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四校联谊语文期末试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末试卷
试题
名称
九年级四校联谊语文期末试卷(九年级上册 苏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九年级四校联谊语文期末试卷2011-1-20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30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书写工整、规范、美观)(4分)新年yī()始,万象更新。在这欢乐xiáng()和的喜庆时刻,我们怀着无限喜悦,无限chōng()憬的愉悦心情迎来了崭新的2011。新的企盼,新的希望,新的征程!新学期的钟声已经敲响
试题预览
九年级四校联谊语文期末试卷  2011-1-20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30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书写工整、规范、美观)(4分)
新年yī(      )始,万象更新。在这欢乐xiáng(      )和的喜庆时刻,我们怀着无限喜悦,无限chōng(      )憬的愉悦心情迎来了崭新的2011。新的企盼,新的希望,新的征程!新学期的钟声已经敲响,让我们面对明mèi(      )的春光许下誓言:用汗水浇灌我们理想的花蕾!用行动兑现我们青春的诺言!
2.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是:(2分)                           (     )
A. 这所学校的规模不算太大,全校只有五六百名学生。
B. 多思是优点,但多心则是缺点;怀疑并非全无必要,但猜疑则是越少越好。
C. 说起我的母亲,我只知道她是“浙江海宁查氏”,至今不知道她有什么名字?
D. 屈原的诗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应成为我们不懈追求的箴言。
3.选出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2分)                        (     )
A.多年未曾谋面的老同学在长城上萍水相逢,共叙别后之情。
B.班长学习好,工作好,人品好,在班级同学中德高望重。
C.张校长不辞辛劳,三顾茅庐去看望生病在家休养的杨老师。
D.对于重要的书,我们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4、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8分,前四题每题1分,后两题每题2分)
  (1)法不阿贵,             。    (2)                  ,秋水共长天一色 。
  (3)无可奈何花落去,              ,小园香径独徘徊。
  (4)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5)登斯楼也,则有           ,           ,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6)李白的《行路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名言表现了他远大的政治抱负和强烈的自信心。
5.名著阅读:(6分)
⑴《格列佛游记》这部作品的主人公是     。利立浦特小人国用   来选拔官员。(2分)
⑵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格列佛在大人国的遭遇。(2分)
⑶读书除了积累知识外,最重要的是学会思考,与大师进行精神对话。请你谈谈格列佛这个人物形象的特点以及给你的人生启示。(2分)
6.专题及综合性学习(8分):
读诗颂词是提高文学素养、陶冶精神情操的一项很有意义的活动。回顾你班举行的一次语文活动,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以“古代诗词中的月亮”为主题,请写出两组描写月亮的古诗,每组两句。(4分)①                           ,                           。
②                           ,                           。
(2)中国古诗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些规律:有些形象经常用来表达一些特定的情感,而有些情感经常用某些特定的形象来表达。请仿照示例写出“月亮”在古诗词中表示的意象,并写出相关的诗句。(至少写两种)(4分)
示例:表达冷寂、凄清的感觉。如:“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①                                                                        
②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60)
(一)古诗词阅读。(6分)
7、阅读《宿江边阁》,完成文后各题。
宿江边阁  
杜 甫
暝色延山径,高斋次水门。薄云岩际宿,孤月浪中翻。
鹳鹤追飞静,豺狼得食喧。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
[注]①大历元年(766)春离开成都的杜甫来到夔州,同年秋寓居夔州的西阁。江边阁、高斋,皆指西阁。②暝色:暮色③次水门:位于水门。高斋,即江边阁。水门,指瞿塘峡口。
(1)交代诗人宿江边阁所闻的诗句是:               。(1分)
(2)试析颔联中“宿”“翻”两字的精妙之处。(2分)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8——11题。(14分)
齐威王召即墨大夫,语之曰:“自子之居即墨也,毁言日至。然吾使人视即墨,田野辟,人民给,官无事,东方以宁。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助也!”封之万家。召阿大夫,语之曰:“自子守阿,誉言日至。吾使人视阿,田野不辟,人民贫馁。昔日赵攻鄄,子不救;卫取薛陵,子不知。是子厚币事吾左右以求誉也!”是日,烹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于是群臣耸惧,莫敢饰诈,务尽其情,齐国大治,强于天下。 
 (选自《资治通鉴》)
8.词语释义。(6分)
(1)解释加点的词语。(4分)
①自子守阿(           )   ③毁言日至                (         )
③语之曰 (           )      ④是子厚币事吾左右以求誉也(         )
(2)选出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2分)(    )
A.自子之居即墨也(结构助词,无实义)  B.然吾使人视即墨(这样 )
C.务尽其情     (代群臣)           D.强于天下      ( 比 )
9.用“/”给下列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助也!
10.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是日,烹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
                                 
