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辽宁省锦州市高考二模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高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2011年辽宁省锦州市高考二模试题(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11年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二)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本试卷共18小题,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命题人:锦州市教师进修学院高中部刘玥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近几年来,国际社会对中国发展的道路,特别
试题预览
2011年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二)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本试卷共18小题,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命题人:锦州市教师进修学院高中部 刘玥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近几年来,国际社会对中国发展的道路,特别是这30年发展的道路进行了广泛的评论。最初是中国问题专家库伯•雷默经过多年的观察和研究,提出了所谓“北京共识”,他认为中国的发展模式是一种适合中国国情和社会需要、寻求公正与高质增长的发展途径。此后有许多评论把“北京共识”称为“中国模式”,进而出现了从不同角度定义和评论“中国模式”的文章和专著,他们的解释并不相同,评论也相差甚大,许多相当客观,但也有“意识形态化”的“中国威胁论”,甚至提出要警惕“中国模式”的输出。
  有西方的评论说,19世纪是英国的世纪,那时英国是海上霸主;20世纪是美国的世纪,美国是军事和经济霸主;而21世纪会是中国的世纪或亚洲的世纪。如果这是指在21世纪,亚洲和中国的经济和文化会复兴,那将是一种可能出现的前景,如果是指21世纪中国会具有当年英国式或当今美国式的霸权,则是错误的推断。
  中国没有输出“中国模式”的任何打算。有的发展中国家愿意参考中国改革开放的某些做法,正如中国愿意参考他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某些做法一样,在全球化的浪潮下,这是自然的事情。
  输出“中国模式”违反了中国坚持的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制定政策的原则。我们认为,不只中国,任何发展中国家正确的发展政策也都必须由它们的国情出发。也即,“中国模式”没有普适性,正像已经高度发达的国家,其发展模式也没有普适性一样。
  说到普适性时,我认为是限定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宏观意义上的普适性。如“博爱”“自由”“和平”“民主”显然是有普适性的。但如到某一民族、某一国家、某一宗教,这些概念下的价值观和具体表现又会有所区别,会有不同的特色,而这些特色也无优劣之分。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弗朗西斯•福山认定,当今的西方政治和经济制度已经是最后的制度,几近完美,所以历史已经终结。他不单没有给西方创造新模式留下余地, 更没有给其他国家已经存在的和以后可能产生的新社会模式留下任何余地。他不顾及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历史、文化和其他属性,而以西方的民主制度和自由市场形式为唯一,违背了多元化世界的现实。
  “中国模式”或“中国案例”是处于现在进行时。“中国模式”存在于中国,并会继续发展和完整, 这应当是有充分理由的。中国在取得显著进步的同时,还出现了许多必须克服的困难,其中突出的是: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仍然不平衡;过多依靠出口的经济结构;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卫生、司法和社会治安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方面,问题仍然较多,消极腐败现象仍然比较严重。中国高度重视这些问题,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加强法制建设和政策调整,继续认真加以解决。
