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淮安五校2010-201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末试卷
试题
名称
江苏省淮安五校2010-201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高一上册 苏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淮安五校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对的一项是(3分)()A.挥斥方遒(qiú)灰烬(jìn)摭(zhí)拾不啻(dì)B.恪(kè)尽职守甄(zhēn)别商榷(què)倩(qiàn)影C.羽扇纶(guān)巾犄(jī)角坍(tān)圮熨(yùn)帖D.百舸(gě
试题预览
淮安五校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期末考试
语 文 试 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对的一项是(3分)             (   )
A.挥斥方遒(qiú)    灰烬(jìn)      摭(zhí)拾    不啻(d ì) 
B.恪(kè)尽职守     甄(zhē n)别    商榷(què)   倩(qiàn)影
C.羽扇纶(guān)巾   犄(jī)角       坍(tān)圮    熨(yùn)帖   
D.百舸(gě)争流     隽(jùn)永     田凫(fú)      慰藉(jiè)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3分)                (   )
A.我汗流浃背,四肢颤抖,恨不得立刻躺倒在那片刚刚开垦的泥土之上。
B.他也许能够成为著名学者、大哲人、卓越诗人,然而他永远不能成为完美无瑕的伟大人物。
C. 中国男篮以大比分输给西班牙队后,姚明怨声载道,指责队员缺乏战斗力。
D.味道不能写只能闻,你要身临其境去闻才能明白。
3. 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做题。(5分)
国际数学大师、数学最高奖“菲尔兹奖”得主丘成桐近日直言不讳地批评了国内疯狂的奥数热。他说,很多小孩子拚了命为念奥数,不是因为兴趣,而是因为家长的要求甚至是强迫,其他学科就不去学了,一心对付比赛,中国名校就抢着要这批拿了金牌的保送生。他举了个例子,他曾带一个年轻的博士后,此人少负天才美誉,12岁进大学,20岁博士毕业,后来成为他的博士后,第一年做得不错,第二年就进了精神病院。
请分析上面材料反映的情况,针对教育教学方面的问题,用概括性的语言拟两条建设性的意见。(每条不超过30字)
4. 把下面这段话补写完整,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4分)
给我一次困难,让我去懂得克服;给我一次挫折,     ▲         ;
    ▲      ;让我去学会反省;给我一次失望,     ▲         ;
     ▲     ;让我去学会振作;我感谢每一次带我走向成功的经历。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5-7题
樊哙传
舞阳侯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与高祖俱隐。初从高祖起丰,攻下沛。高祖为沛公,以哙为舍人。从攻胡陵、方与,还守丰,击泗水监丰下,破之。……项羽在戏下,欲攻沛公。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蔽之。时独沛公与张良得入坐,樊哙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到营。营卫止哙,哙直撞入,立帐下。项羽目之,问为谁。张良曰:“沛公参乘樊哙。”项羽曰:“壮士。”赐之卮酒彘。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项羽曰:“能复饮乎?”哙曰:“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且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以待大王。大王今日至,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项羽默然。沛公如厕,麾樊哙去。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诮让项羽,沛公事几殆。黥布反时,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绛、灌等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哙等见上流涕曰:“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
太史公曰:“吾适丰沛,问其遗老,观故萧、曹、樊哙、滕公之家,及其素,异哉所闻!方其鼓刀屠狗卖缯之时,岂自知附骥之尾,垂名汉廷,德流子孙哉?”
