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全国部分地区中考文言文试题及答案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试题
名称
2010年全国部分地区中考文言文试题及答案(九年级总复习 部编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10年全国部分地区中考文言文试题及答案2010年四川泸州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6—9题。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
试题预览
2010年全国部分地区中考文言文试题及答案
2010年四川泸州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6—9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2)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3)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4)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  
7.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邹忌讽齐王纳谏》) 
B.当余之从师也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隆中对》)
C.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移山》)
D.足肤皲裂而不知 佣者笑而应曰 (《陈涉世家》)
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 
(1)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3分) 
翻译:     
(2)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3分)
翻译:     
9.下列各项内容全都体现作者学习生活艰苦的一组是(3分) 
①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②足肤皲裂而不知  ③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  ④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⑤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⑥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A.①②③⑤ B.②④⑤⑥ C.①②④⑥ D.①③④⑥
6.走—跑   卒—最终、终于   俟—等待   援—提出(1词1分,共4分)
7.B(B项均为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A项分别译为“向”、“在”;C项分别译为“因”、“用来”;D项分别为转折关系连词、表修饰关系)(3分)
8.(共6分)
(1)前辈德高望重,门人学生挤满了他的房间,他的言辞和态度从未稍有委婉。(3分。“德隆望尊”1分,“辞色”1分,句子意思基本正确1分)
(2)同学舍的求学者都穿着锦绣衣服,戴着红缨装饰成的缀着珠宝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3分。“被”1分,“腰”1分,句子意思基本正确1分)
9.C(3分)

2010年四川乐山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8题。
记与欧公语
    欧阳文忠公尝言:有患疾者,医问其得疾之由,曰:“乘船遇风,惊而得之。”医取多年舵牙为舵公手汗所渍处,刮末杂丹砂茯神之流,饮之而愈。今《本草注别药性论》云:“止汗,用麻黄根节及故竹扇为末服之。”文忠因言:“医以意用药多此比,初似儿戏,然或有验,殆未易致诘也。”予因谓公曰:“以笔墨烧灰饮学者,当治昏惰耶?推此而广之,则饮伯夷之盥水,可以疗贪;食比干之餕馀,可以已佞;舐樊哙之盾,可以治怯;嗅西子之珥,可以疗恶疾矣。”公遂大笑。元祐六年闰八月十七日,舟行入颍州界,坐念二十年前见文忠公于此,偶记一时谈笑之语,聊复识之。
                                            ( 选自《东坡志林》)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 初似儿戏,然或有验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B. 殆未易致诘也                    思而不学则殆 
C. 用麻黄根节及故竹扇为末服之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D. 嗅西子之珥,可以疗恶疾矣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舐樊哙之盾,可以治怯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B. 医以意用药多此比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C. 坐念二十年前见文忠公于此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   
D. 医问其得疾之由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8.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欧阳文忠公指欧阳修,欧阳修谥号文忠;东坡,即苏轼。他们都是北宋文学家。
B. 医生为了治好患者的病,用到了舵公的牙、手和所出的汗。
C. 作者说用相关著名人物使用过的物品可以分别“治昏惰、疗贪、已佞、治怯、疗恶疾”等,是仿照欧阳文忠公讲的故事类比推理得出的。
D. 作者乘船进入颍州地界,便想起20年前与欧阳文忠公的一番笑谈,且把它记了下来,说明当时这番谈话妙趣横生,所以作者才印象深刻,经久不忘,言犹在耳。
9. 文言翻译。(3分)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曹刿论战》)
译文:                                                  
6.A    7.B    8.B
 9. 翻译(3分)
   译文:位高禄厚的人(1分)目光短浅(1分),不能作长远打算。(1分)
(意思相近即给分)
甲文: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选自《孟子•告子下》)
乙文:
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终灭吴。(选自《史记》) 
24、用“/”给下面句子划出朗读节奏。(1分)
  舜发于畎亩之中
2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
  ①曾益其所不能(        )         ②人恒过然后能改(          )
  ③吴既赦越  (         )       ④与百姓同其劳(           )
26、翻译下列句子。(2分)
  女忘会稽之耻邪?
  翻译:                                                          
27、甲文首段列举古代六位贤士的事例,是为了说明                                 的道理,文中的中心论点是                                                     。乙文故事可以用成语                来概括其主要内容。(3分)
28、品读甲乙两文,谈谈忧患意识有怎样的现实意义?(2分)
                                                                               
