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检测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单元练习
试题
名称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检测(高二选择性必修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检测(考试时间:4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27分)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对的一组是()A.乾坤(qián)商榷(què)扁舟(iǎn)渌水(lǜ)B.垆边(lú)箜篌(kōng)垓下(gāi)侪辈(chái)C.扛鼎之作(káng)伶官(líng)千乘(chéng)皓腕(hào)D.戎马
试题预览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检测
(考试时间:45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27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对的一组是(  )
A.乾坤(qián)     商榷(què)      扁舟(biǎn)     渌水(lǜ)
B.垆边(lú)       箜篌(kōng)     垓下(gāi)      侪辈(chái)
C. 扛鼎之作(káng) 伶官(líng)     千乘 (chéng)   皓腕(hào)
D. 戎马(róng)     霁寒宵(qí)     恪守(kè)       欢谑(nüè)
2.下列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未老莫还乡,还乡需断肠。
B.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躇不敢言。
C.熊咆龙吟殷岩泉,粟深林兮惊层颠。
D.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孔子》与《刺陵》有如此票房奇迹,不单因为有好莱坞“灾难片大师”艾默里其作招牌,也     受《独立日》影像印记影响,还有人们对“世界末日”猎奇……
②人们甚至觉得,《潜伏》中的两个虚构人物应当续写情缘,实现他们自己那些在现实面前显得无奈的理想,让这一代青年人意识到还有时间不能够       的纯真感情。
③“毒豆角事件”本质上是利益的       ,导致公共利益虚置与错位。
A. 不止  侵蚀  纠葛        B. 不只  腐蚀  瓜葛
C. 不止  腐蚀  瓜葛        D. 不只  侵蚀  纠葛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近代以来,印度、日本和俄罗斯的文化都在不同程度上经历了西化的命运,惟有中国文化,代代相传、绵延不绝,至今尚保留着相对完整的独立精神和自主心态。
B. 领导干部自身思想不解放,剖析不深刻,谈何号召、组织和指导?因此,领导干部思想解放与否,与新时代改革开放能否进一步深入实在休戚与共。
C. 建国初期,英雄的中国人民万众一心,因人成事,凭自己的力量初步建立起新中国的经济体系,为社会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D. NBA全明星赛于2月16日拉开战幕,为了一睹詹姆斯、科比等明星的风采,人们从四面八方纷至沓来,想必当天的洛杉矶会因这一赛事十室九空。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 福建南靖土楼具有防匪防盗、防震防潮、冬暖夏凉、生活方便,虽经百年风雨或战争硝烟,至今仍巍然屹立,享有“东方古城堡”之美誉。
B.为了让蜜蜂有足够的体力,所以蜂农用人造养料、高能食品等喂养蜜蜂,严重损害了蜜蜂的健康,使全世界的蜜蜂数量呈不断减少的趋势。
C.虎年来临,人们为“老虎将灭绝”而担忧,一项为老虎等大型猫科动物基因组测序的计划,日前在深圳开始实施,“复兴”老虎种群初见曙光。
D.电子机票的普及改变了以往必须面对面的购票方式,没有了时间、空间、地域的限制,这必将给代理人市场乃至航空销售市场格局带来巨大变化。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
  A.老舍先生的《北京的春节》介绍了北京的春节习俗,文章描写细腻生动,结构清晰完整,语言简洁通俗,平易近人。
  B.中央电视台“对话”栏目,既有财经名流的高谈阔论,又有普通观众的对话交流,雅俗共赏,广受观众喜爱。
  C.交通局强化管理和服务意识,规范执法行为,提高办事效率,工作开展得绘声绘色,形象得到整体提升。
  D.受惠于宽松的货币政策,2009年上市公司业绩大快人心,在已发布年报的公司中,交出满意答卷的有百余家。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每小题3分)
    所谓“变形”,是相对于“常形”而言。“常形”是指现实生活中客现物象的正常自然形态;“变形”是指客观物象反映到艺术中的形态的改变。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种种原因,物象的形态有时会出现变异,例如两头蛇、三脚鸡等,这种“变形”虽然怪异,但不是艺术美学研究的对象。艺术美学所研究的,是正常的自然形态在艺术表现中所发生的变化及其美学意义。
    艺术上的“变形”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从广义上说,任何种类和流派的艺术,不论其创作思想和手法多么不同,它所塑造的形象较之原型都会有某些强调、选择、集中乃至改变。从这个意义上说,变形乃是艺术反映生活的一种普遍现象。不过一般地说,艺术上关于“变形”的观念是指狭义的“变形”,它表现为客观物象的几何图形所发生的改变。例如杜甫的《古柏行》:“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宋代科学家沈括(字存中)分析道:  “四十围乃是径七尺,无乃太细长乎?此亦文章病也。”沈括生得太早一些,他不懂得艺术变形的美学意义。比沈括稍晚的王观国有所不同,他说:“‘四十围’、‘二千尺’者,姑言其大且高也。诗人之言当如此,而存中(沈括字)乃拘拘然以尺寸较之,则过矣。”其实,古代诗歌中这类“变形”甚多,诸如“黄河之水天上来”、“飞流直下三千尺”、“白发三千丈”等等都是。当然古代诗人很懂得运用夸张的手法,可是未必有自觉的“变形”观念。
