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九上11、最苦与最乐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课文同步练习
试题
名称
鄂教版九上11、最苦与最乐(九年级上册 鄂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11、最苦与最乐【学习目标】1、学习课文平易近人、如话家常的语言特色。2、学习课文在论述过程中展现中心论点的写法。3、学习盲文严谨周密的论证和深入透彻的阐述。4、领会作者对人生价值的思考,树立对家庭、社会、国家的责任感。【词语释义】失意:不得志。如释重负: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无入而不自得:无论到了什么境
试题预览
11、最苦与最乐
【学习目标】
1、学习课文平易近人、如话家常的语言特色。
2、学习课文在论述过程中展现中心论点的写法。
3、学习盲文严谨周密的论证和深入透彻的阐述。
4、领会作者对人生价值的思考,树立对家庭、社会、国家的责任感。
【词语释义】
失意:不得志。
如释重负: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
无入而不自得:无论到了什么境地,没有不自由自在的。
悲天悯人:对社会和人类的灾祸苦难等表示忧虑和同情。
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
【主题分析】
痛苦与快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哲人志士有不少精彩的论述。这篇文章从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乐来谈人生的责任,本文思想深刻严密,格调高雅,语言凝重,谈到了除两三岁的孩子外,人人都有应尽的责任。论证了一对姊妹命题:负(未尽的)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布局谋篇】
全文5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2),论述“负(未尽的)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第二部分(3),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第三部分(4、5),论述“人生当勇于尽责,而不能逃避责任”。
【写作特色】
1、论点的姊妹命题。
以联言命题做文章论点的情形比较少见,一般只在议论一对范畴时才如此。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最苦与最乐”的指向“负责任与尽责任”不是两个迥异的事物,而是同一事物的两个阶段、两种状态、两种境界。这种辩证思维所把握的有机联系使全文的议论浑然一体。
2、文章语言既凝重又轻灵,既流畅又简洁。
梁启超是中国颇有影响的大学者、思想家,他的远见卓识、深厚的思想文化修养,他的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热烈情怀共同铸成了这种庄重的语言风格。本文的关于人生观的大问题,作者当然要多一份深思熟虑。作者将自己对人生的思考娓娓道来,语重心长。读起来使人感到句句教诲。例如:“独是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有了这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后头。”
本文语言凝重,却轻捷自如。语言的灵活表现在多种句式、多种表达方式、多种论证方法的运用。例如:就句式而言,开头就运用了设问句“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后面有反问句“到了长成,责任自然压在你的肩头上,如何能逃躲?”除此还有陈述句和感叹句;有肯定句和否定句,有主动句和被动句。就表达方式而言,有议论、有叙述、有抒情。单就引证而言,文章就用到了古语、俗语、名人名言,而且每次引用的具体表达都不一样。例如:引用“如释重负”时,作者说“古语说得好”;引用“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时,作者说“俗语亦说”;引用“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时,作者用了“曾子还说哩”,一个“哩”字,可见其语言之轻灵之气。
排比是形成文章语言流畅之势的重要方法。本文中的排比如:“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行文的流畅不仅表现在句与句之间,而且也表现在段与段之间,表现在整篇。文章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之间用了“翻过来看”,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之间用了“然则”进行过渡使各部分之间衔接非常紧密。
本文语言的简洁在于作者使用了概括性强、富有表现力的语句。例如:用“海阔天空,心安理得”形容尽责任后的轻松愉快喜悦的心情,接着概括说“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作者的语言运用十分简练,容量很大,例如:“那仁人志士的忧民忧国,那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可以使读者展开来联想到很多丰富的内容。
【难点突破】
1、对各段所阐述要点的归纳。
文章第1、2段阐述人生最苦的事是未能尽责的观点。作者将贫、病、老、死与未尽责任比较,强调了未尽责任的莫大痛苦。
第3段阐述人生最快乐的事是尽责的观点。作者在阐述这一观点时,处处照应前文,将未尽责的痛苦与尽责的快乐有机地联系起来,深入地探讨了由负责到尽现,由苦至乐的过程,从而得出“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的结论。
文章第4段是说“君子”毕生都在不断地担当重大责任,不断地尽到最大的责任,他们毕生都在享受苦后的真乐。第5段是说人生的责任只能通过努力去解除,而不能也不应该逃避。
2、体会文中平易近人的语言特色。
本文的论述周密,而语言却十分平易近人。比如:“答应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这段话把一个人未尽到任的痛苦心情刻画得如此生动,这样亲切自然的语言,就像一个长者在与读者促膝谈心,娓娓道来,没有说教口吻。同时,作者也引用了大量的古语、俗语,使文章浅显易懂,趣味横生。
【相关背景】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近代改良主义思想家、教育家、学者。广东新会人。早年求学于广州学海堂。1889年中举人。1891年至1894年从康有为学于广州万木学堂。1895年随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次年在上海主编《时务报》,发表《变法通论》等。1897年任长沙时务学堂中学总教习,宣传民权平等学说和变法主张。1898年参加戊戌变法。变法失败流亡日本,先后办《清议报》和《新民丛报》,坚持立宪保皇,介绍西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学说,在当时有较大影响。晚年任清华学校研究院导师。著有《饮冰室合集》。
【诗词品读】
征人怨(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赏析:这首诗意在写征夫长期守边,东西辗转不能还乡的怨情。诗的首句写守边时间延续,地点转换;二句写天天战争不息,生活单调凄苦;三句写边塞气候恶劣,暗隐生还无望(归青冢);四句写边塞形胜,点明生涯之不定。以怨为题,却无一“怨”字,用叠字和名词,浑成对偶反复,回肠荡气,虽无“怨”字,怨情自生。
【巩固训练】
第一部分:
1、调动自己的积累,给下列句子中的词找近义词加以解释。
⑴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 )
⑵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是真乐……( )
⑶我若是将责任卸却,岂不就永远没有苦了吗?( )
2、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⑴课文第一段的中心句是“人生最苦的事,莫若于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
⑵课文第四段中引用孟子和曾子的话,孟子的话引作论据,曾子的话引作论点。(  )
⑶课文第四段中“便但是他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所以他到底还是乐,不是苦呀!”句中的“他”指代的是仁人志士和诸圣诸佛。(  )
⑷本文以“最苦与最乐”为题,而不以“苦与乐”为题,是因为本文是从“最苦”和“最乐”两个侧面来谈“人要尽责任”的道理,“苦与乐”与本文的主要内容“尽责任”关系不大,所以不以“苦与乐”为题。(  )
3、按课文内容填空。
在作者笔下,贫而不苦的原因是 ,失意不苦的原因是 ,老、病、死不苦的原因是 。(各填两个字)
4、你认为,文章最后所说的“卸却”责任和“解除”责任有何不同?
“卸却”责任指 ;(10字以内)
“解除”责任指 。(10字以内)
5、(2006年常州试题)观看下面一幅漫画,按要求答题。
 
