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永年实验高中2010—2011学年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中试卷
试题
名称
河北永年实验高中2010—2011学年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题(高二选择性必修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河北永年实验高中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一卷和第二卷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2、第一卷做在答题卡上,第II卷做在答题纸上。一.语言文字知识题(共20分,每小题2分)1.下列词语中加横线的字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高亢坑骗沆瀣一气引吭高歌B.会计荟
试题预览
河北永年实验高中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  二 语 文 试 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一卷和第二卷两部分,满分 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第一卷做在答题卡上,第II卷做在答题纸上。
一.语言文字知识题(共20分,每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横线的字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高亢      坑骗     沆瀣一气      引吭高歌
B.会计      荟萃     脍炙人口     绘声绘色
C.肚脐      荸荠     济济一堂     挤眉弄眼
D.徘徊      绯红     风靡一时      流言蜚语
2.下面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A. 三天的时间里,把栏目标志、片头改过来又改过去,这在央视的历史上是决无仅有的。 
B. 音乐界、教育界一些知名人士大声急呼:让好儿歌尽快走向我们的少年儿童。 
C. 如果那里的劳动力素质普遍偏低,引进几个人才也是杯水车薪,无计于事。 
D. 这一带山清水秀,没有任何污染,是人们度假休闲的理想场所。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夏夜,柳丝是些温寂垂悬的_____,在月光里睡着。(司马中原《如歌的行板》) 
②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像一天_____,而且万颗奔星似的飞动着,同时又展开去,以至于无穷。(鲁迅《好的故事》) 
③我看到红色羽毛和黄色羽毛的朱鹂鸟,啄着葡萄架上的青葡萄。美丽的朱鹂鸟常常成群的飞进院子里来……一粒粒的青色葡萄在往地上跌落,跌出碎细的_____。(萧白《六月的眸光》) 
A.帘幕   雾霭   耳语            B.帘幕   云锦   珍珠   
C.睫毛   云锦   耳语            D.睫毛   雾霭   珍珠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今年的招生、考试、录取工作进展顺利,未发生一起徇私枉法的事件。
B.看他紧锁眉头,沉默不语的样子,恐怕有难言之隐。
C.西部地区虽说目前各方面的条件要艰苦一些,但那里自然资源丰富,发展前景广阔,
像你这样的人才一旦到了那里,定能大有可为。
D.人民的力量大如天,团结起来,可以移天易日。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所有作者都有责任作出表率,杜绝那些用字不规范,一定要不断地增强规范使用汉语言文字的意识。    
