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九下8、苏轼咏月诗文
您现在位置: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试题下载
→
课文同步练习
试题
名称
北师大版九下8、苏轼咏月诗文
(九年级下册 北师大)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8、苏轼咏月诗文【作家作品】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杰出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自号“东坡居士”。其文学作品标志着北宋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相关常识】苏轼词风可分三类:豪放风格:这是苏
试题预览
8、苏轼咏月诗文
【作家作品】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杰出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自号“东坡居士”。其文学作品标志着北宋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
【相关常识】
苏轼词风可分三类:
豪放风格:这是苏轼故意追求的理想风格,他以充沛激昂甚至悲凉的感情融入词中,写人状物以慷慨豪迈的形象和阔大雄壮的场面取胜;
旷达风格:这是最能代表苏轼思想和性格特点的词风;
婉约风格。苏轼婉约词的数量在其词的总数中占有绝对多的比例,这些词感情纯正深婉,格调健康高远,也是对传统婉约词的一种继承和发展。
【相关背景】
《记承天寺夜游》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当时,作者被贬谪到黄州已经有四年了。元丰二年七月,御史李定等摘出苏轼的有关新法的诗句,说他以诗讪谤,八月,将他逮捕入狱。经过长时间的审问折磨,差一点丢了脑袋。十二月作者获释出狱,被贬谪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在这种情况下,作者写了这篇短文,对月夜的景色作了美妙的描绘,真实的记录了他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
【重点字词】
遂suì:于是。
盖:原来是。
相与:一起。
达旦:到天明。旦,早晨。
不胜shēnɡ:禁受不住。
绮qǐ户:雕绘着花纹的窗户。
婵娟:美好的姿态。这里指明月。
【词句理解】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婵娟”是美好的样子,这里代指明月。“共婵娟”就是共明月的意思。既然人间的离别是难免的,那么只要亲人长久健在,即使远隔千里也还可以通过普照世界的明月把两地联系起来,把彼此的心沟通在一起。“但愿人长久”,是要突破时间的局限;“千里共婵娟”,是要打通空间的阻隔。让对于明月的共同的爱把彼此分离的人结合在一起。可以说这首词是苏轼在中秋之夜,对一切经受着离别之苦的人表示的美好祝愿。
【主旨探究】
《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在被贬于黄州的困苦境遇中所写的。作者以诗一样的笔触描绘了月色之美,创造了一个清冷皎洁的意境,同时也流露出遭贬中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
《水调歌头•中秋》为作者醉后抒情,怀念弟弟苏辙之作。全词运用形象的描绘和浪漫主义的想象,紧紧围绕中秋之月展开描写、抒情和议论,从天上与人间、月与人、空间与时间这些相联系的范畴进行思考,把自己对兄弟的感情,升华到探索人生乐观与不幸的哲理高度,表现了作者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和对生活的美好祝愿、无限热爱。
【课文相关】
东坡轶事
苏轼挚友佛印,虽是出家人,却顿顿不避酒肉。这日,佛印煎了鱼下酒,正巧苏轼登门来访。佛印急忙把鱼藏在大磬之下。苏轼早已闻到鱼香,进门不见,心里一转计上心来,故意说道:“今日来向大师请教,‘向阳门第春常在’的下句是什么?”佛印对老友念出人所共知的旧句深感诧异,顺口说出下句:“积善人家庆有余。”苏轼抚掌大笑:“既然磬(庆)里有鱼(余),那就积点善,拿来共享吧”
第一部分: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⑴相与步于中庭(相与: )
⑵庭下如积水空明(空明: )
⑶水中藻荇交横(交横: )
⑷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但: )
⑸高处不胜寒(不胜: )
⑹何事长向别时圆(何事: )
2、下列语句朗读停顿正确的是( )
A、念无|与为乐者
B、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C、庭下|如积水空明
D、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3、按要求填空。
⑴表明夜游原因的句子是 。
⑵作者寻张怀民的原因是 。
⑶写承天寺夜景的句子是 。
⑷苏试的《水调歌头》中“ , ”表达了词人不为离愁别苦所束缚的乐观思想,也表达了词人的美好愿望。
4、翻译下列句子。
⑴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⑵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⑶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5、如何理解“闲人”的含义?像这样的“闲人”你还能再举个例子吗?
