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市2011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高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永州市2011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高三总复习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永州市2011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2011年5月7日上午考)整理校对:永州一中刘小忠一、语言知识及运用(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A.黎明lí压轴zhòu模型mó绿林好汉lùB.干瘪iě转速zhuàn亲近qīn畏葸不前xǐC.拓印tà甲壳qiào瓜瓤xiāng胡子拉碴chāD.背包ōi和面huó栅栏zhà
试题预览
永州市2011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1年5月7日上午考)
整理校对:永州一中    刘小忠
一、语言知识及运用(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黎明lí    压轴zhòu    模型mó      绿林好汉lù
B.干瘪biě    转速zhuàn    亲近qīn      畏葸不前xǐ
C.拓印tà    甲壳qiào    瓜瓤xiāng   胡子拉碴chā
D.背包bōi    和面huó     栅栏zhà     满脸横肉héng
1.C.(瓜瓤xiāng——ráng)
2.下面各组词字形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膨胀    放诞     刻画      出谋划策。
B.金钢     家俱      嬉笑       喜笑颜开
C.标杆    账簿     坚韧      坚忍不拔
D.坍缩    誊写     磨砺      再接再厉 
2.B .(金钢——金刚    家俱——家具)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有没有希望。关键在于80后90后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和开拓创新的能力。
B.网购的卖方常会因失信于买方而受到差评,为了保证网上商店的良好信誉,卖方会死气白赖地纠缠个没完没了,要让买方改个好评。。
C.今年,各市落实措施,各省自出奇招,国家宏观调控,以防增长的GDP大部分化为鳞次栉比的房屋。
D.因经济体制不同,中国应对地震等突发性灾难的能力与中国相邻的日本比要快速、有效得多。
3.A.(B项“死气白赖地纠缠个没完没了”语意重复。C项 “各市落实措施,各省自出奇招,国家宏观调控”语序不当。D项成分残缺,“与中国相邻的日本比”缺介词“同”, 另外,“能力”与“快速、有效”搭配不当。)
4.下面诗句《送友人入蜀》的四联八句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同父亲的关系则完全不同。       。       。      。      :      。父亲是教育孩子,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的人。
①而父亲不体现任何一种自然渊源
②即代表思想的世界,人所创造的法律、秩序和纪律等事物的世界
③父亲虽然不代表自然世界,却代表人类生存的另一个极端
④母亲是我们的故乡,是大自然、大地和海洋。
⑤在最初几年内孩子同父亲几乎没有什么联系,在这个阶段父亲的作用几乎无法同母亲相比
A.①③②⑤④                          B.④⑤③②①
C.④①⑤③②                           D.①⑤④③②
4. C.(先母亲在父亲,注意冒号的提示与解说作用。)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18分)
独乐园记
司马光
孟子曰:“独乐乐不如与人乐乐与少乐乐不若与众乐乐。”此王公大人之乐,非贫贱所及也。孔子曰:“饭蔬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颜子“一箪食,一瓢饮”,“不改其乐”。此圣贤之乐,菲愚者所及也。若夫鹪鹩巢林,不过一枝;鼹鼠饮河,不过满腹。各尽其分而安之,此乃迂叟之所乐也。
    熙宁四年迂叟始家洛,六年买田二十亩于尊贤坊北关,以为园。其中为堂,聚书出五千卷,命之曰“读书堂”。堂南有屋一区,引水北流,贯宇下。中央为沼,方深各三尺。疏水为五派,注沼中,若虎爪。自沼北伏流出北阶,悬注庭中,若象鼻。自是分而为二渠,绕庭四隅,会于西北而出,命之曰“秀水轩”。堂北为沼,中央有岛,岛上植竹。圆若玉玦,围三丈,揽结其杪,如渔人之庐,命之曰“钓鱼庵”。沼北横屋六楹,厚其牖茨,以御烈日。开户东出,南北列轩牖,以延凉飕。前后多植美竹,为消暑之所,会之曰“种竹斋”。
……
迂叟平日多处堂中读书,上师圣人,下友群贤,窥仁义之原,探礼乐之绪。自未始有形之前,暨四达无穷之外,事物之理,举集目前。所病者,学之未至,夫又何求于人,何待于外哉!志倦体疲,则投竿取鱼,执衽采药,决渠灌花,操斧剖竹,濯热盥手,临高纵目,逍遥相羊,唯意所适。明月时至清风自来行无所牵止无所牵耳目肺肠悉为己有,踽踽焉、洋洋焉,不知天壤之间复有何乐可以代此也。因合而命之曰:“独乐园”。 
或咎迂叟曰:“吾闻君子之乐必与人共之,今吾子独取于己,不以及人,其可乎?”迂叟谢曰:“叟愚何得比君子自乐恐不足安能及人?况叟所乐者,薄陋鄙野,皆世之所弃也,虽推以与人,人且不取,岂得强之乎?必也有人肯同此乐,则再拜而献之矣,安敢专之哉!”