                                                                  
24、舜/发于/畎亩之中(1分)
2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
  ① 通“增”,增加 ② 犯错误 ③ 赦免 ④ 劳动
26、你难道已经忘记了在会稽山上所遭受的耻辱了吗? (2分)
27、在艰苦磨练中才能造就真正的人才 (意近即可) (1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分)  卧薪尝胆(1分)
28.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符合题意即可(2分)


2010年四川南充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四)比较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24—28题(10分)
甲文: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选自《孟子•告子下》)
乙文:
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 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终灭吴。(选自《史记》) 
24、用“/”给下面句子划出朗读节奏。(1分)
  舜发于畎亩之中
2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
  ①曾益其所不能(        )         ②人恒过然后能改(          )
  ③吴既赦越  (         )       ④与百姓同其劳(           )
26、翻译下列句子。(2分)
  女忘会稽之耻邪?
  翻译:                                                          
27、甲文首段列举古代六位贤士的事例,是为了说明                                 的道理,文中的中心论点是                                                     。乙文故事可以用成语                来概括其主要内容。(3分)
28、品读甲乙两文,谈谈忧患意识有怎样的现实意义?(2分)
                                                                               

24、舜/发于/畎亩之中(1分)
2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
  ① 通“增”,增加 ② 犯错误 ③ 赦免 ④ 劳动
26、你难道已经忘记了在会稽山上所遭受的耻辱了吗? (2分)
27、在艰苦磨练中才能造就真正的人才 (意近即可) (1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分)  卧薪尝胆(1分)
28.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符合题意即可(2分)


2010年四川眉山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甲】秦王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今日是也。”挺剑而起。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节选自《战国策•唐雎不辱使命》)
【乙】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公输盘诎。子墨子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楚王问其故。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楚王曰:“吾请无攻宋矣。”
(节选自《墨子•公输》,有删改)
7.下列各项中加点的实词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A.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布衣:平民。古代没有官职的人都穿布衣服,故称布衣。
B.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   九:九种(攻城的方法)。
C.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休祲:吉凶的征兆。休,吉祥;祲,不祥。
D.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寇:入侵。
8.下面各项中加点的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挺剑而起                      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
B.虽杀臣,不能绝也              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C.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子墨子九距之
D.仓鹰击于殿上                  子墨之闻,起于鲁
9.下列各项是对两则文言文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来源:Z_xx_k.Com]
A.【甲】【乙】两文表现的都是面对强敌,要避免战争除了理直气壮、义正辞严、不畏强暴外,更重要的是艰苦的实践精神,只有把道义与实力结合,才能迫使侵略者收敛其野心。
B.【甲】文“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的根本原因是“伏尸二人,流血五步”。
C.【乙】文楚王“吾请无攻宋矣”是因为“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
D.【甲】【乙】两文从写作方法看都用了对比手法。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读后让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晋献公以垂棘①之璧,假道于虞②而伐虢③,大夫宫之奇④谏曰:“不可。唇亡而齿寒,虞虢相救,非相德⑤也。今日晋灭虢,明日虞必随之亡。”虞君不听,受其璧而假之道。
晋已取⑥虢,还反灭虞。            (节选自《韩非子》)
【注释】①垂棘,一座山的名称,盛产玉石。②虞(yú),周朝诸侯国名,在今山西。③虢(guó),周朝诸侯国名,在今河南。④宫之奇,虞国的谏议大夫。⑤德,恩德。⑥取,攻占。
23.把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假道于虞而伐虢     ②晋已取虢,还反灭虞
①                                                                          
②                                                                          
24.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1分)
                                                           
