌严正,不得发。及蠲江南赋,国柱使人语斌,谓皆明珠力,江南人宜有以报之,索赇,斌不应。比大计,外吏辇金于明珠门者不绝,而斌属吏独无。
     二十五年,上为太子择辅导臣,廷臣有举斌者。诏曰:“自古帝王谕教太子,必简和平谨恪之臣,统率宫僚,专资辅翼。汤斌在讲筵时,素行谨慎,朕所稔知。及简任巡抚,洁己率属,实心任事。允宜拔擢,以风有位。”授礼部尚书,管詹事府事。
二十六年十月,自通州勘贡木归,一夕卒,年六十一。           
(《清史稿》,有删节)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淮、扬、徐三府被水                  覆盖
B.斌策玉廷必变计                      估计
C.挈斌避兵浙江衢州                    带领
D、并饬诸州县有类此者悉毁之            告诫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居官以正风俗为先                   国柱更欲为斌言
B.而徵收钱粮                         而斌属吏独无
C.斌察其廉                           谚谓其山曰“肉山”
D.以斌严正,不得发                   今以道学名者
7、下列省略句括弧中所补的省略成分,正确的一项是 
A.(陈德)至洛阳哗溃                 B.见(斌)有备,却走
C.(上)濒行,谕曰                  D.索赇,斌不应(明珠)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总兵陈德调任调江西岭北道时,率领两万人马途经潼关,想在此暂驻,汤斌没有答应,反而设法让他离开。
B.汤斌教导孙奇逢学习,被皇上得知后,认为汤斌的操行很好,于是让他补江宁巡抚。
C.苏州城西上方山的五通神祠,虽然已有数百年历史,但依旧香火不断,引得远近的人都争相前往。
D.朝廷免征江南赋税时,余国柱把功劳都归在自己身上,并以此为由,派人向汤斌索取贿赂。
9、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的第二自然段的划波浪线部分断句。(4分)
上 南 巡 至 苏 州 谕 斌 曰 向 闻 吴 阊 繁 盛 今 观 其 风 土 尚 虚 华 安 佚 乐 逐 末 者 多 力 田者 寡 尔 当 使 之 去 奢 返 朴 事 事 务 本 庶 几 可 挽 颓 风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布政使龚其旋坐贪,为御史陆陇其所劾,因国柱贿明珠得缓。(3分)
                                                                    ②及简任巡抚,洁己率属,实心任事。(3分)
                                                                   10.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1)、(2)两题。(7分)
月 上 瓜 洲
南徐多景楼作
[南宋]张辑
江头又见新秋,几多愁?塞草连天何处是神州?
英雄恨,古今泪,水东流。惟有渔竿明月上瓜洲。
[注]南徐,古州名,治所在京口(今江苏镇江)。多景楼,为南徐胜迹,在镇江北固山上。
   (1)请结合词的上阕,简要分析“几多愁”中词人“愁”的具体原因。(3分)
答:                                                                   
                                                                            (2)词的下阕中“惟有渔竿明月上瓜洲”一句,通过塑造“渔翁”这一形象,寄托了词人怎样的情怀。请作简要分析。(4分)
答:                                                                   
                                                                      
