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南宁市中考适应性考试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中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2011年南宁市中考适应性考试试题(九年级总复习 部编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11年南宁市中考适应性考试试题语文本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Ⅰ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清楚地填写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上。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卷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果改动,用橡皮檫干净后,
试题预览
2011年南宁市中考适应性考试试题
语  文
本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清楚地填写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卷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果改动,用橡皮檫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3.本卷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语言基础知识的积累与运用。(1—9题每小题2分,共18分)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发酵(xiào)   拮据(jù)      言简意赅(gāi)
B.啜泣(zhuì)   贮藏(zhù)     同仇敌忾(gài)
C.弥漫(mí)    诧异(chà)     惟妙惟肖(xiào)
D.狭隘(ài)     绮丽(yī)      义愤填膺(yīn)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暄闹  狼藉  照像  扣人心弦      B.颔首  沧茫  休憩  脍灸人口
C.恻隐  暮霭  亵渎  矫揉造作      D.劳禄  踌躇  娇贯  死不暝目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沿着江堤路走,一路美景令我们心旷神怡,留连忘返。
B.班长提议星期天去敬老院义务劳动,大家随波逐流,纷纷表示赞同。
C.校运会中,王蓝同学在100米短跑赛中一鸣惊人,获得了第一名。 
D.最近,社区开展了许多为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明荣知耻”主题文化活动。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气象台的天气预报果然灵验,今天是个大晴天。
B.经过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使我市的空气质量状况有了明显改善。
C.诸葛亮超人的智慧,过人的胆识,是刘备能否建功立业的关键。
D.在现代化建设中,我们要充分吸收一切国外的先进经验。
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电磁波辐射的最大危害在于这种时时刻刻围绕我们的杀手是无形的。           。大量存在的是,日常工作、生活中普通电器带来的低强度电磁波辐射,这种辐射污染不像农药中毒、噪音污染那样立竿见影,而是在不知不觉中缓慢地损害着人体。
  A.一般说来,过量的超强度的电磁波强辐射对人体造成急性损害的情况并不多
  B. 既然如此,过量的超强度的电磁波强辐射对人体造成急性损害的情况并不多
  C. 一般说来,过量的超强度的电磁波强辐射对人体造成急性损害的情况并不少
  D. 既然如此,过量的超强度的电磁波强辐射对人体造成急性损害的情况并不少  
6.下列句子是为不同场合拟定的标语,你认为不得体的一项是(   )(2分)
A.《学校食堂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B.(草坪上)小草在成长,请勿打扰。
C.(汽车运输公司门口)高高兴兴上班去,平平安安回家来。
D.(药店门前)祝愿顾客健康长寿,务请大家常来光顾。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A.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胡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 (模胡:即“模糊”,这里指看不清楚。)
B.但这些顾客,多是短衣帮,大抵没有这样阔绰。( 阔绰:阔气。)
C.因而,父亲明明该高兴的笑,却露出些尴尬的笑。(尴尬:神色、态度不自然。)
D.我们在一处芳草萋萋的地方看见乱石堆里有一个人,他把头埋在沙子中。 (萋萋:形容草长得茂盛的样子。)
8.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
B.悲剧没有止住。同样的悲剧仍在其他一些地方上演。
C.这条路得通过果树林、柞木林,竹子林和几个大半年开满杂花的小山坡。
D.罗布泊还能重现往日的生机吗?我问自己。
9.下面是对《钱塘湖春行》这首诗内容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2分)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A.这首诗,从总体着眼描绘了钱塘湖蓬勃的春意。
B.颔联、颈联写莺、燕、花、草四种最能体现春色的景物。
C.诗人善于把握景物特征,运用最准确、最具有表现力的词语加以描绘和渲染。
D.尾联详细描写了“白沙堤”的美丽景色。
二、说明文阅读(10—12题,每小题2分,共6分)

