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测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单元练习
试题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测试题(七年级下册 部编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测试题一、积累与运用(20分)1、下列读音字形无误的一项()A不惮(dàn)叱咤(chìchà)风云凫(fù)水搏(ó)击B归省(xǐng)尽态极妍(yán)羁(jī)绊冗(rǒng)杂C戛(gá)然而止亢(kàng)奋口头禅(chán)漂缈(miǎo)D粲(càn)然呓(yì)语雏(chǔ)凤弥(mí)蔓2、解
试题预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测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下列读音字形无误的一项()
A    不惮(dàn)    叱咤(chì  chà)风云    凫(fù)水      搏(bó)击
B    归省(xǐng)      尽态极妍(yán)     羁(jī)绊       冗(rǒng)杂 
C    戛(gá)然而止   亢(kàng)奋      口头禅 (chán)    漂缈(miǎo)
D    粲(càn)然      呓(yì)语      雏(chǔ)凤        弥(mí)蔓
2、解释加点字有误的一项(   )
A  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惊鸿(形容人受惊)
B  晦暗(昏暗)   归省(指出嫁的女儿回娘家看望父母) 
C  戛然而止(声音突然中断)    依稀(隐隐约约)  自失(忘了自己)
D  委实(实在)    叱咤风云(形容威力很大)  蓦然(突然、猛然)
 3、修辞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
A  黄土高原啊,你生养了这些元气淋漓的后生;也只有你,才能承受如此惊心动魄的搏击!
B  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夫,也停了艇子看着喝彩起来。
C 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激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
D 天空好像一盏乏了油的灯,红光渐渐地减弱。
4、下列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
A 《社戏》在描绘农村自然景物时,分别从色彩、声音、视觉、听觉、嗅觉各个侧面着笔,恰如多重奏管弦曲,给人以十分丰富的感觉,景物的立体感由此产生。
B安塞腰鼓起源于春秋以前,原有迎神驱邪之意,后来发展为民间舞蹈,新年一过,冬闲的农民便以打腰鼓为乐,逐渐成为习俗,继而发展成文艺表演。 
C《竹影》全篇围绕一个“竹”字,着力描摹竹影之神韵、抒写画竹之趣,运用对比、描写、对话、动作等多种技法,生动描写出“我”和小伙伴看天、看月看人影时的童真童趣。
D《观舞记》作者冰心,籍贯福建福州长乐横岭村人,原名为谢婉莹,笔名冰心,取“一片冰心在玉壶”为意。被称为“世纪老人”。现代著名诗人、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家。代表作《春》《繁星》《寄小读者》。
5、找出没有语病的句子()
A   为了发挥自己的充分才能,他毅然决定参加学校的春季知识竞赛。
B  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
C  学校研究并通过了这项决议。
D  我们学校大部分是中青年教师,老教师和女教师只占一少部分。
6、名句默写
(1)             ,弹琴复长啸。   (王维《竹里馆》)
(2)峨眉山月半轮秋,            。 (李白《峨眉山月歌》)
(3)                   ,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论诗》)
(4)                  ,崔九堂前几度闻。  (杜甫《江南风李龟年》) 
(5)春潮带雨晚来急,                 。   ( 韦应物《滁州西涧》)
二、阅读《口技》,回答7--9题。(22分)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7.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6分)
①会宾客大宴                     ②意少舒                  
③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④两股战战                
⑤不能名其一处                   ⑥几欲先走  
 8.文言翻译——我能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2分)
                                              
(2)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也。(3分)                                                                      
(3)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3分)                                                                     
(4)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3分)
                                     
9.内容理解——作者为什么强调口技表演者的道具只是“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3分)
我的理解:                                                                    
10、第一段第一句“京中有善口技者”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2分)
 三、阅读选文,完成10----14题。(20分)
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支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11、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是           两项。( 4分) 
A.①段第3句的“点”、“磕”、“退后”、“上前”等词生动地表现了少年们驾船技术的熟练。
B.上文有三处写到“豆麦”,都是为了说明夜气里清香的来源。
C.②段中画线句子使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方法,侧面说明船航行之快。
D.“宛转,悠扬”是指戏台上的歌声。
12、找出选文第一段中小伙伴撑船的动作,说说它们有什么作用?(6分)
                                                             
