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综合测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日常专题训练
试题
名称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综合测试题(高二选择性必修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综合测试题第Ⅰ卷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A.爆满出类拔粹筹码备受青睐B.呕气众口铄金渎职感恩戴德C.修缮委屈求全嬗变冒然行事D.胡诌文恬武嬉座落名门望族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他这次旅游回来,真是大开了眼界。在小组交流时,他侃侃而谈
试题预览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综合测试题

第Ⅰ卷
一、(12分,每小题3分)
1. 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 爆满     出类拔粹     筹码     备受青睐
B. 呕气     众口铄金     渎职     感恩戴德
C. 修缮     委屈求全     嬗变     冒然行事
D. 胡诌     文恬武嬉     座落     名门望族
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 他这次旅游回来,真是大开了眼界。在小组交流时,他侃侃而谈,让大家羡慕不已。
B. 在这次唐宋八大家散文阅读交流会上,大家交流了各自的阅读心得。交流场面热烈,大家兴味盎然,不亦乐乎。
C. 深秋的夜晚,凉风习习,大家在田埂上说着,笑着,脸上洋溢着满意的神情,都感到大快人心。
D. 王教授的讲座深入浅出,生动有趣,在场所有的学生都听得出神入化。讲座结束后,大家纷纷请王教授签名。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食品药品监管系统要对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高度负责任的态度,依法加强食品药品监管,让人民群众吃上放心食品,用上放心药。
B.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统筹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同时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农村建设的各个方面。
C. 对“只差一点”享受不了低保、而实际生活又十分困难的家庭,一些上海市基层政府部门启动专项帮困资金和多方联动机制,一对一、点对点上门为他们排忧解难。
D. 目前,各类广告中存在的故意使用错别字或用谐音乱改成语的现象较为严重,谐音广告语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起到“混淆视听”,而像滥用人名作为品牌等等行为,正反映着当前社会的浮躁。
4.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宋代散文充分继承了韩柳古文运动的文学遗产,它的笔法和布局很有特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总之,宋代散文正是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展现出它的风格特征。
①还善于发挥虚字的作用 ②儒雅舒缓而曲尽其妙 ③平易自然而流畅婉转 ④如《醉翁亭记》就将“也”的艺术特点发挥到了极致⑤它的语言以明白如画见长⑥常通过洋洋洒洒的铺叙来呈现对象
A. ④①⑥③②⑤                  B. ②③⑤⑥①④     
C. ③②⑥⑤①④                  D. ③①④⑥②⑤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唐代古文运动和宋代新古文运动都以反对贵族的骈文浮靡文风为出发点,高举起恢复先秦两汉古散文传统旗帜,但是两者仍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
从理论指导思想来看,唐代古文运动是以倡导儒道思想为其立足点,标榜文以“志道”、“明道”的,这当然在反骈文的内容空泛和形式华靡方面有其革新意义,但其狭隘的、先验的理论缺陷,却导致了创作实践上的困窘,最后使运动遭致夭折;宋代新古文运动则是在总结了“文以载道”的沉痛教训中,通向了“切于事实”、“学以致其道”的以社会内部规律为“道”的正确道路,最终完成了运动的革新任务。