我国为什么洪灾频繁
                                                       罗祖德
① 洪涝灾害的发生一般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降水在空间和时间上的集中程度,我们称其为上界面;二是地表对过多的水的蓄、泄、堵的容量和能力大小,我们称之为 下垫面或地生态。一旦暴雨骤降落或梅雨连连,降到地表的水超过了蓄水的容量和排水的能力,河、湖有没有足够高和坚固的堤坝保岸拦水,于是河湖横溢,导致洪 水泛滥。实际上,上界面(天)和下垫面(地)共同构成了洪涝灾害的成灾机制。即使暴雨倾盆,甚至是百年一遇,只要地面生态好,有足够的蓄、泄和防的能力,也往往可以化险为夷,有惊无险。相反,即使雨量不大,地生态不佳,蓄不下,泄不出,有无良好的堤坝防护,也会“阴沟里翻船”,酿成灾难。
②地生态的优劣取决于人,人在这天地之间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灾害专家把灾害定为天、地、人这三大系统不协调的产物,或者说“天灾八九是人祸”是颇有哲理的。
③ 那么,近年来我国洪涝为什么如此频繁呢?洪涝灾害频繁,既有“天”即大自然的原因,也有人的因素。要说天,地球大气圈进入活跃期,大气环流异常、太阳黑子 爆发、热带风暴频发等,可构成持续的梅雨或特大暴雨,这在目前人们还难以控制。要说人的因素,那是人不恰当地干预了自然,遭到了大自然的报复。我们至今 还在吃40年前“开荒开到山顶上,插秧插道湖中央”造成的苦果。
④开荒开到山顶上,山成了濯濯童山。一有降雨,水土流失,一滴水也留不住,以太湖流域为例,其周边山地由于滥砍乱伐,不仅山地蓄水功能大减,还以每年2毫米的速度加剧了太湖和通向太湖的河川淤浅。与此同时,湖泊大量缩小或湮没,太湖流域累计围了530平方千米,其中太湖水面围掉了100平方千米,太湖面积日益减少,蓄水量大减,至少减少10亿立方米。山林、湖泊蓄不了过多的水,大江大河和密如蛛网的小河小溪还是能把盛不下的水泄出去排入大海的。问题是人们除了伐木开荒、围湖造田、连大江大河、小江小溪也不放过:在河流的河漫滩,乃至堂而皇之在河流拦河作坝,侵河成地。太湖原有泄水河道300条,现在只剩下219条,其中具有泄排水功能的仅54条。就连这些河道也大多泄水不畅。
⑤河流泄水不畅,稍有山洪爆发,水位即猛升,湖南的浏阳河,30年一遇的径流,涨起了50年一遇的水位;广西西江流域30年一遇的径流,酿成百年一遇的高水位。
⑥除了地生态的因素之外,我们还得重视20世纪下半叶出现的全球变化、温室效应对洪涝灾害的影响。
⑦温室效应引起的全球气温上升,首先会造成台风明显北移。台风登陆我国沿海地区的频度、强度大为增加,而由其引起的风暴潮往往具有很大的破坏能力。或是摧毁江胡海堤岸,或是携带海水越堤而过。90年代以来,广东湛江、浙江温州就多次因台风、风暴潮酿成重灾。 
⑧温室效应造成的气温上升,还会促使南北两极和高山冰川加速融化,引起全球海面上升,这就提高了河流的基准面,增加河流泄水入海的难度,加剧了内涝的产生。据专家预测,到2030年,全球气温上升之后,上海临近的东海海面将要上升51厘米,加上上海市地面还在持续沉降,那么上海的内涝也将是不可轻视的一个洪灾隐患。
                                       (选自《好望角》,有删改)
10.关于这篇说明文的类型以及说明顺序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事理说明文   逻辑顺序        B.事物说明文   空间顺序
C.事物说明文   时间顺序    D.事理说明文   时间顺序
11.文章第④ 段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
A.举例子   列数字          B.作比较   下定义   
C.举例子   作诠释           D.列数字   打比方
12.下列各项中,不是“人祸”直接导致近年来我国洪灾频繁的一项是(    )
A.滥砍乱伐,水土大量流失,山地蓄水功能大减。
B.围湖造田,侵河成地,湖泊河流面积日益缩减,蓄水量大减。
C.拦河作坝,河流泄水不畅,泄洪能力锐减。
D.地球大气圈进入活跃期,大气环流异常、太阳黑子 爆发、热带风暴频发等,可构成持续的梅雨或特大暴雨.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3—15题,每小题2分,共6分。
伤仲永
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邪!
13.下列加点的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日扳仲永环谒于众人  日:  每天          B.父利其然也  利: 以……为利
C.稍稍客宾其父     客宾: 以……为宾客    D.或以钱币乞之 或: 或许
14.指出下列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  )(2分)
    A.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B.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C.泯然众人矣                         D.余闻之也久