B.影片《生死抉择》是一部给人以强烈震撼和深刻警示的反腐倡廉的文艺作品,是党风廉政建设的生动教材和重要措施。
C.在这次志愿者活动中,有“爱心天使”美誉的护士黄卉和电视台记者杨洁两位女性,除了跟男性志愿者一起参加活动外,还到福利院为老婆婆们清洗衣物。
D.最近,湖北假日旅游协调办公室发布了2007年“五一”黄金周旅游信息预报。文中声称,乡村旅游将成为2007年“五一”黄金周的热点。
6、判断对下面各句修辞手法及其表达作用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这个手术我来给你做,希望你能配合。”话语轻柔得像一团云,一团雾。不,像一团松软的棉球,轻轻地擦着疼痛的伤口。
──“棉球”这个喻体贴切,不仅符合医生职业的特点,而且切合患者当时的心态。 
B.哦!我突然感觉到,我是看到了一个更是巴金的巴金。文静、温和、诚挚的外表里,却有一颗无比坚强的心。 
──后一“巴金”指代巴金的风格和精神,突出了描述对象的特征,给人印象鲜明深刻。 
C.目前,我正兴致勃勃地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减肥”,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绝不吝惜。 
──将作品拟人化,把删削冗繁说成是“减肥”,生动幽默。 
D.小雪和妹妹常常不吃晚饭,就跑到海边,把自己焊在礁石上,听潮起潮落,看日沉日升。 
──用拟物的方法夸大听潮观海的痴迷程度,形象生动,有感染力。
7、依次填入下而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我独坐在书斋中,忘记了尘世间一切不愉快的事情,怡然自得。以世界之广,宇宙之大,此时却仿佛只有我和我的书友存在。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阳光照在玉兰花的肥大的绿叶子上
②连平常我喜欢听的鸟鸣声“光棍好过”,也听而不问了
③窗外粼粼碧水,丝丝垂柳
④这都是我平常最喜爱的东西,现在也都视而不见了
A.③①④②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②         D.③④①②
8、下列句子用语得体的一项是 (  )                
A.上周丢失皮包,蒙您及时送回,感激不尽。明天我将于百忙中专程前来致谢,请在家等候。
B.学生会经过调查研究,写出了《我校食堂服务质量调查报告》,文中提出改进意见,并且责成学校领导研究落实。
C.听说贵校在教育教学方面存在困难,你们如需要指点的话,我们将不吝赐教。
D.奉上拙著一本。鄙人才疏识浅,书中谬论甚多,敬请斧正。
9.判断下面句子中多义词“松懈”的含义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
A.自以为对革命有功,摆老资格,大事做不来,小事又不做,工作随便,学习松懈。 
B.它是一种腐蚀剂,使团结涣散,关系松懈,工作消极,意见分歧。 
C.为了搞好总复习,许多同学废寝忘食,毫不松懈。 
D.刚才出力摇船犹如赛龙船似的那股劲儿,现在在每个人的身体里松懈下来了
10.下面《过山农家》的空缺诗句是  (    )
板桥人渡泉声,____________。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
A.高树日上鸟鸣            B. 草径日下虫鸣   
C.小池日晚蛙鸣            D茅檐日午鸡鸣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 题。(共12分,每小题3分)
国学这个概念的含义说不清楚。有一种说法认为,国学就是国粹,是中国的学术精华;另一种说法,认为当前使用的国学这个概念,不过是表示中国学术界的约定俗成的用法而已,并没有特殊的含义。这两点说法都有点过于简单化。
