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10学年度七年级下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2009-2010学年度七年级下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题(七年级下册 部编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09-2010学年度七年级下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题时间:120分钟分数:120分命题人:张春雷一、基础知识积累及运用(30分)1、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你一定记住了不少好词佳句。请根据前后所给词语的提示,写出每个词中所缺的字。(4分)人声()沸扑()迷离妇()皆知鞠躬尽()()而不舍毛骨()然忧心()疲惫不()2.根据
试题预览
2009-2010学年度七年级下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题
时间:120分钟   分数:120分         命题人:张春雷

一、基础知识积累及运用(30分)
1、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你一定记住了不少好词佳句。请根据前后所给词语的提示,写出每个词中所缺的字。(4分)
人声(    )沸     扑(    )迷离      妇(    )皆知
鞠躬尽(     )  (    )而不舍
毛骨(    )然    忧心(       )   
疲惫不(    )
2.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2分)
⑴蓦(       )然回首,童年的美好时光恍如昨日,成长的足迹历历在目。
⑵地球母亲不堪污染,发出一声声悲怆(         )的呻吟。
⑶经过多年的积zán(        ),他现在显得非常阔chuò(       )。
3.请你根据提示默写出下列诗文句子。(10分)
①春潮带雨晚来急,                     。(韦应物《滁州西涧》)(1分)
②有约不来过夜半,                     。(赵师秀《约客》(1分)
③《论诗》中表达诗人赵翼期盼文坛盛世的诗句是:
“                                                     ”(2分)
④《木兰诗》中写木兰不愿接受功名利禄的赏赐而愿辞官回家的句子是                                                           。(2分)
⑤《木兰诗》中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将士终于凯旋的诗句是:“                                      。”(2分)
⑥在成长的道路上,阳光时时洒满你的心田,但风雨也可能不期而至。诗人普希金给了我们这样的叮咛:“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                                      。”(2分)
4.以上下文连贯的要求来看,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五千多年的华夏文明史,与母亲有着血肉相连的关系。黄河流千古,流出了       ,流出了        ,流出了       。
A.黄皮肤的群落  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  漫无边际的黄土地
B.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  漫无边际的黄土地   黄皮肤的群落
C.漫无边际的黄土地  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  黄皮肤的群落
D.漫无边际的黄土地  黄皮肤的群落   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
5.本学期你读过哪些文学名著呢?请你选择其中一部写出书名、作者及书中主人公的名字,并写出它的主要内容。(3分)
                                                                                                 
