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九上3、飞红滴翠记黄山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课文同步练习
试题
名称
苏教版九上3、飞红滴翠记黄山(九年级上册 苏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3、飞红滴翠记黄山第一部分:1、炼炼你的火眼金睛,修改词语中的错别字。千峰竟秀 浮想联篇 忘而生畏如愿以尝 不记其数 万古常青错别字 改正 2、“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是 的诗句,“五岳”指的是 、 、 、 、 。3、人们的口语中,往往以动物的颜色或动物某部分颜色来写色彩,
试题预览
3、飞红滴翠记黄山
第一部分:
1、炼炼你的火眼金睛,修改词语中的错别字。
千峰竟秀 浮想联篇 忘而生畏
如愿以尝 不记其数 万古常青
错别字
改正
2、“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是 的诗句,“五岳”指的是 、 、 、 、 。
3、人们的口语中,往往以动物的颜色或动物某部分颜色来写色彩,如“鱼肚白”,你还知道哪些?请举出几例。

4、下列句子中空缺处的短语排列顺序与原文一致的是(  )
从高空俯视,在一片山水相间的万绿丛中, , , , 。
A、郁郁葱葱 飞红滴翠 千峰竞秀 万壑藏云
B、千峰竞秀 万壑藏云 郁郁葱葱 飞红滴翠
C、万壑藏云 千峰竞秀 飞红滴翠 郁郁葱葱
D、飞红滴翠 郁郁葱葱 千峰竞秀 万壑藏云
5、对下列句子的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说起黄山,人们很容易想起徐霞客对黄山的赞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句中运用引出和对比,突出了黄山的神奇魅力和其在群山中的卓越地位。)
B、它们(黄山松)的形状千变万化,有立有卧,有挺拔,有俯仰,有斜插,有侧挂。(句中运用拟人,细致生动地摹写出黄山松姿态的千变万化,富于人情味。)
C、黄山的最高峰是莲花峰。它独出群峰之上,仿佛是枝含苞欲放的新莲。(句中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莲花峰的外在形态,给人以直观而形象的感受。)
D、地质学家告诉我们,两亿多年前,黄山这一带是一片汪洋大海,过了一亿多年,海水退去,留下了一片丘陵。(运用对比,表现了黄山地区亿万年来的地质变化过程。)
【知识拓展】
6、下面是一组描写黄山的诗句,读一读,说说你对黄山的印象。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李白《山中问答》)
西昆巉绝不可至,东望蓬莱愁弱水。谁知芳草遍天涯,玉京只在珠帘底。(范成大《浮丘亭》)
海起山中,云乃海族。云声涛起,轩后之乐。(龚自珍《黄山铭》)
读书廿年想云海,攀天今日上莲花。(黄炎培《莲花峰绝顶》)
倏忽阴晴异,逡巡起伏迁。云腾致雨气,水泻在山泉。(董必武《由汤池赴慈光寺途中望天都峰有感》)


7、黄山不仅是中国著名风景旅游区,也是世界著名旅游胜地。旅游当中我们应该杜绝一切不文明的行为,你觉得该怎样做?

第二部分:
庐山雾中行
庐山云雾,天下闻名。
初次上庐山,便在雾中行。
车在山间盘旋,路沿山势蜿蜒。城市的炎热、喧嚣,统统被甩在车后。迎接我们的是:满山的绿,凉爽的风,还有守在半山、频频招手的白云。我闭上眼睛,任由身体随着车子摇晃、颠簸,嗅着混杂一点汽油味的山野气息,进入半梦半醒状态。猛一睁眼,发现四周已被云雾包围,恍然是浮在云海之上了。原来,那半山上的云,已成了身旁弥漫的雾。到底哪儿是云,哪儿是雾,谁也分不清了。
就这么穿云破雾行到了住处。住处在半山坡,有小溪在旁边潺潺流过。傍着小溪,一条石阶小径通到山下。周围苍翠的松林,笼着轻柔的白纱。里面隐隐地隆隆作响,似有仙人在作法,远远听来,像是有大雨倾盆一般。于是我好奇地走人松林。雾气罩在身上,湿湿的。偶而有几滴水珠从树上落下,却分明没有下雨。以前听过“松涛”这个词,在此亲身体验,原来不仅是“形似”,也是“声似”。如果说,溪流“哗哗”声有如“小弦切切如私语”,那么,这雾罩松涛的隆隆声真是“大弦嘈嘈如急雨”了。
庐山雾有声,古时就有记载,其成因至今尚不明。有种说法是认为“风作鬼”,使雾中水汽在树叶间激荡出声。可我感受了雾的抚摸,却并没有觉得有风的吹拂。这耐人寻味的自然之谜更为庐山云雾增添了神秘的色彩。
①庐山雾著称于世,不仅因为它四季常有,扑朔迷离,更由于它形态万千,瞬息万变。②雾起时,那蓝天、绿树、红屋顶、青石壁,全都朦朦胧胧,半遮半露,犹如画家信手涂抹出的斑斑色块,又像梦境中随意组合的点点断片。③奇峰秀岭一时变得虚无飘渺,若有若无。④而雾散后,天高气爽,阳光明媚。⑤群峰傲然挺立。⑥牯岭上,白色铁皮屋顶银光闪耀。⑦山谷下,阡陌交通,良田美宅,尽收眼底。身处望江亭,更可见天际间横着一线苍茫水色,那便是长江了。
庐山雾四时常有。正是夏日旅游旺季,我在山上小住几日,已为庐山雾的多姿多彩所折服。若是在“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时候,雾天更为多见。那时,
8.作者“庐山雾中行”是在什么季节?把文中表明季节的语句写在下面。

