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诗歌散文》第六单元检测(二)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单元练习
试题
名称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第六单元检测(二)(高二选择性必修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六单元单元检测(二)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没有错误的一组是()A.修葺(qì)芳馨(xīn)奇葩(ā)喷薄出之(ó)B.踯躅(zhú)摇曳(yì)国殇(shāng)鼎铛玉石(chēng)C.诡谲(jué)怆然(chuàng)窥视(kuī)羁旅情怀(jī)D.霰雪(xiàn)聒噪(
试题预览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六单元单元检测(二)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
A. 修葺(qì)       芳馨(xīn)        奇葩(bā)        喷薄出之(bó)
B. 踯躅(zhú)     摇曳(yì)          国殇(shāng)    鼎铛玉石(chēng)
C. 诡谲(jué)        怆然(chuàng)   窥视(kuī)       羁旅情怀(jī)
D. 霰雪(xiàn)       聒噪(guō)        戏谑(nuè)      沽名钓誉(gū)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绸缪   凋谢   朦胧   怄心沥血    B. 飘缈   跌宕   隐逸   面面相觑
C. 留滞   溽热   阴霾   真率稚气    D. 剽窃   言迄   凌厉   切中肯綮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经过不懈的努力,他终于考上了名牌大学。手捧录取通知书,他踌躇满志,意气昂扬。
B.在北京奥运会上,美国选手埃蒙斯最后一枪戏剧性地打出了4.4环,中国选手邱健功败垂成,为中国代表团再添一枚金牌。
C.我市理科状元李志强和文科状元沈小凤两位同学已分别被北大、清华录取,近日,他们将比翼双飞,同赴北京。
D.老师批评他说,你这种片面地看问题,目无全牛的办事方式让我感到失望。
4.下列句子中“方”的解释与例句的“方”相同的一句是(      )
例句:方六七十
A.有朋自远方来                      B.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
C.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    D.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5、下列各句中与“不吾知也”句式不一致的一项是(      )
A.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B.大王来何操?
C.故不我若也                D.智勇多困于所溺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活用现象与其他三个不同的一项是(      )
A.浴乎沂,风乎舞雩        B.三子者出,曾皙后
C.如会同,端章甫          D.赤也为之小
7.下列加点的词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名我固当    ②旦视而暮抚   ③早实以蕃     ④其筑欲密     ⑤非有能硕茂之也 
⑥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⑦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⑧故木之性日以离矣     ⑨见长人者好烦其令 
A.①③④⑦/②⑧/⑤⑥⑨    B.①②③⑦/④/⑤⑥⑨/⑧ 
C.①③④⑦/②/⑤⑨/⑥/⑧ D.①②③⑦/④/⑤⑨/⑥⑧ 
8.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虽曰爱之,其实害之  (连词,虽然)     虽鸡狗不得宁焉  (《捕蛇者说》)(连词,即使) 
B.因舍其名  (连词,表示承接,于是)     因击沛公于坐  (连词,引进动作行为的条件,乘机) 
C.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  (连词,而且)   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连词,尚且) 
D.既然已,勿动勿虑 (表时间,已经)      既来之,则安之(副词,不久)
9.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中的“垣墙”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B.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C.燕赵之收藏                     D.先大母婢也,乳二世
10.比较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         ③顷之,持一象笏至
