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口中学2011年中考模拟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中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马口中学2011年中考模拟试题(九年级总复习 部编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中考适应性试卷一、积累与运用(20分)1、将词语中拼音代表的汉字与错别字的改正子工整的书写在田字格内。尽态极研冥思暇想相形见chù眼花liáo乱 2、按要求默写。(6分)(1)行到水穷处,。(2),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3)《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恬淡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4)古代诗歌
试题预览
中考适应性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将词语中拼音代表的汉字与错别字的改正子工整的书写在田字格内。
尽态极研  冥思暇想  相形见chù  眼花liáo乱


2、按要求默写。(6分)
(1)行到水穷处,               。
(2)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3)《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恬淡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
               ,               。
(4)古代诗歌史上,“酒”是诗人吟咏的源泉,请你写出古诗词中含有“酒”字的一联语句。
               ,               。
3、近年CCTV-10经常播放一条公益广告,即“高度决定视野,角度改变态度,尺度把握人生。”语言典雅凝练,但很多人不明白其中的意思,请你用简单通俗的语言,解说这个广告要告诉人们的道理或启示。(可任意选择其中的两个点)
                                                                             
                                                                               
4、名著阅读。(4分)
(1)A赶将去,只见这边一个客人B从松林里走将出来,手里拿一个瓢,便来桶里舀了一瓢酒。A看见,抢来劈手夺住,望桶里一倾,便盖了桶盖,将瓢望地下一丢,口里说道……
这段文字出自《水浒传》,是“      _”故事中的一段描写,文中的AB代表的人物分别是       _、      _。 作者用一连串的动词将 A 的动作描绘得分外连贯紧凑。A明明是在_            ,却好像是为了一瓢酒而情急,逼真的表演最终消除了对方的疑虑。(4分)
5、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们的家乡孝感有着独特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风土人情。了解家乡、热爱家乡,让我们先从乡音开始吧!你们班这次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准备安排到民间去“采风”,活动的主题是:认识谚语。
相关链接:谚语是在群众中间流传的固定语句,用简单通俗的话反映出深刻的道理。如“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1)作为这次活动中一个“采风”小组的负责人,你们准备怎样开展活动?请拟定两种具体的调查方法。                                                                   
                                                                   
(2)活动总结:在这次活动中,你做了哪些工作?对家乡有了什么新的认识?你受到什么启发?请从以上三个方面写出一个简短的活动总结。
                                                                                                                                      
                                                                              
二、阅读与欣赏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6---7题。(4分)

登岳阳楼(其一)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恨悲。
6、这是一首借景抒情诗,诗人借登楼绘景,抒写了他             、            的悲愤与慨叹。
7、下面是对该诗的解读,有误的一项是(    )
A、首联、颔联等侧重写景,但在写景中渗透出厚重的历史感和些许的惆怅情。
B、颈联、尾联转往返抒写亡国之臣的愤懑和诗人的顾影自怜。
C、把自己切身的感受巧妙地融于写景之中,把自身的情感融于严酷的社会现实之中,给人一种景情相生、现实与自我相融的艺术魅力是该诗最突出的特点。
D、本诗对仗工整,用典自然,写景虚实相生,抒怀慷慨雄阔。
(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8---11题(10分)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8、选出加点词没有错误的一项(   ):
  A、所恶有甚于死者(甚:厉害)       B、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得到)
  C、乡为身死而不受(乡:乡亲)       D、故患有所不辟也(患:患病)
9、用自己的话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10、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用“行人弗受”与“乞人不屑”两个反面例子来证明“义”的重要。。
  B、本文以“鱼”和“熊掌”为喻,说明在人生的道路上,会面临许多重要的抉择,我们应以“义”为重,为了维护它,要不惜做到“舍生而取义”。
  C、第二段通过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来阐明不应该为物欲而丧失本心。
  D、文中运用了不少两两相对的句子,形式优美,情感强烈,说理透彻精辟。
E、本文从“主张舍生取义”和“反对见利忘义”两个角度来论证论点。
11、古往今来,有许多“舍生取义”的志士仁人,请你举出一例,并简要说说他(她)的事迹。(不超过20字)         
                                                                        