(2)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11.读了本文,你对齐威王有什么评价?(2分)
(三)阅读《中国古代建筑的色彩》一文,完成12~14题。(10分)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之一是最敢于使用色彩也最善于使用色彩。这个特点是和中国建筑的木结构体系分不开的。因为木料不能经久,所以,中国建筑很早就采用在木材上涂漆和桐油的办法,以保护木质和加固木构件,同时增加美感,达到实用、坚固与美观相结合的效果。以后又用丹红装饰柱子、梁架,或在斗拱、梁、枋等处绘制彩画。经过长期的实践,中国建筑在运用色彩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形成了南北不同的地域色彩风格。 
北方的建筑很善于运用色彩的对比与调和,往往具有鲜明活泼的特点。房屋的主体部分,也即可以经常照到阳光的部分,一般用暖色,特别是用朱红色;房檐下的阴影部分,则用蓝绿相配的冷色。这样就更强调了阳光的温暖和阴影的阴凉,形成一种悦目的对比。朱红色的门窗部分和蓝绿色的檐下部分往往还加上金线和金点,蓝绿之间也间以少数红点,使得建筑上的彩画图案显得更加活泼,增强了装饰效果。这种色彩风格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与北方的自然环境有关。因为在平坦广阔的华北平原地区,冬季景色的色彩是很单调的。在那样的自然环境中,这种色彩就使建筑物变得活泼,富有生趣。例如北京的故宫、天坛等建筑,红色的门窗,蓝绿色的房檐,再配以黄色、绿色或蓝色的琉璃瓦,如同京剧舞台上的戏装,华丽而生动。而它们的下面又往往衬以一层乃至好几层雪白的汉白玉台基和栏杆,秋冬之际,在华北平原万里无云的蔚蓝天空下,这样的色彩效果显得无比动人。同样,在山明水秀、四季常青的南方,建筑的色彩一方面为封建社会的建筑等级制度所局限,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南方终年青绿、四季花开,为了使建筑的色彩与南方的自然环境相调和,它使用的色彩就比较淡雅,多用白墙、灰瓦和栗、墨绿等色的梁柱,形成秀丽淡雅的格调。这种色调在比较炎热的南方的夏天里使人产生一种清凉感,不像强烈的颜色容易令人烦躁。 
当然,我国古建筑的色彩的运用,除了上面提到的两种格调外,随着民族和地区的不同,也有一些差别。 
12.文章举北京故宫和天坛的例子有什么作用?(3分) 
                                   
13.“这样就更强调了阳光的温暖和阴影的阴凉,形成一种悦目的对比。”句中的“悦目”若换成“明显”,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3分) 
                                      
14.我国的民俗文化(如秧歌、年画、春联、剪纸等)在色彩的运用方面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请选取一种,用生动的语言说明它的色彩美。(40字以内)(4分) 
                                      