    注:神宗熙宁年间,王安石推行新法。司马光反对新法,被贬为西京(洛阳)御史台,熙宁六年(1073),购地二十亩,筑园。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曲肱而枕之                        枕:以……为枕
B.事物之理,举集目前。                  举:全部
C.迂叟谢曰:“叟愚,何得比君子?        谢:感谢
D.虽推以与人                        推:推介
5.C (谢:抱歉)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今吾子独取于己,不以及人,其可乎?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B.厚其牖茨,以御烈日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C.学之未至,夫又何求于人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志倦体疲,则投竿取鱼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6.B .(A.副词,难道/一定。B .连词,表目的,用来。C.介词,对/介词,从。D.连词,就/连词,却)
7.下列用“/”给文中画线句子的断句,错误的一项是
A.独乐乐/不如与人乐乐/与少乐乐/不若与众乐乐
B.开户东/出南北/列轩牖/以延凉飕
C.叟愚/何得比君子/自乐恐不足/安能及人
D.明月时至/清风自来/行无所牵/止无所牵/耳目肺肠/悉为己有
7.B.(开户东出,南北列轩牖,以延凉飕。)
8.文章开头引用孟子、孔子的语句,意在说明“王公大人之乐”“圣贤之乐”是高尚的,而作者自己的“独乐”又是怎样的一种乐?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
答:                                                               
8.答:①作者的“独乐”是“各尽其分而安之”。②独乐园的布局,突出了“独乐园”命名的寓意:作者在小园中钓鱼灌花、登高望远,探究事理,悠闲自得。③作者虽想推己于人,无奈别人不肯同乐,因而才独享其乐,暗寓抑郁不得志之情。④在这种情形下,作者只得尽其分而安之。(答对一点给一分)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疏水为五派,注沼中,若虎爪。
译文:                                                                       
(2)上师圣人,下友群贤,窥仁义之原,探礼乐之绪。
译文:                                                                       
(3)必也有人肯同此乐,则再拜而献之矣,安敢专之哉!
