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2010~2011学年度上期末调研测试高二语文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末试卷
试题
名称
成都市2010~2011学年度上期末调研测试高二语文试题(高二上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成都市2010~2011学年度上期期末调研测试高二语文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第1页至4页,第Ⅱ卷5页至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I卷(选择题,共30分)注意事项: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涂写在机读卡上。2.答第I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机读卡上对应题目的
试题预览
成都市 2010~2011学年度上期期末调研测试
高二语文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第1页至4页,第Ⅱ卷5页至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 (选择题,共30分)
注意事项:
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涂写在机读卡上。
2.答第I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机读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第I卷的机读卡和第Ⅱ卷的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浸渍(zì)        颔 (hán)首        翘 (qiáo)首以待      白头偕(xié)老 
B.虔(qián)诚      卷帙(zhì)         羽扇纶(guān)巾       否 (pǐ)极泰来
C.瑕疵 (cī)       濒(bīn)临         长歌当(dàng)哭       抱残守拙(chuō)
D.编纂(zhuǎn)     伶俜(pīng)        鲜(xiǎn)为人知       殒(yǔn)身不恤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撤销            挡箭牌             席不遐暖             宁缺毋滥
B.逡巡            绕弯子             充耳不闻             口密腹剑
C.屠戮            座右铭             罄竹难书             百废俱兴
D.潦倒            渡假村             直截了当             向隅而泣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沿着长江且行且看,既能感受到葛州坝水利工程动人心魄的伟大,又能领略沿江两岸丰富的民族文化,品位别样的风土人情。
B.在学校阅览室,有一位老师最受同学们爱戴,她对每一个来读书的同学,脸上始终挂着一抹微笑,真诚、甜美、亲切,让人感同身受。
C.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一个班要想取得好成绩,全班同学必须精诚团结,用全班同学的集体智慧去克服学习、生活中的困难。
D.对自己吹毛求疵,则可以理解为自律甚严,或许能获得他人赞赏;若对别人也是如此,就很容易引起别人的反感,甚至厌恶。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网络词汇逐渐融入生活,成为流行语,网络词语“给力”“灌水”等,对于大多数青年人是十分熟悉的,并在自己日常口语交际中运用的。
B.这次高中新课程短训班的学员,除成都市各高中教师、教研员、分管领导外,还有来自重庆等省市部分高中教师、教研员也参加了学习。
C.建国后把主要精力转向散文创作的作家巴金,在总结自己写散文的“经验”时说:“我自己有一种看法,那就是我任何一篇散文里都有我自己。”
D.因西博会召开,本路段车流量一直处于超负荷状态,为保证参展单位和游客顺利出行,经市交管局决定,对本路段交通采取分时段单行措施。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从文化角度考察,宋词的荣耀得力于其市井文化与士林文化相互影响的双重品格。这一点,我们可以从词的别名入手加以探讨。词又称“诗余”或“长短句”,前者循其文体嬗变脉络而言,后者就其形式立名。至于“曲子词”“曲子”“今曲子”的别名,则强调其音乐属性。从隋唐至宋,这一属性是造就词的双重文化品格的基础。南北朝是中华民族大融合的历史阶段,伴随这一过程的完成,西域音乐在隋唐时代传入中土,并与汉族的传统音乐融合产生出与雅乐对立的燕乐,燕乐即俗乐,词在初期就是与之相配的歌词,其市井文化的品格不言而喻。明俞彦《爰园词话》云: “诗亡,然后词作,故曰余也;非诗亡,所以歌咏诗者亡也。” 此论也从音乐入手探讨词的产生。反言之,词之所以能够继诗之后获得演唱者或者吟咏者的青睐,又与其表现形式的灵活多样密不可分。词打破了近体诗较为齐整的句式,参之以变化错落,因而更适于倚声弦歌与抒情达意。
