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九上20、出师表
您现在位置: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试题下载
→
课文同步练习
试题
名称
鄂教版九上20、出师表
(九年级上册 鄂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出师表【学习目标】1、了解“表”的有关知识,掌握形容词的活用和“以”的用法。2、了解诸葛亮报答先帝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3、学习本文以议论为主兼用抒情和记叙的写法以及语言质朴、感情真挚的特点。4、学习并重点掌握文中一些常见文言词语。【词语释义】疲弊:困苦农田乏。开张圣听:开扩
试题预览
20、出师表
【学习目标】
1、了解“表”的有关知识,掌握形容词的活用和“以”的用法。
2、了解诸葛亮报答先帝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
3、学习本文以议论为主兼用抒情和记叙的写法以及语言质朴、感情真挚的特点。
4、学习并重点掌握文中一些常见文言词语。
【词语释义】
疲弊:困苦农田乏。
开张圣听:开扩圣明的听闻。
恢弘:发扬,扩大;恢,扩大;弘,又作“宏”。
妄自菲薄:自暴自弃,过分地看轻自己。
引喻失义:说话不符合道理;“引”,引证;“喻”,比喻;“义”,便理、适宜的事称义。
俱为一体:都是一个整体,意即内迁外迁要协同一致;“为”,是。
计日而待:以日来计算就能等待其实现,意即不要多久时间。
猥自枉屈:委屈自己,降低身份。 性行淑均:性情善良,行为公正。
庶竭弩钝:希望能用尽我平庸的才能。 察纳雅言:审察并且采纳正确的言论。
【主题分析】
诸葛亮在出师前写下这篇文章,以恳切的言辞劝说后主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也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先主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的决心。
【布局谋篇】
全文分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1-5),分析形势,提出建议。
第1段,分析形势,提出第一条建议:广开言路。第2段,提出第二条建议:赏罚分明。第3、4段,分说“宫中”与“府中”之事。第5段,提出第三条建议:亲贤远佞。
第二部分(6-9),自叙以身许国的身世,以感动后主。
第6段,交代身世,表明要报刘备知遇之恩。第7段写如何提报答刘备知遇之恩。第8段写临行前的要求和嘱咐。第9段道出自己临行前难尽肺腑依依不舍之情。
【写作特色】
1、议论中融以叙事和抒情。
由于本文是奏章,是作者出师前向后主刘禅——他的恩主先帝刘备的儿子,现今的蜀国皇帝陈述意见,提出修明政治、兴复汉室的主张。因此,全文以议论为主,在议论中融以叙事和抒情,以做到对刘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而达到劝谏的目的。论述切中要害、分析透辟,针对性强;寓情于义,情理交融,言词恳切,说服力强。叙事,寓情于事,委婉动人,感情真挚。所叙之事如推荐贤才,讲身世,谈经历,都是为议论服务,使他对刘禅提出的建议与要求有理有据,更能使人信服。
由于诸葛亮深感先帝知遇之恩和托付国家大事之情,此文全篇为他的“报先帝、忠陛下”之情所贯穿。在文中,他满怀深情念先帝,满腔挚爱谏后主,他对刘禅的反复劝谏,谆谆叮咛,言词恳切,语重心长,那忠义之理,殷切之情,处处洋溢,感人至深,充分表现了他这位元老重臣对刘氏父子的忠肝义胆。
2、语言率直、质朴、恳切、精练。
全文只624字,13次提先帝,7次提陛下,“报先帝、忠陛下”之情全篇,处处为刘禅着想,殷切期望他继承父志,完成先帝未竟的“光复汉室”之大业。作者此情此意,形成了本文率直、质朴、恳切的语言风格。他心之所想,笔之所写,情之所注,理之所喻,皆醒目而感人。全文不用典、无比喻,去华丽,重真情实录,处处不失臣子身份,又切合长辈的口吻。
本文语言精练,多以四字句行文,还有一些工整的排比句式,如“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等。还有大量的合成词出于诸葛亮的首创,不少词经过他的提炼,后来成为有生命力的成语,沿用至今,如“妄自菲薄”、“引喻失义”、“苟全性命”、“斟酌损益”、“感激涕零”、“不知所云”等。
【难点突破】
1、《出师表》中的深厚感情。
正因为诸葛亮对刘备父子有如此深厚的感情,所以他把完成国事看成是自己的责任。他在给刘禅的表中,不但通过形势的分析,在理论上提出自己的意见,并且作出具体安排,而且还通过自叙身世,在感情上表达自己“报先帝”“忠陛下”的意愿。刘禅是君,但是无能,诸葛亮受刘备之托来辅佐刘禅,是老臣,是“长辈”,但地位又是臣。所以诸葛亮对刘禅上表,既是臣对君的陈说,又是“长辈”对受托照顾的人的殷切期望。为了能使刘禅感动,所以不但导之以理,而且动之以情。在语气上既恭敬,又恳切,充满谆谆嘱咐的意思。《出师表》之所以有这么强烈的感情色彩,也是由他们君臣关系与众不同所决定的。
2、区别历史事实中的诸葛亮和传说中的诸葛亮。