                                                              
13、第二段中,作者从嗅觉、视觉、听觉等多角度对途中景物展开描绘,细致而富有立体感。请把有关语句摘录出来。(4分)
嗅觉、触觉-----
视觉----------
听觉------
14、如果给选文拟一个四字小标题,你认为最恰当的是什么?(2分)
                                
15、“渐望见依稀的赵庄”,其实不是赵庄,而是什么?写“我”的这种错觉有什么作用?(4分)
                                                                      
                                                                      
四 、阅读下文,完成16—19题(18分)
我对命运这样说
(一)  还没有记忆的时候,你就闯进我的生活。你是谁?冥冥时空中,何处是你的家乡?哪里是你的归宿?你知道吗?我叩问过一万次关于你的谜。
你跟随着人类,跟随着世纪,来也神秘,去也神秘;歌也匆匆,哭也匆匆。我分明感到你就在身边,为什么看不到你的眼睛,见不到你的身影。
你这有声有色的虚无,无影无踪的实有。我看不见你,但我感到你的存在,你的呼唤,你的权威。我曾抚摸过你的残暴,也抚摸过你的温柔;曾抚摸过你的专横,也抚摸你的仁厚。我知道你游荡在爱与恨之交,生与死之界,但我看不见你,不知道你是什么模样。
昨夜我在梦里见到你,你仿佛是一个马戏团的戏子,带着小丑的高帽,挥动着枯萎的树枝,戏弄着所有的看客。 
古往今来,有人匍匐在你的脚下,有人颤抖在你的面前,或作绝望的抗争,或作希望的祈求,你都无动于衷。你高傲又谦卑,悭吝又豁达。你随时都可以拥抱我,随时都可以抛弃我。今日你赠给人们以鲜花,明日却洒给人们以苦泪。
我和你,总是隔着一层雾。雾中看着你,只有解不开的朦胧,穿不透的模糊,猜不完的玄奥。
(二)  你这货真价实的魔鬼,我已看穿你的罪恶:你把贫穷带给善良的茅屋,把皮鞭交-哈狂妄的庸夫,把花环赠给无聊的骗子,把洪水带给纯朴的村落。
可是,我又听到你的辩护:
我并非魔鬼,我是天使。我有天使的彩翼和彩梦。是我把你带到母亲的怀抱——生命永恒的热土;你一降生就进入温馨的家园,家园里有生命的泉水,洁白的乳汁。因为有这家园,你童年的灵魂,才无须到处漂泊。
我给探求者献以创造的极乐,对颓废者罚以精神的虚空,把怯懦者安顿在阴冷的墙角,为刚强者展示宽广的道路。所有锲而不舍的寻找者,都是我的友人。我给他们艰难险阻,只是为了激发他们的生命的巨浪;我逼迫他们流下的眼泪,只是为了洗明求索的眼睛。
(三) 我思索了漫长的时日,无法驳斥命运之神的辩护。
她是谁呢?我说不清。她该半是魔鬼,半是天使;半是狼,半是鸽子;半是我的敌人,半是我的朋友。
给我这么多痛苦,给我这么多折磨,给我这么多虚幻的期待,给我这么多实在的战斗。每天都在奔波,但不知道,奔波是为了战胜她给我的厄运,还是为了去接受她给我的诱惑?生命中那些难忘的欢乐,不知道是她的赠子还是我的汗水的报酬?
让她去吧,我不再思索:让她去吧,我不再困惑。我相信她是强大的,但我也并不软弱。我相信我可以成为她的主宰,即使主宰不了,也决不甘心作她的奴仆;我甩开她的阴影,将自己寻找, 自己选择, 自己造就自己的心灵, 自己保卫自己的魂魄。我自己赋予自己以强大的力量,挟着她,让她和我一起追求 即使抉不住她,也不会让她牵着走、;让我浩歌而癫狂,我不愿意;让我煮酒而沉沦,我不愿意;让我颂扬命运的铁拳,我不愿意;让我背叛自己的良知,我不愿意;让我停止求索的脚步,我不愿意;让我冻结胸中的火焰,我不愿意;让我谴责辛勤的园丁和他的不成熟的花朵,我不愿意。不管她是魔鬼还是天使,我都不被她征服。不屈服于命运之神的诱惑与调遣,这才是人的生活。
16.第一部分中“有声有色的虚无,无影无踪的实有”的含义是什么?(4分)
答: 
17.通观全文,简要分析作者对“命运”认识的发展过程。(6分)
答: 
18.作者在文中使用“你”“我”“她”三种人称来指“命运”,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答: 
19、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文中两处加点的“不知道”含义不同,第一部分中的“不知道”表现了作者无法
把握“命运”的迷茫,而后者则表明作者对“命运”已经有了较为深入的认识。
B.“你把贫穷带给善良的茅屋”一句充满着对“命运”不公的谴责,其中的“茅屋”
一词使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指贫穷的人。
C.“可是,我又听到了你的辩护”一句在结构上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内容上表明作
者完成了对“命运”认识的根本转变。
D.文章结尾用七个“我不愿意”表明作者不屈从于“命运”的主宰。其中作者将自
己比作一‘团“火焰”.显示了作者战胜“命运”的信心。
E.本文结构严谨,语亡;酣畅,负有诗意,运用‘厂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充分表现了作者不屈服于“命运”的唯物主义精神