(节选自《史记•樊郦滕灌列传》)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  ②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B、①暴师霸上,以待大王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
C、①群臣绛、灌等莫敢入            ②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D、①项羽目之,问为谁。            ②范增数目项王。
6、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樊哙“勇猛豪爽”的一组是          (    )
①从攻胡陵、方与,还守丰。      ②营卫止哙,哙直撞入,立账下。
③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  ④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
⑤哙乃排闼直入。                ⑥哙等见上流涕。
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③⑤    D、③④⑥
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当刘邦处于危险境地时,樊哙不顾个人安危,闯入营帐,义正词严地谴责项羽背信弃义,帮助刘邦脱离险境。这说明樊哙虽然勇敢豪爽,但无政治头脑。
B、《鸿门宴》也有樊哙闯帐一节,写樊哙撞倒守门卫士入帐,怒视项羽这一细节,本文言词比《鸿门宴》委婉,人物形象也不及《鸿门宴》生动传神。
C、刘邦晚年,因患病独卧宫中,不见朝臣,表现出意志消沉、精神疲惫的神情。樊哙直入宫内,以赵高篡权的教训,说服刘邦,使刘邦精神振作起来。
D、司马迁在最后的议论中,对樊哙等人从普通平民通过自己的努力使自己名垂汉廷,恩德惠及子孙表示惊叹。
8.翻译下列文言语句。(10分)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3分)
译:                              ▲                                              
(2)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六国论》)(4分)
译:                              ▲                                         
     ⑶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始得西山宴游记》)(3分)
译:                               ▲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国答问题
春 日 即 事   李弥逊 ①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1)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5分)
(2)这首诗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请进行简要分析。(5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⑴故木受绳则直,         ▲                    (《劝学》)
⑵闻到有先后,          ▲           ,如是而已。(师说)
⑶                ▲               ,羡长江之无穷。(《赤壁赋》)
⑷秦人不暇自哀,               ▲             ,           ▲                 ,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阿房宫赋)
⑸人间如梦,       ▲        。(《念奴娇  赤壁怀古》)
⑹金戈铁马,               ▲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⑺穷则独善其身,           ▲              。           (《孟子》)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山间小路
龙应台
⑴海德堡古城临河,河对岸山坡上有条羊肠小径,蜿蜒数里,覆着野花或莓果,看季节变化。小路无人不知,因为历代哲学家歌德、亚斯培斯、黑格尔、韦伯、海德格尔……都曾经在路上徘徊。从“哲学家小径”远眺,可以望见古城的石墙红瓦和渐行渐渺的河景。
⑵我到长沙,什么都不想看,只想去看一条小路,也是一条山中小径。在那条小径上,朱熹、张栻、王阳明、左宗棠、曾国藩……都曾经徘徊。从小径远眺,可以望见古长沙郡的城池和波光潋滟的湘江。
⑶那条小路在岳麓山里,蜿蜒穿梭于书斋亭台、老树池塘之间,覆着青苔或落叶。小路没有名字,有名字的是它牵引环绕的范围,叫岳麓书院。
⑷九月的一个下午,阳光穿过重重叶层,将老槐树的影子闪烁洒在地面,与书斋稳重密实的投影形成动与静的辉映。小径上光影错落,明灭之间时光恍惚,仿佛望得见前行者踽踽背影。也是九月,不到四十岁的朱熹经过长途跋涉抵达长沙,也是别的都不看,渡过湘江,直奔书院小径,与张栻会面。他要和张栻面对面地讨论《中庸》里关于“中和”的概念。两个人不仅私下切磋,而且公开讲学辩论。开讲时,“一时舆马之众,饮池水立涸”。朱张两人渡湘江来回的地方就被老百姓唤为朱张渡。
⑸一个爱思考的人行走千里只为追究一个形而上的问题;舆马争饮,座无虚席,只为听一场关于道德的辩论;渡口不以政治人物命名,却纪念两个著书立言的人……什么样的社会才允许这样的事情?那必定是一个认识文明、尊重文明的社会,八百年前的中国。
⑹可是文明又是怎么回事呢?朱张讲学时如何地意气风发,谁能想见朱熹日后的命运,不同意他思想的人要求朝廷将他“枭首朝市”。朱熹虽然躲过了弃市的下场,却难逃被贬为伪学逆党的命运,郁悒以终。发丧时,生徒不许聚集。然而,受朱熹牵连而被杖枷流放的蔡元定又哪里想象得到,再过三十年,宋理宗会读朱熹的《四书》注解而爱不释手,“恨不与之同时”,于是“逆党”变成大师,于是“伪学”又成为官学。如果这是一个认识文明的社会,它又怎么会如此恣意横暴地玩弄文明于股掌之间?
