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湖县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期中学业质量分析七年级语文测试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中试卷
试题
名称
金湖县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期中学业质量分析七年级语文测试(七年级上册 苏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金湖县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期中学业质量分析测试七年级语文试题2009.11(卷面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得分______一、积累与运用(共30分)1.依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2分)①憧(jǐng)②荟(cuì)③归xǐng④浩(miǎo)2.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上拼音:(2分)①挑剔()②安恬()③吮吸()④镌刻()
试题预览
金湖县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期中学业质量分析测试
七年级语文试题   2009.11
(卷面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得分______
一、积累与运用(共30分)
1.依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2分)
①憧    (jǐng)   ②荟    (cuì)    ③归      xǐng   ④浩     (miǎo)
2.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上拼音:(2分)
①挑剔(    )    ②安恬(      )   ③吮吸(      )  ④镌刻(      )
3.下面的成语中有3个错别字,请把它们找出来并改正。(2分)
锱珠必较     矛塞顿开    自鸣得意     兴高采烈    鸦雀无声   咬文嚼字
                                                                    
4.从句中横线后的括号中选取恰当的词语填到该横线上:(3分)
①教师朗诵着,进入了角色,那深深感动的神情           (凝注、聚集、凝聚)在眼睛里,这种感情传染了整个教室……
②事后,贾里只得把真相向鲁智生      (揭露、披露、暴露)一二。鲁智胜的优点是重义轻财,对东西不吝啬,所以对那羽纱上的口子倒不计较。
③就这样,简单而又美好,北大为一个        (渴望、希望、盼望)以有限的生命拥抱永恒的小女孩打开了一扇神奇的窗子。
5.诗文名句填空:(12分)
①然而当初她的芽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冰心《成功的花》)
②谁道人生无再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浣溪沙》)
③东风不与周郎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赤壁》)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
⑤四面湖山归眼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湖南岳阳楼对联》)
⑥海纳百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壁立千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林则徐书两广总督府对联》)
⑦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着时光的流逝,蕴含自然理趣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项是(    )(2分)
A.教室里谈笑风生,哪里还有一点自习课的样子。
B.他做事处处小心翼翼,但还是被领导挑出了毛病。
C.文学作品凝聚着人类最美好的感情和灿烂的智慧,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D.他这个人做事非常认真,绝不放过一丁点错误,总是那么斤斤计较,一丝不苟。
7.对王建的《十五夜望》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A.这是一首七言绝句,押a韵,韵脚分别是“鸦”、“花”、“家”。
B.题目中所说的“十五夜“,结合诗中第二、三两句来看,应指中秋之夜。
C.“中庭地白树栖鸦”一句中“树栖鸦”,描写了鸦鹊栖息的情状,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
D.“不知秋思落谁家?”意思是中秋夜望月赏月的人会很多,但能有秋思情绪的人并不多,诗人自己就没有这种对月怀人的思绪。
8.下面语两处画横线的句子都有用词不当的毛病。请作修改。(2分)
五千年来,a我们的祖先建造了具有自己民族特质的中华文化,一代代薪火相传,历久不衰。这座文化宝库硕大无比,其中精碎琳琅满目,美不胜收。B中学生阅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将收到增长知识,提升素质、陶冶情操的目标。
修改a处:                                                             
修改b处:                                                             
9.李刚同学把从王亮同学借来的一本新书不小心给弄破了。假如你是李刚,在向王亮同学还书时该怎么说才显得文明、得体。(3分)
李刚说:                                                                 
                                                                          
二、阅读(共50分)
(一)阅读《古代寓言二则》一文,完成10-14题。(计18分)
郑人买履     《韩非子》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刻舟求剑   《吕氏春秋》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锲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10.解释下列文言句子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而置之其坐(             )        ②遂不得履(              )
③遽契其舟(               )        ④反归取之(              )
11.下列文言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至之市,而忘操之。     /舟已经矣,而剑不行。
B.先自度其足           /乃曰:“吾忘持度。”
C.何不试之以足         /以丛草为林  (沈复《幼时记趣》)
D.是吾剑之所以坠。      /今夕是何年(苏轼《水调歌头》)
12.下列文言句子中加点的“之”字,在用法上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3分)
A.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B.是吾剑之所以坠。
C.何不试之以足。              D.捉蛤蟆,鞭数下,驱之别院。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宁信度,无自信也。                                               
②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14.这两则寓言中的“郑人”和“楚人”有哪些共同点?(4分)
                                                                        
