毓英中学2010秋季高一语文必修2月考试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毓英中学2010秋季高一语文必修2月考试卷(高一必修一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毓英中学2010秋季高一语文必修2月考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提示:所有试题答案请写在答题卡上☆一、积累与运用.(32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空缺的部分(12分)①不见复关,。既见复关,。……总角之宴,。,不思其反。(《诗经•氓》)②还顾望旧乡,。同心而离局,(《涉江采芙蓉》)③,池鱼
试题预览
毓英中学2010秋季高一语文必修2月考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 提示:所有试题答案请写在答题卡上 ☆
一、积累与运用.(32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空缺的部分(12分)
①不见复关,              。既见复关,             。
……总角之宴,             。            ,不思其反。(《诗经•氓》)
②还顾望旧乡,            。同心而离局,             (《涉江采芙蓉》)
③              ,池鱼思故渊。……暧暧远人村,            。(《归园田居》)
④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                。
……               ,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短歌行》
2.写出下列对联所赞颂的人物.(4分)
①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          
②质而绮,真且醇,自可传之千古;樽中酒,篱下诗,岂甘了此一生。       
3.填入下列诗句横线处的意象,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莫向风前折       ,柔条原不绾相思。
等是有家归未得,       休向耳边啼。
A.柳条   杜鹃   B.竹枝   杜鹃    C.柳条   黄莺   D.竹枝   黄莺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我国文学史向来以“风骚”并称,“风”指的是《诗经》中的“国风”,“骚”指的是《离骚》,它们分别开创我国诗歌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传统。
B.《孔雀东南飞》是保存下来的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与《木兰辞》并称为“乐府双璧”。
C.楚辞,原指楚地歌辞,经屈原再创造,成为一种风格独特的新诗体,它的篇幅较长,句式参差错落,多用语气词“兮”字。
D.汉魏晋时期,五言诗日趋成熟,以曹操父子为代表的建安诗人及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作品都很好的继承了“风”“骚”的传统。
5.以下两题选做一题,如果两题都做,只算前一题的得分。(4分)
(1) 关于《家》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
    A、小说着重刻画了觉新这个接受过五四新思潮的激荡,但处于“长房长孙”的特殊地位,深受封建伦理纲常,特别是“孝”的熏染。
    B、小说中的人物不下于七十个,其中既有专横,衰老的高老太爷,荒淫残忍的假道学冯乐山,又有软弱,逆来顺受的丫头鸣凤,以及受新潮思想、向往自由平等的觉慧、觉民、琴等青年觉悟者和叛逆者的形象。
    C、在《家》中,女性的悲剧同样也发生在处于主人地位的小姐们的身上,梅芬就是典型的例子。
    D、爱情和婚姻纠葛是《家》情节发展的主要线索。
(2)关于《巴黎圣母院》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作品集中描写爱斯梅拉达、克罗德•佛罗洛和卡西莫多三个人物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体现了雨果的善、恶、美、丑的观点,同时无情地揭露了天主教会和封建统治的罪恶。
    B、小说通过副主教的卑劣行为,非常有力地揭露了宗教的残酷和虚伪。根本上是因为其人性的弱点使他的爱情变成可怕的欲望,害了别人,自己也得不到好下场。
C、《巴黎圣母院》(1831)是雨果第一部大型浪漫主义小说。它以离奇和对比手法写了一个发生在15世纪法国的故事。
    D、吉卜西少女爱斯梅拉达是作者理想的化身,在她身上体现了雨果心目中最崇高的感情和最美的形象。
6.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6分)
子之武城①,闻弦歌②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③之耳。”
【注释】①武城:鲁国的一个小城,当时子游是武城宰。②弦歌:弦,指琴瑟。以琴瑟伴奏歌唱。③戏:开玩笑,逗趣。
(1)下列各项中,对上面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子游任武城行政长官,孔子去看他,听到处处弦歌之声。孔子批评子游在这么小的地方施行礼乐教化,是用牛刀杀鸡。
B.孔子既对子游在小小的武城里用礼乐来治理而感到高兴,又对子游不能治大国以施展其礼乐之治而感到惋惜。
C.子游把弦歌看成是学道的方法,他遵循孔子教导,认为不管是在上位的君子,还是普通百姓,学了礼乐道理都能从中受益。
D.孔子对学生的行为很满意,却说了反话;当学生正言以对,他马上承认是在开玩笑。这说明孔子为人幽默,教育方法灵活。
(2)“弦歌之声”,就是以音乐为中心的教育。根据上面的选段,请简要谈谈你对乐教观的理解。(3分)
答:                                                                       