作为配乐的歌词,词作者必须按照乐谱的音律、节拍进行创作,才能用于演唱实践,于是“倚声”“填词”等相关术语就应运而生了。词的句法参差错落,又有多种词牌可供创作时选择,因而在传达人们复杂隐秘的内心世界时,它就有了诗所难以比拟的灵活性。古人作文吟诗,往往要正襟危坐,以体现“诗言志”的尊严;却独于倚声填词较少顾忌,这就是“诗庄词媚”或“词为艳科”说之由来。在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与广度上,或许词不如诗,但若表现复杂的感情世界,词又有胜于诗的优越性。王国维曾就此论道:“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诗之所能言。诗之境阔,词之言长。” 他概括出诗与词的不同文体特征,的确很有见地。
词的文体特征与其音乐属性密切相关,而其接受方式也有了双重选择的可能。当其宛转于歌伎之口以娱悦听众时,听众成分的复杂化要求词的写作须向俚俗靠拢。除字句易于听懂外,情趣的共鸣也是不可或缺的。此外,耳听与目治的接受方式的不同,也要求词的写作不宜晦涩艰深,而要有一定的口语化基础。所有这些要求都无疑会令词的市井文化品格得到加强,否则,词将失去其赖以发展的土壤,而成为纯粹的供文人欣赏的案头文学。柳永“假使重相见,还得似旧时么?”李清照的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前者写恋人细语温柔,缠绵悱恻;后者感人生苍凉,寓愁于乐。词句浅显易懂,毫无费解之处,便于听唱;如果用诗的形式表现,就很难传达出个中细腻微妙的情愫。当然,词也并非只局限于风月情怀或身世之愁的抒发中。在言志咏史与挥洒壮志的有关题材中,也有区别于诗的潇洒风度,苏轼 “大江东去”的放歌,辛弃疾“千古江山”的抒怀,皆可佐证。
5.下列对“燕乐”下定义,最准确全面的一项是
A.燕乐是隋唐时期从西域传到中土的音乐,需要歌词与之相配,适合下层民众演唱,也称 “俗乐”。
B.燕乐是隋唐时代传人中土的西域音乐与汉族的传统音乐融合产生出的与雅乐对立的俗乐。
C.燕乐是来自西域的音乐,隋唐时传人中土后与汉族的传统音乐相对立,也称“俗乐”。
D.燕乐是南北朝中华民族大融合这一历史阶段传入中土的西域音乐,因产生于市井中故也称俗乐。
6.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词的出现,打破了近体诗较为齐整的句式,比诗更具有灵活性,是对我国文学表现形式的丰富和发展。
B.一定的口语化基础,是词的市井文化品格得到加强的唯一因素,也是词的文体特征与其音乐属性密切相关的主要原因。
C.写恋人细语温柔,缠绵悱恻或抒人生苍凉,词可能就比诗优越得多。用诗的形式表现,就无法传达出个中细腻微妙的情愫。
D.苏轼 “大江东去”的放歌,辛弃疾 “千古江山”的抒怀,证明词具有比诗更潇洒的风度。
7.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曲子词”“曲子”“今曲子”的提法,强调了词的音乐属性,如果没有这一音乐属性作基础,词的双重文化品格就难以形成。
B.词的表现形式的灵活多样,更适于倚声弦歌与抒情达意,因而比起诗来更为人们喜欢,故有 “词媚”之说。
C.“倚声”“填词”等相关术语,说明词只需按照乐谱的音律、节拍进行创作,不需要象诗那样正襟危坐,讲究意境。
D.词的市井文化品格避免了它成为纯粹的供文人欣赏的案头文学,但也让词局之限于抒发风月情怀或身世之愁。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石钟山记
苏轼
《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桴止响腾,余韵徐歇。自以为得之矣。然是说也,余尤疑之。石之铿然有声音,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铙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为此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古之人不余欺也!”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然是说也                         是:这个
B.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名:命名
C.至莫夜月明                       莫:通“暮”,晚上