(三)、阅读《一生的欠条》,完成12---17题(17分)
一生的欠条
    大学毕业那年,父亲求亲告友,在家乡小城给我找了份他认为蛮体面的工作,我却毫不犹豫地放弃了,决定到外面闯一闯。那晚,我和父亲深谈,描绘自己的理想抱负。父亲说我心比天高,母亲则在一旁抹眼泪,都苦口婆心地劝我留下。我却冥顽不化,非要“走出去”。 
  父亲终于问:“你决定去哪里呢?” 
  我思虑半天,摇摇头。 
  父亲抽着劣质烟,良久,才一字一顿地说:“儿大不由爹呀,你已经是成年人了,以后的路怎么走自己看着办吧。” 
  父亲同意了!那一刻,我为父亲无奈的妥协和“支持”而感激涕零,默默发誓,一定不让父母失望! 
  第二天一早,我收拾好简单的行囊,踌躇再三,还是硬着头皮向父亲索要路费。从小学到大学毕业,十几年里,我不知向父亲伸手要了多少次钱,但总觉得都是天经地义的,唯有这一次,我心里特别发虚。我劝自己说:这是最后一次向父亲伸手要钱! 
  于是,我怯怯地去找父亲,不想屋里屋外到处找都找不到。正在做早饭的母亲戚然地说:“你父亲一早就到集镇上给你寻钱去了。出门在外,人地两生,没钱咋行。可咱家的情况你也知道,为了给你找工作,家底已掏空了。”母亲说着,皲裂的双手仍在冰凉的水盆里搓洗着红薯,眼圈红红的,有些浮肿。我不知道该如何抚慰母亲,只能木然地站着,心如刀绞。 
  父亲回来时已是半晌,身后还跟着一个人,原来是个粮贩。父亲要卖家中的麦子。那几年丰产不丰收,粮食贱得要命,父亲一直舍不得卖。可是那天,父亲一下子卖了几千斤,装了整整一三轮车。 
  还没等我开口,父亲就把2000元卖粮款交到了我手里,我感激涕零,讷讷不能言。可出乎我意料的是,父亲竟然板着脸,冷冷地说:“写个欠条,这钱是借给你的。你已经长大了,该自己负责自己了!”他语气果断,不容置疑。我目瞪口呆地看着父亲,像看一个陌生人,难以置信。可是父亲已经拿来了纸和笔,摊在桌上。父亲的不近人情,让我失望到了极点,内心五味杂陈。就要离家远走,父亲一句祝福和叮咛的话都没有,只让我留一张冷冰冰的欠条! 
  恼恨、气愤一并涌上心头,我抓起笔,以最快的速度写下欠条,头也不回地走了,泪水流了满脸,但更憋着一股劲:一定要尽快赎回欠条,哪怕再难,让父亲看看儿子不是孬种! 
  我辗转漂到了省城。一天、两天、三天……我像一只无头苍蝇在这个城市里东闯西撞。人才市场、街头广告、报纸招聘,不放过任何一次希望。 
  一个星期后,凭着自己的一支笔,我在一家广告公司谋得了一份文案的工作。在工作之余,我没忘给自己充电,时有文章在省内外的报刊上发表。半年后,我又跳槽到了一家报社。这期间,我只应景式地往家里打了两次电话,每次都以工作忙为借口匆匆挂断,心里仍然对父亲满怀怨恨。 
  到报社发了第一笔工资后,我径自回了家。父亲对我的不期而归大感意外,一迭声问我在省城怎么样,坐啥车回来的,回来有急事吗……听得我心烦意乱。我冷冷敷衍着,同时郑重地掏出2000元钱,向父亲索要欠条。 
  父亲一愣,然后缓缓走到里间,打开箱子,从一本旧书里取出了那张崭新的欠条。没等我伸出手,父亲就当面把欠条撕了,又一把推开我的2000元,坐了下来。他抽着旱烟,有些伤感地说:“当时让你写欠条,也是怕你年少轻狂,半途而废,逼着你往前走呢。你走时那种眼神,让我心里不好受到今天!要说欠的,2000元你以为就能还清吗?” 
  我脸红了。一张欠条就让我气愤难平,哪能体谅父亲的一片苦心? 
  “城里花销大,钱你留着。孩子给父母最好的回报,就是自个儿能自立自强,过上好日子!” 
  父亲说着,用粗黑的大手抹了抹眼角,让我陡然心酸。我蹲下身去,把地上的小纸片捡了起来。我要把它重新粘好,随时带在身边,时刻铭记这张欠条里蕴含的绵长的情意。
12、请用简洁的文字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2分)
                                                                                