历史上的诸葛亮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他有政治远见,能对复杂的形势进行分析并从中找出规律,定出方针。他在政治上的措施是赏罚严明,恩威并施。其他如开发生产、发明新武器等,都有它的历史价值。他还很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如“戒子”“戒外甥”等,主张修身养德,志向高远,这些精神,多可借鉴。
传说中的诸葛亮,已被作为智慧的化身。但在他身上附加的带有神话色彩的传说,是不能当作史实来看的。
【相关背景】
诸葛亮感念刘备“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出山辅助刘备成就大业,建立了蜀国,与曹魏、孙吴鼎足而三。刘备称帝后,拜诸葛亮为丞相。223年刘备病逝,临终对诸葛亮托认国事,并嘱咐儿子刘禅曰:“汝与丞相从事,当事之如父。”后刘禅称诸葛亮为“相父”。诸葛亮深感刘备知遇之恩和临终托孤之情,辅佐刘禅竭忠尽智,为实现刘备的统一中原,光复汉室的遗愿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辅佐刘禅辛勤治蜀,经过了几年的努力,国力有所加强,在这种情况下,他于227年率兵北驻汉中(今陕西省汉中市),准备北伐曹魏,以“北定中原”。刘禅昏弱,使诸葛亮在劳师远征之际深怀内顾之忧,所以,临行前上此表文,给刘禅以告诫和劝勉。
诸葛亮的战略思想始终是联吴抗曹,并用五年的时间为伐魏作准备。主要措施有:⑴与吴国通好;⑵加强内政建设;⑶平定南方叛乱。
【诗词品读】
送李端(卢伦)
故关衰草遍,离别正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泣空相向,风尘何所期。
赏析:这是一首感人至深的送别诗。首联写送别时的环境氛围,时当故关衰草,情正离别堪悲。颔联写送别情景,友人伴寒云而去,自己踏暮雪而归,依依之情了然。颈联写回忆以往,感叹身世。既是怜友,亦是悲己,词切情真,悲凉回荡。末联进一步写难舍难分之情,掩面而泣,冀望相会。
诗以“悲”字贯穿全篇,句句扣紧主题,抒情多于写景,基调悲凉。
【巩固训练】
第一部分:
1.给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注音。
①涉罚臧否( ) ②中道崩殂( ) ③以遗陛下( ) ④行阵和睦( )
2.解释下列加点的实词。
①以光先帝遗德(光: )
②引喻失义(义: )
③察纳雅言(雅: )
④性行淑均(淑: )
3.为下列句子中的“以”选择恰当的义项。
A.用 B.以致 C.用来 D.因为
①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
②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
③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光帝之灵( )
4、下列句子读法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咨臣/以当世之事
B、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C.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D.亲/贤臣,远/小人
5.按要求用原句回答:
①《出师表》中揭示汉代兴衰的句子是 。
②《出师表》中写出诸葛亮无意于功名的两句话是 。
③《出师表》中陈述作者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 。
6.对诸葛亮向刘禅上《出师表》的目的,有如下几种看法,其中最正确的一种是( )
A.向刘禅表示自己对刘氏父子的忠心。
B.此文写在他北伐之前,所以目的是让刘禅治理好国家,让他放心去北伐,使北伐的计划得以实现。
C.让刘禅做到亲贤远佞,修明政治。
D、此“表”开头就写蜀国形势危急,让刘禅修明政治,治理好国家,其目的只在挽救蜀国的危难。
7、(2006年宁波试题)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经过全体市民的共同努力,使我们宁波市评为“全国文明城市”。
B.巴金老人的一生,是坚定不移地追求光明、追求真理的一生。
C.为了纪念中国电影诞生100周年,中央电视台举行了一台隆重的节目。
D.日前,有关媒体公布了新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6年来持续走低。
第二部分:
(一)
阅读《出师表》(节选),回答问题题。(2006年湛江试题)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讳、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讳、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8.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猥自枉屈 猥:
(2)以咨善道 诹:
(3)以彰其咎 彰:
(4)此臣所以报先帝 所以: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以伤先帝之明 盖亦以精力白致者
B.若无兴德之言 何陋之有?
