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湘西州高三语文二检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末试卷
试题
名称
2010湘西州高三语文二检题(高三总复习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10湘西州高三语文二检题(4.7)一、语言知识及运用(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拜谒/枯竭 冲锋枪/冲击波 恣意妄为/千姿百态 B.陨石/功勋 倒胃口/倒栽葱 崇山峻岭/怙恶不悛k.s.5.u C.梗概/田埂 迫击炮/迫切性 瓜熟蒂落/啼笑皆非 D.篆书/椽子 空白点/空城计
试题预览
2010湘西州高三语文二检题(4.7)
一、语言知识及运用(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拜谒/枯竭    冲锋枪/冲击波    恣意妄为/千姿百态
B.陨石/功勋    倒胃口/倒栽葱    崇山峻岭/怙恶不悛k.s.5.u
C.梗概/田埂    迫击炮/迫切性    瓜熟蒂落/啼笑皆非
D.篆书/椽子    空白点/空城计    愚公移山/向隅而泣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A.试行火车票实名制是不是真的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倒票的问题,使“黄牛”消声匿迹,让人们购票的成本大大降低,还有待观察。
B.2009年,中国外贸进出口连续大幅下挫,上半年降幅在百分之二十以上,下半年更加明显,全年降幅达到改革开放以来的最低点。
C.涡阳县近年在发掘老子文化资源方面取得很大进展,人们徜徉在老子文化广场上,在慢妙的道家音乐声中,顿感道家文化之精髓。
D.美国总统奥巴马的弟弟乔治•奥巴马说:“尽管我们拥有同一个父亲,但如果说谁是奥巴马家族中褶褶生辉的人物,他就是。”
3.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盖茨当年的裸捐赢得无数赞誉,而福建首富陈发树近日一掷83亿行善却引来一片质疑声,这与他此前身陷逃税风波并对慈善基金运作细节闪烁其词不无关系。
B.他如果不是因为必须唱,并一唱而不可收拾,终于成为美国家喻户晓的表演艺术家的话,可能到现在都还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酒吧里的默默无闻的琴师。
C.美国大学生女足比赛近日上演了一起严重的足球暴力事件,新墨西哥大学队后卫兰伯特在比赛中对对方球员上下其手,不仅肘击、脚踢对方,更拽对方辫子,最终被无限期禁赛。
D.大学生救人身亡,打捞公司却“挟尸谈价”。近日,记者独家获得“船主数钱”照片,然后缘木求鱼,几经周折,终于挖出了这家民间打捞公司的幕后老板。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
A.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要靠政府的力量,同时也不能不发挥民间力量在舆论动员、监督检查等方面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
    B.据《环球时报》报道,中国谈判代表连续两天在哥本哈根对美欧日进行了直接点名式的批评,一向在媒体面前低调的中国此次的直率受到关注。
    C.虽然在西方发达国家,中学校长向大学推荐优秀学生的现象很普遍,但在当下中国,把推荐的权力交给校长,谁又能确保他们是否为权钱而动?
    D.根据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近期发布的《2009年湖南公共就业招聘服务网职业供求状况》显示,专业技术类、服务类和办公室行政类岗位成为三大热门岗位。
5.给下列句子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
①文章要打动人心,是应该带有情感的。
②好的理论文章未尝不可以具有抒情的因素。
③但是,人们有一种成见,以为既然是理论文章,就难免枯燥。
④梁启超的“新文体”在五四前有很大的影响,原因之一是“笔锋常带感情”。
⑤其实不然。
A.①⑤③②④  B.④①③⑤②   C.③⑤①④②   D.②④⑤③①
二、文言文阅读(共22 分,其中6-9题,每小题3分,10小题10分)
吏     道 
  邓牧
与人主共理天下者,吏而已。内九卿、百执事,外刺史、县令,其次为佐、为史、为胥徒。若是者,贵贱不同,均吏也。 
  古者君民间相安无事,固不得无吏,而为员不多。唐、虞建官,厥可稽已,其去民近故也。择才且贤者,才且贤者又不屑为。是以上世之士高隐大山深谷,上之人求之,切切然恐不至也。 故为吏者常出不得已,而天下阴受其赐。 
  后世以所以害民者牧民,而惧其乱,周防不得不至,禁制不得不详,然后小大之吏布于天下。取民愈广,害民愈深,才且贤者愈不肯至,天下愈不可为矣。今一吏,大者至食邑数万,小者虽无禄养,则亦并缘为食以代其耕,数十农夫力有不能奉者,使不肖游手往往入于其间。率虎狼牧羊豕而望其蕃息岂可得也天下非甚愚岂有厌治思乱忧安乐危者哉宜若可以常治安矣乃至有乱与危何也?夫夺其食,不得不怒;竭其力,不得不怨。人之乱也,由夺其食;人之危也,由竭其力。而号为理民者,竭之而使危,夺之而使乱。二帝三王平天下之道,若是然乎? 
  天之生斯民也,为业不同,皆所以食力也。今之为民不能自食,以日夜窃人货殖,搂而取之,不亦盗贼之心乎?盗贼害民,随起随仆,不至甚焉者,有避忌故也。吏无避忌,白昼肆行,使天下敢怨而不敢言,敢怒而不敢诛。岂上天不仁,崇淫长奸,使与虎豹蛇虺均为民害邪! 
  然则如之何?曰:得才且贤者用之。若犹未也,废有司,去县令,听天下自为治乱安危,不犹愈乎?
                                                           选自《伯牙琴》
6.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以日夜窃人货殖                              货殖:财物
B.固不得无吏,而为员不多                      固:固然,虽然
C.而望其蕃息                                  蕃息:繁衍
D.择才且贤者,才且贤者又不屑为                才:人才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上之人求之                             得才且贤者用之
B.与人主共理天下者,吏而已               乃至有乱与危
C.其次为佐、为史、为胥徒。               使与虎豹蛇虺均为民害邪! 
D.而天下阴受其赐                         而望其蕃息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从一般人的本意而言,他们愿意过安定的生活,但是国家仍会出现动乱的情况,这是因为有些人的日常生活无法得到保障。
B.远避尘世而隐居在大山深谷中的上世之士之所以不肯出山做官,是因为官吏榨取百姓越来越多,危害百姓越来越深。
C.作者站在当时官吏的对立面,言辞激烈地批判他们仗势欺人,无所顾忌,肆意掠取,鱼肉百姓,比强盗还要厉害。
D.作者认为民众之所以作乱,是因为“吏”“夺其食”“竭其力”,作者能够从经济学角度来分析造成社会不安定的因素。