D.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             言:说话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B.余是以记之                       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C.徐而察之                         去今之墓而葬下焉
D.自以为得其实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文章看,“人常疑之”与“余尤疑之”,说明人们对郦道元的说法持怀疑态度,而作者对李渤的说法持否定的态度。
B.作者着力描写绝壁下阴森可怖的环境气氛,烘托出亲身探访的不易,也为下文批评“士大夫”埋下伏笔。
C.“因笑谓迈曰”的“笑”是释疑后的轻松地笑,表现了作者探明真相后的兴奋、惊喜以及对李渤主观臆断的嘲笑。
D.作者认为,世人不能准确知道石钟山得名由来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正确说法不能得到流传;一是如李渤之流的“陋者”主观臆断。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120分)
注意事项:
1.请用蓝黑钢笔或圆珠笔在第Ⅱ卷答题卡上作答,不能答在此试卷上。
2.试卷中横线及框内注有“▲”的地方,是需要你在第Ⅱ卷答题卡上作答的内容或问题。
四、(23分)
11.请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4分)
译文:   ▲   
(2)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6分)
译文:   ▲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旅次洋州①寓居郝氏林亭
方干
举目纵然非我有,思量似在故山时。
鹤盘远势投孤屿,蝉曳残声过别枝。
凉月照窗攲②枕倦,澄泉绕石泛觞③迟。
青云未得平行去,梦到江南身旅羁。
【注】①洋州:今陕西洋县,在汉水北岸。②攲(qī):斜倚。③泛觞:是一种游戏,古时候园林中常引流水进入石砌的曲沟中,宴会时,把酒杯放置水面,任其漂浮,漂到谁面前,就该谁饮酒。
(1)请简要赏析“澄泉绕石泛觞迟”句中“迟”字的妙处。(4分) 
答:   ▲   
(2)颔联(第二联)被认为是齐梁以来未有过的佳句,请任选一角度加以赏析。(4分)
答:   ▲   
13.按要求写出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两题任选一题)(5分)
(1)惟草木之零落兮,   ▲   。(屈原《离骚》)
白居易在《琵琶行》中以“   ▲   ,   ▲   ”两句,高度概括了诗人与琵琶女境遇相似的感慨。
秦观《鹊桥仙》用“   ▲    ,   ▲   ”两句,写出了两位主人公的心愿,揭示了真挚相爱中短暂与永恒的辩证关系。
(2)苟以天下之大,_   ▲    ,是又在六国下矣。(苏洵《六国论》)
李商隐的《锦瑟》“    ▲    ,  ▲   ”两句,以大海、明月和温暖的阳光作背景,描写出了两幅美好的画面,也表达了作者怅惘、悲伤之情。
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中用“   ▲    ,   ▲   ”一句点明全诗主旨,表达诗人追求个性自由和蔑视杈贵的精神。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22分)
家园落日
莫怀戚
很久以来,我都有种感觉:同是那个太阳,落日比朝阳更富爱心。说不清楚这是因为什么,当然也可能是眼睁睁看它又带走一份岁月,英雄终将迟暮的惺惺惜惺惺,想到死的同时就想到了爱。
……这么说着我想起已到过许多地方,见过各种落日。
戈壁落日很大,泛黄古旧,半透明,边缘清晰如剪纸。此时起了风。西北一有风则苍劲,芨芨草用力贴紧了地,细沙水汽一般游走,从太阳那边扑面而来,所以感到风因太阳而起;恍惚之间,太阳说没就没了,一身鬼气。
云海落日则很飘忽柔曼,宛若一颗少女心,落呀落,落到深渊了吧,突然又在半空高悬,再突然又整个不见了,一夜之后从背后起来。它的颜色也是变化的——我甚至见过紫色的太阳。这时候连那太阳是否属实都没有把握。
平原落日总是一成不变地渐渐接近地平线,被模糊的土地浸润似的吞食。吞到一半,人没了耐心,扭头走开。再回头,什么都没啦:一粒种子种进了地里。
看大海落日是在美国。或许因为是别人的太阳,总感到它的生分不遂意:你无论如何也看不到太阳是怎样漫进海水的,隔的还有一巴掌高吧,突然就粘在一起——趁你眨眼时候。这时美国朋友便骄傲的说,看,一颗水球在辉煌地接纳火球了。我说唔,唔唔。
说到底,我看得最多的,还是浅缓起伏的田野之上的落日。一说起它就想起庄稼和家园的落日,通的就像一个人。
在我居住的中国川东,就是这种太阳。
我常常单骑出行,驻足国道,倚车贪看丘陵落日。
那地势的曲线是多层的,颜色也一一过渡,从青翠到浓绿;而最近夕阳之处一派乳白,那是盆地特有的雾霭。
似乎一下子静了一阵,太阳就这样下来了:红得很温和,柔软得像泡过水。
有时候如带的云霞绕在它的腰际。
有时候是罗伞般的黄树成了它的托盘。
农舍顶上如缕的炊烟飘进去,化掉了;竹林在风中摇曳,有时也摇进去了。
……当路人不顾这一切时,我很焦急,很想说,喂,看哪!