1 1.补写出下列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
(2)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              。(陶潜《饮酒》)
(3)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4)此情可待成追忆,                。(李商隐《锦瑟》)
(5)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孟子《鱼我所欲也》)
(6)风急天高猿啸哀,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12题选对可得分,多选不给分)
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对抗和互补
马季
①相对于“网络文学”,“传统文学”实际上是指20世纪的文学,或者是指发表在纸质媒体上的作品。
②20世纪初,在国家安危存亡的时刻,以意识形态为主轴的思想之争,已经悄然决定了百年中国的命运。民族的危亡使得文学的“警世”功能被强化,到后来对“阶级斗争”的书写,文学在意识形态旋涡里愈陷愈深。改革开放之后,文学进入黄金时代,但始终没有摆脱意识形态的影响,在反思苦难、颠覆价值的阶段徘徊。当代中国不缺乏具有天赋和才智的作家,却为什么迟迟不能登上世界文学的顶峰?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作品格局小,视野窄,不足以表达普世价值观,难以与世界主流文化融合。
③20世纪的一百年特别是后来的50年,文学在思想上的负重前行,解决了民族精神成长的一些问题,但积压的伤痛阻碍了它在新世纪的发展。“网络文学”的出现使这一现象的改变具有了可能性。它基本上摆脱了对意识形态的依附,让文学回归到本能的状态。
④文学最基本的特征是对自由心灵的表达,是伟大思想与丰富想象力的结合。而“网络文学”的特质正是“表达的高度自由”、强烈的“个性化”和非功利性。网络作家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各种各样的身份与职业,而且绝大多数与文学无关,他们的知识结构与身份背景千差万别,他们的创作因此有着别样的风情与广阔的视野。网络文学往往以颠覆经典文本的面貌出现,在写作中以轻松、嘲讽的气氛取胜,与传统文学正儿八经的叙事、抒情,神与貌皆相去甚远。这就要求我们以全新认知面对这一文学形态。有学者提出,网络文学最鲜明的特征是“写作”与“生存”的共生状态,这与目前主流文坛的写作方式有很大不同,他们是“在生存中写作”,而职业性作家文学则在很大的意义上是“在写作中生存”。
⑤文学的游戏精神也在网络文学中得到了极大的发挥。此外,网络文学形式的多样化,也使其成为新的文学发生发展的策源地,它通过不断的尝试,产生新的表现形式和手段。
⑥目前是一个文化开放的时代,也是一个思想兼容的时代,“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之间的包容和互补既是必需也是必然。
⑦在网络上,文学作品始终不是一个成品,它如一股涡流,把作者和读者卷入一种动态的互动关系中。网络文学的创作和阅读、作者和读者都是被放在一个由网络构建的立体维度中的,这使得它在形式上较传统文学生动得多,读者可以直接评价甚至参与作品的创作。
⑧传统文学的生产机制是由文学期刊、文学评论家和文学史家等精英权威掌握话语权,网络文学则比较倾向于民间意识。因此,传统文学在思想内容上比较严谨,对作品的审美趣味要求比较严格,对非现实主义的作品持有谨慎怀疑的态度。而网络文学是天马行空,任尔驰骋。它对作者发表、出版权的解放,也实现了“每个人都是艺术家”的平民梦想。
⑨因此,我个人以为,当代中国文学大家必然出现在“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互补之后的一代人当中。他们将推动中国文学产生一个新的高峰。他们很少受意识形态的影响,而价值观和人生观又与世界主流文化趋同。最初由网络开始走向文学世界,“网络文学”是他们的翼,然后在“传统文学”中他们找到民族的根。于是他们弥合了“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之间的鸿沟,使中国文学纵横合一,蔚为大观。
节选自《网络文学:没有航标的河流》
12.根据文意,以下说法错误的两项是(5分)
A.20世纪的文学,或者发表在纸质媒体上的作品,并非网络文学。网络文学往往以颠覆经典文本的面貌出现,在写作中充满了轻松、嘲讽的气氛。
B.当代中国具有天赋和才智的作家,迟迟不能登上世界文学顶峰的重要原因是,他们的作品没有反映普世价值观。
C.是在生存中写作,还是在写作中生存,作者认为,这正是网络文学与目前主流文坛在写作方式上的根本区别。
D.目前的文化开放与思想兼容的社会现实必然会促进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相互包容与 互补,这将推动中国文学的发展。
E.与传统文学相比,网络文学比较倾向于民间意识,对作品的思想内容和审美趣味的要求更加自由和开放,每个人都可以在这里实现艺术家的梦想。
13.下列各项中,不是说明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对抗性的一项是(3分)
A.网络作家的创作有别样的风情与广阔的视野。
B.网络文学的表达高度自由,个性化强烈。
C.网络文学在写作中总是以轻松、嘲讽的气氛取胜。
D.网络文学在形式上更为生动,作者和读者有一种互动关系。
14.文章第③段说,网络文学“基本上摆脱了对意识形态的依附,让文学回归到本能的状态”,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概括。(4分)
                                                                                  