译文:                                                                       
9.(1)疏导水流分五处注入水池中,(形状)像老虎的爪子。(疏、派、若各1分)
(2)上以先哲圣人为老师,下以诸多贤人为朋友,究查仁义的源头,探索礼乐的开端。(师、窥、原、绪各1分)
(3)如果有人愿意(与我)同享这种快乐,那么我就非常感激并且把它奉献出来,怎么敢专享这种快乐呢?(必、再拜、安各1分)
参考译文:孟子说:一个人欣赏音乐的乐趣,不如与别人一起欣赏更快乐,与少数人一起欣赏音乐的乐趣,不如与众人一起欣赏更快乐。这是王公贵族的乐趣,不是贫贱的人所能达到的(境界)。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睡觉,其中也自有它的乐趣。”颜回“一竹篮饭,一瓢子水”,“不改变他的乐趣”。这是圣人贤人的乐趣,不是愚笨的人所能达到的(境界)。像那“鹪鹩在林中筑巢,不过占据一根树枝;偃鼠到河中饮水,不过喝饱肚子”,各尽自己的本分而相安无事。这才是我(迂叟)所追求的乐趣。 
熙宁四年,我才举家定居洛阳,六年,在尊贤坊北关买了二十亩田作为家园,它的中间作为厅堂,(在堂中)集中了五千卷书,把它命名为读书堂。读书堂的南边有一处屋子,引水往北流贯连屋下,中间作为水池,方圆和深度各为三尺。疏导水流分五处注入水池中,(形状)像老虎的爪子;从水池的北面隐蔽流出北面的台阶,悬空注入庭院下面,(形状)像大象的鼻子;(水)从这里又分为二条小渠环绕庭院的四角然后在西北面汇合流出,把它命名为弄水轩。厅堂的北面又有一个水池,中间有岛,岛上种了竹子,(岛)像玉玦一样呈圆形,环绕有三丈方圆,将竹梢收拢打成结,像打渔人的草屋,把它命名为钓鱼庵。水池的北面有六间并排的屋子,加厚了它的墙壁和屋顶来抵御烈日。开门往东,南北的窗子可以吹来凉风,前后多种植优雅的竹子作为清凉消暑的所在,把它命名为种竹斋。 
我平日大多在读书堂中读书,上以先哲圣人为老师,下以诸多贤人为朋友,究查仁义的源头,探索礼乐的开端,期望在未曾获得成就之前就达到进入无穷之外(的境界),把事物的原理,全部集中到眼前。所担忧的是学未有所成,对人又有什么祈求,对外又有什么期待呢?神志倦怠了,身体疲惫了,就手执鱼竿钓鱼,学习纺织采摘药草,挖开渠水浇灌花草,挥动斧头砍伐竹子,灌注热水洗涤双手,登临高处纵目远眺,逍遥自在徜徉漫游,只是凭着自己的意愿行事。明月按时到来,清风自然吹拂,行走无所牵挂,止息无所羁绊,耳目肺肠都为自己所支配。一个人孤独而舒缓,自由自在,不知道天地之间还有什么乐趣可以替代这种(生活)。于是(将这些美景与感受)合起来,把它命名为独乐园。 
有人责备我说:“我听说君子有所快乐必定和别人共享,现在您只为自己获得满足却不顾及别人,这难道可以吗?”我(非常)抱歉地说:“我愚笨,怎么能够比得上君子,自己快乐唯恐不足,怎么能够顾及别人?何况我所感受的乐趣粗俗低下,都是世上人所抛弃的(东西),即使推荐给别人,别人尚且不要,难道能够强迫他们(接受)吗?如果也有人愿意(与我)同享这种乐趣,那么我则非常感激并且把它奉献出来,怎么敢专享这种乐趣呢?” 

三、古代诗歌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3分)
11、阅读下面这首唐词,然后回答问题。
从军行七首(其一)①
  王昌龄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②金闺万里愁。
〔注〕①《从军行》组诗是王昌龄采用乐府旧题写的边塞诗,共有七首。②无那:无奈,指无法消除思亲之愁。
(1)本诗前三句景物描写主要有哪些特点?
答:用烽火、高楼,黄昏、秋风、羌笛、关山月等意象,从视觉到听觉,层层深入、反复渲染,铺陈了一种寂寥的环境,且这种景物的铺叙,融合了一种深深思念亲人、怀恋乡土的感情,亦情亦景,情景交融。
(2)作者说“无那金闺万里愁”你怎样评价作者这种“愁”?