    宋元以来,“变形”的美学观念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到明清戏曲中,舞蹈程式和脸谱等都是对生活常态的改变,如脸谱中用红表忠烈,白表奸诈,舞蹈动作鸣冤叫屈时甩发,生离死别时跪步等。这些“变形”大大丰富和增强了戏曲艺术的表现手法和表现力。艺术作品中的“变形”是创作者主现感受的一种强化,因此艺术家们常用“变形”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例如清初八大山人的《鱼鸭图卷》,鱼、鸭的眼眶变成了圆形,眸子有的画成绿豆小点,有的画成圆弧线,传达出“白眼看天”的蔑视情绪。这种“变形”美学的本质,是对于传统道德,特别是对于理学的反叛,是人性的高标,个性的张扬。   
(摘编自曾祖荫、曾新《怪异:明清启蒙美学之特征》)
7. 下列关于“变形”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客观物象在现实中具有正常的自然形态,艺术上所谓的“变形”,是指客观物象在艺术中表现出来的形态的改变。
B. 在现实生活中客观物象的形态偶然会出现变异,由于这一现象不是艺术美学研究的对象,所以人们并不把它称为“变形”。
C. 关于“变形”,艺术美学所研究的是正常的自然形态在艺术表现中所发生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的美学意义。
D. 艺术上所说的“变形”往往是指狭义的“变形”,即指在艺术表现中客观物象的几何图形所发生的改变。
8.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杜甫诗“黛色参天二千尺”、李白诗“白发三千丈”等,都只是夸张手法,不见得是自觉的“变形”观念。
B.相对于现实生活,明清戏曲中的舞蹈程式和脸谱是一种典型的“变形”,这种“变形”有利于戏曲的发展。
C.艺术上的“变形”是创作者主观感受的强化,艺术家们只有采用这种办怯,才能强烈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D.清初八大山人的《鱼鸭图卷》表现了一种蔑视情绪,反映了他对于传统道德,特别是对于理学的反叛意识。
9.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艺术上的“变形”是相对于客观物象的“常形”而言的,可以说“变形”来源于“常形”,有时甚至“变形”就是“常形”。
B.在艺术上,广义层面上的“变形”是艺术反映生活的普遍现象,而狭义层面上的“变形”只是前者的一种特殊现象。
C.王观国认为沈括对于杜甫诗的批评是“拘拘然以尺寸较之,则过矣”,看来王观国已经有了一定的“变形”美学观念。
D.大致上,中国古代的“变形”美学观念在宋元时代受到人们注意,而到明清时候这种观念在实践中得到了大量的运用。
第Ⅱ卷
姓名                   得分              
第Ⅰ卷选择题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三.名句默写(33分)
10.根据课文内容,将下列名句补充完整。
(1)心非木石岂无感?                           。(鲍照《行路难(其四)》)
(2)映阶碧草自春色,                           。(杜甫《蜀相》)
(3)                               ,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4)吴楚东南坼,                             。(杜甫《登岳阳楼》)
(5)女娲炼石补天处,                           。(李贺《李凭箜篌引》)
(6)春水碧于天,                             。(韦庄《菩萨蛮》)
(7)小楼昨夜又东风,                                  。(李煜《虞美人》)
(8)                                      ,但愿长醉不用醒。
(9)流水落花春去也,                                  。(李煜《浪淘沙》)
(10)梦入神山教神妪,                                 。
(11)古来圣贤皆寂寞,                                。(李白《将进酒》)
(12)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李白《将进酒》)
(13)                         ,李凭中国弹箜篌。                           , 芙蓉泣露香兰笑。(李贺《李凭箜篌引》)
(14)               ,               ,                        ,与尔同销万古愁。
(15)五更鼓角声悲壮,                                         。
(16)吴质不眠倚桂树,                                         。
(17)问君能有几多愁?                                          。
(18)鸟雀呼晴,                                  。
(19)叶上初阳干宿雨,                      ,                              。
(20)五月渔郎相忆否?                   ,                                  。
(21)岁暮阴阳催短景,                                        。
(22)诚既勇兮又以武,                             ,身既死兮神以灵,                             。(屈原《国殇》)
(23)小山重叠金明灭,                                 。(温庭筠《菩萨蛮》)
(24)惊风乱飐芙蓉水,                             。岭树重叠千里目,                                    。
(25)                                       ,千金散尽还复来。
四、诗歌鉴赏(20分)
1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10分)
 一剪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莲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漂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1)“红藕香残玉簟秋”,除了表明秋天已至,还有什么深刻意蕴?(5分)
                                                                           