二、阅读与鉴赏。(48分)
(一)阅读下面唐诗,回答问题。(6分)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7.第一、二句中的“地白”“湿桂花”描绘了什么景色?在全诗中有何作用?(3分)
答:                                                                             
8.本诗想象丰富,语言优美,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答: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4题。(23分)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忳郁邑余佗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9.这段文字选自          时期屈原的《离骚》,“离骚”的意思是                 (2分)10.文中的“灵修”是指          ,“众女”指         ,“蛾眉”指          。(3分)
11.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①謇朝谇而夕替(        )            ②延伫乎吾将反(       )
③进不入以离尤兮(          )      ④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  
12.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4分)
答:                                                                          
13.诗人说他自己“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根据这段文字内容,概括三方面的原因。(6分)
答:                                                                               
14.把“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答:                                                                               

(三)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19分)
废墟(作者:余秋雨)
我诅咒废墟,我又寄情废墟。
废墟吞没了我的企盼,我的记忆,片片瓦砾散落在荒草之间,断残的石柱在夕阳下站立,书中的记载,童年的幻想,全在废墟中陨灭。昔日的光荣成了嘲弄,创业的祖辈在寒风中声声咆哮。
但是,代代层累并不是历史。时间的力量,理应在大地上留下痕迹;岁月的巨轮,理应在车道间辗碎凹凸。没有废墟就无所谓昨天,没有昨天就无所谓今天和明天。废墟是课本,让我们把一门地理读成历史;废墟是过程,人生就是从旧的废墟出发,走向新的废墟。更新的营造以废墟为基地,因此废墟是起点。废墟是进化的长链。
废墟表现出固执,活像一个残疾了的悲剧英雄。废墟昭示着沧桑,让人偷窥到民族步履的蹒跚。废墟是垂死老人发出的指令,使你不能不动容。
废墟有一种形式美,把拔离大地的美转化为皈附大地的美。母亲微笑着怂恿过儿子们的创造,又微笑着收纳了这种创造,母亲怕儿子们过于劳累,怕世界上过于拥塞。看到过秋天的飘飘黄叶吗?母亲怕它们冷,收入怀抱,没有黄叶就没有秋天,废墟就是建筑的黄叶。
人们说,黄叶的意义在于哺育春天。我说,黄叶本身也是美。
一位朋友说,他最喜欢在疏星残月的夜间,在废墟间独行,或吟诗,或高唱,直到东方泛白。另一位朋友说,有了对晨曦的期待,这种夜游便失之于矫揉。他的习惯,是趁着残月的微光,找一条小路悄然走回。
我只怕,人们把所有的废墟都统统刷新、修缮和重建。
中国历来缺少废墟文化,废墟二字,在中文中让人心惊肉跳。
或者是冬烘气十足地怀古,或者是实用主义地趋时。怀古者只想以古代今,趋时者只想以今灭古。结果,两相杀伐,两败俱伤,既斫伤了历史,又砍折了现代。鲜血淋淋,伤痕累累,偌大一个民族,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在中国人心中留下一些空隙吧!让古代留几个脚印在现代,让现代心平气和地遏视着古代,废墟不值得羞愧,废墟不必要遮盖,我们太擅长遮盖。
中国历史充满了悲剧,但中国人怕看真正的悲剧,最终都有一个大团圆。惟有屈原不想大团圆,杜甫不想大团圆,曹雪芹不想大团圆,孔尚任不想大团圆,鲁迅不想大团圆……他们保存了废墟,净化了悲剧,于是也就出现了一种真正深沉的文学。
没有悲剧就没有悲壮,没有悲壮就没有崇高。雪峰是伟大的,因为满坡掩埋着登山者的遗体;大海是伟大的,因为处处漂浮着船楫的残骸;登月是伟大的,因为有“挑战者号”的陨落;人生是伟大的,因为有白发,有诀别,有无可奈何的失落。古希腊人傍海而居,无数向往彼岸的勇士在狂波间前赴后继,于是有了光耀百世的希腊悲剧。中国人若要变得大气,不能再把所有的废墟驱逐。
废墟,辉映着现代人的自信。废墟,不会阻遏街市妨碍前进。
现代人目光深邃,知道自己站在历史的第几级台阶。他不会妄想自己脚下是一座拔地而起的高台。因此,他乐于看看身前身后的所有台阶。只有在现代的喧嚣中,废墟的宁静才有力度;只有在现代人的沉思中,废墟才能上升为寓言。因此,古代废墟,实在是一种现代构建。
现代,不仅仅是一截时间。现代是宽容,现代是气度,现代是辽阔,现代是浩瀚。
我们,挟带着废墟走向现代。
1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恰当的两项是(       )(4分)
A.作者梳理自己对废墟的复杂情感,冲淡了“诅咒”,深化了对废墟文化的理解。
B.“我”的朋友喜欢趁着残月的微光行吟于废墟间,以对晨曦的期待驱谴文人的矫揉。
C.“代代层累并不是历史”中的“层累”,指历代遗留的见证着失败与屈辱的废墟。
D.“以古代今”与“以今灭古”殊途同归,既亵渎了历史,又阻碍现实社会的前进。
E.从某种意义上说,现代文明发端于古代废墟;存留废墟,则是现代人文明的象征。