                                                                                 
13、文章作者的围绕着“一张欠条”感情经历怎样的变化过程,请用短语进行概括。(4分)
感激涕零→           →            →          陡然心酸→            
14、父亲当时让我写下“一张欠条”的真实意图是什么?(2分)
                                                                                     
                                                                                    
15、你觉得“父亲”是怎样的一个人?(2分)
                                                                                    
                                                                                   
16、文章的题目为什么不用“一张欠条”而用“一生的欠条”?文章以此为题有何作用?(4分)
                                                                                    
                                                                                 
17、“父亲”要我写欠条时“语气果断,不容置疑”,而撕欠条后却有些“伤感”,这是否前后矛盾?为什么?(3分)
                                                                                    
                                                                                 
(四)阅读《“磨”到最后》,完成18—22题。(13分)
                      “磨”到最后(王晓河)
  ①“我磨墨,墨磨我”,这是画家韩羽的一枚书法印章。他自幼热爱文学、戏剧。搞漫画创作,是在上世纪50年代初期开始的。那时,他向省报投稿,天天投,天天退,如此持续了几年,把美术编辑都投怕了。他在回顾自己的成长过程时曾幽默地写下了如此对联:“惯以坏画充好画,聊将嘘声作赞声。”
  ②两个“磨”字,意蕴深远,耐人寻味。磨墨,“朵朵花开淡墨痕”,磨我,独树一帜丹青手。他的书画功底老到、深厚,不但“磨”进了电影、戏剧,而且“磨”进了书法、“磨”进了文章杂学。他的书、画、文章,外行觉得有意思,内行觉得见功夫,堪称独一无二。他创作极认真,圈里人都知道,韩先生一是作画少,另就是自己不满意的作品绝不拿出来,而是撕掉。他的标准不是创作不出手,他不愿重复自己,不愿复制自己。他的作品轻松好玩,令人赏心悦目,据说他的创作过程是很痛苦的。先是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继而掼笔撕纸、长吁短叹,久不得其要,继而灵感偶至,马上抓住。韩羽的“磨”字诀给人生以太多的教益。
  ③磨,磨难、磨炼、磨砺、磨合……似乎都和人生有缘,所以许多人生警语,也都带着“磨”字:“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宝剑锋从磨砺出”……警示人们要认识磨、善待磨、不怕磨,要耐磨、多磨、自觉磨。“磨”是砥砺,增其锋利,“磨”是打造,锻出新生;“磨”是一次次与外力的对抗和较量,是一个个引发事物发生渐变的过程。《浮士德》里土地之神唱了这样一首人生之歌:“生潮中,业浪里,淘上复淘下,浮来又浮去,生而死,死而葬,一个永恒的大洋,一个连续的波浪,一个有光辉的生长……”其意蕴涵的也是“磨”。人生是“磨”而强,“磨”而亮,“磨”而奋发向上。有的人下岗了,却打拼出一番新天地;有的人失败了,却东山再起;有的双腿失灵,却走得更远了……自古雄才多磨难,酸甜苦辣各种滋味的“磨”,使得他们砺心练脑、强魂健魄,走向新生。
  ④巴尔扎克把他的创作经验概括为一句话,刻在他的手杖上:“我粉碎了每一个障碍!”19世纪后期,奥地利作家弗朗茨•卡夫卡,在总结他的一生特别是他的创作时,也引用过巴尔扎克这句话。但是他颠倒了这句话的主语和宾语,他说:“每一个障碍粉碎了我!”大师大见解,磨至粉碎,磨成双向,功夫深,力度大,质量高。不磨不粉碎障碍,无以前进;不磨不粉碎自己,无以提高。大凡德高望重者、事业辉煌者、叱咤风云者,莫不是磨着困难磨着自己、粉碎着障碍粉碎着自己,步向新生、步向辉煌的。有人想轻松之磨,磨来磨去无精神;有人作虚假之磨,碌碌无为度一生。所以,磨须有心有志,磨要脱胎换骨。
  ⑤贝多芬说:“卓越人的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于己的遭遇里百折不挠。”人生曲折,跌宕起伏,“万事如意”、“一帆风顺”,只是希冀和祝福,“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倒是司空见惯。然而,许多人对“磨”厌恶、惧怕,在他们心目中,一蹴而就是快慰,反反复复是窝囊,总想三板斧劈尽一切障碍,三把火烧出一片新天地,往往事与愿违。而磨砺临头不去“磨”,被动挨“磨”怨天尤人,如此人生态度则更不可取。
  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的诗句告诉世人,人生的磨击是少不了的,关键在于自身坚劲,经磨、耐磨、迎“磨”而上,就会磨出灿烂的人生。
18、 标题“‘磨’到最后”中的“磨”应如何理解?请用原文回答。(2分)
                                                                                    