    ②先妣尝一至                   ④他日汝当用之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二、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19分)
1、宫女如花满春殿,______________________。〈〈越中览古〉〉
2、_________________,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一剪梅〉〉
3、人生代代无穷已,______________________。〈〈春江花月夜〉〉
4、___________________,势拔五岳掩赤城。〈〈梦游天姥吟留别〉〉
5、___________________,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
6、___________________,乾坤日月浮。〈〈登岳阳楼〉〉
7、漠漠水田飞白鹭,_____________________。《积雨辋川庄作》
8、二十桥仍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扬州慢〉〉
9、                       ,其实害之;                      ,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种树郭橐驼传》
10、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                                 。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11、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                    ,                    ,
                    。《论语•侍坐》 
12、开琼筵以坐花,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13、三五之夜,明月半墙,                    ,                     ,                    。《项脊轩志》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7分)
江  行    [宋]严羽
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
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离家今几宿,厌听棹①歌声。
[注]①棹歌:行船时船工所唱的歌。
(1)诗人为什么“厌听棹歌声”?(3分)  答:                                                  
                                                                                              
(2)请从“景” 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4分)  
       答: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桓公自莒反于齐,使鲍叔牙为宰,鲍叔辞曰:“臣,君之庸臣也,君有加惠于其臣,使臣不冻饥,则是君之赐也。若必治国家,则非臣之所能也,其唯管夷吾乎[注]!臣之所不如管夷吾者五:宽惠爱民,臣不如也;治国家不失秉,臣不如也;忠信可结于诸侯,臣不如也;制礼义可法于四方,臣不如也;介胄执枹,立于军门,使百姓皆加勇,臣不如也。夫管仲,民之父母也。将欲治其子,不可弃其父母。”公曰:“管夷吾亲射寡人,中钩,殆于死,今乃用之,可乎?”鲍叔曰:“彼为其君动也,君若宥而反之,其为君亦犹是也。”公曰:“然则为之奈何?”鲍叔曰:“君使人请之鲁。”公曰:“施伯,鲁之谋臣也。彼知吾将用之,必不吾予也。”鲍叔曰:“君诏使者曰:‘寡人有不令之臣,在君之国,愿请之以戮群臣。’ 鲁君必诺。且施伯之知夷吾之才,必将致鲁之政。夷吾受之,则鲁能弱齐矣。夷吾不受,彼知其将反于齐,必杀之。”公曰:“然则夷吾受乎?”鲍叔曰:“不受也,夷吾事君无二心。”公曰:“其于寡人犹如是乎?”对曰:“非为君也,为先君与社稷之故,君若欲定宗庙,则亟请之。不然,无及也。”
公乃使鲍叔行成。曰:“公子纠,亲也,请君讨之。”鲁人为杀公子纠。又曰:“管仲,雠[同“仇”]也,请受而甘心焉。”鲁君许诺。施伯谓鲁侯曰:“勿予。非戮之也,将用其政也。管仲者,天下之贤人也,大器也。在楚则楚得意于天下,在晋则晋得意于天下,在狄则狄得意于天下,今齐求而得之,则必长为鲁国忧。君何不杀而授之其尸?”鲁君曰:“诺。”将杀管仲。鲍叔进曰:“杀之齐,是戮齐也;杀之鲁,是戮鲁也。弊邑寡君愿生得之,以徇于国,为群臣戮。若不生得,是君与寡君之贼比也。非弊邑之君所谓也,使臣不能受命。”于是鲁君乃不杀,遂生束缚而柙 [xiá,木笼]以予齐。                                                (节选自《管子•小匡》)
[注] 管夷吾,字仲,初事公子纠。齐国内乱,公子小白(桓公)奔莒,管夷吾随公子纠奔鲁。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君有加惠于其臣       加:更加
B.治国不失秉           秉:同“柄”,权柄
C.君若宥而反之         宥:宽恕
D.是君与寡君之贼比也   比:并列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4分)
