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八校2011届高三期末联考语文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浙江省温州八校2011届高三期末联考语文(高三总复习 苏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浙江省温州八校2011届高三期末联考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勘查/戡乱颀长/欣喜沆瀣/伉俪恬淡/舐犊情深 B.媲美/纰漏觊觎/凯旋摩挲/袈裟绸缪/稠人广众 C.古刹/刹车宝藏/矿藏裨将/裨益吭气/引吭高歌 D.露脸/露营熨斗/熨帖彳亍/踟
试题预览
浙江省温州八校
2011届高三期末联考
语 文 试 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勘查/戡乱    颀长/欣喜  沆瀣/伉俪   恬淡/舐犊情深
B.媲美/纰漏    觊觎/凯旋  摩挲/袈裟   绸缪/稠人广众
C.古刹/刹车    宝藏/矿藏  裨将/裨益   吭气/引吭高歌
D.露脸/露营    熨斗/熨帖  彳亍/踟躇   行话/行伍出身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没有科学的人文是残缺的人文,人文有科学的基础与科学的精髓;没有人文的科学是残缺的科学,科学有人文的精神与人文的内涵。
B.在我们的校园里,常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在课外口若悬河、说话很自信的一些学生,在课堂上面对着老师讲话时唯唯诺诺,甚至禁若寒蝉。
C.CBA联赛如火如荼,随着比赛场次的密集,外援上场节次的增多,整个联赛的上坐率较之往年有了大幅的提高。
D.世人仅以沧海一粟之身,却能精鹜八极,心游万仞,领略茫茫宇宙与纷烦人世的壮丽之美,这是何等的境界!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群众要求医疗改革的呼声不绝如缕,可是国家的医改方案却总是“难产”,专家称这主要归因于权力和财力之争,各方利益难以均衡。
B.中国国家馆在东方的晨曦里,在美轮美奂的世博园建筑群中,发出耀眼的中国红。
C.当前市场上出现了很多有特色的新兴书吧,它们以其丰富的藏书、优雅的音乐和良好的服务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慷慨解囊。
D.在第十一届全运会上,刘翔惊艳复出,并在决赛中以13秒34的成绩成功卫冕,整个全运村人言啧啧,“翔飞人”再次受到观众和媒体的热捧。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世博会结束后,使主题馆将转为标准展览场馆,与世博中心、中国馆、星级酒店、世博轴和演艺中心一起形成以举办展览、承接会议和住宿为主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B.在房价持续走高的形势下,大多数买房居住的人都不免陷入紧缩日常开支的境地,使整个社会有支付能力的购买力下降,导致国内需求不振。
C.美国金融和经济的稳定不仅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复苏,而且也有利于美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D.网络的普及,在给现代人带来丰富多彩的视听艺术的同时,也悄然改变着人们在印刷媒介时代所形成的审美趣味和欣赏习惯。
5.腾讯QQ和奇虎360是目前国内最大的两个客户端软件,在QQ与360的纷争中,腾讯一度要求使用QQ的用户必须卸载360,而360一度直指腾讯用QQ客户端软件侵犯用户隐私,敦促用户拒用QQ。
作为同时使用QQ与360的网民,你想对QQ与360说什么?要求:①观点明确,理由充分。②60字左右。(5分)