从创作实践来看,唐代古文运动在继承和发扬先秦两汉散文的古朴简洁、形象鲜明、犀利明快的优秀传统方面,具有其卓越的成就,但由于韩愈等人过分追求“古道”、“古辞”,使其散文创作逐渐步入追逐古奥新奇和模仿古书的歧路之中,形成诘屈聱牙、生僻艰涩的文风,从而走到了他自己所期望的“陈言务去”,“文从字顺”的反面。宋代新古文运动则在理顺了“文”、“道”关系和文学与现实的关系的同时,摈弃了先验的、狭隘的单纯儒道观念的羁绊,并在生活实践和广泛联系群众的基础上创造了平易晓畅、通俗自然的新文体、新文风,从而出现了散文创作的空前繁荣。
从斗争方法上看,唐代古文运动对骈文的斗争,是采取了水火不相容的绝对化的鄙弃态度,而对骈文的历史存在、特别是它在艺术美感方面的作用估计不足,结果,当其自身走向语辞艰深的绝路上时,浮艳骈文反而得以乘机重新泛滥。宋代新古文运动则自欧阳修、苏轼等领袖起,从创作上对骈文和西昆体采取了从内部进行釜底抽薪的改造方法,大胆地、批判地吸取了骈文艺术形式上的某些长处,从而创造了骈散结合、内容充实、音韵铿锵、文字优美的新文体。
由于唐代古文运动的指导思想、创作实践、斗争方法等局限,只能使其影响止于贵族士大夫的狭小圈子之中;宋代新古文运动却由于城市经济的迅猛发展,印刷术的发明等促成了文化的鼎盛和普及,作家们又在其屡遭贬谪的生活中汲取了平民意识的营养,使他们的创作冲破了贵族士大夫的狭小天地而走向了广泛的平民群体中。                                             
                                      (朱靖华《唐宋散文精华分卷.序》有删改)
5.从原文看,下列对唐宋古文运动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唐代古文运动以倡导儒道思想为立足点,标榜文以“志道”、“明道”,这与宋代古文运动强调的“学以致其道”是一致的。
B.韩愈等人追求“古道”、“古辞”,从而使其散文达到“陈言务去”、“文从字顺”的境界。
C.宋代新古文运动理顺了“文”、“道”关系和文学与现实的关系,摈弃了儒家学说,出现了散文创作的空前繁荣。
D唐代古文运动未能阻止浮艳骈文的泛滥,宋代新古文运动则能批判吸收骈文的长处,因而创作出新的文体。
6.以下不属于对唐代古文运动失败原因分析的一项是
A.狭隘的、先验的理论缺陷,导致了唐代古文运动在创作实践上的困窘。
B. 继承和发扬先秦两汉散文的古朴简洁、形象鲜明、犀利明快的传统。
C唐代散文创作逐渐步入追逐古奥新奇和模仿古书的歧路之中,形成诘屈聱牙、生僻艰涩的文风。
D唐代古文运动影响范围只能止于贵族士大夫的狭小圈子之中,难以走向广泛的平民群体中。
7.依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错误的一项是
A.唐代古文运动与宋代新古文运动有着相当大的差异,这表明宋代散文的艺术成就要高于唐代散文。
B.宋代新古文运动的成功与它以社会生活内部规律为“道”,注重生活实践,批判吸收骈文长处等有密切的关系。
C.唐代古文运动也有其不可磨灭的贡献。如它继承发扬了先秦西汉散文传统,反对骈文内容的空泛和形式华靡的文风等。
D尽管.唐宋古文运动有着本质的区别,但它们之间仍有着密切的关联,唐宋古文运动推动了唐宋散文的极大发展。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一10题。
灵壁张氏园亭记
苏轼
道京师而东,水浮浊流,陆走黄尘,陂田苍莽,行者倦厌。凡八百里,始得灵壁张氏之园于汴之阳。其外修竹森然以高,乔木蓊然以深。其中因汴之余浸以为陂池,取山之怪石以为岩阜。蒲苇莲芡,有江湖之思;椅桐桧柏,有山林之气;奇花美草,有京洛之态;华堂厦屋,有吴蜀之巧。其深可以隐,其富可以养。果蔬可以饱邻里,鱼龟笋茹可以馈四方之宾客。余自彭城移守吴兴,由宋登舟,三宿而至其下。肩舆叩门,见张氏之子硕。硕求余文以记之。
维张氏世有显人,自其伯父殿中君,与其先人通判府君,始家灵壁,而为此园,作兰皋之亭以养其亲。其后出仕于朝,名闻一时,推其余力,日增治之,于今五十余年矣。其木皆十围,岸谷隐然。凡园之百物,无一不可人意者,信其用力之多且久也。
古之君子,不必仕,不必不仕。必仕则忘其身,必不仕则忘其君。譬之饮食,适于饥饱而已。然士罕能蹈其义、赴其节。处者安于故而难出,出者狃于利而忘返。于是有违亲绝俗之讥,怀禄苟安之弊。今张氏之先君,所以为其子孙之计虑者远且周,是故筑室艺园于汴、泗之间,舟车冠盖之冲,凡朝夕之奉,燕游之乐,不求而足。使其子孙开门而出仕,则跬步市朝之上;闭门而归隐,则俯仰山林之下。于以养生治性,行义求志,无适而不可。故其子孙仕者皆有循吏良能之称,处者皆有节士廉退之行。盖其先君子之泽也。
余为彭城二年,乐其土风,将去不忍,而彭城之父老亦莫余厌也,将买田于泗水之上而老焉。南望灵壁,鸡犬之声相闻,幅巾杖屦,岁时往来于张氏之园,以与其子孙游,将必有日矣。元丰二年三月二十七日记。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始家灵壁,而为此园          家:定居
B. 其后出仕于朝,名闻一时      闻:出名
C推其余力,日增治之           治:治理
D. 无适而不可                  适:适合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其外修竹森然以高                   始得灵壁张氏之园于汴之阳