15.作者认为,当代中国文学大家必然出现在“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互补后的一代人当中,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这样说的理由。(4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含3小题,共15分。请任选一组作答。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水性江南
王本道
江南是烟柳繁华之地、温柔富贵之乡。江南出芳草鲜花,出才子佳人,出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但江南又是英雄辈出的地方。古往今来,这里孕育过诸多骁勇的斗士。许多彪炳史册的著名战役所在地也是江南。那么,是什么力量使两种悬殊的气质能够天衣无缝地契合一地,且生生不息、历千年而不朽呢? 
一次重读《老子》,书中的一句名言让我顿开茅塞。“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先。
老子的话,一语道破了水的柔弱秀美与坚韧顽强的两重性。江南是水乡,千百年来,是水,滋养着江南的风物、江南的人,孕育了江南独特的文化属性。
江南的水,如轻纱薄雾.随风起舞,变幻无穷,滋润得江南的景物风姿绰约,江南的人风情万种。宋祖英的一曲《又唱江南》,浓缩了一年四季江南的秀美景色:“二月你看江南的花,花如野火遍地燃;清明你看江南的雨,细雨裹着万重山……”江南的人也一如江南的风物,温婉细腻,柔肠百转。“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那无边的波光水影之中,充溢着无边的风月。秦淮河上的桃花渡,莫愁湖畔的莫愁女,瓜洲古渡的杜十娘,西泠桥畔的苏小小,还有惠山的明月、西湖的断桥、绍兴的沈园……深受上天厚爱的才子佳人,在江南大地上留下了诸多生命的足迹和美丽的传说。就连江南人讲话也是吴侬软语,情真意切,唱起来就更让人心旌摇动。我十分喜欢的苏州评弹,唱词娓娓如述,琵琶弦乐清丽委婉,典型的水乡音乐优美儒雅,婉转沉静,就像曲水清流,清澈纯净又韵味悠长,就连草木也会为之摇曳。
江南的水也时有“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之势。这坚韧与顽强的性情,也涵养了江南的风物和江南的人那种英豪之气。江南大地布满了崇山峻岭,其中许多气势恢弘。杭州栖霞岭上的剑门,绍兴的会稽山,常熟的虞山,都是雄伟挺拔,气宇轩昂,占尽风云。那山间的瀑布、涧水,山下的清流,是养育大山的支支血脉。江南的人,也因为有了“水性”,才有了那种独特的剑气。卧薪尝胆的勾践、竭忠尽智的岳飞、与扬州共存亡的史可法……众多仁人志士用生命与鲜血谱写了一首首壮怀激烈的诗篇。“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些诗句至今读来,仍洋溢着当年的铁骨雄风。还有,活跃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文坛的鲁迅,更是把文人的凌厉剑气推向了极致。就连文雅隽秀的女子,在江南“水性”的润泽下,也尽显侠骨柔情,高风亮节。清末的秋瑾就是最优秀的代表。
说到江南的“水性”,还应该涵盖她的秀慧与智巧。江南的水是很有灵气的,正是这灵秀之水,涵养了江南人的那种聪颖与睿智。远的不说,就说中国科学院院士,江苏籍的人就占了半数,近当代全国琴棋书画的大师,也大多出自江南。
江南的水哺育了如水的江南。江南,一曲永远唱不完的歌,让人细细地品味着她的如诗如画和似水流年……
16.从全文看,江南的“水性”有哪些?它和江南有怎样的关系?(4分)
 
17. “江南,一曲永远唱不完的歌,让人细细地品味着她的如诗如画和似水流年……”结尾这句话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在全文结构上有什么作用?(5分)
 
