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九上第三单元检测题
您现在位置: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试题下载
→
单元练习
试题
名称
鄂教版九上第三单元检测题
(九年级上册 鄂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第三单元综合检测题第一部分:1、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衣钵 慨叹 心安理得 自欺欺人B、达观 大抵 功名利禄 不可思异C、脂粉 契约 如释重负 悲天悯人D、弥漫 驰骋 任重道远 死而后已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事事关心》选自《燕山夜话》,文章从一副对联入手
试题预览
第三单元综合检测题
第一部分:
1、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衣钵 慨叹 心安理得 自欺欺人
B、达观 大抵 功名利禄 不可思异
C、脂粉 契约 如释重负 悲天悯人
D、弥漫 驰骋 任重道远 死而后已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事事关心》选自《燕山夜话》,文章从一副对联入手,提出了“既要努力读书,又要关心政治”的观点。
B、《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是一篇立论文,文章从驳斥对方的论点“中国人失掉自信力”入手,提出了“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的观点。
C、《最苦与最乐》阐述了负责的痛苦与尽责的快乐,分析了人生与责任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
D、《小小说两篇》通过对平凡人物的事迹介绍,突出他们对祖国的深厚情谊,对社会的强烈责任感。
3、把下列句子组成语序合理、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⑴然则为什么孟子又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呢”?
⑵曾子还说哩:“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⑶因为越是圣贤、豪杰,他负的责任便越是重大;而且他常把种种责任揽在身上,肩头的担子,从没有放下的时节。
⑷但是他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苦中真乐。
⑸那仁人志士的忧国忧国,那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虽说他是一辈子感受苦痛,也都可以。
⑹所以他到底还是乐,不是苦呀。
正确的语序是 。
4、(2006年扬州试题)下面语段的空白处依次填入一组句子,正确的一项是( )
映日荷花,接天莲叶,亭亭莲蓬,柔嫩玉藕,无不牵惹诗情,引人遐思。让我们学做荷花的事业吧, ;让我们学做莲叶的事业吧, ;让我们学做莲子的事业吧, ;让我们学做藕的事业吧, 。
①把寂寞留给自己 ②把芬芳献给他人 ③以苦心孕育未来 ④以宽阔拥抱生活
A.②①④③ B.①④③②
C.③②④① D.②④③①
5、(2006年苏州试题)街道,是一座城市最为传神的地方,何况是一条临河的小街。“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这是古老苏州的不朽记忆,也是现代苏州的水乡情结。保护好苏州的“小桥流水人家”,也就能保住古城的那份神韵。
假设:你家附近新修了一条临河的小街,环境幽雅恬静。①请你为这条小街起一个街名,要求与“枕河”的意境相吻合;②请你给临河的人家写一句话,提醒他们保护好身边的小河,语言要委婉。
6、阅读毕淑敏《造心》中的片断,完成问题。
①孔雀绚丽的羽毛,是大自然物竞天择造出的。②白杨笔直刺向碧宇,是密集的群体和高远的阳光造出的。③清香的花草和缤纷的落英,是植物吸引异性、繁衍后代的本能造出的。④钢铁般坚韧顽强的性格,是靠优异的禀赋并在生活中磨练出来的。⑤我们的心,是在长久的、不知不觉的过程中以自己的双手塑造而成的。
对上文所用修辞手法及其含义和作用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第①句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地说明了孔雀的美丽是经过自然选择进化而来的。
B.第③句运用比喻手法,形象地表达了花草,落英是其自身本能的杰作。
C.第④句运用比喻手法,形象地表现了坚韧顽强的性格特点。
D.全段构成排比,表明了多姿多彩的万事万物是其本身与外在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第二部分:
(一)
“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7.选段中所论述的论点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8.这段文字中所采用的论证方式是 。
9.“中国的脊梁”具体指什么?