⑴用一个成语或俗语为漫画拟一个能反映作品主题的标题(不超过6字)。 
⑵用简要的语言介绍这幅漫画的内容。


第二部分:
(一)
阅读梁启超的《最苦与最乐》(节选)回答问题。(2006年百色试题)
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虽失意不苦;老、死乃是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独是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
答应人做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家的钱没有还,受了人家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纵然不见他的面,睡在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因为自己对他的责任,还没有解除呀!不独是对于一个人如此,就是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乃至对于自己,都是如此。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有了这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后头。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带着苦痛往坟墓里去。这种苦痛却比不得普通的贫困老死,可以达观排解得来。所以我说人生没有苦痛便罢了;若有苦痛,当然没有比这个更重的了。
6.下面对文段中心论点把握正确的一项是(  )
A.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
B.人若能安贫,虽失意不苦。
C.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D.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
7.文段运用了哪些事例来证明中心论点呢?


8.第一自然段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来证明中心论点的?

9.你赞同作者文中所提出的观点吗?请结合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二)
读书与做人
①人生是这样丰富,人生是这样辉煌。作为一个普通人,仅有自己的一点经历是不够的,要想充实大脑,就要靠读书了。
②读书,谁都知道是好事儿,但读书又确实是一件既简单而又复杂的事儿。
③我喜欢小说。小时候常读中国的小说《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等等;也爱读外国小说,比如狄更斯、巴尔扎克、托尔斯泰的作品,这些书对我理解人生有很大帮助。
④读书最重要的是从中可以学到知识。现在的知识多极了,从计算机一直到航天科学,包括种地都属于知识的范围。记得30年代我在清华大学上学时,有一位教文学的叶教授,他就是什么书都读,那个时候就开始研究宇宙。我很诧异。叶教授说,一个搞文学的人需要具备广泛的知识,通过博览群书,就可以得到你生活之外的一大部分知识。
⑤读书一方面要读得广,读得博,另一方面要敢于探险,人家没有看过的书我也要读,还要读得深。中国有句老的说法叫“读书破万卷”。这本书你不仅读过了,而且从中还能悟出许多道理。所以,有些书必须细读,并不是要读成什么专家,而是要从中悟出道理,找到动力,从而得到思想上的帮助,这可以说是读书的要义。
⑥人的灵魂本身不喜欢浅薄、庸俗、无聊,它永远在追求最高尚的东西。鲁迅先生的小说,让你懂得当时旧社会的残酷、黑暗、卑鄙,给你一种动力,鼓舞你向上,像阳光照进来一样,世界亮了起来。碰到了好书,就会得到一种力量。然而,好书不是所有人都能遇到的,这需要用心去发现。
⑦巴金读书就读得有用。巴金是我的老朋友,也是我佩服的老师,我跟他认识了半个世纪以上。巴金从头到底一直都说真话,就是由卢梭的书引起的。《忏悔录》大家都读过,对有的人影响不大,巴金却得到了大益处,影响了他一辈子,这好比达到了一种境界。
⑧我已经83岁了,现在回想起来,最懊恼的是,读书没有读专,读过了之后真正用到的也不多。面对年轻的中学生朋友,我希望你们要从中学就开始想:我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对人类、对国家、对社会有怎样的益处。要读书,读好书。要在好书的引导下,做一个大写的人。“人”这个字,就这么一撇一捺,但要真正做一个大写的人却不容易。
10.“读书破万卷”的意思是 。这是杜甫的一句诗,其原诗的下一句是 。
11.为什么说读书是一件“既简单而又复杂”的事情呢?