(四)阅读《关掉你那个破浏览器》一文,完成15——17题。(10分)
①有个20出头的记者来采访我,我跟她聊了一个多小时,发现她并不知道该怎样采访,她的脑子是乱的。这个记者告诉我,她经常上网看别人怎样采访,怕自己被淘汰。我告诉她,以后不要总是上网浏览,去看书吧,五年后你或许就能成一个名记者了。
②我不建议中学生上豆瓣这样的传播知识的网站,我不喜欢被太多种类的知识骚扰,我只喜欢了解我想知道的知识。互联网对我这个年纪的人来说,有些信息是有用的,(A)但对中学生这个年纪的人来说,是碎片,没有任何用处。就像那个记者一样。
③现在,接受知识的方式与过去有些不一样了。那时接受知识有限,所以才有很大的想像空间,才有更多的时间去消化。现在,所有人对互联网带来的知识共享津津乐道。对于一个有判断力的成年人来说,的确方便了许多,但是对于一个中学生来说,弊多利少。互联网上只会告诉你答案,不会告诉你产生这个答案的过程,它会让你慢慢丧失思考能力。你想变成那样的人吗?
④知识共享要有可以接受知识能力的前提。如果你对文艺感兴趣,别去看那些影评、乐评、书评等各类评论。我就是写书评的,我写出来自己很爽,别人看了只知道我是评论了,不知道我是为什么评论的。真正的体验要靠你自己。这些评论看似有帮助,实际上却是在绑架你的判断力。看那些所谓的文艺评论,跟吃别人嚼了一遍吐在你嘴里的馍的感觉是一样的——多恶心啊。我知道吃第五个馒头饱了是什么滋味,你直接吃第五个馒头能有饱的感觉吗?即使有了也是假饱,时间长了你就会营养不良甚至饿死的。
⑤如果你想真正掌握一些知识,并且通过这些知识让你更加明白清楚,那你就关掉你的浏览器。有时间去看看书,不要看我这个岁数(包括我)以下的人写的书,因为他们不比你高明多少。去看那些比你大五十岁以上的人写的书吧。另外,(B)千万不要让别人推荐你看什么书,因为你不是他。按照你的兴趣去买书,别看封面腰封上那些推荐语,很多人自己都没有看过这本书就不负责任地加以推荐。
⑥珍爱你的青春,关掉你那个破浏览器。
15.通读全文,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2分)
                                    
16.第①、④段中的事实论据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作简要说明。(4分)
                                     
17.你同意文中两个画线句的观点吗?请选择一处表明你的态度并结合自身体验加以简要阐述。(4分)
                                     
(五)阅读散文《春之怀古》,回答文后各题(20分)
春之怀古         张晓风
  ①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从绿意内敛的山头,一把雪再也撑不住了,噗嗤的一声,将冷面笑成花面,一首澌澌然的歌便从云端唱到山麓,从山麓唱到低低的荒村,唱入篱落,唱入一只小鸭的黄蹼,唱入软溶溶的春泥——软如一床新翻的棉被的春泥。 
  ②那样娇,那样敏感,却又那样浑沌无涯。一声雷,可以无端地惹哭满天的云,一阵杜鹃啼,可以斗急了一城杜鹃花,一阵风起,每一棵柳都会吟出一则则白茫茫、虚飘飘说也说不清、听也听不清的飞絮,每一丝飞絮都是一株柳的分号。反正,春天就是这样不讲理,不逻辑,而仍可以好得让人心平气和的。 
  ③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满塘叶黯花残的枯梗抵死苦守一截老根,北地里千宅万户的屋梁受尽风欺雪扰自温柔地抱着一团小小的空虚的燕巢。然后,忽然有一天,桃花把所有的山村水廓都攻陷了。柳树把皇室的御沟和民间的江头都控制住了--春天有如旌旗鲜明的王师,因为长期虔诚的企盼祝祷而美丽起来。 
  ④而关于春天的名字,必然曾经有这样的一段故事:在《诗经》之前,在《尚书》之前,在仓颉造字之前,一只小羊在啮草时猛然感到的多汁,一个孩子放风筝时猛然感觉到的飞腾,一双患风痛的腿在猛然间感到舒适,千千万万双素手在溪畔在江畔浣纱时所猛然感到的水的血脉……当他们惊讶地奔走互告的时候,他们决定将嘴噘成吹口哨的形状,用一种愉快的耳语的声音来为这季节命名--“春”。 
  ⑤鸟又可以开始丈量天空了。有的负责丈量天的蓝度,有的负责丈量天的透明度,有的负责用那双翼丈量天的高度和深度。而所有的鸟全不是好的数学家,他们吱吱喳喳地算了又算,核了又核,终于还是不敢宣布统计数字。 
  ⑥至于所有的花,已交给蝴蝶去数。所有的蕊,交给蜜蜂去编册。所有的树,交给风去纵宠。而风,交给檐前的老风铃去一一记忆、一一垂询。 
⑦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或者,在什么地方,它仍然是这样的吧?穿越烟囱的黑森林,我想走访那踯躅在湮远年代中的春天。 
20.“一首澌澌然的歌”比喻什么?文中哪些句子照应了题目中的怀古?(4分)
                                 