上世纪初,国学一词,连同国粹一词由当时旅日学者邓实、黄节等人,从日本引进中国。日本学者提倡国粹、国学,矛头是对准明治维新时政府的欧化政策的,带有明显的保守色彩。在中国,国粹、国学得到提倡,也同样是反对欧化的。那么,什么是国学呢?当时,章太炎、黄节、邓实等国学的提倡者们,存在分歧。概括起来主要有如下三种界说:一是指一国所有之学;二是指先秦诸子之学;三是指孔子之儒学。界定的范围实是指古学。所以,有时他们也用复兴古学来概括。提倡国学和国粹,实际上都是指复兴古学。中国有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封建主义根深蒂固。因此,当国学作为传统文化的根本得到提倡时,尽管对国学的含义有许多不同意见,国学还是被许多人所认同。
就当前来看,有些人打着弘扬国粹、国学的旗号,出版了大量的古典著作,版本之多也是前所未有的,有的古著多达十几个版本。这是反映了读者的需求呢,还是出版家的炒盘,或者是什么舆论导向在起作用?这几年古学研究和出版成绩很突出,其中也出版了许多优秀的有分量的古籍。但毋庸讳言,古学热在某些领域似乎有点热得过头了。有些内容不健康的,甚至有严重的封建毒素的古书也纷纷涌向市场。至于把古学称为国学,然后又把国学称为国粹,是否妥当,这是很值得斟酌的。
如上所述,国学含义既然不清楚,也就未必是科学之说了。中国传统学术文化,范围很广,包括哲学、经学、史学、政治学、军事学、自然科学以及宗教、艺术等等。按一国之学的说法,就应当把这些内容都包括在国学之中,含义既然这样庞杂,自然不好笼统地称之为国粹了,因为在这些文化学术中包括儒学、诸子之学本身,必然也包含精华和糟粕。
节选自《从文化热到国学热的反思》(《新华文摘2007年第1期》)
11、对国学这一概念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国学这一概念由旅日学者邓实、黄节等人从日本引进,就是人们平常所说的国粹。
B.目前使用的国学这个概念,是中国学术界的约定俗成的用法,确切的含义是指我国的学术精华。
C.国学这个概念的含义说不清楚,即使是章太炎、黄节、邓实等国学的提倡者们也存在分歧,他们确定的范围是古学。
D.尽管对国学的含义有许多不同意见,国学还是被许多人所认同,是因为人们崇尚传统文化。
12、下列不属于古学热有点热得过头了的表现的一项是
A.不顾读者的真实需求,大量出版古典著作,版本之多前所未有。
B.这几年古学研究和出版成绩突出,出版了许多优秀的有分量的古籍。
C.有些人将有些内容不健康的,甚至有严重的封建毒素的古书推向市场。
D.把古学称为国学,然后又把国学称为国粹。
13、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虽然国学这个概念的含义说不清楚,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这个说法是科学的。
B.国学涵盖的范围很广,它包括哲学、经学、史学、政治学、军事学、自然科学以及宗教、艺术等。
C.不能将国学简单等同于国粹,因为粹即精华,而国学的范围则更广。
D.有些人打着弘扬国粹、国学的旗号,出版大量的古典著作,完全是出于出版家的炒盘。
14、根据文章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日本学者提倡国粹、国学,是反对 欧化的,带有明显的保守色彩;在中国,国粹、国学得到提倡,也同样是反对欧化的,也未免带有一点保守的色彩。
B.这次国学热,热得正确与否,恐怕还要经过此后多年的历史实践检验,才能恰如其分地作出评价。
C.就文化学术这个范畴来说,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特点,大力向国外介绍本国的文化但没有必要把一些有本国特点的学术文化都冠之以国学。