                                                                               
6.戏曲角色的四大行当----------------
四种艺术手段-----------------,五种技术方法------------------,三大剧种-------------------。(4分)
7.下列古诗和成语中都含有动物,试填写(5分):
①两个 ______鸣翠柳,一行 _____上青天。
③____程万里     庖丁解____  
杯弓___影    抱头_____窜
④黔____技穷     噤若寒____  
管中窥____   狗尾续_____
二、现代文阅读(27分)
(一)社戏(节选)(14分)
月还没有落,仿佛看戏也并不很久似的,而一离赵庄,月光又显得格外的皎洁。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吹到耳边来的又是横笛,很悠扬;我疑心老旦已经进去了,但也不好意思说再回去看。
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后了,船行也并不慢,但周围的黑暗只是浓,可知已经到了深夜。他们一面议论着戏子,或骂,或笑,一面加紧的摇船。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其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来。
离平桥村还有一里模样,船行却慢了,摇船的都说很疲乏,因为太用力,而且许久没有东西吃。这回想出来的是桂生,说是罗汉豆正旺相,柴火又现成,我们可以偷一点来煮吃的。大家都赞成,立刻近岸停了船;岸上的田里,乌油油的便都是结实的罗汉豆。
“阿阿,阿发,这边是你家的,这边是老六一家的,我们偷那一边的呢?”双喜先跳下去了,在岸上说。
我们也都跳上岸。阿发一面跳,一面说道,“且慢,让我来看一看罢。”他于是往来的摸了一回,直起身来说道,“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一声答应,大家便散开在阿发家的豆田里,各摘了一大捧,抛入船舱中。双喜以为再多偷,倘给阿发的娘知道是要哭骂的,于是各人便到六一公公的田里又各偷了一大捧。
我们中间几个年长的仍然慢慢的摇着船,几个到后舱去生火,年幼的和我都剥豆。不久豆熟了,便任凭航船浮在水面上,都围起来用手撮着吃。吃完豆,又开船,一面洗器具,豆荚豆壳全抛在河水里,什么痕迹也没有了。双喜所虑的是用了八公公船上的盐和柴,这老头子很细心,一定要知道,会骂的。然而大家议论之后,归结是不怕。他如果骂,我们便要他归还去年在岸边拾去的一枝枯桕树,而且当。面叫他“八癞子”。
“都回来了!那里会错。我原说过写包票的!”双喜在船头上忽而大声的说。
我向船头一望,前面已经是平桥。桥脚上站着一个人,却是我的母亲,双喜便是对伊说着话。我走出前舱去,船也就进了平桥了,停了船,我们纷纷都上岸。母亲颇有些生气,说是过了三更了,怎么回来得这样迟,但也就高兴了,笑着邀大家去吃炒米。
大家都说已经吃了点心,又渴睡,不如及早睡的好,各自回去了。
8.将选段分为三个层次,请用“|”在文中标明。文中详写的那个层次的大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9.“回望”一词在文中结构上起_________________作用。文中画线的句子分别从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感觉的角度)两方面描写所见所闻,表现了我对“社戏”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10.“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来”一句在表达上有什么妙处?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在文中划出表现阿发憨厚无私的句子 (1分)
12.从文中双喜的所言所思,可看出他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少年。(1分)
13.针对文中孩子们的行为、做法,谈谈你的看法。(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一碗馄饨(13分)
①那天,她跟妈妈又吵架了,一气之下,她转身向外跑去。
②她走了很长时间,看到前面有个面摊,这才感觉到肚子饿了。可是,她摸遍了身上的口袋,连一个硬币也没有。
③面摊的主人是一个看上去很和蔼的老婆婆,她看到她站在那里,问:“孩子,你是不是要吃面?”,“可是,可是我忘了带钱。”她有些不好意思地回答。“没关系,我请你吃。”
④老婆婆端来一碗馄饨和一碟小菜。她满怀感激,刚吃了几口,眼泪就掉了下来,纷纷落在碗里。“你怎么了?”老婆婆关切地问。“我没事,我只是很感激!”她忙擦眼泪,对面摊主人说,“我们不认识,而你却对我这么好,愿意煮馄饨给我吃。可是我妈妈,我跟她吵架,她竟然把我赶出来,还叫我不要再回去!”
⑤老婆婆听了,平静地说道:“孩子,你怎么会这么想呢?你想想看,我只不过煮了一碗馄饨给你吃,你就这么感激我,那你妈妈煮了十多年的饭给你吃,你怎么会不感激她呢?你怎么还要跟她吵架?”
⑥女孩愣住了。
⑦女孩匆匆吃完了馄饨,开始往家走去。当她走到家附近时,一下就看到疲惫不堪的母亲正在路口四处张望……母亲看到她,脸上立即露出了喜色:“赶快过来吧,饭早就做好了,你再不回来吃,菜都要凉了!”
⑧这时,女孩的眼泪又开始掉了下来!
⑨有时候,我们会对别人给予的小恩小惠“感激不尽”,却对亲人一辈子的恩情“视而不见”。
1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记叙的内容。(2分)
                                                                       
15.文中加点的两个“又”字的作用各是什么? (2分)
                                                                       
                                                                              
16.文中第⑦自然段中用“疲惫不堪”、“露出了喜色”来描写母亲的神态,这种变化表露了母亲怎样的情感? (2分)
                                                                        