答:作者因戍守边塞而思念亲人、怀恋乡土却不能归去而发愁。在边疆秋日黄昏,登上高楼独坐,迎面吹来秋风,又听到凄婉的羌笛声,所见所听引发了作者的愁思,这是一个戍守边塞战士的正常心理,作者虽有愁,但仍戍守边塞,体现了为国牺牲个人情感的高尚精神,是一种壮怀,是一种悲壮。
这首小诗,笔法简洁而富蕴意,写法上很有特色。诗人巧妙地处理了叙事与抒情的关系。前三句叙事,描写环境,采用了层层深入、反复渲染的手法,创造气氛,为第四句抒情做铺垫,突出了抒情句的地位,使抒情句显得格外警拔有力。“烽火城西”,一下子就点明了这是在青海烽火城西的瞭望台上。荒寂的原野,四顾苍茫,只有这座百尺高楼,这种环境很容易引起人的寂寞之感。时令正值秋季,凉气侵人,正是游子思亲、思妇念远的季节。时间又逢黄昏,“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诗经。王风。君子于役》)这样的时间常常触发人们思念于役在外的亲人。而此时此刻,久戍不归的征人恰恰“独坐”在孤零零的戍楼上。天地悠悠,牢落无偶,思亲之情正随着青海湖方向吹来的阵阵秋风任意翻腾。上面所描写的,都是通过视觉所看到的环境,没有声音,还缺乏立体感。接着诗人写道:“更吹羌笛关山月”。在寂寥的环境中,传来了阵阵呜呜咽咽的笛声,就象亲人在呼唤,又象是游子的叹息。这缕缕笛声,恰似一根导火线,使边塞征人积郁在心中的思亲感情,再也控制不住,终于来了个大爆发,引出了诗的最后一句。这一缕笛声,对于“独坐”在孤楼之上的闻笛人来说是景,但这景又饱含着吹笛人所抒发的情,使环境更具体、内容更丰富了。诗人用这亦情亦景的句子,不露痕迹,完成了由景入情的转折过渡,何等巧妙、何等自然!
  在表现征人思想活动方面,诗人运笔也十分委婉曲折。环境氛围已经造成,为抒情铺平垫稳,然后水到渠成,直接描写边人的心理——“无那金闺万里愁”。作者所要表现的是征人思念亲人、怀恋乡土的感情,但不直接写,偏从深闺妻子的万里愁怀反映出来。而实际情形也是如此:妻子无法消除的思念,正是征人思归又不得归的结果。这一曲笔,把征人和思妇的感情完全交融在一起了。就全篇而言,这一句如画龙点睛,立刻使全诗神韵飞腾,而更具动人的力量了。
               
12、古诗文默写。(5分,每空1分)
(1)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
(2)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 (  杜牧《阿房宫赋》)
(3)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王羲之《兰亭集序》)
四、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12分。其中,选择题6分,每小题3分;简答题6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文字,按要求回答完成12—14题。
人的尊严及其实现
                                龚群 
  就“尊严”意义而言,有两层意义,一是作为总体的人类相比较其他物种而具有的尊严,二是作为人类的个体而享有的尊严。总体性尊严是抽象的,而不是具体的。就具体的尊严而言,是个人作为人的存在而具有的。凡是人类的成员,都应当享有任何其他物种不可比拟的尊严与尊重,因而尊严是指普遍的人类个体的尊严。为何只要是人,就享有这样一种尊严?这是因为,人的尊严是人类在本性上所具有的一个显著特征,一个有别于种族、性别、天资、财富、社会地位而受到尊重的因素。它纯粹地根植于人的族类的本性、根植于人的理性和人的道德能力。这三者说到底,是因为人的理性和人的道德能力,从而使得人类区别于其他物种。并且,即使是他现在不具有这样的理性能力或道德能力(如儿童),人们一般认为,他具有这种人所具有的内在潜能或潜质,从而同样具有人的尊严。这样意义上的尊严,就是人所具有的人格尊严。
