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一语文期中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中试卷
试题
名称
人教版初一语文期中试题(七年级下册 部编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人教版初一语文期中测试题一、积累与运用。(30分)1、下列加点词注音正确的一项()A收敛(jiǎn)骊(lì)歌迥(jiǒng)乎不同B磐(pán)石戛(gá)然而止惬(qié)意C嗔(chēn)视秕(ǐ)谷鸡毛掸(dǎn)子D哽(gēng)可(kě)汗(hàn)捋(lǔ)2、字形全对的一项是()A、妇儒皆知赫然宛转晦暗B、尽态极妍变换多姿呓语迭起C、锲而不舍
试题预览
人教版初一语文期中测试题
一 、积累与运用。(30分)
1、下列加点词注音正确的一项(    ) 
A收敛(jiǎn) 骊(lì)歌  迥(jiǒng)乎不同 B 磐(pán)石 戛(gá)然而止 惬(qié)意
C 嗔(chēn)视   秕(bǐ)谷 鸡毛掸(dǎn)子  D  哽(gēng)  可(kě)汗(hàn)  捋(lǔ) 
2、字形全对的一项是(    )
A 、妇儒皆知  赫然 宛转 晦暗    B 、尽态极妍  变换多姿 呓语 迭起
C、锲而不舍 狂澜 怪诞 金柝      D、 确凿 来势凶凶  不惮  哺育
3、下列选项中表意明确的一项(  )
A、三个学校的领导和老师一起参加了这次高考研讨会。
B、为了防止此类交通事故再次发生,交管部门加大了监管力度。
C、刘一和张山去看电影,他对他说:“电影真好看。”
D、利比亚政府对反政府武装的进攻是早有准备的。
4、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            ;旋风一样,            ;乱蛙一样,            ;火花一样,             ;斗虎一样,             。
①是强健的风姿   ②是飞扬的流苏  ③是蹦跳的脚步  ④是急促的鼓点  ⑤是闪射的瞳仁
A.④②③⑤①   B.③⑤④②①     C.④①③②⑤     D.③①④⑤②
5、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   )
A、去年五一我们去了桂林,那里的行云流水,让人感到美不胜收。
B、我跟明敏从幼儿园到高中都是同学,可真是忘年之交啊。
C、目前猛涨的房价,让买房者叹为观止。
D、李云龙在战场上可是一位叱咤风云的人物。
6、文学常识填空。?(7分)  
(1)《木兰诗》选自宋代         编的《乐府诗集》。这是        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2)福楼拜法国作家,代表作《              》等。莫泊桑法国作家,被称为短片小说巨匠,代表作有《项链》《         》等。
(3) 冰心(1900~1999):现、当代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原名        ,笔名冰心女士,男士等。受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写作无标题的自由体小诗。这些晶莹清丽、轻柔隽逸的小诗,后结集为《     》和《     》出版,被人称为“春水体” 。
7、按要求默写。(8分)
(1)表现木兰出征前紧张、周密准备的诗句。
                                                                      
(2)侧面描写宾客听到神态的语句是:                                   
                                
(3)《春夜洛城闻笛》写诗人听到《折杨柳》曲调,不觉思念家乡和亲人的诗句是                                     
二、阅读鉴赏。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20分)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邪!
8、解释划横线词的含义(6分)
世隶耕(     )       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
环谒于邑人(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
 邑人奇之(      )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
9、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2)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邪!
10、用原文回答问题。(6分)
(1)文中交代方仲永的籍贯、身份、姓名及家世的句子:                           
(2)第一段中刻画出方仲永的父亲贪利而自得,可悲可叹的愚昧无知之态的句子是:                                                                              
(3)表明作者写《伤仲永》目的的句子是:                                   
(4)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有三个阶段,请分别引用文中原句回答:                                                                                                  
11、你认为人的天资和后天教育培养是什么关系?哪方面更重要?(4分)
  答:                                                                        
(二)阅读下文完成题目(18分)
①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②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③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12.  解释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朦胧”的意思是                                   
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踊跃”的意思                       
13.①段中与加点的“也许”有相同作用的词语是                  ;③段中与它相照应的词语是               。
14.“那声音大概是……”中的“那声音”指的是①段中的             。
15、“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一句中的“他”指的是什么?
                                                                     
16.这段文字是从          、           、           、            等方面进行景物描写的。
17、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何作用?
                                                                      