  中国对于超级大国的位置既不羡慕也不憧憬,她许多年以来专注于国内建设和解决自己的问题。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长,国际也对中国对国际的贡献有所期望。中国也愿意承担与国力相符的国际责任。
(节选自2010年1月7日《参考消息》)
  1.下列有关“中国模式”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模式”是国际社会研究当代中国发展道路后,对中国发展模式的一种定义和评论。
  B.“中国模式”被认为是适合中国的国情和社会需要,寻求公正与高质增长的一种发展途径。
  C.“中国模式”是继19世纪的英国和20世纪的美国之后,中国为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创造的第三种模式。
  D.“中国模式”给有的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借鉴,这是全球化浪潮下自然而然的结果。
  2.下列关于中国对所谓“中国模式”所持的立场和态度的认识,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没有输出“中国模式”的任何打算,任何发展中国家正确的发展政策也都必须由它们的国情出发。
  B.“中国模式”虽然还不具备高度发达国家所创造的发展模式那样的普适性,但很适用于发展中国家。
  C.“中国模式”存在于中国,处于现在进行时,它会继续发展和完整, 不会一成不变。
  D.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历史、文化和其他属性, 中国有理由坚持自己的选择,走独立发展的道路。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际社会的某些人借中国的快速发展宣扬“中国威胁论”,担心中国会谋求世界霸权,这些说法都是错误的。
  B.“中国模式”不具备“博爱”“自由”“和平”“民主”等因素,这是“中国模式”没有普适性的根本原因。
  C.国际舆论对中国模式的评论,无论其角度如何,甚至是中国不赞同的观点,对中国都有参考的意义。
  D.在应对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中,中国逐年扩大了参与度,这表明中国愿意承担与国力相符的国际责任。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岳起,满洲镶白旗人。乾隆三十六年举人。累擢户部员外郎、翰林院侍讲学士、詹事府少詹事。五十六年,迁奉天府尹。前官贪黩,岳起至,屋宇器用遍洗涤之,曰:“勿染其污迹也!”与将军忤。逾年,擢内阁学士。寻出为江西布政使,殚心民事。值水灾,行勘圩堤,落水致疾。诏嘉其勤,许解任养疴。
  嘉庆四年,特起授山东布政使。未几,擢江苏巡抚。清介自矢,僮仆仅数人,出屏驺从,禁游船声伎,无事不许宴宾演剧,吴下奢俗为之一变。疏陈漕弊,略曰:“京漕积习相因,惟弊是营。米数之盈绌,米色之纯杂,竟置不问。旗丁领运,无处不以米为挟制,即无处不以贿为通融。推原其故,沿途之抑勒,由旗丁之有帮费;旗丁之索帮费,由州县之浮收。除弊当绝其源,严禁浮收,实绝弊源之首。请下有漕各省,列款指明,严行禁革,俾旗丁及漕运仓场,无从更生观望冀幸之心。”诏嘉其实心除弊。
  八年,入觐,以疾留京,署礼部侍郎。会孝淑皇后奉移山陵,坐会疏措语不经,革职留任。寻命解署职,遂卒。帝深惜之,赠太子少保,赐恤如例。
  无子,诏问其家产,仅屋四间、田七十六亩。故事,旗员殁无嗣者产入官。以岳起家清贫,留赡其妻;妻殁,官为管业,以为祭扫修坟之资。异数也。妻亦严正,岳起为巡抚时,一日亲往籍毕沅家,暮归,饮酒微醺。妻正色曰:“毕公耽于酒色,不保其家,君方畏戒之不暇,乃复效彼耶?”岳起谢之。及至京,居无邸舍,病殁于僧寺,妻纺绩以终。吴民尤思其德,呼曰岳青天,演为歌谣,谓可继汤斌云。 
(节选自《清史稿》)
  4.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殚心民事       殚:竭尽
  B.京漕积习相因     因:沿袭
  C.俾旗丁及漕运仓场   俾:使
  D.坐会疏措语不经    坐:居留,停留 
  5.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岳起“廉洁”的一组是
  ①行勘圩堤,落水致疾 ②僮仆仅数人,出屏驺从
  ③严禁浮收,实绝弊源之首 ④以岳起家清贫,留赡其妻
  ⑤居无邸舍,病殁于僧寺 ⑥呼曰岳青天,演为歌谣
  A.①④⑥   B.②③⑥   C.②④⑤   D.①③⑤
  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岳起担任奉天府尹后,把前任居住的房屋、使用过的器物枷洗刷一番,来表明自己不受沾染,因此被提升为内阁学士。
  B.嘉庆四年,特起用岳起为山东布政使。不久,提升为江苏巡抚。他禁止歌姬舞女游船卖唱,无事不许宴请宾客、演剧,苏州奢侈的风俗为之一变。
  C.嘉庆八年,岳起入京朝见皇上,因病留在京城,代理礼部侍郎。他是在被免去代理礼部侍郎的官职后病故的。