  人格尊严是一种普遍性的、抽象的尊严,而只有与具体相关尊严或消除歧视联系起来,才可说是真正落到了实处。我们不仅要消除一切使人不成为人的社会制度条件,而且要消除导致这方面问题的一切精神文化条件。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消除了那种使人不成为人、使人受到奴役的制度条件。但要看到,长期社会生活中形成的等级意识、城乡差别意识、职工与农民工的差别意识,以及职业高下尊卑的意识,都是形成人们不同程度社会歧视的根源。这些方面的歧视,都体现在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与劳动条件上。长期以来形成的种种使得不同劳动阶层尤其是在“一线劳动”的人们受到歧视的意识,体现在劳动报酬和劳动条件上的歧视性差别,或使人的尊严受到损害的差别。“体面劳动”,实际上指出了新形势下如何提升我国人民的尊严的具体途径。
  何为“体面劳动”?体面劳动即为劳动者的劳动得到尊重,其权利得到保障的劳动,是让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能够体现自己的尊严的劳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体面劳动,就要给予劳动者合理的劳动报酬,就要反对一切形形色色不顾劳动者的尊严与生存条件,而只顾企业主效率最大化的非人性行为。如不允许出现“开胸验肺”这样对于劳动者得不到尊严尊重的状况。
  让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就要树立起劳动光荣的意识,使得全社会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劳动之所以光荣,在于劳动创造财富。全社会的财富有赖于劳动来创造。劳动所创造的财富,是一切社会生活、社会活动得以展开的社会物质前提。劳动者的劳动,尤其是广大工人农民的劳动,理应受到尊重。受到尊重,要求有合理的报酬和体面劳动的条件。如果劳动者感受到的是不公平待遇,而是被剥夺、受歧视,或在受歧视的条件下劳动,那他就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实现劳动者的合理报酬以及体面劳动条件,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一个基本途径。在这个意义上,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同样也就保护了普通百姓的尊严。
体面劳动之所以重要,还在于劳动是劳动者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体面劳动意味着他的权利以及人生都得到了应有尊重。每个劳动者在其生命精力最旺盛的时期,都是在工作岗位上度过的。因此,如果其劳动条件恶劣,就不仅仅是劳动条件本身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劳动者在劳动中感受不到是一种值得过的生活。因此,体面劳动也应当是快乐劳动,使人感到生命意义与价值的劳动,使人感到劳动光荣,从而使人感到活得有尊严。让老百姓活得有尊严,实现体面劳动是其切实路途。
实现体面劳动,就是要维护劳动者的权益,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氛围。在全社会形成一个人人都尊重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尊重普通劳动者的人格与生命的社会氛围,和谐社会建设也就落到了实处。
(选自2011年第6期《新华文摘》,有删节)
1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对“尊严”与“人格尊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为总体的人类相比较其他物种而具有的尊严,是抽象的,而作为人类的个体而享有的尊严则是具体的。
B.人之所以具有尊严,是因为人的尊严是人类在本性上所具有的一个显著特征,它与种族、性别、天资、财富、社会地位一样是人受到尊重的因素。