                                                                        
(二)阅读《心底盛开一朵花》一文,完成15-18题。(计18分)
心底盛开一朵花    黄宏宣
(1)匆匆上了公交车,我才发现没带公交卡。
(2)司机倒是不错,可能是看我不像经常逃票的人,才没有把我撵下去,但让我在皮包里继续找零钱。 
(3)在车上,我觉得自己像个小偷,把身上里里外外翻了个遍,除了几张百元整钞,再也没有找到一个硬币。那种尴尬和狼狈是我从来没有过的。面对车厢里几十人诧异的目光,我恨不能马上掏张百元大钞扔进投币箱来证明自己的粗心大意和清白。慌乱时,一个粗哑的声音从背后传来:“先生,我这里有一块钱,你拿去。”我回头一看,说话的是位七十岁左右的老太太,满脸黑色的皱纹,一套灰色的布衫,头上裹了条很旧的白毛巾,脚套一双褪了色的绣花鞋——一个典型的外地老太太。言语间,她已经替我把一块钱投了进去。我慌忙解释说:“那怎么可以,我怎么还您的钱呢?” 
(4)a老大太笑了:“一块钱,还什么?又不是一万元。”这时,我发现车里的人都冲我和老太大笑了,这种让我捉摸不透的笑容使我越发不安起来。他们越是这样,我越不好意思,迫不及待地说:“大娘,要不这样吧,我和您一道下车,您等我几分钟,我去买包香烟,换开零钱后给您。”b老太太又笑了:“我下站就到了,下午回山东济宁老家。我儿子一家都在这里打工,我是专门来看孙子的。三年前,我第一次到城里坐车时,不知道要投币,身上也没有零钱,就像你现在的样子,是一位好心的姑娘帮我投了一块钱。今天我正好有机会还了一份情。下次,如果你在车上遇见像你一样的粗心人,替他投一块钱,就算你还我了,我把这一块钱暂时保存在你那里。” 
(5)听了老太太的话,c满车厢的人都笑了,笑得那么灿烂、那么自然。
15.本文叙写了一个什么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故事的主要内容。(4分)
                                                                        
                                                                        
16.上文第(3)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是对这位老太太的外貌描写,这样描写表现出她什么特征?有什么作用?(4分)
                                                                        
                                                                        
17.上文第(4)段和第(5)段中a、b、c三处都描写了“笑”,请你分别简述出他们“笑”的原因。(6分)
a.“老太太笑了”:                                                   
b.“老太太又笑了”:                                                 
c.“满车厢的人都笑了”:                                             
18.读析完全文后,你认为文章题目“心底盛开一朵花”中的“盛开一朵花”比喻什么?有什么作用?(4分)
                                                                        