D.古学热在某些领域似乎有点热得过头了,所以,把古学称为国学,然后又把国学称为国粹,未必是妥当的。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蒋济字子通,楚国平阿人也。建安十三年,孙权率众围合肥。时大军征荆州,遇疾疫,唯遣将军张喜单将千骑,过领汝南兵以解围。济乃密白刺史,伪得喜书,云步骑四万已到雩娄。权信之,遽烧围走,城用得全。拜济丹阳太守。民有诬告济为谋叛主率者,太祖闻之,曰:“蒋济宁有此事!有此事,吾为不知人也。此必愚民乐乱,妄引之耳。”辟为丞相主簿西曹属。关羽围樊、襄阳。太祖以汉帝在许,近贼,欲徙都。济说太祖曰:“刘备、孙权,外亲内疏,关羽得志,权必不愿也。可遣人劝权蹑其后,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解。”太祖如其言。权闻之,即引兵西袭公安、江陵。羽遂见禽。
 文帝践阼,出为东中郎将。帝问曰:“卿所闻见天下风教何如?”济对曰:“未有他善,但见亡国之语耳。”帝忿然作色而问其故,济具以答,于是帝意解。明帝即位,迁为中护军。时中书监、令号为专任,济上疏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蔽,古之至戒也。”诏曰:“夫骨鲠之臣,人主之所仗也。济才兼文武,服勤尽节,每军国大事,现有奏议,忠诚奋发,吾甚壮之。”景初中,外勤征役,内务宫室,怨旷者多,而年谷饥俭。济上疏曰:“陛下方当恢弘前绪,光大遗业,诚未得高枕而治也。凡使民必须农隙,不夺其时。夫欲大兴功之君,先料其民力而燠休之。”诏曰:“微护军,吾弗闻斯言也。”
 齐王即位,迁太尉。是时,曹爽专政,丁谧、邓颺等轻改法度。以随太傅司马宣王屯洛水浮桥,诛曹爽等,进封都乡侯,邑七百户。济上疏曰:“太傅奋独断之策,陛下明其忠节,罪人伏诛,社稷之福也。夫封宠庆赏,必加有功。今论谋则臣不先知,语战则非臣所率。”固辞,不许。是岁薨,谥曰景侯。       
(选自《三国志》 )
1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权闻之,即引兵西袭公安、江陵     引:率领
 B.太祖以汉帝在许,近贼,欲徙都     徙:迁移
 C.凡使民必须农隙,不夺其时         夺:改变
 D.微护军,吾弗闻斯言也             微:如果没有
16.以下六个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蒋济“骨鲠之臣”的一组是  (    )
 ①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解
 ②未有他善,但见亡国之语耳
 ③凡使民必须农隙,不夺其时
 ④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蔽,古之至戒也
 ⑤诚未得高枕而治也
 ⑥陛下明其忠节,罪人伏诛,社稷之福也
 A.①③⑤    B.③④⑤  C.①②⑥    D.②④⑥
1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孙权带兵围攻合肥,而此时曹操正带兵攻打荆州,加之军中发生瘟疫,能派的救兵很少;蒋济用计让孙权主动撤兵,合肥得以保全。
 B.蒋济为人刚直,敢于直言。文帝问天下“风教”,他大胆进言,以“但见亡国之语耳”回答;明帝时,他以“诚未得高枕而治也”告诫皇上要爱惜百姓。
 C.凭着跟随太傅司马宣王诛杀曹爽等人的功劳,皇帝加封蒋济为都乡侯,邑七百户,他坚决推辞,皇帝没有答应。
 D.蒋济文武兼备,忠诚奋发,在数位人主手下任职,都能直言进谏,虽多次触怒人主,但始终都为人主所器重。

第 Ⅱ 卷(共99分)

四、18.请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蔽,古之至戒也。(3分)
 译文:
 (2)陛下方当恢弘前绪,光大遗业,诚未得高枕而治也。(4分)
 译文:
 (3)夫封宠庆赏,必加有功。今论谋则臣不先知,语战则非臣所率。(3分)
 译文:
五、名句默写(7分,每空1分)、
19、子曰:“学而时习之,        ?有朋自远方来,           ?            ,
不亦君子乎?
20、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
21、乱石穿空,                ,                  。                                              