9.下列用“/”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率虎狼/牧羊豕/而望其蕃息/岂可得也/天下非甚愚/岂有厌治/思乱忧安乐危者哉/宜若可以常治  安矣/乃至有乱与危/何也?
B.率虎狼/牧羊豕/而望其蕃息/岂可得也/天下非甚愚/岂有厌治/思乱忧安乐危者哉/宜若可以常治   安矣/乃至有乱与危何也?
C.率虎狼牧羊豕/而望其蕃息/岂可得也/天下非甚愚/岂有厌治思乱/忧安乐危者哉/宜若可以常治安矣/乃至有乱与危/何也? 
D.率虎狼牧羊豕/而望其蕃息/岂可得也/天下非甚愚/岂有厌治/思乱忧安乐危者哉/宜若可以常治安矣/乃至有乱与危何也?

1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与人主共理天下者,吏而已。(3分)
译文:                                         
(2)人之乱也,由夺其食;人之危也,由竭其力。(4分)
译文:                                         
(3)天之生斯民也,为业不同,皆所以食力也。(3分)
译文:                                         

三、古代诗歌赏析和古诗文默写(共13分)
11.阅读下面两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寻陆鸿渐不遇
皎  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1)这两首诗在内容和写法上有许多共同点,请结合诗歌作简要分析。(4分)
                                                                        

(2)赏析皎诗“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一句的意蕴。(3分)
                                                                        