A.                                B.
     硕求余文以记之                     将买田于泗水之上而老焉

其中因汴之余浸以为陂池                所以为其子孙之计虑者远且周
C.                                   D.                                                                      
    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             楚人之所以为乐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通过记述灵壁张氏园亭的地理位置、景物、规模、用处及其建筑始末,来抒发作者的感慨。
B. 本文的重心是围绕“不必仕,不必不仕”这一命题所进行的探讨,及其所作出的抉择。作者力图对这两方面都作出合理的解释,以维系其精神的平衡,摆脱仕宦不遇的烦恼和痛苦。
C. 苏轼认为张氏园亭“其深可以隐,其富可以养”,是出仕、退隐的理想去处。出仕,有庄园的物产可以养其亲;退隐,可为全身远祸找到一块理想的乐土。
 D. 文章熔记叙、描写、抒情于一炉,长短句式相互搭配,间以一连串对偶句式的穿插,使行文如行云流水一般。
第II卷
四、(23分)
11.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凡园之百物,无一不可人意者,信其用力之多且久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故其子孙仕者皆有循吏良能之称,处者皆有节士廉退之行。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岁时往来于张氏之园,以与其子孙游,将必有日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同王徵君湘中有怀 
 张 谓
八月洞庭秋,潇湘水北流。
还家万里梦,为客五更愁。
不用开书帙,偏宜上酒楼。
故人京洛满,何日复同游?
(1)首联对景兴起,表面上没有惊人之语,却包孕了丰富的内涵。试联系全诗加以解说。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5分)
(1)千百年来,酒成为中国古典文学永恒的主题。古圣先贤让酒与他们的作品一同灿烂。试默写出下列与酒相关的佳句。
  “______________,在乎山水之间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______________,莫使金樽空对月。”(李白《将进酒》)
    “明月几时有,______________, 不知天上宫阙,今昔是何年。(苏轼《水调歌头》)                                         
(2)“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教养的证据(节选)
毕淑敏
什么叫教养呢?辞典上说是“文化和品德的修养”,但我更愿意理解为“因教育而养成的优良品质和习惯。” 
一个人可以受过教育,但他可能依然是没有教养的。就像一个人可以不停地吃东西,但他的肠胃不吸收,竹篮打水一场空,还是骨瘦如柴。不过这话似乎不能反过来说——一个人没有受过系统的教育,他却能够很有教养。
…… 
  教养和财富一样,是需要证据的。你说你有钱不成,得拿出一个资产证明。教养的证据不是你读过多少书,家庭背景如何显赫,也不是你通晓多少礼节规范,能够熟练使用刀叉会穿晚礼服……这些仅仅是一些表面的气泡,最关键的证据可能有如下若干。 
  热爱大自然。把它列为有教养的证据之首,是因为一个不懂得敬畏大自然,不知道人类渺小的人,必是井底之蛙,与教养谬之千里。这也许怪不得他,因为如果不经教育,一个人是很难自发地懂得宇宙之大和人类的微薄的。没有相应的自然科学知识,人除了显得蒙昧和狭隘以外,注定也是盲目傲慢的。之所以从小就教育孩子要爱护花草,正是这种伟大感悟的最基本的训练。若是看到一个成人野蛮地攀折林木,通常人们就会毫不迟疑地评判道——这个人太没有教养了。可见教养和绿色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懂得与自然协调地相处,懂得爱护无言的植物的人,推而广之,他多半也可能会爱惜更多的动物,爱护自己的同类。 
一个有教养的人,应该能够自如地运用公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内心和同他人交流,并能妥帖地付诸文字。我所说的公共语言,是指大家——从普通民众到知识分子都能理解的清洁和明亮的语言,在这个千帆竞发的时代,太多的人,只会说他那个行业的内部语言,只会说机器仪器能听懂的语言,却不懂得和人亲密的交流。这不是一个批评,而是一个事实。和人的交流的掌握,特别是和陌生人的沟通,通常不是自发产生的,是要通过学习和练习来获得的。一个没有受过教育的人,他所掌握的词汇是有限和贫乏的,除了描绘自己的生理感受,比如饿了、渴了、睡觉以及生殖的欲望之外,他们对于自己的内心感知甚为模糊,不通过学习,难以明确恰当地将它表达出来。那些虽然拥有一技之长,但无法精彩地运用公共语言这种神圣的媒介,来沟通和解读自我心灵的人,难以算是一个有教养的人。技术是用来谋生的,而仅仅具有谋生的本领是不够的。就像豺狼也会自发地猎取食物一样,那是近乎无需教育也可掌握的本能。而人,毫无疑问地应比豺狼更高一筹。
…….