6.下面的材料,反映了一种社会现象,请概述这一社会现象,并对此现象进行简要评论。(4分)
有人说现在知道“周迅”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鲁迅”的越来越少了;知道“关之琳”的越来越多了,知道“卞之琳”的越来越少了;知道“梅艳芳”的越来越多了,知道“梅兰芳”的越来越少了,知道“景岗山”的越来越多了,知道“井冈山”的越来越少了;知道“马克”的越来越多了,知道“马克•吐温”的越来越少了;知道“比尔”的越来越多了,知道“保尔”的越来越少了。
概述:                                                                      。
评论:                                                                    。
7.据CNNIC的调查,中国网民更喜欢在互联网上娱乐,听音乐、打游戏、看网络视频等娱乐性应用的使用率均在60%以上,明显高于美国。当美国的网民们还在利用电脑发送电子邮件和上网的时候,中国的年轻网民们则在玩网络游戏、下载电影和音乐到手机和MP3播放器以及在虚拟的世界里买卖虚拟的货物。(3分)
请你根据上述文字拟一条新闻标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12分)
无言之美
(1)孔子有一天突然很高兴地对他的学生子贡说:“予欲无言。”子贡就接着问他:“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2)这段赞美无言的话,应怎样去理解呢? 
(3)言所以达意,然而意决不是完全可以言达的。因为言是固定的,有迹象的;意是瞬息万变的,飘渺无踪的。言是散碎的,意是混整的。言是有限的,意是无限的。以言达意,好像用断续的虚线画实物,只能得其近似。
(4)文字语言固然不能全部传达情绪意旨,假使能够,也并非文学所应希求的。譬如《论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几句话决没完全描写出孔子说这番话时候的心境,而“如斯夫”三字更笼统,没有把当时的流水形容尽致。如果说详细一点,孔子也许这样说:“河水滚滚地流去,日夜都是这样,没有一刻停止。世界上一切事物不都像这流水时常变化不尽么?过去的事物不都就永远过去决不回头么?我看见这流水心中好不惨伤呀!……”但是纵使这样说去,还没有尽意。而比较起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九个字比这段长而臭的演绎就值得玩味多了!在上等文学作品中——尤其在诗词中——这种言不尽意的例子处处都可以看见。譬如陶渊明的《时运》,“有风自南,翼彼新苗”,本来没有表现出诗人的情绪,然而玩味起来,自觉有一种闲情逸致,令人心旷神怡。钱起的《省试湘灵鼓瑟》末二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也没有说出诗人的心绪,然而一种凄凉惜别的神情自然流露于言语之外。此外像陈子昂的《幽州台怀古》:“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泪下!”李白的《怨情》:“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虽然说明了诗人的情感,而所说出来的多么简单,所含蓄的多么深远?
(5)再就写景说,无论何种境遇,要描写得惟妙惟肖,都要费许多笔墨。但是大手笔只选择两三件事轻描淡写一下,完全境遇便呈露眼前,栩栩欲生。譬如杜工部的《后出塞》:“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平沙列万幕,部伍各见招。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悲笳数声动,壮士惨不骄。”寥寥几句话,把月夜沙场状况写得多么有声有色,然而仔细观察起来,战地情况还有多少为杜工部所未提及。从此可知文学上我们并不以尽量表现为难能可贵。
(6)流行语中有一句话:“言有尽而意无穷。”无穷之意达之以有尽之言,所以有许多意尽在不言中。文学之所以美,不仅在有尽之言,而尤在无穷之意。
(节选,有删改)
8.下面句子表达的有关道理与本文阐述的“无言之美”原理无关的一项是 (    )
A.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B.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C.与其尽量流露,不如稍有含蓄;与其要把肚子里的一切都说出来,不如留一大部分让欣赏者自己去领会。
D.沉默是金。