6、诗中月:将下列含“月”的诗句补充完整。(写出四句即可)
⑴举头望明月, 。(李白《静夜思》)
⑵ ,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⑶明月松间照, 。(王维《山居秋瞑》)
⑷月黑雁飞高, 。(卢纶《塞下曲》)
⑸举杯邀明月, 。(李白《月下独酌》)
⑹小时不识月, 。(李白《古朗月行》)
⑺ ,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⑻月出惊山鸟, 。(王维《鸟鸣涧》)
⑼ ,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⑽秦时明月汉时关, 。(王昌龄《出塞》)
7、知识创新:按要求填写。
《记承天寺夜游》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古制中国,宦海沉浮,稍不留意,就要受到贬谪。在数不清的遭贬人员之中,常常有饱读诗书之人。贬了官,失了宠,摔了跤,悲剧意识就来了。这样一来,文章有了,诗词也有了。过些时候,或过了一个朝代,时过境迁,天子觉得此人不错,拨乱反正,恢复名誉,于是受贬官员人品文品双全,传之史册,通之后人。又因他们在受贬期间亲热过山水亭阁,足迹所到之处,便成了遗迹,这些文化便形成了贬官文化。
公元805年,柳宗元被贬永州,写下著名的“ ”,寄寓自己的遭遇和怨愤;公元1046年,范仲淹在被贬邓州期间,写下了《 》,江南名楼岳阳楼也因此文而名闻天下;公元1080年,苏轼被贬黄州,写下了著名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被誉为“千古绝唱”的名作,是宋词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作品,也是豪放词最杰出的代表,起句“ , , ”更是为后来者传诵。
第二部分:
(一)
比较阅读苏轼两篇作品,回答问题。
[甲]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保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情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乙]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8、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1)把洒问青天(把酒: )
(2)念无与为乐者(念: )
9、下列句中的“/”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知/天上宫阙 B、我/欲乘风归去
C、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D、相与/步于中庭
10、回答下列问题。
请出与“月下起舞,清影随人,清冷的月宫怎比得上人间”想对应的作品原句。
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乙两篇均写于作者仁途失意之时,甲表现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乙透露出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情。
B、甲、乙两篇都写月,甲以美丽的想象、明睿的哲理,创造出幽深高远的境界;乙用形象的比喻、传神的文字,描绘了空灵澄澈的景象。
C、甲中的“婵娟”指月中的仙女;乙中的“闲人”指无所事事之人。
D、甲、乙两篇分别是词和散文,体裁不同决定了语言风格的不同:前者浪漫洒脱如行云流水,后者凝练含蓄饶有余味。
12、仔细体会以上两篇作品的诗情文意,谈谈你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情圆缺,此事古难全”一句的认识。
(二)
初冬月
①秋意尚浓,恍然就到了初冬,月亮也带着秋温,走进了冬的夜空。
②天黑得早了,晚饭后摸黑回宿舍,过了山头,豁然见西南山坡上空这轮橙黄明净的初冬月,低垂圆满,硕大清新,一种美好亲切的感觉顿从心底漾起。夜幕中,黑森森的山峰错落而列,视野尽处,一岭横天际接晚霞;渐暗的余霞边,山的剪影如淡淡的水墨画,近山的轮廓则像浓墨涂出的一样;山坡西南出口方向,山势迅速开阔,峰峦连绵起伏,像一片黑色的波涛,磅礴在融融的月光下;月下的山坡和附近的山川上空月光旖旎,给人今月专为此处明的美感。这月光山色太美了!望着明月,似乎忘却了自身的存在,只剩下一缕美好的情感,羽化在这月色之中。
③独自徜徉在月色里,白天必须思虑萦怀甚至忧戚的,此刻全忘了,而白天无暇顾及甚至早已忘却了的,有的却会清晰的想起来。如此美丽的月光,会使心灵深处的珍藏开出花朵,连痛楚也会变得美丽。但这月色更多的是使我无所虑无所思,身心放松,呼吸都变得轻微均匀,不易觉察。我像一条游到清水里“偷清”的鱼,浮在月光里,吮月华,汲清辉,或停泊或徘徊,如醉如痴。
④橙黄的月,橙黄的光,橙黄的光里浮悬着轻轻的霜。清虚的夜空里,我仿佛感觉到了月光的流泻,感觉到了月光的韵律,颖悟到人的情感与月光波动的相依相融;在这柔和美丽的月光下,只要一凝神一动情,仿佛就能听到低徊优美的《梁祝》曲,看到飘逸如梦的《天鹅湖》……难道这些作品的诞生也经历了月光的孕育,作者的灵感也得到过月光的滋润和浇灌?不然,这些美好的东西怎么会还原在这月光之中?