10.“从古到今,中国广大人民及其优秀分子面对外来侵略从来就没有失去自信力。”请用这句话作论点,写两句话,从古今两方面分别列举事例加以论证,具体要求如下:
(1)古代的例子用排比句列举,论点放在开头。
(2)现代例子具体叙述一件,论点放在最后。
11、文中有许多语句,或赞扬,或讽刺,或痛斥,无不表现了作者爱憎分明的思想感情。请各举例谈谈自己的理解。
12.对于“自信力的有无”,作者为什么说“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二)
人,总要仰望点什么(2006年泰安试题)
人生在世,不能总是低头觅食,那样会矮化像动物一般。人,总要仰望点什么,向着高远,向上,支撑起生命和灵魂。
仰望,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精神上昂的生存姿态,贯穿于自然、宇宙中的精神情境和灵魂增长力量。它犹如使生命颤栗、贯注、凝神,形成张力的力量,涌动着精神、灵魂、生命之流,贯穿于人的性灵肉身与理性心智之中,贯穿于宇宙的一切的一切之中,就像鲜花绽开、泉水喷涌般的无穷无尽地向上涌现。它是根植于一切精愫之中又最终超越其上的永恒的精神。仰望,就是在漫漫黑夜中的灵魂追寻,重返失落的精神家园。
一位俄罗斯老画家在林间散步,“他仰望头上一轮满月从树梢后缓缓露出,他突然被那种无以伦比的饱满和圆润,被那种壮丽博大的景象感动得哭了起来……他看到了大自然最完美的艺术!那皎洁的月光仿佛上苍深情地注视,仿佛天国的雪花披在他的肩头。那一刻,谁能说他不是幸福的。”
哲学大师康德最喜欢凝神仰望深夜星河。“每当他静静地伫立仰望那浩渺深邃的蔚蓝色的天空时,一种永恒的肃穆和生命的崇高庄严便油然而生——仿佛上帝在叩响自己的额头,一股神秘而伟大的授意如光涛般汹涌而来……”
贝多芬豪迈地宣称:“我的王国在天空!”“当黄昏来临,我满怀着惊奇感,注视着天空,坠入沉思。一群闪闪发光的天体在那儿旋转运行,永无停息,那就是我们称之为世界和太阳的天体;此时此刻,我神游魂驰,精神超越了这些距我们亿万公里的群星,一直向那万物之源奔去……渐渐地,我试着把那团激情转化为音响……打开心坎的东西,必定来自天空!”
仰望就是追寻崇高。也许我们抵达不到崇高,但我们可以仰望,让崇高引领,引领着崇高和庄严,在人世中行走。穿透灵魂,直接在心灵根底树起精神的皇座,把立在大地上的血肉之躯与高高在上的精神品格结合起来,感悟到皈依的崇高,作为生命力最终坚强支柱而矗立在世界上,支撑起富于意义与价值的生命世界。
一次我随黑压压的人群,穿上军大衣,在深夜里爬上泰山极顶,守望东海日出。山涧、鸟鸣、夜露,掩不住心中渴望的激动。黎明的曙光披着金色的大衣从万顷碧波上踏着朝露而来,苏醒的泰山发出铮铮的声响,从青灰色的雾霭中逐渐显示出它坚实的形态。一轮朝阳从海上喷薄而出,圣光充溢饱满,喷涌,流动,一个熠熠发光的世界!我透过那浓密的树梢遥看到远方的木船已挂起了洁白的帆——那迎风摇曳的希望之帆,正颤动于朝阳之中。此时朝阳、白帆、如洗的碧空,把我一个遥远未来的瞻瞩与渴盼,带向广阔无垠的苍穹。
又一次,在诺日朗,仰望诺日朗大瀑布。瀑布从一片绿色的灌木林流出来,突然跌入深谷,形成一缕缕雪白的水帘,千姿百态地垂挂在宽阔的绝壁上,深谷中,飞扬起一片飘忽的水雾。然而走近它,抬头仰望大瀑布,才真正领略到那惊心动魄的气势。云雾迷蒙的天上,仿佛裂开一道巨大的豁口,天水从豁口中汹涌而下,浩浩荡荡,一落千丈,在山谷激起飞扬的水花和震耳欲聋的回声。站在大瀑布面前,感觉自己只是漫天飘漾的水雾中的一颗微粒。仰望大瀑布,人类那一点可卑的悲哀,又有何资格絮叨呢?我确信,天地人之外,一定还有一个更高的存在!(选自《读者》有改动)
13、从全文看,作者为什么主张“人,总要仰望点什么”?
