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八年级下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八年级下册 部编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八年级下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一、单项语言技能考查(15分)1、选出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  ) A、烂熳(màn)   匿名(ruò)    庶祖母(shù) B、芦荟(huì)   长髯(rán)    眼翳病(yì) C、不逊(sùn)   禁锢(gù)   文绉绉(zhōu) D、诘责(jié)    锃亮(chéng)  颔首
试题预览
八年级下语文  第一次月考试卷

一、单项语言技能考查(15分)
1、选出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  )
A、烂熳(màn)   匿名(ruò)    庶祖母(shù)
B、芦荟(huì)    长髯(rán)    眼翳病(yì)
C、不逊(sùn)    禁锢(gù)     文绉绉(zhōu)
D、诘责(jié)    锃亮(chéng)   颔首(hàn)
2、下列作品、作家及内容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藤野先生》-鲁迅-藤野先生
B、《我的第一本书》-胡适-父亲
C、《再塑生命》-海伦•凯勒-莎莉文老师
D、《列夫•托尔斯泰》-茨威格-列夫•托尔斯泰
3、下列四句话中符合“简洁”要求的一项是(  )
A、爷爷头上的白发全白了,老远一看,雪白一片。
B、同学们把校园打扫得干干净净,迎接五月一日的国际劳动节。
C、内蒙古草原的七月,是一个美丽的季节。
D、全校的各班同学积极参加了这次读书活动。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姚明成功的背后,不知经历了多少忍辱负重的刻苦训练与难以想象的付出。
   B、学习不仅需要牢记,更需要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C、“鸟巢”的建成,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这一宏伟的建筑令人叹为观止。
   D、四川地震发生后,全国人民和海外同胞十分关注灾情,全力援助灾区,众志成城,显示出中华民族巨大的凝聚力。
5.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
  ①当阳光洒在身上时,它更坚定了心中的信念--要开出:一朵鲜艳的花。
  ②不久,它从泥土里探出了小脑袋,渐渐地,种子变成了嫩芽。
  ③从此,它变得沉默,只有它知道它在努力,它在默默地汲取土壤中的养料。
  ④虽然它经受着黑暗的恐惧,暴雨的侵袭,但是它依然努力地生长着。
  ⑤种子在这块土地上的生活并不那么顺利,周围的各种杂草都嘲笑它,排挤它,认为它只是一粒平凡的种子。
  A.①⑤②③④ B.①③②⑤④
  C.⑤③④②① D.⑤④②③①
二、古诗文阅读能力考查(20分)
6.依课文原文填空(每空1分,共11分)
(1)_________________,客舍青青柳色新  。《送元二使安西》
(2)_________________,天涯若比邻。(王勃《              》)
(3)_________________,松柏有本性。(刘桢《赠从弟》)
(4)天街小雨润如酥,________________。 最是一年春好处,________________。(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其一)
(5)诵读古代优秀诗文,会给我们许多精神上的享受,如:读《野望》,我们领略到了山野中“               ,山山唯落晖”的浓浓秋意;诵《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我们又领略到了洞庭湖“                   ,波撼岳阳城”的壮观;吟《长歌行》,更让我们品味到“                   ,老大徒伤悲”的悲伤和无奈。
(6)《登幽州台歌》中描写空间辽阔抒发悲哀苦闷心情句是:               ,               !