⑤山脉相互枕藉着、依偎着,匍匐在朦胧的月色里安详地睡了。真没想到白天反复经过反复看过的山,经月光的再创造,竟如仙境。山上的树木挤挨着、拥抱着,进入了梦乡。松树等乔木高高的婆娑的树冠,如伞如云如絮,像幽幽夜幕里的泼墨画。山在呼吸,树在呼吸,空气在呼吸,夜在呼吸……此刻凝目,能看到天涯;此刻倾听,可听及海角。听者看者,非耳非目,乃心也,乃月夜之助也。
⑥月光如橙色而淡泊的液体,山川景物浸在月色里,天国般的宁和。独处月下,平和而安宁的心灵,在接受月光睿智的审视,人生一瞬,人生是美好的,人的心灵也应该是美好的,我们的所作所为应无愧于这美好的世界,无愧于这美好的月光;美好的心灵才能照进美好的月光,心灵美好的人,才敢于独自静静地面对这美好的月色而灵魂安宁。
⑦感谢生活感谢大自然的赐予,我的生命之舟放逐了喧嚣、污染和拥挤,泊进了这一汪月色,际遇了这处明丽如梦的风景。陶醉在月华天籁中,我甚至忘记了我是什么时候是怎样进入这月色的,也没有想到要走出这月色,走出这个恬静和悦的梦境。
⑧在时间的长河里,我们仅有属于自己的那一缕月光,稍不珍惜,就会去日苦多,万事成蹉跎。君不见,此月方从远古来,历沧桑,经兴衰,送千古风流,看花开花落……大王月,霜晨月,关山月,红缕月,俱往矣!山河沉寂无言,酣然入梦;人不惜月月自明,吾辈该如何把握这一缕月光?初冬月高悬不语,娟然如洗。
13.体会文中加点词的作用。
山坡西南出口方向,山势迅速开阔,峰峦连绵起伏,像一片黑色的波涛,磅礴在融融的月光下。
14.给第④段省略号处补写一个结构相同且能前后衔接的句子,这个句子应是: 。
15.说说短文运用多种手法极力铺陈初冬月的美景,所表现的主题是 。
16.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谈谈你对文中加横线句子的理解。
17.这是一篇让人耳目一新、爱不释手的美文。请从第⑤段中任选一句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来,并简述理由。
句子:
理由:
第三部分:
18、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4周年,班级开展一次以“战争与和平”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准备工作,完成下列试题。
⑴“武”字与战争密切相关。中国汉代文字学家许慎认为“武”是典型的会意字,他在《说文解字》中把“武”解释为“止戈为武”。请说说这一解释反映了古人怎样的情感。
⑵伴随着战争,形成了丰富的战争文化。请写出一句与战争有关的诗(词)句;列举一部战争题材小说及其中一位军事人物或一场战役。
⑶下面图片中的雕塑名为“打结的手枪”,矗立在联合国总部花园内,是卢森堡1988年赠送给联合国的。请用精彩的语言向全班同学介绍这座雕塑,体现你对这座雕塑的理解。
19、根据情境说话。
王平同学到商场买考试用的签字笔,商场售货员是一位40多岁的女同志,王平问道:“ ?”事后,发现买的签字笔型号不对,回到商场要求更换,他对那个售货员说:“ ?”
(参考答案:1、⑴共同,一起⑵形容水的空无澄澈⑶纵横交错⑷只是⑸禁受不住⑹为什么 2、C(点拨: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3、⑴月色入户。⑵念无与为乐者。⑶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⑷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4、⑴想到没有一起游览作乐的同伴,就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⑵庭院的地面,沐浴在像积水那样清澈透明的月色之中,“水”中有像藻、荇似的水草交错纵横着,原来那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⑶对月起舞,清影随人,仿佛乘云御风,置身天上,哪里象在人间!(意近即可) 5、即清闲之人,这里并非指闲极无聊、无所事事的人,而是包含着复杂的意味。首先,“闲人”指具有闲情雅趣的人;其次,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如被贬永州的柳宗元。 6、⑴低头思故乡⑵野旷天低树⑶清泉石上流⑷单于夜遁逃⑸对影成三人⑹呼作白玉盘⑺深林人不知⑻时鸣春涧中⑼人有悲欢离合⑽万里长征人未还 7、永州八记;岳阳楼记;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8、(1)端起酒杯(2)考虑或:想着 9、B 10、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11、C 12、例:世界上不可能有永远圆满的事情,人生有欢聚,也必然有离别为;——正与月亮有圆时,也总有缺时一样,原本是自然的规律。 13.写出了峰峦连绵起伏,无边无际和纵向的雄伟气势。(言之成理即可) 14.例如:品到了淡雅馨香的《茉莉花》。(结构要与省略号前的句子相同,意思要能衔接。) 15.对宁静、淡泊、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美好人生的追求。(言之有理即可。) 16.作者由此及彼,由惜月到惜人生,既深化了文章主旨,又增强了文章的厚重感。(言之有理即可。) 17.略(能扣住画面的优美以及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来谈即可。) 18、⑴向往和平的美好情感。⑵诗句: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小说:《战争与和平》,人物库拉金。⑶本题为开放试题,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19、示例:阿姨,你这有考试专用的签字笔吗?(有称呼和问话即可)阿姨,不好意思,我刚才买的的签字笔型号不对,能给换一下吗?(注意称呼和表歉,要用商量的语气。)) (116.208.223.98)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相关试题:
北师大
九年级
下册
课文同步练习
上一个『
北师大版九下7、咏月诗三首
』  下一个『
北师大版九下9、一个有需要多少土地
』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