18.本文把江南的“水性”和江南人的性格联系起来,认为二者存在因果关系,对此你是否赞同?请具体阐述你的理由。(6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纪念柏杨,做一个美丽的中国人
柏杨先生于2008年4月29 E1凌晨去世,享年89岁。他一生颠簸流离的命运,映照出一个有良知的中国知识分子的高大身影。和所有那一代旧式知识分子一样,他们经历过内战连绵、国难当头;也面临两难选择,最终背井离乡,孤悬海外。作为一个大陆型知识分子,他不得不蜷缩在弹丸之地的小岛;又因为这一份大陆型知识分子的情怀,在现实生活中头破血流,身陷囹圄,却依然铁骨铮铮,矢志不渝。
中国大陆读者认识柏杨先生,是在拨乱反正的上世纪80年代。当时人心求变,决心追回失去的十年;也是那个时候,中国人对自己进行的一系列的反思,是什么让那么多人同一时间失去了理性和自我?1985年8月,柏杨先生的《丑陋的中国人》横空出世。l988年湖南出版社引进发行,举国震动,一时洛阳纸贵。
在柏杨之前,鲁迅先生曾经对中国人的国民性进行过批判,从二十四史中看出“吃人”二字。到了柏杨这里,《丑陋的中国人))如同一把银针,穿透了中国人麻木不仁的面皮,直抵脆弱敏感的神经丛,让全民都跳将起来,一起试图砸碎“酱缸”文化,让“酱缸蛆”变成美丽、勇敢、生动的大写中国人。柏杨先生对中国人观察之深刻,让几乎所有的读者都觉得恼怒,甚至感觉到了莫大的冒犯。而他对中国人观察之细致,到今天我们走亲访友时,都还会因为门口的“臭鞋大阵”而会心一笑,想起他的话来。
柏杨先生对于中国人的贡献不止一本《丑陋的中国人》,他创作的杂文随笔“倚梦闲话”、“西窗随笔”、“柏杨专栏”三大系列就达数百万余言。有人评论说,柏杨对中国人的评论有一股怨毒之气。但是,看完柏杨的书,应该能体会那种老式知识分子对于国家和人民深挚的爱。不是柏杨太毒辣,而是他爱得太深沉。
在台湾蒋家父子的统治下,台湾人民备极困苦。1968年1月13日柏杨在《中华日报》由他负责的专栏上刊出一张漫画,内容是大力水手父子两人购买一个小岛,岛上只有他们父子两人,建立一个王国,并由父子两人竞选总统。并且把大力水手说的“Fellows”(伙伴们)翻译为“全国军民同胞们”。这幅漫画触怒了台湾当局,以“侮辱元首”等罪名于3月4日逮捕了他,发配绿岛成为一名政治犯。这就是震惊当时台湾的“大力水手事件”。柏杨身居囹圄长达9年零26天,一度可能被处决,身心受到严重摧残。台湾岛上的“职业坐牢家”之中,除了施明德之外,柏杨是数得上的一号人物。
在近十年的牢狱生涯中,柏杨虽然遭受种种非人虐待,身心残损,但是他始终没有放下手中的笔,在狱中坚持完成了《中国人史纲》等三部书稿。l978年出狱,国民党和他“约法三章”,不准他提往事,不许旧调重弹,不许暴露台湾社会的黑暗,才准他为《中国时报))写专栏。所以,柏杨写《丑陋的中国人》实在是胸中郁积已久,不吐不快。他以笔为剑,回首历史,与专制统治、贪官墨吏、卑污政治孕育下的陈规恶俗、数千年来被奴化矮化的丑陋国民性作着不懈斗争,以单薄的身躯甚至是自己的生命为国家的民主自由,为国人的言论自由争取空间。甚至到了88岁高龄,他还因为抗议陈水扁而绝食,最后不得不被送进医院。柏杨一生遍历中国现代历史中的诸多重大变局,个人命运在大时代中沉沉浮浮。他著作等身,当过各种刊物主编,但是居然连一张文凭都没有,在88岁上才终于得到了一个名誉博士头衔。他热爱国家,希望国家强大,人民幸福,以至于仍然把这种情感投射到国民党身上,甚至出狱后都不改初衷。他和国民党人一直保持密切联系,所以被李敖嘲讽抨击说软弱乡愿、晚节不保,对权势卖身投靠。但是,对于国家民族,柏杨的确有自己的思考。
如今,柏杨先生埋骨台湾,终于停笔休息。在他的墓碑上应该写上这么一段话:
这里埋葬着我们的一面镜子,一个美丽的中国人。他在世的时候,让所有人觉得刺痛!而没有了他,又让所有人怅然若失。
柏杨(1920---2008),中国河南开封人。
(选自中国江西网,有删改)
19.“不是柏杨太毒辣,而是他爱得太深沉”,‘‘爱得太深沉”在文章中有哪些具体表现?(4分)
20.本文在描述传主的一生时,为什么要详细介绍“大力水手事件”?(5分)