21.第三自然段中提到的“长期虔诚的企盼祝祷”在文中的具体表现是什么?第四自然段中写关于春天名字的故事,这样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4分)
                                
22.作者在第一自然段使用了五个“唱”字,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效果?文章多次写到“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
                                      
23.最后一个自然段写道:“穿越烟囱与烟囱的黑森林,我想走访那踯躅在湮远年代中的春天。”联系全文看,这段文字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6分)
                                   
第三部分、作文(60分)
当你沉浸于孩儿的记忆时,就让那记忆像门前的小河般流过吧,人总要学着长大的;当你为失意痛苦而悲伤时,就让那失意痛苦像门前小河般流过吧,人总要学会忍耐的;当你为成功喝彩时,就让那喝彩也像门前小河般流过吧,更美的风景在前头等着你呢……
24.请以“让          像门前小河般流过”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词语使题目完整,并将题目写在作文稿的第一行正中。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字不少于600字。
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人名、校名。




语文期末考试参考答案
1.伊   祥   憧   媚
2、C    3、D   4、略
5、(1)格列佛,比赛绳技的方法
(2)格列佛又一次出海时,遭遇风暴,船被刮至一片陌生的陆地。那里的居民身高有如铁塔,在大人国的农夫面前,格列佛像鼹鼠般大小,被农夫当作玩物带回家。为了赚钱,农夫竟把他带到市镇,让他耍把戏,供人观赏。后来他被王后买去,得以与大人国的国王相处。逐渐地,格列佛思乡之情日益浓烈,在一次随国王巡视边境时佯称有病,去海边呼吸新鲜空气。当他在岸边钻进小木箱睡觉时,一只大鹰将木箱叼走。后来木箱落入大海,被路过的船只发现,里面的格列佛获救,终于又回到英国
(3)格列佛自傲自大,自以为是,甚至对救他于危难的船长都憎恨鄙视。 人要谦虚,要学会感恩
6.(1)略  ⑵①表达思乡、思亲念友之情,暗寓羁旅情怀,寂寞孤独之感。例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②流露清新美丽感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7(1)鹳鹤追飞静,豺狼得食喧
(2) “宿”字,活化了深夜山间薄云停驻的情态,“翻”字,荡开无穷的韵味,既写出了大江日夜奔流的气势,又烘托了诗人孤寂的情怀和难平的心绪,构成幽渺的艺术境界。
(3) 本诗写因社会的动乱,诗人有无力实现整顿乾坤的夙愿,故此忧心如焚,彻夜无眠的情形,表达了诗人忧心国事的情怀和潦倒艰难的处境。
8.(1)做长官,镇守   一天天     告诉     侍奉  (2)B
9.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助也
10.(1)这一天,(齐威王)烹煮阿大夫以及曾经赞誉过他的近臣。
(2)我和城北徐公比,哪一个更美?
11.赏罚分明。不光听别人说好,亲历亲为。
12、作者以故宫和天坛为例,具体地说明了北方建筑色彩善于运用对比和调和(或鲜明活泼)的特点(2分),以及色彩风格的形成与自然环境的关系(1分)。
13、“悦目”突出了色彩对比带来的视觉享受(2分),“明显”则只强调了对比的强度(1分)。(意思对即可)
14、例:秧歌是我国农村流行的一种民间舞蹈。它在色彩的运用上,体现了鲜明的民族风格。扭秧歌时人们所穿的服装色彩对比强烈,红蓝黄绿,五彩缤纷。大家在锣鼓的伴奏声中,边歌边舞,以此抒发愉悦的心情,表达对美好生活的憧憬。飘舞的红绸映着灿烂的笑脸,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能突出色彩美得2分,语言通顺生动得2分,共4分)