C.儿童的理性能力或道德能力是一种内在潜能或潜质,因而儿童同样具有人的尊严。这样意义上的尊严,就是人所具有的人格尊严。
D.人格尊严具有普遍性与抽象性特征,而只要与具体相关尊严或消除歧视联系起来,就可说是真正落到了实处。
12.D.(原文是“只有与具体相关尊严或消除歧视联系起来,才可说是真正落到了实处。”)
13.根据文意,下列有关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造成不同程度社会歧视的根源是,社会生活中长期形成的等级差别、城乡差别意识、职工与农民工的差别和职业差别 。
B.“体面劳动”,是我国新形势下提升人民的尊严的具体途径,也是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一个基本途径。
C.体面劳动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体现了对普通百姓尊严的保护,也是因为还劳动是劳动者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D.和谐社会建设要落到实处。就应在全社会形成一个人人都尊重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尊重普通劳动者的人格与生命的社会氛围,
13.A.(范围缩小:原文是“长期社会生活中形成的等级意识、城乡差别意识、职工与农民工的差别意识,以及职业高下尊卑的意识,都是形成人们不同程度社会歧视的根源。”)
14.根据文章内容,说说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的途径和意义。(6分 )
答:(1)实现体面劳动,就要给予劳动者合理的劳动报酬,让其体会到劳动的价值。
(2)为劳动者提供良好的劳动条件与生存条件,让其体会到劳动的快乐与生命的意义。
(3)树立起劳动光荣的意识,形成人人都尊重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尊重普通劳动者的人格与生命的社会氛围,从而落实和谐社会建设。
五、现代文(文学类)阅读(2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
足尖蝴蝶
姚雪雪
对于蝴蝶这样绚丽凄迷的生物,生命总有些短暂和不可思议的萦绕,美得过分的东西总是让目击者心神不宁。 
   我的心神不宁来自玻璃橱窗的一次照耀。我偶然的路过,一眼看到一只银丝的蝴蝶绣在一双精致的皮鞋上,她伸展着全部的翅翼覆盖了鞋的前半部,身体由宝石蓝和玫瑰红两颗玻璃钻镶成。鞋子倾斜在玻璃的晶莹中,松懈、静止,但美得夺目。目光相触的一刹那,蝴蝶就跃入我的眼睛,她应该是飞起来了,一头撞入我的怀中让我认领回家。 
   蝴蝶是会飞的花,喜欢吸食花蜜和树渗出的汁液。她轻盈飞舞,张开翅膀面向太阳取暖。蝴蝶听命于香味、微风和自己的愿望飞来飞去。蝴蝶招惹目光但她还有自己的愿望,所以她常常在忘我中忘掉了危机和险恶。我小时候捉过蝴蝶,现在回味那些五彩缤纷的粉末,会感到一阵堕落和毁灭的晕眩。
蝴蝶是负有使命的。蝶与花粉越过欲望的沟壑相粘在一起,相粘的起始是最终的分开。蝶却无法摆脱和更改这样的命运,是否放弃远比拥有更痛?蝴蝶终身爱的都是花吧,传说一种蝶只愿为一种花而授粉,而蝴蝶终身寻遍鲜花,只为了最终找到属于她的那一种?而花儿不只为一只蝴蝶在等待,花的盛开仿佛天生就是一个诱惑致使的谎言。
过于美的东西,人们会喜欢探究,会暗生莫名的嫉恨。人们只看到眩目的飞舞和前世的虫蛹。每一只蝴蝶破茧而出时,总经过黑暗和痛苦的过程,没有外来力量可以帮得上忙,任何加速破茧的企图,都成为接近死亡的前奏。蝴蝶有颗怎样的心,炽热的,痛楚的,轻盈的,冷漠的?
蝴蝶是一种飞走的去意,参悟了寂静和永恒。一篇文章记载1943年荷兰籍犹太少女用日记记下了在纳粹集中营的悲惨经历和内心痛苦,这段“大屠杀时期的爱情”让人潸然泪下。生与死是一种考验和折磨。时光像攀越绝壁的藤蔓,跳过眼前的现实,生命从它的侧面拓展出意义——追思与倾诉,并把这一切记录下来。1943年7月16日,少女与她的父母哥哥惨遭杀害。时光已老而又老,像远处泛黄的钟声,我无法想象年轻而美丽的生命如何像花朵一样被狂风暴雨摧残,无法想象一个少女面对死亡的心情和姿态。或可安慰的是,在肉体“灭绝”之前她的心灵没有提前死亡,最感疼痛的时候,她让疼痛拐了个弯,心灵化成了蝴蝶,从泛黄的纸页羽化而出,让几十年后处在今天的我们,看到了生命在凄艳中的舞蹈,看到了幽暗中跳动的火焰,看见了一个人临渊的绝望和最终的超越。