五.作文(40分)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个眼神,一个微笑,几下掌声,几句赞誉,都是对别人的欣赏。一处风景,一幅画卷,一座雕塑,一部经典,都可供我们欣赏。别人会在你的欣赏中,得到对自我的肯定,我们会在欣赏中,感悟人生。让我们学会欣赏吧,它会使生活变得更加亮丽。
请以“欣赏”为题目,写一篇6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
【答案】
1、B  2、A  3、A 4、D  5、C  
6  (1) 独坐幽篁里(2)影入平羌江水流(3)江山代有才人出(4)岐王宅里寻常见(5)野渡无人舟自横
7 (1)适逢,正赶上(2)稍微(3)夹杂(4)大腿(5)说出(6)几乎
8、(1)只听见帷幕里醒木一拍,全场都安静下来,没有一个人敢大声说话。
   (2)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只手,一只手上有上百个手指头,也不能明确指出哪一种声音来;既是一个人有上百张嘴,一张嘴有上百条舌头,也不能说出其中的一个地方来。
(3)全场客人没有一个不伸长脖子,偏着头凝神地听着,微笑着,暗暗赞叹着,认为妙极了!
(4)在这种情况下,客人们没有一个不吓得变了脸色,离开座位,扬起衣袖,露出手臂,两腿索索直抖,几乎都想争先恐后地逃跑了。
9、突出道具的简单,并使之与口技人模拟声音的繁杂多变
形成对比,以衬托表演者技艺的高超。
10、总起全文,概括介绍口技艺人的技艺高超。其中“善”字统领全文,贯通全篇。
11、AC  12、既说明伙伴们驾船技术高明,聪明能干;又说明大家心情愉快,看戏的心情急切。
13、嗅觉、触觉-----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散发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
视觉-------月色便朦胧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
听觉------似乎听到歌吹了。
14、月夜航船
15、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突出我急于看社戏的急切心情。
16.(4分)人们知道命运存在,但又看不见它;(2分)人们看不见命运。但能感到命运的存在。(2分)(大意相同或用原文作答均可)
17(6分)作者对命运的认识,首先是不理解、困惑以及无法把握;(2分)随后借命运的“辩护”,从另一个侧面《或积极、正面的角度),对命运进行了新的思考;(2分)最后是决心不受命运的摆布(或不屈服于命运之神的诱惑与调遣),自己来塑造自己的人生。(2分)(能扣住三个阶段的特点作答,大意相同即可)
18.(4分)第一部分使用第二人称“你”,直接地表现了作者对命运的困惑和叩问;第二部分用第一人称“我”,让命运为自己辩护,巧妙地表达了作者对命运的深入思考;第三部分用第三人称“她”,更能突出作者审视命运时的冷静和客观。(2分)(能就“你”“我”“她”三个人称和任何两个作恰当分析即可)
人称和变化反映了作者与命运之间距离的变化,而距离的变化又反映了作者对命运的思考和认识的逐渐深入。(2分)(只要答到“反映了作者对命运认识的变化”或大意相近即可) 
19.(4分) A B (60.213.146.61)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七年级 下册 单元练习


上一个『2011年镇江高三上期末测试题』  下一个『浙江省杭州市2011届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二模)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