A.今乃用之,可乎         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B.其为君亦犹是也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C.彼知其将反于齐         赵尝五战于秦
D.君何不杀而授之其尸     卒廷见相加,毕礼而归之
3.下列各项中每句话都体现管仲是治国之能臣的一组是(    )(4分)
①夫管仲,民之父母也。            ②将欲治其子,不可弃其父母。
③夷吾受之,则鲁能弱齐矣。        ④夷吾事君无二心。
⑤君若欲定宗庙,则亟请之。        ⑥在楚则楚得意于天下,在晋则晋得意于天下。
     A.①③⑤                B. ①④⑥
     C.②③⑥                 D. ②④⑤
4.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鲍叔牙深知管仲才能出众,劝说齐桓公予以任用,并设巧计使管仲回到齐国。
B.鲁国的施伯识破了齐国的计谋,劝鲁候杀掉管仲,以绝后患,说明施伯很有远见。
C.鲍叔牙认为,如果齐桓公不及时迎回管仲,管仲必将为鲁国所重用,会削弱齐国的力量。
D.本文表现了鲍叔牙知人能让、举贤荐能的品德,同时也反映了齐桓公重视人才、善于纳谏。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若必治国家,则非臣之所能也,其唯管夷吾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彼知吾将用之,必不吾予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于是鲁君乃不杀,遂生束缚而柙以予齐。
译文:                                                                                  
                                                                                        
五、语言运用
(2008•湖北卷) 下面这首诗的每一句都可以想像成一个电影镜头,前两个镜头的脚本已写出,请续写后两个。要求:①按照诗意来设计场景和人物的神态动作;②想像合理;③每个镜头脚本的字数不超过40字。(6分)
采莲子
[唐]皇甫松
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流。
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
[场景]湖边。采莲船上。
[人物]采莲女,小伙子,女伴。
镜头一:秋日湖上,波光粼粼。一位美丽的姑娘驾着采莲船从荷花丛中划出,左右顾盼。
镜头二:忽见岸上有位英俊少年,姑娘悄然心动,痴痴地看着他,竟忘记了摇桨,任凭船儿漂荡。
镜头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镜头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C(A “葩”应为pā;B“曳”应为yè;D“谑”应为xuè)   2. C(A“怄”应为“呕” ;B“缈”应为“渺”;D“迄”应为“讫”)  3. A(B“功败垂成”指快要成功的时候遭到失败。含惋惜意。C比翼双飞,比喻夫妻形影不离。D目无全牛:比喻技术娴熟到了得心应手的境地。) 4.B  5.D  6.D(D为形容词作名词,其余三项名词作动词) 7、A   名词用作动词 / 名词作状语 / 使动用法   8、D    既来之,则安之(表时间,已经) 9、D  10、C
三、诗歌鉴赏
【简析】诗题为“江行”,突出了借“舟行所见”抒情达意的主旨。在暮色苍茫之时,“蒹葭”“残雪”“新月”,“树杪”等,为目之所见;“断雁”鸣叫、渔夫“棹歌”之声,为耳之所闻。这一系列意象,营造出了迷蒙凄迷的意境,有力地抒发旅途思乡之情。诗的最后两句,点明“离家”思乡之旨,借“厌听棹歌”这一反常心理,来突出羁旅之情,思乡之感,构思可谓新颖别致。
【参考答案】(1)诗人离家日久,思乡心切,厌倦了长期的漂泊生活,所以听到棹歌声便心生厌倦。
(2)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鹜“残”、雁“断”、月“新”、潮“生”的凄迷景致,景中寄寓了诗人的羁旅之情、思乡之感。
四、文言文阅读
1、【答案】:A【解析】A项中的加有“增加”的意思,但是考生可以根据语境加以推断,“增加”的含义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再加,而在语境中没有原来的标准,所以可以推测“加”的其他动词的含义,可以解释为:施加。【思路点拨】考生要通读文言材料,古人说,“通则懂”,所以读通原文了解文章的大致含义,便可根据语境,结合平时积累,据语感,通过语法分析,再辅之以排除法,对实词词义加以推断,一般可以正确作答。
2、【答案】 D【解析】A项中“乃”的含义分别是“竟然”和“才”的意思,同样是作副词,但是可以透过语境推测出不同的含义;B项中的“其”,第一个其用作句首,做主语,应为代词,他,指代管仲,第二句中的“其”也是代词,表示物主,他的;C项中的“于”均做介词,前者表示动作的方向,可解释为“到”,后一个可解释为“和”;D项中的“而”均做连词,表示承接关系,可以解释为“然后”“接着”“再”等义。
3、【答案】A【解析】②是将任用管仲的依据,是执政的方法;④不是表现管仲是治国之能臣,而是表现他是国家的忠臣。
4、【答案】:C【解析】C项中的信息“管仲必将为鲁国所重用,会削弱齐国的力量”在原文中的表述是“夷吾受之,则鲁能弱齐矣”,意思是说“如果管仲接受鲁国的任用,就会是齐国的力量削弱”是假设的情况,而不是“必将”被鲁国任用。