法国电影《蝴蝶》是一部温馨的法国小品。有一种神奇的蝴蝶被命名为伊莎贝拉,现在正值伊莎贝拉交配的时节,于连准备到山里寻找这种即将灭绝的蝴蝶。艾尔萨听到了于连和邻居的谈话,便偷偷藏到了于连的汽车里。于连发现了艾尔萨,但此刻汽车已经行驶出城区,于是于连决定把她交给警察。但最终于连还是经不住艾尔萨的恳求,便带着她一同来到了深山里。儿子在临终前看到图册中的伊莎贝拉,并希望能够得到一只。但最终儿子并没有等到那只蝴蝶就离开了人世,于连带着对儿子的无限愧疚多年来一直寻找着这种神奇的蝴蝶。
就是神秘美丽的蝴蝶。斑斓多姿的蝴蝶出现之地,哪怕是巴黎老爷爷的小小公寓,也会突然变成梦中仙境。片尾那只叫做“伊莎贝拉”的蝴蝶羽化的景象,奇异美丽得让人屏息。就因为这三个主角还有法国乡间野外的翠绿景色,已经足以给导演良好的印象分,结尾抖出的小小包袱,更是让影片的结构十分精巧。以温情小品观之,也算满意功课了吧。它在温融宁静的调子中,慢条期理地讲一个简单的故事,既融合了爱、亲情于一体,又恰到好处地揭示了法国诸多社会问题,如单亲家庭孩子的抚养及教育问题、法国老人的孤独等等。这部片子其实是一部多棱镜,每个人:孤独的人,为爱所困的人,被爱抛弃的人,为承诺所累的人,都可以站在不同的角度去看它,影片总可以引起不同的人或多或少不同层面的反思。
记得影片刚开始,黑屏上翩跹飞进一群白色蝴蝶,化作影片名字:片尾又是黑屏,又翩跹飞进一群白色蝴蝶,化作“FIN”(法语“剧终”),然后再化作蝴蝶翩跹飞去。
饰品的蝴蝶习惯被安放在美人的鬓角和额头,我的蝴蝶只落在足尖,穿着这双鞋是踩国鲜花了吧,但没有,认领就是悲剧的开始,这才是这只蝴蝶最伤痛的命运。一只蝴蝶的力量怎么能飞得过世事沧桑。 
(选自《2010年中国散文精品》有删节)
15.请结合上下文理解“蝴蝶是一种飞走的去意,参悟了寂静和永恒。”的含意。(4分)
答:美的生命消失的方式是无法选择的,但她能超越临渊的绝望,让生命在凄艳中舞蹈、燃烧,因而得以永恒,给人以美的震撼与超越生命的启示。
16.文章选用了哪些材料来表现“美得过分的东西总是让目击者心神不宁”?(6分)
答:美丽一生的蝴蝶经历诱惑,遭受被捉的痛苦,最终变成饰物。青春年少的犹太少女在纳粹集中营惨遭杀害。电影《蝴蝶》中充满亲情温暖的爷孙斗嘴的背后是单亲、杀戮、死亡的影子。(每点2分)
17.请简要分析以“足尖蝴蝶”为题的妙处?(6分)
答:①全文以“蝴蝶”为线索。开头、行文、结尾都以“蝴蝶”为抒情对象②运用象征“足尖蝴蝶”喻指美的事物,是少女的心灵,爷孙温暖的亲情③由绣成的“足尖蝴蝶”引起联想,想到自然界的蝴蝶④含蓄地表现了主题“美得过分的东西总是让目击者心神不宁”。
18.请结合文本探究怎样让平凡短暂的人生变得更美?(8分)
答:①坚定目标:终身寻遍鲜花,最终只为找到属于她的那一种 ②依靠自己:蝴蝶破茧而出,没有外力的帮助 ③超越绝望:犹太少女在纳粹集中营心存希望 ④感受亲情:爷孙斗嘴表现温暖的亲情。
六、选做题(2小题任选做1题,6分)
20、阅读下面一篇小小说的文字,完成题目。(6分)
冤家
毛姆
现在,他们兄弟俩终于都过世了。一个画家和一个医生。
画家一直自以为有绘画的天才。他自大、骄傲而且易怒,向来看不起他兄弟那副庸俗、多愁善感的德性。然而,他实际上并没有什么才气,如果不是他兄弟的接济,他早就要三餐不济了。奇怪的是,尽管他的画从技巧、内涵各方面看来都是极粗俗、拙劣的作品,他还是持续地画着。偶尔举办几次画展,总是刚好卖出两幅画,每次都是如此,一幅不多一幅不少。终于,医生也绝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上一个『八年级语文下册语言运用复习检测(四)』  下一个『厦门一中2011年高考最后一卷语文试卷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