两只小狗在落日下追逐;老黄牛在落日里舐犊……有一天有一老农夹在两匹马之间,在光滑的山脊上走进了太阳,马驮着驮子。老农因为老了,上坡时抓着前面的马尾巴,后面的马看见了,就将自己的尾巴不停地摇着。
我不禁热泪盈眶,一种无法描述的爱浸透全身。
这个迟暮的老农!他随心所欲的自在旷达让我羞愧……我突然想到就人生而言,迟暮只有一瞬,长的只是对迟暮的忧虑而已。
这个起伏田野上的落日啊……我曾经反复思索这种落日为什么特别丰富 ——曲线?层次?人物活动?抑或角度的众多?
最终承认:仅仅因为它是家园落日。家园!这个毫无新意的单纯的话题!
家园的感觉何以如此?说不清。譬如在我生长的重庆 ——我心知凡是它能给予我的,其他地方也能给予;然而一切的给予,又代替不了家园。
关于这个,一切的学术解释都是肤浅,似是而非的。只能说,家园就是家园。
而人在家园看落日,万种感觉也许变幻不完,有一种感觉却生死如一:
那才是我的太阳啊!
14.本文标题是“家园落日”,为什么开头要用大量的篇幅来写戈壁落日、云海落日、平原落日和大海落日?(4分)
答:   ▲   
15.作者从哪些角度写了“家园落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8分)
答:   ▲   
16.文章说“这个迟暮的老农!他随心所欲的自在旷达让我羞愧”, 从文中看,作者为什么“羞愧”?(6分)
答:   ▲   
17.从全文看,“落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从文章的思路看,文章是如何围绕“落日”展开的?(4分)
答:   ▲   
六、(15分)
18.请根据下面新闻材料,概括主要内容,不超过30字。(4分)
据《华西都市报》报道,成都中心城区将新增出租车1200辆。据了解,此次新增出租车经营权出让方式是将1200辆车分3组,每组400辆,每个出租车公司可以申请l到 2组。同时,对新增出租车的排气量和价格也有详细的要求,每辆车的排气量要求1.6升以上,每车价格不低于12万元,使用燃料以汽油和柴油为主。
昨天,20家出租车企业报名并领取了出让文件,这些企业将在本月21日至22日递交申请文件,待联合审查后,预计将在2011年1月18日采用公开摇号方式确定受让企业,而在春节前首批车辆有望上路。 
   ▲   
19.展开合理联想和想象,把“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扩展成不少于60字的文段。(5分) 
   ▲    
20.仿照下面例句,续写两个句子,使其构成排比。(6分)
天空收容每一片云彩,不论其美丑,所以天空广阔无边;    ▲    ,   ▲    ,   ▲    ;    ▲    ,   ▲    ,   ▲   。
七、作文(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两个牧童进深山,入狼窝,发现两只小狼崽。他俩各抱一只分别爬上大树,两树相距数十步,片刻,老狼来寻子。一个牧童在树上掐小狼耳朵,弄得小狼嗷叫连天,老狼闻声奔来,气急败坏地在树下乱抓乱咬。此时,另一棵树上的牧童拧小狼的腿,这只小狼也连声嗷叫,老狼又闻声赶去……这样老狼不停地奔波于两树之间,终于累得气绝身亡。
要求:①请就以上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O0字的议论文;②自定立意,自拟标题;③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题卡略)
 
成都市2O1O~2011学年度上期期末调研测试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第I卷
一、(12分,每小题3分) 
l.B(A项颔hàn;C项拙zhuō;D项纂zuǎn) 
2.C(A项遐——暇;B项密——蜜;D项渡——度)