12.古诗文默写。(6分,每空1分)
(1)古诗默写(必须默写)
捐余袂兮江中,                 。                  ,将以遗兮远者。(屈原《湘夫人》) 
(2)古文默写。(共两段,任选一段默写)
   ①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                   ,                    ,                 。    (李密《陈情表》)
   ②不违农时, 谷不可胜食也,             ,            ,                  ,           。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四、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共12分。其中选择题6分,每小题3分;简答题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诗和画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画是静止的,它只能囿于空间的一个瞬间。而诗则相反,是流动的,然而它并不是具象的,是靠语言文字表达的听觉艺术。
虽然诗和画,一是作用于听觉,一是作用于视觉的不同艺术,然而这两者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够各自异化。也就是说,绘画可以突破静止状态,在时空上延伸,而抽象的诗歌语言又可以产生逼真的可视、可融、可嗅的感觉最终达到异体同化,就像苏东坡赞誉王维的“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了。诗与画之所以能够相互融合相互转化,就客观因素来讲,就是人的“通感”,就是“感觉挪移”,或“听声类形”,或“视物类声”。这就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可能性提供了客观基础。
如果将人的“通感”喻为面粉的话,则还需要酵母使其发酵,就是说要靠一定条件的触发,人的各部器官才能相互“通”的。这一定条件就要来自诗画本身了。
比如诗,须注意字活色明,声响音谐。如“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算是活字,也很有色彩,但它之所以活得很突出,还倚靠一个“又”字。至于色明,有物象本身的色彩,也有环境气氛上的色彩,还有心理情绪上的色彩。“春风又绿江南岸”,一方面表达了一种自然景物的色彩,同时也隐现了诗人心理上的色彩。只有字活色明,才能将这两种色彩同时表达出来,也才能调动起人们的“通感”。
比如画,齐白石的画《十里蛙声出山泉》,这画依查初白的诗句而作。“十里”、“蛙声”本为绘画所难以表达,但因“理达而隐”“象显而灵”,从事外立象,由蝌而蛙,由蛙而声。这使画中的具象突破了时空界限,使境界活起来,从而调动起人的“通感”,“视物类声”了。这不是画中有了诗情?
从以上二例可以看出,从诗到画,从画到诗的交通脉络以及两者的异体同化的规律了。
【注】通感:一种修辞格。

13.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画是静止的,是具象的视觉艺术;诗是流动的,是靠语言文字表达的听觉艺术。
B.诗和画既是静止的,又是流动的,在一定条件下诗与画可以做到互相转化的。
C.苏东坡赞誉王维的“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是用来说明抽象的诗歌语言可以产生逼真的可视、可融、可嗅的感觉。
D.就齐白石的画《十里蛙声出山泉》来说,“事外立象”指的是一群群的蝌蚪。

14.下列对“异化”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绘画可以突破静止状态,在时空上延伸。   
B.诗歌语言又可以产生逼真的可视、可融、可嗅的感觉。
C.读小说而产生的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D.看京剧表演而看到舞台鲜活的人物形象。

15.请概述文中所讲的诗画间的异体同化规律。(6分)
答:                                                                        
                                                                         
                                                                         


