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中学语文寒假作业(三)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扬州中学语文寒假作业(三)(高二必修四 苏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扬州中学语文寒假作业(三)一、积累与运用(18分)1.下面句子中加线字的读音正确的是A.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zhànB.明月不谙离恨苦ānC.潦水尽而寒潭清liáoD.睢园绿竹suī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风格豪迈飘逸,色调瑰玮绚丽,语言清新自然,为继屈原之后,出现在我国诗坛的伟大的浪漫主义
试题预览
扬州中学语文寒假作业(三)
一、积累与运用(18分)
1.下面句子中加线字的读音正确的是
A.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zhàn              B.明月不谙离恨苦 ān
C.潦水尽而寒潭清 liáo                  D.睢园绿竹suī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风格豪迈飘逸,色调瑰玮绚丽,语言清新自然,为继屈原之后,出现在我国诗坛的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和杜甫齐名,人称“李杜”。
B.王勃,字子安,初唐诗人,他与杨炯、卢照邻、王维被人称为初唐四杰。
C.柳永,(?-约1053), 北宋词人. 原名三变, 后改名永, 字耆卿, 排行第七, 世称柳七、柳屯田. 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 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 创作了很多慢词, 铺叙刻画, 情景交融, 语言通俗, 音律谐婉, 在当时流传很广, “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
D.李清照:(1084-约1151)宋代女词人。字漱玉,号易安居士,李清照词风格清新婉丽,是婉约派的代表。创作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南渡前写闺怨、离愁词风侧重于清新明丽;南渡后抒浓愁、哀情,词风哀婉凄凉
3.下列对诗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名句,表明别后冷落凄清之感,写出一种典型的怀人境界,“杨柳岸”明写眼前景暗写别后情,含蓄而有余味。
B.“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不止交代离别的节令、时间、地点、气候,也不止烘托悲苦凄 凉气氛,更表达作者内心的痛苦。
C.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这是直间抒情句,作者借千里的烟波浩渺的暮霭来表现自己的愁苦,一为自己前途茫然而愁,更为离开了爱人而愁。  
D.“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姜姜惨惨戚戚。”这里词人巧妙地运用了叠字法,分三个层次由外在环境逐步写到人物的内心感受,并最终把人物内心的悲哀、孤独、寂寞、苦痛表现 得淋漓尽致。 
4.对下列词语解释不恰当的两项是(  )  
A.“襟三江而带五湖。”中的“襟”“带”都是意动用法。
B.“潦倒新停浊酒杯。”中的“新停”是“刚刚停止”的意思。
C.“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中的“凡”可解释为“总共”的意思。
D.“如听仙乐耳暂明”的“暂”是“暂时”的意思。
E.“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中的“怎生得黑”是“为什么生长得这么黑”的意思。
F.“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中的“下”是使动用法,使……放下。
5.下面句子中所用的修辞手法与“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相同的一项是(   )
A.尔来四万八 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B.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C.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D.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针对上海市闵行区城市交通行政执法大队的“钓鱼式执法”事件,有关人士指出,只有彻底解决出租车管理行业行政垄断的深层次矛盾,才能扬汤止沸,彻底平息事件。
B.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C.在以“高中阶段要不要文理分科”为主题的辩论赛上,正反双方的表现可谓半斤八两,势均力敌,所以格外精彩。
D.2009年第二批全国道德模范评选揭晓,共55人获此殊荣。一时间,河南辉县的裴春亮、滑县周国允等成了炙手可热的人物。
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3分)
A.全国恶性交通事故接连不断,为此公安部从8月15日在全国开展了为期两个月的严厉整治酒后驾驶交通违法的专项行动深受群众的欢迎。 
B.难道为了解决争端,赢得自己的爱而诉诸于武力,我们就应该表现出如此的不情愿吗?
C.我们不赞成应试教育,决不是主张取消考试,而是不赞成以应付升学考试为惟一目的,围绕应考开展教学活动的做法。
D.奥运地区能否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地区,重要标志是要出现新的商业中心,否则,这个地区将来也会有问题。
读下面的诗,完成8—9题。 
                          漫成一首 
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刺鸣。
8.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句从水中月影写起,描写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与“江清月近人”这句诗异曲同工。
B.第三句写白鹭屈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上,意境安谧、和平。
C.二、四两句分写了江风吹打桅灯、大鱼跃出水面的“动”,与一、三两句的“静”对比鲜明 
D.全诗通过写夜泊时的所见所闻,透露出诗人对平静、安 宁生活的向往。
9.这首诗的四句分别写了月、灯、鹭、鱼四景,四景又组成了一个统一的意境。下列四首诗中与这种写法相同的一首是
A.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B.门径俯清溪,茅檐古木齐。红尘飘不到,时有水禽啼。
C.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D.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二、诗歌鉴赏鉴赏
   (一)(18分)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账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别离,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10.解释划线词语(4分)
初歇                 竟               那堪               纵