C.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D.恐托付不效 不效则治臣之罪
1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先帝不以臣卑鄙 B.遂许先帝以驱驰
C.夙夜忧叹 D.临表涕零
11.请将文中“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一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2.(1)选文第2段“临崩寄臣以大事”中的“大事”具体指什么?从作者回忆的顾茅庐、临危受命、临崩寄大事三件往事中,我们可以体会其怎样的情感?
(二)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dàn)泊无以明志②,非宁静无以致远③。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④,险躁则不能治性⑤。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⑥,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选自《诸葛亮集》)
①行:指操守,品德。
②澹泊:同“淡泊”,安静而不贪图功名利禄。
③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④淫慢:指过度的享乐。淫,过度。慢,怠惰。励精:振奋精神。励,奋勉,振奋。
⑤险躁:这里指暴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
⑥接世:接触社会,有“为社会所用”的意思。
1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
A.卒中往往语 B.非淡泊无以明志
C.先帝知臣谨慎 D.静以修身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静以修身。
②俭以养德。
③非澹泊无以明志。
④非宁静无以致远。
15.本文作者就哪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从这几个方面又是怎样展开论述的?
16.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17.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请写出这两句话。
第三部分:
18、(2006年锦州试题)根据上下文,填写在横线上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少男少女们从我的身边走过。飘动的黑发, ,仿佛整个世界都洋溢着他们的歌声和笑语……
A、清澈的眼神,鹿一般轻盈的脚步,腮边的红晕像两朵花
B、鹿一般轻盈的脚步,眼神的清澈,花一般清新的红晕
C、清澈的眼神,花一般清新的红晕,鹿一般轻盈的脚步
D、花一般清新的红晕,鹿一般轻盈的脚步,清澈的眼神
19、某班级要举办一次助残月主题班会,请根据对下列三个节目的理解,为主持人设计一段串联词。(每段不超过80字)
舞蹈《歌声与微笑》
串联词:
小品《盲童眼里有光明》
串联词:
合唱《爱的奉献》
(参考答案:1、zāng、cú、wèi、háng(点拨:注意多音字“遗”“行”的读音。) 2.①发扬光大②适宜、恰当③正④善 3.(1)D(2)B(3)C 4.C(点拨: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5、①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②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③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6.B(点拨:仔细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弄清写作的背景。) 7、B 8、(1)降低身份(2)询问(3)表明,显扬(4)……的原因 9、D(点拨:A中两个“以”的意思分别为“以致”、“凭”;B中第一个“之”是结构助词,可译为“的”,第二个“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C中的两个“顾”字的意思分别为“拜访”、“难道”:D中两个“效”字的意思都是“实现”。) 10、C(点拨:“夙夜”的古今义都为“朝夕”、“日夜”;“卑鄙”的古义为“地位卑微,目光短浅”,今义是指品德低劣;“驱驰”的古义为“奔走效劳”,今义是“驱赶,奔走”;“涕”的古义为“眼泪”,今义是“鼻涕”。) 11、我在战事失败(或兵败)的时候接受了任命,在危机患难期间受到委任(或奉命出使东吴)。(“于”、“际”不得翻译错误) 12、(1)白帝城(刘备)托孤,兴复汉室。(2)对先帝的感激之情和效忠(报答)刘备父子之情。(用文中的“报先帝而忠陛下”亦可。) 13.A 14.①用恬静来修养自己的身心。②用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③不抛开功名利禄就不能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④不做到安静就不能高瞻远瞩。 15.作者就学习(或“治学”)和做人(或“修身”)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无论做人,还是学习,作者强调的是一个“静”:修身须要静,学习须要静,获得成就也取决于静。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把“静”“躁”加以对比,增强了论述效果。 16.告诫儿子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17.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18、C 19、不设标准答案,围绕“助残”主题,前后衔接自然连贯,语言优美,富有激情即可。) (116.208.221.94)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相关试题:
鄂教版
九年级
上册
课文同步练习
上一个『
鄂教版九上19、公输
』  下一个『
鄂教版九上21、短文两篇
』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