(三)阅读下列文字,完成题目。(12分)
阴影与阳光 
    14岁的中学生小佳觉得自己这几天倒霉透了。 
    前天,因为出黑板报的缘故,他是最后一个离校的学生。黑板报出到一半,突然他想看看高年级的黑板报出得怎么样,取取经。但是人家教室的门已经锁上了。于是他从自己教室搬来了一张凳子。人站在凳子上,高了。这样他就可以通过墙上气窗,看到人家教室里的黑板报。     
    正在他脸贴玻璃,专心张望的时候,值班老师走了过来,有点hú(    )疑地问了他一番后,就要他赶快回家。 
    巧的是,这天夜里,这一层的办公室遭窃。所有老师的抽屉都被翻动,连零星小钱都被搜走。 
    这样,作为最后一个离校又有点古怪行为的学生,就有理由被唤到教务处谈话。虽然班主任和熟悉他的任课老师全都担保他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但是从教务处出来的小佳仍忍不住掉了眼泪,因为班上竟有不明真相的同学,用一种mò(    )生的眼光打量他,包括和他挺好的同学。 
    今天的事更是倒霉了。现在他向妈妈哭诉今天的遭遇。 
    放学回家途经一个专卖复习资料的书屋,买了两本书后;刚准备跨上自行车时,迎面一辆卡车上突然滚下来一只大纸箱,纸箱破了,里面的儿童玩具散落一地。待车上司机发现,将车停下来时,周围已有人趁机捡了便宜溜走了。他看司机挺急,就帮着司机把玩具一一捡回装进箱子里。好事做完后,他的自行车却不见了!那是才买了不久的新车啊! 
    “好心没好报!小偷太坏了!呜呜呜……”小佳边说边哭,眼泪越流越多。 
    “哭什么?哭了车子能回来吗?傻瓜!以后一定要接受教训。俗话说,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是有一定道理的。妈妈不是要你做个自私的人,问题是现在风气坏,人心不古,所以要学会保护自己,不要多管闲事,免得招惹是非……”小佳的妈妈唠唠叨叨边劝边教训儿子。 
  “你在培养儿子朝自私发展吗?”小住的爸爸从外面踏进门,听到了妻子的话,打趣道。 
   “你倒还有精神说笑话,你儿子前天为班级做好事,被人疑心当贼,今天做好事,被贼偷了!”小佳的妈妈把儿子今天的遭遇喷愤地说给了丈夫,一旁的小佳哭得更厉害了。 
    “噢,是这样,儿子,你的运气确实太坏了!爸爸今天的运气倒有点好。你知道的,我是去那家摄影社取照片的,取完照片,回来路上觉得今天天气挺热的,这时有个人用自行车推着两袋西瓜在卖。我挑了一只,过了秤,正好10元钱,我付了钱,骑上车就走。骑了大约20米,忽听背后有人在叫。我回头一看,那个卖西瓜的骑着车子朝我追来,一边招手,一边叫我停。我停了车,才知道原来我错将百元大钞当成10元票给了他,他是来追还我90元钱的!儿子,你想想看,他完全可以不管这件事,要还,等我找上来,也不迟;他也完全可以赖掉,因为我没有凭证;他还可以发现此事后马上溜走,那就不会引起任何纠葛。现在他却冒着烈日,骑着笨重的车子一路追来,为什么要这么做呢?是他的良心!是他做人的道德!你看这世上谁说没有好人!” 
    父亲拍拍刚买来的西瓜,又拍拍儿子的头。儿子停止了抽泣,听得很专注。 
    不错,小住的爸爸是在取了照片后买了西瓜,但是,关于10元与100元的故事,是他的虚构。作家与父亲的双重责任,让他编了个美丽的故事。他深深懂得,此刻,这个14岁少年的心里,太需要阳光。(原载《小小说选刊》,有删改。) 
18.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hú(    )疑      mò(    )生 
19.小佳前天碰上了什么倒霉事?他为什么会被唤到教务处谈话?(2分) 
20.小佳今天为什么“眼泪越流越多”?(2分) 
21,妈妈叫小佳接受怎样的教训?理由是什么?(用原文回答)(2分) 
22.爸爸为什么虚构10元与100元的故事?你认为这样做是不是欺骗小佳?为什么?(4分) 
三、作文 (40分)
时间过得好快,看到那些蹦蹦跳跳、满脸稚气的小学生,蓦然回首,我们已经是一名光荣的中学生了••••••在这十三四岁的生命里,是谁教我们怎么做人?是谁给了我们学习的信心和动力?是谁鼓励我们在生活的海洋中扬帆远航?••••••请以《        教我怎么做人》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具体要求如下:1、补全作文题,可以填上父母、老师、亲戚、朋友、
同学••••••总之是教你做人的人。2、通过具体事例抒发自己的真实情感。3、注意运用多种描写手法(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态)来塑造人物形象。4、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1、C2、C3、B4、A5、D6、(1)郭茂倩 南北朝(2) 法 《包法利夫人》 《羊脂球》(3) 谢婉莹  《春水》 《繁星》7、(1)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2)满座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3)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8、属于    聚、团结  四处拜访 文采和道理 以••••••为奇   通“攀”牵 、引9、(1)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花钱求仲永题诗。(2)现在那些不是天资聪明,本来就是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想成为一个平常的人恐怕都不能够吧10、(1)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2)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3)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邪!(4)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泯然众人矣。11、略 12、模糊不清   跳跃 13、似乎(料想、依稀)  果然14、歌吹15.宛转,悠扬的笛声16.嗅觉、听觉、视觉、触觉17.比喻,形象生动的写出了船行速度之快,反衬出“我”急切看戏的心情18.狐  陌19.小佳碰到的倒霉事是前天为班级出黑板报反被人疑心当贼。(1分)  他被唤到教务处问话的原因是他最后一个离校且行为古怪。(1分)20.因为做好事却被人偷走了自行车,好心没有换来好报,所以十分委屈。21.妈妈叫小佳接受的教训是“要学会保护自己,不要多管闲事,免得招惹是非”。(1分)  其理由是“现在风气坏,人心不古”。(1分)22.因为生活中的委屈有可能改变或扭曲一个人特别是一个十四岁少年对社会人生的看法,所以“爸爸”编了一个美丽的故事,以驱散小佳心里的阴影。  (2分)  后两问宜更多地从“爸爸”的动机或愿望着眼,辨证地分析,答案不求唯一。(2分) (60.213.146.61)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七年级 下册 期中试卷


上一个『西工大附中中考一模试题』  下一个『四川资阳市2011语文模拟(一)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