  D.岳起为官两袖清风,入京后不置邸舍,身居高位,死后竟没有什么家产,最终死于寺庙。他妻子为人也很正直、勤劳。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推原其故,沿途之抑勒,由旗丁之有帮费;旗丁之索帮费,由州县之浮收。(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 
  (2)毕公耽于酒色,不保其家,君方畏戒之不暇,乃复效彼耶?(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8-9题。(11分)
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①
[南宋] 辛弃疾
  青山欲共高人②语,联翩万马来无数。烟雨却低回,望来终不来。
  人言头上发,总向愁中白,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
  【注释】
  ①这首词写于淳熙元年(1174年)的春季,当时,辛弃疾任江东抚司参议官,是江东留守叶衡的部属。叶衡对辛弃疾颇为器重,后来他升任右丞相兼枢密使,立即推荐稼轩为“仓部郎官”。写此词时,叶衡尚未作“丞相”,题目云“为叶丞相赋”,是后来追加的。
  ②“高人”,指叶衡,即叶丞相,南宋主战派人物,很有才干。
  8.这首词上片画线句子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有何作用?请具体分析。(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有人认为“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表现出诗人的豁达,有人则说表现的是诗人沉重的忧伤。你的看法怎样?为什么?请联系全诗说明。(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____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____,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诸葛亮《出师表》)
  (2)淇则有岸,____。总角之宴,____。(《诗经•卫风•氓》)
  (3)寄蜉蝣于天地,____。____,羡长江之无穷。(苏轼《赤壁赋》)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第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的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⑴-⑷题。(25分)
爱流汐①涨
许地山
  月儿的步履已踏过嵇家的东墙了。孩子在院里已等了许久,一看见上半弧的光刚射过墙头,便忙忙跑到屋里叫道:“爹爹,月儿上来了,出来给我燃香罢。” 
  屋里坐着一个中年的男子,他的心负了无量的愁闷。外面的月亮虽然还像去年那么圆满,那么光明,可是他对于月亮的情绪就大不如去年了。当孩子进来叫他的时候,他就起来,勉强回答说:“宝璜,今晚上不必拜月,我们到院里对着月光吃些果品,回头再出去看看别人的热闹。” 
  孩子一听见要出去看热闹,更喜得了不得。他说:“为什么今晚上不拈香呢?记得从前是妈妈点给我的。” 
  父亲没有回答他。但孩子的话很多,问得父亲越发伤心了。他对着孩子不甚说话。只有向月不歇地叹息。 
  “爸爸今晚上不舒服么?为何气喘得那么厉害?” 
  父亲说:“是,我今晚上病了。你不是要出去看热闹么?可以教素云姐带你去,我不能去了。” 
  素云是一个年长的丫头。主人的心思、性地,她本十分明白,所以家里无论大小事几乎是她一人主持。她带宝璜出门,到河边看看船上和岸上各样的灯色,便中就告诉孩子说:“你爹爹今晚不舒服了,我们得早一点回去才是。” 
  孩子说:“爹爹白天还好好地,为何晚上就害起病来?” 
  “唉,你记不得后天是妈妈的百日吗?” 
  “什么是妈妈的百日?” 
  “妈妈死掉,到后天是一百天的工夫。” 
  孩子实在不能理会那“一百日”的深层意思。素云只得说:“夜深了,咱们回家去罢。”
  素云和孩子回来的时候,父亲已经躺在床上,见他们回来,就说:“你们回来了。”她跑到床前回答说:“二爷,我们回来了,晚上大哥儿可以和我同睡,我招呼他,好不好?” 
  父亲说:“不必。你还是睡你的罢。你把他安置好,就可以去歇息,这里没有什么事。” 
  这个七岁的孩子就睡在离父亲不远的一张小床上。外头的鼓乐声,和树梢的月影,把孩子嬲得不能睡觉。在睡眠的时候,父亲本有命令,不许说话,所以孩子只得默听着,不敢发出什么声音。 
  乐声远了,在近处的杂响中,最刺激孩子的,就是从父亲那里发出来的啜泣声。在孩子的思想里,大人是不会哭的,所以他很诧异地问:“爹爹,你怕黑么?大猫要来咬你么?你哭什么?”他说着就要起来,因为他也怕大猫。 
  父亲阻止他,说:“爹爹今晚上不舒服,没有别的事。不许起来。” 
  “咦,爹爹明明哭了!我每哭的时候,爹爹说我的声音象河里水声潲潲地响,现在爹爹的声音也和那个一样。呀,爹爹,别哭了,爹爹一哭,教宝璜怎能睡觉呢?” 