7.B   8.A    9.B

23.①晋献公从虞国借道来攻打虢国。    ②晋国攻下虢国之后,军队在返回途中灭掉了虞国。  (采分点为“假”“伐”“反”,译为“借”“攻打”“返回”,各1分;其它文从字顺得1分)
24.开放性试题,不设统一答案,与下列示例意思接近亦可。(1分)
示例一  唇亡齿寒。即任何事物都是密切相关、利害相关的。
示例二  贪图小利,牺牲对方,其结果必然是因小失大,自取灭亡。
示例三  假途灭虢。指以借道为名行灭国之实的计谋。

2010年四川自贡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阅读《秋水》这篇文章,完成14—17题。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14.下面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百川灌河             河:这里指黄河。
B. 河伯欣然自喜         欣然:高兴的样子。
C. 不见水端             端:端来。
D. 闻道百               闻:听说,知道。
15.对下面加点的“之”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之:的。
B. 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      之:的。
C. 此独无有,尝试凿之                          之:他,指浑沌。
D.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之:她,指淑女。
16.对下面的文字,用现代汉语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不辩牛马      译文:分辨不清牛和马。
B. 我之谓也      译文:说的就是我啊。
C. 少仲尼之闻    译文:认为孔子学识少。
D.  大方之家      译文:言谈大方的人家。
17. 下列对这篇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篇文章先写黄河的壮丽和河伯的骄傲自满。
B.文章接着写河伯见到大海后自叹不如。
C.文中的河伯十分谦虚,具有勇于进取和自我批评的精神。
D.在写法上,文章用河伯见海神的寓言故事说明哲理,通篇都在设喻。
三、(12分,每小题3分)
⒕C⒖B⒗D⒘C

2010年广东省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  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减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问,清荣峻茂,  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  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Z'1。
  10.郦道元堪称写水的高手,他用“口口口口,口口口口”描写水势盛大,又用“口口口口,口口口口”描写江水清澈,语言凝练而意蕴丰富。(用原文的语句填空)(2分)
  11.文末描写“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突现了三峡的什么特点?(3分)


2010年广东广州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于中丞成龙按①部至高邮。适巨绅家将嫁女,妆奁甚富,夜被穿窬②。席卷而去。刺史无术。公令诸门尽闭,止留一门放行人出入,吏目守之,严搜装载。又出示谕闺城户口各归第宅,候次日查点搜掘,务得赃物所在。乃阴嘱吏目:设有城门中出入至再者捉之。过午得二人,一身之外,并无行装。公日:“此真盗也。”二人诡辩不已。公令解衣搜之,见袍服内着女衣二袭,皆奁中物也。盖恐次日大搜急于移置而物多难携故密着而屡出之也。
    (选自《聊斋•于成龙》)
    【注】①按:巡视,巡行。    ②窬:yú,洞,窟窿。
1.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
  (1)适巨绅家将嫁女    适:
  (2)又出示谕阖城户口    谕:
2.给文中划线句子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全都恰当的一项是(2分)
  A.盖恐次日大搜|急于移置而物多l|难携故密着|而屡出之也。
  B.盖恐次日|大搜急于移置|而物多难携故|密着而屡出之也。 
  c.盖恐次日大搜|急于移置|而物多难携|故密着而屡出之也。
  D.盖恐次日大搜急|于移置而物多|难携故密着|而屡出之也。
3.于成龙如何断定被捉的两人就是“真盗”?(4分)
4.请各用一两个词语,概括文中人物的主要特点。(2分)
(1)盗贼:
(2)于成龙: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9-11题。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尝闻天子之怒乎?” 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浮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苍鹰击于殿上。此三子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浮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3分)
      此庸夫之怒也                                   天下缟素    
  A.                                           B. 
      夫战,勇气也                                   可以弹素琴
     
 秦王色挠                                       亦免冠徒跣
C.                                             D.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徒属皆曰:“敬受命。”
10.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秦王极力描绘由天子之怒引致“伏尸百万”的可怕场景,目的是用武力来恫吓唐雎。
B.唐雎用专诸、聂政、要离这些平庸之人因怒行刺的故事,表明要效法他们跟秦王拼命。
C.文中唐雎佩剑入朝要与秦王拼命这一情节,强烈表达了作者要颂扬正义的思想感情。
D无论秦王是真屈服还是假屈服,“长跪而谢”都表明唐雎在这场较量中取得了胜利。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以头抢地耳
②徒以有先生也

2010年黑龙江哈尔滨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一)阅读《桃花源记》,回答7~l0题(10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7.(2分)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阡陌:        (2)向:
8.(2分)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填序号)
   ①   其中往来种作         ②    见渔人,乃大惊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
   ③   既出,得其船         ④    设酒杀鸡作食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9.(4分)把下面两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初极狭,才通人。

(2)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10.(2分)南5f{刘子骥“闻之,欣然规往”说明了什么?