21.文末的墓志铭中说柏杨是一个‘‘美丽的中国人”,但是李敖批评他晚节不保,余杰称他为“半截斗士”。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柏杨的评价。(6分)

五、本大题2小题,共l 2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题目。(6分)
    小区前面的这条街是全市最繁华的商业区,商贾云集,牌匾林立。前几天,这里突然立起一块硕大的牌匾,上书十个大字(                           )这可是整条商业街唯一的一个公益广告啊!每天,凡是经过这里的人都禁不住多看几眼这块牌,每看一次,心里就会产生一种温暖的感觉。
    附近的一些老住户还纷纷打电话给报社、电视台,称赞此举是文明之举、高明之举、智者之举!
    但是一周后,那块牌子旁边又立起一块新牌子,上面也写了十个大字:“看爹娘,莫忘拎袋红砂糖!”’
要求:
(1)请在文中空白处填上适当的文字,使之与下文连贯。(2分)
(2)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文字所反映的社会问题(15字以内)(2分)
(3)请用一句话提出解决上述社会问题的建议(20字以内)(2分)
23.请仿照下面的例句,从“放大镜”、“流行病”、“电视机”三个词语中任选两个作解释。(6分)
例: 书:开启人类智慧的钥匙。
   冰:禁不住阳光质询的美玉。
(1)   放大镜:                                 
(2)   流行病:                                    
(3)   电视机:                                 
六.本大题1小题,60分。
24.题目:回眸    
  “回眸”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回转眼睛,回过头看”。列宁说:“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人和事值得我们去回眸。在你的成长过程中,你心中一定会有要回眸的人或事件,请把文题补充完整,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文体自选。
 
座位号
华侨城中学2008 /2009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年级语文答题纸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  分
得分
第一大题:选择题(32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12 13
答案
第二大题9. 断句:(4分)上 南 巡 至 苏 州 谕 斌 曰 向 闻 吴 阊 繁 盛 今 观 其 风 土 尚 虚 华 安 佚 乐 逐 末 者 多 力 田者 寡 尔 当 使 之 去 奢 返 朴 事 事 务 本 庶 几 可 挽 颓 风
翻译:①(3分)                                                                      
                                                                     
②(3分)                                                                      
                                                                                                                                                                                 
10. 古诗赏析
(1)(3分)                                                                      
                                                                    
                                                                    
(2)(4分)                                                                      
                                                                    
                                                                   
11. 默写:(6分)(1)                           (2)                        
(3)                          (4)                         
(5)                          (6                          
第三大题.14.(4分)
                                                                              
                                                                              
15.(4分)
                                                                              
                                                                              
                                                                              
第四大题为选作题(先在所选的方框内打上“√”,然后作答)
文学类文本阅读(16-18题)        实用类文本阅读(19-21题)
16.(19)(4分)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粤教版 高二 总复习 期中试卷


上一个『银川一中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  下一个『佛山市南海区2011届高三第一次统一模拟考试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