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九上5、白杨礼赞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课文同步练习
试题
名称
鄂教版九上5、白杨礼赞(九年级上册 鄂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5、白杨礼赞【学习目标】1.在学过比喻的基础上学习本文的象征手法,体会排比、反问的修辞效果,初步了解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2.理解和学习白杨树所象征的正直、质朴、紧密团结、力求上进、坚强不屈的革命品质,为捍卫党、捍卫社会主义与一切邪恶势力作斗争,同时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词语释义】主宰:支
试题预览
5、白杨礼赞
【学习目标】
1.在学过比喻的基础上学习本文的象征手法,体会排比、反问的修辞效果,初步了解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
2.理解和学习白杨树所象征的正直、质朴、紧密团结、力求上进、坚强不屈的革命品质,为捍卫党、捍卫社会主义与一切邪恶势力作斗争,同时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词语释义】
主宰:支配。
垠:地域的界限。
坦荡如砥:平坦得像磨刀石。
潜滋暗长:暗暗地不知不觉地生长。
恹恹:精神不好、困倦的样子。
虬枝:像龙一样盘曲的枝条。
伟岸:魁伟、高直。
晕圈:模模糊糊的圈。
【主题分析】
这篇课文通过对白杨树的崇敬、赞美,歌颂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紧密团结、力求上进、坚强不屈的革命精神和斗争意志。
【布局谋篇】
全文共9个自然段,本文可分五部分:
第一部分(1),直抒对白杨树的崇敬、赞美。
第二部分(2-4),描写黄土高原的景色,交代白杨树生长的自然环境。
第三部分(5、6),描绘白杨树的形象和性格,突出它的不平凡。
第四部分(7、8),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点明主题。
第五部分(9),把白杨树与楠木作对比,表达鲜明的爱憎,再次赞美白杨树。
【写作特色】
本文写作上的最大特点是象征手法的巧妙运用。通过象征,来抒发自己强烈的感情,歌颂党和人民群众。在运用象征手法时,必须注意象征的事物和被象征的事物之间,在特征的表现上具有共同之处。如白杨树力争上游的形象,直的干,靠紧向上的枝枝叶叶,朴质的皮,以及倔强挺立的斗争性格,正和党领导下的北方农民的正直、朴质、团结、进取的性格和民族解放斗争中的坚强精神相一致,所以用来象征,就非常贴切自然。
【难点突破】
1.直接抒情贯穿全文:
直接抒情,贯串全文。开头直接抒情:“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定下全文歌颂、赞美的基调。紧接着描绘白杨树生长的黄土高原的壮阔背景,在此基础上直接抒情:“那就是白杨树,……”接下来作者对白杨树的外形作了细致的描绘,又直接抒发感情:“这就是白杨树,……”然后又对白杨树的内在美进行描绘,并用直接抒情的方式揭示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它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我们民族的精神。”最后作者直接抒情,把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推向高峰:“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2.以审美眼光来观察并表现“美”:
《白杨礼赞》是一篇“美文”,处处渗透着高尚的审美情趣。文章开头描绘了白杨树生长的“环境美”,雄伟壮阔的黄土高原,宛如并肩的远山的连峰,给人一种壮美之情。接下来文章从干、枝、叶、皮四个方面描绘了白杨树的“外形美”。它的干是笔直的,它的枝一律向上,它的叶片片向上,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通过细致的描绘,白杨树笔直、挺拔的“外形美”就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读者眼前了。然而,文章的主要目的还在于表现白杨树的“内在美”,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继而揭示它的象征美:它不仅象征了北方的农民,而且象征了我们民族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3.“礼赞”白杨,主线清晰:
文章以“礼赞”白杨树的“不平凡”为线索。
文章开宗明义,点出“我赞美白杨树”的原因就在于它的“不平凡”。接着通过介绍白杨树的生长环境引出那“傲然地耸立”的白杨树,继而描述了白杨树的外部形象和内在气质,突出了它“不平凡”的特点,并再三赞美它“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然后紧扣这“不平凡”展开联想和想象,由树及人,道出了它的象征意义,进一步表明:“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于是水到渠成,揭示出全篇托物言志的主旨。最后,巧借楠木作比,反衬出白杨树的“不平凡”,更以激昂的语调发出“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的呼声。自此照应开头,情感聚焦,中心突出,使本体(北方农民)和象征体(白杨树)都形象鲜明,令人感奋。全篇脉络清晰,一线串珠,层层推进。
【相关背景】
背景:《白杨礼赞》写于1941年的重庆,当时,蒋介石积极反共消极抗日。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和解放区进行疯狂“扫荡”。中国共产党积极发动群众,壮大抗日力量。1940年5月,茅盾在延安参观访问,在鲁迅艺术学院讲学。10月和董必武同志从延安到重庆。这期间,茅盾耳闻目睹在党领导下抗日根据地人民的沸腾生活,体验到抗日军民质朴、刚强、团结一致、艰苦奋斗的精神,受到极大的鼓舞,对民族解放的光明前途充满信心,满怀激情写下了《白杨礼赞》等散文。由于当时作者生活在国民党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不能直抒胸臆,所以采用象征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热情歌颂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我们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作者:茅盾(1896-1981),本名沈德鸿,字雁冰,1896年生于浙江桐乡县乌镇。他十岁丧父,由其母抚养长大。从北京大学预科读毕,无力升学,入上海商务印书馆工作,改革老牌的《小说月报》,成为文学研究会的首席评论家,就在这时候。接着他参与了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筹建中国共产党,下广州参加国民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任过国民党中央宣传部的秘书,宣传部的代部长是毛泽东。国共合作破裂之后,自武汉流亡上海、日本,开始写作《幻灭》、《动摇》、《追求》和《虹》,遂拿起小说家的笔。这段上层政治斗争的经历铸成他的时代概括力和文学的全社会视野,早期作品的题材也多取于此。左联期间他写出了《子夜》、《林家铺子》、《春蚕》。抗战时期,辗转于香港、新疆、延安、重庆、桂林等地,发表了《腐蚀》和《霜叶红似二月花》、《锻炼》等。文艺界为他庆了五十寿,他的声名日隆。建国之后,他历任文联副主席、文化部长、作协主席,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他已很难分身创作。1981年辞世。
【诗词品读】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赏析:李白极少写律诗,而他的这首诗,却是唐代律诗中脍炙人口的杰作。诗虽属咏古迹,然而字里行间隐寓着伤时的感慨。开头两句写凤凰台的传说,点明了凤去台空,六朝繁华,一去不返。三、四句就“凤凰台”进一步发挥,东吴、东晋的一代风流也进入坟墓,灰飞烟灭。五、六句写大自然的壮美。对仗工整,气象万千。最后两句,面向唐都长安现实,暗示皇帝被奸邪包围,自身报国无门,十分沉痛。
此诗与崔颢《登黄鹤楼》相较,可谓“工力悉敌”。其中二联,虽是感事写景,意义比之崔诗中二联深刻得多。结句寄寓爱君之忱,抒发忧国伤时的怀抱,意旨尤为深远。但李诗就气魄而言,却远不及崔诗的宏伟。
【巩固训练】
第一部分:
1、下列加点字解释全对的一项是(  )
A、秀颀(颀:高)  潜滋暗长(滋:滋润)
B、坦荡如砥(砥:磨刀石)  旁逸斜出(逸:逃,逃跑)
C、晕圈(晕:头脑发昏)  无边无垠(垠:边)
D、妙手偶得(妙:好,美妙)  D、主宰(宰:宰杀)
2、填空。
本文作者 ,原名 ,他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 、 等。
3、“白杨树是不平凡的”一句在文中反复出现,作用是什么?