⑺也许因为天气炎热,也许因为书院里没有附设歌厅茶座,游人零落。我竟然可以安安静静地举头细看那屋瓦的颜色:不识魏晋的青草一簇一簇点缀在瓦的行列间。赫曦台上有个六岁大的女孩拿着毛笔,蘸清水在地面练字。回廊肃静,听得见风吹的声音。如果吊上一盏风铃,檐间一定叮零清脆。可是这屋瓦回廊,我知道,并不都是这么平静的;作为文明的象征,书斋和人一样有时辉煌,有时覆灭。这千年书院,时而房舍巍峨,书声朗朗,时而断垣残壁,鬼影憧憧。决定它生死的,似乎也全是那政治的霸权。
⑻文明竟是那么脆弱的东西吗?沿着小径来到百泉轩   历代山长的住所。廊前有一个小小的庭院,院里一口小小的泉水。
⑼不对吧,如果霸权决定一切,这百泉轩怎么还能在千年之后让我看见?那泉里还冒着水呢!细读书院史,就发现书院之所以建了又毁,毁了却总能再建,是因为和政治霸权一直有一个不灭的抗争力量。
⑽譬如朱熹的教育理念“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今日读来犹令人震动。一个社会已经体认到“学”与“问”是维系文明的根本,它一定是一个思想发达、海阔天空的社会吧。可是,与“慎思明辨”抵制的力量或许更大。顺治的“卧碑”:“为学当尊敬先生……勿妄行辨难……军民一切利弊,不许生员上书陈言,如有一言建白,以违制论,黜革治罪。”辨与不辨之间,文明时进时退。
⑾譬如书院在1131年毁于战火,湖南安抚使刘珙“葺学校,访雅儒,思有以振起”,重建岳麓书院。刘珙是个什么人呢?身为礼官,“秦桧欲追谥其父,召礼官会问,珙不至。桧怒,风言者逐之”。不论是对秦桧的不从或者是在废墟中兴学,刘珙对抗的都是政治霸权对文明的压迫。书院历史的构成,就是这两种势力不断的彼此抗衡与妥协的消长过程。
⑿我在树影斑驳的小路上徘徊,不忍离去。若有时间,真想在那百泉轩的廊下坐到黄昏,听风从最深邃的起点悠悠吹来。
11、文章开头一段不直接写长沙的“一条山中小径”,却写海德堡的“哲学家小径”,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6分)
                  ▲                    
                  ▲                    
12、对于岳麓书院的“兴”与“衰”,作者有什么样的观点?(6分)
                   ▲                   
                   ▲                   

13、文章结尾一段的作用是什么?(4分)
                   ▲                   
                   ▲                   
14、结合全文,说说结尾“最深邃的起点”指的是什么。(4分)
                   ▲                   
                   ▲                   
六、实用类文本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写手好字,让失落的书法走进课堂
黄  尘
⑴广东省教育厅日前正式下发通知,要求全省中小学今秋起开设书法必修课,每周一节,并纳入教学质量考核体系。书法的式微已不是一两年的事了,“书法进课堂”的呼吁也不是一两天了,这下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了。
⑵据说,以前读私塾,学生手握毛笔写字时,老师会悄悄地站在旁边,冷不丁地去抽学生的毛笔,以此检验学生是不是铆足了劲写字。要是谁的毛笔被抽了出来,轻则被训斥一顿,重则戒尺伺候。
⑶现在的学生们再也不用面对这种严苛的教育方式了,但是,由此而起的书法衰落,则使书法由一项大众艺术、一项基本功、一项必修课,失落为如今日渐式微的纯粹小众艺术。学生们避免了戒尺之苦,却丢了文化之魂。南昌市某少儿书画培训中心的一位老师说,曾有小孩第一次走进培训中心,指着墨汁叫道:“老师,这里怎么这么多酱油啊!”
⑷与我们的生生丢弃相比,日本、韩国等邻国却比我们更重视书法教育。日本中小学校都开设有书法课,小学三年级开始学书法,到初中毕业,6年时间足以打下坚实的书法基础知识和技法。但是在我国绝大多数中小学生身上书法黯然失色,很多学生甚至字体歪歪扭扭,毫无书法美感。随着电脑的普及,书写继丧失了书法的艺术性之后,连传播信息的功能也在退化。现在写“天书”的不仅仅是医生,“天书”队伍越来越壮大了。
⑸此前学校之所以对书法教育视而不见,很大程度上跟功利化教育有关。如今,家长、学生、老师、学校关心的是成绩、升学率!重视的是分数、排名。既然中考和高考都不考书法,那学它干吗?畸形的教育形势和功利的求学思维之下,书法也就成了个别“票友”的私人爱好了。
⑹其实,即便是在功利化的考试思维下,书法也大有裨益。很多高考阅卷老师都透露,字写得好,卷面清晰干净,老师的第一印象好,分数自然有所倾斜;而如果在纸上涂鸦,卷子一片狼藉,结果可想而知。如果坚持书法学习,硬笔书法也肯定会相应提高,成绩不也就有保证了吗?
⑺再者,俗话说“字如其人”,如果自己写一手烂字,有何颜面示人?如果别人能写一笔潇洒的字体,你难道不会对他另眼相看?
⑻书法的失落,还跟一股逢传统必反的潮流脱不了干系:仿佛传统的就是糟粕,现代的才是精华,传统与现代是永恒对立的。但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传统”都与“现代”水火不容。比如,“现代”的西装取代了“传统”的旗袍,但唐装、旗袍不也日益走俏,风光依旧吗?摩天大楼够“现代”了吧,但每逢假期,大家还不是一股脑地往名胜古迹跑,以一睹那些“传统”建筑的真容为快吗?