                                                                        
(三)阅读《麦黄黄,杏黄黄》一文,完成19-22题。(计14分)
麦黄黄  杏黄黄       李翔
①父亲要出山做麦客去了。
②他穿一身洗得发白的蓝布衫,头戴一顶半旧的草帽,手握镰刀,肩上挎着塞满干粮的黄挎包,对母亲说:“今年想走远些,多挣几个,赶麦子搭镰了再回来。”父亲见我在被窝里骨碌骨碌地转着眼珠,指着腰间的黄挎包说:“听话,好好念书,到时候给你买一口袋杏子回来。”
③父亲做过多年的麦客。每次回来,他都会喜形于色地打开挎包,伸手抓出黄亮黄亮的叫人一见就直流口水的杏子分给我们。“咔嚓咔嚓”地嚼着杏子的时刻是多么舒心美妙呀!
④自打父亲离家后,妹妹每隔两天就仰起小脸问母亲:“爸爸啥时回家呀?”母亲摸着妹妹的羊角辫说:“去地里看看,啥时麦子黄了,你爸爸就回来喽!”我和妹妹便飞跑到山顶的地里去看麦子。可那一片片的麦地跟周围茂密的灌木丛一个颜色……
⑤下过一场透雨,接着又暴晒了好多天,麦子真的熟了。村里出去做麦客的人相继回了家,可父亲一点消息都没有。母亲急了。
⑥蚕老一时,麦熟一晌。我家的麦子能搭镰了,若再等下去……母亲心焦似火。第二天一早,母亲带领我们上了地。整整折腾了三天,才勉强割了三亩来地。母亲心焦了。
⑦第四天天快黑时,跟在身后拾麦穗的妹妹突然举起小手喊道:“快看呀,爸爸回来啦,有杏子吃啦!”我赶快抬起头看,不见人影,却忽然发现身后未割的麦子一阵潮水般涌动,有人在麦浪里伏腰挥镰。“哦!是爸爸,爸爸回来啦!”我和哥哥不约而同地叫出了声。母亲两眼霎时湿润了。父亲很快赶了过来,在他身后排着一列士兵般的麦捆子,一件件扎得结结实实、整整齐齐的。父亲对我们苦涩地笑一笑,淡淡地说:“路上耽搁了,回来晚了……”
⑧我骤然觉得父亲陌生了许多,才二十来天工夫好像隔开了好多年,蓬乱的长发上蒙着厚厚一层尘土,颧骨山崖般凸出来,脸颊水坑一样陷进去,暗淡无光的眼珠一下子掉进了又深又大的井口似的眼眶中;裤腿裂开一道大口子,一尺来长的灰布条有气无力地耷拉在膝盖上。妹妹兴奋地一把抓住挎包翻了个底朝天,见什么也没有,“哇”的一声哭了。父亲擦把汗,手笨拙地伸进瘪瘪的裤兜,费力地摸索出一个皱巴巴的塑料袋。他提起袋子一角小心翼翼地往手心里倒,骨碌一下滚出一个黄澄澄的大杏子。父亲用手掌托着这颗孤独的杏子,仿佛托着一座巍峨的大山,手微微有些颤动,好大一会才嗫嚅着说:“活难寻……没挣下钱……生了病……买了一颗……好赖尝一点……”说着父亲把杏子给了妹妹。妹妹反倒不好意思起来,用婆娑的泪眼看看手里的杏子,走到母亲跟前举着杏子说:“妈,你吃吧。”母亲把杏子凑到唇边轻轻沾了沾,然后塞给了我。我紧紧地攥住这颗温热的杏子,望着父亲那张瘦削、苍凉又略显惭愧的脸,悲切地说:“爸爸,还是你吃吧,我吃杏仁。”父亲接过杏子在牙上碰了碰,说:“多好的杏,真甜哩。”父亲说着把杏子随手给了哥哥。哥哥小心地用门牙微微咬破一点皮,舔舔舌尖,咂吧咂吧嘴,又塞给了妹妹。
⑨原来,那年渭河沿岸有了不少收割机,雇麦客的人少了,父亲没找到活。正要回家,遇到一个孤单无助的老婆婆。父亲二话没说,一口气帮老婆婆收割、拉运、碾打完毕,没收一分钱。返回的路上淋了雨,发烧了。父亲用仅剩的一分钱买了这颗杏子揣在兜里,赶了两天两夜的路,才回到二百多里外的家。
⑩那颗杏子在妹妹手心里宝贝似的攥着,到第二天晚上才吃完。第二年春天,我家门前的院子里长出了一棵小小的杏树苗。至今,那棵杏树还长在我家的院子边上,长在我的记忆里。
19.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父亲”这次外出的主要经历。(4分)
                                                                        
                                                                        
20.从文中叙述的事件和对父亲的描写来看,这位父亲具有哪些可贵品质?(3分)
                                                                                                                                                
                                                                        
21.作者在第②、③两段中一再写那诱人的杏子有什么作用?(3分)
                                                                        
                                                                        
22.第⑧段中“父亲用手撑托着这颗孤独的杏子,仿佛托着一座巍峨的大山”这句话含义深刻,请简述出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三、作文(检40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当我们告别小学,走进初中,标志着我们正一天天长大。你的成长过程,也许是一帆风顺,事事称心;也许是烦恼多多,忧愁不断。然而不管你的经历如何,你都在一天天成长,你也都能从中获得不少教益。请以“成长的          ”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依据本文所选的事情或所定的中心,在题目横线上填上恰当词语(例如“快乐”、“烦恼”、“细节”、“浪花”等),使文题完题。②记叙出具体的事情,说真话、抒真情。③500字以上。