5、(1)如果一定要使国家治理得好,那不是我所能做到的,大概只有管夷吾才行吧!
(2)他知道我们将要任用管仲,一定不会(把管仲)交给我们。
(3)在这种情况下鲁国国君就没有杀(管仲),于是(把他)活着捆绑起来用木笼装着交给齐国。
【解析】(1)“治”的意思是“治理、管理”,在这里就要译成“如果一定要治理国家”那么和后文不连贯,且不合常理,因为管仲未到任时齐国也在管理国家,所以要主要到效果“管理得好”。这个意思是从与“乱”相对的词义上来理解,所以应该是使动用法“使……治”解释成“使……治理得好”。“ 则非臣之所能也”注意是判断句式,要翻译出来。 “其唯”是两个词,其,语气副词,表揣测语气,译为大概、恐怕;唯,只有。
(2)“必不吾予也”是一个否定句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的句式现象,正常的语序应该是“必不予吾”,还要注意省略现象,就是“予”的对象——管仲。
(3)“于是”是个古今异义词,翻译的时候要注意分解成两个词“于”和“是”,解释成“在这种情况下”。“生来”也是古今异义词,“生”这里是修饰动词“来”,解释成“活着”;而“来”在这里应该为使动用法,“使……来”,可译成“交来、送来”。“柙”文中有注释——柙 [xiá,木笼],在句中作动词,用木笼装着 。“以予齐”中的“以”是目的连词,可以为“来给齐国”。
【参考译文】齐桓公从莒回到齐国以后,任命鲍叔牙当宰相。鲍叔辞谢说:“我是您的庸臣。国君要加惠于我,使我不至于挨饿受冻,就算恩赐了。如果一定要治理国家,则非我之所能,那只有管夷吾才可以当此重任。我有五个方面不如管夷吾;宽惠爱民,我不如他;治国不失权柄,我不如他;忠信以交好诸侯,我不如他;制定礼仪可以示范于四方,我不如他;披甲击鼓,立于军门,使百姓勇气倍增,我不如他。管仲,好比人民的父母,将欲治理儿子,就不可不用他们父母。”桓公说:“管夷吾亲自射我,射中了带钩,几乎使我丧命,现在竟要起用他,可以吗?”鲍叔说:“他也是为了自己的君主这样做的。您只要赦罪而让他回国,他将同样为您效力。”桓公说:“那么应该怎么办呢?”鲍叔说:“您可派人到鲁国去要回他。”桓公说:“施伯是鲁国的谋臣。他知道我将起用管仲,一定不肯放回给我。”鲍叔说:“您教使者这样说:‘我君有一个不忠之臣在贵国,需要引渡回来在群臣面前处死。’鲁国的国君必然应允。不过,施伯知道夷吾的才干,一定设法让他在鲁国执政。夷吾如果接受,鲁国就能削弱齐国。夷吾不接受,他估计管仲将要回齐,一定要杀死他。”桓公说:“那么你估计管夷吾会接受么?”鲍叔说:“不会,夷吾事君,是没有二心的。”桓公说:“他对我也能这样么?”回答说:“不是为了您,而是为了先君和国家的原故。您若想安定国家,就赶快去要回他,否则,就来不及了。” 桓公派遣鲍叔去鲁国议和,对鲁国说:“公子纠,是亲人,请您们替我国杀掉。”鲁国便替齐国杀了公子纠。又说:“管仲是我们的仇人,请交我国自己处理才甘心。”鲁君答应了。施伯对鲁侯说:“不要交回。齐国不是要杀他,而是要用他为政。管仲是天下的贤人,是大材。楚国用他则楚国得志于天下,晋国用他则晋国得志于天下,狄国用他则狄国得志于天下。现在齐国要是得到他。将来必为鲁国之患,您何不把他杀掉而还之以尸体呢。”鲁君说;“好。”将要杀管仲,鲍叔进言说:“在齐国杀,是杀齐国的犯人;在鲁国杀,是杀鲁国的犯人。我们国君要得到活的,把他处死在齐国,是为教育群臣而行杀;若是得不到活的,就等于您和我们国君的叛贼站在二起了,这不是我们国君所要求的。使臣我不敢从命。”于是鲁君不杀管仲,把管仲活着捆起来押送回齐。
五、语言运用
【解析】诗题《采莲子》,可是作者没有描写采莲子的过程,也没有描写采莲女的容貌、服饰,而是通过采莲女的眼神、动作和一系列内心独白,表现她热烈追求爱情的勇气和初恋少女的羞涩心情。“船动湖光滟滟秋”,“滟 滟秋”,指湖光荡漾中映出的一派秋色。水波映出秋色,一湖清澈透明的秋水可以想见。“秋”字,不仅写出湖 水之色,更点明了采莲季节。“湖光”映秋,怎会泛起“滟滟”之波呢?是因为秋风乍起绿波间,还是因为水鸟掠过湖面?都不是,而是因为“船动”。这里,作者没有交代是什么“船”,也没有交代船怎样“动”,因而对读者来说,这些都还是谜。直到第二句,作者才通过“贪看年少”点明诗篇写的是个采莲女子,同时通过“信船流”,交代船动的原因:原来有一位英俊少年把采莲女吸引住了。她出神地凝视着意中人,以致船儿随水飘流而动。这种大胆无邪的目光和“信船流”的痴情憨态,把采莲女纯真热情的鲜明个性和对爱情的炽烈渴求,表现得神形毕肖。湖水滟滟起波,姑娘心里也荡起层层波澜。突然,姑娘抓起一把莲子,向那岸上的小伙子抛掷过去。这个充满戏谑、挑逗和爱慕的一掷,进一步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江南水乡姑娘大胆热情的性格。南朝以来,江南地区流行的情歌,常不直接说出“爱恋”、“相思”之类的字眼,而用同音词构成双关隐语,巧妙地表露自己的情思,饶有情趣,富有江南民歌的特色。那么,莲子抛中没有?小伙子是恼是喜?可有什么表示?这些作者都故意避开了,留给读者以想像的空间,而把笔锋深入到采莲女的内心。没想到抛莲子的逗情举动远远被人看见了,多难为情啊!姑娘红着脸,低着头,羞惭了大半天,心里埋怨自己太冒失了,为什么不等没人时再抛呢?这“无端”两字透露出姑娘复杂而细腻的心理状态。“半日羞”的窘态,则展现了一个初恋少女特有的羞怯,诗中主人公的形象因而更丰满可爱。
【答案】示例:镜头三:姑娘抓起一把莲子,笑着朝少年抛去,正打在他身上,少年会心一笑。
镜头四:姑娘的举动被邻舟女伴看到,引起一阵嬉笑声。姑娘羞得满脸通红,低着头,半天都不好意思。 (218.59.146.35)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二 选择性必修 单元练习


上一个『《中国古代诗歌散文》第六单元检测(一)』  下一个『2011年春(古城十八中十一中关王庙)四校第一次联考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