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作者第一段引用《论语》入题,从孔子教育方面主张的“无言”之教开始,以赞同的态度自然引出对文学创作的“无言的意蕴”的论述。
B.作者认为第三段孔子的“逝者如斯乎”与对它的演绎一样都是言不达意,但相比之下,前者稍有内涵。
C.陈子昂的《幽州台怀古》虽然说明了诗人的情感,虽然表达得比较简单,但达到了表意含蓄深远的效果。
D.“文学之所以美,不仅在有尽之言,而尤在无穷之意”的意思是文学作品让人获得美感固然因为其语言表现,更因为那些蕴藏在语言之下没有表达出来的的情绪意旨。
10.对“言所以达意,然而意决不是完全可以言达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语言因为其固定、散碎的特点,往往难于充分表达人们混整而多变的情绪意旨。
B.语言是有限的,而人们要表达的意义是无限的,以言达意,总是无法充分完整。
C.文学创作者用语言来表现意旨,而人们却往往在语言之外获得另外的一些信息。
D.为达到含蓄深远的效果,即使语言能完整表达意义,创作者也不会采用尽量表现。
11.结合你对本文阐述主张的理解,试举一有“无言之美”表达效果的诗词例子(可以是例句)并加以简要赏析。(3分)(不超过80字)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20分)
一座村庄的消失
杨小波
终于,我再次回到这座村庄,回到曾无数次往返留下我第一个脚印的村庄。但在我眼中,这座村庄只属于过去,它正在逐渐消失,这是一种真实无可挽留的消失,时间的间隔让我每一次都能清楚地看见它向消失迈进的步伐,尽管那步伐细微得如一个人一天内的衰老。
当踏上柔软的泥地,一股亲切的气息差一点让我跌跪在地,虽然早已对这次归来有了准备。沿着开满野花的小路,一步一步走近那绿树掩映的村庄,走近那清清池塘也盛不下的记忆时光。
田野的风挟裹着青青麦苗和金黄油菜花散发出浓郁的芬芳钻进鼻孔,瞬间涤净了我的五脏六腑。原谅我的粗心,我还从没仔细看过这片曾经无比熟悉的土地上的颜色,一大片一大片的碧绿被一大块一大块的金黄整齐地划割,划割开碧绿与金黄的田埂上缀满青翠的草和连绵的小野花,间或露出一垄黄褐色的泥土,碧绿金黄尽头的村庄深藏在青葱森郁的树丛中。我也第一次发现绿竟有如此丰富的层次与差别,鹅黄浅嫩,苍翠葱郁,青碧墨黛,层层叠叠,间杂羼染,过渡自然,独立鲜明,展现尽你能想象出的每一种差别的绿色。在这里,每棵树、每株草、每片叶都是一种独立的绿,绿得让人眼花,绿到你自身也仿佛要幻变成一片绿,一片浮在万绿丛中的叶。
村子里绿树依然蓬勃,可阻挡不住它的衰亡,像一个人那样的衰老死亡。不见了小时候攀爬、粘过鸣蝉的棠梨树,新生出的刺槐树秧密密匝匝;在墙洞里掏过蜜蜂的泥墙已坍塌倾倒;环绕村庄曾让我整天都泡在清清水里的池塘正裸露出碟子样浅浅胸膛,仿佛一步就能跨过。那枯死的皂角树,渐被荒草湮埋的塘埂,淤塞欲平的沟渠——这不是记忆中的那个村庄。
随着一群又一群人如蒲公英种子般纷纷飘离村庄,村庄也就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老直至消失。从此以后,村庄仅仅存活在那些飘落于另一片土地上生根发芽的蒲公英的记忆深处。
村子里很静,少见人影,尤其是年轻人,更少见十年内建成的房屋。我静静走着,像行走在一个荒寂的古庙,偶尔听见一两声鸡鸣,遥远得如同是在梦中。女儿蹦蹦跳跳,奔向前方矮墙上卧着的大黑狗。我顿时头皮发紧、双腿软麻!那狗竟懒得睁开眼皮,只是有些无奈地掉转了一下嘴巴。我简直怀疑它是否就是一条狗。很难想象,若在十几年前,我们一行人的到来,村里早已是狗叫声连成一片。
迎接我们的大伯热情地端出烟茶瓜子。从他弯曲的身躯,我感受到了他像村庄一样的衰老。或许,他正是这座村庄的缩影。
站在村头,穿过层层碧绿和片片金黄,向东望去,紧依公路两侧,一片林立的黄墙红瓦,那是一个繁盛热闹的集镇,一座曾经的村庄,一座城市的童年,正与身后的村庄形成鲜明的对比。转过身,向西望去,是一座隆起的土丘,土丘上密布着一排排黄土堆垒的坟茔,整齐森然,芳草萋萋。
我想,一座村庄的消失,是不需要太多的注释与记录的,如果有,也只是在一群人的记忆中,同样,一座城市的兴起,也是在一群人的记忆中,只不过,维系城市记忆的方式往往要依靠发黄纸页上墨色的文字。坚硬平坦的水泥路面覆盖了一个曾经的村庄,其实,消失的只是一个关于村庄的记忆。或者说,村庄成长为一座城市。城市兴起于村庄,正如当初村庄诞生于荒野,脚下的荒野也许正掩埋着远古的都市。这只是一种替换,一种轮回,城市与村庄的区别只是时间。今天,正在消失的村庄是一座城市的昨天吗?
选自《散文》2007年第8期
12.文章第三段对村头的田野做了大段的描写,有何用意?(4分)



13.文章写一座村庄的消失,六、七两段却把笔触转向了大黑狗和大伯,这样写好不好,为什么? (4分)




14.第五段“村庄仅仅存活在那些飘落于另一片土地上生根发芽的蒲公英的记忆深处”,最后一段又提“其实,消失的只是一个关于村庄的记忆”,两句话矛盾吗?你是如何理解的?(4分)