(二)课内文言文阅读理解(9分)
①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②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③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鸢飞戾天(     ) 窥谷忘反(     )
负势竞上(     ) 好鸟相鸣(     )
8、翻译下列句子(2分)
(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2)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9、本文总领全篇的一句话是                    (2分)
10、文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三、现代文阅读(共25分)
(一)阅读《忆冼星海》,完成第13~15题。(共13分)
忆冼星海
茅  盾
和冼星海见面的时候,已经是在听过他作品的演奏,读过了他那玩语言的自传以后。
那一次我所听到的《黄河大合唱》,据说是小规模的。那次演奏的指挥是一位青年音乐家,朋友告诉我,要是冼星海自任指挥,演奏当更精彩些。但我得老实说,尽管是“小规模”,可是那一次的演奏还是十分美满的。我应当承认,这开了我的眼界,使我感动,老觉得有什么东西在心里抓,痒痒的又舒服又难受。那伟大的气魄自然而然使人发生崇高的情感,光是这一点,也就叫你听过一次,就像灵魂洗过澡似的。
从那时起,我便在想象:冼星海是怎样一个人呢?我曾经想象他该是木刻家马达那样一位魁梧奇伟、沉默寡言的人物。可是朋友又告诉我:不是,冼星海是中等身材,喜欢说笑,话匣子一开就会滔滔不绝。
我见过马达的一幅木刻:一人伏案,执笔沉思,大的斗篷显得他头部特小,两眼眯紧如一线。这人就是冼星海,这幅木刻就名为《冼星海作曲图》。木刻家的用意不在“写真”,而在表现冼星海作曲时的神韵。它还远不能满足我的“好奇”。而这,直到我读了冼星海的自传,才得到部分的满足。
从冼星海的生活经历,我了解了他的作品为什么有这样大的气魄。他做过饭店堂倌,咖啡馆杂役,做过轮船上锅炉间的火夫,浴堂的打杂,也做过乞丐。什么都做过的一个人,有两种可能:一是被生活所压倒,虽有抱负,只成为一场梦;一是战胜了生活,那他的抱负不但能实现,而且必将放出万丈光芒。“星海就是后一种人!”——我当时这样想,仿佛我和他已经是很熟悉的了。
大约三个月以后,在西安,冼星海突然来访我。
那时我正在候车南下,而他即将经过新疆赴苏联。当他走进我的房间,自己通了姓名的时候,我吃了一惊,“呀,这就是冼星海么!”我觉得很熟识,而也感到生疏。我将这坐在我对面的人和马达木刻中的人作比较,也和我读了他的自传以后在想象中描绘出来的人作比较,我差不多连应有的寒暄也忘记了。然而冼星海却滔滔不绝地说起来。他说起了他到苏联去的计划,讲他的《民族交响乐》的创作。他的话我已记不全了,可是,他那种气魄,却使我兴奋鼓舞。他说,他以后的十年中将以全力完成他的创作计划。我深信他一定能达到,因为他不但有坚强的意志和伟大的魄力,而且又是那样好学深思,勤于收集各地民谣的材料。他说他将在新疆逗留一年半载,尽量收集各民族的歌谣,然后再去苏联。
现在我还记得他的《民族交响乐》的一部分计划。他将从海陆空三方面来描写我们祖国山河的美丽、雄伟与博大。他将以“狮子舞”、“划龙船”、“放风筝”这三种民间的娱乐,作为这伟大创作的“象征”或“韵调”,来描写祖国人民的生活、理想和要求。“你预备在旅居苏联的时候写你这作品么?”“不!”他回答,“我去苏联是学习,吸收他们的好东西。要写,还得回中国来!”
那天我们的长谈,是我和他的第一次见面,谁又料得到这就是最后一次啊!“要写,还得会中国来!”这句话,今天还响在我耳边,谁又料得到他不能回来了!
这样一个人,怎么就死了!
昨晚我忽然这样想,当他在国境被阻,而不得不步行万里,且经受生活的极端的困厄,而回莫斯科去的时候,他大概还觉得,这一段不平凡的生活经历又将使他的创作增加绮丽的色彩和声调。要是他不死,他一定会津津乐道这一番的遭遇。现在我还是这样想,要是我再遇到他,一开头他就会讲述这一段颠沛流离的生活,而且要说:“我经过中亚细亚,步行过万里,我看见了不少不少,我得了许多题材,我作成了曲子了!”时间永远不能磨灭我们在西安的一席长谈给我的印象。
一个 、具有伟大气魄、抱有崇高理想的冼星海,永远坐在我对面,直到我眼不能见,耳不能听,只要我神智还没昏迷,他永远活着。
1946年1月5日
(有删改)
【注】①苏联,指前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1991年解体。
11.作者在回忆冼星海的过程中,既写了想象中的冼星海,也写了冼星海留给他的印象。阅读文章,填写表格。(3分)
回忆 想象、印象
听《黄河大合唱》 ①
读冼星海的自传 ②
③ 气魄伟大,好学深思,热爱祖国
12.阅读画线句子,结合文章内容,揣摩作者“好奇”的原因和内容。(4分)
“好奇”的原因:    ①     
“好奇”的内容:    ②     
13.简要分析作者是怎样把只见过一面的冼星海描写得生动而感人的。(不超过150个字)(5分)
   答: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16~17题。(共6分)
①在城市里,人们经常可以见到各种各样的街头雕塑。街头雕塑,指的是在道路两侧或交叉口等位置布设的雕塑。它主要供在道路上活动的用路者观赏。