有教养的人知道仰视高山和宇宙,知道仰视那些伟大的发现和人格,知道对于自己无法企及的高度表达尊重,而不是糊涂地闭上眼睛或是居心叵测地嘲讽。 
                    (摘自《今世的五百次回眸》, 花山文艺出版社2006年1月版)
14.教养的证据有哪些?试根据节选的几段文字加以概括。(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原文作者还为我们列举了一些教养的证据,如果让你补充这张教养的证据清单,你会添加什么内容,试简要阐述理由。(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为什么说“一个人可以受过教育,但他可能依然是没有教养的”?(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试对本文的写作技巧作简要赏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15分)
18.班级举行“走进唐宋八大家”专题活动。请你撰写两段主持人串台词,将下列三个板块串联起来。要求:符合作者风格,衔接自然,简明得体,每段在50字以内。(5分)
第一板块:“走近柳宗元”结束。
串台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板块:“走近苏轼”结束。
串台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板块:“走近欧阳修”
19. 在唐宋山水游记散文中,我们领略了众多名胜古迹,请你根据相关课文内容,为下列名胜撰写一副对联。(任选一处)(4分)
(1)醉翁亭(2)黄州快哉亭(3)赤壁(4)墨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学校为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师生创建优美和谐的校园人文环境,在全校开展用名言点亮美丽校园的活动。现摘录一则,请你从内容和表现手法的角度加以评赏,然后自己也尝试写一则。(6分)
(1)青青草坪,悠悠我心,只为君故,常绿至今
评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6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有一天,一位农夫弯着腰在院子里锄草,天气很热,他满头大汗,汗珠不停地顺着脸颊流下来。“可恶的杂草!假如没有这些杂草,我的院子一定很漂亮。”
有一棵被拔起的小草回答农夫:“也许,你从来也没有想过,我们也是很有用处的,我们把根伸进泥土里,等于在耕耘泥土,下雨时,我们防止泥土被雨水冲掉,干涸式,我们阻止强风吹起沙尘,我们是替你守卫院子的卫兵,如果没有我们,你根本不可能享受到种花、赏花的乐趣,所以希望你在看到花儿盛开之余,也能想起我们的好处。”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
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一、(12分,每小题3分)
1.C (A粹-萃 B呕-怄 C 屈-曲 冒-贸 D 座-坐)
2.B(“侃侃而谈”形容说话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大快人心”指坏人坏事受到惩罚,使人们心里感到痛快。“出神入化”形容技艺高超。)
3.B (A在“对人民群众”前加“以”C将“一些”调到“上海市”后 D“混淆视听”后缺少宾语。
4.C
二、(9分,每小题3分)
5.D (A 与“学以致其道”并不一致。 B 达到“陈言务去”“文从字顺”的反面。C摈弃了先验的、狭隘的单纯儒道观念的羁绊。)
6.B  (这是讲值得肯定的地方,并不是导致唐代古文运动失败的原因。)
7.A  (从文中信息推断不出)
三、(9分,每小题3分)
8.C (治:修建 )
9.B( A相当于“而”;连词,来。C凭,介词;于是,连词。D替,介词;成为,动词。) 10.D (熔记叙、描写、议论、抒情于一炉)
四、(23分)
11.(10分)
(1)大凡园中的各种景物,没有一样不令人赏心悦目的,他们确实是花了许多力气和花了很长时间。
(2) 因此他们的子孙凡出仕的人都获得了循良的名声,凡在家不仕的人都保持了高洁谦退的德行。
(3)时时往来于张氏之园,来与他们的子孙交游,我相信这一天已为时不远了。
12.(8分)
(1)秋天本是令人善感多怀的季节,何况是家乡在北方的诗人面对洞庭之秋?湘江北去本是客观的自然现象,但多感的诗人怎么会不联想到自己还不如江水,久久滞留南方?(意思答对即可)