3.D(A项“品位”指“物质品质;文艺作品所达到的水平”,用在此处不恰当,可用“体味”等词。B项不合语境。感同身受:心里很感激,就象自己亲身领受到一样。现在多比喻虽未亲身经历,却如同亲身经历过一般。C项望文生义,一个巴掌拍不响:比喻矛盾与纠纷不是单方面引起的) 
⒋C(A项主宾颠倒。应改为“大多数青年人对网络词语‘给力’‘灌水'等十分熟悉,并在自己的日常口语交际中运用”。B项句式杂糅,去掉“还有”,或去掉“也参加了学习”。D项成分残缺,缺主语。应删去“经市交管局决定”的“经”)
二、(9分,每小题3分)
5.B(由文中“西域音乐在隋唐时代传入中土,并与汉族的传统音乐融合产生出与雅乐对立的燕乐,燕乐即俗乐可”可判断,ACD三个选项均不准确全面)
6.A(B项“唯一因素”说法绝对,“主要原因”说法原文无依据。C项“无法传达”说法绝对,原文是“很难传达”,并不意味着不能表达。D项文中无信息“证明词具有比诗更潇洒的风度”,文中强调的是词“有区别于诗的潇洒风度”) 
7.A(B项文中无信息可以看出词“比起诗来更为人们喜欢”这一说法,也不能由此得出“词媚”之说的结论。C项“倚声”“填词”等相关术语不能推断出词不需要“讲究意境”的结论。D项从文中的信息看也并非只“局限于抒发风月情怀或身世之愁”)
三、(9分,每题3分) 
8.D(“言”应为用文字记载,表述) 
9.B(都是介词,因,因为。A副词,竟然;表判断,相当于“为”“是”。C表修饰的连词,相当于“地”;表并列的连词,可不译。D介词,它的;副词,表祈使语气,相当于 “应当”“一定”)
10.C(“以及对李渤主观臆断的嘲笑”错,这里的笑不包含这个意思)
第Ⅱ卷
四、(23分)
11.(10分)(l)(4分)(1)现在把钟磬放在水中,即使大风大浪也不能使它发出声音,何况是石头呢!(译出大意2分,落实“虽”“名”意思各1分)
(2)(6分)我从齐安坐船到临汝去,大儿子苏迈将要去就任饶州德兴县的县尉,我送他到湖口,因而能够观察这座称为“石钟”的山。(译出大意3分,落实“舟”、“适”、“赴”意思各1分) 
12. (8分)
(1)(4分)一个“迟”字,既写出了酒杯在水中慢慢流动的情景(1分),也写出诗人观看流动的酒杯时寡言少欢的神态(l分),表达出落魄失意、作客他乡的孤独之情(2分)。
(2)(4分)参考示例:本联情景交融。通过 “鹤盘”“蝉曳”等动作描写,描绘出鹤从高空向孤屿盘旋而下,蝉鸣未止,拖着尾声飞向别的树枝的景象。而“孤”“残”等词又渲染出诗人孤寂、冷清之感。形神兼备,意蕴无穷。(如从动静结合、绘形绘声等角度赏析言之成理也可。答出技巧1分,能结合诗歌简要分析3分)
13.(5分)(1)恐美人之迟暮。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2)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凡有错字、别字、漏字、添字,该空不计分) 
五、(22分)
14.(4分)为后文写家园落日作铺垫,引出对家园落日的描写(2分);突出与后文作者对家园落日的温和、美好和丰富的感受形成强烈的情感反差(2分)。
15.(8分)从家园落日的位置、色彩、背景,小狗嬉戏、老牛舐犊、老农暮归等几幅家园落日的画面以及作者深切的感悟等方面写了家园落日。(共七点,答对其中一点计1分,答对六点计6分)抒发了作者对家乡浓烈而深沉的热爱之情。(2分)
16.(4分)“我”看到落目涌起的是岁月流逝、英雄迟暮、生命的终结等忧虑情绪,而迟暮的老农在落日中表现出的是随心所欲的自在旷达。(3分) 因而我感到羞愧。(1分)
17.(6分)作用:是贯穿全文线索的作用。(2分)思路:文章先抒写自己对落日的别致感受—— “同是一个太阳,落日比朝阳更富爱心”,为文章奠定了基调;接着回想其他地方的种种落日并以此来衬托家园落日;然后具体描写家园落日的美好;最后抒发热爱家园的赤诚之情,点明中心。(答对一点得1分)
六、(15分)
18.(4分 ) 1200辆新增出租车(1分)将于年初确定归宿(1分),春节前首批车辆(1分)将亮相成都(1分)。