11.在词中 作者主要选用了哪些意象,请选出两个意象来分析它们的特点?(4分)



12.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用什么写法写出什么情状?这种写法所创设的艺术境界可用《琵琶行》中的哪句诗来概括?(5分 )


13.清人刘熙载《艺概》中指出,柳永的词善于运用“点染”手法。所谓“点”指的是点明情感的内涵;所谓“染”指的是用景物来渲染烘托点明的情感。请你在《雨霖铃》一词中找出这样的句子,并说说这种写法的作用与效果。(5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少年游•早行      林仰 
霁霞散晓月犹明,疏木挂残星。山径人稀,翠萝深处,啼鸟两三声。 
霜华重迫驼裘冷,心共马蹄轻。十里青山,一溪流水,都做许多情。 
14.诗题为“早行”,诗人是如何表现“早”的?请作具体说明。(3分)  
答:                                                       
15.诗人写“啼鸟两三声”,营造了什么样的氛围?有怎样的表达效果?(2分)   答:                                                       
16.下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又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词句赏析。(5分)    答: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19分)
草堂 诗魂
  细雨蒙蒙,落叶飘飘。
  当我来时,又是茅屋为秋风所破的季节。老天像有意在营造一份思古幽情,像有意让人来品味一种人生意蕴——文章憎命达!
  茅屋而草堂,草堂而杜甫草堂,这绝代诗圣生命的一大栖息处,这和着一个风雨飘摇的时代、一个伟大灵魂沉吟的处所——杜甫草堂,早已咸了成都的杜甫草堂公园。草堂公园由大廨、诗史堂、工部祠和柴门等景观组成,给 成都人一个清幽的休息场所,也给远方慕名而来的游客以精神的慰藉。设施是对过往的纪念,也是对现在的经营。只是草堂,作为一个诗人艺术生命的凝结处,作为中国文学史的一个纠结点,作为一段历史的现象台,太有特点了,情绪也太浓重了。“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读清人顾复初的“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盘虎卧几诗客;先生亦流寓,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那副对联,更 让人嘘唏不已。茎兰兰担i尘萱苎与杜甫在世时命运的反差也太大了。然而,又让人坚信只要确实灿烂过,也就注定会占有辉煌。
  草堂足供观赏,甬道曲折,尽可徜徉,更何况又是细雨迷蒙,黄叶铺地!草堂,草堂,此时此际的草堂在诉说什么呢?从开元到天宝,《壮游》,《三吏》《三别》,《jb征》,《秋兴八首》,直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代诗史再现了一个时代,仅这些就足以彪炳青史了。这是杜甫的不朽,这是杜甫的辉煌,这也是杜甫的价值所在。舍此,我们又何以了然在一个大起大落的时代里,有一个愈老大愈清瘦愈苦寒的杜工部!这些是不必说的。但仅仅如此,就远不能了然杜甫诗歌抑郁沉雄的内在生命力,也远不能了然士人的用世之志与命运悲剧。这正是文章憎命达的命意所在,是其深层的人生意蕴所在,也是中国历史上人才的成就与命运的二律悖反。
  中华传统,士人总有一份天下之志、用世之心,更何况出身于奉儒守官世家的杜甫!杜甫曾抒写人生抱负:“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他希望一出山就占据要津,而且充满理想色彩——要让君王赶上传说中的尧舜,要使全国民风淳朴敦厚。志莫大焉!然而,命运总是跟人开玩笑,历史也总在捉弄志士仁人。由开元而天宝,张九龄罢相,李林甫上台,唐王朝也已今非昔比,贤能之人想说什么做什么都已不可能了。这是国家的不幸,时代的不幸,也注定了杜甫一生宏图大志的落空。肃宗即位后,杜甫表面上拥有一官半职,比如左拾遗、华州司功参军、工部员外郎,而实际上却 难有作为,薪俸也不足以养家。离开中原后,其行迹大略是同谷—锦城一夔州一潭州,同时他的生命也如一片黄叶飘到了尽头。
  可是,他的诗作却从此更加如长河激浪,深潭照物,映现出一代河山的风云、生灵的状貌。它们如钟,如鼓,回响在中华历史的长空。杜甫的命运就这样确定了,杜甫的历史角色及其创作成就也就这样确定了。这时我们再吟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诗句,就会发现,个人的遭际,在诗圣眼中已不算什么了,此时他所想的只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苦寒到此已极矣,而忧患、仁慈至此亦已极矣!杜甫之胸怀,杜甫之心地足以光照日月!“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或者说经邦济世,要的不就是这种德与才么?但是,风雨飘摇中的唐王朝抛弃了杜甫,而历史却于风雨飘摇中造就了另一个杜甫。这究竟是杜甫的不幸,还是杜甫的幸运呢?历史总是把一份生命的朴素,让人咀嚼得百味丛生。
流连一番,天色已晚,该走了。细雨依然。
17.从文中看,“草堂的文化意义”指的是什么?(不超过30个宇)(4分)
答:
18.从文章第四段看,“草堂在诉说什么呢?”请根据文意概括回答。(4分)
答:  
19.这篇文章写到了哪些方面的对比? 结合全文,简 要分析这种写法的好处。
答:

20.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文章通过分析《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诗句,鲜明地揭示了杜甫在风雨飘摇的时代,不顾个人生活的苦寒,关注国事,心忧苍生的伟大胸怀。
B.作者借用顾复初的对联抒发参观杜甫草堂的感慨,择取杜甫著名诗句阐述诗人的理想与情怀,引用贴切,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C.围绕“文章憎命达”这一中心,文章深入探讨了伟大诗人杜甫《壮游》、《三吏》《三别》、《北征》、《秋兴八首》以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诗的历史意义。
D.文章以写景和交代游踪开始,接着点明主旨,然后分别从草堂引发的观感、杜甫人生艺术道路两个方面展开叙述,最后以写景和交代游踪作结,结构完整,中心突出。
E.文章用“如长河激浪,深潭照物”形容杜甫诗歌波澜壮阔、想像奇特的浪漫色彩,用“如钟,如鼓,回响在中华历史的长空”形容杜甫诗歌超越时空的现实意义。
答:[    ][    ]
四.名篇名句填空(10分)
21.(1)                     ,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                         。
(2)关山难越,                  ;萍水相逢,                        。
(3)别有幽愁暗恨生,                      。                       ,铁骑突出刀枪鸣。
(4)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                      。
(5)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                         !
(6)明月不谙离愁苦,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2—24题。
人类征服流感之历程
从1918年到1919年,甲1型流感几乎传遍了全球,世界人口的一半以上受到了它的袭击,死亡人数比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死在炮火之下的人数还要多。1957年甲2型流感大流行。当年2月流行于中国贵州西部,4月扩散到全世界,共死亡几十万人。1968年甲3型流感大流行。发病率30%,病死率与1957年相近。2009年的全球多国爆发甲型H1N1流感疫情。
流感病毒分甲、乙、丙三型。甲型常引起世界性大流行;乙型可引起中等流行,多表现为兵营、学校等的“单位内爆发”;丙型多为散发病例,婴幼儿最易感染。目前虽有治疗药物和疫苗,主要是针对丙型感冒,只能降低发病率,而不能控制流行。流感中度流行的年度,世界每年约损失10多亿个工作日,死亡60万人以上。由于人们常将流感与感冒混同,视流感为“小病”,更应引起全人类的重视。
流感的产生与人类社会的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
环境的破坏已开始危及人类的健康。全球升温也将给人口稠密但对疾病毫无准备的富饶地区带来可怕的热带疾病等等。大气层的漏洞导致地球平均气温的上升,也使许多古典传染病“复活”,挪威、加拿大出现疟疾就是明显的例证。细菌在城市密集的人群中繁茂滋生,因为那里的人们经常保持身体的接触,吸入别人的废气。在水中、废物、房屋、家具和食物中滋生的细菌,会像一场烈火在烘干的大草原上迅速地蔓延。
古人用芳香疗法来医治疾病,绝大多数是采用熏蒸法,燃点乳香、沈香、檀香、玫瑰花等芳香物,用以驱逐秽气、杀虫灭菌,对流感的治疗和防止其蔓延有一定的效果。这与后来的消毒水防治相似。隔离、洗手、禁止随地吐痰是现代社会防止流感流行的常用方法。许多疾病都会通过唾沫和口痰传播,因此许多城市对随地吐痰都施以重罚。在中国的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对随地吐痰的罚款分别为600港元和500澳元。在人们还习惯于随地吐痰的情况下,不经过一个重罚严打的痛苦过程,就很难达到“不禁而止”的境界。现代人类采用综合防治法,如消毒、药物治疗、隔离、疫苗防治等。
1849年,英国著名的麻醉专家约翰•斯诺博士发表于关于霍乱传播问题的文章,提出了“粪便传播说”,在当时是破天荒的。1865年,路易•巴斯德提出了“疾病的病原说”。以巴斯德的名字命名的有两个:一是巴斯德氏鼠疫杆菌;二是巴黎的巴斯德大学。罗伯特•柯克他先后发现了霍乱杆菌、炭疽杆菌和结核杆菌,并因为发现炭疽杆菌和结核杆菌,获得1905年的诺贝尔医学奖。英国医生伦纳德•罗斯,从1890年起开始解剖蚊子,经过数年努力,终于发现了疟原虫的传播机制。为此他被授予1902年的诺贝尔医学奖。
22.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甲1型流感、甲2型流感、甲3型流感都是世界性大流行,每次死亡人数都在几十万人以上,其中甲2型流感和甲3型流感的发病率相近。
B.甲型流感流行的年度,世界每年约损失10多亿个工作日,死亡60万人以上。但由于人们常将流感与感冒混同,视为“小病”,未引起人类的重视。
C.许多城市对随地吐痰都施以重罚,是因为许多疾病都会通过唾沫和口痰传播。这种重罚最终可以达到“不禁而止”的境界。
D.在人类与流感对抗的历史上,科学家有的发现的病菌的传播原理,有的发现了新的病菌,他们都获得了特殊的荣誉。
23.根据文章内容,分条阐述传染性疾病产生的原因。(6分)
                                                                   