(一)阅读《桃花源记》。回答7—10题(10分)
7.(2分)(1)阡陌:田间小路  (2)向:从前的、旧的
8.(2分)④
9.(共4分)(1)起初,洞口很狭窄,只容一个人通过。
    (2)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就)都来打听消息。
10.(2分)说明桃花源神奇美好,令其向往。


2010年江苏南京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12分)
    顾恺之,字长康,晋陵无锡人也,博学有才气。人问以会稽山川之状,恺之云:“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若云兴霞蔚。”恺之每食甘蔗,恒自梢至根。人或怪之,云:“渐入佳境。”
    尤善丹青①,图写特妙,谢安深重之,以为有苍生以来未之有也。每图起人形,妙绝于时。尝图裴楷象,颊上加三毛,观者觉神明殊胜。
    尤信小术②,以为求之必得。人尝以一柳叶绐③之,曰:“此蝉所翳叶也,取以自蔽,人不见己。”恺之喜,引叶自蔽,信其不见己也,甚以珍之。
    故俗传恺之有三绝:才绝,画绝,痴绝。
    [注]①丹青:指绘画。②小术:小技巧,小法术。③绐:欺骗。
                                                       (选自《晋书•文苑》,有删改)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若云兴霞蔚                 (2)恒自梢至根             
    (3)尤善丹青                   (4)故俗传恺之有三绝             
  10.下列句中加点的“之”与“山川之状”中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     B.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
    C.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D.环而攻之而不胜(《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每图起人形,妙绝于时。
      翻译:                            
    (2)以为求之必得。
      翻译:                            
  12.根据文章内容,用文中词语填空。(2分)
        谢安对顾恺之非常器重,是因为顾恺之的     ”;顾恺之竟然相信一片柳叶能遮蔽    自己,并非常珍视它,足以显示他的“     ”。
  9.(4分)(1)好像(2)常常(3)擅长(4)流传、传说(每小题1分,意对即可)
   10.(2分)A
   11.(4分)(1)(顾恺之)每每画起人像,在当时都是极好的。(2)(顾恺之)认为追求它一定会得到。(每句2分,意对即可)
    12.(2分)画绝  痴绝(每点1分)

2010年江苏连云港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15分)
亮少有逸群之才,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遭汉末扰乱,随叔父玄避难荆州。躬耕于野,不求闻达。时左将军刘备以亮有殊量,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亮深谓备雄姿杰出,遂厚相结纳。及魏武帝①南征,荆州刘琮举州委质②而备失势,众寡③而无立锥之地。亮时年二十七,乃建④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吴会⑤。权既宿服仰备,又睹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遣兵三万人以助备。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江南悉平。后亮助备又西取益州。益州既足,以亮为军师。将军备称帝号,拜亮为丞相。                             (选自晋•陈寿《进<诸葛亮集>表》)
【注释】①魏武帝:曹操。   ②举州委质:把整个荆州作为见面礼送给曹操。   ③众寡:人数少。 ④建:提出。   ⑤吴会:吴国。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顾野有麦场         B.乃建奇策/策之不以其道
   C.身使孙权/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D.江南悉平/事无大小,悉以咨之
10.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只限两处。(2分)
 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
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6分)
(1)躬耕于野,不求闻达。(3分)
(2)益州既足,以亮为军师。(3分)
12.从本段文字来看,诸葛亮辅佐刘备做了哪些事情?(4分)
9.D(A拜访/看见  B计谋/鞭打  C出使/假如  D都)
10.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
11.(1)亲自在田间耕种,不求出名显达。(“躬”、“闻达”、介宾后置句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九年级 总复习 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上一个『2010年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卷(语文』  下一个『黔西南州2011年中考语文样卷试题及参考答案1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