⑼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传统”的未必就不“现代”,“现代”的也不一定就得反“传统”。就拿书法来说,其研习过程对情操的陶冶,对良好品性的塑造,对文化修养的养成,无论古今,成效依然。
⑽著名画家毕加索曾说,如果我生在中国,我将不是画家,而是书法家。人家一代绘画宗师尚有改行研习书法之念,犹如一张白纸的中小学生们,何必要拒而远之呢?也正因如此,广东率先让书法走进课堂的做法才值得期许。
15.在作者看来,我国书法失落的原因有哪些?(6分)
                                ▲                                                  
                                ▲                                             
16.文章写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传统’的未必就不‘现代’,‘现代’的也不一定就得反‘传统’。”请谈谈你对作者这句话的理解。(6分)
                               ▲                                             
                               ▲                                              
17.“让失落的书法走进课堂”,你认为又必要吗?请简述你的看法。(6分)
                               ▲                                             
                                   ▲                                             
七、作文(70分)
18.禅诗说:“心随境转是凡夫,境随心转是圣贤。”又说:“境随心转则悦,心随境转则烦。”心态,其实是一个人的世界观和处世的态度,它和人所处境遇紧密相关,往往决定着人一生的前途和命运。
请以“心态与境遇”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淮安五校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期末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
1.B。A.不啻 (chì)  C. 熨(yù)帖  D. 隽(juàn)永
2.C。
(A. 汗流浃背:汗水流得满背都是。形容非常恐惧或惭愧。现也形容流汗很多,衣服都湿透了。可以在句式中作谓语、定语、状语;指满身大汗。B. 完美无瑕: 达到最好标准。C.怨声载道:意即怨恨的声音充满道路,形容人们的强烈不满。由释义可知,“怨声载道”一般用于形容很多人怨恨的声音。而句中是指姚明个人,所以不能用“怨声载道”。 D. 身临其境: 亲自来到某种境地。)
3.⑴要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不应该采用逼迫的方法。
⑵要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使之具有承受压力、不怕困难的心理。
4. 给我一次挫折,让我去经受磨练;
给我一次失败,让我去学会反省;
给我一次失望;让我去体会忍耐;
给我一次耻辱,让我去学会振作。
(一句1分)
5.A(A①由,通过;②趁机。B、都是连词,来。C、没有人。D、名词作动词,看)
6.C(①句是樊哙作战经历  ⑥句只是写樊哙对皇上的忠诚,两句均不能体现樊哙“勇猛豪爽”,用排除法,故选C)
7.A(“无政治头脑”错)
8. ①老师,是靠他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所以”、判断句式、句意各1分)
   ②治理国家的人可不要使(自己)被积蓄的威势所挟制啊!(“为国者”、“无”、“为------所”被动句式、句意各1分)
   ③我这才认识到过去等于没有游览,真正的游览从现在开始。(“向”、“于是”、句意各1分)
9.(1)(5分)作者由丝丝小雨想到了用丝织成的网(1分);再由丝网及暮春,想到要把春天网住,即留住春天(2分)。这个想象、比喻非常生动、新奇(2分)。
(2)(5分)
表现了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以及感叹世态炎凉的情绪。(2分)
诗的一、二两句写了暮春黄昏,小雨霏霏、落花狼藉,从这些凄冷的景象可看出作者政治上失意的寂寞愁绪;三、四两句写了诗人家门前几可罗雀,他只得在归鸟的鸣叫声中,关上自己的家门,从中可看出诗人对世态冷暖的感叹。(没能答出政治失意,最多给1分;能从一二句的分析中看出政治失意的,从三四句中看出诗人对世态冷暖的感叹,给3分)