15.对《伤仲永》一文有关内容理解错误的是(  )(2分)
A.方仲永从五岁起表现了超凡的才华,但到十二三岁却并不突出了,到二十岁左右时才能衰竭,与普通人没有差别了。
   B.方仲永刚开始做诗时,不仅才思敏捷,反应极快,而且他的诗在内容和文采上都有令人欣赏的地方。
   C.方仲永的“邑人”都是十分重视人才的,从“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两句可以看出。
    D.方仲永由一名天才儿童最后而成为一个普通人,其最根本的原因是“不使学”,也就是“受于人者不至也”。

第Ⅱ卷(非选择性题,共90分)
注意事项:
1.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2.本卷12小题,共90分。

16.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二)范元琰为人善良
   范元琰,字伯蛙,吴郡钱唐人也。及长好学,博通经史,兼精佛义。然性谦故,不以所长骄人。家贫,唯以园蔬为业。尝出行,见人盗共菘①,元琰遽退走。母问其故,具以实答。母问盗者为谁,答曰:“向所以退,畏其愧耻,今启其名,愿不泄也。”于是母子秘之。或有涉沟盗其笋者,元琰因伐木为桥以度之,自是盗者大惭,一乡无复窃。
   【注释】①菘:白菜。(选自《南史•隐逸下》)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1)元琰遽退走 遽:     (2)母问其故,具以实答  故:
 (3)向所以退,畏其愧耻 向: (4)自是盗者大惭   是:
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或有涉沟盗其笋者,元琰因伐木为桥以度之。
                                                                       
19.文中的范元琰“待盗者”“遽退走”、“伐木为桥以度之”,你是否赞同范元琰的做法?说说你的理由。(3分)
                                                                       
四、20.默写(每句1分,共10分)
①今夜偏知春气暖,______           ___________。 (刘方平《月夜》)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周敦颐的《爱莲说》)
③浊酒一杯家万里,                       。        (范仲淹《渔家傲》)
④                    ,草色遥看近却无。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⑤学而不思则罔,                    (《 论语》 十则)
⑥少壮不努力,                   。(汉乐府《长歌行》)
⑦俱往矣,             ,                 。(毛泽东《泌园春 雪》)
⑧“水”是大自然的精灵。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含有“水” 字的句子,请你任意写出连续的两句:                  ,                 。
五、21.综合性学习(4分)
  一家青少年研究所进行一项调查活动,分别对日本、美国和中国大陆的高中生进行“受你尊敬的人物”的问卷调查,下面是调查结果的统计表。(空白处内容已删除)
    对象
名次 日本15所高中学生1303人 美国13所高中学生1051人 中国22所高中学生2201人
第一名 父亲 父亲   
第二名 母亲      
第三名    母亲   
第十名       母亲
第十一名         父亲
 
 (1)用文字表述上面的调查统计结果。(3分)
  ①日本:
  ②美国:
   ③中国:
 (2)从这份调查统计表中你发现了什么问题?(1分)
                                                               