16.“时间的力量,理应在大地上留下痕迹;岁月的巨轮,理应在车道间辗碎凹凸。”请你说说作者写这句话的用意。(4分)
答:                                                                                                                                                               
17.填空(3分)
(1)作者以“_                              ”喻指废墟的价值,它告诫后人切莫忘记历史的经验教训。(本题填写的文字,必须从原文中摘录。)
(2)如果为废墟而羞愧,则往往会                            的真面目,这正如在给真正的悲剧                                 。(本题填写的文字,不得出现“废墟”一词。)
18.修改下面一段话中画线的语句,使其语意连贯,没有语病。(3分) 
    光阴是一把神奇而又无情的雕刻刀,在天地之间创造着种种奇迹。它能把坚冰融化成春水,把幼苗扶持成大树。当然,它也能把园林变成荒漠,a把废墟变成城市。你珍惜它,它就在你周围长出绿阴,结出沉甸甸的果实;你漠视它,它就化成轻烟,b消失得销声匿迹。 
改正: 
a:                                                                                                  
b:                                                             
19.结合《废墟》一文,谈谈你对古代废墟价值和存留废墟的主要看法。(谈看法,可分条陈述,有三条即可;你可以赞同作者的观点,但不必拘泥作者的观点。)(6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70分)
无论何时何地,我们只有恢复孩子般好奇与纯真,只有像儿童一样精神明亮、目光清澈,才能对这世界有所发现,才能比平日看到更多,才能从最平凡的事物中注视到神奇与美丽……你有过类似的经历、感受吗?请自拟题目,写一篇记叙文,800字左右。


毓英中学高一语文必修2月考试卷参考答案
一、(32分)
1.①泣涕涟涟,载笑载言……言笑晏晏,信誓旦旦②长路漫浩浩,忧伤以终老③羁鸟恋故林,依依墟里烟,④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山不厌高,海不厌深2.屈原  陶渊明   3.A    4.A(应是“分别开创我国诗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传统)5、(1)B(鸣凤是敢于以死向封建制度抗争的刚烈女子)(2)B(是束缚人性的宗教使他的爱情变成可怕的欲望)
6.(1)A。(“割鸡焉用牛刀?”不是在批评子游,而是体现孔子对子游能在小小的武城施行礼乐之治的欢愉之情,同时也对子游不能治大国以施展其礼乐之治感到惋惜。)
(2)从孔子对子游礼乐之治实践的充分肯定中,可以看出孔子的乐教观是:一是可通过“弦歌之声”来传授礼乐之道;二是“弦歌之声”不仅可教化在上位的君子,也可以教化普通百姓;三是“弦歌之声”应该加以推广,“以牛刀杀牛”,从而达到天下大治。
【参考译文】孔子到武城,听见弹琴唱歌的声音。孔子微笑着说:“杀鸡何必用宰牛的刀呢?”子游回答说:“以前我听先生说过,‘君子学习了礼乐就能爱人,小人学习了礼乐就容易指使。’”孔子说:“学生们,言偃的话是对的。我刚才说的话,只是开个玩笑而已。”
二、阅读部分
7.描绘了十五月夜的明朗素洁的景色;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环境气氛,为下文写秋思作铺垫。
8.抒发了诗人悠然不尽、别离思聚的感情。
9.战国  离忧或遭忧或楚地古乐曲名  10.楚怀王  许多小人  高尚德行  11。(1)废弃,贬斥 (2)久久  (3)到朝廷做官  (4)走投无路
12.诗人自述受屈遭贬的原因,表达不愿同流合污的愿望。
13.小人投机,君王不差,自己不愿同流合污。
14.违背准绳而随意歪曲啊,竞相把苟合取悦于人奉作法度。(追曲、周容各1分。句意2分)
15.BC(B项,将文中“我”的两位朋友对废墟的不同的审美方式统一为一种描述,违背原文意思。C项,从第一部分的第2段推知,“层累”是指对废墟意义的片面认识,这种认识沿传既久不断积淀)
16.要点:作者意在表明这样的观点——历史遗迹是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产物,因此“新的废墟”的出现和“旧的废墟”的漫灭都是历史的必然。
17.(1)废墟是垂死老人发出的指令。
(2)掩盖历史;附缀一个大团圆的结局。
18.a: “把废墟变成城市”改为“把城市变成废墟” 
b:删去“消失得”(或把 “销声匿迹”换成“无影无踪”)
19.作答说明:本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作者对古代废墟价值的认识是作答的重要依据。作者认为:(1)废墟具有特殊的审美价值。(2)废墟是历史片段的记录,具有研究价值。
(3)废墟可驱谴人们联想史实并从中汲取经验教训,具有教育价值。为此,作者提倡保全废墟的原貌,树立正确的废墟文化观念,使之对现代文明的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
三、作文:
题干信息:①写平凡的事物;②注视到神奇与美丽;③恢复孩子般好奇与纯真,像儿童一样精神明亮、目光清澈,去看世界;④写自己的经历、感受;⑤请自拟题目;⑥文体为记叙文;⑦800字左右。
写作指要:①紧扣关键词,过好审题关:恢复孩子般好奇与纯真,像儿童一样精神明亮、目光清澈,从平凡事物中注视到神奇与美丽;②挖掘亲身的经历、感受,写出真情实感;③准确把握文体特征,写什么就要像什么。 (125.78.49.14)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一 必修一 月考试卷


上一个『宁波市2011年初中毕业生学业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下一个『《都市精灵》一课一练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