9.“猛一睁眼,发现四周已被云雾包围,恍然是浮在云海之上了。”一句中“恍然”的意思是: 。
10.请简要说说第3~6自然段作者是从哪三个方面描述庐山云雾特点的。
(1)
(2)
(3)
11.写出第4自然段中与“这雾罩松涛的隆隆声真是‘大弦嘈嘈如急雨’”一句相照应的语句。

12.第5自然段画线句中“这耐人寻味的自然之谜”指的是 ,称之为“谜”是因 。
13.最后一段的横线处,填入最恰当的一句应是(  )
A、云掩雾锁的庐山还会不会有这样的神韵呢?
B.云掩雾锁的庐山难道会有这样的神韵吗?
C、云掩雾锁的庐山又该有怎样的神韵呀!
D、云掩雾锁的庐山也该会有这样的神韵的。
第三部分:
14、2006年6月至8月,火炬外形北京奥组委发布了北京2008年奥运会火炬外形式样。下面介绍火炬外形式样的句子,排序合理的一项是(  )
①祥云的文化概念在中国具有上千年的时间跨度,是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文化符号。
②北京奥运会火炬创意灵感来自“渊源共生,和谐共融”的“祥云”图案。
③奥林匹克火炬是经国际奥委会批准的、用于奥林匹克圣火燃烧的、可手持的火炬。
④纸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通过丝绸之路传到西方。
⑤火炬造型的设计灵感来自中国传统的纸卷轴。
⑥人类文明随着纸的出现得以传播。
⑦火炬上下比例均匀分割,祥云图案和立体浮雕式的工艺设计使整个火炬高雅华丽、内涵厚重。
A.①②④⑥⑦③⑤  B.③⑤①④⑥⑦②
C.①⑤④⑥⑦③②  D.③②①⑤④⑥⑦
15、语言运用:
读下面一则故事,回答问题。
有一回,国王在路上遇见阿凡提。国王问阿凡提:“在你面前有道德和金钱,如果两者只能选择其中一个,你选择什么?”
阿凡提说:“我选择金钱。”国王说:“要是我呀,要选择道德不要金钱。”阿凡提说:“是的,谁缺什么就选什么。”
⑴国王与阿凡提谈论的焦点是 。
⑵阿凡提最后一句答话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16、把下面的长句改成三个短句。(可适当增删字数和标点符号,但不能改变愿意)
《三国演义》是罗贯中在民间艺人创作的话本、戏曲的基础上,又运用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的正史材料,结合他自身丰富的生活经验写成的一部反映我国汉末至魏晋历史风云的章回体小说。




【知识链接】
诗中山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王维《鹿柴》)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田园田居》)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早发白帝城》)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李白《望天门山》)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李白《西山莲花山》)

(参考答案:1、错别字依次为:竟、篇、忘、尝、记、常,依次改为:竞、翩、望、偿、计、长 2、徐霞客;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3、如:鸡冠红 4、B 5、B 6、本题为开放试题,围绕黄山的奇、险的特点,抓住云海、飞泉、险峰等景物即可。 7、言之成理成文即可。示例:不带走旅游区的一石一木,不在旅游区乱涂乱画,不乱扔杂物。 8、夏季“城市的炎热、喧嚣,统统被甩在车后。”“正是夏日旅游旺季” 9.仿佛 10.(1)云雾缭绕,雾中行;(2)雾罩松涛,雾有声;(3)雾态万千,瞬息变。(意思对即可) 11、“远远听来,像是有大雨倾盆一般”。 12.庐山雾有声,不一定是“风作鬼”。我感受了雾的抚摸,却并没有觉得有风吹拂。 13.C 14、D 15、⑴面对道德和金钱的选择。⑵讽刺国王没有好的品德。 16、(1)《三国演义》是一部反映我国汉末至魏晋历史风云的章回体小说。(2)这部小说是罗贯中在民间艺人创作的话本、戏曲的基础上,又运用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的正史材料创作而成的。(3)它结合了作者丰富的生活经验。) (116.208.221.94)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苏教版 九年级 上册 课文同步练习


上一个『苏教版九上2、林中小溪』  下一个『福建师大附中2011年高考最后一卷语文试卷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