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下册18课《孟子两章》
您现在位置: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试题下载
→
课文同步练习
试题
名称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18课《孟子两章》
(九年级下册 部编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18、《孟子》两章【作家作品】孟子,名轲,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的重要人物,后世认为他是孔子学说的继承人,因此把他和孔子并称“孔孟”,并尊其为“亚圣”。他在政治上主张法先王,行仁政,在学术上推崇孔子,攻击杨朱、墨翟。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在当时具有进步意义,对后世的政治
试题预览
18、《孟子》两章
【作家作品】
孟子,名轲,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的重要人物,后世认为他是孔子学说的继承人,因此把他和孔子并称“孔孟”,并尊其为“亚圣”。他在政治上主张法先王,行仁政,在学术上推崇孔子,攻击杨朱、墨翟。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在当时具有进步意义,对后世的政治思想也有积极影响。
【相关常识】
《孟子》相传是孟子及其弟子所作,记录了孟子的言论、活动,是儒家经典之一。它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具风格,文章气势磅礡,语句流畅,持论说理,善于雄辩,用词精辟,比喻精当,富有说服力,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对后世散文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
【相关背景】
孟子生活在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十分痛苦的战国时代。当时,各大国之间战事不断,人民无以为生,面对这样的一个社会现实,孟子最早提出了“民贵君轻”的主张,呼吁各国诸侯重视人民的作用,强烈反对不义战争,并到处游说,宣扬他的“仁政”“王道”思想。
【重点字词】
通假字:⑴亲戚畔之(“畔”通“叛”,背叛)⑵曾益其所不能(“曾”通“增”,增加)⑶困于心,衡于虑(“衡”通“横”,梗塞,阻塞)⑷入则无法家拂士(“拂”通“弼”,辅佐)
词类活用:⑴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名词作动词,限制)⑵固国不以山溪之阴(固:形容词作动词,使……巩固)⑶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威:形容词作动词,威慑)⑷人恒过(过:名词作动词,犯过失)⑸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劳、饿、空乏:形容词作动词:使……劳累、使……饥饿、使……贫困)
古今异义:⑴池:(古义)护城河,(今义)指水塘。⑵去:(古义)逃跑,逃离,(今义)“往”或“到”
【词句理解】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提出三个概念:天时、地利、人和,并将这三者加以比较,层层推进。用两个“不如”强调了“人和”的重要性。三者之间的比较,实质上是重在前二者与后者的比较,强调指出各种客观条件及佬多的因素,在战争中都比不上人的主观条件及“人和”的因素,决定战争的是人而不是物,在比较中立论,给人的印象极其深刻。句式相同,语气十分肯定,不容置疑。
【主旨探究】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阐明了战争胜败的关键决定于人心的向背,强调了“人和”的重要性,提出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一中心论点,并由此得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统治者应施行仁政的道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通过陈述六个发迹于民间而被举荐的事例和有关道理,论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一中心论点。
【写作技巧】
类比手法的运用
这两则短文都用了类比论证的手法:第一则以战争中的事例作为例证,强调“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然后类推出治国的道理;第二则从个人事例说起,在得出“困境出人才”这个观点后,转到统治者治国上——“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指出决定国家存亡的因素和个人能否成就事业的因素相仿,最后推出论点。
【课文相关】
《孟子》中的名言
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曰:“不以规距,不能成方员(圆)……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
孟子曰:“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第一部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米粟(sù) 亲戚畔之(pàn) 域民(yù) 畎亩(quǎn)
B、傅说(shuō) 胶鬲(gé) 孙叔敖(áo) 百里奚(xī)
C、行拂乱(fú) 拂士(bì) 牌筑(bǎn) 而后喻(yù)
D、空乏(fá) 寡助(guǎ) 亲戚(qī) 管夷吾(yí)
2、默写。
(1)日本政府审议通过了右翼势力编写的历史教科书,肆意篡改历史,美化侵略,遭到许多支持正义国家的强烈谴责,真是“ , ”。(用《<孟子>两章》中名句填写)
(2)孟子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指出决定战争胜负的三要素关系的句子是“ , ”。
(3)寡助之至, 。 ,天下顺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4)成语“居安思危”和《<孟子>两章》中的“ , ”都告诫人们要有忧患意识。
(5)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 , , , ,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6)陈水扁要搞“台独”,遭到了海峡两岸人民的强烈反对。这正如《<孟子>两章》中写的那样: 。
3、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⑴环而攻之而不胜( )
⑵池非不深也( )
⑶兵革非不坚利也( )
⑷亲戚畔之( )
4、翻译句子。
⑴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⑵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5、用“/”正确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⑴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⑵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
6、下面各项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在论述造就人才问题时,强调了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两个方面的作用。
B.作者认为?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相关试题:
人教版
九年级
下册
课文同步练习
上一个『
2010-2011年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下一个『
北京市朝阳区2011年高三年级第一次综合练习
』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