17.第⑥段为什么独句成段? (2分)
                                                                        
18.请结合你自身的经历,谈谈你对选文第⑨段的理解。(2分)
                                                                        
                                                                        
19.假如你要把本文推荐给同学小宁,请把推荐理由写在下面。(3分)
                                                                    
                                                                    
                                                                    
三、文言文阅读(13分)
(一)(13分)
(A)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
(B)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20、B文选自_________,这是_________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1分)
21、A、B两篇文章思想内容有一个共同点是                                  。(2分)
22、晋平公不想学习的原因是(用文中原句)                                  。
吕蒙不想学习的原因是(用文中原句)                                        。(4分)
23、B文中孙权主要通过              的方式达到说服吕蒙的目的;A文中师旷规劝晋平公则主要是通过                                           赢得他的认可的。(2分)
24.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
(1)卿今当涂掌事(    ) (2)但当涉猎(    )
(3)治经为博士(    ) (4)见往事耳(    )
25.写出B文中的两个成语。(2分)

四、作文(50分)
26.   人生是一个静悄悄的成长过程,这里面有欢乐,也有忧愁;有轻松,也有凝重;有甜美,也有苦涩;有新奇,也有平淡……请以“成长的歌谣”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联系实际,写出自己独特的体验,有真情实感,600字以上。
 
 






























参考答案
1.鼎,朔、孺,瘁,锲、悚、忡忡、堪 2.mò  chuàng  攒 绰  3. 野渡无人舟自横 ;闲敲棋子落灯花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木兰不用尚书郎;愿弛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4.D 5.活动名称:《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你的收获:通过上网查询和与同学的交流,了解了黄河的源头、流经的省市的知识;知道黄河在历史上的灾患和今天人们如何治理黄河所取得的成就;真正明白了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6.生旦净丑;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昆剧、京剧、黄梅戏 7.①黄鹂 白鹭 ②鹏  牛  蛇  鼠③ 驴  蝉  豹  貂
8.月还没有落……喝采起来。/离平桥村……叫他“八癞子”/“都回来了!……各自回去了。    (大意是)孩子们偷罗汉豆  9..承上启下  视觉听觉  留恋  10.运用比喻手法及侧面(间接)描写,表明船行驶之快,突出孩子们驾船技术之高。  11.“偷我们的吧,我们的大得多呢。”  12.反应灵敏、考虑周到、充满自信  13.文中孩子们偷豆带有游戏性质,不能视为不良行为。它重在表现孩子们无忧无虑的童心童趣及良好品德,同时展示农村自由天地中充满诗情画意的儿童生活。
14.记叙了女孩与母亲发生争吵后,在一位老婆婆的开导下,真正体会到了母爱的伟大。  15、第一个“又”字,表明女孩与母亲发生的争吵不止一次,从而反映出女孩对母亲的误解之深。第二个“又”字,是第二次流泪的意思,表现出女孩对母亲的理解和感激。 16、表现出母亲对女儿的担忧和见女儿回来后的欣喜,从而突出母亲爱女情深。17、突出了女孩内心产生了强烈的震撼,起强调作用。18、要求结合自身经历谈理解。例:我们在生活中受到父母无微不至的关怀照顾,却不注重体会这种恩情,也不加以珍惜,反倒因为别人的一句问候或收到别人的一份小礼物,而感动不已。我们应该认识到在感激别人的时候也不忘父母的养育之恩。19、从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谈,如成功的细节描写、生动的语言、所受教育……
20.《资治通鉴》、司马光 21、从“学习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两方面来回答 22、“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以军中多务23、B文运用现身说法;A文运用比喻说理24、(1)当道;
(2)粗略地阅读;(3)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4)历25、吴下阿蒙、刮目相待 (61.163.33.13)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七年级 下册 月考试卷


上一个『化州二中高三模拟测试语文试卷(二)』  下一个『吉林地区高三语文一模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