4、判断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
⑴汽车在望不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一条黄绿错综的大毡子。( )
⑵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着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只觉得它是树?( )
⑶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
⑷傲然地耸立,像哨兵似的,面对它们,你的恹恹欲睡的情绪又将如何?我那时是惊奇地叫了一声。( )
5.用“△”标出下列句子的重读。
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6.关于作者及课文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篇热情歌颂在中华民族解放斗争中所表现出来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的美文。
B、作者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文学家,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子夜》。小说以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国社会为背景,表现了我国民族资本家和帝国主义买办之间的斗争。
C、《春蚕》《秋收》《残冬》是作者反映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国社会状况的三篇小说,又称为《农村三部曲》。
D、《雾》《雷》《电》是作者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创作的反映城市知识分子革命斗争的三部小说,又叫“激流三部曲”。
7、(2006年泰安试题)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欢乐的溪流唱着清脆的歌声,跳着优美的舞姿奔向远方。
B、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C、看到这张照片,仿佛把我带回到那充满无限乐趣的童年世界。
D、中学生上网吧,已经引起了教育工作者和广大班主任老师的重视。
第二部分:
(一)
①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只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②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它在西北极普遍,不被人重视,就跟北方的农民相似;它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③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直挺秀颀的),去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树吧,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8.文段①开始说白杨树“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后面说“它是树中的伟丈夫”这是一种 的写法。作用是 。
9.“伟岸、正直、朴质、严肃”和“温和”“坚强不屈”“挺拔”都是赞美白杨树的,请指出。
(1)这些词语中写白杨树外在美的是: 。
(2)写白杨树内在美的是 。
10.文段①中的四个连用的反问句的句式有什么变化?意思是怎样逐渐加深的?