(2)虚实结合。“万里梦,点空间,极言乡关京国之遥远,此为虚写;“五更愁”,点时间,极言客居他乡时怀念之深,此为实写。
13.(5分)
(1)醉翁之意不在酒    人生得意须尽欢   把酒问青天
(2)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常在于险远
五、(22分)
14.(6分)
①热爱大自然;②善于表达交流(自如地运用公共的语言);③懂得谦让,学会尊重。
15.(6分)
如:目光远大。因为一个人只有具有远大的目标,才能在前进中不会迷失方向,迷失自我。在遇到挫折时,仍会对前途充满信心。(提示:也可以从心胸开阔、坚毅勤勉、吃苦耐劳、学会合作等角度思考。分析言之成理即可。)
16.(4分)
  一个人虽然受到了不少教育,但如果他不能由此养成自己良好的品质和习惯,那就仍不能算是有教养的人。
17(6分)
  (1)运用比喻说理;(2)这样写形象生动,通俗易懂,深入浅出,让读者对所说明的道理有了形象的认识。
六、(15分)
18.(5分)
略。(要点:①第一条要能显示柳宗元与苏轼风格的不同;第二条要能显示苏轼与欧阳修的风格差异。②讲究衔接,自然得体  ③符合自数要求。)
19.(4分)符合对联的基本要求,字数相等,词性、平仄基本相对。同时还要体现名胜的特点。如,醉翁亭: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20.(6分)例句化用了曹操《短歌行》中的诗句,使其具有了一定的文化底蕴,同时,拟人手法的运用,让人感到非常亲切,感受到草坪与人的一片情谊。使人们对草坪的爱油然而生。
例:(1)弯一弯腰,拾起一份美丽;轻声问候,传送一片温馨。(2)即使不能成为太阳和月亮,也要作一颗流星画出生命完美的轨迹。
七、(60分)
21.(60分)
略。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离开京师向东行,河水里卷着浊泥,道路上飞起黄尘,高坡田野苍莽暗淡,使行路的人感到疲倦。走了共八百里,才来到汴水之北灵壁张氏家的园林。从外面就可以看到茂密的修竹,粗大荫郁的乔木,园中借汴水的支流,建成池塘;又凿取山上的怪石,堆成假山。园中的蒲草芦苇莲花菱角,让人联想起江湖的秀美;青桐翠柏,让人感觉到山林的清爽;奇花异草,让人回忆起京、洛的繁华;高堂大厦,有吴蜀之地建筑的精巧。园中深广可以隐居,出产丰饶可以养家。瓜果蔬菜可以馈赠邻里,鱼鳖新笋可以招待来自远方的宾客。我从徐州改知湖州,由应天府乘船,三天后到达张氏园亭。我坐着小轿来到他家门前,见到了张氏的儿子张硕。张硕请我写一篇文章为记。
张家世世代代都有显达的人,从他伯父殿中君和他父亲通判府君那一代,开始在灵壁县定居,于是建造了这个园子,在池边修建了一座亭台奉养双亲。后来他们到朝中做官,在当时很有名望。用剩余的资财,不断地增修扩建,到现在五十多年了。园子里的树木都已长成十围之粗,浓荫遮蔽了河岸。大凡园中的各种景物,没有一样不令人赏心悦目的,他们确实是花了许多力气和花了很长时间。 
古代的君子,不是非要做官,也不必一定不做官。非要做官就容易忘掉自我,一定不做官就容易忘掉国君。就像饮食一样,自己感到适意就行了。然而士子很难做到合于古人所说的君臣节义。居于乡野的人安于现状不愿外出做官,外出做官的人为利益所牵而不愿退居。于是他们就有了违拗亲情自命高洁或贪图利禄苟且偷安的弊病。如今张氏的先人,为子孙后代考虑得长远而周到,所以把建筑居室种植园林的地址选择在汴水、泗水之间,此地是舟船车马官员来往的要冲。凡衣食之需,饮宴游览之乐,不必刻意追求就能满足。让他们的子孙迈出家门出去做官,朝堂不过几步之遥;闭上院门回家隐居,就可以坐卧于山林之内。对于贻养性情,推行仁义保持志节,无一不非常适合。因此他们的子孙凡出仕的人都获得了循良的名声,凡在家不仕的人都保持了高洁谦退的德行。这都是他们先人的余荫。 
我在徐州做了两年知州,很喜欢那里的风土人情,不忍心离去,而徐州的父老也并不厌弃我,我打算在泗水滨买地归老。往南可以望见灵壁,鸡犬之声相闻,头裹幅巾手拄竹杖,时时往来于张氏之园,与他们的子孙交游,我相信这一天已为时不远了。 
元丰二年三月二十七日记。 (222.87.159.16)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二 选择性必修 日常专题训练


上一个『《六国年表》能力自测题』  下一个『上附中2010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卷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