                                                                           
                                                                           
(2)“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
                                                                             
                                                                             
                                                                             
12.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后面问题。(10分)
中夜起望园值月上
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
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声。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
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注:本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西园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  

(1)这首诗的诗眼是                             。(2分)
(2)分析这首诗颔联的意境。(4分)
                                                                               
                                                                               

(3)联系本诗意境,分析“泉响”“鸟喧”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4分)
                                                                               
                                                                               
                                                                               
五、文言文阅读(10分)
13.读下面的文言语段,翻译画线句。
宋濂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翌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间召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对,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①诚然,卿不朕欺。(3分)
译:                                                                
②间召问群臣臧否。(3分)
译:                                                               
③濂惟举其善者对,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4分)
译:                                                                            
                                                                                
六.创新试题(10分)
14.写出一个四字短语,要求:偏旁相同。(3分)                              
15. 关于下列文意的叙述,正确的选项是(3分)
刘表长子琦,亦深器亮。表受后妻之言,爱少子琮,不悦于琦。琦每欲与亮谋自安之术,亮辄拒塞,未与处画。琦乃将亮游观后园,共上高楼,饮宴之间,令人去梯,因谓亮曰:“今日上不至天,下不至地,言出子口,入于吾耳,可以言未?”亮答曰:“君不见申生在内而危,重耳在外而安乎?”琦意感悟,阴规出计。(《三国志•诸葛亮传》)
A.诸葛亮给刘琦的建议是远离权力竞逐以求自保
B.诸葛亮刚开始屡次拒塞刘琦是因二人分属不同阵营
C.刘琦与诸葛亮游观后园,共上高楼是为尽享饮宴之乐
D.刘琦因与诸葛亮意见不合,所以暗中规画将他逐出军伍
16.按要求对出下联。(4分)
要求:另选附中一座建筑的名称对出下联
上联:弘毅楼中学子弘毅志存高远   下联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检测参考答案
一.
1 B( A扁(piān)舟  渌(lù)水 C“扛”读gáng 千乘 (shèng) D霁寒宵(jì) 欢谑(xüè))
2 D( A需-须   B躇-躅  C粟-栗)
3.D(不止,副词,句中一般带有表数量的词;不只,表递进。腐蚀,使事物逐渐削损,使人变质堕落;侵蚀,逐渐侵害使变坏。纠葛,比喻纠缠不清的事情;瓜葛,比喻辗转相连的社会关系或事物之间互相牵连的关系。)
4.A(休戚与共:同欢乐共悲哀,用于此处不符。C因人成事:依靠别人的力量办成事,与“凭自己的力量”矛盾。D十室九空是指天灾人祸使得人们流离失所的惨象。
5.C (A,成分残缺,缺少了与“具有”搭配的宾语中心词。B成分赘余  “所以”多余 ;D,并列不当  空间、地域不能并列)
6. A
二.
7 B (所以人们并不把它称为“变形”。原文:这种“变形”虽然怪异,但不是艺术美学研究的对象。)
8 C(文中只是说艺术家常用这种方法)
9 A(有时甚至“变形”就是“常形”,错。)
三、
10.见课本
四.
11.(1)“红藕香残”,既表明荷花凋谢,又有青春易逝、红颜易老之意;(2分)“玉簟秋”,既表明竹席变凉,又有内心的孤独寂寞。(2分)
(2)皱着的眉头方才舒展,而思绪又涌上心头,表现了相思之情的无法排遣。
12.(1)诗眼是“寂寞”。
(2)意境:颔联通过“寒月”“疏竹”,营造了一种冷寂、清凉的意境,(1分)融情于景,(1分)抒发了作者因被贬而感到的寂寞伤感之情。(1分)
(3)反衬手法。(1分)用“泉响”“鸟喧”,衬托出环境的寂静。(1分)
五.
13.①确实如此,你没有欺骗我!  ②有时召见他询问大臣们的好坏。  
③宋濂只是列举那些好的臣子回答,说:“贤臣与我交情好,我了解他们;那些不好的,我不了解他们。”
六.14.江河湖海/魑魅魍魉/
15.A
16.参考答案:笃行楼里园丁笃行育人事业 (218.59.146.35)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二 选择性必修 单元练习


上一个『《中国小说欣赏》专题训练』  下一个『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必修5 《逍遥游》学案,课堂随堂练习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