14、老画家、贝多芬在“仰望”中各得到了什么?
15、划线句“此时朝阳、白帆、碧空,把我一个遥远未来的渴盼,带向广阔无垠的苍穹”的含义是什么?
16、作者抓住了诺日朗大瀑布的什么特点进行描写的?加点词“跌”好在哪里?
17、把你平时仰望中激起的心底波澜,哪怕是一丝涟漪写下来。
(三)
核算人生
①人生是一种自我经营过程。要经营就要讲核算,人生是离不开加减乘除的。
②人生需要用加法。人生在世,总是要追求一些东西。有的人勤奋工作,奋力拼搏为的是升职;有的人风里来雨里去,吃尽苦头,为的是增加财富;有的人头悬梁,锥刺股,发奋读书是为了积累知识;有的人全身心投入到社会实践中,为的是增长才能……人生的加法,使人生更富有、更丰富多彩。人在社会上不是孤立存在的,从这一意义上讲,人生增加自己的内涵并不全都意味着自私自利,而是对社会大有好处。传统观念中不赞成人们追名逐利,这是一种偏见,其实追名逐利对人生具有正面意义,是人生主要的动力源泉,要想得到它们,需要不断努力才行。一个进步的社会应该鼓励个人用自己的双手,增加人生的价值,增加人生的内涵,使人生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都更加富有和充实。加法人生的原则是提倡公平竞争,不论在物质财富上还是在精神财富上胜出者,都应给予鼓励。加法人生是一种积极的人生。
③人生需要用减法。人生是对立统一体。人的生命有限,而欲望无限。如此看来,学会辨证看待人生,看待得失是十分必要的。有时,我们也应用减法,减去人生过重的负担,否则人生不堪重负,结果往往事与愿违。柳宗元在《柳河东集》中写了一篇文章《蝜蝂传》令人深思。蝜蝂是一种很会背东西的小虫子,爬行时遇到东西,它总要捡起来,背的东西越来越重,即使疲劳到了极点,还是不停地往背上加东西。柳宗元借此告诉我们,人生既要有所取又要有所弃的道理。人生应有所为,有所不为。著名科普作家高士其原名叫高仕镆,后改成了高士其,有些朋友不解其意,他解释说:去掉人旁不做官,去掉“金”旁不要钱。华盛顿是美国的开国之父,他在第二届总统任期期满时,全国“劝进”之声四起,但他以无比坚强的意志坚持卸任,完成了人生的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减法。他们的人生哲学值得我们玩味。
④人生需要用乘法。人生的成功与否,与个人努力有关;更与机遇有关。在人生的关键时刻,一次努力能抵得上平时几十次、几百次的努力,一年的奋争能抵得上几年甚至十几年的、几十年的奋争。从这一意义上讲,在关键时刻把握住人生就实现了人生的乘法。比尔•盖茨在人生关键时刻选择了微软,这一选择为他日后的辉煌奠定了基础,假如他当初不选择这一行,他完全可能变成一个普通的人。鲁迅当初是学医的,假如他不改行从事文学创作,他完全可能成为一名普通医生,也就没有作为文学巨匠的鲁迅了。人在关键时刻,需要勇气、认真和耐心,道路选准了,奋斗才会有应有的回报,人生的亮色随之而来。
⑤人生需要用除法。有人曾写下一个著名的幸福公式,幸福程度:目标实现值÷目标期望值。也就是说,在目标实现值固定的前提下,目标期望值越高,幸福程度越低,而期望值越低,幸福程度越高。我们平时所说的知足者常乐也包含这种意思。树立理想是必要的,但树立的理想过于远大,超出了自己的自身能力和条件,那是十分有害的,这样容易造成人生的目标期望值和实现值的反差太大,使人产生失败感、自卑感、失落感,步入自寻烦恼、和自己叫劲的怪圈。人生的期望值太高,很容易对人产生伤害。
⑥就树立人生远大目标而言,人生树“近小”目标也是有其现实意义和科学因素的,这就是人生除法对我们的启示。
18.读第②段回答:
⑴“人生增加自己的内涵并不全都意味着自私自利”,作者是从什么角度下这个结论的?
⑵作者对“追名逐利”是一种什么态度?