15.文章中说:“这只是一种替换,一种轮回,城市与村庄的区别只是时间。今天,正在消失的村庄是一座城市的昨天吗?”这蕴含着作者什么样的情感态度?你怎样看待村庄的消失?(8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
唐元和初,南岳道士田良逸、蒋含弘,皆道业绝高,远近钦敬。时号田蒋君。
良逸以虚无为心,和煦待物。不事浮饰,而天格清峻,人见者狭吝尽去。吕侍郎渭、杨侍郎凭相继廉问湖南,皆师事之。潭州大旱,祈雨不获,或请邀之。杨曰:“田先生岂为人祈雨者耶?”不得已迎之。先生蓬首敝服,欣然就车,到郡亦终无言,即日雨降。常有村姥,持碧绡襦①以奉,对众便服之,坐者窃笑,不以介意。杨常迎至潭州。田方跣足,使至,乘小舟便行,侍者以履袜追及于衙门,即坐阶砌着袜,傍若无人。
时喜饮酒。而言不及吉凶是非。及杨自京尹谪临贺尉,使候田,遗银器,受之,便悉付门人作法会。使还,曰:“报汝阿郎,不久即归,勿深忧也。”未几,杨果移杭州长史。未尝干人,人至亦不逆,性不多记人官位姓第。与吕渭分最深,后郎中吕温刺衡州,因来谒之,左右先告以使君是侍郎之子,及温入,下床拊其背曰:“你是吕渭儿子耶?” 温泫然降阶,田亦不止。其真朴如此。母为喜王寺尼,尼众皆呼先生为师。常日负薪两束奉母,或有故不及往,即弟子代送之。或传寺尼早起见一虎在田媪门外走,因以告媪。曰:“应是小师使致柴耳,不足畏也。”
蒋君含弘之器,虽不及田,而修持趣尚,亦相类。兄事于田,号为莫逆。蒋始善符术,自晦其道,人莫之知。后居九真观曾命弟子至县市斋物不及期还诘其故云于山口见一巨兽当路良久不去以故迟滞。蒋曰:“我在此庇伊已多时,何敢如是!”即以一符置所见处。明日,兽踣符下。蒋闻之曰:“我本以符却之,使其不来,岂知不能自脱。既以害物,安用术为?”取符本焚之,自此绝不复留意。
(出自《唐语林校证》,有删节)
【注】①绡襦:丝织短衣。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田方跣足         跣足:穿鞋子。
B.未尝干人         干:干涉。
C.温泫然降阶       泫然:眼泪滴下的样子。
D.而修持趣尚       持:操守。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坐者窃笑,不以介意             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B.其真朴如此                     秦王恐其破壁
C.因以告媪                       以其无礼于晋,而贰于楚也
D.兄事于田,号为莫逆             乃设九宾礼于廷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南岳道士田良逸和蒋含弘都道业绝高,远近敬佩。侍郎吕渭、杨凭,相继到湖南查访,把他们当老师对待。
B.田逸良看似不长记性,无所顾忌,实则颇重情分,从他母亲应对寺尼的话语中就可见一斑。
C.蒋含弘志趣高尚,道行高深,原想降物却不自意害物,深悔不已后自毁道术,远离道术。
D.本文所记属唐人逸事,有些材料尚待考订,有些材料则是小说笔法,或虚或实一时难辨。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3分)
后居九真观曾命弟子至县市斋物不及期还诘其故云于山口见一巨兽当路良久不去以故迟滞
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不事浮饰,而天格清峻,人见者狭吝尽去。(3分)


(2)蒋始善符术,自晦其道,人莫之知。(3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1—22题。(6分)
题大庾岭北驿①
宋之问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注:①大庾岭:在江西、广东交界处,为五岭之一。宋之问流放钦州(治所在今广西钦州东北)途经大庾岭时,写在岭北驿的一首五律。古人认为此岭是南北的分界线,因有十月北雁南归至此,不再过岭的传说。
21.“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请简要叙述。(2分)

22.此词多处采用了对比衬托的艺术表现方法,请任意举出两例并简要分析。(4分)



(三)阅读下面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材料一: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中,吟咏了许多《论语》中的名句,从中不难窥知《论语》之精义,不难感悟中华文化之精深。其中有这样一则: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材料二:《礼记•中庸》也说:“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
23.请根据以上两则材料及所学知识,举出实例评价孔子其人。(4分)


(四)古诗文默写。(6分)
2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只选3题)
(1)乱石穿空,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2)是故无贵无贱,         ,         ,师之所存也。(韩愈《师说》)
(3)其身正,         ;其身不正,         。(《论语》)
(4)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__________,___ _____。(杜甫《蜀相》)
(5)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_________,_________!( 秦观《鹊桥仙》) 
四、作文(60分)
25.阅读下面的寓言,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昔有人得一鳖,欲烹而食之,不忍当杀生之名。乃炽火使釜水百沸,横筱为桥,与鳖约曰:“能渡此,则活汝。”鳖知主人以计取之,勉力而爬,仅能一渡。主人曰:“汝能渡桥,甚善;更为我渡一遭,我欲观之。”
请充分理解本寓言的寓意,结合自己的体悟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题目自拟。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