  孩子越说越多,弄得父亲的心绪更乱。他不能用什么话来对付孩子,只说:“璜儿,我不是说过,在睡觉时不许说话么?你再说时,爹爹就不疼你了。好好地睡罢。” 
  孩子只复说了一句:“爹爹要哭,教人怎样睡得着呢?”以后他就静默了。 
  这晚上的催眠歌,就是父亲的抽噎声。不久,孩子也因着这声就发出微细的鼾息,屋里只有些杂响伴着父亲发出哀音。
  【注】①汐:潮汐是地球上的海洋表面受到太阳和月球的潮汐力作用引起的涨落现象,在中国古代称白天的涨落为“潮”,晚上的涨落为“汐”。
  (1)下面对原文的理解,不恰当的两项是( )( ) (5分)
  A.孩子等着父亲燃香拜月,而父亲不愿点香,只答应孩子“对着月光吃些果品”,主要是想用果品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B.父亲叮嘱儿子“……回头再出去看看别人的热闹”这句话里,“别人”二字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寂和痛苦。
  C.“孩子实在不能理会那‘一百日’的深层意思”,是说他无法理解死后一百天对亲人来说是重要的纪念日。
  D.素云觉得孩子太小,无法理解大人的心情,只会招惹父亲,使哀恸的父亲变得愤怒,所以提出来“晚上大哥儿可以和我同睡,我招呼他”。
  E.父亲拒绝素云的好意,把孩子安置在自己的房内过夜,是因为不想以哀痛示人,从而使父亲这一形象更加血肉丰满。
  (2)第二段写“外面的月亮虽然还像去年那么圆满,那么光明”,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在父亲的哭声中结束,怎样理解父亲的“啜泣”“抽噎”和“哀声”?(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人认为本文题为《爱流汐涨》寓意深远,你认为呢?请结合你对文本的理解,探究本文文题的用意。(8分)
  答: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⑴-⑷题。
天地苍茫一根骨
庞进
  司马迁的祠墓在陕西的韩城市。祠内有他的塑像:束高发,穿红袍,长眉入鬓,双目炯炯那眼神,有穿透历史烟云的明晰和超凡入圣的穆然;显著的还有那一袭长及心胸的须髯,给人一份文人的傲岸和学者的庄重。据说,人受过宫刑,胡须会随之脱光,而这尊塑像,依然大须飘拂这大概是民意使然了:你皇上要把一个血性须眉变成一个不男不女的“太监”,可在我们老百姓的心目中,这个人依然是男子汉,顶天立地,气吞山河的男子汉!
  仔细看,司马迁的塑像是稍稍有些斜的,头向北方偏着。一种说法认为,司马迁是在遥望北方的苏武庙,因为这位在北国牧了十九年羊的汉朝使臣,和司马迁是肝胆相照的僚友。另一种说法认为,司马迁是在遥望李陵,这位大汉名将的被迫降敌,正是司马迁罹祸的原因啊。我是倾向于后一种说法的,我甚至觉得“李陵之祸”降临到司马迁的头上,是有某种必然性的。不错,司马迁是一个有骨气有血性又才华横溢抱负远大的文人,这样的文人在任何一个朝代,都是社会的良心。当李陵“提步卒不满五千,深践戎马之地”,重创十万敌骑的消息传到长安时,汉武帝刘彻是笑眯眯的,公卿王侯们也纷纷“奉觞上寿”,好听话说得长乐宫的麻雀都似乎要变成翩翩起舞的宫女。不料几天后,李陵终因矢尽粮绝,寡不敌众而被俘降敌。消息传来,全朝廷都哑巴了,刘彻更是“惨怆怛悼”,脸吊得像经了霜的秋茄子。 “你们还有什么话说?”朝堂上,刘彻目扫群臣。群臣或面面相觑,诺诺唯唯;或言李陵该千刀万剐,夷其九族不足以抵罪。当刘彻对这样的看法眯目点头的时候,我们的太史公站了出来。他说李陵平时克己奉公,身先士卒,有国士之风。此次出征,孤军奋战,血染寒山,英勇可嘉。降敌是一时无奈,日后有机会,他还会报效汉朝的。“好你个司马迁,”刘彻震怒了,“你竟敢替叛贼说话,谁给你的胆量?”
  现在看来,司马迁充其量不过是说了几句公道话而己。然而,问题倒不在于公道话本身,而在于竟然有人敢于站出来说公道话。社会良心和专制强权在这儿发生了深刻的矛盾。在刘彻的心目中,做臣子的差不多是一群牛马,鞭子下驮拉耕作,唯主子鼻息是仰,哪里有你人模人样地站在我的对面说什么公道话的权利?