1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13.第⑥自然段举鲁迅小说的事例,是为了论证读书的一个作用是 ;第⑦自然段举巴金读书的例子,是为了论证读书的又一个作用,即 。
14.下面对本文论证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举例论证、对比论证  B.道理论证、对比论证
C.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D.举例论证、道理论证
15.下面句子中的加点部分能否去掉?为什么?
通过博览群书,就可以得到你生活之外的一大部分知识。


16.“要在好书的引导下,做一个大写的人。”作者认为“大写的人”是什么样的人?


第三部分:
17、(2006年天津试题)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电磁波辐射的最大危害在于这种时时刻刻围绕我们的杀手是无形的。 。大量存在的是,日常工作、生活中普通电器带来的低强度电磁波辐射,这种辐射污染不像农药中毒、噪音污染那样立竿见影,而是在不知不觉中缓慢地损害着人体。
A.一般说来,过量的超强度的电磁波强辐射对人体造成急性损害的情况并不多
B、既然如此,过量的超强度的电磁波强辐射对人体造成急性损害的情况并不多
C、一般说来,过量的超强度的电磁波强辐射对人体造成急性损害的情况并不少
D、既然如此,过量的超强度的电磁波强辐射对人体造成急性损害的情况并不少
18、口语交际。
下面是两位同学在专题讨论会上就“读书的最高层次”问题所作的发言,请对这两位同学的发言作一简要评论并阐明你的观点。
甲:我认为读书的最高层次应该像采宝石的劳工,不断淘汰矿渣,只择取那纯净的宝石。
乙:我觉得读书的最高层次应该像蜜蜂,不断采撷花的芳香和花的美丽,并把花香花容酿成更高档次的蜜。



(参考答案:1、⑴合约⑵大概⑶摆脱(点拨:其他意近的词语也可) 2、⑴√⑵×(点拨:第四段的引用,孟子的话作为论点,曾子的话作为论据。)⑶√⑷√ 3、依次填:知足、安分、达观 4、未尽责任,丢开不管;尽了责任,再无负担。(意近即可) 5、⑴不设统一答案。例:望而却(止)步、望而生畏、目瞪口呆、狮子大开口等。⑵答题要点:某些公园景点,任意提高门票价格,仿佛门前的狮子张开血盆大口,使游客望而却步。(内容:公园景点(对象)、门票涨价(事情)、游客反应(态度)三方面俱全,语言:无语法标点错误。) 6.C 7.答应人做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家的钱没有还,受了人家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等。 8.比喻论证的方法。 9.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10.读书超过万卷,形容读书极多。下笔如有神 11.随便读当然简单,如何选择有益的书籍,读得有用却不容易。 12.读书可以学到知识,理解人生,学会做人,希望中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在好书的引导下做一个大写的人。 13.给人动力,使人得到力量。读书有用,可以影响人。 14.D 15.不能。因为读书获得的并非全部知识;除过读书之外还可以从生活中获得知识。这样说,语言严密,恰当评价了读书对获取知识的作用。 16.不浅薄、不庸俗、不无知,永远追求高尚的人,对人类、国家、社会有益的人。 17、A 18、两位同学的观点都有道理,我们要取那纯净的宝石也要把花酿成更高档次的蜜。其实,我们在读书时,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116.208.221.94)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鄂教版 九年级 上册 课文同步练习


上一个『鄂教版九上10、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下一个『鄂教版九上12、小小说两篇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