 
4.答案:D
解析
成份残缺,缺主语,应去掉“使”
成份赘余,应删去有“支付能力”
语序不当,“不仅”和“而且”后的内容要调换。
5.参考示例:
在腾讯与360的纠纷中,应保证互联网用户的合法权益。首先,一般用户的IT知识相对缺乏,处于弱势地位,IT公司应保证用户的知情权、选择权、卸载权、隐私权等;其次,IT公司竞争就有一底线——“不能用直接伤害、限制、破坏其他公司、竞争对手服务的方式,来获得自身的市场份额。”
6.参考示例:
概述:反映了传统、经典文化遭到冷遇而流行、时尚文化受青睐的社会文化现象。2分
评论:这是商品经济冲击下人们文化价值观的严重失衡,我们应该大力提倡重视传统文化。2分(意思对即可)
7.参考答案:美国人上网为获得信息 中国人上网为娱乐
8.参考答案:D。A最美的音乐是自然全声之美,而非人为的、部分之美,意含反对以部分的、有限
 12.答案:(1)用浓烈的色彩对田野进行浓墨重彩的描写,表现村庄田野的清新、美好;(2)表现我村庄美丽的田野和泥土气息的依恋和对即将消失的村庄的不舍。(共4分,一点2分)
13.答案:(1)日渐衰老的大伯是这座村庄的缩影,可以看出一群又一群人纷纷离开村庄,年轻人已很少见了;(2)村里很安静,村里的狗也习惯了陌生人的来来往往。写村里的大黑狗和老大伯都表明村庄正在慢慢消失。(共4分,一点2分)
14.答案:不矛盾。第一句是写村庄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老直至消失,但在从这村庄里走出去的人记忆深处还存在着。第二句强调的是坚硬平坦的水泥路覆盖了曾经的村庄,城市在这片土地上成长起来。(4分)
15.答案:(1)作者认为村庄的消失与城市的兴起是一种替换、一种轮回,是时间选择的结果。正如村庄诞生于荒野,荒野可能掩埋着远古的都市。但作者热爱和眷恋留下自己第一个脚印的村庄,关注、思考村庄的命运,对它的无可挽留的消失表示遗憾。但理智上知道它走向消失是一种必然。(4分)
(2)自己的看法(略)。(有自己的看法,表达清楚,思考合理深刻,得4分)
16.参考答案: A.(分析:根据下文“侍者以履袜追及”的细节,“田方跣足”中的“跣足”应为“光着脚”之意。)
17.参考答案: B.(分析:B项中的“其”都为代词,解为第三人称“他”。A项两句中的“者”都为助词,前句之“者”解为“……的人”,后句之者放在“今、昔”等时间词后,不必译出。C项中前句之“以”为
 
23.参考答案: 
1.孔子是一位仁者,他能“近取譬”,做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在马厩焚毁之后,“问人不问马”,懂得“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在学生伯牛生病时,能自牖执其手,表露出对学生的关爱,在爱生颜渊死后嚎啕大哭,甚至在别人办丧事时“未尝饱也”,这都是他仁爱的体现。他深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待人之道,以“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为终身志向。
2.孔子是一个智者,他深谙为政之道,懂得“为政以德”懂得“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能在那个礼乐匮乏的年代懂得“克己复礼”对于统治者,乃至千秋社稷的重大意义。(也可答孔子深谙交友之道,“周而不比”,懂得区分“益友”和“损友”,懂得“忠告而善导之,不可则止”的道理。或者答孔子学富五车,让学生们“高山仰止”,“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都从侧面体现出了孔子渊博的学识。或者答孔子的教育理念和方式也充满智慧,他“因材施教”,启发学生达到“举一反三”的境界。)
    3.孔子是一位勇者,他周游列国,四处碰壁,却仍然为了理想“知其不可而为之”。他恪守仁、义、礼、信的准则,不畏强权,敢于直言,勇于挑战,有着顽强的斗争精神。
    4.孔子是“知”“仁”“勇”三种宝贵品质集于一身的“德之大者”。
评分标准:“仁、知、勇”三方面每举出一例且言之成理即可得1分,能结合第二则材料评价孔子具备了这 (60.213.146.60)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苏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月考试卷


上一个『黑龙江省鸡西一中2011届高三期末考试语文』  下一个『2011年高考作文素材集锦作文素材2010年度感动中国人物事迹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