②街头雕塑一般分为纪念性、主题性和装饰性雕塑。纪念性雕塑一般是以历史上的人或事件为主题,它布设在特定地点,再现特定的历史人物和事件,显示一个国家的历史和民族精神。例如,在都江堰市布设的李冰雕塑,就是为了纪念他在设计都江堰工程中所做出的杰出贡献。主题性雕塑是对某个特定地点、环境、建筑的主题说明,它必须与这些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点明并升华主题。例如,在甘肃敦煌县城有一座“反弹琵琶”雕塑,它取材于敦煌莫高窟壁画,显示了该城市因拥有莫高窟这一名胜而闻名于世的特色。装饰性雕塑主要用来装饰街道环境,表现的内容比较广泛,体谅也因环境不同而有大有小。
③在现代城市中,布设街头雕塑,重要的是要考虑不同交通特性的道路以及交通环境的视觉特性。快速道路或交通主干道,主要以通行机动车为主,行人相对较少,同时路旁地带位置也不宽。在这种条件下,路边的雕塑再精美,用路者一闪而过,很难获得多少印象。如果在沿途的适当位置布设造型简单、体量较大的雕塑,则会收到较好的效果。生活性道路是以低速交通方式的视觉特性为主,用路者是在低速通过或停下来的情况下,品赏雕塑。在这种条件下,对街头雕塑的要求就不同于前者。如果不考虑上述因素,街头雕塑就很难起到应有的作用。
④街头雕塑这一公共性景观能够使城市更具亲和力,它既美化了交通环境,又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甚至成为城市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在城市道路空间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14.结合第③段画线句子的内容,说出“用路者一闪而过”这几个字不能删去的两条理由。(2分)
答:                                                            
15.根据第②段的内容,说出下面两则材料介绍的街头雕塑分别属于哪一类型,并结合材料内容作简要说明。(4分)
【材料一】
        大连街头,有一座“中国奥运第一人”刘长春的雕塑。1932年,中国首次参加第10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大连人刘长春代表中国参赛。这座雕塑展示的是他在短跑预赛起跑时的瞬间,人物形象动感十足。
【材料二】
王府井大街是一条富有北京特色,具有百年历史的商业老街。街头有一座人力车夫拉洋车的雕塑。这座雕塑展示的是一位老北京人力车夫的形象。他身穿布衫,手扶车把,身体侧倾,注视前方,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材料一:    ①    
材料二:    ②     
(三)阅读《创新的快乐从哪里来》,完成第18~20题。(共8分)
创新的快乐从哪里来
邓中翰
    ①我国著名数学家谷超豪院士,曾将自己的三大研究领域——微分几何、偏微分方程和数学物理,亲昵地称为“金三角”,并告诉别人:“别看它们表面上枯燥,其实只要深入进去,就会发现其中奥妙无穷,充满快乐。而正是这快乐给予了我无穷的动力。”谷先生的数学人生启示我们,科研工作者要在创新之路上不断前行,不可缺少那种发自心底而又融入生活的创新的快乐,否则就缺少了动力。可是,在很多人眼里,科研创新是艰深、枯燥、乏味的“苦差事”,又如何成为快乐的源泉呢?其实快乐就来源于创新的各个环节:从源头到过程再到结果。
②创新的快乐,基于对科研的热爱。许多从事基础创新科研的学者,对自己所研究的学问怀有真诚的喜爱、极大的兴趣、澎湃的激情与乐道的情怀,把治学作为人生最高价值来追求。科学巨匠们都有这样的心得:搞科研要有对科研的热爱。【甲】有了这种热爱,学者们才会对艰辛的研究工作甘之如饴,兴味盎然,产生创新的恒久动力,在创新之路上越走越远。
③创新的过程虽然充满着艰难曲折,但其中却有着无限的乐趣。从谷超豪到邓稼先、孙家栋,科学家们或埋头于复杂的数字演算,或跋涉在人迹罕至的荒漠,或坚守在偏僻孤寂的实验室,虽有艰辛,但乐趣无穷。【乙】为了科技攻关,科学家们战胜了无数的挑战,攀登了无数的险峰。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他们享受着因不断畅想、发现、创造、超越而带来的种种乐趣。
④创新的快乐,还在于对创新成果的分享。爱迪生用电灯给人类增添光明,袁隆平用杂交水稻为人类解决温饱,高锟用光纤使人类加强交流……一直以来,全球的科学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梦想:让全人类共享科技进步的成果。【丙】用创新成果为大众创造美好生活,是科研工作者最大的快乐。
⑤科技创新事业,因其兴趣的基础、挑战的过程和共享的目的而充满了魅力,带给了科研工作者无限的快乐,也因为这样的快乐,创新智慧才会竞相迸发,创新成果才会大量涌现,国家自主创新的步伐才会坚实有力。
(有删改)
------------------
【注】①邓稼先,我国核物理学家,被誉为“两弹元勋”。②孙家栋,我国运载火箭与卫星技术专家。③袁隆平,我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④高锟,华裔物理学家,被誉为“光纤之父”。
16.文章第①段引用谷超豪院士的事例意在表明        。(不超过25个字)(2分)
17.阅读第②-④段,简要分析为什么说创新的快乐来源于“对科研的热爱”、“创新的过程”和“对创新成果的分享”。(2分)