  对武帝刘彻,司马迁曾经抱有幻想。做太史令,他异常勤奋,总想博得武帝的欢心。即使站出来为李陵辩护,也是见皇上满脸的“惨怆怛悼”,禁不住效一番“款款之愚”。然而,残酷的现实粉碎了文人的天真,他终于明白了:刚直不阿的书生和专横残暴的帝王是冰和炭、玉和泥。于是,不再幻想不再幽怨,为了“草创未就”的《史记》,为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理想和事业,他咬牙吞血,毅然决然地走向了苦难,“就极刑而无愠色”。至此,司马迁实现了一个转变,一个御用工具向独立人格的转变。从此,一个书生走到了一个帝王和这个帝王赖以存在的庞大体制的对立面。你可以摧残我的肉身,但你摧不毁我的抱负;你可以夺取我的生命,你却打不倒我的精神。我就要谱写一部世上从来没有的大书,让这个民族记住司马迁,让这个世界记住司马迁!也让你刘彻看看,什么是真正的文人,什么是文人的肝胆。寒凝春华发,血沃劲草肥。炼狱淬火,司马迁在提升精神的同时,成就了一根骨头。
  好一根骨头啊!即使面对一百个汉武帝,一千次酷刑,一万回磨难,这根骨头也不会酥软,绝不酥软! (选自《当代散文精品1999》)
  (1)下面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准确的两项是(5分)
  A.标题“天地苍茫一根骨”运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既体现了司马迁命运的悲剧色彩,又突出了他的不屈精神。
  B.作者对司马迁塑像的描写着重突出了他的眼神和胡须,表现了他的精神风貌,展现出人们心目中理想化的司马迁的形象,生动而传神。
  C.作为短小精简的传记,文章第一段通过写塑像介绍了司马迁的身世和经历,直入了文章的中心事件,凸显了人物精神,是人物传记的典型笔法。
  D.“我们的太史公站了出来”句中的“我们”表现了作者对司马迁由衷的敬佩及为我们的民族有这样的文人而自豪的思想感情。
  E.“替叛贼说话”“震怒”了武帝终至“就极刑”,归根到底是司马迁文人性格使然,刚硬而敢于说真话,不人云亦云,他的悲剧其实是他性格的悲剧。
  (2)“司马迁在提升精神的同时,成就了一根骨头。”其中的“提升精神”和“一根骨头”分别指什么?(6分)
  答:提升精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一根骨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3)传记在写法上一般侧重于写实,而这篇传记在表达上有哪些不同特征?请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结尾处,集中点染了司马迁的风骨与精神,对我们今天确定人生价值、成就事业颇有启发与补益。请结合全文,选择两到三个方面,对他的人格与精神进行评析。(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Ⅱ卷(表达题,共80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2009年10月1日 ,中国首批歼击机女飞行员果然深孚众望,驾机零误差飞过天安门广场。这是新中国成立60年来首次有歼击机女飞行员受阅,因此备受各界关注。
  B.已故科学家钱学森生前曾说过“我姓钱,但我不爱钱”,并身体力行,保持“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的大德操守。
  C.近几年,大量人才涌入公务员考试体系,但只有极少数幸运者攀上国家机关这个“诺亚方舟”,从此怀抱“金饭碗”风光度日。
  D.经过媒体连篇累牍的报道,宜宾市三元商贸有限公司储存危化品发生爆炸事故,已造成9人死亡的真相才被逐步揭露出来。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组是( )(3分)
  A.在教育部向社会公示的《通用规范汉字表》中,对44个汉字的字形进行了微调。这一改动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争议。
  B.就在8名维和警察“回家”的路途中,一首专为他们而作的《接你回家》悄然诞生,此曲代表全中国人民发出了对八位海地维和英雄的呼唤。
  C.分析人士认为,在曼谷骚乱事件和甲型H1N1流感疫情蔓延的情况下,泰国经济仍然出现好转,主要应归功于政府推出的刺激经济的得力措施取得成效。
  D.老百姓对一个政党评价的好坏,最大的因素就是腐败。对病人来说,治不好肿瘤保不住性命;对政党而言,治不了腐败保不住政权。
  15.把下面句子组成意思完整、前后衔接、语序恰当的一段话, 填在横线上。( )(3分)
  但是,没有人会喜欢只有灰色的世界。_____,多彩保证了活力,而灰色提升着品位。这也就是和谐。
  ①这世界充满生命活力,姹紫嫣红,千姿百态,万类霜天竞自由
  ②灰色只有在和其他色彩搭配时,才能显示它的普适性,显示它的高贵和纯粹
  ③也正因为有了思想的高贵、纯粹,纷繁的世界才不至于俗不可耐
  ④正因为有了生活的五彩缤纷,理论的灰色才不显得死寂
  ⑤因此,灰色又必须链接多彩的世界
  A.②⑤①④③   B.②③④⑤①   C.①⑤②④③   D.⑤①②④③
  16.近年来汽车市场火爆,新型汽车层出不穷。为了扩大影响,提高产品的知名度,汽车生产商借助各种媒介大打广告战,以吸引消费者的视听。下面是两则汽车广告语,请你挑选其中的一则,进行简要评析。(5分)
  现代汽车——驾驭现代,成就未来!