五、现代文(文学类)阅读(共22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
脸 谱
梁实秋
    ①我要说的脸谱不是旧剧里的所谓“整脸”“碎脸”“三块瓦”之类,也不是麻衣相法里所谓观人八法“威、厚、清、古、孤、薄、恶、俗”之类。我要谈的脸谱,乃是每天都要映入我们眼帘的形形色色的活人的脸。旧戏脸谱和麻衣相法的脸谱,乃是一些聪明人从无数活人脸中归纳出来的几个类型公式,都是第二手的资料,可以不管。
②古人云“人心不同各如其面”,那意思承认人面不同是不成问题的。我们不能不叹服人类创造者技巧的神奇,差不多的五官七窍,但是部位配合,变化无穷,比七巧板复杂多了。对于什么事都讲究“统一”、“标准化”的人,看见人的脸如此复杂离奇,恐怕也无法训练改造,只好由它自然发展!假使每一个人的脸都像是从一个模子里翻出来的,一律浓眉大眼,一律的虎额龙准,在排起队来检阅的时候固然甚为壮观整齐,但不便之处必定太多,那是不可想像的。
    ③人的脸究竟是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否则也就无所谓谱。就粗浅的经验说,人的脸大别为二种,一种是令人愉快的,一种是令人不愉快的。凡是常态的,健康的,活泼的脸,都是令人愉快的,这样的脸并不多见。令人不愉快的脸,心里有一点或很多不痛快的事,很自然的把脸拉长一尺,或是罩上一层阴霾,但是这张脸立刻形成人与人之间的隔阂,立刻把这周围的气氛变得阴霾。假如在可能范围之内,努力把脸上的筋肉松弛一下,嘴角上挂出一颗微笑,自己费力不多,而给予人的快感甚大,可以使得这人生更值得留恋一些。我永不能忘记那永长不大的孩子潘彼得,他嘴角上永远挂着一颗微笑,那是永恒的象征。一个成年人若是完全保持一张孩子脸,那也并不是理想的事,除了给“婴儿自己药片”作商标之外,也不见得有什么用处。不过赤子之天真,如果在脸上还保留一点痕迹,这张脸对于人类的幸福是有贡献的。令人愉快的脸,其本身是愉快的。这与老幼妍媸无关。丑一点黑一点,下巴长一点,鼻梁塌一点,都没有关系,只要上面漾着充沛的活力,便能辐射出神奇的光彩,不但是光,还有热,这样的脸能使满室生春,带给人们兴奋、光明、调谐、希望、欢欣。一张眉清目秀的脸,如果恹恹无生气,我们也只好当做石膏像来看待了。
④我觉得那是一个很好的游戏:早起出门,留心观察眼前活动的脸,看看其中有多少类型,有几张使你看了一眼之后还想再看?
    ⑤不要以为一个人只有一张脸。女人不必说,常常“上帝给她一张脸,她自己另造一张”。不涂脂粉的男人的脸,也有“卷帘”一格,外面摆着一副面孔,在适当的时候呱嗒一声如帘子一般卷起,另露出一副面孔。“杰克博士与海德先生”(Dr.Jckyll and Mr.Hyde)那不是寓言。误入仕途的人往往养成这一套本领。对下属道貌岸然,或是面部无表情,像一张白纸似的,使你无从观色,莫测高深;或是面皮绷得像一张皮鼓,脸拉得驴般长,使你在他面前觉得矮好几尺!但是他一旦见到上司,驴脸得立刻缩短,再往瘪里一缩,马上变成柿饼脸,堆下笑容,直线条全变成曲线条;如果见到更高的上司,连笑容都凝结得堆不下来,未开言嘴唇要抖上好大一阵,脸上作出十足的诚惶诚恐之状。帘子脸是傲下媚上的主要工具,对于某一种人是少不得的。
    ⑥不要以为脸是和身体其他部份一样的受之父母,自己负不得责。不,在相当范围内,自己可以负责的。大概人的脸生来都是和善的,因为从婴儿的脸看来,不必一定都是颜如渥丹,但是大概都是天真无邪,令人看了喜欢的。我还没见过一个孩子带着一副不得善终的脸,脸都是后来自己作践坏了的,人们多半不体会自己的脸对于别人发生多大的影响。脸是到处都有的。在送殡的行列中偶然发现的哭脸,作讣闻纸色,眼睛肿得桃儿似的,固然难看。一行行的囚首垢面的人,如稻草人,如丧家犬,脸上作黄蜡色,像是才从牢狱里出来,又像是要到牢狱里去,凸着两只没有神的大眼睛,看着也令人心酸。还有一大群心地不够薄脸皮不够厚的人,满脸泛着平价米色,嘴角上也许还沾着一点平价油,身穿着一件平价布,一脸的愁苦,没有一丝的笑容,这样的脸是颇令人不快的。但是这些贫病愁苦的脸、还不算是最令人不愉快,因为只是消极的令人心里堵得慌,而且稍微增加一些营养(如肉糜之类)或改善一些环境,脸上的神情还可以渐渐恢复常态。最令人不快的是一些本来吃得饱,睡得着,红光满面的脸,偏偏带着一般肃杀之气,冷森森地拒人千里之外,看你的时候眼皮都不抬,嘴撇得瓢儿似的,冷不防抬起眼皮给你一个白眼,黑眼球不知翻到那里去了,脖梗子发硬,脑壳朝天,眉头皱出好几道熨斗都熨不平的深沟─—这样的神情最容易在官办的业务机关的柜台后面出现。遇见这样的人,我就觉到惶惑:这个人是不是昨天赌了一夜以致睡眠不足,或是接连着腹泄了三天,或是新近遭遇了什么闵凶,否则何以乖戾至此,连一张脸的常态都不能维持了呢?
选自《雅舍小品》
16.文中说“人的脸大别为二种,一种是令人愉快的,一种是令人不愉快的。凡是常态的,健康的,活泼的脸,都是令人愉快的,这样的脸并不多见”,请简要概括“令人不愉快的脸”的特征。(4分)
答:                                                                            
                                                                                   