  六、阅读下面的一篇文章,完成22—26题。(15分)
凝望红海滩
    ①早听说在双台河的入海口处,每当海潮退去之后,会出现一片奇异的景观——红海滩,只是很长一段时间,我并没有去理会。印象的底版中,它似乎只是近于夕阳之中的枫林或经霜之后的西山红叶吧。然而几年前,当我真的与红海滩晤面时才如梦方醒——A湛蓝湛蓝的天幕之下,那片坦荡无垠的玫瑰红,红得那么娇艳,那么剔透,那么珠光闪烁。放眼望去,那红还无休止地向着天边和大海延伸着。这生命之血的红啊,红出一种燃烧之美、青春之美、生命之美。刹那间,说不清我的心是收缩了还是放开了,我仿佛变得很小很小,像是变成了海滩嫣红之中的一个点,又仿佛变得很大很大,大到张开双臂就可将茫茫的红海滩拥抱。
    ②自从去了一次红海滩,冥冥之中似乎总有一种声音在耳畔滚动,它从遥远的天边注入我的灵魂深处——这是来自大自然的声息,是天籁之声,还是红海滩的呼唤?
    ③我曾向从事海洋科研的专家咨询过红海滩的成因,那是在海滩上大面积生长的一种植物,叫碱蓬草,经过含有大量盐分的海水日复一日的浸泡,才逐步变红的。在其他一些含碱量较大的地方,也零星生长有这种植物,只是没有形成这样大的规模又没有海潮浸泡的机遇,才没有形成这样的景观。B我也曾仔细地观察过这纤细的小草,它的根扎得并不很深,但须根极多,密密麻麻地紧紧抓住海滩的泥土,这样,大海无论是惊涛拍岸还是轻柔的摩挲,它都会紧贴在那里,待海潮退去后,继续从容娴静地显露出它的殷红。我还知道了这种植物既可食用,又可药用,20世纪60年代国家经济困难时朝,这碱蓬草不知拯救过多少人的性命呢!
    ④从此,我不再流连那夕阳下的枫林,也疏淡了那西山的红叶,每有机会,便到海边,凝望那一望无际的玫瑰红。经人指点我还惊喜地发现,不仅仅在水陆边缘有这诱人的景观,乘船出海,在双台河口与渤海湾间的潮间带上,也有大面积的嫣红。在那望不到尽头的嫣红之中,常有一条条纤细的小河,泛着金鳞汩汩流淌,恰似少女俊美的两道蛾眉,更烘托出整个脸部俊美的轮廓。C这一望无际的空旷之中没有花香,没有鸟语,只有点缀其间的簇簇芦苇在秋风之中诉说着它们苍凉的妩媚,就连不时掠空飞过的鸥鸟也是静静的,不出声响。极远处的海面,有三三两两的帆影缓缓驶过。与红海滩对峙的是海浪,它们喷着泡沫,绽放着朵朵银花。这一切,活脱脱是天神地母拣尽人间自然坦荡的情愫铺就而成,钟灵毓秀,风物绝顶。静静地站在它的前面,做作、矫揉、压力、限制和虚荣都会化为乌有,人变得更有生气与活力。人,更像一个人了。
    ⑤感谢博大精深的大海。亿万斯年,大海创造了无数奇迹,就连人类也是从大海中走来的。大海是历史的化身,力量的象征,是美的创造者。面对碧沉沉的大海和横无际涯的红海滩,我陡生负疚之感。在烦躁的城市喧嚣和高楼林立的“人化自然”中,红海滩啊,你给人以千金难买的心灵抚慰!我们该怎样回报呢?
    ⑥在熙熙利来、攘攘利往的世界里,也会有人对它无所用心,他们对宁静之美、自然之美不屑一顾,是因为他们早已丧失了精神家园。他们是永远也不会具有这份自然坦荡的心境的。
22.第①段末尾,作者说自己仿佛变得“很小很小”,你是怎样理解的?(2分)
                                                                                 
                                                                                 
23.作者为什么会“不再流连那夕阳下的枫林,也疏淡了那西山的红叶”,请根据文意简要回答。(3分)
                                                                                 
24.第④段末尾说“人,更像一个人了”,联系上下文,说说这句话的含义。(3分)
                                                                                