11.文段③写楠木的目的何在?结尾的作用是什么?


(二)
阅读下面一组诗文,回答问题。
爱藕说(2006年金华试题)
映日荷花,接天连叶,亭亭莲蓬和藕,本是四位一体的。
爱佼佼荷花者有之,咏田田莲叶者有之,赞点点莲子者有之。偏心的诗人哟,为何厚此薄彼?为什么不肯为嫩藕多唱几支短歌?
藕,自生与世间,变委身水下,不见日月,在浊泥污土的围困中生活。一旦出淤泥。风采翩翩,洁似玉,白如学,一尘不染。不是贞洁操守。孰能如此?它孔窍玲珑,称得起虚心;它居下而有节,贫贱不屈;它虽然嫩而且柔,藕牙儿却能穿透青泥碧水,劲挺起翡翠一般的绿茎,托起红花碧叶,算得上是柔中有刚。
古人将六月二十四日,奉为荷花节日。默默困顿于泥水里的藕,谁知它声于何时?它像竹鞭那样,孕出藕牙,长大开花,再生出莲子以续生生之脉,谁知它年寿几何?它节节横生,从未与花叶争宠夺艳,甘居地下,无日无夜的托着花儿叶儿,像是母亲的玉臂偎抱着幼子,睡知它有几多辛劳?
给我一支花的诗笔吧,我想寻找动情的诗句,写给养育那莲花的母亲——玉藕;也想把真挚的感情奉献给千千万万的妇女——伟大的含辛茹苦的母亲!
咏莲
迸发出心中最真的火焰,打印在夏日的扉页中的是莲。你在这里重新锤炼,终于挣脱出那泥牢中的锁链,婷婷盛开在这苍茫大地间,向世人倾诉着至善的语言。坚忍的意志在这苦海中尽显,最终铸成一朵金刚净莲。
心中的一团圣火,理想中的一只白鸽,都成了你的主宰,多少智者依你而眠,多少善者永远在心中把你挂牵。看那一柄净碧的荷叶荡涤着人们迷中的眼,一片淡粉的莲瓣成了多少代人的梦幻,凸起的莲籽成了永不改变的琴键,奏响了激荡万古的乐章。
人间的一朵净花,凡尘的一方净土。生命因你而明白了纯净的内涵——哦,莲!
莲子
中国是莲子的故乡。早在五千年前仰韶文化遗址中,就曾发掘到两粒莲子;三千年前的《诗经》中,就有“隰有荷花”的诗名。
莲子补中养神,止渴去热,厚肠胃,固精气,强筋骨,补虚损,利耳目,除寒湿,是一种纯天然高级营养保健品,历来为御膳房必备之物。莲子食用方便,既可制成莲子羹,莲子汤,八宝粥,糖水莲子,又可炖鸡,炖鸭等制作美味佳肴,是强身健体,养颜驻容,馈赠亲友的上等佳品。
产于浙江宣平的莲子更有它的独到之处。一般的莲子颗粒较小,久煮不酥,而宣莲由于本地独特的土质和气候条件,颗粒较大(465粒即达500克),酥而不烂,味美爽口。它含有高蛋白质、钙、磷、镁等多种物质。因而浙江宣莲成了历代的贡品。
12、细读《爱藕说》,说说藕有哪些优秀品质。(写出其中4点)




13、《咏莲》中“心中最真的火焰”指的是什么?

14、《莲子》一文中写到的产于宣平的莲子有哪些独到之处?