答:                                            
18.根据文意,将下面三句话分别填入文中【甲】【乙】【丙】处(只填序号)。(3分)
①孟子认为,独乐乐,不若与众乐乐(自己一个人欣赏音乐快乐,不如与众人一起欣赏音乐更快乐)。
②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世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
③俄国文学批评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幸福的斗争不论它是如何的艰难,它都不是痛苦,而是一种快乐。”
【甲】处应填:          【乙】处应填:           【丙】处应填:     
四、作文(40分)
19.凝聚亲情,才会有幸福的家庭;凝聚友谊,才会有温馨的集体;凝聚爱心,才会有和谐的社会;凝聚智慧和力量,才能够战胜困难,实现理想……请以“凝聚”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1)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
(2)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3)字数在600-1000之间。
(4)作文中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
题  号 1 2 3 4 5
答  案 B B B A C

二、6.略7鸢飞戾天(至)窥谷忘反(通“返”)负势竞上(凭借) 好鸟相鸣(美丽的)
8、翻译下列句子(2分)
(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急流胜过射出的箭,汹涌的波浪像飞奔的马                                    
(2)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蝉 不停地鸣叫,猿不停地长啸。
9、本文总领全篇的一句话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分)
10、文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鄙视功名利禄,流连山水,爱慕大自然向往归隐山水生活                            

  
三、现代文阅读
(一)记叙文阅读
    11.答案示例:
①魁梧奇伟,沉默寡言
           ②战胜了生活的坎坷,成就了伟大的抱负
③在西安与冼星海相见
12.答案示例:
       ①听《黄河大合唱》之后,“发生崇高的情感”。
②能写出具有“伟大的气魄”作品的冼星海是怎样一个人。
13.答案示例一:
       作者先写听《黄河大合唱》和看《冼星海作曲图》,从侧面表现出冼星海的气魄和神韵;然后再正面写与冼星海的见面,通过对他滔滔不绝谈吐的描述以及“要写,还得会中国来”的语言描写,表现了他热情开朗的性格和炽热的爱国情怀。文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使冼星海这一形象生动而感人。
答案示例二:
作者虽与冼星海只见过一面,但印象深刻。作者详细记述了这次见面的情形,描写了冼星海滔滔不绝的谈吐,计划写《名族交响乐》的创作激情,以及“要写,还得回中国来”的铿锵话语,在对人物的描写中,生动地刻画了一个热情开朗、才华横溢、充满爱国情怀的音乐家形象,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说明文阅读
14.答案示例:
       如果删去“用路者一闪而过”,其一,就不知道是谁“很难获得多少印象”;其二,用路者“很难获得多少印象”的原因也不清楚了。
15.答案示例:
           ①“材料一”属于纪念性雕塑。刘长春是大连人,是第一位参加奥运会的中国人。这座雕塑安放在刘长春的家乡大连这一特定地点,再现了刘长春代表中国参加奥运会的情景,显示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具有纪念性雕塑的特征。
②“材料二”属于主题性雕塑。王府井大街是具有百年历史的传统商业街,有着浓郁的北京特色,“拉洋车”是老北京劳动人民生活的一个缩影。在王府井大街上布设这座雕塑,凸显了老北京风土人情这一主题,具有主题性雕塑的特征。
(三)议论文阅读
16.答案:创新的快乐是在创新的道路上不断前行的动力。
17.答案示例:
       对科研的热爱可以产生创新的恒久动力,在创新之路上越走越远;创新的过程可以使人享受到因不断畅想、发现、创造、超越而带来的种种乐趣;创新成果的分享为大众创造了美好生活,这正是科研工作者最大的快乐。
18.答案:【甲】②    【乙】③    【丙】①

四、作文
    19.答案略 (59.40.131.4)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八年级 下册 月考试卷


上一个『高三语文第五次月考试卷』  下一个『陕西省长安一中2011届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语文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