金湖县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期中学业质量分析测试
七年级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积累与运用(共30分)

1、①憬  ②萃  ③省  ①淼(答对一个给0.5分)  2、①tì ②tián  ③shǎn  ④juān(答对一个给 0.5分)  3、矛—茅  彩—采(找对一个给 0.5分,改对一个给 0.5分)  5、①浸透了奋斗的泪泉  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②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③铜雀春深锁二乔  ④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⑤万家忧乐到心头  ⑥有容乃大  无欲则刚  ⑦海上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答对一小句给1分;如句中有添、调、漏、错一字的则给0分)  6、D  7、D  8、a 处:将“建造”改为“创建”或“创立”。  b处:将“收到”改为“实现”或“达到”;也可将“目标”改为“效果”。(I答对一处给1分)9、此题答案不唯一,只要符合题意,意思相近,语句通顺,就算对。示例:“王亮,你好!对不起!我不小心把你的书弄破了,我打算去买一本新的还给你,你能告诉我在哪儿可以买到它吗?要不你先把这本书收下,等我买了新的再和你换,好吗?”
二、阅读(共50分)

(一)10、①同“座”,座位  ②终于  ③立即,匆忙  ④同“返”,返回(答对一个给1分)  11、FA  12、B  13、译文;①(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②像这样子找剑,不是很糊涂吗?(重点词译准,语意正确,语句通顺,就算对。译对一小句给1分)  14、共同点有:①这两个人都思想僵化,不懂实事求是、随机应变(或:固执己见,不知变通)。②他们的结果都是做不成事情,即郑人买不到履,楚人找不到剑。(答对一小点给2分。只要大意符合,语句通顺,就算对)
(二)15、“我”坐公交车忘带公交卡和零钱,一位外地老太太替“我”投了一块钱硬币,帮“我”解决了难题。(答对给4分。只要大意符合,语句通顺,就算对)  16、第一问:写出了这位老太太苍老而贫困的特征。第二问;反衬出她热心助人的美德(或:与后文她热心助人的表现形成对比)。(答对一问给2分。只要大意符合,语句通顺,就算对)  17、a处:是为“我”无法还钱的那种窘态而笑。  B处:是为“我”迫不及待想还钱的执着表现而笑。  c处:是为赞许老太太善意的解释和感恩的美德而会心的笑。(答对一外给2分。只要大意符合,语句通顺,就算对)  18、第一问:比喻人们都具有“热心助 、不图回报”的传统美德,以及这种美德在传承、在光大。第二问:运用比喻,形象感人,暗示文章中心,引人自觉深思。(答对一问给2分。只要大意符合,语句通顺,就算对)
(三)19、父亲因没找着麦客的活,免费为一个老婆婆收割麦子,又淋雨生病,后用仅剩下的一分钱买了一颗杏子回到家中。(答对给4分。只要大意符合,语句通顺,就算对)  20、这位父亲具有勤劳朴实、舍己为人、对家庭负责、对子女疼爱的可贵品质。(答对一点可贵品质给1分。只要大意符合,语句通顺,就算对)  21、其作用:一是为下文写父亲这次凄苦的麦客经历作铺垫;二是为一家人互相谦让不吃这个杏子形成鲜明对比。(答对一点给1.5分。只要大意符合,语句通顺,就算对)  22、作者用“巍峨的大山”来比喻这个杏子,表明这个杏子的份量很重和来之不易,这个杏子寄托(或:承载)着孩子们的渴望,也寄托(或承载)着父亲所承诺的责任和孩子们的疼爱。(有四小点内容,答对一小点给1分。只要大意符合,语句通顺,就算对)
三、作文(40分)
23、请各校语文教研组根据本文的题意与写作要求,并参照淮安市20098年中考语文卷作文评分标准,首先对本文的“符合题意”、“中心突出”、“内容充实”、“选材比较新颖”作具体解说,然后拟定出各类卷(1-5类卷)的具体评分细则,最后据此进行评卷。 (61.160.5.78)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苏教版 七年级 上册 期中试卷


上一个『重庆市重点中学高三考前测试』  下一个『金湖县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学业质量分析测试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