15、《莲子》中说“早在五千年前仰韶文化遗址中,就曾发掘到两粒莲子;三千年前的《诗经》中,就有‘隰有荷花’的诗名”,而《咏莲》中也有两个诗句和这句话意思相近,这两句诗是 。
16、这三则材料是从不同角度写莲的。某校校刊编辑要把这三则材料一齐收录在一个栏目里,现在请你为这个栏目拟一个恰当的标题。

17、这三则文字都是赞美莲的,人们在赞美莲的时候,常常赋予它美好的品格。在其他花草树木中,你最想赞美什么?它具有怎样的品格?


(三)
说竹
青山不可无绿水,古木不可无藤萝,野花不可无蜂蝶,江南不可无竹。
若说梅令人洁,兰令人幽,菊令人淡,莲令人清;
若说松令人傲,柳令人柔,枫令人豪爽,梧桐令人高远;
那么,竹,便是集山川岩骨精英秀气于一身。
雪压冬云之际,竹挺拔如常,冻土之下,新笋已待破土而出,只说春花秋月是良辰美景,殊不知新笋破新泥更可赏心悦目。
一夜春雨,千竿新竹。桃红李白,柳影婆娑,怎抵得住十里竹林勃勃生机,一片青翠无限风光。
逢夏,老竹新篁,绿阴可人,舒枝密叶,清风翠微;日光月影,浮动其间;可以立石旁,可以依水湄。
待到秋至,群芳落尽而竹青碧依然。摇风弄雨,铿然有声。论低矮数寸,高直数丈,或零落数枝,或赫然巨簇,皆不媚不俗,不卑不亢,浑身劲节,凛凛然有君子之风。
再淡雅的花,终究是花。便是有九分素洁,也还有一分的妖媚。
再灵性的树,也还是树,不然,汉字的“朴”何以用“木”表意?
并非贬低。草自有草的优势。只是品位再高的草,也无法走出草的局限。
竹,非花非草非木,实在是造物主的一件绝活儿。可如天然去雕饰的素妆少女婀娜娉婷;可如浩浩然有英雄气的须眉男子枝横云梦,叶拍苍天。
月下听箫,城头闻笛,都是竹的境界。
竹,实在是渗透了我们民族的精神情韵。难怪高唱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苏东坡,同样也吟出了“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另一番向往。中国画中的写意墨竹,相传就是这位大学士大文豪首创。
没有什么比写意墨竹更能体现竹的情韵了。在这里,竹已摈弃了一切外在的形式和颜色,惟留人间风骨。
将墨竹画绝的“扬州八怪”郑板桥,干脆以竹为友:
茅屋一间,新篁数竿,雪白窗纸,微浸绿色,此时独坐其中,一盏雨前茶,一方端砚石,一张宣州纸,几笔折枝花。朋友来至,风声竹响,愈喧愈静;家僮扫地,侍女焚香,往来竹阴中,清光映于画上,绝可怜爱。
话虽这么说,这位想为百姓做点好事的士大夫,并不想真隐逸山林。他还有一番大的抱负:
画根竹枝插过石,
石比竹枝高一尺。
虽然一尺让他高,
来年看我掀天力。
这便可知郑板桥的墨竹,何以幅幅为精品,枝枝见精神。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崇尚的立身立世之道,岂非是受了竹的品性渲染?
竹,确实和我们民族有着不解的因缘。
竹筒、毛笔,成就了中国古文化源远流长的功果。
而百姓们的日常生活,又何曾须臾离开过竹?
竹箫、竹笛,是竹之灵性的吟唱。
竹筏、竹帘、竹席、竹床、竹椅、竹筷、竹帚……有着质朴无华的贡献。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此乃竹。东方的竹。
(选自《灵性散文》有删改)
18.作者认为“月下听箫,城头闻笛,都是竹的境界”。请根据文中相关内容回答:(1)竹达到了怎样的境界?(2)“听箫”“闻笛”与“竹的境界”有什么联系?
(1)
(2)
19.文中谈到郑板桥时说“他还有一番大的抱负”。试根据上文内容,说说郑板桥的“抱负”是什么?