                                                                                
25.本文语言形象生动而富有表现力。请从画线的三个句子中任选一句作赏析。(可从语言特点、表现手法、表达作用等方面作答)(3分)
    选(      ),赏析:                                                              
                                                                                     
26.本文的作者对那一望无际的红海滩情有独钟,感慨良深。你认为他从中获得了怎样的人生感悟?你从中得到什么启迪?(4分)
                                                                                 
   七、作文(50分)
27.阅读下面的材料 , 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当我 1 岁时 , 妈妈为我洗澡喂奶 , 我却以整晚的吵闹来报答她。 
当我 10 岁时 , 母亲反复叮嘱我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 我却认为母亲太哆嗦。 
当我 20 岁时 , 母亲问我有没有心上人。我却说 “ 这不关你的事”。 
...... 
当我 50 岁时 , 母亲生病需要照顾 , 我还会唠叨着说 : “父母有时也会变成晚辈的负担。”  然后有一天 , 母亲永远离我而去。“ 子欲养而母不在 ”, 我永远地失去了报答母亲的机会 , 这让我后悔 , 让我心痛 。 
上面的话是一位知名学者在一本书中告诫青年人的。 这所有的一切我们也许曾经或正在经历着 , 读了上面的文字 , 你有怎样的感悟呢 ? 请以 “ 报答” 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 ①题目自拟 , 文体自选 ( 除诗歌、戏剧外 ), 立意自定 ; ②可以写自己的经历和体会 , 也可以写别人的 , 总之 , 要围绕 “ 报答” 这一话题作文 ; ③不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2011南宁市语文适应性测试
答案

1.C 2.C  3.B 4.A  5.A  6.D 7. A 8.C 9.D  10.A  11.A  12.D  13.D  14.B  15.C  
16.同县的人对此感到十分惊奇,渐渐请他(仲永)父亲到家中做客。17(1)急忙;(2)缘故,原因;(3〉先前;(4〉这,这样。
18.有人涉过水沟偷盗他家的竹笋,元琰就砍下树木做成桥来使他过沟。
19.此题答案开放,可以赞同,也可以不赞同,言之成理即可。答案示例:(1)赞同,因为元琰这样宽容的做法,最终感化了盗者,使得乡里不再出现偷盗行为。(2)不赞同,因为元琰这样做,行力,实际上是纵容了偷盗罪。
20. ①虫声新透绿窗纱  ②濯清涟而不妖  ③燕然未勒归无计  ④天街小雨润如酥⑤思而不学则殆  ⑥老大徒伤悲  ⑦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⑧示例: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符合题意均可)
 21.(1)日本:父亲第一 母亲第二;美国:父亲第一 母亲第三;中国:母亲第十 父亲第十一 
(2)中国学生对父母的尊敬程度远远不如日本和美国。
22.“很小”都是对红海滩美的心理感受。是面对坦荡无垠的红海滩作者觉得自己太渺小(或答“与红海滩融为一体。”);
23.作者起初对红海滩不屑一顾,见到并了解了红海滩后,真切地感受到了红海滩的美,所以对红海滩的感情发生了变化。(3分,意思对即可)
24.摆脱了做作、矫揉、压力、限制和虚荣,拥有自然坦荡的心境,富有生气与活力,这样的人才更像一个人。(3分)
25.A运用排比的手法,富有气势,写出了在湛蓝的背景下,红海滩的色彩之美。B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碱蓬草的从容和生命力的顽强,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它的喜爱和敬意。C侧面烘托了红海滩周围环境的宁静。(3分,写出语言特点、表现手法得1分,写出表达作用得2分)
26.身处尘嚣,仍应追求自然坦荡的心境。    如:走进自然就是消解烦恼、调节情绪的最好方式。(每问2分,共4分) (113.12.186.203)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九年级 总复习 中考模拟卷


上一个『九年级语文毕业学业考试模拟试卷及4月月考试题』  下一个『2011年六校联考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