  别克君威——在动静中容智慧,于无声处见君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根据“人才派遣”示意图的提示,填写下面一段话中空缺的内容。(6分)
 
  人才派遣亦称人才租赁,它是由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单位____,派遣单位与派遣员工____,从而使____的一种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新型用人形式。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这幅哲理漫画,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请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题目自拟;不要脱离漫画的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C (“创造的第三种模式”无中生有。)
  2.B (与第四段“‘中国模式’没有普适性,正像已经高度发达的国家,其发展模式也没有普适性一样”意思矛盾。)
  3.B (表述错误,详见第五段。)
  4.D (坐:因为。)
  5.C (②④⑤⑥表现岳起廉洁 ①表现其勤于政事 ③岳起上疏陈述漕运弊端及治理)
  6.A (“被提升为内阁学士”与前文无因果关系。)
  7.(1) (5分) 追究其原因,沿途的刁难,在于旗丁有帮费;而旗丁能够索取帮费,在于州县有超过额定的征收.( “推原” 1分,“抑勒” 1分,“索” 1分,“浮” 1分,句子大意1分。)
  (2)(5分)毕公因沉于酒色,没有保住自己的家产,你正畏惧戒惕都来不及,竟然还要再效仿他吗?(“耽” 1分,“畏戒”1分,“不暇”1分,“乃……耶”1分,句子大意1分。)
  8.画线句用了拟人、比喻(或化静为动,或移情入景)的手法(1分),本是人望山,却说青山想要向叶丞相倾诉衷肠,如万马奔腾而来,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山之连绵(2分),并借此含蓄表达对叶丞相的倾慕之情,同时也表现出诗人对指挥千军万马驰骋疆场的热切希望(2分)。
  9.参考答案一:我认为“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表现的是诗人沉重的忧伤。(1分)人们都说头发总是因愁在变白,那沙鸥岂不一身都是愁?明写鸟之愁,实写人之愁,(2分)因为所盼望的事情“望来终不来”,收复失地报效国家的理想无法实现,故诗人心中充满无尽的愁情。(3分)
  参考答案二:我认为“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表现的是诗人豁达的心境。(1分)人们都说头发总是在愁中变白,那沙鸥岂不一身都是愁?诗人故意发此痴想,而且拍手而笑,是对沙鸥的调侃,也是对自己的调侃,显得诙谐幽默。(2分)表明诗人虽然因为所盼望的事情“望来终不来”,收复失地报效国家的理想无法实现而心情充满忧愤,但却想要努力驱散心中的阴霾,表现了诗人的豁达。(3分)
  10.(6分)(1)诚宜开张圣听 不宜妄自菲薄 
  (2)隰则有泮 言笑晏晏
  (3)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
  11.(1)A D(A不是想用果品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而是从前一直是妻子点香,父亲不忍睹物伤怀。D“使哀恸的父亲变得愤怒”不当。)
  (2)(6分)①圆月象征着家庭的团圆,联系着对亲人的思念。对月亮的描写,寄托了“父亲”对亡妻的深沉朴素的怀念和哀悼,更能反衬出父亲内心的“无量的愁闷”。(3分)
  ②儿子因月而唤父,父亲却望月而伤怀,揭示了人物的心情变化,也为下文人物的情感发展做了烘托和铺垫。(3分)
  (3)(6分)①因为爱妻百日之祭,正值月满中天,所以哀悼之情自然流露,忍不住“啜泣”;儿子的年幼单纯不懂父亲的丧妻之痛,一次一次天真的问话分明把父亲捍守着的坚强堡垒摧毁(他的话“弄得父亲的心绪更乱”),发出“抽噎”声;妻子死后,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语文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上一个『(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期末测试题』  下一个『《中国小说欣赏》第一、二单元测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