20.作者说“竹,实在是渗透了我们民族的精神情韵”,分三条列出竹渗透的我们民族的“精神情韵”。
(1)
(2)
(3)
21、下列对这篇文章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既写出了竹的神“枝横云梦,叶拍苍天”,又写出了竹的形“婀娜娉婷”,真可谓形神兼备。
B.本文写竹以时间为序,从冬到秋,依次写出竹在不同季节里的风姿与神韵,给人可亲可敬、身临目睹之感。
C.这篇散文以竹为线索,由竹写到画竹的人,写到竹画,最后又回到竹,显示出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D.作者以自然界的花草树木作陪衬,层层铺垫,写活了集山川岩骨精英秀气于一身的东方之竹。
第三部分:
22、(2006年重庆试题)如果你是皮埃尔先生,在下面情景中,你将怎样得体而幽默地要回自己的大衣?
饭厅内,皮埃尔发现一个客人错穿了他的大衣,于是异常谦恭地碰了碰这位顾客:“对不起,请问您是不是皮埃尔先生?”
“不,我不是。”那人回答。
“啊,”皮埃尔舒了一口气,“ 。”
23、在横线上填入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要帮助他扬起前进的风帆: ,要鼓励他点燃自信的火焰; ,要用体贴去滋润他的心田; ,要提醒他去准备迎接更大的困难。
①当朋友遇到困难时
②当朋友取得成绩时
③当朋友失去信心时
④当朋友感到苦恼时
A、①②③④  B.④②①③
C、③①②④  D.①③④②



(参考答案:1、B(点拨:A中“滋”义为“生长”,C中“晕”义为“模糊,不清楚”,D中“妙”义为“神奇,巧妙”,“宰”义为“主管”) 2、茅盾,沈德鸿;《子夜》《林家铺子》(其他作品也可) 3、作者一唱三叹,反复歌咏“不平凡”的白杨树是作者抒发赞美之情的基础,也是作者用来结构文章的线索。 4、⑴比喻⑵反问⑶比喻⑷比喻、设问 5、那就是、实在是 6、D(点拨:“激流三部曲”是巴金的作品。) 7、B 8.欲扬先抑;揭示白杨树的与众不同,突出白杨树的内在美,由赞树到赞人,过渡自然点拨:此题考查文章行文思路安排。恰当运用“欲扬先抑”写法,能创设意境,渲染气氛,行文衔接紧凑。 9.(1)挺拔、伟岸(2)正直、朴质、温和、严肃、坚强不屈 10.第一个“难道”引人深思人和白杨树的联系,为下文作铺垫。第二个“难道”肯定白杨树的不平凡品质.肯定白杨树和北方农民的联系。第三个“难道”进一步明确指出白杨树象征着坚强战斗的抗日军民。第四个“难道”肯定白杨树象征民族的抗日精神和意志。四个反问排比句,由外到内,层层深入,句式同中有异,连贯有力,点破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展现一种更为阔大更为深远的境界。 11.写楠木是为了以树比树,以人比人.赞颂白杨树和像白杨树一样的人。以昂扬的调子高声赞美白杨树,结束全文,与开头呼应,深化主题。点拨:解答第一问的关键是分析运用对比写法的作用。解答第二问可从两方面考虑:一是结构上,与开头呼应;二是内容上,深化主题。 12、贞洁操守、贫贱不移、柔中有刚、默默奉献、含辛茹苦 13、红莲 14、颗粒较大酥而不烂,味美爽口它含有高蛋白质、钙、磷、镁等多种物质。 15、凸起的莲籽成了永不改变的琴键,奏响了激荡万古的乐章。 16、莲之声、莲之韵、莲的文化等。 17、略 18.(1)集山川岩骨精英秀气于一身。(或:“集花草树木之长”或“集洁、幽、淡、清柔、豪爽、高远于一身”)(2)箫与笛取材于竹(或与竹的外形相似)箫、笛之音是竹之灵性(或生命)的吟唱(或:听箫与闻笛就是聆听竹的生命的吟唱;听箫、闻笛能让人领悟竹的灵性与神韵) 19.想为百姓做点好事,想成就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或济天下) 20.(1)不媚不俗,不卑不亢,浑身劲节,凛凛然的君子之风。(2)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3)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21.A 22、示例:那我没弄错,我就是他.您错穿了他的大衣。(得体、幽默、通顺即可) 23、D) (116.208.221.94)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鄂教版 九年级 上册 课文同步练习


上一个『鄂教版九上4、热爱生命』  下一个『鄂教版九上6、乌篷摇梦到春江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