六、阅读下面文章,完成21—24题。(22分)
江南蓑衣
胡明刚
 ①在故都的某个雪天里,突然想到老家江南的蓑衣来了。
 ②满目彤云里,翻读一本江南的画册,心情一派宁静和畅。那连绵的苍翠山峦,那层层叠叠的梯田,那高低错落犹如穿着蓑衣的房舍,总给人以平和与安详。满谷烟云,缭绕着江南的烟花三月。三月的江南,春光迷漫,而乡村道上穿着蓑衣的赶着牛群的牧童,总把一管缠绵的委婉笛声传入了我的耳鼓。而穿着蓑衣在微雨中插秧的山地汉子,则把一篇耕作文章呈现在我的眼前了。
 ③我很少听到歌唱江南蓑衣的歌曲,江南的乡野之歌似乎除了采茶桃花和篱笆修竹外,就没有别的了。而蓑衣却依然沉睡在古典中,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西塞山就在我的记忆中与我隔岸相望。这江南的景色一半是属于蓑衣的,这季节的一半还是属于蓑衣的。不光是春天,还有下雪的隆冬,独钓寒江的孤舟蓑笠翁,一直在我眼前描绘 着悠远的江南山水。在风景中出没的穿蓑衣的人,不仅仅是牧童,而且还有渔人,他们都是志趣清雅的高人。一蓑风雨,一叶孤舟,一片兰浆,一弯明月,顺流而下,逐草而居,是多么潇洒逍遥啊。我常把穿蓑戴笠的人称之为隐士和佛陀,且看那蓑衣似乎张开诗歌或者哲学的虚玄的羽翼翩翔在空明中,如神灵一般幽黑而深邃。这是自由狂放的,是寒山中的极致,远峰、孤舟、烟雨和萧寺,只是绝妙的陪衬。江南的蓑衣飘扬在诗意中。一袭蓑衣穿行在时空,犹如达摩的一苇渡江,把无限的禅机融入空荡和苍茫之中。
 ④江南蓑衣是平常的,一种极不起眼的家用物什,与镰刀、锄头和竹笠一起静默和谐地相处。在风雨中的劳作是艰辛的也是欢愉的,蓄满微凉的忧郁。当踏歌的农夫带着一身泥水,从田里山间归来,蓑衣和竹笠随即被挂在墙上,农夫歇息了,而它们则开始了默默的对话。蓑衣注定是蓑衣,竹笠注定是竹笠,似乎与主人一样无法逃避命运的摆布,无法摆脱生活的清寒。它们的主人一直向往着远方,但总无法走出这片山坳,他与他的老牛一起在这片小小的田地间一圈一圈地跋涉着,总超越不了这历史因袭的圆周率。雨中的蓑衣凝望着主人口鼻间升腾的气息,如雾般的慨叹着,幽幽地怀想着,难道主人真的没有幸福的愿望,没有丝毫改变命运的企图?
 ⑤尽管如此,蓑衣一定与主人相依为命,乐享清贫的。它害怕的是主人会在某一个时刻逃离,与它们不告而别。蓑衣和主人同样的劳累和憔悴。岁月的风刀霜剑早已撕裂了它的前襟。它们毕竟诞生或者寂灭在理想的记忆中,当它们在尘封的空间被人翻捡,被人展示的时候,江南的蓑衣,是否还眷念着他主人日益苍老憔悴而衰弱的容颜?
 ⑥在更加苍黄的时日,主人来不及与它打招呼,溶进城市街衢的喧嚣。当他在难得的寂静时分一个人端坐,蓑衣的影子就清晰地显现出来了,在脑海的某个角落里难以拂去。在某个下着微雪的夜晚,在某个寂寥的街道上,在街灯漠漠的照映下,他忽然发现了久违的江南蓑衣的影子。在某个茶室和酒吧间,他看见蓑衣还有他的竹笠高挂在髹漆得艳红或者金黄的柱子和墙壁上,落满红尘。那里不适合它们!主人想,此刻,它们像陪酒女郎,像示众者,像引颈自戮的罪囚。它们的心里会是如何想啊!那些酒客茶客是不知道的。江南的蓑衣和竹笠经年地寻找,在远远的翘首远望。它们想,城市里会下雪或者下雨,能解除心头的焦渴。它们想,下雨了,主人会重新穿戴起它们,飘飘扬扬地潇洒地走过雨巷。
 ⑦来自江南的主人躲在暗角,两眼噙泪。他在等待着内心的救赎。
22、文章第③段引用了唐代诗人张志和《渔歌子》一诗中的句子,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6分)




23、 请简要赏析下面两个句子的表达效果。(6分)
 (1) 而蓑衣却依然沉睡在古典中。


 (2) 它们像陪酒女郎,像示众者,像引颈自戮的罪囚。


24、从全文看,“江南蓑衣”在文中有哪些含义?请分条列举。(4分)



25、“江南的蓑衣和竹笠经年地寻找,在远远的翘首远望。”一它们在远望什么? “来自江南的主人躲在暗角两眼噙泪。他在等待着内心的救赎。”他为什么等待“内心的救赎”?(6分)