⑶加法人生的原则是什么?(答案10字以内。)
19、读第③段回答,人生减法的含义是什么?
20、读第④段回答:
⑴人生什么情况下用乘法?乘数与被乘数分别是什么?
⑵怎样才能使人生乘法有最大的收获?
21、人生幸福的关键是什么?
22、树立人生远大目标和树立“近小”目标是否矛盾?为什么?
第三部分:写作
(一)阅读材料,完成后面的问题。
在一个小火车站,一个扳道工正走向自己的岗位,去为一列徐徐而来的火车扳动道岔。这时在铁轨的另一头,还有一列火车从相反的方向驶近车站。假如他不及时扳道岔,两列火车必定相撞,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这时,他无意中回过头一看,发现自己的儿子正在铁轨那一端玩耍,而那列开始进站的火车就行驶在这条铁轨上。抢救儿子或避免一场灾难——他可以选择的时间太少了。那一刻,他威严地朝儿子喊了一声:“卧倒!”同时,冲过去扳动了道岔。
一眨眼的工夫,这列火车进入了预定的轨道。那一边,火车也呼啸而过。车上的旅客丝毫不知道,他们的生命曾经千钧一发,他们也丝毫不知道,一个小生命卧倒在铁轨边上——火车轰鸣着驶过,孩子毫发未伤。
那个扳道工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他惟一的优点就是忠于职守,从没迟到、早退或误工过一秒钟。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他的儿子是一个弱智儿童。他曾一遍又一遍地告诫儿子:“你长大后能干的工作太少了,你必须有一样是出色的。”儿子听不懂父亲的话,依然傻乎乎的,但在生命攸关的那一秒钟,他却“卧倒”了——这是他在跟父亲玩打仗游戏时惟一听懂并做得最出色的动作。
①多角度提炼观点。
A.
B.
C.
D.
②选取其中的一个观点,补充一个事实论据。
观点:_________(只填序号)
论据:
(二)门前的小草,绿了又黄,黄了又绿,大自然的风景每天都是新的;我们在慢慢长大,父母却渐渐老去;煤油灯成为古董,管道天然气进入厨房,电脑也挤进我们的生活,真诚和友谊被人们重新拾了起来,时尚的春风吹遍城市和乡村的每一个角落……
只要细心观察,你会发现,变化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在你的生活中,你都看到、感受到了哪些变化?你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
请以“变化”为话题,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体裁不限,600字左右。
(参考答案:1、B(点拨:应为“不可思议”) 2、B(点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是一篇驳论文) 3、⑴⑶⑵⑸⑷⑹ 4、D 5、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小街的名称要符合“枕河”的意境,给临河人家写的话要符合委婉的要求。 6、B 7.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8.直接反驳敌论点 9.指中国人民所具有的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不畏强暴、英勇斗争、舍生取义的大无畏的气概和精神。 10.略 11.略 12、人民大众是被压在“地底下”的,被压迫的人民才是有自信力的“中国的脊梁”。点拨:这里“地底下”指有自信力的人民大众。 13、向着高远,支撑起生命和灵魂。 14、老画家看到了自然界最完美的艺术,贝多芬获得了创作音乐的激情(灵感)。 15、仰望到的这些景物使“我”的心胸更加开阔,目光更加远大,精神也进一步得到了升华。 16、抓住“惊心动魄”的气势来描绘瀑布。突出了巨大的高度反差,写出了瀑布千姿百态的壮丽奇景。 17、例:每当我走进岱庙,仰望那苍劲的汉柏时,一股庄严神圣的力量即从心底涌起。 18.⑴人在社会上不是孤立存在的;⑵追名逐利对人生具有正面意义;⑶公平竞争,给予鼓励。 19.减去人生过重的负担。(人生应有所为,有所不为) 20.⑴关键时刻;关键时刻,努力⑵有勇气、认真和耐心,选准道路。 21.目标期望值不能太高。 22.不矛盾,只有一步步实现近小的目标,才可能最终实现远大的目标。(意近即可)) (116.208.221.94)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相关试题:
鄂教版
九年级
上册
单元练习
上一个『
鄂教版九上第二单元检测题
』  下一个『
鄂教版九上第四单元检测题
』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