17.作者认为,脸“在相当范围内, 自己可以负责的”,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答:                                                                            
                                                                                   
                                                                                 

18.梁实秋在《脸谱》中是如何勾勒出的媚上傲下、阿谀奉承之人的画像的?(6分)
答:                                                                            
                                                                                   
                                                                                 
                                                                                 

19.作者在文中写到“婴儿的脸”,请你探究它在文章思想内容方面有什么作用?并探究作者写作此文的目的?(8分)
答:                                                                            
                                                                                   
                                                                                 
                                                                                   
                                                                                 
                                                                                 
                                                                                 

六、个性拓展题(选做题),请在20、21小题中任选一题进行解答。(6分)
20.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作答。(6分)
据名著《堂吉坷德》以及下面提供的情节简述,简要分析堂吉坷德人物形象

堂吉坷德第一次出门是单枪匹马,为时两天:要求“堡垒长官”给他封赠骑士。第二天,在一座林子里,堂吉诃德路见不平,便拔刀助,上前搭救丢了羊而被主人绑在树上的牧童。堂吉坷德遇见一伙商人,当作一队兵马,挺枪跃马冲杀过去。结果,他被一个骡夫打下马来,躺在地上动弹不得。堂吉坷德的朋友理发师和神甫,认为堂吉坷德的疯狂行为是受了骑士小说的毒害。他们在堂吉坷德的外甥女和女管家的协助下,搜查了堂吉坷德的藏书室,把其中大部分的骑士书都扔到院子里,放把火烧了。
堂吉坷德与羊群交战的故事:在游侠途中,堂吉坷德和桑丘发现有两阵尘土滚滚而来,堂吉坷德便拿定是两支结仇的大军要在这片旷野交锋打仗。于是他要维护正义,攻打邪恶的一方。他不顾桑丘劝阻冲进羊群,举枪乱刺,被牧羊人打落了牙齿,两根肋骨也陷进肉里。即便如此,他还认为这是混蛋魔法师的把戏,把敌对的两军变成了两群羊。
   堂吉坷德第二次出游结束的情节:一天,堂吉坷德因一位牧羊人言语轻慢游侠骑士而与之发生厮打。正在这时,号角声起,堂吉坷德急忙停战。他看见一支苦行赎罪队伍,便以为定是一群强徒抢走了一位贵家女子,就上前要遏止这种暴行,却被对方认为是疯子,在对打中被打得几乎丧命.最后被人放在牛车上拉回家乡,就此结束了他的第二次出游。

21. 请针对以下新闻事件发表你的短评(100字以内)
北大校长周其凤:欢迎“怪才”,不唯学历论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大学校长周其凤3月7日在北京表示,尽管大学生目前面临严峻就业形势,但大学仍需扩招,以此提高大学的毛入学率,进而提高全民教育水平。他还表示,北大欢迎“怪才”,不唯学历论。 
他说,目前中国大学毛入学率仅有23%,与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差距。《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开征求意见稿)提出,到202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0%,中国离这一数字还有很大差距,需要继续努力,尽早实现这一目标。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沈从文为代表的一批没有高学历的知识分子得以进入北京大学教书,被人称为“唯才是举”。那么北京大学今天会不会录用学历比较低的人才? 
周其凤表示,“怪才”可遇不可求。当今社会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有着很大不同,如果现在社会上出现一位小学没念过就特别有才华的人,那还真是很奇怪。 
但他同时表示,虽然这种人比较少,但如果真有,北大肯定欢迎。(新华网)
                                                                                 
                                                                                 
                                                                                 
                                                                                 