                                                                                 
19、 本文第④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2分)
                                                                                    
                                                                                 
20、文章开头讲述了画家韩羽的故事,这样开头有什么作用?(3分)
                                                                                    
                                                                                 
21、作者说“人生是‘磨’而强,‘磨’而亮,‘磨’而奋发向上”的,请你为本文补充一个因“磨” 而成功的事例。(2分)
                                                                                    
                                                                                 
  22、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本文第(2)段中对韩羽捕捉灵感的描述,写出你的探究结果(至少两点)。(4分)
  材料一:这种非凡的灵感,往往产生于这样的过程:关注极其普通、甚至一闪念的想法,并对它反复推敲,逐渐充实。     (罗迦•费•因格《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材料二:创新大多起始于人大脑中产生的灵感,创新是人类想象力的产物。20世纪世界上最伟大的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当代世界最伟大的科学家霍金说:“推动科学前进的是个人的创见”。
  材料三:古今中外,只有少数人抓住部分灵感,不折不挠地完成了创新,实现了创新的价值,成了发明家、科学家。大多数普通老百姓都把自己的灵感都白白丢弃了,不知有多少科学技术飞跃发展的机会都是这样擦肩而过了,太多本来都可能通过创新发展成为伟人的普通人最后都归于平庸。
  材料四: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爱迪生
                                                                              
                                                                                 
三、写作实践(56分)
23、文章评改
总有一把钥匙属于自己
我痛恨写作!
我曾不止一次地对我的语文老师说这样的话。我不懂抒情,我不善叙述,我不会议论。每一次的作文都很让我头痛。
但是我很希望写好作文。我买作文选,我上作文课,我听作文讲座。我什么都去努力了,但是我依然不会写。看见别人笔下生花的大段大段文字,我依然只有干瞪眼,然后在心中暗暗地羡慕。
我尝试过无数写法,然而老师只是摇头。“这不适合你。”老师们重复。
我有一丝的绝望,一丝的放弃。然而我的语文老师没有。有这么一日,他请我与他同登紫金山,并说希望与我谈谈写作。
我去了,时为清晨。山顶的景观甚为奇美。从山顶俯视,山下的景色皆被蒙上一层轻纱。云雾渺渺,恍如仙境;清风许许,引人出尘。
正当我凝望出神时,老师问我景物可好不好,我回答“好”后老师又要我把他描述出来。 
我将我所见到的一一描述给了我的语文老师,老师听着频频点头——这是他第一次对我的文辞表示出赞许,我受到鼓舞,说得越发起劲,直到我将眼中的景色说遍。
老师听完,又问我记不记得,得到肯定的答复后,他立刻从包中拿出一沓纸与一支笔放在山顶小亭的石桌上要我把它写下来。
我拿起笔,将刚才的话记录了下来,按老师的要求自己把它读了一遍。” 老师问我感觉如何,我突然间茅塞顿开,脱口而出:“我懂了!”“懂了什么?”“我笔写我心。”
老师闻言,欣然微笑。“终于找到钥匙了。这下,明白如何写作文了吗?”我不言,只是点头微笑。心中又是另一片境界,不复混沌。
门道多几何,手握自己的钥匙,自有一扇属于我的门为我洞开着。
我终于找到了。总有一把钥匙,属于我自己。
(1)任选两个角度简评本文的优点。
                                                                             