19.(5分)参考示例:走进丞相祠堂,看到青青碧草掩映着台阶,长势正茂;茂密的树叶中间,传来黄鹂鸟儿婉转的啼鸣,让人顿生荒凉冷落之感。曾经建立赫赫功勋、忠心耿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武侯,还有多少人能记住他呢?青草与黄鹂,不解人世变迁和朝代更替,你能如它们一般那么自在吗?(联想、想象切合诗句意境3分,表达有文采2分。)
2O. (6分)参考示例:高山收容每一块岩石,不论其大小,所以高山雄壮无比;大海收容每一朵浪花,不论其清浊,所以大海浩瀚无涯。(每句3分。每句所写内容恰当且前后紧密联系计2分;与例句结构一致计1分 )
七、(60分 )
21.作文(略 )
附作文等级评分标准

—等(2O—16分) 二等(15—11分) 三等(10—6分) 四等(5—0分)
基础等级 内

20
分 符合题意
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
感情真挚 符合题意
中心明确
内容较充实
感情真实 基本符合题意
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单薄
感情基本真实 偏离题意
中心不明或立意不当
没有什么内容
感情虚假


20
分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严谨
语言流畅
字体工整 大体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完整
语言通顺
字体较工整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基本完整
语言基本通顺
字迹清楚 不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混乱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字迹潦草难辨
发展等级 特

20
分 深刻
丰富
有文采
有创意 较深刻
较丰富
较有文采
较有创意 略显深刻
略显丰富
略显文采
略显创意 个别语句有点深刻
个别细节例子较好
个别语句较精彩
略显个性

说明:
(1)基础等级评分,“内容”以“题意”、“中心”为重点 ,“表达”以“语言”、“文体”为重点;基础等级中的内容项判为四等的作文,表达项、发展等级可在三等及其以下酌情给分。
(2)发展等级评分,不求全面,可根据下列“特征”4项16个评分点,选择其中的突出点,按等级给分,甚至满分。发展等级分以“有文采”“有创意”为重点。
深刻: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丰富:材料丰富,形象丰满,意境深远。
有文采:词语生动,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
有创意: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像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
(3)确认为抄袭的作文,“基础等级”在四等之内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如确认为“套作”,可适当扣分。
(4)缺标题扣2分;每一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不计,扣满3分为止。
(5)标点符号酌情扣分,一逗到底扣2分,扣满2分为止。
(6)文章不足8OO字,每少5O字扣1分。 (222.210.111.210)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二 上册 期末试卷


上一个『成都市2010~2011学年度上期末调研测试高一语文试题』  下一个『成都市2011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诊断性检测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