22.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鲸遇到身体瘦小的沙丁鱼时,便张大嘴巴跟在逃命的沙丁鱼后面,穷追不舍,离海滩越来越近了,鲸却浑然不觉。等鲸以极快的速度冲向海滩时,要避开险境已经太迟了,巨大的身体因为惯性冲上了海滩,所以陷在海沙中无法动弹。而沙丁鱼只要很少的水就可以存活甚至逃生。
要求:1、全面理解材料,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成文。
2、自拟标题,文体:记叙文或议论文。3、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4、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1.B(A项“冲”均读chōng;C项“梗.埂”均读gěng;D项“愚.隅”均读yú。)
2 .B(A.消—销。C.慢—曼。D.褶—熠。)
3.A(闪烁其词:形容说话吞吞吐吐,躲躲闪闪,不肯说出真相和要害。B.“不可收拾”指场面、形势等往坏的方面发展而难以控制,为贬义成语。C.上下其手:指玩弄手法,串通作弊。D.缘木求鱼:比喻方法不对头,劳而无功。)
4.【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可采用提取主干法(如D项)、语感审读法(如A项)来初步判别。
A项句式杂糅,可改为“同时也不能不发挥民间力量在舆论动员、监督检查等方面的无可替代的作用”,或“同时民间力量在舆论动员、监督检查等方面也能发挥无可替代的作用”;C项不合逻辑,“谁又能确保他们是否为权钱而动”应为“谁又能确保他们不为权钱所动”;D项主语残缺,删去“根据”一词。
5、 B
6.D才,有才能的
7.C动词   是(A助词  的  代词  贤者B介词  和  连词   和 D连词  因而   连词  却)
8.B“上古之士”是指古时的贤士,此项因果关系不当。
9.C
10. 翻译(1)与君主共同治理天下的人,是官吏(理1分,判断句1分,句意1分)
(2)百姓的作乱,是由于(官吏)夺取了他们的食物;百姓的危难,在于耗尽了自身的气力。(由、夺、竭各1分,句意1分)
(3)上天生养的这些子民,(虽然过去)从事的职业不同,(但)都是依靠自己力气吃饭的(自食其力)的人。
(斯1分, 以1分,食力1分)
参考译文
与君主共同治理天下的人,是官吏。朝廷内有九卿、百官,外有刺史、县令,其次是佐、史、胥徒。像这样的人,(虽然)地位尊卑不同,(但)都属于官吏。 
   古时候君主与百姓之间相安无事,固然不能够没有官吏,但是人员不多。陶唐氏、虞氏(曾经)设置官职,这(是)可以考查的,(是)他们距离百姓很近的缘故。选拔有才学而且品行高尚的贤士(做官),然而贤士又不愿意做官。因此,上古时的贤士远避尘世而隐居在大山深谷中,国君的使者来求访他们,诚恳相待惟恐他们不肯出来做官。所以为官的人常因无可奈何(而做官),因而天下百姓暗中受到他们的福泽。
后世(之所以)让危害百姓的人治理百姓,(是)因为害怕(百姓)作乱,防范不得不严密,禁令和法制不得不详尽,然后大小官吏遍布天下。榨取百姓越来越多,危害百姓越来越深,有才学且高尚的人越发不肯来做官,天下越来越无法治理了。如今一名官员,大到封邑数万户,小到即使没有采邑的奉养,却也能相互依附勾结混口饭吃以代替耕作。数十名农夫的劳动不够奉养他们,致使不正派的人和游手好闲的人混入官吏的行列。带领虎狼来放牧猪羊,却希望猪羊滋生繁衍,怎么能够实现呢? 天下人并非那么愚蠢,哪能厌恶安定而盼望混乱,担忧安乐而渴望危难呢?(这样一来)似乎可以长治久安了,却还有混乱与危难,为什么呢?(如果官吏)强夺(百姓)的食物,(那么百姓)不得不愤怒;(如果官吏)使(百姓的)气力耗尽,(那么百姓)不能不仇恨(官吏)。百姓的作乱,是由于(官吏)夺取了他们的食物;百姓的危难,在于耗尽了自身的气力。然而宣称要治理百姓的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期末试卷


上一个『初三级开学摸底测试』  下一个『上海市青浦区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抽查试卷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