                                                                               
(2)指出本文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修改意见。
                                                                              
                                                                                 
24、魅力,是一种颇能吸引人的力量。花的芬芳,鸟的歌唱,水的秀丽,山的雄伟……这是大自然的魅力。生活中我们同样会感受到“魅力”的存在:艺术的魅力,知识的魅力,人格的魅力,语言的魅力,城市的魅力,青春的魅力,等等。从魅力的持续性来看,有短暂的魅力,永恒的魅力;从魅力的显隐性来看,有内在魅力,外在魅力;从魅力的影响力来看,有强烈的魅力,平淡的魅力……魅力是心灵的天空里飘动的彩虹,是生命的琴弦奏出的美妙乐章。魅力是一道永不褪色的风景,世界因为魅力而变得瑰丽多姿,人生因为有魅力而丰富精彩。
请以“魅力”为话题作文,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1-2略3、“高度决定视野”—告诉人们要超越自身所处的环境去认识世界,从而比其他人更早更广的规划未来。“角度改变态度”---对同一事物,人们的观察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会不同甚至相反,因此对待事物的态度也会不同。劝勉人们从多角度分析问题。“尺度把握人生。”---劝勉人们把握好对待事物的分寸,对事物的处理既不能缺,也不能过,更不能不合时宜,这样才拥有成功的人生。(语言简洁,大意正确即可)4-7略8-11略
12、本文叙述了我到外面创业时,父亲让我写下了2000元的欠条,让我还债的经过,我从不理解变得感动。
13,恼恨气愤  满怀怨恨   冷冷敷衍   理解感动
14、激励我自强自立。
15、父亲是个勤劳,饱经风霜的农民形象,他爱自己的儿子,同时有希望儿子能够自强自立。
16、如果用一张欠条,不能更好的突出这张欠条在我生命中的不寻常的意义,一生的欠条含义更加丰富,它不仅是经费的欠条,更是对父母情意的欠条,这是我一生都不能够还清的,所谓谁言寸草心,报的三春晖。
17、略
18.“磨”是砥砺,增其锋利,“磨”是打造,锻出新生;“磨”是一次次与外力的对抗和较量,是一个个引发事物发生渐变的过程。
  19.举例论证、对比论证。   磨须有心志,磨要脱胎换骨。
  20.讲述故事开头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文章的论点,也作为文章的事实论据证明了中心论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4分,意思对即可)
  21.示例:①19世纪法国著名的画家米勒,生于农家,年时跟人学画,曾经画出来的画卖不出去,厌倦艺术。一度陷于贫困、苦恼和绝望的深渊。但美丽的乡村激起他的创作激情。他忍受了一切艰难,坚持创作,画出了许多著名的作品,如《播种者》等。②海伦•凯勒的事迹。③邰丽华成功的背后故事。④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
  22.①灵感对于创造而言是很重要的;②灵感要有心捕捉,要善于捕捉;③灵感来源于平时的艰苦的积累。……
23、略







语文答题卡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4分)


2、(6分)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3分)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二、阅读理解(44分)
(一)(4分)
6、(2分)_________、___________。

7、(2分)(     )
(二)(10分)
8、(2分)(    )
9、(4分)
(1)                                                           
(2)                                                           
10、(2分)(    )
11、(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17分)
12、(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4分)感激涕零→           →            →          陡然心酸→            

14、(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13分)
18、(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九年级 总复习 中考模拟卷


上一个『费县二中2009-2010年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  下一个『珙县中学初2012级2010秋第一次月考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