七、26、(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半个多世纪前,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非常推崇并常用来教育学生的一句名言是:“假使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这句话是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说的。
你心中有自己的“水仙花”吗?当你的心底泛起一片水仙花的葱绿与鹅黄时,你会有一种特别愉快、特别舒畅的感觉吗?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少于800字;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一.(20分,每小题2分)
1.A.(A依次读kàng、kēng、hàng、háng;  B依次读kuài、huì、kuài、huì;
C依次读qí、qí、jǐ、jǐ;             D依次读pái、fēi、mǐ、fēi)
2. D 【A绝无仅有(决)B大声疾呼(急)C无济于事(计)】
3.C(由“睡着”“展开”“碎细”等词及语境推断C为最佳选项)
4.B.(A项针对招生工作应是“徇私舞弊”,“徇私枉法”是针对国法讲的。适用对象错误。C项“大有可为”的意思是大有做头,是针对一件事。这里应用“大有作为”,是针对一个地方。D项过头话,再大的力量也不可能“移天易日”。用词不当)
5.答案:D (A项,宾语残缺,“杜绝那些用字不规范”的后面,应加上“的情况”。B项,主宾搭配不当,“影片……是……重要措施”不通,应去掉“和重要措施”。C项,有歧义,可以理解为黄卉是“爱心天使”,也可以理解为黄卉和杨洁都是“爱心天使”。)
6.B (从B项的意思看,后一个“巴金”是指巴金本人,而不是指巴金的风格和精神。前一个巴金是指巴金的风格和精神。其余各句的解释正确 )
7.A (解答此题要考虑句间的关系。④是一个总结句应放在③①之后,且②句有关联词“连……也……”的沟连,应放在后边,可体现出递进关系)
8.D   (A百忙应该是说别人,自指欠妥;  让别人“在家等候”有命令意味,不得体。B“责成学校领导”语气生硬,像是上级命令下级,应该改成“建议”一类词语。C“指点不吝赐教”用错了对象)
9.B(“松懈”的意思是人与人之间关系不密切;动作不协调。而A、C、D中“松懈”的意思都是注意力不集中;做事不抓紧)
10.D (诗题《过山农家》,“茅檐鸡鸣”与山农家最为相关)
11、  C     A错在就是人们平常所说的'国粹',由第一段这两点说法都有点过于简单化可知。B错也可由第一段推知。D错在因为人们崇尚传统文化,由第二段可知国学被许多人所认同原因是中国有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封建主义根深蒂固。
12、 B    根据第三段的内容,A、C、D都是有点热得过头的表现,B的内容虽也在此段,但不属于热得过头。
13、C    A项的错误在于这个说法是科学的,由第四段未必是科学之说可推知。由按'一国之学'的说法,就应当把这些内容都包括在'国学'之中可知B项错误。C项错在完全是出于出版家的炒盘,以偏概全。
14、【答案】D,D项前后两个分句属于强拉因果。
15.C(夺:耽误,“行年四岁,舅夺母志”中“夺”为“改变”。)
16.B(“骨鲠”是刚直的意思。①说明他有远见;⑥是对皇上的赞颂。)
17.D(“多次触怒人主”错蒋济在任东中郎将时,触怒过文帝一次)
18.(1)大臣权力太大,国家就有危险,左右的人太受宠幸,皇上就会受蒙蔽,这是自古以来最大的警诫啊。(重、蔽、至戒各1分)
 (2)陛下正当发扬前人的事业,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功业,实在还未到高枕无忧、垂拱而治的时候。(恢弘、绪、诚、治各1分)
 (3)分封、宠爱、庆贺、赏赐,一定要给予有功之人。现在,说到谋划,我事先并不知道,说到打仗,并不是我亲自统率的。(加、谋、率各1分)
参考译文:
 蒋济,字子通,楚国平阿人。建安十三年,孙权率兵围攻合肥。这时,太祖的大军正在攻打荆州,军中发生了瘟疫,只有派遣将军张喜一个人带领一千骑兵,加领汝南的士兵来解合肥之围。蒋济于是秘密禀报刺史,假称得到了张喜的书信,说前来救援的步兵骑兵共有四万人,现在已到雩娄。孙权相信了,立即烧毁围城的营阵就撤离了,合肥城因此得以保全。后来任命蒋济为丹阳太守。有一个人诬告蒋济是谋叛主要策划人,太祖听说后,说:“蒋济难道会做这种事!如果做了这种事,那我是不了解人了。这一定是愚蠢的老百姓故意扰乱,道听途说罢了。”征召蒋济担任丞相主簿西曹属。关羽带兵围攻樊城和襄阳。太祖认为汉献帝在许都,离关羽的军队比较近,想要迁都。蒋济劝阻太祖说:“刘备、孙权,表面关系亲近,实际上却各有打算,关羽军事上得势,这是孙权一定不希望看到的。可派遣人去游说孙权,劝他在后面偷袭关羽,许诺割让江南来赐封孙权,这样樊城的围困就自动解除了。”太祖按照他的话去做。孙权听了后,立即带兵向西偷袭公安、江陵。关羽于是被孙权擒获。
 文帝即位,蒋济从京城出来,担任东中郎将。文帝问他说:“你所看到的天下风俗教化好不好?”蒋济回答说:“没有听到其他的好话,只听到要亡国的话罢了。”文帝显出愤怒的神情,并问他其中的原因,蒋济都一一地回答,于是文帝的怒气消解了。明帝即位,蒋济升为中护军。当时中书监、令专有大权,蒋济上疏说:“大臣权力太大,国家就有危险,左右的人太受宠幸,皇上就会受蒙蔽,这是自古以来最大的警诫啊。”明帝下召表扬说:“刚直的大臣,是国君所仰仗的。蒋济文武兼备,任职勤劳,极尽节操,每有军国大事,当场有提出建议的奏议,对朝廷忠诚,做事奋发努力,我非常欣赏他的勇敢。”景初年间,对外征战频繁,国内大建宫室,长期分离的人很多,并且连年饥荒,谷物匮乏。蒋济上疏说:“陛下正当发扬前人的事业,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功业,实在还未到高枕无忧地治理的时候。”凡是要役使老百姓时,一定要在农闲时候,不能耽搁他们耕作的时间。那些想建立伟大功业的国君,先要估计老百姓的能力并安抚他们的疾苦。”明帝下诏表扬说:“除了护军(蒋济),我听不到这样的话。”
 齐王即位,蒋济升迁为太尉。这时,曹爽专政,丁谧、邓颺、等随意改变法律法规。凭着跟随太傅司马宣王屯兵洛水浮桥,诛杀曹爽等人的功劳,加封为都乡侯,邑七百户。蒋济上疏说:“太傅独自决断,想出高明的计谋,陛下彰显他忠心和节操,罪人伏法,这是国家的福气。分封、宠爱、庆贺、赏赐,一定要给予有功之人。现在,说到谋划我事先并不知道,说到打仗并不是我亲自统率的。”坚决地推辞,齐王不答应。这一年蒋济死了,皇上给他的谥号是“景侯”。
五、19、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
20、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1、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六22、张志和在秀丽的水乡风光和理想化的渔人生活中,寄托了自己爱自由、爱自然的情怀。作者这样写,是为了借此表达他对蓑衣所代表的高远、冲淡、悠然脱俗的意趣的欣赏。
23、(1)将蓑衣拟人化,赋予人的情感.生动形象地突出了蓑衣代表—种志趣高雅,潇洒自如的生活状态。(2)通过捧比不仅加强的语言的力量.而且突出江南蓑衣在经济发展的大潮中,实用性被削弱,而被赋予被动的观赏的价值.
24、艰辛而愉悦的劳作.清寒贫穷的生活.自由狂放(或“潇洒逍遥”)的志趣,逝去的宁静平和的生活和内心。
25、它们翘首远望的是主人对它们所代表的潇洒逍遥的志趣和宁静平淡的生活的留恋和回归。因为来自江南的主人在物质得到满足的同时却失落了曾经宁静自由潇洒的心,失落了曾经的清雅的志趣,失落了曾经的平和的生活。 (120.8.121.61)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二 选择性必修 期中试卷


上一个『 2010-2011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七年级语文』  下一个『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第二单元测试卷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