10,详见课本。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11、(6分,每点2分)
(1)引出东方古代哲学家小径;
(2)为下文作铺垫,说明岳麓山小径的伟大;
(3)增强了文章的文化意蕴。
(第一个要点从文章开头的作用入手即可回答;第二个要点从艺术手法上考查,作者把长沙的“一条山中小径”与海德堡的“哲学家小径”对比,以歌德、亚斯培斯、黑格尔、韦伯、海德格尔衬托朱熹、张栻、王阳明、左宗棠、曾国藩;第三个要点较难,要从散文本身的特点去考查)
12.(6分,每点2分)(言之有理即可)
(1)书院兴,说明文明在前进(从原文五、六段中概括出);
(2)书院衰,是政治霸权压迫文明的结果(从朱熹“枭首朝市”、顺治的“卧碑”可概括出);
(3)不管霸权如何嚣张一时,但文明是压制不住的(从“书院毁了总能再建”及到数第二段的议论中可概括出)。
13、(每点1分,全部答对4分)
再点“小路”,照应题目,照应开头,使文章意境得到升华。
14、(4分,每点2分)
既指岳麓书院初建的时候,更指中华文明初始的时候。(此题要抓住“深邃”、
“起点”两个关键词,联想到“一条山中小径”,再联想到写“一条山中小径”是为了写岳麓书院,写岳麓书院是为了表现中国的传统文化)
15.(6分)(每点2分)
①随着电脑的普及,书法丧失了书法的艺术性,且传播信息的功能退化;
②跟功利化教育有关;
③跟一股逢传统必反的潮流脱不了干系。
16.(6分)(每点3分
①“现代”是在“传统”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离不开 “传统”;
②“传统”与“现代”不是对立的水火不容的关系。)
17.(6分)
认为又必要:①有利于弘扬民族文化  ②有助于修身养性(或:有利于陶
冶情操、塑造良好品性、提升文化修养)  ③有利于提高考试得分
(每点3分。答出其中两点,意思对即可。如认为无必要,言之有理也可得分)
18.作文
   评分标准参见《高考评分细则》

附:文言语段参考译文:
舞阳侯樊哙是沛县人,以杀狗卖狗肉为生,曾经和汉高祖一起隐藏在乡间。 
当初跟从高祖在丰县起兵,攻取了沛县。高祖做了沛公,就以樊哙为舍人。接着,他跟随沛公攻打胡陵、方与,回过头来又镇守丰县,在丰县城下,击败了泗水郡郡监所带领的军队。再次平定沛县,在薛县西部,击败了泗水郡守所带领的军队。……项羽驻军戏下,准备进攻沛公。沛公带领一百多骑兵来到项营,通过项伯的关系面见项羽,向项羽谢罪,说明自己并没有封锁函谷关,不让诸侯军进入关中的事。项羽设宴犒赏军中将士,正在大家喝得似醉非醉的时候,亚父范增想谋杀沛公,命令项庄拔剑在席前起舞,想乘机击杀沛公,而项伯却一再挡在沛公的前面。这时只有沛公和张良在酒席宴中,樊哙在大营之外,听说事情紧急,就手持铁盾牌来到大营前。守营卫士阻挡樊哙,樊哙径直撞了进去,站立在帐下。项羽注视着他,问他是谁。张良说:“他是沛公的参乘樊哙。”项羽称赞道:“真是个壮士!”说罢,就赏给他一大碗酒和一条猪前腿。樊哙举杯一饮而尽,然后拔出宝剑切开猪腿,把它全部吃了下去。项羽问他:“还能再喝一碗吗?”樊哙说道:“我连死都不怕,难道还在乎这一碗酒吗!况且我们沛公首先进入并平定咸阳,露宿霸上,以此来等待您的到来。大王您今天一到这里,就听信了小人的胡言乱语,跟沛公有了隔阂,我担心天下从此又要四分五裂,百姓们都怀疑是您一手造成的啊!”项羽听罢,沉默不语。沛公借口要去上厕所,暗示樊哙一同离去。这一天若不是樊哙闯进大营责备项羽的话,沛公的事业几乎就完了。以前在黥布反叛的时候,高祖一度病得很厉害,讨厌见人,他躺在宫禁之中,诏令守门人不得让群臣进去看他。群臣中如绛侯周勃、灌婴等人都不敢进宫。这样过了十多天,有一次樊哙推开宫门,径直闯了进去,后面群臣紧紧跟随。看到高祖一人枕着一个宦官躺在床上。樊哙等人见到皇帝之后,痛哭流涕地说:“想当初陛下和我们一道从丰沛起兵,平定天下,那是什么样的壮举啊!而如今天下已经安定,您又是何等的疲惫不堪啊!况且您病得不轻,大臣们都惊慌失措,您又不肯接见我们这些人来讨论国家大事,难道您只想和一个宦官诀别吗?再说您难道不知道赵高作乱的往事吗?”高祖听罢,于是笑着从床上起来。……太史公说:我曾经到过丰沛,访问当地的遗老,观看原来萧何、曹参、樊哙、滕公居住的地方,打听他们当年的有关故事,所听到的真是令人惊异呀!当他们操刀杀狗或贩卖丝缯的时候,难道他们就能知道日后能附骥尾,垂名汉室,德惠传及子孙吗? (218.76.216.133)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苏教版 高一 上册 期末试卷


上一个『吉林省实验中学2010-2011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下一个『2011年安徽省“江南十校”高三联考语文卷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