15.青年学生不要总是上网浏览,要多读(年长者写的)书。(共3分。只答“关掉你的浏览器”,得1分;因为它只是作者观点的一部分,不读全文,只看标题也能完成。  /  答成“不要总是上网浏览,要多读书”,可得2分;这个答案的缺憾是没有关注写作对象。作者在开头就特别说明记者的年龄,在文中好几处提到中学生,这足以说明本文是针对青年学生的。  /  “青年学生不要总是上网浏览,要多读书”得3分)
16.第①段中“新闻记者采访”这件事是借“总会网上浏览”的害处提出观点。第④段中的论据“我写书评”,则用自己的亲身体验来证明观点。(共4分。答出一点的得2分,答出两点的得4分。只答“都能增强说服力”的得1分。)
17.清楚地表明自己的观点(1分);有联系亲身经历的事实或道理依据(1分)。说理清楚,有一定说服力(2分)。(共4分。)
样例一:我同意第二处。因为每个人的经历、个性、审美眼光都有差异,读什么书,喜欢什么样的书,就好象吃菜,有人爱咸,有人爱淡。如果一个爱吃辣的人把重庆火锅推荐给一个根本就不能吃辣的人,那么即使火锅本身很美很有特色,对不爱辣的人来说也等于白说。庄子说“君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你和我,彼此了解尚且如此之难,何况是别人推荐的书呢?因此,“新鲜的馍”还是自己亲自选,亲口尝为好。
样例二:我不同意第二处。我认为读别人的评论可以帮助自己快速了解想知道的内容。在了解的基础上,如果没有兴趣可以不读,反之,可以进一步深究。何况,中学生的阅历浅,学习紧,面对知识甚多,鱼目混珠的信息,拓展阅读,确实需要有人帮我们精挑细选一些书目。初中新课标附录就推荐了必读书目。通过对推荐文学作品的阅读,自我感觉并没有什么坏处,相反,通过书目我还了解了其他许多名家作品。可以这么说,推荐书目让我的视野开阔了。因此,读读有信度的人推荐的书是中学生的选择之一。
20、春天的气息。   而关于春天的名字,必然曾经有这样的一段故事:在《诗经》之前,在《尚书》之前,在仓颉造字之前,一只小羊在啮草时猛然感到的多汁,一个孩子放风筝时猛然感觉到的飞腾,一双患风痛的腿在猛然间感到舒适,千千万万双素手在溪畔在江畔浣纱时所猛然感到的水的血脉……当他们惊讶地奔走互告的时候,他们决定将嘴噘成吹口哨的形状,用一种愉快的耳语的声音来为这季节命名——“春”。
21、具体表现:枯梗抵死苦守老根,屋梁受尽风欺雪扰犹自抱着燕巢。写关于春天名字的故事,体现的是湮远年代中春天的到来使人们愉悦,表现的是人们对春天的喜爱。
22、1)使用了五个“唱”字,写出了春天逐渐到来的过程。写出了春意融融,对春天到来的欣喜之情。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2)作者多次重复“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这句话,恰如一条丝线将其他珠玉一样的文字巧妙的串联起来,使这篇文章达到了条理清晰,读来一目了然的效果,充分体现了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色。紧扣题目,统领全文,强调理想中和现实中春天的不同。
23、①这句话是全文“题眼”(或点题)。②顺着作者的笔尖,回首眺望了半天的“古”,原来却都是为了反衬“今”,即对烟囱如林的环境污染的控诉!作者正是深受现代环境污染之害、之苦,所以才缅怀一去不复返了的古代的春天——那纯净的温煦的仪态万千的春天。③这段文字表达出作者对工业文明的厌倦,对湮远年代中的春天的渴望。 (117.94.70.210)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苏教版 九年级 上册 期末试卷


上一个『《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练习』  下一个『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内记叙性文章精彩语段阅读训练精粹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