24.概括流感的分类、发病特点和主要的防治方法。(6分)
                                                                   

参考答案
1.C 2.B 3.C 4.DE 5.A
6.(B)A项:扬汤止沸:比喻办法不彻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C项:半斤八两:比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多含贬义)。D项:炙手可热——手摸上去感到热得烫人。比喻气焰很盛,权势很大。
7.答案:(C) A、句式杂糅。B、将“诉诸于”中的“于”去掉D、两面对一面。
8.C
9.C
10.刚刚停止;竞然;哪里忍受得住;纵然。
11.寒蝉、长亭、骤雨、烟波、暮霭、楚天、杨柳岸、晓风、残月等(分析略)
12.白描手法;难分难舍(依依惜别);此时无声胜有声。
13. “念去去”点明离别之情,“千里烟波”“暮霭沉沉”用景来烘托离情之愁之苦。
(二)
14.描写特征性的景物表现“早”:早霞已散,晓月犹明,残星未落,寒霜犹重。(3分。每点1分,答出其中三点可得满分。如仅抄写开头两句,未加说明,得1分)
15.清幽静谧(清静),以动衬静。(2分,每问1分)
16.诗人的心境是轻松愉悦。有直接表现:尽管霜重天冷,但诗人心情轻松,便觉马行轻快。间接表现:以景写情,心情愉悦,便觉青山流水皆有情,赏心悦目。(3分。“心境”1分,直接写心情2分,间接以景写情2分)
17.杜甫艺术生命的凝结处,文学史的一个纠结点,一段历史的观象台。
18.⑴一代诗史再现了一个时代 ⑵杜甫的苦寒人生 ⑶中国历史上人才的成就与命运的二律悖反(矛盾冲突)
19.⑴①昔日茅屋与今日杜甫草堂公园的对比 ②杜甫生前困顿落寞与身后巨大声誉的对比 ③杜甫的苦寒人生与辉煌创作成就的对比 ④杜甫的宏图大志与现实遭遇的对比 ⑤杜甫人生低谷与创作高峰的对比 ⑥杜甫不计个人遭际与心忧天下的对比⑵通过多方面的对比,层层深入,使“文章憎命达”的内涵更加丰富,内容表现更加集中。
20.B D
21.(略)
22.C(A、病死率相近。B、应是“中度”流行的年度D、文章并未提到约翰•斯诺获得何种特殊的荣誉。)
23.(6分)(1)、全球升温导致了热带疾病产生,还会使许多古典传染病“复活”。  
(2)城市膨胀,人口密度增大导致细菌的迅速蔓延。
24.(6分) 
(1)流感的分类:流感病毒甲、乙、丙三型。(1分)甲型常引起世界性大流行;乙型可引起中等流行;丙型多为散发病例。(2分)
(2)用熏蒸法或消毒水防治。(1分)隔离、洗手、禁止随地吐痰。(1分)综合防治法,如消毒、药物治疗、隔离、疫苗防治等.(1分) (61.155.62.50)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苏教版 高二 必修四 月考试卷


上一个『苏教版八年级下语文期末模拟试题』  下一个『七年级上期期中测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